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江河》读后感(收集2篇)

来源:

《万古江河》读后感篇1

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剧烈大潮之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何处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向何处去?

这本《万古江河》即心怀中国文化的著名史家许倬云先生交出的一份答卷,也是为今天中国人撰写的历史,为中国文化的成长发展作的一部传记。随着历史的进展,中国文化的内容与中国文化占有的空间不断发生变化:从考古发现所见的中国文化的发端,到“中原”的出现,中原变成了中国,“中原的中国”慢慢扩张变成“中国的'中国”,然后超越中国之外,慢慢将四邻吸收进来,通过文化上的交往以及势力范围的扩大,变成了“东亚的中国”,然后在亚洲范围之内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亚洲的中国”,再经过百多年颠簸与蹒跚进入世界,成为“世界的中国”。在对这各个超越王朝、政权的长时段文化圈的叙述中,中国文化和生长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所以许先生围绕国家体制与时代特色,思想、宗教与文化变迁,农业、手工业与经济网络,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互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方式与生活资源,民间社会与信仰世界,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转变,对外关系及与他者文明的比较互动等一系列主题展开。在在讲述着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多彩鲜活的成长故事。

更可注意者,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族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的接触与交流,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邻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还与“别人”融合为一个新的“自己”。

《万古江河》读后感篇2

黄河九曲,长江婀娜,这两条母亲河灌溉了中国大部分的疆域。中国文化也如江河一般,绵延上千年,从未中断过。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往哪里去?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他所撰写的《万古江河》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许倬云先生的这本著作,不拘泥于传统历史观,而是以世界为舞台,为我们讲透了中国文化的来龙去脉。跟随他的笔触,我仿佛看到了中国文化在岁月的磨砺中,不断吸收、融合、创新,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回顾中华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从古老的夏商周,到秦汉的大一统;从唐宋的辉煌,到明清的变革,每一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烙印。在这漫长的.历程中,中国文化既经历了内部的变革与整合,又与外来文化相互交流、碰撞。丝绸之路的开辟,让中西文化得以交融;佛教的传入,也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正是这种开放与包容,使得中国文化能够在历史的风雨中屹立不倒。也正是在这文化变革的历史进程中,我深刻感悟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这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都能坚守根本,砥砺前行;这也是一种仁爱和谐的理念,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除了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和文化的多彩碰撞外《万古江河》还给了我很多智慧和启示。它让我明白,历史是不断前进的,我们不能被过去的阴影所束缚,也不能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历史、面对现实、面对未来,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珍惜和传承自己的文化,让它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光彩。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贝多芬传》读后感(收集11篇)

    阅:0

    《贝多芬传》读后感篇1《贝多芬传》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

    《万古江河》读后感(收集2篇)

    阅:0

    《万古江河》读后感篇1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剧烈大潮之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何....

    贝多芬传读后感(收集11篇)

    阅:0

    贝多芬传读后感篇1“我要掐住命运的喉咙,它不能让我完全屈服。”最早知道贝多芬,就是从这样一句名言开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