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学学科评估(6篇)
来源:
兽医学学科评估篇1
1.1构筑“金字塔式”的监测网络体系,实行层级管理
近年来,重庆市积极构建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实行层级化管理,即市疫控中心兽医实验室为塔尖、区域实验室为重要支撑、各级区县实验室为塔基的“金字塔式”监测体系。市疫控中心实验室主要负责病原诊断、定点监测、技术指导和技术储备;以“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南翼、渝东北翼三大区域的核心区县实验室为基础建立的区域实验室则重点协助市疫控中心开展病原学监测与跟踪调查;区县实验室主要承担以血清学监测为主、细菌学检测为辅的监测任务,同时依靠PCR仪等设备逐步开展分子生物学诊断工作。通过监测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实验室的职能分工,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各级实验室的作用。
1.2搭建三大检测技术平台,实现分层次、分重点发展
1.2.1市疫控中心实验室重点打造以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为核心的病原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技术平台为适应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更好地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检测,市疫控中心建设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以该实验室为核心,重庆市将在今后逐渐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分离、培养、鉴定工作。同时,市疫控中心在原有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设备基础上购置了核酸自动提取系统和一台价值190万元的进口核酸测序仪,为实验室检测从病原分离鉴定到遗传学分析提供了一体化的技术手段。该平台的建立,为重庆市动物疫情及时研判、科学试验和科学研究纵深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此外,市疫控中心还建立了病原学检测平台和血化学检测平台,用于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病诊断及研究工作。
1.2.2区域实验室建设以PCR检测系统为核心设备的核酸检测平台区域实验室以其作为区域核心所具备的人、财、物优势,已建成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并配备了进口的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仪等PCR检测系统。作为病原学监测与跟踪调查的前哨,区域实验室将在今后协助市疫控中心承担部分病原学监测任务和某些本地突发疫病的初步诊断工作。
1.2.3区县实验室建设以血清学检测为主、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分子生物学检测为辅的技术平台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重庆市凡未退出养殖的区县均建成了与其检测活动相适应的兽医实验室。所有实验室均配置了厌氧/需氧培养设备、显微图像分析系统、细菌生化分析仪、全自动酶标仪、洗板机等多套国内先进的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分析设备,用于开展血清学监测及细菌学实验活动。血清学检测平台主要为免疫抗体监测服务,抗体监测结果实行“四挂钩”,即免疫抗体合格率与区县划拨乡镇的防控经费挂钩、与区县机关包片人员的奖惩挂钩、与乡镇兽医站职工绩效工资挂钩、与村级防疫员报酬挂钩。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平台和细菌学检测平台主要为动物疫病科学诊断提供保障。同时,市疫控中心还为23个区县配置了PCR仪等分子生物学检测设备,从2012年开始,要求各区县每季度开展一次重大动物疫病PCR检测,并将电泳图片附于检测报告中报送市疫控中心审查。在2013年区县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中,23个区县中仅有1个区县的1份样品检测结果不符合,区县符合率为95.65%,结果符合率高达99.46%。
1.3搭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检测信息互通共享平台,实现信息有效整合和管理为更好地实现实验室信息共享,市疫控中心研发了一套“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目前正在试运行阶段。该系统运行后,将可实现对实验室检测样品所有信息的实时录入和提取,便于各科室按照各自工作的需要,及时获取信息。在这个系统的顺利运行的基层上,市中心将设计研发一套面向区域实验室和区县实验室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各级兽医实验室可以通过该系统将待检样品从接样、流转、检测到出具报告的所有信息进行全程录入,建立动态的疫情监测网络。到时,市疫控中心、区县间就能够实时查询检测信息,从而实现检测信息互通共享,并对外来疫情及本地疫情进行及时监视,防止外疫传入和疫情扩散,从而为全市重大动物疫情的有效防控奠定重要基础。
2以“五个实现”为目标,促进兽医实验室跨越式发展
2.1通过检测技术平台的构建,实现疫病科学、快速诊断,为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市疫控中心基于良好技术平台的构建和人才队伍的建设,逐渐具备了重大动物疫病、疑难动物疫病科学诊断、研究的基础。如2006年,在重庆市暴发“猪无名高热病”的紧要关头,中心实验室分离出了14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对2株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对另外14株毒株进行了部分基因测序,明确了致病原因;同时研发了国际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荧光RT-PCR方法和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为快速诊断疫病、摸清该病在重庆市的流行情况和流行规律提供了重要保障。区县兽医实验室依靠血清学、细菌学和PCR检测平台对重大动物疫病进行了初步排查,对人畜共患病和其他常见的动物疫病进行了科学诊断,并开展药敏试验,指导养殖户科学用药,达到为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的目的。
2.2通过检测技术平台的构建,实现疫病科学、快速诊断,为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重庆市各级实验室将充分利用核酸检测、分析技术平台,开展病原学监测和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临床发病病例及时开展疫病诊断和紧急流调,对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进行病原跟踪和分析,同时从基因学角度进行病原遗传进化分析,在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疫情科学评估和预测预报。2012年4月,针对市内发现的1起严重的仔猪腹泻疫情,市中心下发了仔猪腹泻预测通报,并将首次在市内检测到的猪Koubu病毒进行了知识普及和介绍。2011-2013年,依据监测结果,市中心连续下发了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预警通知,强化了对“两病”的防控意识。
2.3通过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实现依防控政策有针对性和方向性的持续评估按照国家疫控中心的统一要求,重庆市各级实验室分别“定点、定期、定量、定性”开展了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同时将监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每月汇总分析,由各级分析评估专家委员会开展每月的科学评估,找出防控工作薄弱环节,并对下阶段防控政策的制定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2.4通过科技攻关专项的研究,实现技术和人才的储备市疫控中心始终坚持“检测与科研并行、科研与人才培养并重”的方针,每年申报有2个以上的市级重大攻关专项,2012年还曾凭借《重庆地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变异及免疫防控技术研究》项目成果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市中心承担的《重大疫病牛支原体肺炎诊断试剂与疫苗研发》项目已结题,《猪圆环病毒2型多肽疫苗研究》项目正在结题准备中。作为西南大学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市中心承担着兽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和指导工作,凭借硬件优势、人才优势和每年申请的项目为学子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每年均能培养2~3名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同时,各区县也充分利用建立的实验室技术平台,申报区县及市级科技攻关项目。近年来,已有巴南、南川、开县等多个区县获得了农业部、市、县的奖励。
2.5通过市区县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实现全市监测工作平衡发展通过构建“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和区县“兽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市中心对区县兽医实验室管理的实时监督,促进各区县实验室监测工作质量的提高,保障全市监测体系正常运转。通过检测信息的互通互用,结合所建立的溯源跟踪系统,可以完善动物疫病监测网络,进一步提高基层防疫工作质量,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3小结
兽医学学科评估篇2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落实好《2022年畜牧兽医工作要点》,着力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2022年在全省组织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护航行动,方案如下。
一、抓严抓实综合防控措施
(一)夯实基础免疫。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强制免疫计划,组织实施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指导做好牛结节性皮肤病免疫工作。强化分类指导,督促养殖场(户)落实强制免疫主体责任,规模场全面落实常年免疫、程序免疫,引导养殖场(户)自行开展免疫或向第三方服务主体购买免疫服务。强化防疫监督,组织春、夏、秋三大集中防疫行动,扎实做好补免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和免疫抗体合格率双达标。
(二)抓实监测预警。制定年度监测计划,加强免疫效果监测和评估,不定期开展飞行监测并通报结果。继续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入场采样监测,以2022年度出栏统计数据为基准,县级对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要实现年度监测全覆盖,对年出栏500-2000头的规模猪场按县域内不少于2%的比例随机抽样监测。积极推进规模养殖场重大动物疫病自检,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要建设非洲猪瘟自检实验室。对生猪屠宰企业继续加强留样、环境和在宰生猪的飞行监测工作,严格落实抽检阳性处罚措施。强化县级疫控机构兽医实验室建设,落实人员和经费保障,加强技术培训,制定并认真实施年度监测计划。
(三)抓严清洗消毒。持续科学开展灭蚊灭蝇灭鼠和日常消毒、重要时点消毒、突击消毒、应急消毒三灭四消”活动,推动落实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等重点环节和运输车辆等清洗消毒工作。3月、5月、7月、9月和11月各组织开展一次集中灭蚊灭蝇灭鼠和消毒周行动,县级负责具体实施,市级负责通过环境监测等手段开展效果评估。持续推动重点场所生猪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建设,实行凭清洗消毒证明转运管理。
(四)规范应急处置。部署开展地方各类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修订工作,整理汇编《全省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手册》。调整充实应急队伍,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快速处置能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定期更新维护应急物资。建立举报核查、监督巡查等制度,规范疫情应急处置。
二、扎实推进重点改革试点工作
(五)大力推进先打后补”。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改革的通知》(农办牧〔2022〕53号),进一步强化养殖场(户)防疫主体责任,树立生产者防疫、受益者付费”理念,加快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改革。以县为单位制定2022-2022年辖区内规模养殖场先打后补实施时序表,综合运用行政、技术、经济等措施,督促和指导规模养殖场加快实施先打后补”,确保按照农业农村部规定的时序进度完成。到今年底,以县为单位要求至少50%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实施先打后补”,2022年底所有规模养殖场全部实施先打后补”。
(六)加快无疫小区建设和疫病净化。认真总结经验,持续推进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今年每个设区市至少推荐1个养殖企业申报省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和评估;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机制,对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实行动态管理,全面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切实提升生物安全防控能力。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以种畜禽场为重点,优先净化垂直传播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加快规模养殖场疫病净化步伐,今年每个设区市至少推荐2个养殖企业申报省级动物疫病净化场建设和评估,并于3月30日前将推荐的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动物疫病净化场建设名单报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七)开展无纸化检疫出证试点。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无纸化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B证)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办牧〔2022〕27号),在优化检疫电子出证系统基础上,先期在南京市江宁区、常州市金坛区、盐城市盐都区、宿迁市泗洪县等地开展无纸化出具动物B证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从养殖到屠宰的全链条动物检疫监管模式。及时总结试点成效,逐步在全省全面推进无纸化检疫出证,提升检疫监督工作效能。
(八)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扶持培植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养殖龙头企业、动物诊疗机构和其他市场主体组建多种形式的服务机构,拓展服务内容,大力提升兽医社会化服务供给侧能力。完善生产经营者履行主体责任、政府依法监管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兽医社会化服务管理机制。学习借鉴连云港市1+N”模式,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苏中、苏北每个设区市至少选择一个县(市、区)开展兽医社会化服务,苏南地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兽医社会化服务。
三、严格监管严打违法行为
(九)严格检疫监管。进一步强化产地检疫工作。落实检疫与疫病监(检)测相结合的工作要求,提高检疫把关质量。组织开展产地检疫专项督导,继续落实生猪产地检疫出证情况分级核查制度,提高风险把控能力。严格规范屠宰检疫工作。组织开展驻场官方兽医师资培训和警示教育,提升官方兽医履职能力。严格检疫人员准时到岗、落实屠宰检疫规程要求,突出做好动物进场查验、产品出场把关、重点动物疫病检查等关键环节,确保工作实效。积极推进牛羊禽屠宰检疫工作。探索优化官方兽医+指定兽医”屠宰检疫模式试点。由各市推荐1家生猪屠宰企业或牛羊禽集中屠宰企业开展试点,采取官方兽医+指定兽医”方式,由指定的屠宰企业兽医人员负责屠宰检疫操作,官方兽医负责全程监督,探索建立多方协作、定人定岗、职责分明的工作机制,解决屠宰检疫人员不足问题,确保屠宰检疫工作要求落实到位。
(十)强化调运监管。一是完善全省指定通道布局。南京、常州、苏州要提前谋划落实新《动物防疫法》关于指定通道的规定,在南京市溧水区、常州市溧阳市和苏州市吴江区增设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以下简称检查站)。二是加强检查站管理。各检查站要持续规范查证、验物、消毒等工作,巩固《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管理工作的通知》(苏农办牧〔2022〕41号)的工作成效,所在地农业农村部门要落实检查站人员配备、待遇保障等要求。三是加强落地监管。利用信息化系统核查、日常监管等手段,重点检查养殖场和牛羊禽等屠宰场是否凭指定通道签章接收外埠动物、是否履行落地报告义务等,促进入苏动物及动物产品备案管理。四是开展百日行动。自4月开始开展打击违法违规调运生猪百日巩固行动,严格生猪养殖、经营、运输、屠宰等环节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调运行为。
(十一)严格无害化处理。持续优化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以提升环保、生物安全水平为重点,加快推进无害化处理体系规范化建设。完善病死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统筹用好无害化处理补助资金,着力推进病死牛羊家禽等集中无害化处理。完善畜禽养殖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大力推进保处联动信息系统应用,规范无害化处理监督管理,防止出现病死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乱抛乱扔、非法流入市场等行为。
(十二)严打违法行为。强化部门协同配合,通过组织专项行动、突击检查等方式,加大对涉及票证、耳标、病死畜禽、假劣疫苗以及养殖、运输、贩卖、屠宰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集中查处曝光一批违法案件,形成警醒震慑作用。充分发挥检疫出证系统、屠宰场远程视频监控作用,严查注水、注胶、屠宰病死畜禽等违法违规行为。苏北等线上苗猪交易活跃地区要继续保持对网上非法贩卖苗猪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防止死灰复燃。
四、切实强化防控工作保障
(十三)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全面落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格化管理要求,强化督查指导,进一步规范网格运行管理,县级要建立网格化管理绩效考评机制,督促网格工作人员履职尽责,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报告、规范处置。加快推进网格化管理信息模块应用试点。
(十四)稳定基层体系队伍。稳定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落实兽医卫生津贴等待遇,确保各项防疫工作有机构负责、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合理配置检疫人员,原则上每个乡镇从事产地检疫人员不少于2人,畜牧主产区每个乡镇从事产地检疫人员不少于3人;生猪屠宰企业驻场检疫人员不得低于农业农村部关于驻场官方兽医配置要求,牛羊禽屠宰企业驻场官方兽医不得少于2人。以县级兽医机构防控非洲猪瘟效能评估为抓手,推动地方政府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今年省级在南通、淮安、盐城、镇江四市每市选择一个县(市、区)开展效能评估工作。
兽医学学科评估篇3
关键词: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S85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5-0070-0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和跨区域流通日趋频繁,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扩散蔓延的风险日益增加。重大动物疫病一旦发生,其影响不仅是经济方面的,对社会公共安全也是巨大的挑战。
从疯牛病到H7N9型禽流感,从SARS到黄浦江死猪事件,重大动物疫病的危害性、影响力、跨界性不言而喻。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就是解决动物及其制品贸易中可接受风险水平的问题,它对于防控和消灭重大动物疫病、防范重大动物疫病跨界传播、促进动物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具有积极意义。
1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相关概念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定义其边界内一个对规定动物疫病具有清楚卫生状况的动物亚群体(subpopulation),并对规定动物疫病采取监测、控制和生物安全措施所实施的程序。这里所指的边界内是通过天然或人工屏障,划定的某一特定区域,这一区域可以是基于企业或农场水平,也可以是一个省或几个省的连片区域。
OIE认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以流行病学和风险分析的原则来评价和管理来自动物疫病的风险,主要包括两种模式,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简称无疫区)是指在规定期限内,某一确定区域内没有发生过某种或几种动物疫病,且在该区域及其周边,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动物源性饲料、动物遗传材料、动物病料、兽药(包括生物制品)的流通实施官方有效控制并取得经国家评估合格的特定地域。无疫区建设适用于在整个国家建立和维持无疫状态比较困难的动物疫病,其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合理的区域化和科学的区域化措施。
随着人们对动物疫病认识的加深、各国无疫区建设的实践,人们发现在某一较大范围――一个省、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内建立和维持无疫状态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OIE在2003年提出了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概念。生物安全隔离区划是一个国家用对其国境内具有特定卫生状况的动物亚群体进行定义和管理的过程。即在同一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下基于对一个或多个养殖场所内对规定疾病采取了监测、控制和生物安全措施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方式。生物安全隔离区概念超越了地理学区划的层面,并对相关的流行病学因素也进行了考虑。
2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现状
2.1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所取得的成绩
我国动物疫病的区域化管理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为消灭牛瘟、牛肺疫采取“划定疫点、疫区以及受威胁区”措施,这是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雏形。
我国于1955年消灭牛瘟,1996年宣布消灭牛肺疫,现在我国无牛瘟、无牛肺疫已得到国际认证。我国第一次规范化提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在1998年,当时我国借鉴国际通行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经验,提出了动物疫病区域化控制的理念。随后,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迅速发展。
2003年,四川盆地、松辽平原、海南岛、胶东半岛、辽东半岛等五片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
2009年,海南省免疫无口蹄疫区通过了国家评估,标志着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和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已经进入了新阶段。
截止目前,我国已在23个省、市、自治区的651个县实施了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同时,我国通过制定一系列规范性标准、文件,先后评估认可了广东从化马属动物无疫区、吉林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等区域。
其中,广东从化马属动物无疫区2010年2月通过了欧盟评估。在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方面,已有山东省德州市六和集团、平原大蔡牧业、蓬莱民和集团等近10家企业已经或即将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试点建设,有的企业已经进入评估认可阶段。
2.2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1998年我国刚开始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探索时相关法律、法规还处于空白状态,相关管理和技术文件还不完善。仅是农业部制定了《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条件》等规范性文件。但随着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不断深入,相关法律法规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从法律高度规定了“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逐步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随后《关于加快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2年)》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使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法律地位不断提升。
在地方立法方面,建设了无疫区的山东、辽宁、四川等地都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政府通过、颁布了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相关的法规制度,制定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管理条例、办法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规划、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得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日渐成熟、完善。
2.3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有了成熟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也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实施。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推进,基础动物防疫体系特别是示范区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2.3.1健全兽医工作机构
各地以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为契机,加强兽医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例如,四川省和重庆市通过“放权”,将乡镇兽医站的“三权”直接归县级政府部门,同时分离执法与服务,加强和稳定了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基层兽医队伍。
2.3.2加强了兽医队伍建设
据统计六个示范区内从事兽医工作人员总数达到8.84万人,人员结构不断优化,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具备开展动物免疫、监测、检疫和监督等动物防疫工作的能力。
2.3.3无疫区动物疫病防治的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无疫区加强了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防疫屏障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为提高检测水平、防范疫病风险,示范区按照统一标准对省、县两级兽医诊断实验室进行改造升级;为保障疫苗流通、动物制品运输安全,完善了从省到乡的四级冷链设施建设;为加强疫病检测能力,升级了动物疫情信息传输网络建设,实现有关信息的及时分析、汇总和传送。
2.4财政投入不断增加,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截止2007年,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就已累计投资16.48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0.24亿元,地方配套6.24亿元,并保持每年10%以上的投资增长。在资金的使用方面,国家投资部分资金全部用于购置动物疫病检验监测、畜产品安全检测等仪器设备。地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实验室改造、维修和补充仪器设备购置。
随着我国无疫区建设的发展,无疫区建设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得以显现。通过无疫区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畜牧产品出口、农民增收,加强了区域内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区域化管理所产生的红利有目共睹。
据资料显示,无疫区生猪疫病死亡率分别由8%下降到2006年底的4%;2009年无疫区畜产品出口额较2006年增加6.21亿美元,占全国畜产品出口总额比例从46.21%提高到58.21%。
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成效显著,其中海南省2008年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重达21%以上,农民人均牧业年收入收入达870元,同比增长15%。
3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存在形式主义
规范化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对于我国来讲还是个新鲜事物,也是个“舶来品”。从层面设计来看,相关评估管理办法、技术规范、管理条例都是建立在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上的,是科学的、具有实践意义的。但在一些地方的无疫区建设中,没有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制定符合本地区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和畜牧业发展特点的防疫措施,盲目照搬无疫病示范区模式,同时由于缺乏财政投入保障和相应的制度建设,动物疫病区域化建设容易成为“政绩工程”、形式主义,不利于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发展。
3.2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有待完善
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也是动物疫病发病较为严重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实践,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当前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还存在着“单一性”和与国际接轨不足等问题。
目前我国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主要以无疫区建设为主,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有待加强。
全国现有10家企业已经或即将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试点建设,但目前还没有一家通过国家认证。在生物安全隔离区的制度设计、评估标准方面缺乏相应的规范,在流行病学调查方面由于缺乏国家科研力量支持,仅凭企业自身力量很难拿出科学的数据证明自己达到无疫状态。
3.3国际认可度不高
在国际认证方面,现阶段我国建设的五区六省无疫区都没有开展国际认证,OIE以及我国贸易伙伴国对我国在无疫区建设、管理、评估工作取得的成效不了解,由动物疫病引发的贸易壁垒依然存在。
①我国在风险评估、事前准入、口岸进入和隔离检疫等措施的规范和实施上与OIE的相关规定还存在差距,建设的无疫区难以符合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技术规范的要求。
②我国相关理论研究还不够,缺乏可靠的流行病学分析和科学的区划。目前,我国对于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方面,对于相关概念、国际条例,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机制等的研究占主流。相关的定量研究较少,仅有李媛媛、蒲华对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进行了经济社会效益评估等少量研究。相应的风险评估、管理模型研究较少,这也与我国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信息化水平不高,动物疫病相关数据较为敏感、不易获得有关。
4对策思路
4.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保障措施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明确动物疫病防控在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应地制宜的制定完善各项规范、制度和标准,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整合优势资源、推进各部门联防联动,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兽医机构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确保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各项措施能得到有效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程,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平稳健康发展。
各地要建立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的政策支持;再者要建立稳固的国家经费投入机制,做好中央、地方财政投入的配套管理,积极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到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建设中来,协调好财政投入和社会投资的动力机制与长效机制,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提供资金保障。
4.2因地制宜,创新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
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各区域内实际状况,在符合国际、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地方畜牧业发展水平和动物疫病流行程度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规范,创新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对于一些我国已经消灭或接近消灭的动物疫病,要推动它们得到国际认可。
对自然屏障体系较优越、动物疫病流行程度较轻的区域按照目前示范区建设的模式,分病种提出无疫区建设计划,分步骤实现无疫目标。对畜牧业集约化程度高及具有畜产品出口优势的地区,国家应鼓励一些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建立生物安全隔离区划,投资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企业。
对于自然屏障体系较差、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区域,要加大流通控制,和疫病防控,防止疫病的大规模流行。
4.3强化调查研究,推进国际评估认可
目前,我国对于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方面,相关的定量研究较少,仅有李媛媛、蒲华对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进行了经济社会效益评估等。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本质上在评价和管理动物疫病风险水平,但相关的风险评估、管理模型研究较少。
因此要加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调查研究,使得制定的相关规定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可操作性。
同时,要通过加强与OIE沟通与联系,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参与OIE标准和规则的修订,促进我国动物卫生管理措施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李苗.关景象水生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国际规则及应用思考[J].中国水产,2011,(11).
[2]赵维宁,郑增忍.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国际规则与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08,(12).
[3]张健,吴志明,闫若潜,等.河南省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建设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12,(7).
[4]郑增忍,黄伟忠,马洪超,等.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5]张衍海,刘俊辉,范钦磊,等.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新模式――生物安全隔离区划[J].中国动物检疫,2008,(9).
[6]李金祥,郑增忍.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实践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5,(1).
[7]刘俊辉,张衍海,郑增忍,等.我国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调查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13,(8).
[8]OtteMJ,NugentR,McleodA.TransboundaryAnimalDiseases:Asses-
smentofSocio-EconomicImpactsandInstitutionalResponses[R]//LivestockPolicyDiscussionPaper.FAO,2004,(9).
兽医学学科评估篇4
关键词:兽医管理体制;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1-0084-02
兽医工作在社会公共卫生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促进经济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1]。落实兽医管理制度改革,坚持遵循政府决策,对健全政府公共管理,加深行政管理体制更新具有显著意义。但目前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尚存在部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将其分析如下。
1现行兽医管理体制中的问题
1.1机构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兽医管理工作比较分散,无法实现系统管理,存在职责模糊的情况。职能重叠现象严重,导致管理效率难以提高,资源浪费量过大,不仅影响了防疫工作的系统化,还使工作开展的困难度有所增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
1.2基层防疫欠缺
因为长期落后的基层防疫建设,我国基层兽医体系多年来发展速度都比较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尤其是基层兽医人员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存在严重不足。基层防疫机构条件较差,待遇不高,各项机制不够健全,难以吸引受教育程度高、技术水平强的兽医人员,从而导致了年龄结构的重心偏移,知识结构不合理[2]。实施改革时,未对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社会服务层面上的特殊意义提高重视,影响了兽医基础性工作的有效实施,造成严重的动物防疫隐患。同时由于没有稳定的组织队伍、经费及机制问题,动物防疫的基础不牢。
1.3人才缺乏
数据显示,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服务方面,主体年龄正朝着老化趋势发展。有些基层兽医工作者,未受过专业知识及技能训练。而即使是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的人员,由于没能及时更新相关技术,也出现知识技能老化现象。
1.4法律体系不完善
就目前而言,在兽医管理方面虽然颁布了部分相关法律,但未能实现系统化的兽医工作规范,不具备基本的兽医工作法。并且颁布的法律太过片面性,只涉及到部分内容,如执业兽医管理、动物诊疗等方面,尚不具备实用法律。即使在已有法规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彼此之间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矛盾。
2对策
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坚实的基层防御系统、专业的人才、完善的实用法律,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就无法提高,相关产品安全问题就会频繁出现。而且当下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频繁,存在蔓延趋势,给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造成巨大压力。所以,加快完善兽医管理体制也迫在眉睫。
2.1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农业部的内设机构中,应包括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省级以下则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该省情况分析研究,确定工作,并遵循程序报批。上级应对下级实施指导;各级行政管理机构监督管控相关防疫工作的开展。提高兽医医药政控制力度,采取官方兽医制度。
2.2强化基层防疫
遵循经济和公益性职责分开原则,坚持贯彻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明确乡镇畜牧兽医站所担负的经营性业务,并将其与公益性职能实施科学分离,促进其市场化。提倡和支持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建立经营性兽医服务体系。
2.3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加大力度提高兽医工作者能力。提高对兽医技能培训和相关知识教育的重视力度,确保人力资源充足,整体提升综合素质。实施兽医科学研究,健全动物疫病监控措施,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增强科学防治能力。强化外界沟通与合作,提倡融入国际大环境,了解并分析国际动物卫生标准,从而对国内相关政策及时调整。
2.4健全法律体系
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标准,分析国际流行做法,建立并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3]。分析制定兽医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为兽医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堡垒,确保兽医管理科学高效地开展。
3小结
坚持贯彻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动物防疫能力和社会卫生安全是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各相关方面的努力,使兽医管理机构完善、职能分明、关系顺畅、法规健全。深化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促使我国动物卫生工作整体进步,并逐渐增强我国动物卫生和相关产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吴晗.构建新型兽医服务体制几个问题的思考-探索树立兽医服务是兽医工作核心的新理念[J].中国动物检疫,2013(7):1-5.
兽医学学科评估篇5
做好防疫工作不仅能减少动物养殖过程中不必要的数量损失,还能改善动物产品质量。本文就如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
基层;动物防疫;畜牧业;兽医;难点;对策
1基本情况
海北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畜牧业是海北州的支柱产业,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畜牧业的发展和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是密不可分的,从目前来说,海北州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进行还比较顺利,算是在平稳运行的过程中。但是我国在针对动物防疫方面和畜牧养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全面,对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法制建设中还不够完善,缺少相关专业知识人才,不能从根本上确保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2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主要工作
2.1预防工作
做好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和包虫病、布病等防治工作。
2.2建立防疫方案
建立健全从事畜牧业的合作社、养殖户、家庭农牧场和各大养殖场的防疫方案,详细记录每个养殖户的免疫动物数量种类、还有未免疫的动物情况等。
2.3加强屠宰监管
强化产地和屠宰场的检疫监管,在源头控制疫情,确保在流通环节上不传播疾病。
2.4加强疫病防控
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对疫情的检查,及时准确报告疫情发展状况;准备齐全各种应急物资,例如疫苗、消毒服、防护服等;开展对畜牧动物的抗体检测和免疫效果评估,对免疫效果不明显、抗体指数不合格的畜群及时加强免疫防治;对各地免疫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免疫效果进行专项检查;建立对动物标识和疫病可寻的体系,做到疫病的可追溯管理。
3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难点要点
3.1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难点
3.1.1对科技水平要求高
在对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进行过程中,对科技水平要求比较高,但目前海北州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在进行动物免疫工作过程中,会因为缺乏经验,技术不足等原因导致免疫失败。使从事畜牧业农牧户、带头能人和养殖大户、家庭农牧场等降低对畜牧兽医的信赖,对兽医防疫工作也带来很多弊端。
3.1.2从事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较少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海北州从事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加上从事畜牧兽医的工作人员待遇普遍较低,大大打击了这些从事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放弃这一职业,进而导致从事畜牧业防疫工作的人员就更少。
3.2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的要点
3.2.1加强科学研究
结合海北州发展现状与实际情况,根据防疫工作的发展热点问题,分析海北州技术不足点,运用科学技术研究完善对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技术改良,加强科学研究,为今后的发展做铺垫。
3.2.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是完善基层防疫工作设备设施,合理配置各项设施,为防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合适的场地和设备,促进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
3.2.3健康检查
定期做好养殖动物的疫病检查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身体检查,及时预防疫病传播,在发现有疫情出现时及时治疗与控制。
4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难点要点对策
4.1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首先要端正人们观念,加强人们对防疫工作的重视,提高相关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以及工作福利与待遇,吸引更多的人参加这份工作,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4.2培养更多人才,组建工作团队
吸纳大量年轻的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后备,改变行业的年龄结构,由于目前人口老龄化严重,所以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专业培训。
4.3完善相关部门的基础设施
只有完善基础设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提高防疫效率,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带动海北州畜牧业发展,其次也保护了畜牧业从事者的经济利益,降低资源浪费。
5小结
兽医学学科评估篇6
2014年10月26日,中国兽医协会兽医实验室检测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员代表大会在青岛召开,本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兽医实验室检测分会的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标志着兽医实验室专业的交流平台正式建立了。从此,兽医实验室以及相关的从业人员有了自己的交流、沟通、协调的平台。
兽医实验室检测分会是中国兽医协会领导下的行业特点鲜明的专业协会,旨在搭建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兽医教学与科研单位实验室及规模化养殖场实验室等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国内外兽医检测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我国兽医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推进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有效利用,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规范相关行业发展,提升国内兽医诊断试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国内兽医诊断试剂产业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
本次大会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兽医协会秘书长才学鹏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要求兽医实验室检测分会发挥好行业自律作用,将这个团队打造成讲道德、讲信用、讲质量、讲科学的一支队伍,将兽医实验室检测分会办成一个学术和技术的交流甚至国际交流的平台,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大家的智慧,把技术创新、工艺创新、集成创新、产业化基础搞上去,发挥维护行业权益的作用。
兽医实验室检测分会未来将积极围绕中国兽医协会服务、协调、自律的宗旨开展各项工作,调查了解行业发展的规律、反映行业心声,广泛的开展国际的合作、交流和培训,促进国内外兽医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随着《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2年)》的颁布实施,我国各级兽医实验室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为动物疫病净化提供科学的评估方案,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可靠地技术支持,是兽医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意义所在。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兽医实验室检测分会对纷繁复杂的疫情变化和落实疫病净化工作的迫切需求。在我国兽医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历史时期,兽医实验室检测分会的成立为广大会员搭建了交流、合作、技术支撑的平台,也为行业的自律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探讨和规范的空间。
中国兽医协会兽医实验室检测分会领导名录
会长陈西钊
副会长

我心中的奥运英雄作文范文(整理9篇
- 阅0我心中的奥运英雄作文篇1今天,我们全家兴奋极了,因为今晚要进行110米的跨栏决赛,中外闻名的刘翔叔叔是代表中国参赛的选手。刘翔叔叔刚上场的时候,我觉得他有点紧张,但他看到现.....

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整理6篇)
- 阅0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篇1在某一个夜晚里,我和妈妈摇着小船驶向滨海那边的大船上去休息。第二天早晨,天蒙蒙亮,妈妈就起床了。只有我还在床上睡觉。我只能听见妈妈的嘴里咕哝着什.....

党员年度个人思想工作总结范文(收
- 阅0党员年度个人思想工作总结范文篇1时间转眼即逝,不知不觉就结束了大三的第一学期。在这一学期中,我感到最光荣的并且影响我一生的是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这是我自己.....

半年度总结及下半年计划收集范文(4
- 阅02023半年度总结及下半年计划篇1今年以来,我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民政在构.....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收集3篇)
阅:0小学语文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识字”、“课文”组成。“识字”与....

兽医学学科评估(6篇)
阅:0兽医学学科评估篇11.1构筑“金字塔式”的监测网络体系,实行层级管理近年来,重庆市积极构建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实....

回忆的作文(收集8篇)
阅:0回忆的作文篇1记得小时候,天还未亮,我就跟爷爷翻山种地去了。我家菜地在后山,那里很远,要翻过一座山才行。中午....

程序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整理10篇)
阅:0程序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篇1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担任公司开发部的一名软件工程师,主要从事着JA项目的开发工作,这....

幼儿园教师个人总结(收集5篇)
阅:0幼儿园教师个人总结篇1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马上要结束了。在即将与孩子们挥手道别的日子里,我和孩子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