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6篇)

来源:网友

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篇1

新生儿出生后对脐部的处理直接关系到个人安全与健康,临床有报道显示,超过60%以上的黄疸、腹膜炎、败血症、感染等都与脐部处理不当有关,因此临床中要做好新生儿的脐带护理,以减少各种意外或并发症,提升新生儿生存质量。为探析新生儿脐带护理中自然干燥法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护理,临床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出生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护理,排除早产、畸形、感染、Apgar评分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脐带护理,研究组自然干燥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采取同样护理方法,75%乙醇对擦干净羊水后的脐带做消毒,在脐带搏动停止后血管钳夹紧、无菌剪刀剪断,脐带圈套扎,5%聚维酮碘消毒残端、根部及周围皮肤,并挤出残余血液,对断面做消毒清创处理,愈脐带敷好并及时更换,保证每天至少两次消毒。

常规护理:新生儿断脐带36h后利用纱布与脐带卷做护理,洗澡与大小便污染后及时5%聚维酮碘消毒,无菌纱布覆盖并保持干燥,直至其自然脱落。

自然干燥护理:脐带未脱落前清水清洁,用洁净毛巾处理好腋窝、脐带断面及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不包扎,穿戴柔软宽大透气衣服以避免残端摩擦,洗澡或大小便污染后要清水及时清洁,不用消毒剂。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自然干燥法前要获得家属认可,做好家属的说服教育,在现场自然干燥护理中要注意护理人员正确操作,同时考虑到新生儿出院时间要求,部分要加强对家属讲解与教育训练,以确保新生儿出院后同样能获得良好的脐带护理。患儿在院内时要每天记录两组患儿脐带感染情况与残端自然脱落时间,出院后未脱落者则要做后续电话、QQ、微信随访或跟踪,以便准确记录或提供指导。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感染情况(如发热、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等)。

1.4统计学

临床数据资料SPSS18.0统计处理,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研究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7.54±1.88)d显著低于对照组(9.81±2.0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临床脐部感染脐主要以出血、红肿、肉芽肿为例,研究组感染率6.0%(3/5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一般而言,新生儿被剪断、结扎的脐带残端多数会在5-15天内脱落,在未脱落之前,脐带残端有血液残留且由于脱落时经常有胶质分泌物出现,因此很容易导致病原菌滋生或感染。临床中脐带的护理要保持清洁干燥,尤其是脐带创面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包扎止血,若无渗血则保持干燥静待其自然脱落即可。

临床脐带护理重点要注意保持脐带部分干燥,新生儿洗澡或大小便后要用干棉球或柔软的纱布擦干净,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要注意做好腋窝清洁,若脐窝有脓性分泌物或者鲜血渗出,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小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等情况,则要考虑脐炎,立即实施诊治。

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所生产出的新生儿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新生儿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剖宫产17例,自然分娩13例;早产儿10例,足月新生儿20例;体重在2500克以上;Apgar评分超过8分;采用二次断脐脐部护理。对照组30例新生儿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剖宫产12例,自然分娩18例;早产儿6例,足月新生儿24例;体重在2500g以上;Apgar评分超过8分;采用常规模式的脐部护理。所有新生儿都没有宫内感染,两组新生儿的性别、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有可比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新生儿出生后,对脐部皮肤使用5%聚维酮碘进行消毒,使用脐圈结扎脐带的根部,在离结扎部位大约1cm左右的地方剪断脐带,挤尽残留的血液,对脐带断面使用5%的碘伏进行消毒,再使用无菌纱布覆盖残端。

1.2.1对照组新生儿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模式的脐部护理。沐浴结束后,对脐部皮肤(脐带残端、脐轮周围、脐根部)使用5%的碘伏进行消毒,24h后,完全暴露脐部。

1.2.2观察组新生儿观察组新生儿采用二次断脐脐部护理。对新生儿的脐带进行消毒后,将愈脐带附件中的扎脐环套扎在脐带的根部,和脐轮相距大约在0.5cm左右,在离脐环套远端0.5cm的地方剪断脐带,挤尽残留的血液,然后将愈脐带袋芯部位对准脐眼敷好。新生儿每天沐浴结束后要更换愈脐带,同时护理人员要仔细检查新生儿脐部的状况,如果发现袋芯部位或愈脐带外带发生污染或尿湿,要立刻更换。48h后,对新生儿脐带的干枯状况进行观察,实施二次断脐,注意脐带根部受压部位应和气门芯分开,向上提拉牵引线,在同腹壁大约30°角时,沿着顺时针方向,剪断脐带的残端。对新生儿的脐部皮肤进行消毒,贴好脐贴,24h后,完全暴露脐部。新生儿出院前,要对新生儿家属进行指导,愈脐带每隔2d更换1次,直到新生儿脐部干燥脱落[1]。

1.3评价方法由护理人员和新生儿家属共同评价。新生儿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脐窝、脐带以及脐周皮肤的状况进行评价;新生儿出院后,由新生儿家属根据护理人员指导的检查方法进行评价,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或者来院复诊时,告知护理人员评价结果,护理人员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然后作出综合评价[2]。

1.4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的所以资料和数据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计数和计量资料经过χ2和t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平均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新生儿,脐部出血率以及脐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

3讨论

新生儿在断脐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其残端会处于开放性切口,由于脐带内血运丰富,断脐将停止血运,脐带将逐渐变得干硬直至脱落。正常情况下,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时间大约为7d左右,而脐带残端切口则需要10~15d才能完全愈合。新生儿脐带在脱落过程中,多数伴有一些胶质分泌物,容易发生以厌氧细菌为主的病原微生物滋生,从而造成脐部感染,引发脐炎,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新生儿脐部的干燥状态,及时清除脐部的分泌物,同时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尽量避免新生儿发生脐部感染的情况[3]。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需要住院4~6d,因此新生儿的脐带在出院前仍未脱落,因此出院后的对新生儿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产妇及其产妇家属在住院以及陪同期间,护理人员应当向其讲解关于脐部护理的相关知识,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嘱咐家属加强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的重视程度,勤换尿布并定期消毒。尤其在新生儿沐浴过程中,如果注意到脐部出现红肿现象,或者出现渗出或者脓性分泌物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此外,或患儿在15d之内仍未发现脐带脱落情况,则必须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和预防出现脐部感染或者其它严重疾病。

医护人员实施脐带修剪时,必须充分了解修剪的方法以及掌握专业的修剪技巧。脐带修剪的时间也有一定的依据,主要是根据脐带的干枯程度,从而避免了因时间过早或过晚而引发不必要的伤害。在正常情况下,医护人员在患儿出生后48h内剪除脐带,对于干枯较慢的可以延迟2d进行修剪,以免在修剪脐带的过程中引起局部出血。目前,临床修剪的操作方法是将剪刀从任意方向沿着脐根部按照锥形慢慢剪掉脐带。

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存在胎儿脐带绕颈的61例产妇,在本院住院分娩的时间为2011年1月~2014年12月,均为单胎,B超检查结果均显示脐带绕颈,无头盆不称,无明显高危妊娠及其他内科合并症,无剖宫产指征。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当宫口开大3cm(第一产程活跃期)时,产妇采取左侧卧位,这样的体位可以使胎盘供血得到明显改善。分娩期严密观察宫缩、胎心及产程进展情况,并做详细记录,破膜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羊水的状态和颜色进行详细记录,需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如果羊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必要处理。没有破膜者可以适当的下地走动。胎膜已破者需要取头低臀高位,避免脐带脱垂,新生儿娩出时要注意脐带的位置。观察组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由于脐带绕颈对胎儿有生命威胁,加上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心理负担会很重,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缓解其紧张感,鼓励产妇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补充水分,以保证精力和体力充沛。产妇由于紧张耗氧量就会大为增加,使体内含氧量大大降低,这时候胎儿很容易缺氧,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产妇详细解释,说明紧张情绪对胎儿的影响,告诉产妇胎儿现在很安全,讲一些必要的分娩知识,最大程度上消除其紧张情绪,提高自身自信心,让产妇从心底战胜内心的恐惧。同时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让产妇明白脐带绕颈这种情况是常见现象,用实际的例子传达健康知识的同时来稳定产妇情绪。让脐带绕颈并且已经顺利生产的产妇和进行有效的沟通,增强其自信心。在脐带绕颈的情况下,如果胎儿缺氧会表现出胎动减少,需要通过胎心监护仪进行监护,为产妇找到一个最佳的分娩方式,避免由于脐带绕颈出现风险。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中产妇的剖宫产率为16.1%(5/31),对照组中的剖产率为36.7%(11/30);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3.2%(1/31),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6.7%(5/30);观察组急性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为9.7%(3/31),对照组急性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为26.7%(8/30),表明观察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篇4

【关键词】脐带绕颈;临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68-01

脐带是进行母婴血液交换和营养传输的重要通道,但是,在分娩中常常出现脐带绕颈现象,这会导致产程延长甚至停滞,而且由于脐带血液循环受阻,容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因此,脐带绕颈是引起围产儿窒息、死亡和新生儿智力低下甚至脑瘫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脐带绕颈产妇分娩期的观察和护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脐带绕颈对母婴的伤害,确保产妇的正常分娩和新生儿的健康。笔者现结合我院产科2006年4月至2010年9月的新生儿脐带绕颈378例,探讨脐带绕颈临产期内的观察和护理工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产科2006年4月至2010年9月的接收的分娩1527例,其中脐带绕颈378例,发生率为24.77%。其中绕颈1周、2周、3周分别为338例、29例、11例。经B超检查确认为脐带绕颈的358例。根据脐带绕颈的具体情况,分娩方式上,剖宫产58例,剖宫产率为14.89%,自然生产320例,占85.11%。分娩结果为,脐带绕颈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88例,占23.19%,窒息7例,占1.78%。

1.2产程观察和护理

1.2.1临产后胎心监护观察和护理

脐带绕颈生产过程中,随着胎儿头部的下降,脐带也逐渐拉紧,进而使脐血管内的血流变缓或者受阻。因此,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持续的胎心监护,发现可变性减速或者早期减速时,应立即采取给氧措施,同时帮助产妇改变。一般情况下,抬臀可缓解脐带牵拉过紧,解除其对胎儿的窘迫;翻身转动利于松动脐带;左侧15度卧位,可以松解下腔静脉压力,从而增加胎盘灌注量,改善胎盘循环[1]。此外,还可以用40ml50%的葡萄糖加1.0gVC进行静脉缓慢推注。然后进行20min持续观察,当胎心监护转为正常状态时,鼓励产妇自然分娩。

如果产妇脐带持续受压且难以缓解,则可能出现重度可变性减速,(临床研究表明,围产儿死亡和新生儿窒息主要发生在可变性减速病例中。[2])且并发胎心基线变异消失或者重度晚期减速,胎心持续性过缓或者过速,此时和吸氧已不能有效改善状况,胎儿处于急性严重缺氧状态[3]。这时,要尽快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使婴儿尽快脱离母体。分娩方式选择上,首选阴道分娩,若阴道试产受阻,应立即进行剖宫产,同时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

1.2.2胎儿先露下降的观察和护理

助产护士要密切观察产妇胎儿先露下降情况和胎缩情况,在第一产程末或第二产程初期,如果胎心率正常,但胎儿先露下降迟缓或者受阻,要鼓励产妇采取坐位,或者进行下蹲,利用重力原则加速胎儿头部下降。

1.2.3分娩时护理

胎儿头部分娩出之后,助产士要用手指检查胎儿颈部是否有脐带缠绕,若有,要确定脐带绕颈的周数和松紧度。如果脐带绕颈仅一周且较松,则可以用手牵引脐带。,从胎儿头顶或者前后肩处推下脐带。脐带绕颈2周及2周以上,或者缠绕程度过紧时,会严重影响胎儿的分娩,此时,待胎儿头部分娩出后,要迅速用止血钳夹住脐带,随后剪断脐带[4]。然后迅速松解脐带,协助产妇分娩。注意在此过程中小心操作,避免伤害婴儿头部和颈部。

1.2.4脐带绕颈产妇的心理护理。

对脐带绕颈产妇的心理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一般要进行专门的一对一全程护理指导工作。及时告知产妇及其家属产程进展和产程监控情况。对产妇进行及时的感情沟通和交流,必要时可以让其家属参与其中,以缓解产妇的焦虑、紧张情绪,帮助产妇树立自然分娩地信心。这样有利于帮助产妇分娩,保证母婴健康。

2.结果

本组378例脐带绕颈案例中,经过临产期对胎心监护、胎儿先露、分娩护理、脐带绕颈产妇心理等一系列的观察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在分娩方式上,剖宫产58例,剖宫产率为14.89%,自然生产320例,占85.11%。分娩结果为,脐带绕颈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88例,占23.19%,窒息7例,占1.78%。有效地控制了新生儿宫内窘迫率和窒息率,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比例。

表1本组案例中脐带绕颈分娩情况{%(n)}

3.讨论

3.1脐带绕颈对胎儿的影响

脐带是宫内胎儿与母体直接相连的纽带。脐带绕颈时,临产前脐带受压不明显,因此对胎儿的危害较小。临产后,脐带受压明显加大,引起脐带―胎盘―胎儿循环障碍从而导致胎儿缺氧缺血。另外,产程中用机械牵拉作用影响胎儿下降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产程延长甚至停滞,产妇宫缩还会引起脐带拉紧,容易导致胎儿缺氧,增加胎儿迷走神经兴奋,致使胎心率变慢且不规则,进而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因此,要做好产妇的产前诊断工作,产前诊断为脐带绕颈者,通过临产期的及时观察和精密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胎儿窘迫率,促进自然分娩。

3.2脐带绕颈的产前诊断

脐带绕颈的产前诊断的可以结合胎心监护、B超和脐血流进行综合诊断分析。其中,B超和胎心监护最为有效,且两者均无创伤性,是动态观察宫内胎儿的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组案例中,经过明确的产前脐带绕颈诊断和及时的观察和护理,有效地控制了胎儿窘迫的发生率(23.19%),同时也利于产妇的自然分娩(85.11%)。

做好临产前脐带绕颈检查,在临产期内进行科学、严密的产程观察和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脐带绕颈胎儿窘迫率,提高自然分娩率,保障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

[2]陈晓菲,陈瑶.脐带绕颈头位分娩的产程观察及护理[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18):89-90

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篇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愈脐带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至2013年期间的健康足月新生儿共400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愈脐带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2组脐带自然脱落时间、炎症分泌物、渗血、皮肤破损等情况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愈脐带;新生儿;脐部;护理

新生儿的脐带断处属于开放性创口,所以容易受到感染引发其他疾病,需要妥善的进行护理。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脐炎会导致患儿出现脐源性腹膜炎、脑膜炎、肺炎等等疾病[1],严重的还会让新生儿死亡。

新生儿的脐部感染由多方面因素造成,主要有产前、产时、产后、环境、卫生等等因素。产前因素是母体子宫感染,导致脐带水肿、糜烂,患儿出生后没有进行预防感染的治疗。特别是早产儿以及体重较低的产儿,他们免疫能力较差,比较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影响,出现脐炎[2]。产时因素是生产时因为胎膜破裂过早或者是生产时间过长,让细菌进入羊水,对脐带产生了污染[3],分娩时对于使用的器械和药物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脐带结扎位置过高,导致结扎和脐根部位存在少量血液供应,故坏死晚[4]。长时间的脐带游离会使脐窝潮湿,增加分泌物,滋生细菌[5]。脐带过大,结扎位置过高,会使下方出现血肿,有利于细菌的繁殖[6-7]。产后的脐部护理不规范属于产后因素,也是容易出现脐部感染发炎的直接因素[8]。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本院妇产科对200例足月新生儿采用愈脐带进行脐部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足月新生儿400例,男194例,女206例;Apgar评分:8分;出生体重≥2500g。考虑费用因素,采取自愿选择原则,将400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两组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脐部结扎和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脐部护理方法。新生儿出生后,用2把血管钳钳夹脐带(其中1把血管钳套气门芯),脐带根部及周围用0.5%碘伏棉签轻拭,采用气门芯在距离脐轮0.5cm处结扎,距结扎远端0.5cm处断脐,挤出残端血,用0.5%碘伏消毒脐带断面,待干后以无菌纱布覆盖,再用脐带布包扎[9]。每日2次用0.5%碘伏消毒,观察脐部情况,保持清洁与干燥,出院前指导产妇和家属行脐部护理方法。

1.2.2观察组采用愈脐带进行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带经消毒处理后,将愈脐带(本产品由上海晶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袋芯部位对准脐眼敷好,固定。每天给新生儿洗澡后更换愈脐带,并查看脐部状况,如愈脐带外带或袋芯部位出现尿湿或污染,及时更换。出院前,对产妇和家属进行指导,愈脐带可2d更换1次,如脐部已脱落干燥,则不再使用。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新生儿脐部脐带自然脱落时间、炎症分泌物、皮肤破损等;观察脐带自然脱落时是否有渗血[10]。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输人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

2讨论

采用愈脐带对患儿进行脐部护理,使用方式简单,不仅可以结扎还能够起到护理的作用。每日在与新生儿进行洗澡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愈脐带的更换,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新生儿脐部曝露的时间,而且愈脐带能够和外部的固定连接,保证袋芯中的药物不会脱落,这些药物都是具有止血、镇痛和抗菌作用的药物,可以促进脐带早日脱离,减少炎性物质的分泌以及防止周围皮肤的损坏和渗血。此次研究中的两组患儿其脐带脱落时间、发炎的情况以及渗血的情况对比均有较大差异,使用愈脐带的患儿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因此,使用愈脐带可以有效的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护理,在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方便、高效、安全。

参考文献

[1]叶金艳,祝建军,杜玉梅.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析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0):1299-1301.

[2]钟伟琼,黄晓燕.新生儿脐炎发生原因分析与治疗[J].现代医院,2006,6(3):42-43.

[3]许同梅,倪月.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11):2969-2970.

[4]苗英,部平.新生儿脐带结扎部位的选择[J].中原医刊,2005,32(3):9.

[5]王菊飞.81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25.

[6]库淑华.新生儿脐部护理与改进[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9):120-121.

[7]叶采眉,马冬梅.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481-482.

[8]何建平,宋桂燕,仲孝琴.新生儿脐部原因调查及措施[J].浙江预防医学,2004,16(4):61.

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篇6

【关键词】新生儿;粗大脐带;双位点结扎

【中图分类号】R42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31-01

脐带是胎儿通过血液循环与母体进行营养和代谢物质交换的场所,脐带内有2条脐动脉,1条脐静脉,有丰富的华通胶,具有保护血管和推动血液循环的作用。而有些新生儿脐带较一般新生儿的粗大(俗称“水脐”)含华通胶较多,在脐轮上0.5cm处结扎脐带,气门芯或丝线易滑脱出血,且由于有丰富的华通胶,脐带粗壮,气门芯或丝带不能直接结扎血管,使结扎处至脐根处脐带仍有血液供应或常使脐带液化,有渗液,致使残脐长时间不能干燥,而影响正常脱落。残脐护理不到位还易发生脐部感染甚至败血症,而败血症中脐部感染者占66%~87%[1],若处置不当不仅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我院从2008年1月开始采用双位点气门芯脐带结扎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0年11月由同1名护士结扎脐带的新生儿共120例根据分娩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所有新生儿健康无异常胎龄36~42周,平均孕39周,新生儿体质量2300~5400g;平均体质量3850g,产妇年龄19~38岁,平均28.5岁,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用常规方法结扎脐带初步断脐的方法同观察组,之后用1把套有2个带尾线气门芯的止血钳在距脐根3~4mm处夹住脐带,用剪刀在止血钳外上约0.8cm处剪断脐带,消毒后将气门芯牵拉到脐根部1mm处以不压住脐根周围皮肤为宜[2]移除止血钳后,气门芯不能紧挨脐根处,又自动回落在止血钳夹过的位置[3]。

1.2.2观察组用双位点气门芯脐带结扎法:胎儿娩出后先用2把止血钳在距脐根10~15cm处夹住脐带,用剪刀在2把止血钳中点初步断脐,用1把套有2个带尾线气门芯(每个气门芯宽约3mm)的止血钳轻扣在距脐根部0.8~1cm处,在套气门芯的止血钳外上0.5~1cm剪短残脐,把1个气门芯滑入脐带根部1mm处,轻轻旋转,以不伤及脐带根部皮肤为宜,把另1个气门芯滑入此止血钳扣痕处,再放松止血钳,结扎完毕,用纱布挤尽残端血后,将纱布包绕在脐根周围保护皮肤,用10浓碘充分消毒残脐断面。

1.2.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新生儿分娩后第48小时残脐干燥的例数、第72小时修剪残脐出血的例数、脐带气门芯滑脱的例数及第15~20天脐窝完全愈合的例数。残脐干燥的标准是脐残端干燥、质硬,为黄褐色或浅棕褐色[4,5]。出生后最初24小时脐带气门芯无滑脱出血。脐窝完全愈合:残脐脱落或二次修剪后的残面由脐轮周围向内聚生长的皮肤逐渐愈完全长好形成清洁干燥皮肤完整的小窝即脐窝[6~8]。。

1.2.4统计学方法研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两组新生儿各观察指标的比较见下表(例%)

由上表可见,两组新生儿分娩第48小时残脐干燥的例数,第72小时修剪残脐出血的例数及第15~20天脐窝完全愈合例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3.1双位点气门芯脐带结扎方法的优点。

3.1.1双位点气门芯脐带结扎方法结扎粗大脐带时,一个气门芯结扎的位点距脐根1mm处,挨近脐根处,脐根部的华通胶最少,为脐带的最细部位,在此结扎气门芯不易滑脱,能直接结扎血管,且止血钳扣合后能迅速将血挤回到新生儿体内,使残端全部失去血液循环,加速残脐干燥、脱落;另一个气门芯结扎的位点距第一个气门芯0.5~1cm,止血钳扣合时在脐根处形成了双面凹形压痕,移除止血钳后套扎的气门芯刚好落在该压痕上,起到了加强固定的作用,即使在新生儿腹压增加的情况下,也不至于造成两个气门芯同时滑脱的现象,适用于脐带本身粗大的新生儿。

3.1.2本研究两组新生儿因为气门芯结扎脐带的位点不同,各项观察指标的结果也明显不同,对照组脐带的干燥率为78.3%,脐窝完全愈合率为73.3%,脐带气门芯滑脱为1.7%。而观察组脐带的干燥率为91.7%脐窝完全愈合率为9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本研究对照组有1例因呛奶,出现脐带气门芯滑脱,虽经积极抢救后该新生儿脱离危险。对该项统计学数据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如果处理不及时,轻则出现失血性休克,重则可以导致死亡。所以,对粗大脐带实施双位点气门芯结扎法是可行的。

3.2双位点气门芯脐带结扎方法的操作要点。

3.2.1此操作要求注意两个气门芯结扎位点的间距为0.5~1cm,过长不利于脐带的干燥、脱落,过短起不到双重固定的作用。

3.2.2防脐带扎断由于粗大脐带含华通胶较多,容易扎断,故还应注意扣合止血钳时的力度及速度,尽量做到轻、稳、准,扣合止血钳时注意只需轻轻扣住止血钳的1个齿即可,如用力过重,则易将脐带从根处扎断,导致脐带结扎失败。本组研究无扎断现象。

3.3加强健康宣教:住院期间,我们还应对产妇和家属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产妇及家属掌握护理新生儿脐带的常规知识,消除家属的害怕心理。这样,有助于促进新生儿脐带尽早脱落。

参考文献

[1]罗小翠,蒋红梅,王贤华,等.新生儿二次剪脐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8,10(6):19~21

[2]李阳,黄群,何红燕.新生儿脐感染原因及护理进展[J].护理学报,2008,15(7):18~21

[3]曾乐荣.2种新生儿期待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J].当代护士,2005,(6):41~42

[4]陆照娣.新生儿脐带残端结扎修剪方法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7):879

[5]杨凌艳,黄玲,付玲.三种方法处理新生儿脐带的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5,20(18):38~39

[6]叶晓燕,于翠香,杨小月.用双气门芯结扎脐带后再行剪脐术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8,11(3):176~177

[7]任建国,于静梅.新生儿脐带处理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7):65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实习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 阅0

    实习工作总结篇1一年前,我期盼着早日完成毕业实习,走进社会,以为这样不用每天对着课本,过着简单而重复的校园生活肯定会轻松多了,可如今真正实习了,才深深地体会到它并不是想象中.....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4篇)

    - 阅0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范文篇1在这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本人刻苦学习、钻研业务、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注重学习,一方面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