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知识点(6篇)
来源:
生物知识点汇总篇1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错位越位
词汇积累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正像汉语教学中的汉字一样,不认识字谈何读写。语音和语法的学习都要依赖于词汇的学习之上,所以教师都把词汇的教学当成了重点,殊不知过犹不及,许多词汇教学的错位和越位现象正影响着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根据教师课堂上的一些不恰当的教学现象,特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词汇教学强占课堂,教学失衡强越位
因为教师们认识到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课本单词的识记要求是无一漏网,只要课本上出现的单词,必须要求学生全部会写,即使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要求的“会认部分”也无一例外要求学生识记。每一节课,教师们都疲于教授单词,从读到背到默写,一直围绕“词汇”转。哪怕是句型对话课,也要用去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处理单词。阅读课更甚,理由是搞不懂单词,读什么文章。结果是教师天天想着法子逼学生记单词,逼得学生得了英语“恐惧症”,哪里还有兴趣可言。因为教师对单词的要求都一样,致使学生分不清重点,对课标要求的“四会”单词不能加强记忆,对“两会三会”的单词记忆也很模糊,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学习方式,根本没有效果。
如人教七下《Unit2AWhere’sthepostoffice?》有一整页的单词,如果先把单词记牢记准需要一周的时间。这样用于课文和对话的学习时间就要压缩,甚至一带而过。这就是词汇学习的错位现象。不妨挑出其中“Keyword”精讲精练,剩下的单词可以在对话练习和情境模拟中继续学习。学习时间的安排要有次重点,免得本末倒置,事倍功半。
阅读课上更没有必要“翻找词典,逐词学习”。高效阅读需要学生能够掌握“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测出句子中间陌生单词的意思;或者根据构词法猜测一些“前缀”和“后缀”的词义,如学过“quickly”了解到加后缀“-ly”就可以变成副词,那么很轻松可以得知“happily/badly”的意思。学习了“beautiful”可知名词后加“-ful”就可以变成形容词,即可明白“useful/careful”的意思。依此类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就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猜词”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在做完形填空时,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把正确的答案顺出来。速度提上来,正确率也很高。
2.词汇教学强调语境,避重就轻频错位
现在课程改革中都比较推崇“情境教学”,导入要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学习过程要创设情境,增强学习效果。所以英语教学中也出现了“唯情境”至上的课堂。即使是简单的词汇学习也要设置情境,把词语放到情境句中去讲解,这种错位学习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词汇的学习只要精选精讲,强化识记即可,不必为了赶时髦而不加分别的创设情境,词汇的掌握主要在“交际活动”中才能实现。
词汇学习并不需要创设复杂的情境,中学生的领悟能力比较高,识记能力也很强,仅仅借助课本配套的教具就完全可以正确理解单词的含义。如七下《Unit3AWhydoyoulikekoalas?》的学习,完全可以根据配套的动物图片完成词汇学习。教师在教授单词时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把同一类型的单词归纳整合,适时联系以前学过的单词,找出规律识记,还有利于提高学生“推测”能力。英语的学习还可以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如学习四季的单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时,可以和美术图片相结合,根据四季的特点,还可以添加很多相应季节的词汇,丰富教学内容。
3.词汇教学局限教材,画地为牢难就位
词汇的归纳整理和巩固识记在复习课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复习课上,教师一贯的复习方式就是从整个单元的词汇下手,主要采用默写的方式考查学生单词掌握的情况,然后给学生总结归纳本单元所有的知识点,用“填鸭式”喂给学生,然后用题海战术强化巩固。这个过程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词汇积累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所加强,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却停滞不前。学生只能对见过的题目有分析的能力,对于陌生的题型和知识点就不会分析。
复习课是温故知新的过程,不但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还应该于再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提高。教师在设计整个单元词汇复习的时候,应该有相应的拓展训练,让学生于自主探究中发现单词识记规律,总结出自己的单词“识记宝典”,找到适合自己的识记方法。如七下ReviewofUnits1―6中,复习的单词可以归类:动物(animal):tiger,lion,panda,manatee...;工作(job),分别以-er,-or,-ist等结尾归类:teacher,worker,writer等;doctor,inventor,visitor等;artist,pianist,scientist等。复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到台前展示自己的复习过程,互相交流词汇学习方法,共同提高。
生物知识点汇总篇2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原型范畴理论基本词汇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正式确定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把词汇问题看作是语言的核心问题。在应用语言学方面,人们发现词汇问题是制约外语学习的瓶颈问题。英国语言学家D.A.Wilkins认为:“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这说明学生的词汇能力是其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英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量的大小。因此,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框架,试图讨论原型范畴理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的启示。
二、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词汇习得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
与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外语的时间短、起点低、基础极不扎实。在词汇学习方面,尤其存在以下问题:
1.孤立单词的学习方法不当。很多人认为,词汇学习就是学单词。把单词的汉语意思给出来,再举个例句就行了。这种方法割裂了词和词汇之间、词和句子之间的联系,把词汇孤立起来讲解,这样导致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吸收能力有限,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佳。不能使学生依据词汇内部的形、音、义构造、用法的纵横联系掌握词汇,只记忆了一堆互不联系的词义和用法,却不能把他们应用到实际的听、说、读、写、译当中去。而且这种方法单一枯燥,学生很容易感到无聊,记忆也不深刻。
2.词汇学习主次不突出。研究表明,大学英语常用词、基本词、根词只占英语总词汇量的一部分,词汇学习应该把重点放在这些有用的词条上,不要不分主次。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很多学生把教材中甚至课外读书中出现的生词一律形、音、义、用法全部掌握,力求听说读写都会用,词词都一样要求,结果造成学生词汇学习中未能抓住主要矛盾,该达到的要求反而未能达到。
3.不注重词汇的系统性和规律性,边学边忘。词汇自成系统,有其内部的规律。通过词汇内部的规律来学习单词,学生才不至于越学越混乱、词和词纠缠不清。可教材本身的编排不可能体现词汇的系统性和规律性,这就要求学生在词汇习得过程当中突出词汇自身的规律特征。
三、原型范畴理论简介
人类在千差万别的世界中看到相似性,并据此对世界进行分类(classification),这样的认知过程就是范畴化(categorization)。范畴化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是人类对无穷万物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分类,并把这个过程的结果固定在语言符号里。人们在对具体事物进行分类时,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强调的是它们的共性,将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进行概括和分类,形成范畴((category)和概念(concept)。因此,范畴就是范畴化的产物和结果,范畴化又是概念和词义形成、以及语言运用的出发点,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原型范畴理论是从客观主义范畴观发展而来的。客观主义的经典范畴观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Aristotle对于范畴的认识。该观点以唯理主义为基础,认为:(1)范畴由范畴成员共有的一组充分而且必要的特性来界定;(2)一个体如果具备某范畴成员的所有的充要特性,则它属于该范畴,否则不属于该范畴,不存在“好像属于该范畴、又好像属于该范畴”的情况;(3)不同范畴之间存在清晰的界限;(4)同一范畴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即不存在典型。
员与边缘成员之间的差别。这样,词汇被简单地认为是词的单子,每个词附有一个、几个或更多的词义,就语义或词汇关系而言,词与词之间关系是彼此割裂的。如“girl”由“female”、“human”、“non-adult”构成,“apple”由“fruit”、“edible”、“round”等构成。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和人类学研究对传统的范畴观提出了大量的反证;在此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Rosch提出了“类典型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他对不同文化的范畴形成进行比较,发现许多范畴都是围绕一个原型(prototype)而构成的。判断某物体是否归入某范畴,不是看它是否具备该范畴成员所有的共同特性,而是看它与其类典型之间是否具有足够的家族相似性(familyresemblance)。同一个概念范畴中的成员需要有一个能反映本范畴特征的典型成员作为原型(prototype),与原型接近的称为典型成员,缺少原型特征的称为非典型成员。比如,当我们想到鸟时,更容易想到的是麻雀,而不是企鹅,尽管企鹅也属于鸟类,因此,可以说麻雀也就成了鸟的原型。“范畴围绕原型这个认知参照点建构,其边界依成员典型性程度向外扩展,形成边界难以确定的更大的范畴”。现代原型理论的范畴观基本观点总结如下:
(1)决定范畴内涵的属性及其数目是不确定的,相对于人的认知需要而有所变化;
(2)特征也有中心的、重要的区别属性和边缘的、非重要的属性之分,其中心属性有更大的区别性,其边缘属性与邻近范畴属性相交叉;
(3)范畴成员之间具有互相重叠的属性组合,即所有成员享有部分共同属性,形成家族相似性;
(4)成员之问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具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具有更多的共同属性的成员是中心成员。因此,我们可以推论,范畴的原型成员最容易被习得。
四、原型范畴理论与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词汇习得
1.重视基本词汇的学习。从原型理论的范畴等级结构中可以看出,在人类认知中,基本范畴是最典型的原型范畴,原型范畴在基本等级范畴得到最好的休现,所以,具有原型特征的基本范畴正是人们对世界事物进行范畴化的有力工具。范畴形成的同时产生了词汇范畴,也决定了词汇产生和发展的顺序,构成了一定的词汇等级结构,其基本等级具有特殊的地位。在语言层面上,基本范畴词汇总是先于上位范畴词汇和下属范畴词汇产生,是词汇范畴中重要的和基本的层面,其重要性表现如下:
(1)基本范畴词汇容易记忆。基本范畴词多为词形简单、音节较少的不可分析的本族语词,因而基本等级范畴词汇最早、最容易被人们所习得。如基本等级范畴词汇“tiger”词形简单,容易习得;而习得上位词“animal”则需要更高、更复杂的综合能力。
(2)基本范畴词汇是日常交际的基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能直接感知的基本范畴事物是最普遍存在的,因此在日常交际中,基本范畴词汇使用频率最高。比如,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各种狗称为“狗”,而不是“苏格兰狗”或“犬科动物”。此外由于其使用频率高,因此更能长久记忆。
(3)基本范畴词汇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很多下属词汇来源于基本范畴词汇,如orangejuice,blackboard,sunflower,woman-doctor等。
2.从原型意义出发,通过隐喻认知模式习得一词多义。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隐喻思维能力随着人的认知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能力。”(赵艳芳,2001)。人类首先认识自我,然后认识到周围的事物,进而认识到较远的事物,再开始认识抽象概念,常表现为:人一物一事一空间一时间一性质。语义范畴也是原型范畴,具有明显区别特征的该范畴的不同子范畴(subcategory)就是该范畴所代表的词的不同义项,往往是人们首先认知的,也是语言符号里最早获得的义项,是“直接(原型)”意义,其他子范畴以家族相似性的方式、通过隐喻或转喻、围绕原型意义向外扩展,构成一条意义链(meaningchains)。正如Taylor用“意义链”来解释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联系:意义A与意义B因它们之间的某些共同特征或其他的相似性而发生联系,意义B又反过来成为变化源进一步延伸出意义C,同样的意义C又延伸出意义D和E,如此等等(Taylor,2001)。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单词的各义项具有家族相似性,并且支配一词多义。因此,在英语词汇习得中,学生不要只简单地理解词在一定语境中的某一具体意义,而忽视词的中心意义(即基本意义或原型意义);或是将词的所有含义一股脑地进行学习,抓不住重点并加重了记忆负担。根据原型理论,在理解多义词时,学生应从认知的角度来理解词汇语义的演变过程、各义项之间的深层联系,培养根据上下文推断具体意义的能力,变机械记忆为主动吸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重点突出、融会贯通、最终灵活掌握,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词汇学习的记忆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率。
3.利用原型理论,扩展词汇上下义。在英语词汇中,由于有的词表示类概念(genus),有的词表示种概念(species),根据词所表达的类概念和种概念之问的关系,词与词之间存在上下义关系,表示个别概念(种概念)的往往是下义词,表示一般概念(类概念)的是上义词。上义词和下义词是相对的,比如,tree既可以作plant的下义词,又可以作peach的上义词。习得者可以将一些更贴近其生活和体验的词确定为这个上下义范畴内的原型。在识记单词时,以已经确定的作为原型的词为起点或中心,逐渐向其上义或者下义延展,扩大关联范围,有效地习得这类词汇。大学英语初级阶段已学过的与“走”有关的动词大致有:move,walk,clump,limp,creep,hobble,march,pace,roam,stroll,stump,tiptoe,wander。如果我们把walk作为“行走”的词义作为原型,就很容易联想到它的下义词:trudge(跋涉),saunter(闲逛),stride(大步走),stroll(漫步),limp(跋行),tiptoe(用脚尖走),stagger(摇晃地走),hop(单足跳),amble(缓行)等。既然这样,那习得者可以从基本词汇以及基本词汇的基本义入手,逐渐向其他词汇和词义推进。
五、结语
学习语言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交际。新疆地区大学英语教育对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出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改变其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过程中和在引进发展经济对外合作项目中,外语无疑会成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本文阐述了原型范畴理论的具体内容,并以此为指导,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探讨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朱炜.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1).
[3]张宏虹.可理解输出假设对培养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启示[J].海外英语.2009(9).
[4]丁玉敏.浅谈英语词汇教学[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12).
[5]Taylor,J.LinguisticCategorization:PrototypesinLinguisticTheory[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ResearchPress,2001.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Ungerer,E.&H.J.Schmid.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M].AddisonWesleyLongmanLtd.,1996.
生物知识点汇总篇3
TeachingDesignofAssemblyLanguageandMicrocomputerPrinciplecourseBasedonResearch-orientedCurriculum
CHENGHong-bin,SUNXia,LIANGWei
(SchoolofComputerScienceandEngineering,ChangshuInstituteofTechnology,Changshu215500,China)
Abstract:Aimingattheproblemthattheinefficiencyinthecurriculumteachingoftheassemblylanguageandmicrocomputerprinciple,bybuildingresearch-orientedcurriculum,weselectteachingcontent,improvingteachingmethodsbasedontheknowledgesystemandstudentsinterested,,payattentiontothetheorywithpractice,buildsimulationplatformanddesignthesimulationcase.Throughbystrengtheningthecultivationofpracticeability,stimulat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inordertoimproveteachingeffectandstudent'sinnovationability,thenprovidestrongpracticeabilityandinnovationspiritofcomputerappliedtalentsforthesocialculture.
Keywords:research-orientedcurriculum;Teachingdesign;case;simulation
《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目前普通高校的《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在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实验效果欠佳等方面。当前的教学现状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了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从微机技术的特点和知识建构的基本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和创新素质为目标,引入研究性课程,精心设计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
1课程设计思路
研究性课程是一种校本课程,它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在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通过在常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即研究性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使用Proteus和Keil工具实现微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在此基础上,开展课外专题研究性教学。从而实现在培养学生的一般性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研究性素质、创新精神、意志品质和性格的培养,提高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力[1-2]。
2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构建研究性课程的关键点是:
1)基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目标和培养研究性素质目标,合理选择规划课程的知识点,构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即研究性课程)与非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即常规的课程知识),制定适应普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知识模块。采用互相包容和渗透的教学方法[3]。
2)构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即研究性课程)与非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即常规的课程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另外,教学中综合运用类比法、动画演示方法、比喻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对课程知识点内容进行整理,依据不同知识点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设计。并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丰富的教学手段。
3)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系统Emu8086的汇编语言教学设计、基于proteus的微机原理教学设计。制定合适的基础实验和应用开发实验项目,设计探索性的课外拓展实践项目。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课程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比较繁杂、抽象,是一门基础性、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
课程从微机技术的特点和知识建构的基本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和创新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指导思想,通过构建研究性课程,基于课程知识体系和学生兴趣合理选择研究性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和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改革措施,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4]。
3.1常规教学内容和研究性知识内容
《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课程原有课程体系下的基本内容主要分为:汇编语言和微机原理两部分:
1)汇编语言部分包括:微机的基本软硬件组成、8086微处理器、8086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基础、8086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结构及设计。
2)微机原理部分包括:存储系统、输入输系统、中断系统、微机总线和接口技术。
通过构建研究性课程,我们将课程知识内容划分为两部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非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即常规的课程知识)。其中:
1)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包括:8086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结构及设计、输入输系统、中断系统和接口技术。
2)常规的课程知识包括:微机的基本软硬件组成、8086微处理器、8086操作数的寻址方式、8086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基础、存储系统、微机总线。
另外,基于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适当缩减。基于课程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划分,为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针对研究性学习内容,在教学中以应用实践案例、实践任务开发为任务驱动,结合课程实验和课外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实际软硬件应用编程能力。
在各个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的丰富基于知识点的实际案例的仿真演示,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学习理解知识点。
3.2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中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即研究性课程)与非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即常规的课程知识)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研究性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基本的常规课程知识基础上,积极主动的深入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自主研究问题、探索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其次,针对本课程知识的抽象性和繁杂性,为了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需要对课程的难点重点知识模块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采用比拟法讲解、讨论法和实例演示等进行深入讲解,从而化解课程内容的枯燥性、复杂性和抽象性。
第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仿真软件进行教学。比如采用debug、emu8086、Proteus和Keil等软件和仿真工具对课程的原理知识点讲解、演示,对系统软硬件设计进行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
第四,引入专题研究性教学,积极开展课外自主学习,设置具有创新性的实践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独立查阅资料、制订方案、分组实施,最后总结整理、交流评价。
3.3教学案例设计
采用Proteus和Keil软件结合的硬件仿真平台进行微机原理的教学,设计相关知识模块的案例。对于教学知识点,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入知识点相关的项目案例、借助仿真实验软件演示微机硬件设计和汇编语言程序的运行结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微机原理的软硬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5][6]。在研究性教学中引入的仿真案例如下:
1)微机原理案例项目:开关控制led流水灯、NMI中断实验、数码管实验、点阵屏实验、8255A并行接口实验。
2)汇编语言案例项目:选择分支、字符匹配、统计负数个数、查找A的地址、密码明文密文转换实验。
3.4专题研究性案例设计
针对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的设计情况,在理论课时压缩的情况下,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开发平台开展课外专题案例实验提高学生微机应用实践能力。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具有挑战性的创新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外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开发能力。实验项目如:8255A交通灯实验、行列式键盘实验、8254A定时器实验、8259A中断实验、图形字符块输出实验、小车移动实验。
生物知识点汇总篇4
一、稳打基础,掌握词汇学习的规律
英语词汇在整个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把纷繁复杂的词汇知识梳理进自己的知识网络,同时也鼓励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对比联想法
对比联想,是一种可以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到引起对和它有相反特点的事物的回忆,并从中进行相关的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英语中反义词十分多,例如:“black———white、big———small、cold———short”等。通过反义词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积累到更多的词汇,更深刻地记忆这些单词,使英语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二)接近联想法
接近联想就是依据我们自身的经验,由某个事物引起对另一时间上和空间上与之接近的事物的一系列联想。如:house———door———windows———light———computer或者house———family——parents———comfort等等。学生在进行联想时,可以同时回忆单词,以便在脑海里想象这一画面,从而完成对着这些单词的掌握。
(三)总结归纳法
知识的积累是需要系统的梳理与总结的,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就是要将教学的重心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去总结归纳知识,例如在词汇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规律做好总结归纳表:
1.相同字母或字母组合发不同的音,如:breath,breathe;
2.不同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发相同的音,如:apple,bed,pig,box,bus;
3.字母不发音,如:night,caught,sigh;
以上这三组词,教师可以利用读音规则再加上拼写与读音之间的规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然后再分析、比较它们的字母、字母组合之间的差异,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这些单词的掌握。
⒋形近音近词,如:comprise,compose,consist,constitute;
⒌同音异形异义词,如:cast—caste;
⒍同义异形异音词,如:pronounce—pronounced(v).
上面这几组单词,拼写确实有几分像,但如若仔细一推敲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同。因此,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帮助学生彻底弄清词汇的含义,以便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二、初中英语句型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句型是英语这一语言的“结构模式”,所以对必要的句型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句型入手,逐渐掌握适合学生自己的语言学习规律。
(一)句型教学的原则
⒈在句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把听、说放在首位,在交际和情景中练习。句型教学不能离开具体的情境,否则就好像一个“花架子”,所以结合实际的交际情景特别重要。
⒉精讲多练。英语学习中句型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好方法之一,同时也是语言学习中的难点,因此需要大量的实践才可以做到融会贯通。教师要尽到监督责任,要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的听、说、读、译、写等语言技巧尽量达到熟练。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去“练”,而不再是以前枯燥单调的“教”。
⒊操练形式应尽量多样化。虽然句型教学是要以大量的练习来达到巩固的目的,但如果练习形式太过单调,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研究表明,当一种没有变化的刺激持续过长的时间,就会造成抑制其兴奋的过程增强,从而使人的兴奋过程减弱,进而使人疲乏。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出现,教师应该尽到责任,做好相应的引导和调控。练习的速度应由慢到快,切忌操之过急。
(二)句型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生物知识点汇总篇5
[提要]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是表达思想的载体。英语词汇中大量存在着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的现象,这些词汇通常也是导致词汇学习复杂化的原因之一。隐喻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进行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对多义词的习得和教学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在多义词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隐喻理论帮助学生理解词汇,提高学生的词汇习得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义词;隐喻;词汇习得和教学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英语学习自然也不例外。熟练掌握词汇是理解语言和表达语言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词汇,才能进行进行组词造句,才能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基本技能训练。然而,如何有效地掌握词汇,提高整体的英语水平,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却一直是令广大师生伤脑筋的问题。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习得一直都是学生难以突破的瓶颈。学生经常抱怨花了大量功夫去记单词,到最后总是容易忘记。即便是不遗忘,在真正的交际中,也不知道如何去使用那些已经习得的词汇,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能掌握一些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只关注记忆单词的数量,大多以机械记忆为主而忽略了词汇本身的特点。任何一门语言都有一些基础词汇可以用来表达多种意义,这些可以表达多种意义的词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多义词。词汇中大量存在的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的现象,使得学生的词汇习得既费时又效果欠佳。因此,要帮助学生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多义词学习方法,教师们就应该深入到这些词汇的内部,发现其语言特征。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词汇教学与语言学和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词汇教学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人们用同一个词来表达多种意义,是因为这些意义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来自从具体到抽象认知域的隐喻映射。(梁晓波,2002)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帮助学生理清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隐喻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记忆并使用这些词汇。本文将在第一和第二部分分别阐述隐喻和一词多义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则是在前两部分的理论和相关实例的铺垫下,对当前英语多义词的习得和教学作出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隐喻理论的阐述
隐喻(metaphor)一词最早源于希腊语。meta的含义相当于across,即穿越、跨越的意思。phor相当于carry即携带的意思。所以metaphor就是指用一类事物来表征另一类事物。(胡华芳,2007)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偏离常规的语言使用,是一种修辞手段。随着近代对隐喻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们意识到隐喻在思维和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以欧美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为首的学术界开始重新看待隐喻。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或缺的一种认知能力。1980年,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英国哲学家Johnson(1988)合著的Metaphorsweliveby一书明确提出了概念隐喻这一理论。他们认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总是以本体经验为基础的。人类在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及其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形成了作为基本概念结构或认知结构的各种意象图式。在人类认知抽象事物时,这种概念结构又按照从源域(sourcedomain)到目的域的内部结构和一定规律的映射,被用来进行对抽象领域的思维。(赵艳芳,2001)Lakoff运用这种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映射来解释隐喻,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如:时间就是金钱:爱情就是旅途;争论就是战争。在这些隐喻中,就是用金钱表述时间,用旅途表述爱情,用战争表述争论。金钱、旅途和战争都是人们经历的具体事物。时间、爱情和争论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体验的抽象事物。通过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用具体事物来表述抽象事物,这就是概念隐喻(conceptuMmetaphor)。隐喻表达就是概念隐喻在语言中的具体化。隐喻的实质就是以事物的相似性为基础,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类事物。(束定芳,2003)这一全新的理论是对传统隐喻观的突破,使人们对隐喻的理解从语言层面上升到了认知高度,为我们阐释和理解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一词多义
1.一词多义现象
多义词即多义聚合的词,指的是包含几个相互有联系意义的词。有的词包含的义项较多,如get一词在《牛津英语辞典》中的义项高达150多个:有的词义项相对而言较少一些,如cut一词在《新英汉词典》中有32个义项。不管义项划分是多是少,这些义项之间总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一个多义词有多种意义,由中心意义通过词义的夸大、缩小、类比、转义等方式引申出不少次要意义。(姜雪,2005)如heart一词共有6个义项:
(1)theorganinyourchestwhichpumpsblood-throughyourbody.
(2)emotionsorlove,especiallyliterarythepartofyourbodythatfeelsstrongemotionsandfeelings.
(3)thecentralorthemiddleofsomething.
(4)spirit,courageorpassion
(5)ashapeusedtorepresentaheart
(6)thepartofyourchestnearyourheart
在这6个义项中,义项(1)是heart的中心义项,其余都是次要意义。次要意义并不是孤立、凭空产生的,而是与中心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围绕中心意义演变和发展过来的。
2.一词多义产生的原因
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是人们认识世界能力不断增强的结果。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是单义的。它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或行为的名称。它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又不断获得新的意义,便形成了一词多义。(段满福,2004)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事物、思想和观念不断产生。人们无法总是用新的词汇去表达这些新事物。任何语言都不可能完全是一个词汇只代表一种事物或现象,否则这种语言的词汇就多得惊人。所以人们往往会从已有的词汇中借用描述具有相似性事物的词汇来表达一种新的事物。比如mouse原义指老鼠,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用来代指电脑用的鼠标。Vires原义是生物学中的病菌,现在用来代指电脑程序所中的病毒。每种语言都在造新词、向其他语言借词或向原有的词义添加义项来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词义变化的过程就是产生一词多义的过程。因为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些词义逐渐退化消亡,新的词义逐渐产生。然后,词义并不是单纯地增加,更多的情况是新出现的词义和原来的词义共同存在。(曾丽琼,张智华,2008)只是有些词义是中心含义,有些是边缘含义。
三、隐喻理论指导下的多义词的习得和教学
之前我们已经提到过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是利用对已有事物的认知来处理、对待、思考和表达新的概念。因此,隐喻是人们思维的一种必要方式。人类的思维是隐喻的,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也是隐喻的,自然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的词汇必然与隐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李金秀,2006)
英语中大多数词都是多义词,因此多义词的掌握对提高整体英语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多义词都有一个基本含义作为核心,其他词义由此基本含义延伸开来。所以讲解多义词,就应该追本溯源,借助隐喻理论,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习得效果。利用隐喻讲解多义词,在词义之间建立意象联系,词汇学习才不至于枯燥无味,反而会更生动形象。
1.理解词语的隐喻意义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新事物不断出现。人们使用已有的词语来命名新事物,这是不但词义的范畴扩大了,而且原形意义、范畴等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王文斌,2007)比如foot一词,最初是指人身体的一部分“脚”。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来喻指桌子或椅子的脚步或底部或其他事物的底部。如:atthefootofthetable,atthefootofapage,atthefootofamountain,etc.又如“bud”一词,原义是植物的芽或蓓蕾。现在也经常用来代指那些未成熟的东西或人。如果教师能这样讲解,学生就不用纯机械地、孤立地记忆一个词的多项意义,而是从一词的基本含义出发根据认知模式进行推导。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词的基本含义和隐喻含义,学生因此也能学会用词语更生动地描绘事物,从而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2.词义的扩展
一个词的词义是可以无限发展和扩张的,我们可以看一下英语中的head一词,其词义的发展方式可以在隐喻认知的作用下利用以下一个树形图来解释:
从图中可以看出,head的基本意义是身体的头部。借助隐喻演变出其他许多词义,如从1演变出2:(东西的)头,顶端。又从2引申出3首长,头目,首脑。由此可以看出,其他各个义项都是从head的基本意义出发借助隐喻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在一词多义的教学中,就应该注意从一个词的中心意义出发,然后逐渐扩展,单词的意义才会像参天大树一样枝繁叶茂。
3.如何确定词义
在实际的词汇学习中只认识到多义词的多个义项是不够的,关键还要掌握如何确定哪一个义项是说话者要表达的确切含义。要确定一个词的词义,有很多因素制约。这里笔者将重点探讨语境的作用。
单词的使用离不开语境,语境对理解词义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语境就无法确定说话者所表达的确切含义。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语境是一个词所在的那句话、那段话或那篇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下文,狭义语境又叫做语言语境。广义的语境就是人类学家Malinowski所说的文化语境,包括人类共享的普遍知识、价值取向和民族、社区特有的文化价值观。(郑娟,2004)
多义词fight在不同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推断出不同的词义。比如:“Shehastherighttomakethatchoice.Nomatteritisfightornot,sheisthefightpersontobearrelatedduty.”“Heisfightinhishead.Don"tworryabouthim.”“Heisarightman.Henevercheatshiswife.”在这三个句子当中,根据我们对right一词多个义项的学习和不同语境的使用情况,我们知道在第一个句子中,第一个right是名词,表示权利。第二个是形容词,表示正确的。第三个是形容词,表示恰当的。第二个句子中的right表示清醒的。第三个right表示正直的。
同样人类的知识结构、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对隐喻的理解。(邓素芬,2008)同样是“龙”做喻体,英语文化中的“龙”和汉语文化的“龙”表达的意思却有差别。由此可见,语境对隐喻的判断和理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利用隐喻理论指导多义词教学时,一定不能忽视语境的作用。
四、结论
生物知识点汇总篇6
关键词:基础识记法;语境记忆法;文化识记;关联记忆
词汇是语言的组成细胞,词汇掌握不好就好比盖楼没有打好基础,势必成为“豆腐渣”工程。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缺乏根本的语言环境,学生不容易对英语词汇产生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有一定的技巧,引导他们循序渐进深入到英语词汇学习中来,奠定坚实的语言词汇基础。当下的初中英语教材也特别注重对学生词汇理解和记忆能力的培养,通常在趣味的故事中融入适当的新词汇,让学生在对应的情境中对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然后我们一线教师再传授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就能稳步前进。鉴于此,本文联系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怎样有效提升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效率进行以下几点
总结。
一、基础识记法
积累词汇的方法不胜枚举,但是最常见的、最基础的方法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1)多看。教育心理学认为通常我们要接触10次左右才能有效掌握词汇的听说读写四维用法。因此,鉴于我们缺乏语言环境的实际情况,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多读、多看,特别是对不容易记的单词,或者有特殊文化含义的词汇等,我们更应该创设条件让词语以不同的用法和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通过反复识读耳濡目染,掌握用法,产生语感,全面提升英语能力。(2)多练。常言道:“熟能生巧。”所以学习新词汇除了多看还要多练习,要能自主地将一些容易混淆的单词或者词组进行对比运用实践。比如,abit(有点儿),abitof后跟名词,abitofhousework。学习完后我们要趁热打铁进行造句练习,这样才能及时迁移知识,生成能力。譬如,Ifeelalittlelonelyfromtimetotime,becauseIhavejustcometoanewschool.(我偶尔感到有点儿孤独因为我刚刚来到一所新学校)(3)复习。子曰:“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对知识的巩固与总结,如果不及时复习,就可能产生大面积的遗忘,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词汇进行归纳,比如相同词根的归类,反义词归类,动词形容词及名词形式归类。
二、语境记忆法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有着很强的逆反心理和好奇心,单纯的语言学习枯燥而乏味,这就要求我们在词汇教学中一定要创设学生喜欢的英语情境,以此来激活学生兴趣,通常可以这样引导:(1)借助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活的语言,能有效传递信息,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强化单词记忆。例如,我们教学cry就扮可爱的哭相;教学shout就将手做喇叭状放嘴边做大声喊样;教学laughter时可以学周星驰做夸赞的表情等,我们将幽默活泼的肢体动作用于词汇教学,利于强化学生记忆,提高识记能力。以此类推,我们教师还可以利用动作情境演示法,尝试全英语直通教学,提升语境的真实感。(2)借助课外读物。课堂时间只有短短的45分钟,要想让学生从对应情境中攫取更多的词汇,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展开课外阅读。自由阅读中学生一般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更容易产生深刻印象,这样能更好地融入英文学习情境之中,然后掌握更多的英文词汇。总之,牛津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境的创设,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与语境的结合点,通过有效的语境导入把英语单词、句子、语法规则等向学生进行形象的渗透和强化,为语言操练奠定基础。
三、文化背景区别记忆
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许多词汇都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所以,教学英语时一定要能抓住语言的文化特点引导学生区别记忆:(1)对应的词汇情感色彩不同。不同的民族针对同一个事物存在不同的感情,中英语言之间也存在这样的差异,例如,英语国家中的dog(狗)在语言情感表达中就和我国传统的情感色彩大相径庭,英语里面常用的“Sheisaluckydog”是亲切地说“她是个幸运儿”,但是要以国人的观念就是骂人的话了。所以,我们在词汇教学时,要注重情感色彩的渗透,如,教学“red”这个单词的过程中教师要介绍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the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2)重视不同国家英语词汇的含义传授。由于英语在世界上的广泛使用,各国人民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改进、更新他们使用的英语。教师可以对有着明显差异的词汇内容进行重点讲解。讲解过程中可以利用图片展示、故事讲授、笑话讲授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外国文化背景与中国文化背景的不同。当然,文化差异的学习是长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搜集文化差异的现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四、互相关联记忆
英语教学中,一线教师可以给学生开一个切入口,引导他们回顾学习过的旧知识,比如,将发音相同抑或词义相近的词语总结出来,这样相互关联记忆不但可以拓展知识,还可以稳步积累。比如,学习到“Animals”这节内容时,我们可以这样来启发学生进行横向联系:WhatdoyouthinkofwhenIsay“GiantPanda”?然后给出大家几分钟时间,让大家写出来。基础扎实的话,三分钟内有的学生可以写20~30个动物名词,诸如,bear,white,forest,black,fat,strong,zoo,bamboo,protect,shoot,mountain,(nature)reserve,slowly,wildanimal,rare,die,dangerous(indanger)hunter,fur,quiet,peaceful等。基础不太好的,也能写出一些比较简短的。这样的话不仅让大家回顾了知识,还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引导大家寻找差距,写得少的学生产生积极的驱动效应。横向联系词汇教学法比较适合初中英语新旧知识的连接,这样边引导边复习,让大家互相启发、相互拓展,总体词汇量得到巩固和提升。
概括地讲,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我们教好英语的第一关,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词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词汇知识,从而提高词汇识记效率,才能够为英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章熙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对策[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03).
[2]徐芹.高效课堂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初探[J].学苑教育,2013(01).

我心中的奥运英雄作文范文(整理9篇
- 阅1我心中的奥运英雄作文篇1今天,我们全家兴奋极了,因为今晚要进行110米的跨栏决赛,中外闻名的刘翔叔叔是代表中国参赛的选手。刘翔叔叔刚上场的时候,我觉得他有点紧张,但他看到现.....

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整理6篇)
- 阅0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篇1在某一个夜晚里,我和妈妈摇着小船驶向滨海那边的大船上去休息。第二天早晨,天蒙蒙亮,妈妈就起床了。只有我还在床上睡觉。我只能听见妈妈的嘴里咕哝着什.....

党员工作总结范文简短(收集17篇)
- 阅0党员工作总结范文简短篇1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学校党组织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自己的努力,我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和教育工作。在这半年里我体会着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继.....

党员年度个人思想工作总结范文(收
- 阅0党员年度个人思想工作总结范文篇1时间转眼即逝,不知不觉就结束了大三的第一学期。在这一学期中,我感到最光荣的并且影响我一生的是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这是我自己.....

教学实习周记(整理3篇)
阅:0教学实习周记篇1第一周挥别了寒假,我迫不及待地踏进了下学期的教学实习之旅。充满期待和激动的我,怀揣着对教....

生物知识点(6篇)
阅:0生物知识点汇总篇1【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错位越位词汇积累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正像汉语教学中的汉....

被困电梯作文(收集8篇)
阅:0被困电梯作文篇1我想每个人都会有吓人的故事吧?我也不例外,就在星期四的晚上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那天晚上,....

参观实习总结(收集8篇)
阅:0参观实习总结篇12月18日,星期三,天气晴好。下午1点15分,我们生物医学工程20xx级全体同学,共30名,在学校大门集合....

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集锦(整理10篇)
阅:0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篇1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七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