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方法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继电保护方法范文
[关键词]SPAM150C电动机保护调试热过载单元
中图分类号:TD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266-01
1概述
SPAM150C保护继电器是应用微处理器原理,完全根据测量电流来进行运算的多功能完整的电动机保护继电器,它具备交流电动机的全部保护功能,可提供:三相热过载保护、启动监视、三相定时限过流保护、定时限接地故障保护、相序或相不平衡保护、定时限低电流保护、累积启动计数和重启动闭锁功能等。
2SPAM150C的调试步骤
2.1试验前核对、修改定值
在试验前按照保护定值单,核对、修改150C的保护定值,有几项定值需要注意:
(1)对于“起动监视单元”:定值要求为:Is=4.94In;ts=3s。在实际的试验之中,为防止在校验“高定值单元”(I>>=7.06A,t>>=0.1s)时“起动监视单元”动作,将“起动监视单元”的动作定值抬高,同时为了方便后续校验“起动监视单元”的动作定值,需要将其动作时间缩短:故设定为Is=10In;ts=0.3s。
(2)为了更方便校验“高定值单元”的动作定值,现将其动作时间缩短:改为t>>=0.04s。
(3)对于SGF,在试验前需要改为SGF=37,即00100101。
(4)设定SGR1=32,即00100000。
其中,SGR1/6=1表示“接地保护”投跳闸于输出继电器SS2(端子80-81)。
(5)设定SGR2=65,即01000001。
(6)设定SG4=4,即SG4/3=1,表示Is的起动信号直接发送到输出继电器SS1(端子为77-78)。
2.2校验“热过载单元”
2.2.1“热过载单元”相关参数设定
根据定值单,“热过载单元”的相关参数设定如下:
满负荷电流(FLC):I?=0.62In
最大失速时间:t6x=12s
负荷权重:P=50%
报警水平:?a=85%(以跳闸水平?t的百分比表示)
禁止再起动水平:?i=80%(以跳闸水平?t的百分比表示)
冷却时间常数:Kc=5
2.2.2校验“6倍热过载时间”
热过载单元由用于电动机在不同负载条件下充分的热保护组成,电动机的升温遵照一根指数曲线,它的稳态值取决于负载电流的平方值。
“热过载单元”的校验中主要对“6倍热过载时间t6x”进行校验,主要步骤如下:
(1)划开保护CT的二次回划片,将继电器回路与CT二次绕组隔离开;并用万用表检查继电器侧回路无开路。
(2)从继电器本体或连接端子排上加入A、B、C三相电流(注意继保测试仪与本体公共端N的连接),测试仪的开入节点选择150C上TS2继电器的65-66。
(3)三相分别校验,依次通入6*I?=6*0.62A=3.72A的电流,记录“热过载单元”的动作时间,以该时间与t6x的定值(12s)做比较。。
2.3校验“高定值单元”
高整定值过流保护又称电流速断保护,用来保护电动机短路故障和堵转故障。
“高定值单元”中需要校验的量包括动作定值I>>与动作时间t>>。
2.3.1“高定值单元”的校验步骤
该单元的校验较为常规,主要步骤如下:
(1)与校验“热过载单元”相似,三相分别进行校验,在t>>=0.04s(试验前的修改)时由测试仪得出三相动作定值;
(2)将动作时间t>>改为0.1s(定值单的整定值)后,测试仪输入1.05倍的电流动作值,得出三相动作时间。
该段保护的故障码为“4”。
2.4校验“起动监视单元”
“起动监视单元”只用来监测电动机启动时的发热水平,该单元可用开关SGF/7选择以两种方式实现:基于定时过流(SGF/7=0),或基于热应力监测(SGF/7=1)。
2.4.1“起动监视单元”的校验步骤
该单元的校验步骤如下:
(1)将定值按照定值单进行修改:Is=4.94In,ts保持在0.3s;
(2)SGF/7仍保持在0(即“起动监视”为基于“定时过流”)。
(3)三相分别校验,在“定时过流”方式下采用测试仪得出三相动作定值Is。
(4)将SGF/7改成1,即“起动监视”为基于“热应力监测”,修改后SGF=101。
(5)修改动作时间为3s
(6)按相输入已得出的每相动作电流Is(实际值),分相校验,得出每一相的动作时间值ts。
该段保护的故障码为“6”。
2.5校验“相不平衡保护单元”
2.5.1“相不平衡保护单元”的基本原理
该单元用于反映电动机的相电流不平衡或缺相运行。该单元需要整定的值包括不平衡度IΔ与不平衡电流基本动作时间tΔ。
其中,不平衡电流的起动值IΔ=100%(ILmax-ILmin)/ILmax,其中,ILmax和ILmin分别表示电动机相电流的最大、最小值,IΔ可整定在10%--40%IL。
而tΔ表示不平衡电流基本动作时间,每个基本动作时间在“相不平衡单元跳闸曲线图”上对应着一条曲线,tΔ=40s曲线的意义为,当三相不平衡度IΔ=10%时(最小不平衡度),对应的动作时间为40s。
2.5.2“相不平衡保护单元”的校验步骤
IΔ与tΔ两者共同决定了本单元保护的动作时间t,t是本单元校验的重点。
该单元的主要试验步骤如下:
(1)将SGF/5改为1,即投入“相不平衡单元”(此时需要单相校验的单元已校验完成),修改后SGF=117(此时与定值单一致)。
(2)根据由IΔ=20%IL、tΔ=40s决定的曲线,查出该段保护的动作时间为10s。
(3)三相分别校验,由于定值IΔ=20%IL,因此如在校验A相不平衡时,可三相分别加:0.8A、1A、1A,以此校验动作时间。
2.6校验“不正确相序单元”
该单元在电动机相电流的相序不正常时动作,引起断路器跳闸。在实际的校验中,需要对动作时间t进行整定,操作办法较为简单,如下:
(1)三相加1A电流,并将B、C两相的相角互换,校验得出动作时间。
(2)根据保护继电器的说明书,实际得出的动作时间t
该段保护的故障码为“5”
2.7校验“接地故障单元”
接地保护又称零序电流保护,主要用于保护电动机发生单相接地或两相接地短路。零序电流取自电动机中性点零序CT,正常情况下零序电流很小。
2.8核对定值、整理试验记录
试验完成后,按定值表对装置的定值进行核对、修改。确保继电器定值与定值单上定值一致。
3总结
继电保护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继电保护;故障处理
中图分类号:TM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一、前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向着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测量、控制、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方向进一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理论将应用于继电保护领域,这要求我们继电保护工作者不断求学、探索和进取,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二、继电保护在供电系统障碍中的作用
(一)保证继电系统的可靠性是发挥继电保护装置作用的前提
继电系统的可靠性是发挥继电保护装置作用的前提。一般来说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主要由配置合理、质量和技术性能优良的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正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来保证。
(二)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如保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等)。
2.对电力系统的不正常工作进行提示。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3.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继电保护不仅仅是一个事故处理与反应装置,同时也是监控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装置。
三、继电保护常见故障
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回路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是继电保护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作为继电保护测量设备的起始点,电压互感器对二次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PT二次回路设备不多,接线也不复杂,但PT二次回路上的故障却不少见。由于PT二次电压回路上的故障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保护误动或拒动。据运行经验,PT二次电压回路异常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PT二次中性点接地方式异常;表现为二次未接地(虚接)或多点接地。二次未接地(虚接)除了变电站接地网的原因,更多是由接线工艺引起的。这样PT二次接地相与地网间产生电压,该电压由各相电压不平衡程度和接触电阻决定。这个电压叠加到保护装置各相电压上,使各相电压产生幅值和相位变化,引起阻抗元件和方向元件拒动或误动。
电流互感器是供给继电保护和监控系统判别系统运行状态的重要组件。作为继电保护对电流互感器的基本要求就是电流互感器能够真实地反映一次电流的波形,特别是在故障时,不但要求反映故障电流的大小,还要求反映电流的相位和波形,甚至是反映电流的变化率。而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铁心耦合实现一、二次电流变换的。由于铁心具有磁饱和特性,严重影响了继电保护的正确动作。
针对目前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自身的特点,造成了微机保护装置故障一般有以下这些原因:电源问题,比如电源输出功率的不足会造成输出电压下降,若电压下降过大,会导致比较电路基准值的变化,充电电路时间变短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到微机保护的逻辑配合,甚至逻辑功能判断失误。尤其是在事故发生时有出口继电器、信号继电器、重动继电器等相继动作,要求电源输出有足够的功率。如果现场发生事故时,微机保护出现无法给出后台信号或是重合闸无法实现等现象,应考虑电源的输出功率是否因元件老化而下降。对逆变电源应加强现场管理,在定期检验时一定要按规程进行逆变电源检验。干扰和绝缘问题,微机保护的抗干扰性能较差,对讲机和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在保护屏附近使用,会导致一些逻辑元件误动作。微机保护装置的集成度高,布线紧密。长期运行后,由于静电作用使插件的接线焊点周围聚集大量静电尘埃,可使两焊点之间形成了导电通道,从而引起继电保护故障的发生。
四、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方法
(一)替换法用好的或认为正常的相同元件代替怀疑的或认为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的好坏,可快速地缩小查找故障范围。这是处理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内部故障最常用方法。当一些微机保护故障,或一些内部回路复杂的单元继电器,可用附近备用或暂时处于检修的插件、继电器取代它。如故障消失,说明故障在换下来的元件内,否则还得继续在其他地方查故障。
(二)参照法通过正常与非正常设备的技术参数对照,从不同处找出不正常设备的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查认为接线错误,定值校验过程中发现测试值与预想值有较大出入又无法断定原因之类的故障。在进行回路改造和设备更换后二次接线不能正确恢复时,可参照同类设备接线。在继电器定值校验时,如发现某一只继电器测试值与其整定值相差甚远,此时不可轻易判断此继电器特性不好,或马上去调整继电器上的刻度值,可用同只表计去测量其他相同回路的同类继电器进行比较。
(三)短接法将回路某一段或一部分用短接线接入为短接,来判断故障是存在短接线范围内,还是其他地方,以此来缩小故障范围。此法主要用于电磁锁失灵、电流回路开路、切换继电器不动作、判断控制等转换开关的接点是否好。
(四)直观法处理一些无法用仪器逐点测试,或某一插件故障一时无备品更换,而又想将故障排除的情况。10KV开关拒分或拒合故障处理。在操作命令下发后,观察到合闸接触器或跳闸线圈能动作,说明电气回路正常,故障存在机构内部。到现场如直接观察到继电器内部明显发黄,或哪个元器件发出浓烈的焦味等便可快速确认故障所在,更换损坏的元件即可。
继电保护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检测新方法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组成及故障原因分析
为了避免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出现失败,其相关操作必须使用保护装置对其进行检测和监测,这种保护装置就是由继电器和其附属设备构成的,被称为继电保护。同时继电保护装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所构成的测量元件;元器件之间的逻辑联系,执行输出的系统。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是根据电力系统出现的故障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来进行逻辑保护,从而确定故障处理指令,进而按照指令执行输出部分,进而确定保护任务的完成。另外,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应满足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和可靠性等要求。通过对电力系统的电压和电流等电气量的异常变化进行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中继电保护装置对于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电力运行的继电保护装置的数据信息能为电力系统监测准确提供依据,也可以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进行相应的保护动作,以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进而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
对于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电保护元器件质量所引起的故障。继电保护装置的产品质量将直接影响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频率,如机电式、电磁式继电保护装置在精度和材料使用方面,如果不符合要求,就会容易出现故障,甚至严重时可导致继电保护装置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并且其他元器件整体质量和晶体管如果产品性能差,或者设备操作不当,也会导致设备故障跳闸。二是故障温度过高导致的故障。如果继电保护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局部温度过高也会导致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故障,比如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会受到电压互感器二次显著的影响,电压回路电压互感器在运行中的故障是普遍存在的,这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三是运行过程中的隐形故障。大规模的停电或电气系统故障很可能会和继电保护的隐藏故障有关。因此,一些重要的输电线路,应高度重视脱扣装置的操作,以避免隐形故障事件的发生。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常见故障检测的新方法分析
2.1制定继电保护装置管理和检测体系针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技术特点和故障原因合理制定故障管理体系,以便对继电保护装置常见故障进行合理排除。在确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故障排除过程中,针对继电保护的技术要求,合理制定继电保护装置保护管理体系,有效完善继电保护管理系统,以便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同时,对电力系统的工艺操作参数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排除提供基础参考数据,健全继电保护设备的维护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对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同时建立继电保护运行管理系统,提供科学有效的继电保护,明确继电保护相关人员责任管理,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为电力系统继电设备的维护维修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2加强继电保护装置故障的维修与排除根据继电保护装置的常见故障进行故障维修与排除。比如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常见故障中,电流互感器是一种最常发生故障的元器件,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及故障电力变压器的饱和效应是常见发生的故障。由于现代电力系统的负荷日益加剧,短路电流是非常大的问题。对于由于短路电流所损坏的继电保护装置组件,就需要根据组件故障进行及时维修和排除,以避免装置故障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同时,合理进行隐性故障的检测和排除,可以及时监测易损坏继电器,以便有效地开发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管理体系,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从而实现故障隐患的科学管理。
2.3加强继电保护维修状况的信息记录合理记录继电保护过程参数,建立健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养护记录,进而以便为继电保护故障的确定、检查与维修奠定基础。为了了解电力系统中易损部件继电保护装置的损坏程度,应当建立健全继电保护维修记录。通过对更换继电保护元件进行准确记录,有利于找出故障发生时的故障,为快速排除故障的基础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提供数据参考。基于电力系统的继电器故障保护现状,通过准确的记录可以在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时,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参考,以便可以及时了解继电保护使用情况,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更换过程中可以迅速确定故障点。
3结语
随着现代电力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实现了高效的运行,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电力系统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增加,保证电力设备安全是防止电力系统停电事故的重要技术途径。总而言之,加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故障排除是维护电力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关键,要使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得到高效应用,就需要确立故障检测预防性维护理念,创新故障检测方法,加强对继电保护的管理,同时还要根据继电保护装置的特点和常见故障的具体实际,加强检测和保护相关技术管理,采取及时有效的维护措施,以便对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常见故障进行排除和管理,进而保证电力系统高效安全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严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隐性故障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7).
[2]朱帅.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常见故障与排除[J].华章,2011(36).
继电保护方法范文篇4
关键词:继电保护,消变电站,消缺
中图分类号:TM4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继电保护系统维护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缺陷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的则使继电保护系统的强制退出,严重影响了电网的正常运行,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如何能够快速有效地定位缺陷,选择合适的消缺方法消除缺陷,对系统的正常运行尤为重要,对每一个继电保护工作者来说更是一种考验[1]。本文分析了四种常见的继电保护缺陷消除方法,为继电保护工作者消除缺陷介绍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思路,有利于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
1直流接地
在变电站运行时,最常见的缺陷之一便是直流接地。当发生此类缺陷时,需要继电保护工作者尽快查找到接点,然后消除此缺陷。此类缺陷消除的要遵循先信号后操作,先室外后室内的原则,采取拉路寻找、逐级逐段的方法,根据系统运行方式、操作情况以及环境影响等因素,查找接地位置。若发生接地时,有人进行操作,则应立即切断直流电源,确认直流接地信号消失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查找接地点[2]。
当发生直流接地时,首先就是去绝缘监测设备查看哪一支路接地,还需要查看这条支路接了哪些保护装置或回路。排查时,我们必须熟知直流主接线图,才能去判断哪一路馈线接地,而不能单纯依赖于绝缘监测装置去判断哪一路馈线接地。待确定回路后,根据是正接地还是负接地,参照图纸查找接地点,直至找到接地电缆,再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2控制回路断线
在继电保护维护过程中,还有另外一种缺陷,控制回路断线较为常见。消除此缺陷,查找到它的原因,维护人员必须深刻理解断路器的控制回路[3]。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控制回路回路缺陷的产生一般有四类原因:接线松动、断路器机构的闭锁继电器损坏或其他闭锁接触点没有闭合、断路器辅助触点发生了异常,最后一种可能就是保护操作箱的位置继电器发生了损坏。
遇到控制回路断线的缺陷发生时,正常情况下都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解决的。首先,要仔细查看在操作箱上面的HWJ或TWJ灯是否正常闪亮。如灯正常,则可判断控制回路完好,极有可能是信号触点发生了问题,也有可能是信号回路的原因。如若灯不亮,就需要使用万用表去保护屏端子排上测量跳闸回路对地的电压。假如对地电压为-110V,则说明端子排到机构箱跳闸回路完好,问题就定位在了操作箱上面。如果电压为+110V,则可判断问题在端子排到机构箱的跳闸回路上[4]。
3保护装置异常
出现保护装置异常缺陷的,大多数都是已经运行多年的保护装置。在装置异常时,现代微机保护下,继电保护维护人员只需要通过方法判定是哪个插件受损,并不需要去知道哪个元器件已损坏。这样的办法有利于减少故障时间,提高处理缺陷速度。同时,现代微机保护硬件较为复杂,如果要判断出具体是哪个故障元器件,不但对维护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而且消除缺陷的现场也缺乏测试和相关修复设备。
根据本人多年的维护经验,总结得出保护装置异常的原因绝大部分由电源插件或者CPU引起的。所以说我们只需要手动退出保护装置,更换掉旧的电源插件或者CPU插件,系统就可以恢复正常[5]。但是在更换CPU插件时,我们应特别注意重新整定定值,并带开关整组传动后方可投入运行。
4通道故障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光纤及光通信设备造价也逐步降低,整个电力网中开始借助光纤进行通信变得普遍开来。借助光纤通信后,光纤电流差保护和光纤允许距离保护也在整个电网中应用逐渐普遍。由于光纤电流差具有天然的选相能力,不受自于系统振荡、非全相运行的影响,而且其灵敏度也特别高,诸多的优势使得它在某些地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光纤电流差保护或者光纤允许式距离保护通道故障,有可能会导致保护的误动或拒动,所以在出现保护装置通道出现告警时,必须由专业人士立即赶赴现场,退出保护,进行紧急的处理[6]。遇到此类缺陷时,常因维护人员缺少此方面的经验和有效的检测办法,导致光纤保护难以短时间恢复,特别影响电网的完全运行。通道缺陷的处理,会牵涉到保护和通信两个专业,还有可能涉及到两个变电站或者两个单位,处理起来想对困难些。
5结束语
继电保护系统中缺陷千变万化,因此我们不可能去针对每一个缺陷去寻求其针对性解决办法,而是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的消除办法,就能够快速消除缺陷。
本文对变电站中四种常见的继电保护缺陷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为其他专业人员快速有效判断处理缺陷,提供了参考。有利于维护人员快速消除继电保护的缺陷,保证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鲁春燕,赵月,张伟.供电系统中继电保护问题的分析和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8期
[2]张磊.继电保护技术相关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1年26期
[3]乐尚利.变电站继电保护消缺方法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1期
[4]陈卫容,曹素红,陈炎明.变电站直流接地故障查找的方法和步骤[J].科技信息,2010年34期
继电保护方法范文篇5
关键词:高压变电站;继电保护;问题;改进方法
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高压变电站运行系统以及运行环境相对复杂,常常引发继电保护部分误动或者在高压变电站发生故障时不发生反应或者延迟反应,从而造成高压变电站故障或者发生严重的电力事故。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分析高压变电站继电保护部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法,对于避免重大电力事故的发生,维护高压变电站的稳定安全运行无疑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直流电源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1.1直流电源存在的问题
直流电源是高压变电站继电保护部分的电能供应部分,直流电源是否能够正常供电是继电保护部分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通常情况下,直流电源必须进行现场测试合格后才能进入现场,如果测试不合格则不能进入现场。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如果直流电源的波纹系数相对较大,或者发生突然冲击直流电源,极有可能导致直流电源异常,或者使继电保护装置出现误动作。
1.2直流电源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
1.2.1严格进行直流电源的针对性试验。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要进行严格的渐变试验以及瞬变试验,对直流电源进行突然投入或者断开,在突然投入或者断开的状态下,认真检查继电保护部分是否发生异常动作。渐变试验以及瞬变试验完成后,还要对直流电源进行渐降试验以及渐升试验,重点检查在直流系统远端发生短路故障情况下继电保护部分的运行状况。
1.2.2加强对直流电源的针对性监视。当前应用的继电保护装置,如三侧后备保护、主变主保护等都对直流消失进行提示,三侧操作箱也会对控制回路断路进行提示,在普通的变电站中都能完成对直流电源的监视工作。但是,在综合性越来越强的现代化变电站中,直流电源自动开关跳开以及通信网络发生故障,都会提示通信中断,这样就为工作人员排除故障增加了麻烦。为此,可以将屏后直流自动开关进行更换,如果高压侧的后备保护开关断路,此时可以使用辅助触点对中压侧、低压侧进行后备保护,或者对单个单元进行断控,并且在后台上进行重新定义。这样就避免了操作人员难以掌握故障发生情况的状况,便于针对故障进行排除,达到快速处理的目的。
1.2.3加强对主变保护本体保护箱的监视。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部分主变保护本体保护箱不存在监控直流消失的功能,在这种状态下,假如本体保护部分直流断路,那么本体保护必将拒动,这样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故障。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可以采取直流自动开关(带辅助触点)发遥信,一方面可以采取装置中的备用继电器,并将其线圈两端分别接在正负电源之上,当电源正常工作状态下,能够正常励磁,当电源消失时,触电就会闭合发出遥信。如果只存在动断触点,此时只需在后台监控机进行触点反定义就可以解决问题。
2控制回路监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2.1控制回路监视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控制回路常常被设计成图1这种线路形式,主要是为了避免降低开关压力,或者由于SF6密度降低而发生闭锁,此时串联在合闸、跳闸回路中间的闭锁开关就会断开,红色信号灯与绿色信号灯均熄灭,开关的位置便难以准确得到反映。这种线路构造主要是没有考虑到线路中红绿信号灯对回路所起到的监视作用。通常情况下,串联TWJ、HWJ动断触点能够控制回路断线,通过TWJ、HWJ能够对合闸、跳闸回路进行监控,以确保其可靠。如果按照图1所示的控制回路安装设备,那么无论是合闸回路还是跳闸回路,均会失去监视,从而对高压变电站的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造成直接威胁。
2.2控制回路监视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
将红绿监视信号灯和一对DL辅助触点直接相接,确保能够及时对开关位置进行监控,TWJ、HWJ则按照常规线路进行连接,TWJ、HWJ动断触点实现控制回路断线,这样一方面实现了监控控制回路,又显示了开关的准确位置。
3母线电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3.1母线电压存在的问题
在高压变电站正常运行的状况下,母线电压对于继电保护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母线电压消失时,系统都能够给出PT断线的信息。通常零序电流保护通常为无方向的,PT断线信息能不能正常发出,关键在于在进行检验过程中,既要对端子排位置的电压断线进行模拟,还要对PT端子箱位置的PT断线进行模拟,尤其是单相断线。主要原因是如果PT箱子端位置一相电压断路,其他回路的耦合也会造成断线相电压不等于“0”的现象。
为了保证高压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相当多的变电站都选择使用备用电源自投设备,备用电源自投设备的启动条件为检验无压状态,PT断线闭锁的条件为线路中的电流状态。但是在部分变电站中,负荷是扬水灌溉负荷,既扬水期为满负荷状态,非扬水期其负荷就会大幅度降低,甚至降低到使用的符合或者电网损耗的负荷,此时电流闭锁就无法进行锁定,PT短线闭锁就难以发挥正常的作用。此时如果PT断线,备用电源自投设备就会做出无电压和无电流的判断,从而发生误动作。
3.2母线电压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
3.2.1对继电保护部分进行加电压检测,若PT发生断线,发遥信或者发光字,这样就可以对该故障进行准确判断,便于快速进行修复,恢复电压与电流,从而有效减少几点保护部分的误动概率。
3.2.2时间继电器使用电压继电器启动,绕过备用电源自投设备复归时间后的闭锁备自投,也就是时间继电器的触点发给备用电源自投设备闭锁信息,并给检修人员发送遥信通知,这样也能有效防止备用电源自投设备的误动发生。
3.2.3由于高压变电站内PT二次电压自动开关相位是分开的,通常情况下三相电压不会同时断开,此时对PT断线的依据主要为:母线电压值大于整定电压值,母线电压小于整定电压值或者母线电压值小于整定电压值,母线电压大于整定电压值。满足上述判断依据后发出PT断线的信息,并且闭锁备用电源自投设备。
总之,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系统,高压变电站在国民生产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继电保护部分能够正常发挥其保护作用,避免因电力系统故障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为此,作为高压变电站检查维护人员,一定要认真进行排查,及时发现继电保护部分存在的隐患并排除,从而维护高压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继电保护方法范文1篇6
关键词:继电保护装置原理内容可靠性
继电保护装置是现代电力系统安全的基础,是预防供电过程中大规模停电的重要技术方式。随着现代城市改建、扩建脚步的不断加快,我国电力系统也进行了大面积的改造。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城市供电的稳定与安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电保护装置故障的发生将影响电力设备的安全、影响电力系统供电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如何有效避免电力系统故障、保证电力系统平稳运行是电力系统维护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
1.继电保护装置的概念及作用
所谓继电保护装置,就是一种在电网系统中,当电气原件出现异常或故障情况时可以自动使线路跳闸或是发出异常信号的装置。继电保护装置具体有以下作用:切除故障原件作用,继电保护装置作为一种自动装置,可以在电网系统中某一原件出现异常时自动定位该故障原件并对其切除,使其他正常线路得以运行从而使电力系统保持稳定。自动警告作用,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装备可根据不同情况发出警告信号,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维护修理。监控护设备的运行状态,继电保护装置可对其保护设置的运行情况、电压电流等指数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自动启用备用电源,电源出现中断时,继电保护装置可及时自动启动备用电源,保证电力正常供应。
2.影响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因素
2.1继电保护装置质量
继电保护装置自身因素对可靠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电保护装置的质量因素对可靠性的影响。由于继电保护装置的生产厂家在生产的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把关不严,造成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使用这种不合格的继电保护装置,会对其可靠性造成致命的影响;继电保护装置性能下降对可靠性的影响。继电保护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周围的环境有可能使其性能改变或使用寿命下降,从而影响到可靠性。这些环境因素主要有:空气中的大量的粉尘,会使继电保护装置的触点接触不良;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会腐蚀电路板、插座触点等,使继电器的触点被氧化,造成接触不良;继电保护装置受到高温的影响,加速了老化的速度,造成失效;再次,是继电保护装置中其他电子元件对可靠性的影响。首先,电子元件受到电磁的干扰,如无线电波、电弧、短路故障、闪电电路、静电等,导致发生误动或拒动;其次,电子元件质量差,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工作特性发生变化,影响到保护装置的工作效果。
2.2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维护、检修因素
继电保护装置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其可靠性主要取决于运行维护和检修的质量。运行维护和检修质量跟检修人员的技能水平、责任心、安全意识等密切相关,如技术水平低、经验少、责任心不强、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差等。
2.3继电保护装置的设定参数
继电保护装置是根据设定好的参数来判断是否发生动作的,因此,只有设定了科学合理的参数,才能够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2.4人为操作影响
继电保护在安装时,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责任心以及安全意识对继电保护可靠性影响很大,不按继电保护的设计要求进行正确接线、继电保护的接线中极性错误、运行人员的误操作等都会严重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运行。
3.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
3.1保证继电保护装置质量
保护装置在制造过程中要把好质量关,提高装置整体质量水平,选用故障率低、寿命长的元器件,不让不合格的劣质元件混进其中。同时在设备选型时要尽可能的选择质量好,售后服务好的厂家;再次,在继电保护装置投入运行前,认真、详细地检查保护装置的性能、回路,发现隐患必须进行整改,待再次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如果发现了设计缺陷,必须及时向设计人员提出修改意见,在设计修改和再次验收合格后再投入使用;最后,在继电保护装置调试工作结束时,调试人员应该参与继电保护装置运行人员的验收工作,以加强\行人员对设备的了解,保证运行人员能及时处理设备细小故障。
3.2加强继电保护装置设计
为了使继电保护装置在发生故障时正确动作,避免误动作或不动作,在保护装置设计、整定计算方面要全面考虑,元器件必须合理配合,才能提高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
首先,整定参数的计算要非常细心,以保证设置参数的科学、合理。技术人员在计算时,必须从整个网络综合考虑,认真分析,使各级保护的整定参数准确无误、合理匹配;其次,继电保护装置在设计中应当考虑到防干扰。保护装置应当有防干扰的屏蔽外壳,并且对屏蔽体进行可靠接地,以避免电磁的影响;再次,加强继电保护装置的散热、通风。有条件的要安装风扇或空调来进行散热、降温(严寒地区进行保温),以防止高温或低温使电子元件老化或失效。
3.3加强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维护与检修
在电力系统中,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具体的检查过程中,主要检查继电保护装置是否存在发热冒烟、烧焦、异常声响等问题,同时还要检查设备的电源、指示灯是否都正常,设备是否存在脱轴、倾斜等问题。此外,还要认真检查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继电保护不能正常运行,就要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然后进行校验,找出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在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安装的时候,如果继电保护装置的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是同期改造的,当设备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就要对其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如果发现了运行存在缺陷,那么就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有重点的对其进行检查,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检验周期,从而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稳定运行。
3.4全面提高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作为继电保护设备状态的检修工作人员,其专业素质对检修工作产生直接影响,这也是能够顺利开展状态检修工作的关键点,所以,要十分重视检修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主要表现在能不能对设备状态的检修信息和数据结果做出准确的分析,能不能对分析出来的故障进行妥善的处置、能不能熟练掌握设备状态检修的技术原理和变化等多个方面的技能。此外,对检修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对于组织和参与设备状态检修的管理工作者,要对检修人员根据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他们除了具备专业素养外,还有有较强的实战经验和能力,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宏观控制。
4.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活动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加强和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充分发挥在监视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中所起的“哨兵”作用,以保障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谢元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运行维护及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5,51:234-235.
继电保护方法范文篇7
科学合理的整定计算可为校检灵敏度和相应动作值提供强有力依据,应找寻出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利形势和不良运行状况,动作值计算以最大运行方式为主要运行模式且只有单体循环式开端保护为线路连接点,灵敏度校检操作要找寻出结构中的最小运行方式。需要了解到,单单只用轮流开断线路保护法无法达到预期计算目的,从实际计算角度进行分析,当处轮流开断形式时,不良运行方式查找途径无迹可寻。
2、整点计算法问题对策要点探究
2.1运用参数整定法加以修正
整定计算过程中原定给予电势增幅数值已被标定,此数值是在非全相振荡线路位置发电机中所计算产生的,而相角差也是如此,应保证计算中出现误差。由正序网段相口所进行注入的个体单位电流处正常运行状态时,此时发电机节点电压效果与相关系统网络结构总体并无关联,要在计算机网络操作的每一次运算中进行节点电压重算,在保证计算数值稳定时已避免其出现较大误差。
2.2电力系统运行不正常的主要方式
要以正确手段加以找寻整点算法计算过程中,继电保护开端线路操作流程进行中应依据线路中扰动信息对整定计算范围予以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准确的找出系统运行不利方式,此种不利运行方式存在于基础电力系统之中。扰动区域是指系统中任意一条线路会在整体系统结构程序正常运转时发生一定对称变化,此种变化行为可同个体标定线路的相邻线路系统结构中的相关短路电流发生水平电流变化以至会给最终整定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2.3确定扰动域
首先进行小数数值预定,线路断开之后将相应开断线路作为中心点,之后不断向外层线路进发并通过已知短路电流,在实施开断操作后会通过短路电流,将此短路电流与之前所保护的短路电流之间进行规范化比较,若交流差值大于这一小数数值,那么就应该继续向前查找,而电流差值几乎等同于小数数值时,则可判定为已经达到扰动域标定位置,扰动域是由不小于小数数值的线路所构成的。
3、结束语
继电保护方法范文篇8
【关键词】继电保护;矢量跳跃技术;孤岛保护技术;Powerformer继电保护
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我国电力供应的形势更为严峻,电力系统的安全与可靠尤为重要电力系统的安全和可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设施,特别是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安全和可靠所以,必须加强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实行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对继电保护人员及装置运行的管理水平。
1.继电保护装置的定义、用途
(1)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现象时,利用一些电气自动装置将故障部分从系统中迅速切除或在发生异常时及时发出信号,以达到缩小故障范围,减少故障损失,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目的。通常将执行上述任务的电气自动装置称作继电保护装置。
(2)当电网发生足以损坏设备或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故障时,使被保护设备快速脱离电网:对电网的非正常运行及某些设备的非正常状态,能及时发出警报信号以便迅速处理,使之恢复正常(如: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变压器的过负荷等),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和远动化,以及工业生产的自动控制(如:自动重合闸、备用电源自动投入、遥控、遥测、遥讯等)。
2.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
继电保护的种类很多,但一般情况是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组成。测量部分从被保护对象读取有关信号,与给定的整定值相比较,比较结果输出至逻辑部分。逻辑部分根据测量部分各输出量的大小性质、出现的顺序或它们的组合,决定是否动作。如需动作,则发出信号给执行部分;由执行部分立即或延时发出警报信号或跳闸信号。
3.几种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几种方法。
3.1电压矢量跳跃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三相平衡交流供电网的电压,其大小和相位是相对稳定的,只要系统阻抗或电流不发生改变,则系统电压矢量基本维持不变。当系统故障时,突变电流将导致电压相角跳变。如突变电流增大,则系统短路;突变电流为零,则系统开路失压。系统开路时电压矢量跳跃的情况。
常用的差动保护原理是利用比较被保护设备两端电流的大小和相位作为启动判据,不反应区外故障或电网的扰动。当系统故障,由于二三相重合闸,会引起发电机输出电压或频率的波动。严重时、可能出现异步情况,损坏发电机或者发电机和设备之间的传动装置。监视电压相角可作为确定馈线受扰的依据。当系统故障时,突变电流将导致电压相角跳变,跳变相角由负载变化的大小和性质决定。的变化作为保护启动的判据,当它超过保护设置的限值时,将开断发电机或跳耦合断路器。这意味着矢量跳跃主要用于电网去耦。
具有矢量跳跃功能的微机保护装置,尤其适应于以下几个类型的保护。
水轮机、蓄能发电机、入网发电站、柴油发电机、汽轮机、工业电力站、传统的蒸汽发电站、大中型同步电动机、大中型主变压器。
3.2分布式发电中的孤岛保护技术
孤岛(Islanding)效应,是指当电网失电后,分布式发电系统继续向一部分负荷供电的情况。如果配电网发生故障后,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维持DG正常供电,而将配电网转化为若干孤岛自治运行,将可以减小停电面积,提高供电可靠性,对电网公司、DG发电商和用户都是有利的。
但是非计划性孤岛运行时也会有很严重的后果:(1)电网无法控制孤岛中的电压和频率,如果电压和频率超出允许的范围,可能会对用户的设备造成损坏;(2)如果负载容量大于逆变电源容量,逆变电源过载运行,易被烧毁;(3)与逆变电源相连的线路仍然带电,对检修人员造成危险,降低电网的安全性;(4)对孤岛进行重合闸操作会导致该线路再次跳闸,还有可能损坏逆变电源和其它设备。可见,研究孤岛检测方法及保护措施,将孤岛产生的危害降至最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主电网跳闸时,分布式发电装置的非计划运行将对用户以及配电设备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实际电网系统中分布式发电装置必须具备反孤岛保护的功能,即具有检测孤岛效应并及时与电网切离的功能。
3.3Powerformer继电保护技术
Powerformer电缆的外半导体层按一定间隔多点接地,可以认为其外半导体层的电位和地电位相同,这意味着绕组的电场集中于电缆的内外半导体层之间,泄漏出去的电场很少,可以认为Powerformer电缆之间不存在电气耦合关系,这和常规发电机的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分析常规发电机绕组对地电容电流时必须要考虑匝间、绕组间和相间的耦合电容,在分析Powerformer的电容电流时可以忽略不计。根据上述假设,对于用同轱绝缘电缆绕制的电机来说,由于外半导体层是地电位,绕组内的电场仅存在于内、外半导体层之间,其对地电容仅由内、外半导体层之间的充电放电形成。类似于同轴圆柱管的电容计算公式,该对地电容的单位长度大小为:
C0=2πε0εrln(r2/r1)
式中:绝对介电常数ε0=8.854e-12;相对介电常数εr=2~3;r1是内半导体层的外半径;r2是外半导体层的内半径。
3.3.1Powerformer非全相保护
Powerformer非全相运行时将在其中性点产生很高的位移电压,而其分级绝缘的特点使中性点附近成为耐受过电压的薄弱环节。相对常规发电机而言为Powerformer配置专门的非全相保护更为必要。作者在分析非全相运行状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Powerformer机端零序电压和定于绕组负序电流的非全相运行保护方案。由于系统发生单相或两相接地故障时也会有负序电流流过Powerformer,并在其中性点产生零序电压,所以非全相保护还必须借助其他信息,断路器辅助触点信息为常用的有效选择。然而,单纯依赖辅助触点的信息反应非全相运行在工程实践中已经被证明并不完全可靠,形成完备的非全相保护还将有其他考虑。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形成基于i2,u0和断路器辅助触点信息的Powerformer非全相保护方案。
3.3.2Powerformer新型能量方向保护
新型能量方向保护利用Powerformer机端处的零序电流和母线处的零序电压,通过分析能量方向检测接地故障,基本能够实现100%定子接地保护。由于Powerformer不需要升压变压器的作用直联高压电网,其故障特点与传统发电机有所差别。当Powerformer发生定子单相接地故障时,商压电网对故障的影响较大。因为没有升压变压器绕组的隔离,高压电网将成为发电机部分重要的谐波源。零序电流量值足够大,可以精确测量,从而能够确定零序功率的方向,对Powerformer的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进行区分。
建国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进一步发展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吴斌,刘沛,陈德树.继电保护中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J].力系统自动化,l995(4).
继电保护方法范文1篇9
关键词小波;继电保护;启动元件;监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TM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11-0149-02
电力系统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其运行质量直接关乎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影响到民生。随着近些年来用电量的不断增大,电力系统相应地扩大机组来满足用电需求,各种输电线路故障也相继产生,主要是由于输电电压有所提高,输送的容量也相应地增大所决定的。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将故障输电线路快速切断,能够降低由于故障而造成的损失,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启动元件是快速而有效地切断故障信息的关键。为了使继电保护的启动元件能够密切配合保护装置,对于启动元件的性能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1继电保护启动元件
继电保护装置中,启动元件可以使保护装置处于故障处理状态。系统正常运行时,启动元件是闭锁保护的,一旦有异常发生,启动元件就会及时动作,切断故障程序,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继电保护启动元件工作原理见图1。
图1继电保护启动元件工作原理
目前常用的启动元件为稳态量启动元件和突变量启动元件。稳态量启动元件为后备保护,系统的最大负荷会对启动门槛值产生影响。突变量启动元件为快速动作主保护,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对于故障做出反应。
2基于小波方法的继电保护启动元件性能监测
2.1启动元件性能检测原理
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继电保护装置启动元件的动作越及时,元件的性能就越优,因此,启动元件的性能是由启动时间和故障时间所决定的。在实际操作中,还要将发生故障的各种扰动因素考虑在内,那么就要将启动时间差异值引入,以做出准确的评判。启动元件性能监测原理见图2。
图2启动元件性能监测原理
2.2启动元件性能监测判据
保护装置启动时差公式为:
其中,
:是的启动时刻值;
:是发生故障的实际时刻。
当继电保护处于正常的启动性能状态的时候,应有:
其中,是继电保护装置启动的时候所出现的允许阈值。
2.3小波方法提取故障时刻
小波理论,是在小波基下将空间中的函数有效展开,那么,就将这种展开称为函数的连续小波变换。使用表达式,即为:
从连续小波变化的定义可以明确,其是一种积分变换形式。尺度a和时间都处于连续变化状态,信号的连续小波变化系数的信息量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如果函数被称为基本小波,则可以表达为:
设定是尺度因子a对于的伸缩,那么
其中,a=2j,那么就被成为“二进小波”,二进小波变化即为:
3小波的继电保护的元件性能仿真分析
关于判据的取值方法,基于整租实验的故障量和故障类型都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因此无法作为左右故障的代表。在对继电保护装置在进行测试的时候,通常要对于整组动作的时间进行关注,同时还要对于继电保护装置的启动性加以监视,并进行分析。对于仿真分析,本论文在参考取值上,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为一个周波以上,差异取值不足10%。继电保护装置处于高速运动状态,启动时间的差异取值不足5%。
仿真系统模型图见图3。
图3仿真系统模型图
仿真系统模型的系统参数为:
线路的长度:
L1=43km;
L2=100km;
L3=51km;
L4=100km。
仿真系统模型的各个线路具有相同的阻抗值。
零序阻抗:Z0=0.3865+J1.2947Ω/KM;零序电容:C0=0.07749μF/KM。
正序阻抗:Z1=0.01276+J0.2867Ω/KM;正序电容:C1=0.01273μF/KM。
假设在AB相间有短路故障出现的时间设定为:t=0.1秒,采样频率f=1200赫兹。继电保护装置在母线M处获取电压电流量,所获得故障相电流为。AB短路故障M侧波形见图4。
图4短路故障M侧波形
在dbN小波系中,对暂态信号进行进行5层小波分解,见图5。
图5暂态信号5层小波分解
从暂态信号5层小波分解图中,从上到下分为5个尺度,其中对信号的突变情况描述最为显著的为尺度5,当0.1s处的信号发生突变的时候,在0.2s处会有边界效应,并不会涉及到原始信号。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故障时间为:=0.1s。可见,采用小波的方法可以对于故障时间准确识别。
4结论
综上所述,继电保护动作的可靠性和灵敏性与启动元件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对于电力系统的故障问题,可以通过继电保护装置启动元件的监视结果来获得。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录波数据和小波变换的继电保护装置起动性能监测方法,通过利用故障录波数据和继电保护信息实现对继电保护装置启动元件性能的监测。应用该方法能够对继电保护装置启动元件性能是否满足预定指标进行监测,对于完整评价继电保护性能、发现隐藏故障、积累整定数据具有参考价值。仿真分析验证了此方法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胡昌斌,熊小伏,王胜涛.一种继电保护启动元件的在线评估方法[J].电工电气,2010(11).
[2]张海翔,吕飞鹏,廖小君.一种继电保护定值在线校核评估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3).
[3]熊小伏,王胜涛,孙鑫,陈星田,字美荣.一种基于小波的继电保护启动元件性能监测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24).
继电保护方法范文篇10
【关键词】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测量参数校验方法
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主要运用于大型电力系统中,可以实现线路、变压器、电动机等多种保护。采用高性能CPU将保护、测控、通信功能集成于一体。可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SCADA)和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ECS)配套。装置可以组屏集中安装,也可直接安装于开关柜上进行分散式控制。为了保证系统安全有效运行,装置的测量参数必须进行定期校验,现以NEP998A数字式电动机综合继电保护装置(以下简称保护装置)为例具体阐述校验方法。
1综合保护装置
1.1特点
NEP998A数字式电动机综合继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力系统中,主要实现电动机的电流速断、过负荷、低电压等多种保护。测量三相电流和零序电流(la,Ib,Ic,Io),三相或线电压(Uan,Ubn,Ucn,Uab,Ubc,Uca),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功率因素cosφ,频率f,有功电量kWH,无功电量kVARH。测量功能采用可正确反映1-13次谐波含量的电压、电流、有功、无功、电度算法,真正取代外挂表计。
1.2结构
NEP998A数字式保护装置的面板(如图)中间为显示屏,分行显示所有参数。右侧为保护参数灯,下排有操作按钮。要在显示屏中查看测量参数时,在主菜单中选择“运行工况”子菜单项,按“确定”键进入运行工况菜单界面,然后将光标移至“测量值”子菜单项处,按“确定”键进入测量值显示窗口,按动向上“”或向下“”按钮,依次滚动显示各项参数值。
NEP998A数字式保护装置背面是输入输出的端子。端子表图如右图所示,第三列为电源插件,上面是1、2号端子为分别对应装置电源正负输入端,为直流220V;下面5678号端子分别对应ABCN四相电压输入端,为交流100V。第四列为交流插件为电流输入端,端子78对应A相电流,9、10对应B相电流,11、12对应C相电流,7、9、10分别对应同名端。
2校验方法
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的广泛应用给仪表校验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没有外挂仪表,测量参数被集成到继电保护装置中,经过认真研究,最终实现了测量参数的校验。
2.1装置电源
该装置电源要求比较高,需要直流220V或110V,经常使用的是直流屏专供的220V直流电。
2.2校验步骤
进行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测量参数校验时需要将外部输入线路断开,即将装置背面电流电压输入端子的外接线全部拔出,防止校验台输入的电压电流经过外接导线进入其他电力系统造成事故。
NEP998A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的电压输入端采用插拔式端子,端子很特殊,要用专配的端子孔座,将试验插针插入相应的空内,拧紧螺丝,将ABCN四相电压的试验线插入相应的试验插针的尾空内。三相电流的端子是螺丝固定的,可以采用试验夹连接。输入的四相电压和三相电流,共需10根试验线,线比较重,试验线要进行固定,否则试验夹的咬力无法承受会掉落,造成电压短路或电流断路等危险事故。保护装置的端子排列很紧密,每个端子空间很狭小,试验夹要采用带绝缘的,防止事故发生。
校验时根据保护装置的参数输入相应的电流电压参数,一般为交流电压100V、电流5A。校验的参数分别为测量三相电流(la,Ib,Ic),三相或线电压(Uan,Ubn,Ucn,Uab,Ubc,Uca),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功率因素cosφ,频率f,有功电量kWH,无功电量kVARH。分别记录校验台的输出值和装置相对应的参数值。最后根据校验记录与标准值比较,得出误差值,算出装置的测量参数误差值。
精度高、功能全、使用方便的数字式保护装置的广泛应用,为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装置的测量参数需要定期校验,本文阐述了具体校验方法。
参考文献
[1]闫|.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5(02).
作者简介
张艳(1981-),女,江苏省淮安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研究方向仪表校验。
继电保护方法范文
[关键词]继电保护;故障排除;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TG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040-01
1前言
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保障电力设备安全和防止、限制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的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实践证明,继电保护一旦发生不正确动作,往往会扩大事故,酿成严重后果。因此,如何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迅速、正确地处理故障,减少经济损失,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成为广大继电保护工作者所共同要探讨的课题。
2故障处理的三种方法
2.1直观检查法
处理一些无法用仪器逐点测试,或某一插件故障一时无备品更换,而又想将故障排除的情况。
(1)10kV及35kV开关拒分或拒合故障处理。在操作命令下发后,观察到合闸接触器或跳闸线圈能动作,说明电气回路正常,故障存在机构内部。到现场如直接观察到继电器内部明显发黄,或哪个元器件发出浓烈的焦味等便可快速确认故障所在,更换损坏的元件即可。
(2)220kV母差保护BP-2B在切除母线侧TA故障时,保护报告显示动作差流为40A,在既无备件又紧急送电的情况下,可采用直观检查法。仔细观察此插件内各元件有无断脱,印刷电路板的铜箔有无断裂,单个元件有无烧过痕迹等,结果发现一小电流互感器鼓胀,底座有烧痕,暂时退出此保护,只留另一套母线保护运行,后在检查中发现模数转换插件也故障,更换后恢复正常。
2.2替换法
用好的或认为正常的相同元件代替怀疑的或认为可能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的好坏,可快速地缩小查找故障范围。这是处理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内部故障最常用方法。当一些微机保护故障或一些内部回路复杂的单元继电器,可用附近备用或暂时处于检修的插件、继电器取代它。如故障消失,说明故障在换下来的元件内,否则还得继续在其它地方查故障。
如一条110kV线路微机保护RCS-941A运行指示灯忽闪忽灭,并不打印任何故障报告,很难判断为何故障。正好附近有备用或停用间隔,取各插件相应对换,很快查出故障在CPU插件上。用此项方法,要特别注意插件内的跳线、程序版本及定值芯片是否一样,确认无误方可掉换,并根据现场运行情况模拟传动。
2.3向量分析法
一台Y,d11接线的变压器,在差动保护投入带负荷检查时,测的其数据异常,Y侧电流相位关系为Ib超前Ia150°Ia超前Ic60°Ic超前Ib150°,且Ib为8.65A,Ia=Ic=5A,由正常带负荷测得变压器差动保护Y侧三相电流不对称,可以断定变压器Y侧电流互感器接线有误,图7.1为测得的三相电流的向量图。
正常接线时三角形接法的电流为:
a=A-Bb=B-Cc=C-A
由于只有一相电流的极性与另两相不同,所以仅考虑某一相的极性反的情况。从电流的幅值分析:b的幅值为a、c的倍,而b是由B与C产生的,因此可初步判断B、C两相的极性相同,而A相的极性可能相反。从图7.2的向量图分析可知,A相极性接反时电流的相位关系和大小与测量情况相吻合,因此可以断定A相CT的极性接反,应将A相CT两端的引出线对换。
3结语
合适的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文章结合工作中故障处理的实例阐述了10种方法的应用,同时阐明只有吃透原理,灵活组合应用这些方法,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才能快速提高故障处理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贺家李.宋从矩.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编.
[3]《RCS-9000系列保护说明书》.南瑞继保电力有限公司.
继电保护方法范文篇12
【关键词】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故障计算;通用方法
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结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同一形式下的整定计算需要结合继电保护系统的实际故障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地计算,通常情况下,不同的故障有不一样的计算形式,部分故障形式还需要采用多种故障计算方式获取更为准确的计算结果。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家电网不断扩大,交叉电网越来越多,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电力企业对继电网保护的方式及技术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选择合理的故障计算方法是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因此,电力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故障计算通用方法的选择,为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动力保障。
1继电保护的特点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提高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保障,运行的高压设备禁止无保护运行,否则将引发严重的用电安全事故。
继电保护以电力系统中的各元件故障为对象,主要目的是保护各元件的正常运行,应用范围较广的继电保护判据主要有电流增加、电压降低以及电流与电压之间发生相位角变化等。继电保护系统均采用安全自动装置,这种模式在电网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它可以反映各种类型的故障,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第二,它可以在第一时间反映异常情况,降低安全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三,它可以引导变电站向自动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2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工作内容
2.1确定保护方案
整定计算工作人员应该结合电网的实际状况,以变压器的实际特点为依据,选择最合适的保护功能。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微机已经具有比较健全的保护功能,但其并不适合所有电网环境下的元件保护,因此整定计算工作人员应该明确各保护模块的实际功能。
2.2确定各保护功能之间的配合关系
确定各保护功能之间的配合关系首先应该明确装置内部各功能单位之间的关系,装置内部各功能元件的作用和灵敏度与选择性有直接关系,整定计算工作人员应该明确判别和闭锁以及启动的实际作用,明确各功能模块的实际特点和逻辑关系,在保障各模块之间关系符合计算要求后,利用整定值的形式促进配合关系的实现。另外,整定计算工作人员还应该重视各装置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满足现代化电网的实际需求。
3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故障计算的通用方法
3.1非全相震荡的计算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故障计算的统一模型如下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明确系统中支路发生非全相震荡后的故障计算模型。非全相震荡的计算应该明确断相口单位电流产生的任意节点电压的计算以及断相口故障电流的计算。
断相口单位电流产生的任意节点电压的计算:
假如实际计算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断相口电流为1.0,以叠加原理为依据,根据故障分析计算统一模型的内容,明确电网系统中任意节点的实际电压。在计算断相口单位电流产生的任意节点电压时,整定计算工作人员还应该明确补偿电流的节点与关联矩阵之间的关系,节点阻抗矩阵公式为:
节点阻抗矩阵以对称方阵为主,结合节点阻抗参数的实际要求,以故障分析统一计算的模型为主要依据,重视原网节点与节点阻抗矩阵中各项应元素之间的关系,利用新增节点的有关制约因素即可获得断相口单位电流产生的任意节点电压。
3.2断相口故障电流的计算
断相口故障电流的计算需明确正序网断相口开路电压大小以及断相各序入端阻抗值,其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1)正序网断相口开路电压的计算
正序网断相口开路电压的计算需明确涉及网络操作系统中母线的实际运行情况,计算发电机的等值电势和等值阻抗,正序网断相口开路电压的计算步骤如下图2所示。结合下图2中的实际要求即可计算出开路电压。
(2)断相口各序入端阻抗的计算
断相口各序入端阻抗的计算需结合入端阻抗的实际性质,整定计算工作人员应该明确入端阻抗的大小和相位,了解单位电流时断相口两端电压的实际状况,结合断相口开路时的正序等值网络计算出断相口各序入端阻抗值。
(3)断相口故障电流的计算
断相口故障电流的计算以断相口开路时的正序等值网络为依据,结合各数据计算出单相断线、两相断线以及任意节点实际使用的电压状况,根据以上数据即可计算出断相口故障的电流大小。
3.3非母线短路加相继动作的计算
非母线短路加相继动作的计算首先应该计算出故障点单位产生的任意节点的电压。其次,整定工作人员还应该计算故障节点的电流,计算故障节点的电流需要工作人员了解故障前故障点的开路电压、故障点各序入端阻抗以及故障点短路电流。故障点短路电流的计算需要整定工作人员了解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以及两相接地短路的实际电流值。最后,非母线短路加相继动作的计算还需要整定工作人员明确任意节点的电压,结合以上各数据即可得到非母线短路加相继动作。
3.4事例
本文中所分析的电网系统如下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故障计算的通用方法主要有非全相震荡的计算、断相口故障电流的计算以及非母线短路加相继动作的计算,通用计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机电系统的稳定性,是促进我国电网系统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
4结语
本文从继电保护的特点着手,介绍了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工作内容:确定保护方案以及确定各保护功能之间的配合关系。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工作人员应该在了解继电保护特点的前提下,明确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工作内容,从非全相震荡的计算、断相口故障电流的计算以及非母线短路加相继动作的计算出发,明确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故障计算的通用方法,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玮,尹刚志,东立荣.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故障计算模型的选择和形成[J].华北电力技术,2010.
[2]张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软件的应用开发[D].河北农业大学,2011.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产后修复的技术范例(12篇)
- 阅0产后修复的技术范文篇1关键词:价值工程;研究;价值分析;维修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1070引言价值工程是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工业工程分析技术,它采用创造性的方法,.....

产后修复培训技术范例(12篇)
- 阅0产后修复培训技术范文1篇1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可靠性;性能;效益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引言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工程机械是生产必须的工具。只要抓好设备维修管理工.....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