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读后感(收集7篇)

来源: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1

暑假期间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其中的《曾子杀猪》让我印象最深刻。

文中主要介绍了,有一天,妻子要去市场买东西,为了不让儿子跟着,便跟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去市场买东西,回来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便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时发现曾子在杀猪,十分不舍,便请求他不要杀猪,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言而无信,既然答应了儿子,就不要后悔。”于是曾子把猪杀了,给儿子做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办到。以前我常常说话不算数,答应别人的`事情也不能及时做到,为这事没少被老师、妈妈责骂。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答应了回来之后要写一篇日记,可是我却没有写,一拖再拖,企图蒙混过关。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呀,古人曾经说:“言必信,行必果。”我决心要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做个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2

暑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中华美德颂》。我在平时没有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日积月累,我逐渐的把这本书读完了。看完了最后一个句号,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

《中华美德颂》这本书,把中国让人最感动、最敬佩的人和事编在里面,这可能只是一小部分,在这些好人好事里,我最欣赏、最敬佩是高存英阿姨:“胜似亲情的友情”这篇了。

高存英和张瑞霞是高中同学,她们在上学时十分要好。高存英见张瑞霞家境贫寒,便和她一起吃饭、抢着买菜,还常常接济她。

然而老天偏偏总是捉弄人。高存英和张瑞霞毕业后一起回老家工作。工作不久,张瑞霞经常上班晕倒,在医院里做了检查,被诊为糖尿病,还十分严重。当时家境困难,她又下岗了,根本没钱治病。高存英知道后,义无反顾的`挑起这个担子。这一挑,便是12年。

我被高阿姨的精神震撼了,只是为了同学,阿姨有这样毅力,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体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助人为乐、智慧的民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慰藉的宽容,在拥挤的车上为老人让座……这些传统美德正在一点一点的积赞。

让我们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续传承下去吧!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3

近日,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它向我讲述了许许多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既长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的受到教育。这本书共有八个篇章,68个故事,有爱国篇,自强篇,正直篇,勤学篇,友爱篇,诚信篇,机智篇,重孝篇等中华传统美德。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书中(勤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学练,刻苦读书的故,深深的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暗自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的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磨出血了,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的深奥之中,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期的苏秦每天读书读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命拿起锤子很扎自己的大腿,他勤奋苦读,是学业大进,终于说服了六国之君,当了宰相,勤奋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等等。读了这些故事我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奋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我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做一个勤奋好学得人。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4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至今乃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其精华能延续千年不衰。

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浅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已成仁”的民族节气爱国主义做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美德和心,历史上,中国屡早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表现出来并生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我精神。

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新时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于准则.

《孟子三迁》这个细心的母亲,从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教育的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看到了教育环境的影响,看到了教育重要性,教育的选择性,教育的主导性。

人的成长总是受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从而形成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获得一定大的`生活经验知识和社会经验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这个故事中,说明了很久以前人们就意识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教育的关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现代社会,是一个教育社会化的时代,而我们的学校教育也不应该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死读书。有些知识,规范是社会要求他们学校无法学到的,就需要他们到学校外学习。

《孟母三迁》这个故事积极的反应了社会对人的影响。

中华美德要更多人来传承与弘扬,学生就是直接的接力者。因此我们要人人行动起来,让中华民族继续延续下去,使它经久不衰。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5

《中华美德》这本书是我喜欢的书之一。因为书可以告诉了我们许多的美德,而这些我都没有。所以,我从里面学到了很多,比如节约、尊老爱幼等等。但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古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不同反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

唐朝大诗人李白从小就不喜欢读书,一天,李白乘老师不在屋,自己悄悄地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似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粗大,怎么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成越来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学习。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6

《中华美德》这本书是我喜欢的书之一。因为书里告诉了我们很多美德。所以,我从里面学到了很多,比如节约、尊老爱幼等等。但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人,家里很穷。除了妻子儿女需要照顾,还有一位老母亲。但是,他却把老母亲伺候得非常好,什么好东西都留给母亲,同时还教育孩子们事事都不能让奶奶生气。所以,奶奶身体非常健康,和他们生活了许多年,而他们的家庭也非常幸福,让邻居们非常羡慕。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有一次,妈妈买了一双新鞋,我见自己没有,便不高兴。可没想到,妈妈的鞋子早已坏了,而自己还有好几双好鞋呢!当我知道真相后,心里非常后悔,想到妈妈起早贪黑,而自己却一点都不为她着想,更不要说孝顺了,与书里的那个人相比,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啊!当我看见穷孩子被人欺负,有一个青年挺身而出保护穷孩子,自己却被打得遍体鳞伤时,他是多么崇敬那位青年人呀,我想对他说:“谢谢你,你是一位伟大的人!”当我看见有人对待花草非常认真,把它们照顾得像自己的亲人,真诚的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时,我多么像对他说:“谢谢你,因你的真情付出,花草会开得更加灿烂。你是大自然的使者。”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只是我没一一介绍。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德,也不缺少具有美德的人,只是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信任别人的心灵。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有许多许多,现在就要靠我们来发扬光大。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用我们的行动来践行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吧。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7

常听老师说,名字最后一个字是“子”的人都是非同寻常的人。今天,在阅读《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的时候,我又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曾子。

这个人你一定很熟悉,“曾子杀猪”的故事耳熟能详。而在这本书中介绍曾子还是个尊师重道的.人。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次,他又和孔子在一起,孔子突然向他提问,曾子知道,老师是要对他指点一二,于是立刻站了起来,走在席子外面,而且还很恭敬地说“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故事的内容浅显易懂。我不禁联想到了我自己身边的种种现象。上课时,常常有同学随意打断老师的话;下课时,有的同学提问却不说“谢谢”;大课间,不小心撞到了老师,有的同学连声“对不起”都不会说……相比曾子,我们做的真是远远不够啊!

尊师重道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更是对知识的尊重,要想尽情释放自己的才华,首先需要知识的灌溉。而知识从哪来?老师一堂堂课上,一句句教诲中得来。

那是不是尊师就是给老师送礼物?不是的。曾子用“避席”的行为表示在传授知识时,孔子是我的老师,我是学生,学生应该用谦逊的态度聆听老师的教诲。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行动。

也许,用耳朵仔细地听,将眼神与老师一次次交汇,这就是尊师重道的最好体现。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中华美德读后感800字初中(精选5篇)

    - 阅5

    中华美德读后感800字初中【篇1当你翻开厚重的书页,一种历史的沧桑便渗过层层纸张,从书中一丝一缕地洋溢出来。细细品读,便会发现历史的严肃和教训之痛,再往下品,居然也有了一份.....

    中华美德读后感(整理27篇)

    - 阅4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1寒假里,我看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它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孝子,也是著名的“二十四孝子”.....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300字(收集29篇)

    阅:0

    《窃读记》读后感300字篇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我就学了一篇有关读书的课文—《窃读记》。这篇课文主要....

    中华美德读后感(收集7篇)

    阅:0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1暑假期间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其中的《曾子杀猪》让我印象最深刻。文中主要介绍....

    昆虫记读书心得(收集40篇)

    阅:0

    大学生读书心得篇1初看这本书,感觉很头疼,书太厚了,根本看不下去,于是硬着头皮往下看。不管你从哪里来,也不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