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9篇)
来源:整理
《我们仨》读后感篇1
《我们仨》使我感到这血浓与水的亲情,这被多上文人所歌颂的孝道与爱,可以是如此的淳朴,也本来就是如此的淳朴。
杨绛在回忆,回忆丈夫的笨拙与可爱,回忆初得爱女的喜悦,回忆女儿的聪明与孝顺,回忆许多年来一家人经历的风风雨雨,三个人同甘共苦……不知道她在写下这一个个故事的时候,有没有在不由自主的勾起嘴角微笑。我想肯定如此。
在第三章的`刚开始,杨绛便写道钱锺书大喊:“娘!阿圆欺负我!”也说道他们夫妻俩曾合伙说女儿是学究,是傻瓜。钱媛还说:“爸爸只能当我的弟弟。”一家三人,宛若朋友一般亲密,互相关爱,互相尊重,这就是最大的幸福。最后一家人失散了,也应该是老天同样眷顾这样的幸福。
爱,无需歌颂,真诚即可。幸福,无需寻找,生活中满满的都是幸福。
《我们仨》读后感1篇2
前两天看了杨绛的《我们仨》。若干年前曾看过这本书,但当时没有这个兴致。后来读了《傅雷家书》,对那个时代的文人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莫大的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刚好看见这本书,就囫囵吞枣地把书读完了。
记得傅雷曾在家书中跟傅聪谈起翻译,提到杨绛和杨必姐妹二人的文笔和文风,当时曾想有机会一定要找来他们三人的.译本好好读读。可惜一直没有时间。
这本《我们仨》用淡淡的口吻描述了杨绛对家人的思念和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虽是淡淡的口吻,但思念和忧伤却在字里行间不经意地流露出来。
《我们仨》读后感篇3
杨绛先生走了,但留下了我们仨。
知道我们仨这本书,是在杨绛先生走后。知道杨绛是在钱钟书先生走后。这时候我想起了鲁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没看此书,一直觉得我们仨写的是和朋友圈一样秀恩爱,秀家庭温暖和谐的回忆小说。书的封面是古朴的,内容也是古朴的'。而最让内心感觉凄凉的却是封面背后的那句话__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看完却发现,里面有温暖有恩爱,但却生生通篇是流水账,一个叙述得不行云流水的依旧是家长里短的流水账。内容平实低调得如述家长里短,邻里乡外。里面没有凄凉,没有抱怨,没有吵闹,没有哀伤,仿佛是一个食人间烟火,却没有人情五味的世界。但里面有爱情,有亲情,有道德,有礼仪。更有呵护,有尊重,有思念,有担当。有家国的选择,有忠孝的抉择。
杨绛的流水账又似乎是不同的,里面是豁达的,对社会的豁达,对国家的豁达,对家人的豁达,对遭受的一切不平事的豁达。
《我们仨》读后感篇4
五月底在国内的新华书店,我买了杨绛先生写的《我们仨》,回家细细地读完,掩卷唏嘘……一个百岁老人,仅用一支笔,只娓娓道来——过去的岁月,过去的时光,和岁月时光里的'人情世故……一切的一切,最终都慢慢地归于朋友送来的一盆花,窗外的一片蓝天,和面前的一张白纸……我又听见了雷振邦的歌乐,从心底冉冉升起,“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故乡……
白杨树下住着我心爱的姑娘”……唯有心中的“恋”,才能使生命从容如天上的繁星,燃烧过后,留在黑夜里,只为夜行赶路的人,照亮前方之征途……
《我们仨》读后感篇5
这两天读了杨绛先生写的我们仨,其实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本书,前几天到图书馆很巧的就看到了这本书,有时候很奇怪,查过目录的书在图书馆怎么也找不到踪迹,可藏在心里很久的书却能就这么突然的跳到你的眼睛里。
以前感到名人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包括他们的生活也是那么的神秘,需要用仰视的方式来观看,可看了这本书明白了原来名人的'生活和我们普通人的并无二致,有着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有时更甚之,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境遇,甚至比普通人的还多,但他们依然乐观,依然饶有兴味的生活,不断的“探险”找到生活之美,对亲情的那份眷顾,对家人的那份爱更真更纯,也许这就是名人与我们的不同吧,他们更爱生活,更懂的珍惜身边的朋友。
《我们仨》读后感篇6
就是如此相知相爱相契的一家人,在1997年钱媛病逝,1998年钱钟书病逝,杨绛女士已经是83岁的老人,受到了何等的打击,非常人所能承受,杨绛在描述爱女病重去世时自己悲痛欲绝的心情时:
“我觉得我的心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
“我的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泪一起流下来”
“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直涌到喉头。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只听得噼嗒一声,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
那是描述怎样的'一颗母亲的心呀,心碎了,掉在地上,又加上寒风,直往胸口里灌,谁能忍受这般的痛彻心扉,读到这些充满悲情的文字,给我以强大的震撼,情不自禁的抚摸着自己的胸口,泪水如泉水一样盈眶而出……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仨》读后感篇7
杨绛先生的一本回忆录,初读第一部分,没有读懂,一直到结尾,才明白写的.是什么意思。如此年纪的人,其心路历程一般外人无从得知,顶多也就是口述,别人记录,难得杨绛先生如此高龄还能有这般笔法。一边是老伴儿,一边是闺女,无能为力,却又想寸步不离,几十载风雨相伴,却落得孤家寡人,仅撰一文,以慰思念。
时局动荡,思想更迭,在乱世中只想专心读书做学问,却被外界所左右,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只求平安。著书立说,翻译外文,无愧于心。才华横溢,世事弄人,身处桎梏,“文思”被“限量”。
在外是名人,是学者,是教授,在家只是家人,风雨携手,同喜悦共患难,身隔两世,心系一身。聚散无常,唯此般情谊,长存人世之间,任后人凭吊,却又在不知某处,悄然上演。
《我们仨》读后感1篇8
在这个炎炎夏日,它似一抹清风,多么的清新亮丽,吹散走燥热,带来无私的温暖,伴随着我度过了这个美好的暑期。
这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只有两页;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用意识流写的梦境。“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一句平实的话语,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爱与刻骨铭心的思念。直到有这么一个梦,在一个不知是什么地方,太阳已经落山,杨绛竟走丢了,她着急地喊着钱钟书的名字,声音在空空的原野中,蔓延开来,可却没有丝毫的回应,她慌了,突然惊醒,才发现是一场噩梦,她向老伴钱钟书描述整个梦的经过,可他却只淡淡地安慰道:“那是老人的梦,我也常做。”让杨绛不惊感叹:“我们都老了。”
书中最后说:“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路在何方,家在何处?
《我们仨》读后感篇9
《我们仨》仿佛一个传奇,一个热爱家庭的母亲,一个有责任心的父亲,一个懂事体贴的女儿。三个学者,趣味相投,组成了一个美满的家庭,胜过建安七子,好比竹林七贤。
也许正是杨绛与钱钟书的多次“辞官”才造就了这个伟大的'家庭。人生总会有一道选择题,尽管它只有两个选项。第一种是追逐名利或梦想,获得他人的羡慕;第二种是放弃对名利的追求,赢得了亲人之间的感情。
杨绛与钱钟书似乎都放弃了主任及更多的职位,我们仨才能在一起。因为他们远离了“官场”,所以才会有一种朴实而深刻的情感如源源清泉缓缓流入心房。这水不是八股文的“臭不可闻”,而是“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香远益清。
这一家好比莲花,受到红卫兵的欺压没有低头,收到江青的邀请没有答应。真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啊!
《我们仨》如一个范本,令我们千千万万个家庭向往。

《苏东坡传》读后感(整理10篇)
- 阅2《苏东坡传》读后感篇1苏东坡是宋朝的大文豪,与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称为“三苏”。苏轼是三苏中最有名的。苏轼在做官的时候经常被人陷害,但是他没有感到难过,而是乐观的.面对,.....

《山谷中的秘密》读后感(整理10篇)
- 阅0《山谷中的秘密》读后感篇1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由曹文轩写的《山谷中的秘密》。这本书里面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是《山谷中的秘密》,第二个是《和风哥哥》。我比较喜欢《山谷中的.....

我们仨读后感2000字(13篇)
- 阅0我们仨读后感2000字篇1《我们仨》是我在逛街的时候,在一家书店偶遇的,黄绿色的封面,简单地以一幅家庭合影开封面,下书“我们仨”。是杨绛先生的笔迹,很少从现象书中感觉“墨香”.....

请给我结果读后感(9篇)
- 阅0请给我结果读后感篇1前段时间一位同事给我推荐了一本书《请给我结果》,并把书借给了我,但是当我拿到书看了一部分之后毅然决定要买一本,于是用很快的速度购买了书,并用很快的时.....

我们仨读书笔记(9篇)
阅:0我们仨读书笔记篇1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于是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

《我们仨》读后感(9篇)
阅:0《我们仨》读后感篇1《我们仨》使我感到这血浓与水的亲情,这被多上文人所歌颂的孝道与爱,可以是如此的淳朴,也....

我们仨读后感2000字(13篇)
阅:0我们仨读后感2000字篇1《我们仨》是我在逛街的时候,在一家书店偶遇的,黄绿色的封面,简单地以一幅家庭合影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