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6篇)
来源:
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篇1
教学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提高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算理。
教学难点:
提高口算正确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4509
60006
10010
270—52
153
37+18
393
724
805
303
200—26
27009
120+48
2、估算。
3875
4268
2184
1425
1357
3206
说一说4268、1425的估算过程。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7题。
指名学生读题。
分析数量关系。
集体列式计算。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请学生说出不同算法。
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8题。
理解题意。
说一说,题中要我们求什么。
要求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哪些相关信息?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计算3604、3609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1)读题。
(2)独立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3)订正口算过程及结果。
2、出示课件。
海龟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阅读所给信息。
(2)讨论:根据所给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教师板书学生所提问题。
(4)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四、思维训练
找出下面每行数的排列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81632()
24381279()
25112347()
824123618()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进一步明确了口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简单的问题,在计算过程中,碰到口算内容能够正确运用口算求出结果。个别同学口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加强训练,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篇2
一、知识背景分析
实验教材的整数除法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个年段进行,具体编排如下表: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本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具体编排结构如下表:
三、教学理念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已经学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所以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口算的基本思路。有了口算和简单的除法笔算的基础,让他们自已去学会笔算,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2、让学生体会到除法的计算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除法有关。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编写特点
本单元的编排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教材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口算是最常用,最方便的计算方法,它是诸多运算方式(估算、笔算)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运算,先学口算就成为十分自然的顺序。估算和笔算的过程,是多次应用口算的过程。因此,把估算和笔算放在口算之后学,体现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思维规律。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都真实自然地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之中。例如,P13主题图,要知道不同型号的车辆每次运的箱数,就必须用除法来计算,又如P22整理相片的情境,P31例7乘车观参的情境,这些要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样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本单元从例题到习题都十分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如P12例2、P22例3,通过口算和估算,笔算和估算的同步教学,使不同的算法,算理和谐地统一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之中,使学生看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到估算在解题中的优势和不足。在练习中加大了估算的份量,本单元七个练习中,有五个练习安排了估算。
六、课时划分
本单元设想用13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P13—P15例1)
第二课时: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P16—P17例2、练习三、3、4)
第三课时:口算除法练习(P17—P18练习三、1、2、5、6、7、8、思考题)
第四课时: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P19—P21例1、例2、练习四)
(这一课时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两课时进行,把练习四单独一课时)
第五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P22—P23例3、练习五1—3)
第六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练习(P23—P24练习五4—8)
第七课时:除法的验算(P25—P26例4、练习六1—2)
第八课时:练习六(P26—P27练习六3—7)
第九课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P28—P29例5、例6)
第十课时:练习七(P30)
第十一课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2)(P31—P33例7、练习八1、2)
第十二课时:练习八(P33—P34练习八3—8)
第十三课时:整理和复习(P35—P37练习九)
(整理和复习、练习九也可以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篇3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商的定位。
理解除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对于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算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平均分物品的情境,如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12÷3=4,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二)新授(20分钟)
例1:42÷2
用小棒演示分的过程:先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
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讲解计算方法:先用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用2个一除以2得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21。
例2:52÷2
让学生尝试用分小棒或口算的方法计算。
请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方法。
教师进行总结和纠错,重点讲解十位上余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个一合起来继续除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小组讨论:比较42÷2和52÷2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强调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如数位要对齐,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课本上的课后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给家长出几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题目,并互相计算。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但在计算过程中仍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数位不对齐、漏写余数等。在后续的教学中,应加强练习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计算,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2、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3、提高计算的灵活性、正确性及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建构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网络,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通过课前了解,老师知道咱班同学计算能力很强,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与计算有关的课。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80÷2238÷6
87÷3832÷4
760÷4720÷9
观察这6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生:除数都是一位数。
师:是的,这正是我们刚在第二单元学过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6个算式,哪些一眼就能看出得数?
生:80÷2=40720÷9=80
师:同意吗?他还直接说出了得数,说说你是怎样得出的结果!
生:我用的口算
师:具体介绍一下!
生1:80÷2=40因为二四得八,再在4后边添一个0。
师:哦,他联想到了乘法口诀,可以吗?(可以!)
还可以怎样想?
生2:80可以看成8个十,除以2得到4个十,也就是40。
师:这样想可以吗?你接着说一说720÷9是怎么想的!
生:把720看成72个十,除以9就得到8个十,也就是80。
师:嗯,他说得好不好?
生:好
师:这就是我们在本单元一开始就学到的—————口算除法。(板书)
我们接着看其它4个算式,它们的商大约是多少呢?
760÷487÷3
832÷4238÷6
生:760÷4≈200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把760估成800,800÷4=200,所以760÷4≈200。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说的太好了,请坐!我们接着看87÷3,商大约是多少?
生:商大约是30
师:怎么想的啊?
生:把87估成90,87÷3≈30
师:大家也是这样想的吗?最后两道题,直接说!
生:832÷4≈200238÷6≈40
师:嗯,同学们真不错!求它们的商大约是多少时,我们用到的是——————估算。(板书)唉?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是怎样估算的?谁来试着说一说?老师这次叫个不举手的,尝试一下嘛!来,老师觉得你行!
生:除数不变,将被除数看成与它相接近的整百整十数,然后用口算解决。
师:你看你说得多好啊!为什么不举手啊?要勇敢一点!
他刚才说最后用口算解决,其实估算时用到的就是口算的方法,也就是说估算其实是口算的一部分。
师:刚才啊,我们也仅仅是估出了商的近似数,要想得到准确的结果,还得需要———列竖式计算。(板书:笔算除法)笔算绝对是本单元的“硬骨头”,因为计算时很容易出错,为了减少失误,我们可以在笔算前先判断一下商的位数,还记得怎样判断商的位数吗?
生:记得
师:来看一下,第一个商是几位数?
生:两位数
师:第二个商是几位数?
生:三位数
师:第三个?
生:两位数
师:第四个?
生:三位数
师:唉,注意看后边这三个算式,都是一位数除三位数,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有的商是三位数?
生:这得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够不够商1。
师:同学们觉得哪?
生:嗯,是这样!
师:大家再来看这样一个式子,百位上的数不知道,那它的商会是几位数呢?
生: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师:大家看!(ppt)
生:如果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1、2、3、4、5
如果商是三位数,□里可以填6、7、8、9
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生:是的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已经理解透彻了,快速的算出它们的准确结果,开始吧!
(让两名同学板演:760÷4832÷4这两道算式)
稍后……
师:同学们都算完了吗?
生:算完了!
师:哦?算完了?那大家算出的结果正确吗?
生:哦!可以验算一下!
师:从这4道算式中任选1个,来验算一下你算得结果是否正确!
(稍后)验算完了吗?谁来说说你选的哪个算式,怎样验算的?
生:我选的第一个,用29×3=87
师:也就是说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同意吗?
生:同意!
师:唉?如果有余数应该怎么办呢?
生:如果有余数得用商乘除数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师:你们也是这样验算的吗?(是的!)
谁来说说这4道题的答案分别是多少?
生:760÷4=190
师:对吗?
全体生:对!
师:继续!
生:87÷3=29
全体生:对的!
生:832÷4=208
全体生:对的!
生:238÷6=39……4
全体生:对的!
师:答案一样的同学举手!同学们的计算能力果然很强!
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板书,来,有请两位同学上台!
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你是怎样一步一步进行计算的?
生:760÷4,从最高位开始除,商1,一四得四,余3,把6落下来,36÷4商9,四九三十六余0,个位上的0不用除了,直接在商的个位商0。
师:她(他)说的好不好?太精彩了!
我们接着看下一题,你是怎样一步一步计算的`?
生:832÷4,也是从最高位开始除,商2,二四得八,没有余数,将十位上的3落下来,3除以4不够商1,商0占位,再把个位上的4落下来,32除以4商8,四八三十二。
师:他说的好不好?不但思路清晰,而且书写也非常工整、规范!但老师还有一点小疑问?这两道题的商中都出现了0,这俩0是怎么得来的?(能不能解释一下?)
生1:760÷4,被除数个位上的0除以4得0,就没必要再除了,直接商0就行了!
师:是这样吗?(是的!)我们再来看下一题,商中间的0怎么得来的?
生2:832÷4,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只能商0。
师:他们的回答你们满意吗?(满意!)
老师也非常满意,谢谢两位小老师,请回!
师:好,同学们,在刚才的笔算过程中,你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哪?(停顿)赶紧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吧!
(学生讨论时师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
师:谁来说一说?
几名学生尝试说方法或注意事项:从最高位算起,一位不够除看前两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余数要比除数小……
(适时提炼出四字法:看、商、算、检)
师:这些都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和技巧,今后还会学到除数是两位数、三位数的除法,它们的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
师:以上,我们将整个第二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其中还涉及到了除法的验算以及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老师相信大家的计算能力又有了提升,那我们就来试试行吗?(行!)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师:来!直接说得数!一起抢答!(课件一个一个的出示)
40÷4=808÷9≈
900÷3=141÷2≈
300÷5=718÷8≈
2700÷9=449÷5≈
师:嗯,同学们真厉害!下面我们就来比赛夺红旗!(ppt出示练习)
能明白什么意思吗?唉别着急,咱先来分分工!同学们分成两部分,这边的同学从右边上,这边的同学从左边上,看哪边同学最先到达顶峰摘得红旗!听明白了吗?开始!(做完的同学就举手示意老师)(课件出示)
(稍后)
师:这边1名同学胜出,这边也有同学完成了!
都完成了吗?(完成了!)
光做的快还不行,得保证能做对才行!赶紧和你的小伙伴核对一下答案吧!
(稍后)没有问题吧?
生:没有问题
师:哪边的同学赢了?其实老师觉得两边的同学旗鼓相当,表现的都很好,你们都是赢家!
四、拓展延伸
老师打算去买一些笔记本,正好超市里搞优惠活动,“买8送1”,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嘛?
生:买8本笔记本就送一本!
师:是这样吗?笔记本每本5元,80元最多能买几本哪?
学生思考……
师:有同学认为能买16本,唉不对,好像能买18本!拿不准主意了,看来这个问题值得大家去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留在课下解决好吗?
师:好,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
2、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6÷3=2
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600÷3=200
3、试一试。
360÷6640÷8
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24÷3=8240÷3=80
巩固练习
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640÷8
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17页1、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60÷2600÷26000÷2
8÷480÷4800÷48000÷4
10÷22×560÷320×3
24÷3240÷32400÷3120÷3
70÷710×754÷648÷8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3、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示124÷3≈,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5、小结,总结加强。
三、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
297÷4469÷8194÷6
四、笔算比赛:
8÷280÷2800÷28000÷2
18÷3180÷31800÷390÷3
54÷96×981÷97×9
8×97×927÷36×7
5×840÷545÷521÷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课堂总结
说一说:
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巩固练习: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练习。
3、口算练习
作业:第18页6、7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一小节《口算除法》的第一课时《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二、知识背景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熟练地口算商是整十、整百的一位数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能力。重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商是整十、整百的一位数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除法口算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四、设计理念
第一,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例题之前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表内除法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设计中我把数字稍微改动了一下。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练习,再让学生进行自我验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明算理时,给足自主探索的时间,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质疑60真的变成了6了吗?进一步明确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性过渡,丰厚了探究的底蕴,为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究激发了热情和欲望。
3、及时反馈,内化提高。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习:本次练习有两个层次。
(1)基本练习;这些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
(2)内化提高。练习中巧妙设计300÷5教学资源,实现了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学习的良好效应。相对课始的探究素材,显然最高位数字比除数小的这类口算除法要复杂一些,需要学生认真观察、辨别,对比练习,突破难点。
4、巩固升华,总结提升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块内容:
一是摘苹果游戏,8道口算题。“被除数末尾要保留零”的情况和不用保留零的情况。
二是由关联的两组口算题。让学生感悟: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渗透商的变化规律。
三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萌发和培养。尤其是在自然贴切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口算解决问题。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
一是以有层次的体验贯穿全课,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彰显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是突出对教学实效性的追求,使教学目标不再是一个虚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分解并落实到了具体环节中。
三是广泛地链接周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下,变得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