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6篇)

来源:

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篇1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

启发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迎合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为良好学习氛围的创造奠定基础,但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注入式或者极端的放羊式教学方式仍占主要地位,启发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主动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发挥主体性,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自已探索解决问题。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颠覆,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的,在体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思想是,转变传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灌输教育,提高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启发式教学模式建立在生物、社会、教育及心理等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研究学生的兴趣点,将体育教师的教内化学生内心的学习,协调好学生的主动性、差异性、及潜在性,督促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启发式教学模式所坚持的原则有:科学性原则就是各项程序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在组织方面也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学生为中心就是体育教学的活动开展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的收益是长期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就是要放眼未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精神和态度。也就是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征,将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平衡打破,激发其对新知识的认知需要,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完成体育教学的目的。

二、启发式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启发的不同类型的运用

第一,直接启发。体育教师运用示范的方式,将体育运动的动作要领展示给学生,例如,在讲授投篮的动作时,教师可以将投篮各项动作分解开,膝关节、腰部、肘部、手腕和手指等如何操作,详细演示给学生,然后综合协调各项动作,避免学生由于动作不协调造成伤害。

第二,提问启发。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发问的形式,激励学生自己思考,自由发挥,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正确的操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己认识的偏差,更加深刻地掌握技能。例如,排球如何垫球,学生可以自己思考,可能方法并不准确,但是经过纠正,学生记忆会更加牢固。

第三,对比启发。也就是在练习中,让学生将自己的动作和标注的动作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差距和不足,这一过程中,参照物的选择尤为重要,标注的动作可以选择教师自己活着选择动作较为规范的学生,在对比的同时,学生们可以改进自己的动作。

(二)启发式教学在高中体育中运用措施

第一,启发式情境的创设,思维的开始往往起源于疑问,高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创设启发式的体育运动情境,让学生在疑惑中进行探索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紧跟教师的步伐。例如,在篮球课上,教师为了讲解某一动作的要领,可以创设启境,在带球过人这一技术运用的时候,可以让几个学生担任防守运动员,进攻的学生应该如何突破防守呢,学生可以进行思考,教师再进行演示,学生在摸索中不断改进,获得成就感,激发兴趣。

第二,师生之间形成融洽的氛围。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师生良好的沟通基础上的,苏霍姆林斯基之前说过,学校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将知识装进另外一个大脑,而是师生之间心灵的碰触。师生通过融洽的交流,学生能够更好理解教师的意图,发现自己的问题,在启发中研究各项动作的关键。

第三,小组合作。体育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展示学习情况,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各项活动,增强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互相交流,分享成功的喜悦,启发学生自学的愿望,在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相互差异,遵循互补的原则,有助于成员之间的合作性,还要确保各个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一致,这样能够确保小组之间的公平性。小组成员内部有平等的参与机会。

第四,因材施教。陶行知之前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也就是教师在授课时该根据学生之前的知识和运动结构,教的多少要看学生是否能够领会,量力而行。例如,在排球运动中,学生身高有差异,学习能力和练习的熟练程度都不同,教师应该提出不同水平的教学目标,由易过度到难,然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发挥出自己最佳的水平,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结语

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明显优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枯燥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综合运用直接启发、提问启发及对比启发。通过创设启发式的教学情境,建立师生之间融洽的沟通关系,小组合作等,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效率,为高中生减轻压力。此外,体育教师还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研究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身心素养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李继华.对启发式教学在体育课中运用的探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篇2

【关键词】精读教学;启发式;积极性;主导

教学是传授和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和发展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是重中之重。教学的本质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培养自己的能力。而学生的能力直接受教学方法的影响,因此从教人员无不在积极探索寻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良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启发式教学便是其中的良策之一。何为启发式教学?如何在我们的课程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我将结合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来谈谈启发式教学在英语精读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启发诱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提醒我们自己要有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并且不断地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大学生的扩招政策,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远不如以前,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人在上英语精读课程WhyITeach一文时,是一步一步的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老师先给出标题WhyITeach,并说出一条自己教书的理由,然后启发学生“假设你是老师,请说出一条你教书的理由,后面说的同学不允许重复前面同学所陈述的理由,不管合理与否,正确与否,只要你能说出来。(目的是让他们的思维不受局限,体现积极思维)。因此学生给出的理由五花八门。Theyprovidethefollowinganswers:

1.Iteachbecauseteachingisasteadypositionforagirl.

2.Iteachbecausethereare2vacationswithpay.

3.IteachbecauseIshouldsupportmylifeandIdon’twanttoaskformoneyfrommyparentsinthefuture.

4.IteachbecauseIhatedtheteacherwhenIwasamiddleschoolstudent.Iwanttobeateacherwhodoesn’tpunishhisorherstudents.

5.IteachbecauseIlikethegirlinthesameschool.Iwillhavemoretimetoseeher,tostaywithher.

6.IteachbecauseIliketostaywiththeyoungpersons,tocommunicatewiththemandrefreshmymind.

……

理由非常多,有些是合乎情理的,有些是出乎意料的,有些还是你可能想不到的,可正是这些出乎意料却又不易让人想起的理由激发了整个课堂,使整个课堂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这又符合当前提出的“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是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活跃了课堂,我觉得更好地运用了启发式教学。

随着对课文进行解读,让学生找出作者的“为什么教书”的理由。再把同学们罗列的理由与作者理由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下来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围绕一个这个主题在进行积极主动地学生,既学习了作者的关于为什么教书的理由,也收集了身边同学的理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课文学完之后,继续启发大家的思维。也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吧。文中作者探讨了“WhyYouStudy”,我又给学生抛出了另外一个相关的话题,“WhyYouStudy”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了,然后给出各种答案,虽然有的同学的答案是重复了前面我们的“WhyITeach”的理由,但我觉得完全合理,而且也可以看出学生活血活用的。我们教学的目的不就是这样吗?

在讲解DeerandtheEnergyCycle一文时,也充分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在讲到paragraph7&8时,启发学生思考Whydidtheauthormentiontheadvicegivenontheradio?有学生很快就联系到了Savingenergy,Lowcarbonlife,Beingagreenman另外也有同学反应灵敏说,respondtothethemeDeerandtheEnergyCycle.还有同学说,Thatiswhatwelearnfromdeer.听到这各种的答案我趁机问出了下一个问题,Whatcanwelearnfromdeer?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回答很应主题,比如说,

Toputonathickercoatinwintertokeepwarm;

Toreducetheactivities;

Toreducethecostofliving;

Tosaveenergy;

Andsoon.

在同学纷纷说出各种答案之后,再请一位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活跃思想。同时,我还就此问题进行延伸,问学生Whatcanwelearnfromotheranimals,suchasdogs,birds,cats,cowandsoon?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材料搜集整理,下次课进行成果展示。这样既引导学生拓宽学生视野,同时也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的,并且也锻炼了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能力,更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

在高职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篇3

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5]。以启发式教学的理念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对比启发,类推启发,提问启发,病例启发,自学启发等。若能将启发式教学理念贯穿于中医妇科学教学课程的各个环节中,灵活运用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将会取得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1.1对比启发

中医妇科学中有许多概念及知识点等内容相似却有不同内涵,容易混淆,在教学时,学生难以充分掌握,易分辨不清。在中医妇科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对比启发,即在某一章节讲授结束后,将一些相似、容易混淆的内容放在一起,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索。强烈的对比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深刻,有利于学习记忆,进一步做到融会贯通。可以是相似的概念进行对比,例如“胎动不安,妊娠腹痛,胎漏都属于西医先兆流产的范畴,三者有何异同?”又如“崩漏和月经过多都有经量异常增多的症状,如何鉴别?”也可以是中医病机的对比,例如“为什么肾虚既可以导致崩漏又可以导致闭经?”还可以是遣方用药的对比,例如“温饱饮可以治疗哪些疾病,为什么?”教师运用类似的对比启发的方法,使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逐渐形成横向思维的意识,促使学生将知识点系统化,整体化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妇科知识并且同中查异,异中求同,做到温故而知新。

1.2类推启发

中医妇科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的,学生在学习中医妇科学时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的课程。因此在讲授时,教师可以运用类推启发,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同学独立思考,探索新知识。例如在痛经的讲解中,通过对其病因病机的讲解,让学生大致了解痛经的分型,重点讲解某一证型如肾气亏虚型的主证、兼证并逐一详细分析,然后以此为基准,引导学生自主逻辑推理,运用所掌握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类推出痛经其他证型的症候并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证推症,注意将月经症与全身症状分开。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又锻炼了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1.3提问启发

提问启发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巧妙设计问题,激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也称PBL教学法,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和探究[6]。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式,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月经的产生机理”时,通过引用《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原文“女子七岁……故形坏而无子也。”提出“月经何时出现,何时绝,有何规律?”“肾气与月经的产生有和关系?”“何为天癸,如何理解《素问》中‘天癸至’的含义?”“为何冲、任、督、带四脉与月经的产生有直接关联?”等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肾主生殖,天癸的产生与功能,冲任督带经络的起止、循行、与十二正经的关系、与胞宫的关系以及与全身脏腑气血的关系等方面去查阅文献,思考分析。最后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由教师进行指导和概括总结[7]。教学中,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得到答案和知识。这种方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思索,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妇科学的积极性。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查阅资料以获得知识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1.4病例启发

中医妇科学中的一些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难以与临床相联系。单纯学习这些概念与知识点,不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临床应用。若在中医妇科教学时通过病例启发,即先引入相关的临床病例,将抽象、理性的医学概念转化为直观、感性的病例材料,便使得学生对知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病案式教学(CBS)是运用临床病例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临床病例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围绕病例进行讨论与思考[1]。例如在“妇人腹痛”的课程讲授前,先引入一个典型的“妇人腹痛”临床病例,如“李某,女,42岁,一个月前因与他人争吵后,出现少腹胀痛,拒按。既往月经规律,月经量中等,色暗,有血块。伴胸胁胀痛,脘腹胀满,烦躁易怒,善太息。舌紫暗,脉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再讲授“妇人腹痛”课程的内容,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回顾病例,让学生分析,加深印象。这样就可以将中医妇科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间接地接触了临床,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临床应变能力,为其今后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5自学启发

自学启发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和文献检索的方式,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中医妇科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网址或参考书目。网络资源如国内外的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资讯、PubMed、OVID等)及妇产科专业与杂志网站(妇产科网、中国妇产科网、妇产科杂志网站、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网站)[8]等。参考书目可以是各种相关的书籍如《傅青主女科》《女科经伦》等古代医籍,也可以是最新的国内外出版的《妇产科学》等。启发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文献检索的方式,搜集资料,自主学习研究,最后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学生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视野得以拓宽,分析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2.1紧密围绕教学内容

任何教学方法都应当紧密围绕中医妇科学教学内容展开,启发教学也不例外。不能以追求启发为目的,而是以解决课内问题为目的,避免形式主义。

2.2着重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只有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2.3适当点拨重在思考

“引导”和“思考”是启发式教学的重点,何时引导、何时思考是启发式教学在应用中的关键点。只有在正确的时机找到思维的突破口并加以引导,才能调动学生思考;只有积极思考,才能让学生真正将知识消化吸收。

2.4引导学生互相讨论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们在生活中接触更多的是同学,同学之间可以有更多的讨论时间。这样可以将课堂的50min扩大到全天任何时间,以量的积累带来质的飞跃。

2.5多种方式互相结合

在实际中医妇科学教学中应当注意多种教学方式结合,避免单一方式学习。可以多种方式相互穿插、结合,这样可以做到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相互对照。

3总结

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篇4

关键词:譬喻修辞孔子《论语》启发式教育话语方式

孔子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并实践运用启发式教育的教育家,其启发式教育思想的第一要义在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朱熹在注解中提出“愤者,心求通而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难成之貌”[2],即认为启发式教育的实行依据需构建于学习者“已发现问题却找不到解决方案”或“对一个问题有所思考但无法进行表达”的心理状态之上,因而与苏格拉底的“(设问)问答法”相较,孔子更着重于在学生独立发现、提出、分析问题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解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式诱导。

《论语》作为现存论著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主要文本,集中体现了孔子启发式教育的教学思想与实践原则。从文本分析的角度看,《论语》中出现了大量的“譬喻”,这种修辞手法在教学过程及与学生的日常言语交际中运用,或以譬喻状物说理,或以譬喻表情达意,并通过譬喻语言的开放式特征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启发式教学的活力。

一、“譬喻”修辞得以构建启发式教育的理论基础

譬喻,广泛意义上亦称比喻,是一种根据事物(情境)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情境)比作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情境)的修辞辞格,在表达效果上可把抽象难解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把相对精深奥涩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美国文艺理论家乔纳森·卡勒给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3]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对于“譬喻”的修辞也有一定的阐述,据西汉刘向的《说苑·善说》记载,惠施在答梁王问时曾说:“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4]而东汉王符在《潜夫论·释难》中也提出,“夫譬喻也者,生于直告之不明,故假物之然否以彰之”[5]。

《论语》中这种譬喻的修辞辞格,不仅使得文本本身在文学层面上更为简明与深邃,同时也在教学语言上构建了启发式教育的教学模式,并具其自身的理论基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思维的实际的变化发生在平衡过程中——寻求平衡的行为中。[6]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趋向于运用既有形成的认知图式去同化新的知识,即把新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进行解释。但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多新的知识体验并不能完全与已有的认知图式相匹配,继而要求同化的知识与学生现有认知能力无法同化的知识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原有知识体系的平衡因无法应用于新知识而造成失衡,使得学习者在心理上感到不安。此后,这种外化的矛盾与内化的不安就驱使学习者运用同化或顺应的方式使知识的失衡状态得以解决,从而使学习者的思维向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生变化,即产生学生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力。而启发式教育的关注点,应在于当学生提出问题——即知识体系趋于失衡时,教学者通过一定的启发诱导使学生自主地探索和学习,从而解决矛盾达到认知图式的新平衡。在此之后,教学者再提出更高层面的问题,再次打破知识结构的平衡,如此往复而最终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过程的推进。

如《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中有一则:“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7]子贡问孔子怎样实行仁德,标志着他知识结构有所失衡,其原有的认知体系中并不能同化“何以为仁”的观念。而孔子的教学并未直接就“为仁”进行一定的阐释,而是采用了譬喻的手法,以“工匠做工要做好必须把工具准备得精良合用”为喻,用“工匠做工”这样一个存在于子贡原有认知范围的情境来类比“实行仁德”这样一个新问题,从而提供一些恰当的认知条件以达到启发的效用,使学生在把新知识联想学习和同化的过程中,自主探索“为仁”之“利器”何在。在子贡对于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之后,孔子再通过讲授的方式,具体阐释了实行仁德需要事奉大夫中有贤德的人,与士中仁德的人交朋友,从而使得子贡对于“何以为仁”豁然贯通,矛盾由此迎刃而解,原本失衡的知识体系再度达到了平衡状态。

本质上,习得或学习掌握知识无非是一个学习者由“不知”到“知”的过程,而譬喻恰又是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因此和学习者的学习方向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内在契合,从而成为孔子启发式教育的重要手段。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8]不论是获取知识技能还是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都同时包含了两种方式的建构。一方面,学习者以已有知识为模板,通过与外在环境的交互作用,实现对于新输入知识的加工处理和意义建构;另一方面,学习者是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和意义建构的实施方,并不是被动地作为外部环境交互过程的接受者。而譬喻的教学方法,恰恰能作为外部环境与内化理解之间的沟通,使意义的建构过程更为直观和顺畅。

二、“譬喻”能实现对于学生创造性的激发

可以说,当下的教育环境对于创造性思维已达到了极致推崇的境地,但凡提及素质教育便难免不强调创新。但究其本质,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该如何培养,当下的教育多也只流于标语口号形式。给予学习者更多开放的学习空间,并且提出诸多没有标准答案可根据主观能动性自由发挥的题目以供回答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完全涵盖创造性思维的内蕴。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发挥创造力在于打破常规,重新建构,即学习者对于一个特定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与探索之后,并未得出结果或只得到了阶段性的成果,随后离开话题,把目标问题搁置一边。这种“游离”状态在心理学中,并不被认为是彻底的游离,而是学习者对于目标问题进入了潜意识或无意识思考状态,一旦碰及触发点,原有的固化思维程式被重新建构,使问题得以迎刃而解。

而在教学语言中,譬喻的运用恰能引导学习者离开原有的话题,而以日常生活中更普遍的事物或情境为触发点,使学生在对目标问题的游离状态中摸索到二者的共通之处,从而重组问题情境,对问题的答案有更为深刻和灵活的认识。如孔子在解答学生关于坚持的问题的时候,只字未提何为坚持如何坚持,而是绕开话题用一则譬喻完整地阐释了他的观点。他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9],这几句话把行事办事喻作是推土成山的过程,其言外之意即办事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停止或前进,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

创造性思维的一大前提在于怀疑,有疑虑困惑,尚才可能有所思考和突破。孔子的“愤启悱发”的观念大抵就是说明这样一个知识认知的规律——只有大胆地怀疑与假设才能重组自身的知识序列从而有所发展。因而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握学生每一个知识理解或自我表达的环节,通过譬喻的手法循循善诱,诱导学生对于原有的知识进行假设与质疑,同时当学习者提出有见地的观点时,不论见地的大小,都能进行肯定的评价。如《论语·阳货篇》中有一则,孔子到了武城,听到了弦歌的声音,孔子莞尔而笑,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割鸡焉用牛刀”的譬喻隐晦地指出了孔子对城邦之中百姓学道(以“弦歌之声”为喻)的异议,但这并不一定代表孔子自身的观点,只是作为引导学生敢于对既有观点提出质疑的教学方式。随后学生子游反驳了孔子,说:“过去我听老师说,在上位的人学了道,就能惠爱百姓;一般老百姓学了道,就容易役使了。”一方面子游对老师的权威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割鸡焉用牛刀”的譬喻也促发了子游打破原有的知识观念,而进行了更具首创性的思考。

三、譬喻的运用也是孔子情感教学的支柱之一。

情感教学是一种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启发式教育[10],是指改变课堂教学的紧张情绪,以理想信念、兴趣、需要及情感意志等为目标的教学。由于情感具有其两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对学习对象或学习环境冷淡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师的教学情感就显得尤具情感导向性。在孔子而言,他极善用譬喻来表达自身感情,一方面以譬喻来强调自己的入世理念,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情感,另一方面,他也善于选用精妙的喻体来对学生表达褒扬的情绪,从而培养每个学生个体积极的自我情绪。受汉民族蕴藉内敛的文化心理影响,世间万物、话语语词等多具有浓郁的抒情表意色彩,在《论语》中记载了多次孔子选用极富感彩的意象作为喻体,来表达对于学生的肯定与褒赞之意。如子贡问孔子对于自己的评价,孔子答曰,子贡你是个有用之才。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所谓瑚琏,是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贵重器具,孔子以瑚琏为喻,一方面达到了激励教育的作用,称赞子贡是难得的有用之才,其赞赏之情在“瑚琏”二字间跃然纸上,另一方面,赞赏之中又蕴涵了一定的启发意蕴,即瑚琏虽好,但终只有一种具体的才干,要做到真正的贤人应当“君子不器”。句中如此深意皆留待子贡自己领悟,从而使之能够自我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情绪场。

综上所述,根据《论语》中对于孔子言行的记载,“譬喻”的修辞手法在其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运用极其广泛。究其根本,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都为“譬喻”在教学语言上得以构建启发式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表现上,“譬喻”能实现对学生创造性的激发,同时也能作为情感教育的有力支柱,从而推动启发式教育的进程。

参考文献:

[1][7][9]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68,163,93.

[2]王炳照等.中国教育思想通史(卷三)[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272.

[3][美]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75.

[4]刘向,向宗鲁.说苑校证[M].中华书局,1987:272.

[5]王符,汪继培.潜夫论笺校正[M].北京:中华书局,1985:326.

[6][美]阿妮塔·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学(第八版)[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1.

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篇5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发”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则要求老师予以答其词,使其清楚。对教师来讲,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的内因的积极性。

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本文就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启发学生,谈一些看法。

1.直观启发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如实物、模型、挂图和幻灯等来辅助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静态为动态,化远为近,一方面丰富学生的思维表象,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另一方面,在直观教具的运用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行动,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动物学“鲫鱼”一节教学中,在讲解鲫鱼鳍的功能时,我们利用活体鱼分4步来完成教学:①观察鲫鱼在水中的游动;②将鱼的尾及尾鳍夹住,观察鱼的运动有何变化;③将鱼一侧的胸鳍和腹鳍剪去,观察鱼的运动有何变化;④将鱼的另一侧偶鳍和背鳍及臀鳍全部剪去,观察鱼的运动有何变化。通过对这一系列演示实验的观察,学生很清楚地认识到:鱼的奇、偶鳍能帮助鱼体保持垂直姿势,对鱼体在水中的运动起着重要作用。

2.问题启发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身的逻辑关系和学生已有的智力水平,重新组织教材,把教学内容组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以“问题链”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并作出回答。通过对“问题链”的讨论,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学生学得更清楚、更有深度,因此,通过问题进行教学是启发式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对于高中生物学“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我们作了如下设计:首先,根据生物界的遗传现象推测,作为遗传物质可能具备哪些特点(稳定性、连续性、控制性和可变性)?第二,从稳定性和连续性入手分析,在生物的传种接代的过程中,哪些结构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保持相对的稳定,又有一定的连续性(染色体)?第三,从染色体的组成看,究竟DNA是遗传物质还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或者两者共同起遗传功能?由此引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在此基础上,学生又会进一步明确作为遗传物质的准确特点、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等。

3.情境启发

在具体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知识的背景,展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展开智力活动,充分运用探究能力,使思维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同步;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因此,情境启发是现代生物学教学中最能体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之一。例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关于生长素发现的内容,教学大纲对此的要求仅仅是一般了解,但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所包含的思维方式很值得学生借鉴。因此,我们将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和包戈等人的实验浓缩成一张图表(图表略),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最终由他们自己“发现”生长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

4.比较启发

比较启发是立足于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可启发学生识别异同,认识规律的一种启发方法。这种比较包括并列关系的比较、包含关系的比较、部分叠合关系的比较、不相容关系的比较以及对立关系的对比。通过比较,一方面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感知效果,使知识深化;一方面使新知识鲜明、准确,旧知识深刻、牢固,并且可以防止知识之间的互相干扰,提高知识的清晰度。在生物学教学中,通过比较而辨别、明理的内容很多。例如,在高中生物“生物进化的证据”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就是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的。通过对马化石的比较、7种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的异同比较、4种脊椎动物的前肢骨和人的上肢骨的异同比较,证明了生物进化的理论。高中生物学中许多内容必须通过比较的手段才能使学生清楚分辨。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与暗反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物质进出细胞的3种方式等等。

5.比喻启发

比喻启发能够借用直观的现象来讲解抽象费解的知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问题形象化。因此,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往往借助比喻启发来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形象说明了什么是遗传,“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形象说明了什么是变异;“一山不容二虎”形象地描述出自然界中能量传递的规律;借助高楼大厦的旋梯来说明DNA的空间结构,使DNA的空间结构形象化地存在学生的脑海中。

6.激疑启发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长知识、增智慧。这样,学生不仅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高中“生物的个体发育”一节教学中,我们对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高等生物的个体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这种说法对吗?”学生一般的回答是“对的。”紧接着,我们设问:“高等植物通过营养生殖产生个体时,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从什么开始的?”……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可以对此问题有着深层次的理解。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激疑启发的关键。课堂教学应力求使一节课沿着“无疑有疑无疑”这样一条波浪式的思维路线前进。这样有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培养兴趣引导成功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65-02

初中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要使学生学好化学,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牢固地、系统地、熟练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通过有趣实验的启发、形象比喻的启发、直观教具的启发、设问引思的启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能力发展。

一、有趣实验的启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巨大动力。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是教好化学科的关键。根据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一特点,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功能,通过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很有帮助。例如,在给学生上第一节化学课时,做一个或几个有趣的实验,如:1.烧不坏的手帕(酒精的燃烧);2.清水变“葡萄酒”(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3.点铁成“金”(铁钥匙变“金”钥匙Fe+CuSO4=Cu+FeSO4);4.“钢珠戏水”(钠跟水反应)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带进了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为追求解释这些现象答案,就会自觉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因为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如果学生对学习化学缺乏起码的兴趣,那根本就谈不上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更不用说学好化学了,因此,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形象比喻的启发

化学课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它又是一门理论的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化学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化学知识。例如,在讲解九年级化学第二章2.3节阴阳离子的判定方法时,若按常规的判定方法是核外电子数大于质子数的粒子是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质子数的粒子是阳离子。这样的判定方法比较抽象枯燥而且较难记忆。为了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判定阴阳离子的方法,把原子核比作“树头”,把核外电子比作“树叶”,“树叶”多则“阴”,“树叶”少则“阳”。这样学生就形象地把阴阳离子的判定方法记住了。

三、直观教具的启发

使用直观教具可以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如形成和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微观世界中抽象复杂的化学原理等,同时,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直观教具也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7.4结晶现象一节时,由于结晶实验的现象不明显,要结成大块的晶体比较难,学生只是看到很少很少的微粒,有的甚至看不到现象,兴趣不大。这时,利用制好的多媒体,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声―色―图”展示给学生,多媒体中晶体析出现象一目了然,学生在感受了变化的奥妙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总之,在教学中,运用化学直观教具可以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实验现象直观作,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四、设问引思的启发

初中化学既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又是今后学好化学的的基础。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老师,要运用好课堂设问引思这一有效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促进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能力。“思源于疑”,有疑才有思。设疑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有效手段。当然,创设问题情景必须讲究艺术和技巧,除了要充分利用实验和直观材料外,还应注意把握学生的心里变化,创设的问题情景必须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罢不能,才能因势利诱地逐步展开和逐层深入。如在讲九年级化学3.1节氧气的性质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演示过程中设置如下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要在集气瓶装少量的水或铺少量的沙?(2)为什么要在细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杆?(3)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学生就会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找出答案。在他们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时,课堂气氛更是十分活跃,学生有兴趣了也就加深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这样,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积极思考,沿着教师设计的思路走下去,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巩固了旧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用启发式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的桥梁,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启发得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也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阶梯,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我心中的奥运英雄作文范文(整理9篇

    - 阅0

    我心中的奥运英雄作文篇1今天,我们全家兴奋极了,因为今晚要进行110米的跨栏决赛,中外闻名的刘翔叔叔是代表中国参赛的选手。刘翔叔叔刚上场的时候,我觉得他有点紧张,但他看到现.....

    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整理6篇)

    - 阅0

    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篇1在某一个夜晚里,我和妈妈摇着小船驶向滨海那边的大船上去休息。第二天早晨,天蒙蒙亮,妈妈就起床了。只有我还在床上睡觉。我只能听见妈妈的嘴里咕哝着什.....

    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 阅0

    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篇1一学期以来,我们年级组全体教师都能做到勤勤恳恳,教书育人,工作上相互配合,积极进取,不但如期实施了本级组学期计划中的各项工作,还顺利完成了学校布.....

    2023年抗洪抢险总结简报报告范文(

    - 阅0

    2023年抗洪抢险总结简报报告范文篇1为全面消除防汛安全隐患,做好今年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过汛期,我所高度重视防汛安全检查工作,不断加强领导力度,重视防汛物资的投入,并根据区防.....

    我家的小花猫作文(收集9篇)

    阅:0

    我家的小花猫作文篇1小学的时候,我家里养了一只小花猫,从那以后,这只小花猫就成了我最忠实的伙伴和朋友.每天都....

    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6篇)

    阅:0

    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篇1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

    黑旋风的作文(收集4篇)

    阅:0

    黑旋风的作文篇1此人长相黝黑粗鲁,身高一米七一左右,手不离杯,爱背着一个小背包。乍看一眼,总觉得跟“老师”这....

    企业消防工作总结(收集5篇)

    阅:0

    企业消防工作总结篇1为了认真落实我司火灾事故的防范措施,增强全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除火灾安全隐患,最大限度....

    学校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6篇)

    阅:0

    学校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篇1【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科学管理;实验员实验室的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