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核电(6篇)

来源:整理

第三代核电篇1

资金总需求约4500亿元

在规划中,明确了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由目前的700万千瓦争取提高到2022年的4000万千瓦。按照15年内新开工建设和投产的核电建设规模大致估算,核电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总量约为4500亿人民币,其中,15年内项目资本金需求量为900亿元,平均每年要投入企业自有资金54多亿元。

根据《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2年,中国大陆地区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2800亿千瓦时,核电占全部电力装机。

据规划,新增2300万千瓦核电厂的选址原则,是考虑在尚无核电厂的沿海省区,各安排一座核电厂兴建,目前已经从广东、浙江、山东、江苏、辽宁、福建等沿海城市中优先选择确定了13个厂址,预计发电量可达2300万千瓦。

《规划》指出,核电项目建成后要参与市场竞争。“按国家电价改革的方向和有关规定,核电企业可与电力用户签订购售电合同,自行协商电量与电价。与核电发展相关的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等环节也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机制。在核燃料供应环节,建立核燃料生产和后处理的专业化公司,形成与世界核燃料市场接轨的价格体系,为核电发展提供可靠的燃料保障和后处理等相关服务。”

“《规划》其实明确了核电电价今后也要实行市场竞价。”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一位专家表示。今年8月份,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与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首次参照国际市场铀价,签订了商业化天然铀采购合同。这意味着核电原料的定价机制发生重大改革,开始走向市场化。

核电是否有能力与火电一起上网竞价?有专家认为,这取决于我国核电国产化水平。

核电要比煤电价格有竞争力

全球化石能源的总量是恒定的,如何在油气供应遇紧的背景下缓解能源问题,就成为人们议论的重点,而“电力替代”成为应对能源紧缺的一个现实话题。按国家电价改革的方向和有关规定,核电企业可与电力用户签订购售电合同,自行协商电量与电价。与核电发展相关的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等环节也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机制。

在核燃料供应环节,建立核燃料生产和后处理的专业化公司,形成与世界核燃料市场接轨的价格体系,为核电发展提供可靠的燃料保障和后处理等相关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15年核电站建设需要投资额高达4500亿元,设备投资将占其中的50%左右。目前在设备制造方面,我国三大发电设备集团(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集团)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可以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成套设备,按价格计算国产化率超过80%;基本具备成套生产6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机组的能力,经过努力,自主化份额可超过70%;基本具备国内加工、制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大部分核岛设备和常规岛主设备的条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上述消息时透露,中国目前在压水堆核电站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为实现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预计到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将出现小幅下降,而核能、水能、天然气则将出现大幅增加。

核能不是可再生能源,也一直饱受争议。但是目前随着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全球能源供应吃紧、气候变化压力增大,在世界范围内核能成为能源开发的新热点。国际原子能机构最近报告预测,全球核能发电量到2030年将比现在增加约1倍,其中大部分出现在中国和印度。全球目前在建的31处核电站中,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就占了16处。

核电角力自主还是引进

在核电即将迎来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持续多年的关于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争论还在继续。

目前建成和在建的870万千瓦核电机组中有720万千瓦分别从法国、加拿大和俄罗斯进口,中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核电站只有秦山一期30万千瓦和秦山二期两台60万千瓦核电机组。秦山核电基地党委书记胡海云说,中国自主设计的秦山一期、秦山二期核电站的单位造价为1330美元/千瓦,而同期从国外引进的核电站建造成本约为2000美元/千瓦,全盘引进要比“以我为主”建成的核电造价高出三分之一。

据悉,中国自主创新的秦山二期核电站的造价为1330美元/千瓦。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必然会增加成本。这3000多万千瓦的核电缺口蕴藏着超过500亿美元的商机。由于巨额的商业机会,国外厂商纷至沓来。虽然2006年12月美国西屋公司携AP1000技术摘桂中国浙江三门、山东海阳的共计4套百万级千瓦的核电项目招标合同,但显然,剩下的市场更加庞大。

中国核学会秘书长傅满昌表示,尽管采用单一的技术标准对于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大有裨益,但是各家技术各有特点,不排除今后核电市场的多重技术路线并存的局面。换言之,在去年底第三代技术招标中落马的法马通公司、加拿大能源公司、俄罗斯原子能公司都有可能在未来的核电市场上分一杯羹。据未证实的消息:广东阳江核电项目的合作者就是法马通公司。这样,为招标而成立的国核技(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主题仍然可能是国际招标。

此外,中国核信息网指出:“考虑到第三代核电站的引进建成大概在2012年2013年左右,在这段时间之前,中国必须还要自主建设一批有竞争力的核电项目。这就为CNP1000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可以说,配合三代技术的引进情况,CNP1000将适时地有一个批量化的建设阶段。”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招标中不仅有选择哪个国外核电厂商合作的问题,可能还存在内外技术路线的选择问题。

选择哪种技术,和那个公司合作,如何权衡利弊,怎样引进、消化技术,如何把引进的技术转让给国内的其他公司,将是国核技面临的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对于国核技的职能也有质疑的声音。第三代核电技术招标项目一直被界定为自主化依托项目。有核电专家指出,国核技对于自主化没有显著的作用。国核技所拥有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728院)是设计和建造的主力,但并不能胜任自主创新的工作。“当初国家花了4亿多美元买来的AP1000技术最后成了国核技一家独有,4亿多美元的技术转让费也成了国核技的资本金,其他企业要享用AP1000技术,还必须向国核技购买”。

第三代核电篇2

一、IntelCPU命名规则

Intel处理器往往分系列,例如Celeron、CeleronD、Pentium4、PentiumD等等,同系列的各个型号用频率、数字、字母等来加以区分,其命名有一定规则,掌握这些规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快速了解Intel处理器的技术特性。

桌面平台(台式机处理器)

Celeron

Celeron系列都直接采用频率标注,例如Celeron2.4GHz等等,频率越高就表示规格越高。只有Northwood核心的1.8GHz产品为了与采用Willamette核心的同频率产品相区别而采用了在频率后面增加字母后缀"A"(标注为Celeron1.8AGHz)的方式。

CeleronD

CeleronD系列无论是Socket478接口还是Socket775接口全部都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为CeleronD3xx,例如CeleronD325等等,部分型号还会加上一个后缀字母(一般是J,代表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型号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或者支持的特性越多。

CeleronD3x0/3x5:全部是Socket478接口,不支持64位技术。

CeleronD3x0J/3x5J:基本上可以看作是CeleronD3x0/3x5的Socket775接口版本,二者的唯一区别仅仅只是增加了对硬件防病毒技术EDB的支持,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CeleronD3x1/3x6:基本上可以看作是CeleronD3x0J/3x5J的64位版本,二者的唯一区别仅仅只是增加了对64位技术EM64T的支持,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4

Pentium4的型号非常复杂,并且频率跨度大、核心类型多。

1)Socket478接口Pentium4

Socket478接口Pentium4系列都直接采用频率标注,例如Pentium42.66GHz等等,部分型号会采用在频率后面增加字母后缀的方式来区别同频率的产品。频率越高就表示规格越高。

后缀"A":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2.0GHz及更低频率时,Northwood核心产品为了与同频率的Willamette核心产品相区别而采用,共有1.6AGHz、1.8AGHz、2.0AGHz三种,都是512KB二级缓存、400MHzFSB;另外一种情况是在2.0GHz以上的频率时,Prescott核心产品为了与同频率的Northwood核心产品相区别而采用,共有2.26AGHz、2.4AGHz、2.66AGHz、2.8AGHz四种,都是1MB二级缓存、533MHzFSB。

后缀"B":这是Northwood核心533MHzFSB的产品为了与采用相同核心但却是400MHzFSB的产品相区别而采用,共有2.4BGHz和2.8BGHz两种情况。

后缀"C":表示这是Northwood核心、512KB二级缓存、800MHzFSB、支持超线程技术的产品,共有2.4CGHz、2.6CGHz、2.8CGHz、3.0CGHz、3.2CGHz和3.4CGHz等几种。

后缀"E":表示这是Prescott核心、1MB二级缓存、800MHzFSB、支持超线程技术的产品,共有2.8EGHz、3.0EGHz、3.2EGHz和3.4EGHz等几种。

2)Socket775接口Pentium4

Socket775接口Pentium4系列都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是Pentium45xx或6xx,例如Pentium4530等等,部分型号还会加上一个后缀字母(一般是J,代表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型号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或者支持的特性越多。

Pentium45x0:表示这是Prescott核心、1MB二级缓存、800MHzFSB、支持超线程技术的产品,但不支持64位技术。

Pentium45x5:表示这是Prescott核心、1MB二级缓存、533MHzFSB的产品,但不支持超线程技术和64位技术。

Pentium45x0J:其与5x0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硬件防病毒技术EDB,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45x5J:其与5x5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硬件防病毒技术EDB,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45x1:其与5x0J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对64位技术EM64T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45x6:其与5x5J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对64位技术EM64T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46x0:其与5x1系列的区别在于两点,一是二级缓存增加到2MB,二是支持节能省电技术EIST,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46x2:其与6x0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对虚拟化技术IntelVT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46x1:表示这是CedarMill核心、2MB二级缓存、800MHzFSB的产品,其与6x0系列的唯一区别仅仅在于采用了更先进的65nm制程的CedarMill核心,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4EE

无论是Socket478接口还是Socket775接口,所有的Pentium4EE系列都直接采用频率标注,例如Pentium4EE3.2GHz等等,频率越高就表示规格越高。

PentiumD

PentiumD系列都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是PentiumD8xx或9xx,例如PentiumD830等等,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或支持的特性越多。

PentiumD8x0:表示这是Smithfield核心、每核心1MB二级缓存、800MHzFSB的产品。

PentiumD8x5:其与8x0系列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前端总线降低到533MHzFSB,二是不支持节能省电技术EIST,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D9x0:表示这是Presler核心、每核心2MB二级缓存、800MHzFSB的产品,其与8x0系列的区别有两点,一是采用了更先进的65nm制程的Presler核心,二是增加了对虚拟化技术IntelVT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D9x5:其与9x0系列的唯一区别仅仅只是不支持虚拟化技术IntelVT,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EE

PentiumEE系列都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是PentiumEE8xx或9xx,例如PentiumEE840等等,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或支持的特性越多。

PentiumEE8x0:表示这是Smithfield核心、每核心1MB二级缓存、800MHzFSB的产品,其与PentiumD8x0系列的唯一区别仅仅只是增加了对超线程技术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EE9x5:表示这是Presler核心、每个核心为2MB二级缓存、1066MHzFSB的产品,其与PentiumD9x0系列的区别只是增加了对超线程技术的支持以及将前端总线提高到1066MHzFSB,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Core2Duo

Core2Duo系列采用了全新的命名规则,由一个前缀字母加四位数字组成,形式是Core2Duo字母+xxxx,例如Core2DuoE6600等等。

前缀字母在编号里代表处理器TDP(热设计功耗)的范围,目前共有E、T、L和U等四种类型。其中"E"代表处理器的TDP将超过50W,主要针对桌面处理器;"T"代表处理器的TDP介于25W-49W之间,大部分主流的移动处理器均为T系列;"L"代表处理器的TDP介于15W-24W之间,也就是低电压版本;"U"代表处理器的TDP低于14W,也就是超低电压版本。目前已经的产品还只有E系列和T系列,2006年底左右会增加L系列和U系列。

在前缀字母后面的四位数字里,左起第一位数字代表产品的系列,其中用奇数来代表移动处理器,例如5和7等等,在前缀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数字越大就表示产品系列的规格越高,例如T7x00系列的规格就要高于T5x00系列;用偶数来代表桌面处理器,例如4、6和8等等,在前缀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数字越大也同样表示产品系列的规格越高,例如E6x00系列的规格就要高于E4x00系列。后面的三位数字则表示具体的产品型号,数字越大就代表规格越高,例如E6700规格就要高于E6600,T7600规格也同样要高于T7400。

Core2Extreme

Core2Extreme系列也采用了与Core2Duo类似的命名规则,仍然由一个前缀字母加四位数字组成,例如Core2ExtremeX6800等。

目前前缀字母只有"X"一种,不过与Core2Duo系列不同的是,前缀字母在编号里并不代表处理器TDP(热设计功耗)的范围,"X"的含义是"Extreme",具有极速、顶级的意思,代表这是最顶级的PC处理器。在前缀字母后面的四位数字里,左起第一位数字仍然代表产品的系列,在前缀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数字越大就表示产品系列的规格越高,目前还只有一个6系列,2006年底还会增加一个8系列,前端总线会提升到1333MHzFSB并且采用四核心设计。后面的三位数字则表示具体的产品型号,数字越大就代表规格越高。

移动平台(笔记本处理器)

MobileCeleron

MobileCeleron系列全部都直接采用频率标注,例如MobileCeleron2.0GHz等,频率越高就表示规格越高。

MobilePentium4-M

MobilePentium4-M系列也全部都直接采用频率标注,例如MobilePentium4-M2.0GHz等等,频率越高就表示规格越高。

MobilePentium4

MobilePentium4系列中Northwood核心的产品全部都直接采用频率标注,例如MobilePentium42.66GHz等等,频率越高就表示规格越高,该系列只有部分型号支持超线程技术;而Prescott核心的产品则全部都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是MobilePentium45xx,例如MobilePentium4538等等,型号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该系列全部型号都支持超线程技术。

CeleronM

CeleronM系列全部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是CeleronMxxx,部分型号还会加上一个后缀字母(一般是J,代表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在产品编号的3位数字里,第一位数字用来区分CPU核心,其中3代表Banias核心或Dothan核心,4代表Yonah核心;第二位数字表示具体的产品型号,数字越大则规格越高,对于CeleronM3xx系列来说,第二位数字还具有区别CPU核心的作用,其中5以下的是Banias核心,而5及其以上的则是Dothan核心;第三位数字用来表示核心电压,其中0代表普通电压版本,而3则代表超低电压版本。例如CeleronM360J就是Dothan核心并且支持EDB的普通电压版本,CeleronM333就是Banias核心的超低电压版本,CeleronM423就是Yonah核心的超低电压版本等等。

PentiumM

PentiumM的早期产品(全部都是Banias核心)直接采用频率标注,部分产品还会采用字母后缀的方式,其中LV代表低电压版本,而ULV则代表超低电压版本,例如PentiumM1.3GHzLV等等。

后期的Banias核心产品及所有Dothan核心产品都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是PentiumM7xx,部分型号还会加上一个后缀字母(一般是J,代表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在产品编号的3位数字里,第一位数字表示处理器的产品系列,7代表PentiumM;第二位数字表示具体的产品型号,数字越大则规格越高;第三位数字则表示前端总线频率或核心电压,其中0代表533MHzFSB的普通电压版本,5代表400MHzFSB的普通电压版本,8代表低电压版本,而3则代表超低电压版本,低电压版本和超低电压版本都是400MHzFSB。例如,PentiumM733J就是支持EDB的超低电压版本,PentiumM738是低电压版本,PentiumM765是400MHzFSB的普通电压版本,而PentiumM760则是533MHzFSB的普通电压版本。

CoreDuo和CoreSolo

CoreDuo和CoreSolo也采用了全新的命名规则,由一个前缀字母加四位数字组成,形式是CoreDuo字母+xxxx,部分型号还会采用在数字后面增加字母后缀的形式(一般是E,代表不支持虚拟化技术IntelVT),例如CoreDuoT2300E等。

前缀字母在编号里代表处理器TDP(热设计功耗)的范围,目前共有T、L和U等三种类型。其中"T"代表处理器的TDP介于25W-49W之间,大部分主流的移动处理器均为T系列;"L"代表处理器的TDP介于15W-24W之间,也就是低电压版本;"U"代表处理器的TDP低于14W,也就是超低电压版本。

在前缀字母后面的四位数字里,左起第一位数字代表产品的系列,也可以表示处理器的核心数量,其中1代表单核心的CoreSolo,2代表双核心的CoreDuo;后面的三位数字则表示具体的产品型号,其中第二位数字代表产品的具体规格,在前缀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数字越大就表示产品的规格越高;第三位数字代表前端总线频率,0代表系列中的正常FSB频率,而5则代表比0要低一级的FSB频率。例如CoreDuoL2400就是双核心的低电压版本,而CoreSoloT1350就是单核心的正常电压版本并且FSB频率要比普通的T系列(667MHzFSB)低一级(533MHzFSB)等等。

二、Core2Duo和Core2Extreme目前产品介绍

桌面平台(台式机处理器)

Core2DuoE6x00系列

目前有E6300(1.86GHz,2MB二级缓存)、E6400(2.13GHz,2MB二级缓存)、E6600(2.4GHz,4MB二级缓存)和E6700(2.66GHz,4MB二级缓存)四款产品。其中具有2MB共享式二级缓存的型号采用的是Allendale核心,而具有4MB共享式二级缓存的型号采用的是Conroe核心,这二者之间的区别除了在共享式二级缓存容量上的不同之外,Allendale核心的二级缓存是8路64Byte,而Conroe核心的二级缓存则是16路64Byte,所以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Allendale核心性能会稍逊于Conroe核心。这四款产品都采用1066MHzFSB、65nm制造工艺、Socket775接口,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64位技术EM64T、节能省电技术EIST以及虚拟化技术IntelVT。

Core2ExtremeX6x00系列

目前只有X6800(2.93GHz,4MB二级缓存)这一款产品。这是Intel目前最顶级的PC处理器,同样基于65nm制造工艺的Conroe核心,采用1066MHzFSB、Socket775接口,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64位技术EM64T、节能省电技术EIST以及虚拟化技术IntelVT。与Conroe核心的Core2Duo相比,技术特性完全一样,除了频率更高之外,唯一的区别就是Core2Extreme没有锁定倍频,更有利于超频,目前几乎所有的PC处理器性能记录都是用Core2ExtremeX6800超频后创造的。

Core2DuoE4x00系列

按照Intel的产品路线图,即将推出Core2DuoE4300(1.8GHz,2MB二级缓存),采用Allendale核心。与Allendale核心的Core2DuoE6x00相比,除了前端总线被降低到800MHzFSB以及不支持虚拟化技术IntelVT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在所支持的主板芯片组方面,按照Intel的说明,只有Intel975X、P965、Q965、Q963、946PL和946GZ才支持Core2Duo,并且只有975X和P965才支持Core2Extreme。但实际上目前所有支持Intel双核心处理器的芯片组应该都能支持Core2Duo和Core2Extreme,只是主板供电模块必须要符合Core2处理器的供电规范,目前支持Core2处理器的945G、945P、945PL、945GZ甚至865G主板都已经上市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946PL和946GZ只支持800MHzFSB,所以只支持还未正式的Core2DuoE4x00系列,不能使用Core2DuoE6x00系列。另外,其它第三方芯片组厂商的部分芯片组,例如nVIDIAnForce590SLIIE、nVIDIAnForce570SLIIE、nVIDIAnForce570UltraIE以及VIAP4M900等等也能支持Core2处理器。

移动平台(笔记本处理器)

Core2DuoT7x00系列

目前有T7200(2.0GHz)、T7400(2.16GHz)和T7600(2.33GHz)三款产品,都基于65nm制造工艺的Merom核心,4MB共享式二级缓存,采用667MHzFSB、2MB共享式二级缓存、改良了的新版Socket478接口(与以前台式机的Socket478并不兼容)或Socket479接口、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节能省电技术EIST、虚拟化技术IntelVT以及64位技术EM64T。

Core2DuoT5x00系列

目前有T5500(1.66GHz)和T5600(1.83GHz)两款产品,同样基于65nm制造工艺的Merom核心、667MHzFSB,与Core2DuoT7x00系列相比,除了共享式二级缓存降低到2MB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在所支持的主板芯片组方面,目前支持Yonah核心CoreDuo的945系列移动芯片组,包括Intel945PM、945GM、945GMS都能支持Merom核心Core2Duo,台式机芯片组945GT也能支持Merom核心Core2Duo,只需要更新主板BIOS即可。在推出第四代迅驰平台Santarosa时,Core2Duo会升级到800MHzFSB,而主板芯片组也会相应的变更为965系列移动芯片组。

第三代核电篇3

2012年2月28日,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兼总工程师张作义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不能没有核电。

张作义认为:在认真遵守国家有关核安全与环境保护等法规的基础上,谨慎决策,不搞核电大跃进的前提下,内陆可以建设核电站。首先,国际上的核电机组大部分建在内陆。从美国到法国,再到俄罗斯,没有说核电厂沿海可以建,内陆不能建的。其次,在确保反应堆安全,例如衰变热的冷却问题上,内陆核电同样可以满足。它需要的水很少,只需要每小时10吨水,1辆消防车来回跑就够了。第三,在正常运行有关的放射性排放上,同样功率的核电厂并不比燃煤电厂高。同时避免燃烧大量煤炭,排放酸雨、温室气体、粉尘。第四,放射性废水排放问题可以满足国家法规的要求,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技术上可以解决。现在我国正在运转的核电站的放射性废水排出去时实际上已经处理得很干净了,远远低于环境保护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沿海的核电厂旁边,很多人照样可以在那里游泳。

对于核电选址,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天上地下人文等都有要求,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允许建核电站,要看天文地理,不能有超过设防标准的地震、海啸、洪水、龙卷风等,没有断裂带,不能离火源很近,天上不能有飞机航线,人口不能靠近大城镇,要靠近电的用户等等,非常严格。真正能满足核电标准的厂址并不多。即便选定的厂址,最后能不能建,还要国家环保部和国家核安全局等部门说话,这个“说话”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符合要求,经过审查的厂址是稀缺资源,应当保护好。

一个核电站的建成需要10~20年,为什么大家还是热衷于要上核电站呢?这里面不完全是经济利益,还有环境效应。如果不设核电厂,就要烧煤。现在对煤电和水电也有争议,水电有移民拆迁,而核电的厂址很小,牵动的人相对较少。现在大家希望最好是插座一插就有电。但是电从哪儿来?能源从哪儿来?我国大量烧煤,已经烧掉了30亿~40亿吨煤,全世界都在反对。现在最大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气体排放,我国已经是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为了烧这几十亿吨煤,每年要死很多人。靠风电和太阳能支撑不起13亿人口的需要。中国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不能没有核电。如果不出现重大核事故,核电厂是非常干净的。

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正在运行的应用第三代核技术已建成的核电厂,这是否意味着即便运用第三代核技术建设核电站也存在风险呢?

核电有代论,但不唯代论。技术的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核电站的寿期超过40年,不能因为有新一代的出现,就放弃老一代。老一代技术有经验积累,技术成熟,并且不断改进,也可以满足安全要求。第三代核电是在以前成功经验基础上,经过20年发展,进行了大量科学实验,其安全性不是仅仅依靠计算出来的。在引进4台核电机组成功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建设三代核电机组,风险是比较小和可控的。

有人要问,在内陆建了特大核电站,万一出现特大核电事故怎么办?

应该相信,中国核电安全水平在稳步发展的前提下,是有保证的。

首先,核电的整个决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个决策综合考虑了我们国家人民的福祉、核电的安全、核电的技术水平等因素下的一个非常谨慎的决策。

其次,我国是核大国之一,过去50年积累了很好的基础。由于后发优势,我国目前在建核电机组的技术安全水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我们要避免大跃进式的发展。

第三,努力避免发生特大事故。从过去的实践看,是有可能做到的。日本福岛第二核电站在发生同样的地震和海啸的情况下,也没有发生特大事故,说明在技术上是可能做到的。

第三代核电篇4

7月20日,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江冰在2010年上半年能源经济形势会上对未来十年中国新兴能源发展规划的通报之后,有专家向《财经》记者如此透露。

这将比发改委2007年颁布的《核电中长期规划(2005~2022年)》(下称2007规划)中,“建成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的装机目标大幅提高。如果新的核电规划批准,可以预见,十年内中国的核电站建设将急速扩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潘自强向《财经》记者透露,2007规划制定之时,对于2022年将达到的目标,业内就存在不同意见,一部分专家认为规划制定的目标偏于保守。

三年后的今天,中国事实上已经超越2007规划,成为全球楼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钟情美国第三代技术

中国在核电方面发展相对迟缓,原因之一便是在技术路线上的摇摆。核电在中国正式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最初采取自行设计、建造的模式,组成30万千瓦原型堆核电站;随后又成喜购置了法国、加拿大、俄罗斯核电机组。2003年,国务院总理就核电发展司题做出“引进先进技术、统一技术路线”的指示;次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将浙江三门和广东阳江共计四台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面向国际招标,要求必须采用第三代堆型。

2006年,国家发改委与美国能源部笠署备忘录,中国国家核电技术招标机构选择了美国西屋公司和肖工程公司联合体作为优先中标方,引进AP1000技术建设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四台机组。

国家环保都棱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王秀清曾著书总结中国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争论:关于核电技术路线的学术主张主要有两种,一是自主建造复制、自主研发革新中国现有的第二代核电站,或者在现有主导堆型基础上,逐渐开发第三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的技术路线;二是直接引进美国AP1000第三代核电站,将中国核电市场优势与美国核电技术优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当前,后一种主张占了上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委员会成员郁祖盛曾经参与了AP1000的招标谈判,他认为AP1000无论是安全性还是设计理念上都有明显优势,代表了未来核电发展的方向。

在核反应堆方面,“代”主要以安全指数来划分,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仍然运行的大部分商业核电站被称为第二代核电站。而第三代核电站对核电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代核电厂跟三代核电厂的根本差别,就是对严重事故的预防环节上,二代核电站的设计不完整。”郁祖盛告诉《财经》记者,与第二代核电机组相比,APl000的安全性提高了100倍。

“空窗期”如何解决

尽管法国的三代技术EPR(欧洲第三代压水堆)在与AP1000的竞标中落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EPR依然进入中国。2007年法国阿海珐集团也获得了广东台山核电项目两台机组的订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AP1000作为中国未来核电建设主要技术的地位并未动摇。在浙江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核岛工程合同的签字仪式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孙勤公开宣布,今后新开工建设的核电站项目无论沿海还是内陆,都将以APt000系列核电堆型为主。

由于AP1000技术此前在世界上并没有应用先例,尚存不确定因素。邵祖盛认为,虽然AP1000技术中的安全系统经过了验证,但其循环泵是首次用于民用设施,因而仍须审慎对待。

现在正处于第三代核电技术规模化之前的“空窗期”,中国核电技术该选择哪条路径?如果在建核电站多采用AP1000技术的话,对于这一代技术而言,中国属于第一批吃螃蟹者,并且可能一吃就是“几十只”――其他国家由于没有中国当前这么多在建核电项目,不会面临这么大的问题。

潘自强认为,目前核电技术路线的争论并不在于是否需要引进三代技术,而是在于第三代技术从引进到成熟的过程中,第二代核电站是否应该限制发展。“如果电力没有需求,我们可以等上十几年再建第三代{但是电力现在有这个需求。第二代在安全上和经济上也是可以接受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等(第三代技术被广泛应用)呢?”

无论是自主设计建造的秦山一期、二期还是引进国外技术的核电站,目前二代及二代加的核电站都运行良好,中国商用核电站自运行以来也从未发生过严重的安全运行事件,并且“中国已经掌握了二代及二代加80%的核心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齐纂说。

然而从长远来看,限制二代技术发展有其根据。一般商用核电站的运转年限为30年左右,全世界超出400多个核反应堆在运行,绝大部分都是二代反应堆,这些反应堆在未来的30年里都将退出历史舞台。如果不限制二代堆的发展,30年后很可能出现一种状况:全世界都是三代堆型,而只有中国还有一大批二代堆在运行。从风险角度看,100个第三代堆运行的社会风险相当于一个二代堆的社会风险。

“到那时候,全世界的核安全目标全对着中国,别人会提出,最不安全的就是中国。核电决策应该有前瞻性,不能只顾眼前利益。”郁祖盛说。

业界对于规划目标的争论也与空窗期的路径分歧有关。潘自强表示,内地现在暂时不允许建二代改进型,如果把这个规定放开的话,7000万千瓦的目标很快就可以达到。

迟滞的核废料处理厂

2009年,原国家核安全局局长王玉庆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就说,目前核电的快速发展,已暴露出人才储备不充分、技术不够成熟、设备制造工艺低下以及核安全监管薄弱等诸多问题,因此应谨防“核电过热”。

与其他环境保护问题不同,核安全监管必须始终由国家核安全部门进行全程监管。曾经任职于国家核安全局的邵祖盛对于中美两国在核安全监管方面的差距印象深刻:美国核管理委员会有近4000人,而中国核安全局的管理人员,加上核技术人员一共才300多人,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

还有管理经费的差距,美国每年花费约7亿美元管理104个反应堆,平均每一个堆需要4000万~5000万元人民币,中国全年的管理预算也不过这个数。“我们是用别人十分之一的人力、百分之一的经费在运作。”

核废料处理是又一个问题。一座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每年产生20吨左右的废料,一个核废料处理厂的经济规模最少要达到800吨。中国核废料的处理正在研究开发中。目前中国已建成的核电机组的装机容量不足1000万千瓦,尚未达到经济规模。而根据2007规划,2022年中国已建成的核电装机容量将达4000万千瓦,若此目标实现,则每年将产生800吨的核废料,甚至更多。由此推断,建设核废料处置厂势在必行。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梁俊福向《财经》记者介绍了核废料处理的程序:“核反应堆运行完之后,动力堆的原件还要在核电站的现场冷却五年到十年,冷却后才能在废物处理厂处理。整个过程需十几年。”

早在十几年前,中国就确定了自主处理核废料的方针,并决定建立一座大型核废料处理厂,由于厂址、名称一直未能确定,至今,业内人士习惯称这座计划中的大型核废料处理厂为“大厂”。

梁俊福2000年时曾参加过“大厂”的研讨会,当时确定“大厂”将于2025年建成,但它从酝酿时起就争议重重。争议点包括核废料处理厂的运作模式、选址、运输、环境评价等等,口]题。

法国在核废料处理厂的运行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寻求与法国合作,然而,中法的技术谈判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对于核废料处理厂的技术是全部引进、主体引进还是部分引进,直至今日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第三代核电篇5

【关键词】移动核心网3GLTE-SAE全IP融合智能

1前言

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它对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自从美国贝尔实验室1978年开发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商用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能力的大容量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先进移动电话业务(AMPS)系统以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已历经了三十多年。到目前为止,商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已发展到了第三代,并且3G未来长期演进系统(LTE)也逐步进入试商用阶段。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于上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首先进行大规模商用部署,是模拟制式的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其中,由欧洲开发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和美国推出的窄带CDMA(IS-95)系统是这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在21世纪初开始逐步进入商用阶段,其典型代表为由欧洲主导的WCDMA系统、美国主导的CDMA2000系统和中国推出的TD-SCDMA系统,其中由中国提出的TD-SCDMA系统已于2008年实现商用。本文将针对移动核心网的发展演进进行全面分析。

2移动核心网的发展历程

如图1所示,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核心网(CN)、无线接入网(RAN)及移动台(MS)三部分组成。无线接入网负责向用户提供无线传输通道,使用户能够利用无线信号实现信息传输,同时还负责信息在无线信号和有线信号之间的转换。移动台是由用户使用的用于移动通信的终端,负责把用户的语音等自然信息转换为系统可识别的电子信息,并利用无线接口与系统交互。核心网的功能是负责信息在系统内部的交换、路由,用户数据管理、安全等,以及与其它通信系统的信息交换传输。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不断发展,移动核心网也一直处在演变之中。总体上来说,移动核心网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在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核心网通过移动交换中心(MSC)与公众电话交换网(即PSTN)相连。此外,移动交换中心还负责基站(BS)之间的通信。在通话过程中,移动台与所属基站建立联系,再通过基站连接至移动交换中心,并最终接入到公共电话网。实际上,这一阶段的移动核心网同传统的有线电话交换网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只是在于移动核心网引入了对移动台的位置进行记录管理的功能实体,提供用户在移动状态下的电话通信。因此,第一代移动核心网可以看作传统的有线电话交换网在移动无线环境下的一种延伸。

(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出现后,其核心网的主体结构仍然延续了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结构。在第二代移动核心网里,移动交换中心仍然是整个网络的核心组件,其工作原理和第一代移动核心网的移动交换中心十分相似。但是,与第一代移动核心网不同的是,第二代移动核心网引入了支持可开放点对点的短信息业务的短信息业务中心,这使得2G系统既可以提供类似数字寻呼的业务,也可以提供广播式公共信息业务。

20世纪后期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数据业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实现对数据业务的支持,第二代移动核心网进一步引入了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这种技术突破了早期的第二代移动核心网只能提供电路交换的思维方式,而只需要在原有的移动核心网内增加相应的功能实体并对已有的基站系统进行部分改造就能在核心网内实现分组交换。具体来说,GPRS技术引入了两种新的核心网功能实体,即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GatewayGPRSSupportingNode)和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ServingGPRSSupportingNode)。GGSN的主要功能是提供PS域与外部IP分组数据网络的连接,承担网关或路由器的功能,并能够输出与外部数据网络使用相关的计费信息。SGSN主要实现分组数据包的路由转发、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逻辑链路管理、鉴权和加密、话单产生和输出等功能。SGSN和GGSN形成数据包交换网的核心部分,一般合称为GSN(GPRSSupportNode)。另一种第二代IS-95技术核心网基于TIA/EIA-41标准,支持基础分组数据业务。

(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核心网与之前的移动核心网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标准制定进程来看,如表1所示,WCDMA、TD-SCDMA对应的核心网的演进共经历了五个阶段,可以看出:早期的3G核心网包括电路交换域(CS域,CircuitSwitchedDomain)和分组交换域(PS域,PacketSwitchedDomain)。CS域为用户提供“电路型业务”或相关信令连接路由,其基本结构及功能与2G核心网的电路交换部分类似;但是通过引入软交换技术,3G核心网的CS域实现了网络承载IP化。PS域为用户提供“分组型数据业务”,它实际上是以GPRS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但是随着3G核心网的演进,CS域逐步停止发展,PS域转变为以IP多媒体子系统(IMS,IPMultimediaSubsystem)为核心的交换域。PS域除了承担原有的分组数据业务以外,还需要为IMS提供承载,从而实现对多媒体业务的支持。图2给出了R7版本移动通信网络结构示意图:

另一种3G系统CDMA2000的核心网演进也引入了下一代网络(NGN)的概念。如表2所示,3GPP2CDMA2000核心网标准分四个阶段演进,同样可以看出其向全IP化演进的趋势,并且同样向IMS演进。

继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之后,目前针对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工作也已经展开。3GPP长期演进(LTE)项目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与其相关的针对新一代移动核心网的研究工作则被称为系统架构演进(LTE-SAE)。LTE-SAE采用全新的扁平式架构,移动性管理实体(MME,MobilityManagementEntity)与服务网关(SGW,ServingGateway)是其核心组成部分,这两个实体实现了网络控制同用户数据控制的分离。此外,LTE-SAE还引入了多种被称为锚点的功能实体,以实现自身网络与包括3G及WLAN在内的其他网络的互联。LTE-SAE结构内的所有功能实体的接口均支持基于IP的协议。

3移动核心网演进趋势分析

从上述的移动核心网发展情况可以看出,随着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不断融合,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移动核心网正加速向全IP的网络转变。这意味着移动核心网的结构将逐渐扁平化,从而显著降低网络成本,实现简单高效的网络运营维护,并促进新业务的大量快速部署。因此,未来移动核心网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全IP、融合及智能。

首先,移动核心网的演进体现出网络趋向全IP化的特征。从现有3G系统的电路域来看,移动软交换正逐步替代原有基于时分复用的电路交换方式,意即IP协议将在3G核心网的电路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从2G及3G系统的分组域看,其支持的数据业务大部分基于IP协议,其中在2G系统的GPRS网络内,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如WAP)正成为主流业务,而3G的分组域则需要在完全基于IP协议的IMS平台上提供大部分的业务。在新一代的LTE-SAE结构中,网络内的所有功能实体之间通信则已完全实现了IP化。因此,可以判断,IP协议将逐渐取代基于时分复用的电路交换方式成为移动核心网的主流交换协议。

其次,移动核心网的发展不断表现出融合的特点,这种融合既包括网络内部的融合也包括不同网络之间的融合。在网络内部的融合方面,2G系统的核心网首先出现了电路交换域同分组交换域的融合,这标志着两种采用了不同交换方式的系统开始出现在同一个核心网内。随后在3G系统中,基于软交换方式的电路域也同基于IMS的分组域处于同一个核心网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2G及3G系统中,电路域和分组域是相互独立运行的,其各个功能实体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这种网络内部的融合是松散且相对独立的。而LTE-SAE定义的核心网则不再对电路域和分组域进行区分,2G及3G核心网内原有的功能实体在LTE-SAE中得到了高度融合,所以LTE-SAE核心网的结构相对于原有的移动核心网得到了相当的简化。网络内部各功能实体的融合带来了用户数据的高度融合,这就便于对用户业务数据实现集中管理,完成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数据的融合,从而快速推出新的业务。

在不同网络的融合方面,3G系统的核心网首先实现了对采用不同接入技术(如WLAN、xDSL)的网络的融合,在3G系统的后期核心网中,这些采用了不同接入技术的网络实际上已变成了整个3G系统的无线接入子系统。在LTE-SAE核心网中,不同网络间的融合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与3G系统不同的是,LTE、SAE核心网已经把采用了不同接入技术的网络统一地看做了整个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从而实现了接入方式的高度融合,这就使得用户可以利用不同的终端(如3G手机、LTE手机或者WLAN设备)通过LTE-SAE核心网接收业务。因此,可以看到,未来的移动核心网的结构将更为简单扁平,它能够为用户提供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接入手段和无处不在的接入服务,整个移动网络将成为一个异构泛在的通信系统。

再则,随着向全IP化融合网络的不断演变,移动核心网开始呈现出智能化的特征。一方面,移动核心网的全IP化要求核心网必需具备电信级IP能力,这意味着网络在IPQoS保障、可靠性及组网灵活性方面需要达到电信级要求。另一方面,移动核心网在网络融合方面的发展使得其必需面对网络资源和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及不确定性。因此,为了应对这两方面带来的问题,移动核心网在网络管理及控制方面就必需引入更多的智能化功能。比如,移动核心网需要对网络内产生的故障进行快速检测及修复;能够根据用户的业务需求对网络内的资源进行灵活共享,并实现负荷均衡;能够自适应地控制网络设备的功耗等等。

综上所述,移动核心网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全IP、融合及智能正逐步成为其主要特征。新的网络功能实体以及新的网络控制技术将会逐渐出现以满足新的网络建设需求,目前的移动核心网络在未来将最终形成一个异构的以用户业务数据为中心的融合网络。

【作者简介】

第三代核电篇6

水能:海洋能发展空间广阔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常规能源,一次能源。

就河流发电而言,中国是水电大国,2012年中国水电发电总量达到8641亿千瓦时,居全球第一。同年,美国的水电发电量为2793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二。位于中国湖北省的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位于巴西和巴拉圭的伊泰普水电站是世界第二大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400万千瓦。但是,伊泰普水电站的全年发电量达到946.84亿度,超过了三峡水电站的843.7亿度,这是由于三峡水电站每年会经历6个月的枯水期,水量不足限制了其发电量,而巴拉那河供应伊泰普水电站的充沛水量几乎不受季节影响。

就河流而言的水能发电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水能发电的技术新领域是海洋能发电,海洋波浪能。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在各国的新能源开发计划中,海洋波能的利用都占有一席之地。日本、美国、英国,印度都建有海洋波能发电站。海洋波能虽然取之不尽,但也有难以搜集的难点。海洋波能发电,对人类能源利用而言,还是一块尚待技术突破的领域。

氢能:触手可及却面临技术瓶颈

氢气是另外一种环保能源,氢燃料有很多优点。氢气燃烧后产物为水,不污染环境,氢气泄漏后,自动升空,不会聚集,爆炸危险相对较小,1公斤氢气的热值,是汽油的三倍。氢氧焰温度高达2800度,高于常规液气。氢氧焰火焰挺直,热损失小,利用效率高。氢能来源于水,燃烧后又还原成水,理论上具备循环利用可能。氢气是活性气体催化剂,可以与空气混合方式加入催化燃烧所有固体、液体、气体燃料。加速反应过程,促进完全燃烧,达到提高焰温、节能减排之功效。氢气来源广泛:氢气可由水电解制取,水取之不尽,每公斤水可制备1860升氢氧燃气,即产即用。

氢能的缺点是,目前的制取成本较高,电解水制氢工艺耗电量大。目前,科学界研发出一种氢电池,已经装备在新能源汽车上,中国的氢电池技术目前主要装备在客车领域,这种电池工作原理是:圆形容器内装有一种特殊成分硅化钠,与水相遇时便会产生氢气。反应过程安全而且环保,唯一的副产品是一点点水蒸气,使用时只需向下部容器中放置一些水,容器内的化学药剂便能通过反应提取氢元素并为电池充电。日本已经将这种技术装备到轿车生产领域。

核能:让最危险的核反应变得安全

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核能的释放主要有三种形式:

核裂变,是通过一些重原子核(如铀-235、钚-239等)的裂变释放出的能量,是目前核电站普遍运用的发电核反应,核裂变发电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三代,目前正在进行四代核技术攻关。

核聚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氢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发生质量亏损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反应,这也是太阳的发热原理。相比于核裂变,核聚变几乎不会带来放射性污染等环境问题,而且其原料可直接取自海水中的氘,来源几乎取之不尽,是理想的能源方式,人类已经可以实现不受控制的核聚变,如氢弹的爆炸,但是还不能稳妥、持久地控制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实现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相关技术正在研究过程中。中国、美国、法国、英国的核聚变研究处在世界前列,知名的国际研究项目有美国的国家点火装置,法国的热核聚变实验堆,中国的EAST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

核衰变,是一种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因其能量释放缓慢而难以加以利用。

就目前核电站普遍应用的核裂变发电技术而言,已经从上世纪60年代的第一代,发展到了现今的第四代。发生事故的切尔诺贝利可算作“第一代”核电站――石墨反应堆,既无内安全壳,更无外安全壳;福岛可算“第二代”核电站――有内安全壳,但无外安全壳。中国在2012年底通过的《核电安全规划》明确,新建核电站必须符合三代核电站安全标准:内外安全壳兼有。中国的第三代核电站,采用AP1000技术,配备“非能动”安全系统,在反应堆上方顶着多个千吨级水箱,一旦遭遇地震等紧急情况,无需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恢复核电站的安全状态。中国内陆的首家核电站目前已经选址在湖南桃江,进入前期施工准备阶段。

第四代核电技术是指待开发的核电技术,其主要特征是防止核扩散,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安全性高和废物产生量少。包括钍基核电站,钍基核电站用金属钍代替铀作为核电站原料,钍基熔盐反应堆主要优势是:一旦发生地震导致的电力供应中断,反应堆内的固态盐就会熔解,液态燃料流入储存池并固化,核裂变反应终止。钍基核电研发的难点在于,熔盐的腐蚀性较大,对核电站的部件材料要求较高。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 阅0

    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篇1教学是实习的重点,在开始教学实习前,我先对要实习的班级进行了了解,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们学习情况。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上课。现在的听.....

    记一件有趣的事范文(8篇)

    - 阅0

    记一件有趣的事范文篇1生活中,我经历过许许多多的难以忘怀的事情,有的令我闷闷不乐;有的让我开开心心;但有一件事让觉得趣味无穷!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到乡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