疾病预防科普知识(收集3篇)

来源:

疾病预防科普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妇科病;普查;患病率

兵团农场为提高广大女性的健康水平和家庭幸福指数,特此开展妇女病的普查活动,目的是能够尽早的发现疾病,提高治愈效果,同时有利于女性健康教育的普及。现将近3年来的普查结果回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对农场所有50岁以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总计女职工4200名,实际普查人数为4136人。

1.2方法

每年进行1次妇女病普查工作,按照统一设计的普查登记表进行询问、登记。普查内容包括妇检,白带常规,妇科B超,乳腺触诊,乳腺B超,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15.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

2结果

3年普查妇女人数均在98%以上,结果见表1。

3年不同妇女病的患病率及顺位见表2。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预防疾病观念现已深入人心,所以对于疾病的普查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妇女在我们兵团农场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关注妇女病,是必须要开展的工作,是对她最直接的一种关怀。

本次普查发现乳腺疾病是占比例最高的妇女病,相关文献报道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在女性各种肿瘤中居首位。该病的发生可能是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现代女性不仅要承担家庭而且还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大和社会竞争,在精神和身体双重压力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内泌问题。因此在鼓励职工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的同时,还应关心其心理健康问题,为其减压。必须加强全面的保健宣传指导,普及乳腺疾病防治知识,改善生活环境,调节生活方式。一旦发现有乳腺疾病,要及时治疗防止进一步的恶化,降低乳腺癌的发生。

生殖健康日益成为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2],生殖道感染往往是影响女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而生殖道感染又是女性的常见疾病,主要是因为女性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即尿道短,与外界直接接触易感染;也有因为过早性生活、早婚、早育,流产或手术不当导致宫颈损伤,细菌感染引起。因此,要加强性卫生及生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如合理的选择避孕方式,尽量不要做人工流产术,避免医源性和机械性损伤;同时搞好个人卫生也很重要,特别要注意公共场所器具的使用如澡堂尽量用淋浴、宾馆里不要共用浴巾等,最大可能的避免感染,但有的妇女因过度讲究卫生,经常冲洗阴道,破坏了阴道的自洁作用[3]也易引发感染;一旦发现阴道炎,宫颈炎,要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妇科病查治工作要建立长效和稳定机制,一方面需要政府重视,要求相关部门应相互配合对每位普查者建立个人档案,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并追踪治疗效果,使已婚育龄妇女真正享受到全程无忧的生殖保健服务。另一方面调动男性参与生殖健康的热情,不仅增强了男性生殖健康的意识和责任,还可以减轻女性在各个生活环节压力,能够明显的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的提高。最后基层普查医疗人员的技能培训同样不可忽视,只有规范操作,熟练的操作先进的仪器设备,才能提高妇科病的检出率,减少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近两年我们邀请新疆肿瘤医院乳腺科著名专家倪多进行乳腺触诊发现早期乳腺癌3例中期2例,充分体现了妇女病普查的重要性。我们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大力普及妇女保健知识,使自身了解生殖健康的重要性,做到预防为主,有病及时治疗,从而降低妇女疾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郑莹,李德录,向泳梅等.上海市区乳腺癌流行现状及趋势分析[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6):219.

疾病预防科普知识范文篇2

郝希山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2011年9月,联合国非传播性疾病峰会(UNNCDSummit)通过了《非传播性疾病防控政治宣言》,癌症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一起被列为四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癌症在我国已上升为死亡率第一的疾病,我国的肿瘤工作者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任务和挑战。中国抗癌协会作为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成员和中国联络处所在地,今后将把“肿瘤防控共同参与”这一理念更为深入地渗透到工作中,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向各医疗机构、相关学会以及社会公众征集意见,团结多方力量为癌症患者造福,为改变癌症防治的未来共同奋斗!

毛群安在致辞中讲到,癌症已成为我国危害广大人民健康的第一大因素,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一直致力于向公众提供科学的疾病预防知识与开展科普活动,中国抗癌协会开展的世界癌症日等科普宣教活动为中心今后开展肿瘤预防等方面科普知识的宣传奠定了基础,中心计划联合肿瘤专家,在中国抗癌协会支持下为公众提供系统的肿瘤防治知识。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副部长辛兵表示,现今,癌症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早期的诊断、规范化的治疗以及科学的癌症康复是每一个患者与其家属甚至公众需要了解与认知的。当前我国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已经达到了50%,部分医疗机构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带瘤生存已经不是神话,我们要共同努力促进抗癌经验的交流,推广先进理念,传递生命的希望,形成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局面,让更多的癌症患者共享幸福生活。

在启动仪式后举办的“共同参与,成就奇迹”肿瘤防控座谈会上,卫生部新闻中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慢病处的有关领导听取了中国抗癌协会及其专业委员会和肿瘤专家等在抗癌工作中的经验,遇到的问题和需求等。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张广超教授主持了座谈会,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姑息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世英教授,以及来自四川省肿瘤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肿瘤专家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提出了肿瘤防控共同参与的理念,针对今后开展的肿瘤防控方面科普知识的整合方向、宣传角度达成了共识。

活动期间,中国抗癌协会联合中国数字科技馆共同举办了青稞沙龙。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副秘书长刘端祺教授与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闫天生教授,从解读世界癌症日、大肠癌和肺癌的预防以及理性治疗等不同方面,为现场观众和广大网民解疑答惑。

疾病预防科普知识范文篇3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干预;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007-0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是一组发病隐匿、潜伏期长,一旦发病,不能自愈或很难治愈的疾病[1]。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是全科医学服务中的首要内容,已成为医学中不可或缺的卫生资源。我院服务理念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网点已覆盖全部社区。针对辖区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偏低,慢病患病率逐渐升高的特点,自2009~2012年,我中心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社区居民开展了慢病干预和健康促进活动,收到了明显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调查对象:2009年8年~2012年8月,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45岁以上居民。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我社区分别调查男性、女性居民共1000名。干预前后(一般间隔2~6个月),均采用“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方式调查表”,调查被调查人员的一般情况,以及与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的防治知识掌握情况、行为方式转变情况。调查人员为社区中心医务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干预前、后的数据分别作为基线数据和终末数据,录入计算机,用Excel电子表格编制程序,作统计处理,计算2值。

1.2.2干预实施

(1)网络建设:为了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干预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健康促进委员会,负责干预的组织协调工作。上级医疗单位成立了干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社区开展活动。

(2)教育内容:以慢病防治为主,从普及科学卫生知识、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内容体现针对性、知识性、指导性。

(3)教育形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通过面谈、家庭访谈、居民座谈会、热线电话、宣传栏、发放干预处方、播放电教片等方式对病人进行干预和行为干预;市广播电视台合办“四季养生”专题节目,定期播出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养生保健专题讲座;我院组建了一支由2名副高以上医师组成的“干预宣讲团”,与群众干部协作,根据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每周到社区开展健康科普知识讲座。

1.2.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标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全年随访次数达9次以上者/高血压、糖尿病应管理人数。

2结果

2.1一般情况自始至终参加基线调查、干预、效果评估的对象共1000人,其中男性640人,占57.6%,女性360人,占424%,60步以上126人,占12.6%,基本符合辖区人口结构比例;其中高血压病患者96人,占9.6%;糖尿病患者30人,占03%。

2.2干预前后卫生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见表1),实施干预后居民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均呈上升趋势,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正确回答率分别由原来的17.3%、80%提高到78.8%、62.4%(P

2.3干预前后行为危险因素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见表2),吸烟人数由原来的42.2%下降至35.1%(P

3讨论

干预不仅要广覆盖,也要有针对性干预需要社会人群的自觉参与,通过自身认知态度和健康价值观念的改变来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而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1]。本组人群均为45岁以上居民,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对卫生常识的掌握程度、生活行为方式均不一致。为了提高居民参与的热情,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对卫生科普知识的需求,主要采取了大众干预、传媒干预、医院干预方式。这种多元化的干预方式,覆盖面广有利于大范围提高居民对基本卫生知识的知晓率。

但从干预后的卫生知识知晓率看,居民对“成人每日食盐摄入标准”和“确诊高血压诊断标准”等与高血压相关的卫生知识知晓率较高,而对与糖尿病相关的卫生知识知晓率较低,这可能与糖尿病发病率较低,居民重视程度不足有关。同时也说明,我们今后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疾病的干预力度。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干预的长效机制干预从本质上讲是一项全科医学干预活动,目的在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知、信、行的统一,最终达到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从调查结果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参与社区综合管治的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而居民对“高血压是终身慢性疾病”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导致残疾”知晓率不高,这可能说明,健康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哓率较低。社会化、社区化、单位化和家庭化是干预工作的总目标。提高健康人群的卫生知识知晓率,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群众性健康科普知识讲座方式进行,从长远看,更有赖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的继续与发展,是一个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庞大的系统工程[2],它以干预为先导,把方向转向基层,促进医务人员深入社区,走进家庭,有利于实现对健康人群的生活行为方式进行干预的目标。

干预是社区慢病综合管治的先导随着医学模式、疾病谱、死亡谱、年龄谱的转变,与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日益严重。卫生部2004年10月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表明,中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而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是最主要的原因。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饮酒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上述危险因素的改变可通过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予以干预,如减轻体重、增强体力活动强度、采取科学的饮食习惯等措施[3]。本调查结果显示,在社区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慢病医学干预,可有效地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认识水平,并相应改变其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参与社区慢病综合管治的自觉性,这对于推进慢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无疑起到了先导作用。以上情况也表明,干预可通过提高人们对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识别能力,来降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不需要特殊的药物与诊疗设施与治疗相比,其投入低,收效较高,因此利用干预开展慢病防治是最廉价与最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周红玲,张澄.2002年北京市西城区“干预大课堂活动”效果评价[J].中国干预,2003,19(12):943~944

[2]杜雪平,张晓林.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1999,2(2):150~15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

    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

    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海底两万里笔记摘抄(精选5篇)

    - 阅1

    海底两万里笔记摘抄【篇1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些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法国作家、人称科幻小说之父的儒勒·凡尔纳的三部曲之第二部——《海底两万里》。该书中记叙了当时在.....

    红楼梦读书笔记加赏析(精选5篇)

    - 阅0

    红楼梦读书笔记加赏析篇1以前,读《红楼梦》时,对它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大皆不过谈爱情上,对它产生兴趣的原因也完全是因为中间掺杂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直到现在,取下这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