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故居观后感(整理4篇)
来源:
萧红故居观后感篇1
萧红——我最敬佩的女作家。阳光和煦的那天,我去了位于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
刚走入红木大门,萧红的塑像映入眼帘,顿时闻到书香一阵阵,随着书香的味道走进了东阁门,看到她当时用的笔稿与画卷,展现出昏暗的油灯下,一杯浓茶陪她度过的整个夜晚,手不停地忙绿着,“我讲含着泪的微笑回忆这寂寞的人,怀着寂寞的心情……”我仿佛看到她正抚案想着,她那坚苦岁月里度过的那段幸福时光,写作留下真迹,得以明证。
我又随着“心书一页页”来到西阁门,看到萧红小时候与母亲的合照,父亲的合照,以及她乡村生活时所用的物品,“百宝盒”勾起她母亲先世,父亲逼婚的愁楚,心底的痛苦回忆。也许,女作家有此经历才有此才思……我内心又不停地问,是不是女作家有此才思,更需厚重经历……
后院呈现一片万紫千红,草长莺飞的景象。我慢慢走在小路上,语文课文《祖父的园子》的景象呈现出来,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样样都有的“大花园”,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明晃晃的……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如果此时活在世上的她又在回忆起什么呢?她忆起小时候与亲爱的爷爷度过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吗?看着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吗?一起背古诗,品词析句……当我吹落一朵蒲公英的时候,仿佛感知到女作家如何积淀了写作素材;当我追赶一只从花丛中飞过的'花蝴蝶时,仿佛感触到女作家文学的思绪如何自然地飘逸而奔放起来。在她童年的乐园里,我也找到了欢乐,悄悄许下了心愿,愿不同时代的我也同样有才华,文采飞扬。
她昔日的成就,往往又伴随着刻骨铭心的爱与恨。在重重困难下,走投无路时,萧红还是坚持着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经历苦难的生涯。从此,离开了挚爱的亲人、朋友,几度去北京求学、写作,“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一支笔陪我走天下。”“萧红坚苦奋斗出来的结果——鲁迅眼中最优秀的女作家。”萧红的人生是悲剧,31岁病死香港。她用笔写尽人生的“死路”与“活路”。《生死场》、《呼兰河传》是她最经典的两部悲剧小说,她的深度,她的才华,令人折服。
我带着《萧红研究》、《萧红评传》等五本书,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时我感悟到敬佩萧红,更应研究萧红性格、精神、意志。融合贯通,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萧红故居观后感篇2
《萧红》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东北年轻女作家萧红的故事。萧红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萧红原名张乃盈,她很热爱读书可是家里人却不让她读书要她嫁人,她就离家出走离开黑龙江去了北平上学。她的未婚夫去北平找她,萧红为此十分感动,她两都离家出走。他们的生活十分贫困,萧红还怀了孩子,可是她的未婚夫后来却离开了她。在她十分落寞的时候他遇到了萧军,萧军很贫穷,但是他却很乐观。他的乐观感染了萧红,他们两个相爱了。他们为了谋生四处奔波,他们去到了上海,他们得到了鲁迅的肯定。生活开始有了改善,但萧红却得到了萧军的背叛。后来萧红认识了端木,他们结婚了,但端木却不能给萧红想要的温暖,萧红的身体也差了。
萧红为了读书离家出走,这等勇气,在我们中呢,我觉得更多的是为了逃避读书而离家出走啊。读书我认为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很快乐每个人都喜欢读书,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不读书未来就很狭窄。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的读书机会啊,想想那些不能读书却很想读书的孩子们。
我们要做一个乐观的人,不管你所处的环境多么悲观,只要你有一个乐观的心,那么不管多苦都能挺过去。当萧军失业之后,萧红和萧军去住旅馆,却连被子都租不起,饭也吃不起,每餐只是馒头蘸着盐吃。每天早上看着其他房间门前的大面包,这完全是一种煎熬。但是他们有着一个乐观的心,他们每天都在努力的想办法活下去,萧军出去找工作,萧红在房间里写作。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萧军找到了工作,他们度过了难关。如果他们不是有一颗乐观的心,或许他们早就死在了旅馆里了。
萧军是一个花心的`人,至少我是这么认为。他看到每一个可怜的女人都想去爱她们,不管他们是否已结婚。刚开始萧军和萧红在一起,后来萧军又和他学生的姐姐搞在了一起,尽管萧红当时并没有怎么追究问题,但是萧红心里还是不好受的。后来萧军又和阿虚搞在一起,还把阿虚弄怀孕了,还要阿虚把孩子做了,阿虚可是萧红的好盆友啊。萧军这样伤害了多少个女人啊,而且到了最后没有一个女人和萧军一起走。我们要做有责任的人,对人也要真诚,做事也要对得起人,不然就会同时伤害很多人,最后自己也找不到好的伴侣。、
我很佩服萧红,萧红很倔强,很坚强,而且她很有才华,她为了自己想做的事不惜离家。“她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她裸露着,不是身体,而是灵魂。”
萧红故居观后感篇3
萧红故居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南二道街204号,距离市区中心25公里,是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4月16日我到省高院参加《书友》获奖作者座谈会,下午《书友》编辑部的同志组织我们到萧红纪念馆参观,我兴奋异常,终于可以全方位的了解萧红这一被称为“30年代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了。车驶到一广场处停下,抬头一看前面是一座传统八旗式的青砖小屋,上面写着“萧红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尊高大的汉白玉雕像,不用介绍也猜得出来,这就是萧红。她身后是一轮红日照着一泓河水,河水荡漾着金色的波涛,她身着旗袍,披着围巾,站立船头,凝视远方,这大概就是她离家出走时的情景再现吧。一本形似打开的书,左面是一朵盛开的花朵,右面是前言,概括了萧红的生平: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20世纪初诞生于中国北方呼兰河畔,萧红一生追求独立、自由与平等,虽然漂泊异乡,历尽磨难,却始终怀着自由与真爱的憧憬。她以超卓的才情和女性特有的视角,用清丽隽拔的笔触,书写20世纪30年代底层民众生命的悲凉,灵魂的抗争,被赞誉为“中国30年代的文学洛神”。呼兰河是萧红生命的起点,也是她文学创作灵感之源。她从这里启程,被战火追逼着一步步远离中国,跋涉千上万水,最终归于碧海蓝天。但是,无论她走得多远,故乡的一切,已深深地根植于她的心灵深处,成为她灵魂的居所,永远的精神家园。
纪念馆共分为:呼兰河畔、漂泊岁月、书香恒久、梦回呼兰河四大部分。主题色调以灰色为主,阶梯造型的窗户象征书架,重叠式的屋顶象征翻开的书籍,31面装饰性窗户隐喻萧红31年传奇的人生经历。门里是一幅萧红在大树下与家人在农田里劳作的场景造型,小时候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对面是呼兰河的介绍,开始讲述萧红悲壮的一生。萧红及家人的珍贵照片悬挂在展台上,让我们看到了萧红小时候可爱的模样。萧红与萧军的雕像再现了他们美好的和甜蜜的生活,一幅油画萧军深情地望着怀孕的萧红,疼爱之情油然而生。萧红的创作手稿写得非常规整、细腻、干净,她的字隽秀漂亮,可以当字帖用。从萧红用过的帽子、围脖、鞋子可见她是个热爱的生活的人。鲁迅先生生病时,萧红为他熬药的雕塑,体现出了萧红对鲁迅的敬重和情谊。萧红亲手设计的书籍封面可视为珍宝,馆内的几组照片讲述了萧红的人生经历,记录了她坎坷的一生和追求自由的向往。萧红在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涉及了小说、散文、戏剧等多种文体。其中《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商市街》等堪称传世杰作。由于时代的局限,其作品的价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忽视了,直到20世纪80年代,萧红的作品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众多学者从文学、历史、社会学、叙事学、女性主义等角度进行研究,开掘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美学品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特别是视角的拓展与方法的更新,萧红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萧红作品中洋溢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人类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探寻形成了其独特的`魅力,愈益彰显出珍贵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关于萧红的戏曲剧照和影视剧照形象的刻画,愈加表现出人们对萧红的怀念和深入的研究,萧红已深入人心,在文坛上有相当重要的、无可撼动的位置。
与萧红纪念馆比邻的是萧红故居,走过一睹院墙就来到了萧红故居,院墙的雕塑再现了《呼兰河传》的场景。故居为清末传统八旗式住宅,青砖青瓦,土木建造,修复后的萧红故居青砖院墙,院门面东而开,正门门楣上悬“萧红故居”横匾,乃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题写,院内五间正房。进入院内有一座2米高汉白玉的萧红塑像。雕像中的她,身着古式旗袍,颈上围着一条围巾,手下腿上放着一本书,神态安闲地坐在一块长石之上。端坐在花坛中的萧红,目光安详地远望着,似在穿越过小镇上色彩斑驳的老屋,遥望着从村边流淌而过的呼兰河。故居的建筑结构是青砖、青瓦、土木建造。故居分东西两个院落,东院为萧红自己家使用,大门南开,两院共有房舍30间,东院8间,西院22间。东院五间房后有一近2000平方米的菜园,即萧红在小说里所说的后花园。西院是租给房户使用的。东院五间正房的东西大山上,镶嵌着四块4米长的薄风板,在风板上有浮雕的云子卷花卉和盘肠图案。在建筑外观的柁关上刻有4个用楷书写成的规规矩矩的大字“吉”“祥”“如”“意”。建筑外观呈现着古朴典雅的深红色调子。东院五间正房:东面两间是萧红出生和她父母居住的屋舍,在屋舍内摆设着萧红曾用过的小饭桌、梳妆台、躺箱、茶桌等。迎门堂屋:中间摆放着萧红故居原始面貌的模型。在西屋两间墙上挂着萧军、端木蕻良、柳亚子等中外名人的题词及来故居参观的照片。正房:南门前有高2米为白色玻璃钢质萧红全身塑像。在正房后是一个近2000平方米,在《呼兰河传》中被萧红称作为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后花园。
萧红出生处东院五间正房,按萧红出生时恢复的故居原貌陈列,有当年的北方火烧炕,家具,家人的相片、被褥等生活日用品。东厢房原为有二伯居住现作为萧红陈列馆使用,陈列着萧红遗物,手迹,萧红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各种版本的萧红著作与国内外研究她的书刊杂志及相关文物资料。后花园遗址还原了萧红小时侯的景色,栽种了各类蔬菜有黄瓜、倭瓜、豆角、茄子等。磨房馆内陈列展出的张家当年使用过的磨具,如碾盘,磨盘,风车等。其他还有王四掌柜家,张家粮仓、养猪户人家、王大姑娘家、粉坊、小团圆媳妇家、老式水井、马厮等。
萧红一生被情所困,在亲情上自幼丧母,与疼爱她的爷爷相依为命,给了她太多的温暖,但她受到继母的冷落,缺少父爱、母爱。在爱情上她是一个失败者,一个个男友都弃她而去,自己挺着大肚子艰难的生活,穷困潦倒一生。她还缺少友情,没有太多的朋友,甚至连几个知己都没有,最后客死他乡。萧红一生命运多舛,坎坷艰辛,但她对文学事业的热爱与追求从没有改变过、放弃过,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文学名著,也正是这些活灵活现的文字让我们知道萧红、认识萧红、了解萧红、怀念萧红。虽然她英年早逝,命运短暂,但她留给我们的却是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启迪。寻着萧红的足迹,让我们一路前行,把握住自己,走好人生的每一个关口,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更加妩媚动人。
萧红故居观后感篇4
没去过萧红故居的时候,妈妈就常和我说起:萧红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女作家,而且还是一个非常爱国的女作家,她的一生只活了31岁,却写了很多书,最有名的就是《呼兰河传》和《生死场》。
这次去姥姥家--呼兰县,终于有机会参观萧红故居了,我别提多高兴了!一路上,我没心情看路旁的风景,心里一直在想:萧红故居会是什么样的呢?好不容易盼到站了,我第一个冲下车,拉着妈妈买了门票就直往里奔。
呀!萧红故居好大啊!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花坛中间的一座石雕:萧红奶奶梳着一条长辫子,右手托着腮坐在那里,好像还在思考问题呢!左边是萧红祖父母住的土炕,通过客厅、暗室仓房,是萧红的房间,有梳妆台,还有很多书,都是萧红奶奶写的书,还有和鲁迅先生的'书信。后边是菜园子、果园,还有磨房。这些都是萧红奶奶小时候常玩的地方,还有呼兰河。
萧红奶奶写的作品可多了,一共有两个展台呢!鲁迅和茅盾先生曾评价萧红奶奶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还听讲解员阿姨说,萧红奶奶写作的环境非常艰苦,经常生病,因为庸医误诊,萧红奶奶死时才年仅31岁。我非常敬佩萧红奶奶,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我一定要像萧红奶奶一样,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做一名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简爱观后感(整理11篇)
阅:0简爱观后感篇1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内心的,为数不多。它....

萧红故居观后感(整理4篇)
阅:0萧红故居观后感篇1萧红——我最敬佩的女作家。阳光和煦的那天,我去了位于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刚走入红木大....

《走近科学》观后感(整理11篇)
阅:0《走近科学》观后感篇1《走近科学》这档节目,总是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引领我走进那浩瀚无垠的科学世界。每一....

《红河谷》观后感(整理7篇)
阅:0《红河谷》观后感篇1走进《红河谷》,不仅会看到一坐坐雪山、一道道山川,更让人倍感沸腾的是藏汉人民联合反击....

《出走的决心》电影观后感(整理5篇)
阅:0《出走的决心》电影观后感篇1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陷入困境,被生活的琐事所困扰,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