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感悟1000字(精选11篇)

来源:网络

学习感悟篇1

通过认识,实践自主学习,让我明白了自主学习的几点要素。

首先,态度是一块重要的敲门砖。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对不同的事情要有不同的态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要严格遵守: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三要素。人要认真干好一件事情,玩要玩得尽兴,学也要学得彻底。对于学习,我们要严谨地对待,要有恒心,有韧劲,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毅力的人都是积极的,而失败的人总是以种种理由拖延自己的计划。

其次,每一个人做每件事情都要有一个目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标。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有目标,内心的力量才能找到方向,才可能集中精力达到你人生的高度。

第三,就是要及时分析和反思自己。我们不是一头只知前进的老牛,我们要知道前进是否离目标越来越近,是否有走弯路,要回头看看自己的脚印,分析和反思一下自己。就像柏拉图说的:“内省是做人的责任。”学习也一样,需要时时反思自己掌握了些什么,到底掌握得怎么样,还有哪些方面不足要及时地将它完善。

第四,考试不是单项竞赛,平衡是很重要的,只有在平衡的基础上你才会更放心地去突破。一根链条,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它的容量。你认为你最有优势的地方,往往是你最容易栽跟头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对各科都不能放松。在某一科上的薄弱,是由于自己对这一科很生疏,不感兴趣。越不感兴趣就越不愿意接触它,恶性循环,这个漏洞就会越来越大,弥补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了,所以我们不能讨厌它,要多接触,学会接受它,真正意义上的投入其中。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的。要把自己的计划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求超群绝伦,但求无怨无悔。

学习感悟篇2

明天我要替哥哥去上一堂课,因为他外出进修,所以只好让我去了,本来我还以为是一堂很重要的课,但是,真到那一天我才知道,并不是我想象中的一样。

到了那天,我跟着嫂子一块去了学习地点,听课的都是一些护士,还有医生,而笨节课讲的就是医生医德,我找到了一个空位做了下去,然后静静的准备课堂的开始。

讲座很快就开始了,而主讲人听说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老教授,我内心十分开心,因为我也有这样一个一会可以领略大师的风采了,我认认真真的学习他讲的医德医风。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了我旁边人的小动作,有拿出镜子照镜子的,有拿出手机看电影的,好好的一堂课他们却都干这些。

有时候我想医生或者护士应该是那么的平易近人的一群人,做事,学习应该一丝不苟,但是如今看来,事实情况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从这堂课上我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医德医风。做事情毫不在意,马马虎虎,多么好的一堂教育课,结果变成了一场个人的游戏课。

学习感悟篇3

致敬中国军人

庚子年8月1日,是中国第93个建军节,人民军队砥砺奋进、披荆斩棘,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脚步铿锵,坚定不移地向着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奋勇向前。在建军节来临之际,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

中国军队是党的军队,听党指挥,练就过硬本领。

自中国军队成立起,就高举党的旗帜,英勇投身到为中国人民求解放、为中华民族谋独立的历史洪流中。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经过艰辛探索得出的真理性认识,是中国军队的建军之基、立军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旗帜指引下,中国军队实现了全面重塑、浴火重生,开启了一场以强军目标为牵引,以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为灵魂,以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为指向,以能打仗、打胜仗为落脚点的前所未有的全面深化改革,走了上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快车道,开创了依法治军、科技兴军的新格局。在党的指引下,中国军人严格训练,加强科技创新,精武强能,练就了过硬本领。

中国军队是国家的军队,铮铮铁骨,守卫国家疆土。

提到中国军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牺牲和奉献。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万里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国军人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的和平与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没有中国军人,就不会有和平安宁,就不会有现代化的国防。为了国家,他们坚守在被称为“云中哨所”的詹娘舍哨所,他们坚守在“金三角”边防一线,他们坚守在南疆戍边卫国,他们坚守在我们不曾留意的地方……在危险面前,他们刚毅果敢,他们挺身而出,他们无私无畏,把一个个哨位、战位、岗位变成无法逾越的钢铁堡垒,捍卫着国家主权、守卫着祖国疆土。

中国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不忘初心,守护人民安康。

中国军队是人民的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人民血肉相连、命运相牵。无数中国军人把人民利益看得重于一切,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他们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谱写出无数惊天动地的乐章。他们是逆行的战士,当危险来临,他们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带给人民。当雨雪冰冻肆虐、交通电力中断的时候,当森林大火疯狂吞噬、逼近村庄的时候,当新冠肺炎疫情横行、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时候,当洪水撕裂大堤、人民群众危在旦夕的时候,当大地震造成地动山摇、破坏人民家园的时候,当脱贫攻坚仍未完成、处于关键时期的时候,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人民面前。当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脊梁和肩膀,托起了生命的希望,守护着人民的安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中国军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中国军人!中国军人有着最坚实的胸膛、最宽阔的肩膀、最炙热的心,他们用热血守护祖国安宁,守护人民安康。向你们致敬,中国军人,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学习感悟篇4

“学海无涯”这是我们小学生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就像这个词一样,学习就像一片汪洋大海,没有尽头,我们就是一叶扁舟,在这大海里,就像攻破自身勇敢地生长出来的豆芽一样,经受种种考验,克服重重困难,努力成长,最后成长为一艘历经风雨的轮船,在那浩瀚的海洋中乘风破浪,走向成功。

学习不仅要想尽各种办法克服困难,还要努力、勤奋。“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是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揭示了学习主要靠努力奋斗的道理。有一句俗语叫笨鸟先飞,意思是说:学习不很优秀的人,要比别人提早努力,这样就能够赶上比自己优秀的人了。

在学习的路途中还要有远大的理想,树立学习的目标,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坚强地走下去,不管遇到了多大的挫折,不能临阵退缩,要有毅力的慢慢的走近自己的理想,最后实现目标。

学习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掌握本领的基础,也是为我们自己的将来负责。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掌握本领,有了本领才能报效祖国学习虽然很苦,但是我们也能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从学习中得到快乐是比什么快乐都宝贵的,因为那是从苦中得来的。所谓甜从苦中来,道理就在这里。

学习感悟篇5

第一次,像这样认真的思考着。现在,是中午,爸爸还在厨房里忙碌。坐在电脑前,思绪像是电影剪辑,一丝丝、一点点流入脑海中,但不是很完整,依稀能够记得一些,有的,甚至连年份都不知道了。我现在12岁了,已经在这个美好的世界度过12载春秋,我,知道了些什么,又感悟到了什么?

当每一年的春天到来时,我都会嚷求着爸爸,让他开车把我送到郊外,不知道是为什么,比起喧杂的城市,我还是更加喜欢郊外那种清新的味道、那种不羁的感觉。我喜欢躺在一块平整的草地上、倚在大树根旁,用一只手遮住阳光,眼睛望着远方,虽然每一次都不知道看到了什么,但还是会为自己的想法而开心;我喜欢在郊外碧绿的草场上,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我会静静的坐着,不发出一点儿声响,这时候,小虫子便会成群结队的出来:也许是八脚的毛毛虫、也许是棕色外壳的甲壳虫,如果运气好,还能碰到一两只知了,虽然我也不太明白知了到底长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它的‘歌声’,我便能辨别出来了。感悟,往往来源于生活的根本——感悟大自然,它,很伟大!

当我结束了一天的课程时,爸爸妈妈还没有下班时,我喜欢自己一个人坐在床上,思考着一天的收获、幻想明天的生活。奇怪,小时候觉得长大是一件特别骄傲的事情,好像长大,就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越是期盼,长大便来的越快,现在的我,就在成长。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愉快,但是生活就是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都要尝尝。大了,很多小时候根本不用考虑的烦恼,蜂拥而至——我要学会自己独立完成每日必修课程——电子琴;我要自主的在写完作业背单词;我要自己学会早起,叠被子、铺好床铺、吃早餐,然后去上学……似乎,每天晚上,才是我真正休息的时候。不过,这样也好,我感受到了长大,我也必须学会长大。感悟长大——我体会到了幸福的滋味!

当我越长越高的时候,学习成为了我的乐趣。一缕阳光,可以让我将书籍看个痛快;一把交椅,让我联想到了古色古香的典雅韵味;一本好书,为我开启灿烂的人生;一片书香,成为了我宝贵的财富!学习,在我的眼中,就是涓涓细流,我的‘一条条分支’,还未能够真正汇聚在一起,成为汹涌澎湃的江海湖泊,但是,它们还在不断的扩增兄弟姐妹,只要我能够坚持不懈的将知识倒入河流,它们有朝一日,定会成为令我骄傲、自豪的精神财富!面对着蓝天苍穹,我感受着阳光雨露,总有一天,我也会变成滋润万物生灵的雨水、光线,为可爱的世界贡献一份力量!感悟学习——我的心里不禁在呐喊,生活!你因书香而更精彩!

学习感悟篇6

我与抗美援朝老兵

丁酉年的一个午后,我背着沉甸甸的行囊来到贵州省剑河县观么镇三合村,从此与这里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三合村,不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却把她当作我的第二故乡,因为这里有我与群众结下的乡情和亲情。

走访群众是我的家常便饭。记得有年秋季,我到观么村二组村民彭永伍家走访,进到他家堂屋,看到有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在烤火,我觉得非常诧异。才十月份中旬,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还比较热,怎么现在老人就开始烤火了。我走上前去热情地向他打招呼:“您好!老人家,才到十月中旬您就觉得冷了呀,是身体不舒服吗?”“老了,经不住冷呀,九月开始,早上都要烤火了,请问你是哪位呀?”他也热情地问到。我急忙俯下身子伸出双手紧紧握住老人的手回到道:“我是三合村第一书记杨光林,今天到你们家来了解一下你们家的基本情况,看看是否存在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

经长达将近半个小时的促膝细聊得知。这位老人叫彭长友,80多岁高龄,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1951年7月入伍,参加西南军区第四野战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1951年末被编为铁道兵铁三师三团二营二连。在朝鲜作战时间长达两年零九个月,在朝鲜打细菌战中立下三等功。朝鲜战争胜利后于1954年回国到西安修宝鸡到成都的铁路,直到1961年修完湘黔铁路才退役回家务农。

现今彭长友年纪大了,儿子儿媳为了照顾老人都不外出务工,家庭比较困难。

“家庭这么困难,当初怎么都不叫您儿子向村两委申请贫困户?”我着急地问。

“我儿子当初准备申请贫困户,我知道后便叫他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能给党和国家增加负担。我儿子儿媳还年轻,有手有脚,必须要自食其力,觉得对不起党和国家。”彭老拍着胸脯回答道。

从那一天以后我便对彭老的战争经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到他家去看看他,听听他们当年援朝抗战的经历。每次去到他家,见到彭老依旧精神抖擞,能吃能喝,牵挂老人的心也才会踏实。

经过多次走访了解他家的情况后,我便下定决心,帮助他们家一把,即便老人反对,我也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了却我内心深处的一桩心愿。

经过我的努力,帮彭老家申请了贫困户,他的孙女现在上大学能享受到了相关扶贫减免政策,彭永伍也在村里当起了护林员。丁酉年11月,我又向县民政局帮助他申请得了“复员退伍军人生活困难救助金”3000元。我又送他一件冬季保暖棉衣,他非常感动,离别时彭老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现在只要天气变化,我首先想到的依旧是彭老。

学习感悟篇7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秋天又到了,我又增长了一岁。都上初二了,八门功课的学习远远超出了小学所学的知识量,而在学习上的竞争也是越发激烈。谁都想得第一,谁都想成为班里每一个人的竞争对象。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做到了,与另外几名同学一起成为了班里人人心目中的尖子生。有人很羡慕,因为成绩;有人觉得我们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因为成绩。但是我想说的是,学习好没有那么难,只要肯比别人多付出一点时间去学习,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好”,而“学习好”这个代名词,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称号罢了。

或许,有人会觉得我上面说的话不真实,“多付出一点”就能学习好,那么还有学习不好的人吗?那么我就把我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好了:

在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时候,我是一个普通班级里普通的一员,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一点,偶尔也考几次满分。在我们班里有一个同学,她学习特别好,不用说,她是我们班级中每一个人都想要超越的对象——我也想,但又觉得跟她差好远,毕竟她是“第一”啊!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早已定格了的事实。

但我依然努力并快乐地学着,以我想象中的她勤奋学习的样子勤奋地学着,不希望能有一天超越她,只希望能够学习再好一些,做班里的前三名也好啊!意想不到的是在四年级的一次期末考试中,我超越了她,考了第一,成为了同学们想要超越的对象,我很高兴,以为这样就可以了,于是以这样一种状态升入初中。

而到了初中,我才发现原来那样的成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入学考试的成绩仅排在级部28名,也就是说18个班轮下来,我只排到了我所在班的第二。所以从那以后,我明白了: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赛道。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习也不例外。每一个班里,都有一个学习最好的,每一个级部里也有一个学习最好的,然后整个学校,整个区,整个市,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班级,级部都好说,可是国家、世界如何去比啊!我们伟大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多少有才华的人,这怎能比得过来呢?而与那些级部里的第一,市里的第一相比,我们这样的小角色又算什么呢?对于那些只差一步就可以得到“成功”的同学来说,“第一”、“第二”、“学习好”是多么美妙的代名词,可是对于已经得到的人来说,这却是如何小的一步成功。我想这不是别的原因,是因为学习吧!学得越多,懂得越多,想得越多,领悟得就越多,就像滴水一样,一滴水或许很快就会被太阳蒸发,但如果滴水不停的滴,就会变成一个水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其实学习好很简单,只看你愿不愿意付出比别人多的那一小步。

话题作文篇(*)

通过认识,实践自主学习,让我明白了自主学习的几点要素。首先,态度是一块重要的敲门砖。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对不同的事情要有不同的态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要严格遵守: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三要素。人要认真干好一件事情,玩要玩得尽兴,学也要学得彻底。对于学习,我们要严谨地对待,要有恒心,有韧劲,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毅力的人都是积极的,而失败的人总是以种种理由拖延自己的计划。其次,每一个人做每件事情都要有一个目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标。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有目标,内心的力量才能找到方向,才可能集中精力达到你人生的高度。第三,就是要及时分析和反思自己。我们不是一头只知前进的老牛,我们要知道前进是否离目标越来越近,是否有走弯路,要回头看看自己的脚印,分析和反思一下自己。就像柏拉图说的:“内省是做人的责任。”学习也一样,需要时时反思自己掌握了些什么,到底掌握得怎么样,还有哪些方面不足要及时地将它完善。第四,考试不是单项竞赛,平衡是很重要的,只有在平衡的基础上你才会更放心地去突破。一根链条,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它的容量。你认为你最有优势的地方,往往是你最容易栽跟头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对各科都不能放松。在某一科上的薄弱,是由于自己对这一科很生疏,不感兴趣。越不感兴趣就越不愿意接触它,恶性循环,这个漏洞就会越来越大,弥补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了,所以我们不能讨厌它,要多接触,学会接受它,真正意义上的投入其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的。要把自己的计划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求超群绝伦,但求无怨无悔。

学习感悟篇8

近日,一篇“请暂时遗忘袁隆平”的文章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并引起很多人的讨论。这篇名为《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的文章,呼吁民众多关注水稻育种领域其他科研工作者。由于文章引用了大量国内大规模种植的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发现过程等资料,也被一些人认为文章意指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分夸大,掩盖了其他科学家的光芒。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鼎鼎有名的大科学家,可以说家喻户晓,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可以说袁隆平“誉满宇宙”,他是中国科学家中最耀眼发光的学术明星。一提起水稻,必提起袁隆平,一提起有关粮食安全吃饭问题,都会谈起袁隆平贡献。但最近社会也出现了部分质疑袁隆平的声音,从“海水稻”到暂时遗忘袁隆平,说袁隆平其实没有那么神,贡献没有宣传的那么大。作者将这种现象称为“袁隆平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关注,他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我们的科学家,特别是明星科学家。

毋庸置疑,袁隆平是我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是中国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代表,兢兢业业,刻苦攻关,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尊崇袁隆平,其给大众的形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是农民科学家。但也不能否定,现在的舆论宣传也将袁隆平有些神化,将他由扎根大地的农民科学家塑造成无所不能的“神”。“海水稻”让人想象利用海水可以种植水稻,不仅可以解决吃饭问题,还能解决水资源危机问题,“中国人的饭碗是袁隆平打造的”,等等,相信这个结论袁隆平也不会笑纳,也不是袁隆平原意,是我们的宣传出现了误导,将袁隆平神化,在此背景下,出现《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类似的文章,并不是对袁隆平的诋毁,而是一些爱护袁隆平的人不想让袁隆平离我们太远,不想让袁隆平变成神,想让袁隆平回归人的科学家,不是神的科学家。

袁隆平现象提醒我们,科学家是人,无论他在自己的领域做出多大的贡献,他也是人,如果将其神化,那么他就由人的科学家变成无所不能的神的科学家,就远离了人间的烟火,由于没有大地的滋养,也很快从神回到人间,但会磨损其原有的形象,本想提升其形象,但因不食人间烟火的拔高反而让形象受到干扰,这是宣传者也没有意识到的副效果。我们的舆论宣传一定实事求是,将真实的情况告诉民众,科学家越食人间烟火越可爱,越值得我们敬重!

袁隆平是是我们科学界闪闪发光的明星。同娱乐界相比,我们的科技工作者虽然很多,但大多数默默无闻地工作,没有被广大民众认知和推崇,我们需要社会像崇拜娱乐明星那样尊崇科学家,但我们不是靠造明星,而是靠我们实事求是的伟大创造和奉献。我们需要更多民众崇拜我们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让科学家获得更多的社会尊重和宠爱。一个宠爱科学家和科学的社会,未来一定是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社会。

袁隆平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实事求是地宣传他们的光辉业绩,塑造出的科学家的形象会更伟大、会更接地气、会更深入人心!

学习感悟篇9

甲午年10月10日,接受采访的袁隆平望着远处的稻田,若有所思地说道,“禾下乘凉梦”会由年轻人继续。今天,这位老人永远停下了手头的研究,将攻关的重担交给了后继者。老人家虽然再也不能出现在他心爱的田间地头,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一心为民谋温饱,深藏自身功与名”精神却会永远照耀人间,永驻我们心头。

脚踏实地研究,毫不张扬探索,袁隆平先生孜孜以求,改变了所有中国人“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境况,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虽已功成名就,但他仍然奋战在科研攻关一线,继续向更高目标努力着。就是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乘飞机却从来只坐普通舱,依旧穿着35元的衣服,昼夜躬耕于稻田。他曾深情说“我研究杂交水稻不是为了当院士,而是为了老百姓有饭吃。”在《典籍里的中国》里,导演安排宋应星和袁隆平两位先生在水田中握手的那一幕,实为传神一笔。因为“为了老百姓有饭吃”的共同追求,这两位科学家身上都体现出了一种为民谋福,不计名利的崇高品质。

为了实现“禾下乘凉梦”,在第四期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袁老带领着团队又马不停蹄开始了第五期的攻关。40多年杂交水稻科研生涯,对于袁老而言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漫长过程。如果硬要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袁隆平自己的观点:“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禾下乘凉梦”是梦想更是创新,不满足于现状,不停步于所得,这不仅是科学研究持续进步的动力,也是各项事业能够向前发展的条件。

袁老曾笑言自己愿意做一只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水稻技术越过重洋,贡献人类,为中国人赢得荣誉和尊严。是什么支撑着一位耄耋老者不顾年事已高,仍然奔赴南繁基地一待就是3个多月,除了“不让老百姓挨饿”的朴素为民情怀之外,还有就是他身上那种无私忘我的爱国情怀。这位经历过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岁月的老人最大的愿望是:“希望青年科学家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将自身的发展和追求和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这是许多做出过伟大贡献的人所共有的特质。忘却小我的私求,追求大我的价值,只有心系天下苍生,才能真正做到感天动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洞庭泛波亦哽咽,天下苍生俱失声,那位伫立在田间的瘦弱身躯虽然已经消失,但那股蕴藏在内的精神和力量,将永驻人间;身虽远去志永存,高风亮节照后人,这种精神将会永驻青史,也将激励着后来人在各自的事业中不断攻坚克难,再创新高。

学习感悟篇10

他,没有高挑的身高,没有强壮的身体,却有一颗无比纯洁的心灵虽然只有22年的人生,但却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从45年前的道德楷模,到今天的励志榜样,他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他耀眼的光芒。

他,就是雷锋。

从小到大,我们都打着“向雷锋学习”的口号前进,但我们真的懂得要向雷锋学习什么吗?这常常引起我的深思,我到底要学习什么,又该如何学习,我到底从雷锋身上领会得了什么。暑假,我去新华书店购书,这本《向雷锋那样》深深吸引了我,我毫不犹豫买下了它。

慢慢品读这本书,我体会到了很多东西。

这是一本励志书,在书中,作者和多位专家们对“雷锋”这个新中国家喻户晓的着名士兵进行着全新独特的发现;在书中,雷锋这个名字的价值还将被重新挖掘;在书中,“雷锋精神”也将全面升级。

读完这本书,我眼里的雷锋不但是位完美的政治楷模,更是一个成功的励志榜样。在16岁小学毕业的时候,雷锋就为自己立下了与众不同的远大理想:他要做一个符合祖国需要的新式农民、好工人和好农民,只要祖国需要,他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由此,雷锋成为全校应届毕业生中唯一返回农村的文化农民,并且在此后短暂的六年职业生涯中,实现了自己的全部理想,而且实现理想的过程比他自己预想的还要精彩。

雷锋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7岁时就成了孤儿,但他并没有哭泣,而是选择坚强地走下去,因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个人的原生家庭背景,对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人幼年时期的经历与环境决定了他很多核心价值。我们无法选择“出身”,它是不可控的,但我们需要对它给我们价值观带来地影响有很清楚的意识。我们不能选择过去,但我们可以选择它给我们的现在与未来带来的影响。

雷锋在职业道路上并不是总是很得意,做记工员的时候他也郁闷,他心目中的“新式农民”不应该这样平平淡淡,而是要轰轰烈烈的做大事,当模范。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雷锋采取的措施是,把精力用在自己能够影响和操控的事情上,在做好记工员、助理员分内事的同时,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分外事,正是这些做法引起了别人的关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转机。雷峰这种做法在现在也是非常适用的,这也是他能在职场上战无不胜的原因。

雷锋的成功并非偶然,可以说是一种必然,他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此而不懈努力。从雷锋身上我们可以知道,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就什么,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不但知道,而且非常清楚;不但清楚,而且勇于追求、义无反顾、锲而不舍!这样才能有用不完的激情,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能以乐观的精神面对,同时还能尽可能多的影响周围的人。

读完这本书,我们无不羡慕雷锋所取得的成就,但我们也应反省,为什么我们不能向雷锋一样,我们还缺少什么,也许时代的不同会让我们不能和雷锋一样,但更多的是我们自身的原因,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榜样的书,更是一本求职路上的成功宝典,是一碗完善灵魂的心灵鸡汤。

我也常常反省自己,为什么我不可以成为一个像雷锋那样的人,我和雷锋的差距到底在哪里,读完这本书,我心中也渐渐清晰,雷锋之所以为大,不是他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他做任何事都有一股钻研劲,他能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一切,做什麽事他总会先想到别人,他从日常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平常事中体现伟大,感动世界。

让我们的品质在这本书中净化,让我们的灵魂在这本书中升华!

学习感悟篇11

辛丑年5月22日13时07分,那位永远不服老、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国家功勋获得者的“90后”袁隆平老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斯人已去,精神长存。缅怀先生,踏着他奋斗的方向努力前行。

传承追求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精神。袁隆平院士生前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院士是亲力亲为的,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到田里检查,他对所带的研究生说“培养研究生,因为是搞水稻的,我第一个要求你要下田,不下田,我就不培养”。正是有着异于常人的科学精神,吃苦奋斗精神,湖南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最高产量达到了亩产1500公斤,在江苏南通的海水稻试验田,最高亩产802.9公斤。打赢种业攻坚战、端好中国人自己的饭碗,才有保障。袁隆平未竟的事业,将由中国水稻科学家们奋斗实现,他所弘扬和代表的杂交水稻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

学习他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人格品质。袁隆平院士从来不关注金钱的多少,即便获得各方面的奖金,他也把这些奖金用在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费中。穿几十元的衬衫,戴十几元的领带。即便荣誉无数,他仍然能够扑下身子,两脚沾满泥土来到水稻中研究水稻长势。淡泊名利,才能矢志于毕生致力的事业。他已经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钟南山院士对袁老的评语真挚和简约。这是袁隆平院士的人生写照,也应是每一位中国人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精神标杆。

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安全。袁老的梦想是解决吃饭问题,但另一方面,浪费无度问题又从另一方向抵消着增产的努力。就在不久前,《反食品浪费法》刚刚获得通过。在袁老去世后,有网友称“今天他好好吃饭了,一粒米也没剩”。确实如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牢记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以珍惜每一粒粮食来永远缅怀这位不知疲倦的老院士。

如今,天问一号已经着陆火星,祝融号已经开始巡视火星。天宫一号飞翔太空,更多的成就正在创造,袁隆平院士未竟的事业,将在每一位中国人身上延续,将在每一位自强国人的奋斗中实现。

国士无双,彪炳千秋。袁隆平院士逝世后,无数湖南人,亿万中国人纷纷深切缅怀袁隆平,联合国官微高度赞誉。荣誉无数,难抵亿万民众的口碑,这就是袁隆平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处。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2023知危险会避险交通安全体验课观

    - 阅0

    知危险会避险交通安全体验课观后感学习感悟篇1我们家楼下有一条马路,十分繁忙,每天傍晚,都会被密密匝匝的小汽车塞得水泄不通,红彤彤的汽车尾灯染红了整个街道。这都是那些在路.....

    2023知危险会避险交通安全体验课观

    - 阅0

    知危险会避险交通安全体验课观后感学习感悟篇1我们家楼下有一条马路,十分繁忙,每天傍晚,都会被密密匝匝的小汽车塞得水泄不通,红彤彤的汽车尾灯染红了整个街道。这都是那些在路.....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800字(精选19篇)

    - 阅7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篇1每年的一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为什么呢?妈妈告诉我:“....

    给中国航天员写的一封信(精选4篇)

    - 阅3

    给中国航天员写的一封信篇1尊敬的刘洋阿姨:你好!我是怀远路小学四年级一班的马芊芊,是一个即将上五年级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