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整理8篇)

来源: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1

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答:“我,就是风暴。”——题记

时光作渡,眉目成书,从此深情都不被辜负。每一段青春都会老去,但是,总会为梦留一抹空域,记忆,永远会因梦而绮丽。

傅雷先生在儿子傅聪取得成就后,于信中,将心中的千言万语融在寥寥数语之中。难以控制的激动骄傲,不加隐藏的表扬鼓励,平静后的语重心长,那些父母在子成龙时的种种情绪,自然地从纸间流露,淌入心中。一缕欣喜又平淡的情绪随傅雷先生的笔触缓缓飘出。在信末,他对儿子更高的期望——无法得到却终生追求的完美,引人深思。从字里行间,隐隐体会到,这个小伙子,面对过多少险阻,经历过多少磨难,挣扎过多少矛盾,这些都只有他自己知道。终于换来自己的成功,家人的自豪,老师的认可,听众的称赞。时光,从不会辜负每一个有心人。

这让我想起这世间另一位有心人——羽生结弦。

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羽生就是这样一位惊艳的男花选手,在2018平昌冬奥会上,成为66年来奥运历史上第一位蝉联冠军。

羽生在14年中国杯预热时不慎摔倒,头部留血,却依然不顾众人劝说,头裹绷带入场。因为受伤造成的失误,羽生一次次狠狠地摔在冰面上,却依然固执地完成了整个自由滑节目。在冰面上犀利如旧他下场后却步履维艰,疼痛难忍。他对比赛的尊重,让人想劝他放弃却又忍不住给他打气。解说员陈滢在采访中表示,她解说花滑这么多年,头一回看到裹着绷带上场的选手,让她由衷感动。

今年的冬奥会,面对四周跳小将们的挑战,羽生丝毫没有退缩,拼尽全力完成了五个四周跳的高难度节目。他今天的成就,值得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为他起立鼓掌。但在比赛()的背后,每个运动员都有无数的不为人知的血与汗。脚踝的扭伤,身体上斑驳的紫青色摔痕,头部因摔伤而晃荡的感觉……在常人不知处,他们独自奋斗。为了个人,为了国家,一切咬牙坚持,不惧流血!

在赛场上,音乐、跳跃、旋转、步法,哪个不是运动员重复过无数遍的?但从羽生的眸中,总能看到他独独在冰场上才有的眼神——对花滑无可比拟的热爱与敬重。那样坚毅的情感,足以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在一次次死亡后果敢地重生,点亮更亮丽的`天上虹。

何不如傅聪先生一般,将自己投身于音乐,用潺潺流水般的音符,滋润人们几近干涸的灵魂;用浓烈似火的热情,点燃听众内心深处的火把。

这类人所共同追求的,何不是那“完美”二字?让人心动,甘愿为之毕尽一生。作者:2016级11班:越绎芝

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感谢在我们最美好的年纪遇到的你们,在我们心底埋上一层梦的种子。总有一天,它会发芽开花,指引我们在塑造完美的路上翩翩起舞!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2

与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倒不如分为熟人与陌生人。根据最新的统计,截止20xx年,全球共有73。47亿人,并且持不断快速增长的趋势,全球每天有38万人出生,平均每年增长7757万人。

世界这么大,陌生人总是无法忽视的存在。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两个陌生人仅有的,也是最好的默契,便是修养。

《傅雷家书》很久以前便有耳闻,母亲也是近乎狂热地崇拜了好久。它是由次子傅敏将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编纂而成,在文坛中也是轰动一时并且畅销不衰,拥有极高的地位。十二年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从出国留学、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这些家书并没有华丽的辞藻或是绝妙的'文笔。它们很朴素,不经脂粉钗环的妆扮,却饱含着一种种鲜明而真实的情感,或是思念,或是悲伤。傅雷作为一位父亲的复杂心理在寥寥数笔中浮现——他身为人父,需要在儿子面前树立威严。但威严就势必会减弱父亲对儿子的慈爱,他会去打、去骂,可他又想好好去爱、去呵护。

但最让人震撼的,不是傅雷对儿子的情感,而是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傅雷的家教里不仅有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更有着其个人思想的折射。

而其中的一些经验,可能你活完这一辈子也领会不到。

家教好坏的最集中体现在修养上。一个人的修养能完美折射出一个人的文化、知识、素质,也决定着一个人的性格、境遇、交际圈,乃至人生。

在中国,日本好像并不受人待见。也的确,他们在战争中的暴行确实令人发指。但无可厚非的是,日本的国民修养绝对是要比我们高一大截。日本的文化是从我们中国传过去的,但区别在于我们把大部分都抛弃了,他们却传承了下来,并演变成了一种生活的习惯。他们会在称呼彼此的名字后加上敬语“君”;“谢谢”二字更是不离口;初次见面会想对方鞠躬,并说上一句“请多关照”。或许有些形式主义,但修养也正体现在这里。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经说:“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你有你的界限,我有我的区间,彼此不逾越,互相不侵犯,这种心照不宣地为对方考虑,是善意,是默契,是修养。

你我山水相逢,而修养是最好的名片。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3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这样的教育在我们现在还是十分适用的。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对儿子的爱,他与儿子的书信往来一直不断,每一封都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牵挂,他的每一封家书都十分认真地完成,毫无草草了事的意思,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稳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傅雷在这些家书中强调了一些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傅雷对儿子的日常行为十分看重,如傅雷在家书中说“你车上的信十分有趣,可见只要有实情、实事,不会写不出好信”,爸爸经常告诉我写要透露出真情实感,老师也强调写实,我突然觉得他们就在我的面前。傅雷对儿子的习惯也非常看重,如“孩子:我忙得很,只能和你谈几桩重要的事。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大衣兜里,或是裤兜里。这两件都不符合西洋的礼貌?”,这些语句中看出傅雷注重别人对儿子的印象,但傅雷更注重的是“爱国”,有这一段话“你得抓住时间,抓住机会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着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这些话语,令我感触很深。

傅雷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让我回想我自己所受的教育。在两种不一样的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就是傅雷的家庭整天和和睦睦,相亲相爱。但是在我们家就没有这种气氛,原因在哪里呢?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我们家正是缺少这种沟通,我的父亲是一个十分传统的人,正是这样,他说的话我不能反驳。导致了我们的感情变得陌生,从这里可以想到,沟通是一个家庭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

《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对耐心的父母;一对艰辛的父母;一对坚韧的父母。《傅雷家书》它不仅是傅雷夫妇写给傅聪的一封封家书,更是天下所有父母对孩子不倦的教诲!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4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

傅雷对儿子的感情处理,读书求学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建议,是傅雷的教子之道。

傅雷对于儿子读书求学方面十分的关心并提出了许多建议如:“所以便是以口味而论觉得格格不入的说服,也得采取保留态度,细细想一想,多辨别几时,再作断语。这不但是对音乐学为然,之一切学问都有这个态度。”这里傅雷告诫儿子“冷静,乐观,谦虚。要以实际态度来对待学习与艺术。”傅雷经常寄名著给他例如:《人间词话》使傅聪像是受了一次深刻的艺术家的修养和人格的教育。

傅雷还在书中告诉儿子在读书期间,拒绝恋爱至上,要把学习和艺术放在第一位。在处理爱情的过程中要做到互相尊重,谅解,宽容。傅雷认为做艺术家的妻子是十分困难的,要做到善良,天性的温厚和开阔的胸襟。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个耐心而艰辛的父母。看完书,我又想到了我的父母,他们也想傅雷一样对我十分严厉,可是他们在深或中的种种行为都体现出父母的爱。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培养着孤子,不正是所有父母的'体现。从这里可以看到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对待儿子,他说:“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傅雷家书》使我受益良多,他的深邃的的思想,生活的细节,人际交往的方面影响着我,我将以傅雷为榜样,不多提升自己。

在那段父子离别的日子里,父亲用一封封家书,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续了一段远隔重洋的父子情,让远在他乡的儿子不再孤独。是那一封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另一面,读懂了父亲那份热烈却又深深的爱。父类对儿子的爱不是那么强烈却又深沉的爱。父类对儿子的爱不是那么强烈,也不是那么震撼人心,更不是那么耀眼,但他很温暖慢慢的流入心里,滋润着整个灵魂。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5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句话我已经太过熟悉了,这语句摘自傅雷老师写的《傅雷家书》。每一个字眼都流露出了傅雷老师对儿子深切的爱。

《傅雷家书》充满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和严格的要求,弥漫着浓浓的父子情。其实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希望孩子平安长大,却不忍心让孩子远离自己。可是孩子长大后怎会一直躲在屋檐下,他们都有着自己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作为父母,即会为此高兴,也会为此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啊!作为儿女的我们应该学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用自己美好的未来报答父母。

合上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独特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但凡在文学上有所成就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造诣。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有相同之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一心为我着想。其实,作为孩子的我们是有必要仔细阅读这本书的,因为它可以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谢父母,尤其在为人处世方面能给我们很多指导。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6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父母的某些所做所为,身为孩子的我们不懂,觉得很困惑。

《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在背后对我们的爱。

傅雷是一个典型的好爸爸的例子。他博学,睿智。是孩子们的好老师,好父亲。

有一次处“倘若你情绪不好,也老老实实和我谈谈,我可以安慰安慰你,代你解决一些或大或小的烦恼。”这句话完全是商量的语气。但在那个年代下,封建迷信思想还是很严重。可见有学问的人就是不一样,思想都比较先进。这样的父亲,是当时每个孩子都渴望的。

在那时,父亲就像是一座高耸的山,只可远望,不可攀爬。每个孩子都对自己的父亲敬而远之,生怕一不小心惹怒了父亲,会被打。

其实,挺羡慕傅聪,傅敏有这样的父母。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能理解他们,而且表达这么明确。家人之间本不需要猜忌。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亲人。

在我们的眼中,父母可能不像这样。但他们对我们的爱,就如傅雷夫妇对他们孩子们的爱。可能没这么坦诚,可能没这么直白,可能没这么显而易见。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他们对我们的爱。

有时,我们可能会怨他们这么啰嗦,可能会怨他们这么落后,可能会怨他们这么不理解我们等。但是,反过来想一想,我们理解过他们吗?比他们先进到哪里去?啰嗦难道不好吗?

我们只看到了他们不好的一面,但有去感受他们的另一面吗?

我们读过书,看过故事。难道你没有看过其中某些主旨是“每件事物都有两面性”吗?所以,当你怨他们的时候,有去想过为什么这样吗?

有些人会觉得,这很正常啊!谁没看过自己父母不爽的。我可以告诉你,是有,而且几乎每个人都有。但,我也要告诉你,不爽归不爽,但千万不要埋怨他们,不要恨他们,哪怕他们怎么对待你,哪怕他们是错的。可以讨厌,可以不理解,但不要恨。他们毕竟是你的父母,就算不是亲生的,他们也养了你,让你受教育了。这是要感恩的。

父母爱你。但有时候过分的爱,会变质。一种变成溺爱,宠你宠出新高度;另一种则是要求,不断的要求,使你成为完美。

溺爱,我们都知道。溺爱会使人自视极高。

要求,有两种可能。

一是使你成为完美的人,活得潇洒,但内心却容易妒忌。二是放弃自己,严重会衍生出其他的'人格,而这些人格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在要求的过程中,你完成不了,而自己又没自信,但又不能让他们失望,于是慢慢的自己变了。有一天,受不了的话,你原来的那个人格就会死亡。取之而代的是你分裂出来的人格。

所以,爱,也是门技术活,需要技巧,需要情商,需要观察与理解。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7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其长子是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本书将傅雷夫妇在儿子傅聪出国深造时的家信整理成一本书。信中全面地展示了傅雷夫妇与傅聪的精神交流,再现了傅聪成长的家教背景,展现了傅雷的家风。既有对文化艺术探讨,又有思想上的交流,还有生活琐事的"唠叨",厚重不失轻重,深刻不离日常,以小见大。篇篇家书是对儿子的惦念,也是对傅雷其人形象的再现!

这是一位爱国的父亲。文中"你的将来对中国音乐的前途有那么重大的关系,你每走一步,无形中都对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影响,所以你更应当战战兢兢,郑重将事!随时随地要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为了更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傅雷再三提醒儿子心系祖国,担起为国争光重任。在他看来,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展露出他充满忘我奉献精神的高远人生境界。除此之外,每当傅雷谈到艺术,尤其是中国传统艺术,傅雷总能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在他长久的熏陶下,傅聪无论身在何方,其精神、血脉、思想,始终与祖国相连。

他是一位合格的文亲。“但是一个有些成就的人,即使事实上不骄傲,也很容易被人认为骄傲的`(一个有些名加地位的人,就是这样难做人!),所以在外千万谨慎,说话处处保留些。”这句劝导,是傅雷人生中的切实体验,他吃过亏,因此不希望儿子重蹈覆辙。“我说了那么多,又是你心里都有数的话,真怕你听腻了,但也真怕你不肯下决心实行。”明知儿子听腻了,却仍要时时提醒,生怕他有半分松懈,这句话凝结着父亲朴素而又深沉的爱。除文化及文艺方面,就连生活上的琐事,傅雷都十分看重。

他觉得真正的强者不是在绝对高度上俯视他人,而是心怀天下,舍己为人的人,拥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修养是整个的,全面的;不仅在于音乐,特别在于做人――不是狭义的人,而是包括对世界、对政局的看法与态度。"“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拥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修养才是做一切学问之基础,不仅是狭义的做人,而是爱国,爱苍生,爱同胞等大是大非。

读《傅雷家书》,读的不单是家书,更是傅雷其人。家书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傅雷超凡的人格魅力。他,既狂放又能冷静,既率真又深刻,既高傲又不失谦卑,不卑不亢,铮铮铁骨。他身上所显现出的,便是中国典型文人的秉性,谦谦君子,德才兼备。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8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聚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一对父子之间的通信,能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

如果我们现在提起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可能不少人都听说过。可是你知道是谁把它们介绍到中国来了吗?他就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他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同时,傅雷还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的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有“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的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聪说,透过父亲写给他的那么多家书,足以看出父亲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充满父爱的'人。《家书》谈的是做人得原则,艺术的修养。父亲既热情又细致,细小到衣、食、住、行都要管,什么都替你想到了。傅聪很坦率地说,有优点必然有缺点,他以为父亲过于严格慎微,他大笑道,幸亏他一半像父亲,另一半像母亲,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宽容、乐天的品格。

傅聪记得,当他的琴艺有了长进之后,父亲让他退学,在家专门习琴。父亲亲自编课本,教他中文。傅聪说,父亲教我,从未采用“旁敲侧击”。父亲提出一个问题,让傅聪回答,如果答不上,父亲就讲一个故事启发他,再答不上,又讲一个故事一直到他经过自己的思索,讲出了答案。傅聪颇为感叹地说:“这样,学问就成了我自己得来的,不是道听途说,不是拷贝,不是抄书。父亲这种教育方法,使我永远受用不尽,那就是独立思考。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就不会停留于一,就会举一反三,在面前展现广阔的知识天地。如果说我以后在学问上有所成就的话,那就归功于独立思考。我的基础就是这样打下的。”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苦心孤诣的教子篇一切都为了孩子。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傅雷家书》读后感最新(精选7篇)

    - 阅0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1《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这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

    《傅雷家书》读后感300字(精选12篇

    - 阅0

    《傅雷家书》读后感300字篇1读《傅雷家书》后,我感受到这份父爱,我认为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它让我受益匪浅。《傅雷家书》全书是傅雷在孩子傅聪当学生时写的家信,从中饱含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整理5篇)

    - 阅0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1“做人要做有用的人”,这是普通话书里《落花生》中最令人耳熟的一句话,傅家父子对这句话是最为受之无愧的。傅雷,除去自己的文章和著作,有著名经典翻译作.....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左右(4篇)

    - 阅0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1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让我做父亲的得到新鲜养.....

    人鸦读后感(整理4篇)

    阅:0

    人鸦读后感通用篇1人会变成乌鸦!你信吗?在《人鸦》这本书中就讲了人变成乌鸦这一事。男孩瑞夏德因厌倦了自己....

    《傅雷家书》读后感(整理8篇)

    阅:0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1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答:“我,就是风暴。”——题记时光作渡,....

    新闻读后感(整理6篇)

    阅:0

    新闻读后感篇1我从《温州晚报》上看到一则新闻《18万现金完璧归“朱”》,上面说的是朱先生打算到永嘉欧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