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名家鉴赏(附作者简介)

- 阅11

一、作者介绍 白居易( 772 — 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在今陕西渭南境内)人。生于河南新郑。少年时期,避乱江南。贞元十六年( 800 )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李师道、王承宗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居易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为当......

陆游《游山西村》赏析(邓韶玉)

- 阅34

《游山西村》赏析 (邓韶玉)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

《隆中对》赏析(姜涛)

- 阅89

《隆中对》赏析 (姜涛)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极为尖锐,终于在公元184年爆发了全国规模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在东汉统治阶级调兵遣将,分路镇压农民起义的同时,地方官吏和地方豪绅,借镇压农民起......

《唐雎不辱使命》赏析(刘桐孙)

- 阅25

《唐 雎 不辱使命》赏析 (刘桐孙) 《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的题目为后人所加,“劫”不是“劫持”,这么讲不符合原文,应讲为“胁迫”。内容是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土的故事。当时,靠近秦国的韩国、......

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霍松林)

- 阅92

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霍松林) 苏轼自己评论他的文学创作,有一段话很精辟: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

周密《观潮》翻译与赏析

- 阅36

一、参考译文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司马迁《鸿门宴》翻译与赏析

- 阅90

一、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约前 145- 约前 90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

悖入悖出,何足称道──“智取生辰纲”性质辩说(王振彦)

- 阅79

悖入悖出,何足称道──“智取生辰纲”性质辩说 (王振彦) 分析了参与劫取生辰纲人物的言行思想,了解了他们的动机愿望,那么这一事件所蕴含的实际意义也大致可以弄明白了。 首先应该肯定,《水浒》作者对于劫夺生辰纲事件及参与其中的人物抱以肯定的态度,......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赏析

- 阅75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得相逢。 [ 简介 ] 这组词写于 838 年(......

王维《使至塞上》分析(施蛰存)

- 阅44

《使至塞上》分析 (施蛰存)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入侵,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很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

字唯期少意唯期多──读苏轼的一篇散文(吴功正)

- 阅73

字唯期少意唯期多──读苏轼的一篇散文 (吴功正) 该文所以能写得字约义丰,关键在于作者抓住了特点,然后运用经过认真提炼的语言文字加以表达。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起笔就扣住了“夜游”的“夜”字,径入题旨。“解衣欲睡,月色入户。”作者正欲入......

杜甫《石壕吏》赏析(霍松林)

- 阅29

《石壕吏》赏析 (霍松林)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不宜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夏承焘)

- 阅99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夏承焘) 这是苏轼四十岁(熙宁八年)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苏轼写射猎的诗词不只是这一首,与此同时,他写了《祭常山回小猎》及《和梅户曹会猎铁沟》等数首诗。 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是说自己有少......

李清照《武陵春》赏析(沈祖棻)

- 阅47

《武陵春》赏析 (沈祖棻)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53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

古诗词《秋夜》《蝶恋花》鉴赏

- 阅16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作者简介] 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家庭,幼聪慧,喜诗词,工书画,晓音律。相传因婚姻不幸,抑郁而终。其词清新婉丽......

杜甫《春望》赏析(徐应佩、周溶泉)

- 阅84

《春望》赏析 (徐应佩、周溶泉)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

魏学洢《核舟记》赏析(隋树森)

- 阅85

《核舟记》赏析 (隋树森) 魏学洢的《核舟记》,是一篇内容简明、充实,艺术性相当高的文章。作者通过描绘一个小小的核舟,说明了我国古代艺术家制作的工艺美术品达到了令人惊奇的艺术高度。文章的一些写法,很值得我们仔细体味和学习。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

被严重扭曲的人格──《范进中举》评析(郭英德)

- 阅81

被严重扭曲的人格──《范进中举》评析 (郭英德)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的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这一回写的是范进中举的故事。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到广州上任,先考两场生员,考完两场以后,第三场是南海、番......

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吴企明)

- 阅25

《渡荆门送别》赏析 (吴企明) 人人都热爱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开故乡,固然会产生依依不舍之情,而长久旅居他乡的人,更会有浓浓的乡思。李白《渡荆门送别》,表达了这种人类普遍的美好情感。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记下了他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

琐谈《核舟记》的写作特色(鲍志伸)

- 阅38

琐谈《核舟记》的写作特色 (鲍志伸) 明代魏学的《核舟记》大概算得上是一篇公认的传统教材了,然而魏学的名字并不见于一般通行的文学史著作,他的这篇《核舟记》又不见之于他的专集《茅檐集》,可见连他自己也未必十分重视。值得注意的是,虽非名家名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