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整理6篇)

来源: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篇1

相传白居易16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着诗文去拜见当时名士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物贵,居大不易。”但当顾况翻开白居易递上来的诗文,读到白居易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中的首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顾况连说:“不错,不错!”又接着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顾况不禁欣赏道“有诗如此,居亦何难?”

读到此处,我不得不佩服16岁的白居易,年纪虽小,但写诗却有惊人的造诣。且不说白居易的横溢才华,就是这一首诗,它也是给了我颇多的启发。这首诗里的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管烈火如何无情地焚烧,如何肆虐,小草都顽强地生存,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执着地爬满了山野。

有一首歌也这样赞美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这首歌中的小草,其实是越战中赞美那些平凡的'战士,他们在越军激烈地枪林弹雨,甚至在炮火焚烧当中,也如白居易笔下的野草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打不垮,压不倒,顽强地战斗着,不退后一步,更不让出国土一寸,抒写新时代的精神。

文花枝就是一位有新时代小草精神的人。

文花枝,她是一位青春年华的女孩,她也是一位导游,在一次旅途中出了车祸,大巴车剧烈的在火中燃烧,游客们伤的伤,死的死。而她的腿也被压在了座位下,血肉模糊,疼痛难忍,车内更是一片混乱,在紧急时刻,她却没有哭,而是给游客们打气“挺住,加油”,让受伤,受到惊吓的游客们都振作了起来,给了大家活下去的勇气,当救员人员走向她时,她却说:“我没事,请先救游客们。”她在救援的时间里,她多次的昏迷,但她还是顽强地坚持了下来,一醒来,就继续地鼓励大家,她成了最后一个被救出来的人,她把生的希望先留给了他人,把死亡的威胁推给了自己,无私无畏,面对大火的焚烧,没有被吓倒,所以耽误了更多救治的时间,医生给她做了截肢手术。

一个青春年华的好姑娘,在出事之后,她没有哭,而是鼓励大家,用笑容去面对一切,她有小草一样顽强的生命和无私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振奋着我,感动着我。

在学习或生活中,每当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小草的精神,它会让我不畏艰险,无私无畏。也会使我想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含哲理的诗句,它激我奋发,它励我进举,它振我精神,一想到这,就会使我的心中感到无比的温暖。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篇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它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诗,更是千古不朽的佳句。在那无垠的旷野上,一忘无际的野草顽强地生长着,即便野火怎样无情的焚烧,只要春风一吹,那蕴含着顽强生命活力的根便会发芽吐绿,再次骄傲地立于大地之上。这句诗通过对自然生态规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奋斗不止的精神。当时白居易来到长安,写下这句诗,是希望自己像古原上的野草那样生机勃勃,受到挫折不灰心,遇到困难不退却,永远进取。

这句诗单独来看是在赞美野草生生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可把它放到诗中去,就又有另一番喻意了。在春来草长的时候送游子远去,那满腹离别的伤情仿佛这满山遍野的野草般茂盛了。每每读到这里,我就不禁要感叹诗人巧妙的构思和这精妙绝伦的`比喻了。你看,这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难道不正如这茂盛的野草一样,怎么也挥之不去吗?这句诗不仅是千古不朽的佳句,还是我学习上的座右铭。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方的道路。

记得有一次我在暑假预习下学期的英语书,刚一翻开书,我就要晕了。天啊,生单词怎么这么多,既不知道意思也不会发音,一句话读都读不下来。正当我打算要放弃的时候,耳边响起了这句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呀,野草被火烧过后尚且还想着要努力重生,我只不过有些单词不会,又怎么能够退却呢?想到这里,我找来英语词典,硬是把单词一个一个地全查会了。

还有一次我有道奥数题不会,也是靠着野草这种受到挫折不灰心,遇到困难不退却的精神,尝试各种办法,几经思考,最终做出题来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想,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野草这种“烧不尽,吹又生”的精神,即便是困难的“野火”来了,我们也要像野草一样,去坚强地克服它、战胜它!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篇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深。”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得《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多么的简单,也许是这一首简单的诗,却对我有不一样的意义。

那年我六岁半,那月我放暑假,那天对我意义非同,因为那天发生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那天夜里我因为身体感到很难受就醒了,我再想睡也睡不着了,我去敲了敲妈妈房间的门,妈妈被惊醒后,就开始问我怎么了,我说出了我的症状,这是妈妈叫我去穿好衣服,然后她拿出体温计测体温,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我烧到了三十九点七度,我走在半路就身体发软走不动了,妈妈就背我,走到门诊部时,妈妈的衣服已被沁湿了,额头也有许多汗水。值班护士说要打针,我愣了一下,因为大多数小孩都怕打针。不知是护士阿姨的技术好,还是妈妈在我旁边鼓励我的缘故。这是天已经蒙蒙亮了,就准备输完液再回去。我躺在病床上,明明一晚没睡却怎么也睡不着,妈妈见状就说教我学一首诗,可能是实在没事干我就答应了。

“这首诗叫《赋得古原草送别》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来,我念一句,你念一句。离离原上草”我跟着读着、教了几遍后妈妈开始给我讲解她的释思。“草原上长满了茂密的绿草,年年岁岁那小小的春雨染绿了她们,岁岁年年的凛冽的寒风又吹得她们满身枯黄,尽管那燎原的野火有事把她们烧的焦枯,然而她们的根须依然深藏的'地下,待到来年的春风一吹,野草优惠蓬勃的生长起来。完啦,有一点难懂也,那它是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野草虽不比鲜花美丽,但它的生命力却很旺盛,就算这些小草生在石头下面,它也会贯穿石头。”“小草好强哦,我一定要学会小草的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每当遇到困难时,都会想到这首诗,他便激励着我勇敢地闯过去。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篇4

白居易曾写过一首诗,有一天,他带此诗去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本来顾况还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物价皆贵,居大不易。”可当其看过这首诗后,当即改变了他的看法,说道:“有此佳作,居天下亦不难。”这首诗便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将春色与离别之情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草的枯萎,繁荣,绵延及伸展充分的体现了小草顽强不息的生命力。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草原上茂密的小草,每年都会经历枯萎与繁荣。这是他们的命运,但是,这卑微的生物,它们不会向命运妥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便是小草反抗命运的证据,大火着了起来,野草很快便被烧尽了,可等到来年,春回大地,春风吹过这被火烧的光秃秃的原野,小草们便又在原野上随风舞动了。“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远处的芳草满野连着古道,晴日下一片翠绿接着荒城。重生的小草,多么旺盛的生命力,这生命力势不可挡,于是,古道、荒城、这里、那里,都是小草,都是绿色。这顽强的野草,是多么的卑微,又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令人敬佩。全诗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点明送别,茂密的青草目送着远行的'人,这些草儿寄满了离别之情。在诗人的笔下,这些草是有生命的,它们就是人,他们就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活生生的人,正是诗人这种视万物皆为人的思想,所以他才会发现野草这顽强不屈的品格,并将其以笔表达出来,然后,世上才会有如此佳作。也真是因为如此佳作,野草这种顽强不屈的品格才会被人们所知不是吗?

我非常喜欢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因为它通俗易懂,而且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读过一遍,便能记在心里。更因为这首诗告诉了我该如何面对人生,面对困难。不过最让我喜欢这首诗的原因还是因为这首诗描写的已不单单是野草,而是一个品质高尚,能和我成为朋友的人。

如果你喜欢这首诗,那你赶快收藏下来吧!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篇5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白居易笔下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们看到了那坚强的、默默无闻小生命价值的存在。春雨送春归,春天到了,小草在顽强的熬过了漫长而又寒冷冬天后,悄无声息地露出了娇小的嫩芽,它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大自然中风儿在欢唱,树叶在奏曲,小草也摇曳着自己柔弱的身躯翩翩起舞……

春天是孕育生命,万象更新的日子。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了公园,让我感受春的魅力。碧蓝的天、挺拔的树、艳丽的花……一切是那样美好,生机勃勃。特别是那小草,让我的敬佩之情涌上心头。

小草的顽强,体现在它用一种最顽强的毅力拼搏着、奋斗着,即使冬天里刺骨的寒风吹在脸颊上,即使叶子已经枯黄,即使一层厚厚的积雪压在身上,那又如何?小草依然不退缩,顽强地挺了过来。或许它也会忍受不住刺骨的寒风,或许它也会感到自己被雪压的喘不过气来……但是他靠着自己顽强的意志挺了过来。冬天里,你可曾注视到它,被那风吹得瑟瑟发抖,被那野火肆虐的`燃烧。但它会因此而停止生长的脚步吗?不会。它会因为忍受不了冬天而放弃迎接春天吗?更不会。所以,我们做人应该做像小草一样的人。

小草有着执着的信念。你瞧,不甘于寂寞的它,一夜春雨之后,仿佛换上了新装,脸上得意的微笑着,欢呼着,庆祝着,用自己的体温和热情感染着周围;它这瞧瞧、那看看,好奇的打量着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但你可曾想过,一颗柔嫩的小草怎样从土里钻出来呢?它有着怎样的执着信念呢?

想到这里,我的心对小草的敬佩之情再次油然而生,心情波涛汹涌。小草执着顽强、甘愿用自己的身躯衬托艳丽的花儿、挺拔的树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所以,我们做人就要如小草一样,顽强、执着、有目标,以感悟生命的价值;也许有时会默默无闻,但我们会像小草一样以实际行动充分演绎出生命价值的凯歌。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篇6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曾这样感慨。

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鲜有文人墨客赞美草,在他们眼中,草只是平凡的一种植物。在人们的脑海中,草只不过能给人带来绿色。既不能换钱,也不能做盆栽。

而在广袤的原野上,草是蚂蚁眼中的高耸入云的树,时而浅绿,时而涤绿,时而枯黄。草作为一条条多彩的丝带围绕在农作物周围,默默地做一个卫士。在城市里居住的人,很少看到那么宜人的事物,有的仅仅是浑黄的泥土,和一片枯黄。

城市的草坪中的草太懦弱,总是躲在黑暗的阴凉中,不愿再走入阳光,再次装点世界,也是被匆忙的人群习惯了,也许是被周围的华灯挡住了。有时候出现了也是孤独的。即使是一簇也只是不情愿地映衬其他绿色,令人眼花缭乱。现在没有草,只有

华灯多彩的光,令人厌烦。就算是春天,人们也只顾欣赏花朵不理会它。

而野草,每逢春天都会第一个骄傲又自豪的探出头来。每当秋天丰收时,它都穿上金色的盛装,满心欢喜地望上秋收的麦田数那一穗穗饱满的麦穗,看着一粒粒饱满的下麦粒。

他满心欢喜地摇晃起来。它总是在大雁飞走后再缓缓倒入大地,进入深深的沉睡中。夏日,它随着无力的风微微摇摆,听着知了单调乏味的歌声,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将那份沁人心脾的绿色展现在人们面前,它面对骄阳并不枯萎。而是用细小的根系竭尽全力地寻找一滴又一滴的水。

见过野草的人,就会想念草的淡泊,更向往草的平凡,渴望自己站成一株幽绿的草。

在寂静的夜,我又不禁想起了《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想起了野草。

有野草,真好。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