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悟《之江新语》(2)
编辑:高中作文网
忘我无我,为民惠民。如果要提炼《之江新语》的关键词,民这一字当仁不让。民为本,社稷为轻,自古皆然。举例而言,在书中,凡涉及群众的文字,习总书记的笔锋常带情感,饱含对人民群众的深情。上个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的启蒙精神传到国内,它的工具理性得到了过分宣扬,使自由成了时髦的名词,变身为现代生活的标志。“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这个词的根基是“自我”。“自我”的负面影响是膨胀了人们的欲望,使得焦虑、抑郁等“官心病”蔓延。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的最多的是“自在”。“自在”的根基是无我忘我。它是佛家圆融无碍、道家自在无为、儒家讲中庸之道,是古人心向往之大境界。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人类天性就是这样,一个人只有为完善自己同时代人,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我完善。”这告知我们,领导干部的工作就是为民谋利益。毛主席也说“一切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在书中,习总书记也用“爱民如己”、“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等俗语典故告诉我们群众工作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只会做官,不会做人,沉迷于官腔官威之中。“国家之权乃是‘神器’,非凡夫俗子所能用”。权力、职位,它一直存在,只是不同的时间段,由不同人行使而已。佛教有一首偈诗,叫“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告诉我们,虽然你有行使权力的形迹,曾经在某个职位,但依然是空,你只是空手把着锄头,你永远只是你自己。
立德立行,立行立言。习总书记的《之江新语》文风朴实、语言通俗易懂,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在中国古代有三不朽:立德、立言、立行。三者唯立言者最难,因为古人躬行劳其新,砺其志、锻其识,然后发而为文,文字是思想的反映,文笔是视野的镜子,是一个人的气骨。在中国古代,许多官员不仅是道德的示范,行为的表率,且著述甚多,影响甚远。譬如王安石、杨万里、欧阳修等让我们熟知的形象都是文学家、诗人。但他们同时也是成就斐然的政治家。我们党的历任领导者,很多革命先辈均擅长文字,毛泽东主席自是不必说,才情横溢,邓小平同志也著述了厚厚的《邓小平文选》,著作等身。虽然领导者、革命者文风各异,但笔力惊人,雷霆万钧。尤其是革命年代,激情澎湃的战斗檄文吸引了大批有志之士参加我们的革命事业。中国古代非常重视文字工作者,称他们为刀笔吏,文字的力量可见一斑。《弟子规》云:有余力,则学文。作为我们的领导部在行有余力时,也要多写作,多为文,多著述。领导干部不仅既要指点江山,也要激扬文字。为我们的老百姓做信使,帮助老百姓总结经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