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赛龙舟日记(整理5篇)

来源:

端午节赛龙舟日记篇1

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就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他因为国家受辱,投了江。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把粽子投到江里;带荷包和五彩线儿等。赛龙舟就是其中最有意思的一项了。

早上七点,人们来到松花江上,焦急地盼着龙舟的到来。

突然,远处来了两艘“龙船”。呀,它们不是龙舟,而是载着拉拉队的船。拉拉队敲着鼓,为龙舟比赛增加了热烈的气氛。

龙舟来了。有十六艘龙舟参赛。龙舟的眼睛是凸起的,头高高扬起,威武无比。它的尾部是翘起的,像高高燃烧的火焰。龙舟有金,红两种颜色。每条龙舟大约有二十二名运动员,都穿着统一的服装。其中,有二十一人划船,一人站在船头,使劲地敲鼓,为运动员加油。

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使劲地划着龙舟,龙舟像箭一样纷纷冲出起跑线,前面的鼓手更加卖力地敲着鼓。人们大声呼喊,有人喊:“加油,别输给他们。”,有人喊:“加油,你们一定行的。”,还有人喊:“快。快。快。不然就被追上了。”。蓝队的龙舟一直在最前面。我支持的是红队,他刚开始是倒数第五。突然,红队的鼓手拼命地敲着鼓,好像给划龙舟的队员安装了加速器一样,队员们划得更来劲了。岸上的观众为了鼓励红队,摇晃手中的铃铛,为红队加油,喝彩。红队受到观众的鼓舞,超越了许多对手,不久就和目前第一的蓝队成了竞争对手。过了一会儿,其它龙舟也不甘落后,速度比原来提高了好几倍。蓝队由于后劲不足,体力不佳,与冠军失之交臂。红队又了,其它龙舟也赶来了,红队当仁不让,最终赢得了冠军。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岸上顿时传来了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们纷纷向红队表示祝贺。

我想:红队真棒。这和队员的努力以及观众的鼓励是分不开的呀。

通过这次观看赛龙舟,我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今后在集体中,学会团结,共同朝着一致的目标前进吧。

端午节赛龙舟日记

小时候,总听妈妈给我讲屈原因为楚平王而投汨罗江,从此便有了端午节,我也似懂非懂地知道了:原来端午节是由屈原而产生的。

相传屈原是一个爱国诗人,投江后,汨罗江畔的百姓们纷纷去打捞屈原的尸体,因此有了赛龙舟的习俗;百姓们把饭团等投入江中,因此有了吃棕子的习俗,百姓们把兄雄黄酒倒入江中,因此有了喝雄黄酒的习俗。

记得前不久,我还了南湖边,看龙舟竞渡,那儿人山人海,一派热闹的景象,南湖边上围满了人,不用说他们就是来看龙舟竞赛的,只见不远处湖面上,停泊着大大小小的的龙舟,龙舟选手们严阵以待,不过一会儿就上了各自的龙舟,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似乎真的是要打捞屈原。一眨眼的工夫,他们就开始了,随着“嘿咻嘿咻”的口号声。他们有节奏地划起龙舟,这使我不禁想象起了当时百姓们纷纷去打捞屈原时的情景……

这些龙舟一个个身长十几米,船头是一条龙头,船尾是一条龙尾,船头有一个击鼓手,负责击鼓,打节奏,以此激励队员们,船尾有一个舵手,手上拿着一只桨,以此来控制方向,中间是船员他们是主要的队员,就是他们使龙舟前进的。

看着这些龙舟,我的心中忽然滑过一个念头:在《端午寄情》班队课上,徐州骋说一条龙舟上有20~22人,我眯着眼一数,加上船头和船尾两个人,不偏不倚正好22人,我刚数完,龙舟就飞快地驶向远方,似乎是刻意,准备让我数的……

虽然端午节已经过去,可是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是保留着对端午的无限向往和那个我小时候听过的古老的传说。

端午节赛龙舟日记

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纪念屈原,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粽子、吃鸡蛋、带五彩线,还要举行一次赛龙舟比赛。

所以在这一天,我早早的就起床了,不到七点我和爸爸妈妈就来到了松花江边等待龙舟的到来。好多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一边跑、一边闹着,也来看龙舟赛。这时候江边上早已人头攒动,不知是谁叫了一声:“龙舟来了。”我闻声望去,只见有十五条彩色的龙舟,飞快地像我的这个方向驶来,一条条龙舟上都有鳞甲形的漂亮花纹,还有那昂起的龙头威武无比,那翘起的龙尾直指蓝天。每条龙舟上都整齐的坐着两排船手,一排有十个人。船上的选手都穿着自己队的队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前面的几条龙舟你追我赶,互不相让。龙舟激起的浪花飞得很高,好看极了。

龙舟最前面有一个打鼓的人,正有节奏的打着鼓点。后面还有一个拿着一面小旗的队员这在喊着:“加油……”跟着鼓点,赛手们使劲地划桨。冲在最前面的是一条绿色的龙舟,大家都觉得它行,所以人们都大声喊:“绿色的龙舟加油。”听见人们的加油声,这条绿色的龙舟比原来好像划得更快了。后边的几条龙舟也不甘落后,紧追不舍,人们的加油声,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也为那条绿色的龙舟加油,真希望能助它一臂之力。

那艘绿色的龙舟飞快地向前行驶,终于第一个冲过了终点。大家高兴欢呼雀跃庆祝自己喜欢的龙舟取得了胜利,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看完龙舟比赛,选手们齐心协力地划桨,整齐一致的动作,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龙舟赛比完了,但我还在回味着龙舟比赛时那激烈竞争的场面,久久不能忘怀。

端午节赛龙舟日记篇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龙舟赛。我高兴极了。午饭过后,来到河两岸,河两岸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人多得数不清,像银河上的无数的小星星。场上,人人都穿了自己喜欢的衣服,有红色的衣裳、黄配蓝的短裙、金黄色的连衣裙……还有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黑发的、白发的……

当天,太阳热烘烘的。河两岸的人群个个都满头大汗,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态,好像在等待参赛人员的来临。突然,只见主持人一声令下:“比赛开始。”顿时,人们立刻欢呼起来,像一只只活跃的小鸟。有的喊:“罗格队加油。”有的喊:“龙津队加油。”喊声惊天动地。过了一会儿,主持人惊讶的叫了一声,人群都不约而同地看着远处,接着,又是一阵欢呼声。从不远处隐隐约约看见一只只小艇陆续地划来,参赛员可真多啊。有年轻的、有年老的、有光头……他们拼命地划着,你追我赶,毫不相让。那神情,好像在决斗。生怕别人快自己一步,会追过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一转眼已经到了后半段了。忽然,5号小艇翻船了,艇员一个接一个掉进河里,都不知所措地抱着船艇。后面的小艇都陆续地追过了。顿时,人群的欢叫声消失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不知是谁叫了一声:“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加油。”这时,人群的欢呼声又热闹起来。艇员终于鼓起了勇气,努力地向上爬,敏捷地坐在船艇上,又进行了他们的“战斗”。

电线上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为艇员打气;草坪上的一棵棵柳树挥动着,好像在为他们喝彩,为他们招手。一场激烈的'龙舟赛结束了。第一名是龙津队。这场龙舟赛给了我一个启发:人生的路途是曲折的,我们要不断前进,我们要学习赛龙舟的精神,奋勇拼搏、积极向上、齐心协力,只要这样,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端午节赛龙舟日记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过年的滋味日记(整理3篇)

    阅:0

    过年的滋味日记时间就像只淘气的小狗,一个不留神就“哧溜、哧溜”地逃走了。转眼间,20xx年已变成了过去,我们又....

    端午节赛龙舟日记(整理5篇)

    阅:0

    端午节赛龙舟日记篇1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就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

    三年级观察植物日记(整理7篇)

    阅:0

    三年级观察植物日记今天是星期三,老师带领我们去植物园赏秋。刚走进植物园,一阵风吹过,好清爽啊!我才知道秋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