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整理8篇)
来源: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1
《呼兰河传》这本书十分好看,是作家萧红的自传。讲述了萧红小时候悲惨的故事。我十分喜欢团圆媳妇那一章。
那个人叫团圆媳妇,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但是有一天,她得了重病,躺在床上。起初她的病没有那么重,只是有些感冒。可是她一直被老太婆折磨,她给团圆媳妇吃已经变质的猪肉,可见当时人们的心理是无比丑陋的。导致其病情加重,最后连医生也回天无术了。终于,上帝召见了她,给了她一个美好的,没有仇恨的国度。
如果当时她周围的人心地是善良的,或许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个生命。
每当我们看到有人有困难,也许,你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你伸出的一只援手,就是给了他希望之光。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启迪,教会了我应该以热心肠待人。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更美好。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2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上世纪40年代的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书,书的名字是《呼兰河传》。这本书还被著名作家矛盾评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作者萧红用灰色、轻松和真实的笔调描绘出了她小时候在祖父家呼兰河所经历的种种事情,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萧红和她那和蔼的祖父度过的美好时光,看到了中国最败落的时期的人们,过着清贫安康的日子却又摆脱不开迷信的影子。
在这本书中,充满了人们对妖魔鬼怪的惧怕,对大自然的顺从,其中有最显著的一个事例:呼兰河这个镇子里,只有几条主要的大路,通往集市或是其他乡镇,其他几条都是一些小路,其中有一条小路,路两旁只有几家零零碎碎的店铺,什么开磨坊的,做豆腐的,生意也十分;冷清,因为这条路的中间有一个大坑,这个大坑在这里已经有多久了,没人说得清楚,只是这个大坑隔断了一条路,却也没有人去管它,人们宁愿多走一些路,也不远去管这个坑,所以许多年下来,这个坑一直也没有人来填平,因为大家都觉得,突然有个坑出来,肯定是天意,如果填平了这个大坑,不是违背了老天爷了吗,所以,也就对它熟视无睹了。
这本书里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什么那户人家有人病倒了,或者倒闭了,就请镇里的巫师来跳大神,跳完了大神,最后还是照样病着,照样倒闭,或许人们只是找个安慰罢了。小时候的萧红在家里并不是重点,有时还会是妈妈唠叨的对象,看完了人家的跳大神,回到家里在阁楼里翻东西,跟祖父在院子里割菜,成了萧红的童年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3
今天看了萧红的《呼兰河传》,说来挺丢脸的,我很少读近现代的文章,这还是老师要求读的。因为近现代的文章太过沉重吧,适逢战乱,国家风雨飘摇,普通大众也面临着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困境,不同于古代士大夫的花团锦簇,也不同于现代的歌功颂德,那个年代的文章大多是真实的,鲜血淋漓的,作为一个生活在新时代的人,真的不想看。
本来人生就未必是阳光明媚,看一篇这样的东西要难受好多天,更何况,人还年轻,这些太过沉重而悲哀的东西有时候还真未必感觉得到,读起来也是相对枯燥和晦涩。
有人说,《呼兰河传》描写的都是悲剧,但我觉得那都是生活,我们就这么出生,这么活着,也这么死亡,我们所遭遇的不幸,却也不是不幸,因为活着就有生死离别,就有“人生不如意,十之有八九”,就有生活困苦的可怜人。
这是人生常态,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用乐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生活中的汲汲营营就是生活,用悲观的眼光看就是在封建压迫下的悲剧。其实,给过去的困苦生活打上阶级标签在我看来是牵强附会的,在那个时代,生产力就是如此,社会制度就是如此,真要说谁压迫谁,自然界还有肉弱强食呢。我觉得,这些东西与其说是封建社会压迫下导致的悲剧,还不如说是人性的悲哀。这也许是在生产力不高,没有积极有效的社会制度来规范保障之下,长时间以来自然产生的社会结果。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4
最近我读了一本十分好看的书——《呼兰河传》,它的作者是萧红。
这本书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呼兰河并不繁华,就只有春夏秋冬这样来回走着。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发生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为活而活,为了死而死。接二连三的悲剧,让我也无法判断谁对谁错了。
萧红给我们带来了童年的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了她的世界。让我们体会了生活,让我们了解了生命。在这,我也想起了我五彩缤纷的童年,我一想起它,我便会会心一笑······那是一个大夏天,我正在空调房里玩游戏,我突发奇想:这么舒服的地方,我干嘛不去“偷”点糖化糖水喝呢?说干就干,于是我拿起杯子,蹑手蹑脚地走到厨房,将杯子倒满水,心想:嘻嘻,他们都没发现我,现在偷糖可是最佳时机。我用小手捂着嘴巴,傻笑了两声,可开心没多久,问题就来了:两个瓶子里都是白色物体!哪个是糖呢?我拍了拍脑袋,自言自语地说道:“妈妈怕不够,一定多买了一瓶,这么说来就有两瓶糖!”我正在自作聪明的时候,我看见两个瓶子上有不同的两个字,这下我纳闷了,心想:怎么会!难道不是两瓶都是?哎,这下我的聪明才智该发挥出来了。我在那念着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突然,我好像知道了什么,便拿起勺子,舀了一大勺“糖”放进水里。我还开心的一跳,以为自己拿到了糖,可傻傻的我却不知那是盐。回到房间,我用手搅了一下,便一口气喝完了。不一会儿,我的脸色突然变暗了,连忙找水喝。哈哈,不认字的我实在太可爱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推荐大家读读《呼兰河传》这一本近代小说,它能带着你回到童年。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5
童年是快乐难忘的岁月,是稚嫩、阳光的时光。童年永远无忧无虑,永远天真快乐。即使偶遇挫折和伤感,童年也永远洋溢着无暇的笑脸。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童年是人生中最烂漫、最难忘的一页。我们一起来读读《呼兰河传》,感受作者萧红的童年吧。
《呼兰河传》记述了作者儿时在故乡黑龙江呼兰县的亲身经历,作者萧红通过仔细的回忆,用抒情法和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写作方法,创作了这部“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萧红在1940年写这部作品,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激烈、最艰苦的时期,出于担心家乡、怀念家乡,她写下这部小说,这部小说不但是巅峰之作,而且写作形式也别出心裁:书中写了许多人物,但没有主角,书里写了许多故事,但没有主轴,全书七章可以独立成多个故事,却又俨然一体。这种独特的写法萧红运用得十分巧妙。
萧红写的《呼兰河传》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亲切,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主要介绍了呼兰县她家左邻右舍之间的趣事和乡里乡亲之间的种种乐事。主要记述了自己小时候与邻居、祖父在家中、乡村间、菜园里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书中多有语言、情景和动作描写,十分口语化,让读者感受亲切、亲近。这本书看似普普通通,但又好像有种魔力,这是因为萧红“回忆式”的奇妙写作方法和娴熟轻巧的文笔,这本书才会被世人传阅。
读完这本书令我回味无穷,萧红用神奇的写作方法把她小时候的天真烂漫、悲欢离合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有种近距离的亲切感。从这本书中我读到的不仅仅是萧红儿时与亲人、朋友在一起的种种趣事以及她的纯真快乐,更读到了她稚气可爱的内心世界,也了解了许多她儿时那个时代我国的风土人情。读起来又好玩又顺口,这也是她成功的所在。我们都应该去品读大作家、成功人士的童年,去细想他们是怎样成功的,把他们小时候的种种经历写在我们成长的足迹上,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别样的童年!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6
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以自传体小说为题,曲折的回忆起在呼兰河城和祖父的点点滴滴,思念和祖父在后花园里,一起种黄瓜、倭瓜、玫瑰等等。这本书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祖父在拔杂草,小萧红就摘了一些玫瑰花戴在祖父的草帽上,祖父还说今年雨水多,玫瑰花十里飘香。等到祖父发现的时候大家已经笑得前仰后舍,一个个都长着大嘴巴,哈哈大笑。
这本书展现了当时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荼毒了的人们的灵魂作了深刻的提示。作者在字里行间控诉了传统封建礼教给人们带来的迫害,并深感劳动人民深入骨髓之中的麻木、愚昧与落后。
小团圆媳妇的遭遇使我心有不服,好好地一个姑娘被老胡家给活活折磨死了,当众脱掉衣服,抬入滚烫的热水中,人们用手按住她的头,用热水往头上浇,这样折磨了三次,折磨一次昏一次,最后小团圆媳妇被折磨的生病,最终因病而死了。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这是多么一件让人心急如焚的事啊,宁可出事也没有人想填平它,可见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愚昧!
《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中!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7
清晨,当太阳从美丽的东方升起时,我为自己泡了一杯清茶,将其置于写字台上,嫩嫩的茶芽散发出清香味,蔓延在我的小屋内,我顿时感到格外神清气爽。看《呼兰河传》时,轻轻呷上一口,似乎每个细胞都舒展了。随着这清醇的浓香,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本漫溢人间情的书。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轮回。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萧红的童年生活是灰色的。
故事中的村庄乌云蔽日,无半点阳光,在这里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灾难。人们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的发生。让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评论,那个更值得我痛恨,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其中文章的第一章中所说东二街上有个大泥坑,人、家畜,无论是睛天还是雨天都会受到伤害,为什么没有人把土坑填平呢?因为人们认为这坑是上帝赐予这小镇的。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啊!他们的脑海中只是顺从天命,真是他们的悲哀!”萧红在文章中写到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当童养媳!
刚来时那样活泼、健康,一个人孤单的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有人打骂她。在人们的眼中,婆婆打她是让她更加听话。
可团圆媳妇没有多久便匆匆离开了人世,而让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她婆婆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这是一个亏本的买卖。与其说团圆媳妇是被吓死的,还不如说她的死是被封建社会害死的。我不知道在这个村庄,这个城市,在这个旧中国的土地上有多少像团圆媳妇这样受到迫害的人,那个年代,团圆媳妇这样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新社会,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没有男女不平等!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寂寞又快乐的,她快乐的来源是后院的大花园。在花园里作者与祖父一起玩耍、干活,童年充满了乐趣。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现在的我和朋友一起踏青,感受无限温暖的春光,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到江湖河海戏水,在秋高气爽的秋天,几个伙伴一起去郊游,爬山,采下几片枫叶夹入书中,作为秋天最好的纪念;在飘雪的冬天,在雪地上打雪球、堆雪人。对比而言,我的童年比萧红更美好,所以我更应该珍惜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国家效力!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8
呼兰河,那是一个既偏远又热闹的寒带小城,冬天,严寒可以冻裂许多许多……只是因为冷。百无聊懒的生活使人们愚昧无知、麻木不仁,总是希望生活中出现一些小插曲,让自己像看戏一样作一位旁观者,以打发那些无聊与寂寞的时光。所以,交通要道上坐落的那个“大泥坑”,无人问津、无人整治、无人填埋,纵然不断地有骡马、小孩、猪禽掉入,纵然要过着提防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提心吊胆的日子。但是,能旁观、能喝彩,能议论,人们就很满足了。
除此之外,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也是人们摆脱空虚的绝佳选择。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真是热闹非凡!但很显然,举办这些活动除了能让人们聚一聚、露露脸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驱鬼求神、祈愿幸福生活。而生活真的就会因此而好起来吗?
“我”和“祖父”是在第三章才出现的,但其实也不算是小说的主人公吧,但却是小城里很多故事的见证人与旁观者。小说中,“我”所能感受到的温暖,绝大部分是来自祖父对“我”的关心与呵护。祖父的慈祥与温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我”的童年及成长。这或许是多年后的作者最值得怀想与思念的地方了。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呼兰河传》读后感心得范文(精选5
- 阅0《呼兰河传》读后感心得范文篇1呼兰河传,讲述了20世纪初作者的童年。首先讲了呼兰河传的冬天,以寒冷的环境描写了一系列的事,主要写我和祖父在祖父的菜园里愉快地玩耍的快乐也.....

《呼兰河传》读后感(整理11篇)
- 阅0《呼兰河传》读后感篇1《呼兰河传》是萧红所著的一本长篇小说,小说中具有诗化的语言。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更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中的人是.....

《呼兰河传》读后感六年级500字(4
- 阅0《呼兰河传》读后感篇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在我的生活里的确如此,每一次读这本《呼兰河传》,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假期我去新华书店买书时,碰到一位幼儿.....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读后感(整理7篇)
阅:0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读后感篇1童年里,陪伴我们长大的动画片,当然少不了《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这个纯粹国产....

《呼兰河传》读后感(整理8篇)
阅:0《呼兰河传》读后感篇1《呼兰河传》这本书十分好看,是作家萧红的自传。讲述了萧红小时候悲惨的故事。我十分....

读神笔马良学生读后感(整理7篇)
阅:0读神笔马良学生读后感篇1最近我在看一本书,它的名字是《神笔马良》,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马良怎样喜欢画画,怎样渴....

《向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学管理》的读后感(整理2篇)
阅:0《向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学管理》的读后感篇1《向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学管理》一书带给我们的启发不仅是精湛的仁....

《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读后感(整理6篇)
阅:0《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读后感篇1百年老店青春常驻的奥秘消化内科实习轮转期间,有幸获得吴东师兄赠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