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成本(6篇)

来源:

动态成本篇1

关键词:成本效率;CostMalmquist(CM)指数;DEA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6.06.16

中图分类号:F2522;F2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6)06-0071-04

Abstract:ThispaperestablishesCostMalmquist(CM)indexoflogisticsenterprisesbasedonthepriceofinputfactorsof48logisticsenterpriseslistedinChinastockmarketduring2006~2013.ApplyingthecostfunctionbasedMalmquistindex,itfurtherdecomposesthechangeofCMintotechnicalefficiencychange,technologychange,allocativeefficiencychangeandpriceeffectandmakeacomparisonbetweenCMandInputMalmquist(IM).Throughthecomparison,theCMof48listedlogisticsenterprisesshowsmoreproductivityreductionthanIM.Themainfactorsleadingtoproductivityreductionarepriceeffect(PE)andallocativeefficiencychange(AEC),andPEismoresignificantthanAEC.

Keywords:costefficiency;CostMalmquist(CM);DEA

近年来,物流业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物流业更被称为“第三方”利润的来源,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加速器”,然而我国物流业一直面临着“一快一高”的发展现状。所谓“快”是指物流业的发展速度快,2013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3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所谓“高”是指物流成本高。宏观层面,我国物流业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我国2013年物流业总的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18%,不仅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而且也高于印度的13%和巴西的116%;微观层面,通过整理聚源数据库上市物流企业2006~2013年数据发现,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呈现上升趋势,覆盖道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以及仓储业的48家上市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成本不断上升,其中2013年成本增加率为25%,达到历年的最高水平。因此,尽管中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但其整体成本偏高的现状是物流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成本的有效管理和生产率的提升是转变物流企业增长模式以及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但基于成本函数的CM指数的测度需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即投入―产出量、投入要素的价格已知,以及生产单元能够实现成本最小化。基于成本函数的CM指数,表示生产单元如何通过减少(或增加)投入成本,使得成本距离函数达到最优的成本边界,体现了物流企业成本效率的动态变化特征。传统的Malmquist指数并不能对物流企业生产率动态变化的来源给出完整的说明,比如不能对具体的企业如何为了使其更好地与投入价格适应而调整投入组合这样的问题做出合理解释,而通过CM指数的测度以及分解研究能够找到变动的来源,并对该问题做出合理解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上市物流企业的实证分析能够全面地体现CM指数及其分解的具体应用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填补了传统的IM指数在物流业生产率测度方面的欠缺。

1文献综述

以Koopmans的理论为基础,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Farrell将成本效率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技术效率反映企业对现有技术的利用程度,配置效率反映企业是否合理安排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1,2]。Caves等采用最早由Malmquist在消费者理论背景下提出的测量指数作为生产率的度量指数,但是这一方法在当时并没有被过多关注[3]。在效率框架下,该指数被看作一个理论值且展示了它与Tornqvist指数之间的关系。Lovell和Grifell-Tatje提出当这个指数的距离函数对应的前提假设为规模报酬可变时,其对生产率的估计会存在偏差[4]。然而,基于CRS的生产率指数无论技术的真正组成为CRS还是VRS都能够精确测量生产率[5,6]。因此,基于CRS的生产率边界通常被用作测量生产率的基准,该指数可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之后Fare又进一步提出了如何把技术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7]。

从Kopp和Diewert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将配置效率包含在生产率测量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极其少见[8]。在计量经济学和连续时间序列的框架下可以将生产效率变化分解为配置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价格影响和规模经济影响4个部分[9]。但该方法在计算上要求非常严苛,尤其在假设的设定方面更是严格,从实际的角度来看时间连续性是不现实的,大部分数据都与离散时间相关,因此其方法在应用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10]。

本文的重点在于基于成本函数研究物流企业CM指数及其变动,从而更加全面测度价格以及技术变动对物流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目前基于成本函数的测度主要集中在银行业以及工业企业,其中郑猛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对中国制造业成本展开分析[11];物流领域张毅对上市物流企业成本效率进行分析,但其选择的样本数量少、所跨年度短,且未对上市物流企业成本效率的动态性深入研究,因此无法探析配置效率以及技术效率变动的特征[12]。非参数数学规划的重点在于计算生产率和它的基本构成时需选择在动态最小化假设基础上展开。因此,根据Malmquist指数的界定,本文以Maniadakis和Thanassoulis的研究为基础建立考虑投入要素价格变化的物流企业CM指数,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从而找到引起CM指数变动的根源[13]。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成本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根据Malmquist指数的定义,界定CM生产率指数如下:

其中wtxt∑Nn=1wtnxtn,Ct(yt,xt)为成本函数。上述指数与Fare和Grosskopf中Malmquist指数以及Fisher的理想生产率指数相似[14]。然而,上述的配置效率指数是基于观测值而不是配置效率假设所支持的影子价格。这些因素在IM指数中是基于投入数量定义的,但在CM指数中是基于投入成本定义的,这是两者根本不同之处。成本比率wtxt/Ct(yt,wt)用来测度t时期当投入价格向量wt以及产出向量yt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总的生产成本可减小的区间范围。这个比率测度了观测成本wtxt和成本边界Ct(yt,wt)之间的距离。当两者成本相同时,这个距离值的最小值为1,当它越大时,意味着减小投入依然可以保持产出yt的水平,也就是说生产投入组合未达到最优的成本前沿。因此,CM指数是指如何通过减少(或增加)投入成本,使得成本距离函数达到最优的成本边界。与此相对应,IM指数是指如何通过减少(或增加)投入要素的数量,使之达到最优的生产边界。此外,由于本文采用CRS成本边界作为生产率测量的基准,因此没有另外分析其他规模报酬下的CM指数。与IM指数类似,当CM指数小于1时表示生产率进步,大于1时表明倒退,等于1时表明生产率不变。CM和它对应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指数可用图1表示,充分说明IM生产率指数是测度生产率边界标杆的最佳选择,而CM指数是测度成本边界标杆的最佳选择。图1基于投入的成本Malmquist指数(价格已知)

CM指数是本文所建立的用来反映生产成本而不是数量投入的成本指数,该指数是一个能够最小化生产成本的直观方法。Balk用一个类似的指数说明投入导向Malmquist指数和Fisher生产指数之间的关系[14]。本文所使用的CM指数是一个更加一般性的指数,其中包含了其他一些指数作为其特殊情况。因此,本文选择48家中国上市物流企业的数据,通过价格指标的建立,基于CM指数展开动态研究。并且将CM指数进一步分解,这些分解后的组成部分将对生产率变化的根源给出极有价值的深入探究,从而能够帮助政府或者企业制定长期且有效的成本策略[15]。

22成本Malmquist指数的分解

与IM指数不同之处在于CM指数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总效率变化(OEC)和成本技术变化(CTC)两个部分。而且这两个组成部分可以被进一步分解为基于投入数量和基于投入价格的效率变动。表达式如下:

式(2)中方括号外的组成成分的分子和分母是Farrell全效率测量的倒数,这个成分代表了t到t+1时间的投入OEC。根据其基本测度思想,OEC表示从t到t+1时期,生产单元对于成本边界的“追赶”程度。式(2)中方括号里面的部分,记为CTC。与传统CTC基于标准投入价格测度成本和效率不同的是,本文所测度的CTC是基于一段时间内物流企业真实的成本价格来测度成本和技术进步的联合作用。每个时期的生产成本取决于技术和投入价格两个因素,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两个组成成分也在不断的变化,这两个因素的联合影响可以通过对CTC的测度得到。在最后的分解中,基于生产成本最小化原则,将投入价格对效率的影响从技术效率变化对效率的影响中分离出来。其中,将OEC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TEC)和配置效率变化(AEC)两项,表达式如下:

代表了成本边界转换过程中除去技术进步影响后,由投入价格变化带来的影响。尤其表示了产出既定的情况下投入价格变动对成本最小化的影响即“价格影响”(PE),为了使最后一个分解更加清晰,本文考虑仅当投入组合在xt+1时段的状况。在这个投入组合下,成本边界因CTC=[((OB/OZ)/(OB/ON))]=[ON/OZ]而发生转换,这就是成本边界间的距离。生产率边界的转换因素可以由TC=[(OB/OC)/(OB/OA)]=[OA/OC]测度出来,这就是两个生产率边界之间的距离。成本边界的剩余转换是CTC/TC,它是由于投入价格变化引起的,可以通过PE=CTC/TA=[(ON/OZ)/(OA/OC)]=[(OC/OZ)/(OA/ON)]测度出结果。由此,TC测度了由于创新和其他技术进步引起的特定产出的投入的变化,而PE测度了由于相关投入价格变化引起的特定产出的投入的变化。本文假设规模效应不变,但是如果放弃规模保持不变的假定,技术效率变化还可以进一步分解。

23物流企业CM指数及其分解

4变量与数据来源

动态成本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工程成本;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124-01

1工程项目成本的事前控制

(1)建立健全机构,对项目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建立完善相关的成本控制组织机构是进行成本管理规划的第一步,岗位职责的确定可以采取总经理对总成本负责制,成本组织机构负责详细成本规划,其中,分项目经理可以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分项目直接负责。施工单位应建立适合本单位的成本审核岗位责任制度,对分项目组组员在成本动态计量中的地位、职责以及奖励考核办法进行考评和监督,具体工作交由公司相关领导人组成的考评小组来完成。

(2)对事前成本预期进行报告编制。公司项目部门为了对其管理的工程成本有大致了解,一般都要对项目盈亏、成本管控等编制预测报告书,这样就能对大致的成本流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公司经理项目部的成本预测报告编制失败等渎职行为,公司决策层可以采取不签发责任承包书的办法进行处理。只有建立在事前对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资金流进行充分预期及准备的情况下,成本动态管理措施才能更有效地发挥。

(3)建立项目投招标制度,合理定价。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合理的进行投标报价,招标文件中的计价方式等要求工程部门对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能够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和预测,对项目环境和工期能够分析、预测人工费用成本,对文明施工、施工机械、外墙脚手架及材料周转成本等能够进行自身实力基础上的措施费用统筹,充分的利用单价分析和费用控制手段进行施工利润最大化基础工作构建。

2工程项目成本的事中控制

(1)以资源利用率提升为导向,对施工顺序合理安排。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的安排施工技术实施动作、人力、设施、材料等操作步骤,对于具体的工程特点和施工工序,结合实际情况设置施工流水区域,通过对施工缝隙、置后浇带等合理安排,避免人员窝工情况的发生,对于施工流水段落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化也可以减少全面施工的额外资源投入,既保证了质量和工期,也降低了成本。

(2)对于施工现场管理费用加强控制。施工现场管理费用贯穿整个工程建设的始终,其支出效果和支出效率的高低对项目总成本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注意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规范、技术指标、质量标准等都要严格执行,对于属于违规操作而导致额外成本支出的情况,要严格追究责任人责任,同时要做好恶劣天气对于工程质量和进度的破坏预防工作,成立相关小组,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发现和排除,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3)对于生产要素成本的全过程控制。生产要素费用主要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设备费用等,这些构成了生产要素成本支出的主要方向,因此要尤其得到成本管控人员的重视,人员务工费用的支出比例应尽量控制在工程成本总支出的百分之二十以下,可以采取增加利用技术工种比例及机器投入比例来替代单纯劳工工作的办法;材料的利用则要进行招标方式,加强验收,严格管理进出库记录,完善保管工作,对于施工中的浪费现象及时堵漏禁止,提高工效。

(4)测算工程材料消耗标准,对办公耗材、业务招待等支出做出支出标准。建立公司领导节约监督机制,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节约责任落实到各施工单位,使得各施工单位都有本“节约账”,节约情况与经济利益能够紧密结合,同时还要注意成本节约是与优良的工程质量联系在一起的,要及时总结经验不能一味的节约而放弃质量,融入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工程设计执行要求工程设计人员的工程现场实地勘察到位,这样施工企业才能既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工程的进度加速,提高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系数。

3工程项目成本的事后控制

(1)加强工程结算及竣工验收的控制。在工程项目完工后,施工企业应该及时的对施工文件进行收集归档,编制分析报告,履行工程完工的交工手续,确保工程款项的划拨成功,同时,对于结算手续、结算资金等还要在工程竣工后尽快结清,快速的资金回笼是企业业务再开展的必要条件,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的一个事实是:工程价款是否能够及时的结算必须而且必要作为考核企业经济效益的现行指标,也是项目成本控制好坏的检验标准之一。

(2)做好工程总成本分析,加强赔偿索要的管控工作。对于索赔支出的管理控制,要根据对合同文件的仔细研读,认真分析工程资料,以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和工程收入损害最低为标准进行赔偿执行,同时还要对建设过程的教训进行总结,经验进行表彰,对施工计划支出与实际支出进行对比分析,及时的查核物资消耗方向、成本投入方向,发现不足,完善工程后期成本控制的再接入工作准备。

4结语

建筑施工市场的激烈竞争是目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形势,这使得施工单位的经济利润可得到空间不断的被挤压变小,施工企业要想在这种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就必须不断的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而成本控制又是重中之重,为此,要大胆的运用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成本管理控制手段,认真的做好全过程施工成本统筹,全方位的控制施工成本支出,不断的提高企业效益,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始金.项目法施工的成本动态管理[J].广东建材,2006,(1):38-39.

动态成本篇3

摘要:成本控制对建筑企业的资金安全及利润起着决定作用,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成本控制。本文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涵义及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在成本动态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项目成本动态监控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企业;成本动态监控;问题;建议

Abstract:thecostcontroloftheconstructionenterprisesoffundsforsafetyandplaysadecisiveroleprofits,projectthewholeprocessisinseparablefromthecostcontrol.Thispaper,fromtheengineeringprojectcostcontrolofthemeaningandthemeaningof",analyzedthecurrentsituationofChina"sconstructionenterpriseinthecostofdynamiccontrolandexistingproblems,andputsforwardaseriesofimprovingprojectcostdynamicmonitoringeffectSuggestions.

Keywords:buildingenterprise;Costdynamicmonitoring;Problem;sugges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势必要加强成本控制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我国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诸多的局限性,因此,研究工程项目成本动态监控以应对工程项目内容和施工环境的复杂多变,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成本动态监控概述

工程项目成本动态监控的涵义

工程项目成本动态监控是根据工程项目成本测算特点,结合管理能力和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建立工程项目成本动态测算模型,形成的一种动态全面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模式。简而言之,就是指为实现最佳财务成本目标,而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资本运动及其结果进行动态的全方位控制。

实施工程项目成本动态监控的意义

一方面,成本的动态监控强调了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性、及时性、动态性和综合性。使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更有操作性,促使了企业降低成本,达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个别生产成本新水平,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动态监控克服了传统的静态成本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成本超额却不能被及时发现而导致严重后果的缺点,可以及时把握成本偏差和进度偏差,分析并采取措施给予纠正,使成本始终处于可控之中。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成本动态监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控制理念不强,静态成本控制制度占主导

首先,我国部分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始终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忽略了成本控制方式的改进,使企业在成本处于一种只核算不控制的状态之下,内部各个部门也对成本监控的问题漠不关心,导致成本的控制标准缺乏可比性和操作性,造成企业项目成本的偏离。

其次,静态的成本控制制度让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丧失了成本控制的最佳机遇,例如:让成本控制标准在原点停滞不前,让成本控制的管理者和实施者丧失了执行和改进的热情等等,这严重抑制了企业实施成本动态监控的动力

缺乏及时有效的动态过程控制,成本控制不力

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建筑企业的项目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由不同部门负责,而部门之间又是分开的。例如,工程技术部门只负责抓施工的进度及质量,对成本关注不足。测算成本的预算人又不掌握工程的进度情况。这种各干各的工作方式,起不到动态的成本监控作用,往往是项目结束后才能够核算。

另一方面,由于成本测算工作量很大,要细化到每个成本项,各个项目又是分开的,导致数据难以统计,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经常是事后算账才发现亏损,又于事无补。因此,项目成本的监控缺乏有效的动态过程监控,具有严重滞后性。

成本控制职责不清,单一化现象严重

在建筑企业的大多数员工心里,成本监控只能由财务部门负责。因而就出现了项目成本控制职责划分不清的现象,这势必造成项目业绩考核中奖罚不明。缺少必要的激励与约束,没有开展全员、全过程成本监控,就很难发挥出成本动态监控的优势,导致项目成本失控。

另外,项目成本、安全、质量、进度四大控制间又矛盾重重,缺乏系统观念。没有其他阶段成本控制的配合,得不到其他部门的有利支持和配合,若单靠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就无法体现成本全程动态控制的优势和作用。这种成本控制环节的单一,也不利于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提升及成本控制效果的体现。

缺乏成本动态监控方法与手段,执行力度不够

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的成本动态监控方法也仅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简单的记录、核算和上报,以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成本控制过程中并不注重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项目运作过程中也不善于总结经验,缺少一套系统的成本动态控制方法和先进的手段。

同时,受传统的管理方式和习惯的影响,很多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导致企业尽管实施了成本动态控制,却执行不力,有些环节把关不严、控制不到位,成本控制仍然比较粗放,不能使企业提高预期收益。

提高建筑企业成本动态监控效果的建议

(一)加强成本动态监控意识的培养,实行成本控制责任制

首先,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成本意识教育,强化建筑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动态监控意识,并制订出一套符合企业特点的动态成本监控办法,使之贯穿于企业的整个工作之中。例如,对员工进行成本控制方面的知识培训,使其掌握成本动态监控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

其次,坚决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度,将企业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部门和个人,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同时要加强对项目成本控制的监督,定期召开成本控制研讨会,针对成本动态监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处理。

(二)建立动态成本监控体系,实施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企业在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应通过动态数据表和动态曲线图来发现偏差,分析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加以控制。应用动态成本监控体系实施项目成本的全过程监控。

首先,在决策、设计及招投标阶段,要统筹规划,控制风险。在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估算建设项目的工程成本造价,编制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并确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人员要加强技术沟通、实行限额设计。积极加强对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及标底的审核,避免标底偏差所产生的成本提高。

其次,在施工阶段要动态分析,实时控制。施工过程要保证目标成本与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一致,及时纠正新出现的问题,确保目标成本的最终实现。例如,要做好生产要素、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做好收人与支出管理,建立成本报表报送制度和成本管理奖惩制度。

最后,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合理控制工程变更,严格审核承包商的索赔要求,并搞好材料、设备的品质与价格管理,合适控制好项目的成本超支情况。同时要总结项目的成本控制经验,以备后续项目的成本控制所需。

(三)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积极推行全面的成本预算管理

一方面,建筑企业员工如果能根据工程项目进度的不同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不仅可以打破各部门之间的隔阂、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工程项目的进行,还可以为企业全面实行成本动态监控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全面的成本预算可以使各部门根据生产成本预算来确定采购预算,避免了盲目采购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也促进了产供销等环节的有序运行,使成本动态监控能更为有效的实施。

五、结论

总之,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的动态监控涉及到诸多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只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针对当前成本控制中的问题,通过成本动态控制意识的培养,加强部门协作,推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及预算,才能提高并强化成本动态监控的效果,以保证建筑企业的资金安全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柯.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动态控制[J].财务与会计,2010,(8):60

动态成本篇4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泛指建筑施工单位在一次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所花费的全部资金的总和。其中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项目从计划开始到落成结束整个过程中的技术设计费用、生产材料的费用、工程项目管理费用、机械设备耗费及维护费用和施工人员劳动报酬等,税收支出不列入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成本之中。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主要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直接成本是指归属于建筑工程项目内的成本花费,主要包括建设中的设计人员雇佣费、设备器材租赁使用费、材料运输费用和保证工程项目正常运行的施工费等。间接成本相较于直接成本花费较小,主要是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的一些附加费用,比如相关的生产管理费用、设备保养维护支出、安全保障费用、污染费、公关费和测定费,也包括建筑单位主持的办公差旅费用和公款聚餐费用等。建筑单位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的主要指导方针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规范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花费进行控制和管理,在此基础上实现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主要内容是对建筑单位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对完工验收所涉及的花费通过控制管理的干预措施实现资金的优化使用和使用效率,控制管理的主要工作项目为制定成本责任,计划与分解费用支出,核算验收资金调度,控制监督建筑项目的各个细节。建筑工程项目的动态控制与管理是在成本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施工工程中的成本利用变动,不断地对成本计划进行改进和完善,实现费用的科学合理利用,并达到最佳工程施工效果。

2建筑工程项目成本动态控制与管理的策略

成本动态控制管理策略需要贯彻于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对每一个施工细节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

2.1项目实施前成本动态控制与管理策略

工程项目施工前建立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和控制管理监督制度,由专业人员对项目的总成本进行预测,对可能发生的施工期间的影响成本计划的事故进行提前预案,比如施工工艺可能出现的故障、施工天气及地理气候条件、施工人员休假等。对审核通过的施工图纸或施工方案进行复核和完善,对所有涉及到成本的计划编制详细清单分散到具体的负责人或负责部门,也可以按照项目总成本、分项工程成本和分散工程成本完成不同层次的成本分管控制体制,加强成本预测监督。强化计划编制和项目成本决策,可以按照施工的时间进度或工程量进度制定施工进度计划表和各阶段施工进度审核表,编制过程要严格根据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性和编制计划的可实施性。

2.2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动态控制与管理策略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动态控制与管理要与工程实施前的控制管理策略相衔接。准确地将施工实际成本与原计划施工成本做对比,细致分析偏差及出现成本偏差的原因,重新对施工成本进行核算。对施工计划成本与实际消耗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是最直观的成本核算方式,可以帮助实现施工成本的动态调整。具体的对比成本项目为材料设备费用、施工费用、建筑机械使用维护费用等,对各种费用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提高建筑单位工程现场资金结算控制管理的准确性,并探索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管理的侧重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成本的再调配进行控制管理。通过施工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进行工程项目实际消耗费用核算。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有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施工工人工资的上涨、施工图纸的修改变动、施工现场秩序混乱和设计出现遗漏误差等。针对这些偏差因素,合理控制成本,争取实际施工成本与计划成本相一致。

2.3项目实施后成本动态控制与管理策略

建筑项目结束后的成本动态控制管理主要在成本分析考核和索赔管理方面。索赔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具有贯穿性的地位,优秀的索赔管理可以保证建筑企业免受较大的施工风险损失,在索赔时应应准备好系统的索赔报告,包括政策法令的基本要求、合同契约书和财务纪律资料等附件。成本的分析考核主要体现在各种成本分析方式对成本考核的影响,成本分析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指标对比分析和差额外负担计算等方法,对于增强项目成本的可操作性和透明性,实现成本动态控制管理经验的总结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结语

动态成本篇5

市场竞争的全球化、以及买方市场的形成,给经营者产生了空前的压力。业务员在前方拼杀搏得一单,却又担心价格太低而赔本攒吆喝,全因当前成本心中没底;市场的生产资料

与成品的价格波动剧烈,由于销售订货或报价已经确定,不知道生产出来是否还有盈利。

面对如此市场环境,企业急需及时掌握自己生产过程中每个加工单的日成本情况,及时把握销售订单的边际贡献,以动态地对经营风险进行控制。但是传统的成本会计无法进行很好的支持,因为传统成本计只能按月获得历史成本,当前市场即时成本很难获取,标准成本与成本定额制度的建立也多以会计期为调整时点,没有相应的机制来保证动态即时成本的获取。作业成本制度的构建则是解决成本项目结构中,特别是制造费用相关项目,分配方法的合理性问题,是部分的改进,而且还是建立在历史成本核算与会计分期为前提的。

二、动态成本体系构建的诉求

销售的控制,无论是按单生产还是现货销售,在订单洽谈过程中,到底该订单是否盈利,订单的盈利能力如何,不是看历史成本,而是看当前市场价立即采购材料进行生产加工该产品是否盈利。对于按单设计的订单,还需要根据实际的BOM结构进行成本构成分析。

生产的监控,对于备货生产,在成品的价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要充分监控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各种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制造单成本构成的影响。

目前实施动态成本管理的企业已不再鲜见,如青岛钢铁控股集团的“五个日”全控联动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天津利丰源达日成本核算管理、江西铜业集团的成本要素行情分析、东方希望集团饲料类公司的销售订单贡献毛益分析与禁止无边际贡献销售。

以前的成本管理,都建立在会计分期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与应用。突破会计分期的束缚,突出强调成本对于决策的时效性,即时获取成本构成资料,这就是动态成本。

三、如何实施动态成本

动态成本区别于历史成本,严格意义上讲动态成本应该是一种即时重置成本,也就是按当前市场的材料实际价格与当前的工费成本核定的,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在实际成本项目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特别是按单定制的需求下,也可以按标准成本进行动态核算分析。

动态成本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动态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在今些年的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尤其是建筑行业发展势头迅猛,究其原因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脚步,这也为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如何以管理工作的细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成为了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目标、指导施工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随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研究与应用的不断发展,现代工程造价管理中动态管理方式的应用成为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动态工程造价管理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能够根据工程进展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实现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

一、关于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

在建筑工程中,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造价管理工作是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的控制策略,投资商可以通过造价对工程的成本投人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和应对措施。在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中,对于投标企业来讲,造价工作是对企业的成本控制,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一个体现,通过造价的制定可以反映出企业的发展状况,对于招投标工作意义重大。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对于企业的造价管理工作可以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很好的控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进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近段时间以来,在施工企业中已经实行了造价控制动态管理的模式,经过试用,动态管理工作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来对其进行策略的制定,可以将质量,进度和造价有机的协调,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但是由于动态管理的工作方式还是处于理论研究的阶段,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就需要对这些问题制定妥善的处理措施。

二、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1认识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促进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实施

受传统建筑工程粗放型管理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仍存在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足够认识。而且,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更是缺乏了解。这也造成了动态工程造价管理应用与推官受到了影响、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受到了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从自身认识的提高入手,加强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效果的了解、认识。通过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认识的提高促进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应用、促进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

2建立完善的动态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促进动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实施

为了能够贯彻执行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以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以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规范施工过程中各部门与人员的工作,以此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目的。

3关于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要点的分析

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工程造价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可避免的发生着变化。为了有效的实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目的。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特点对材料、人工、工期奖金等因素进行相应的动态管理,以此实现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目的,实现工程造价与实际造价控制的目的。

首先,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针对工程造价编制过程中材料价格与施工采购过程中的材料价差进行动态处理。在造价编制阶段即加强对材料价格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时期材料价格情况制定相应的系数与调整价差。以定额材料用量补差、价格补差等动态管理方式实现对建筑工程材料价格的有效控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的变化会造成人工费用差额的出现。作为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差额的产生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总造价。

为了实现动态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市场物价情况以及行业薪资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将人工费用的差额、物价情况变化对人工费用的影响等进行科学的调整。采用基本工资、工资津贴以及福利等方式实现不同情况下过渡性调整,以此避免施工过程中薪资调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避免薪资情况对工程建设施工的影响。动态工程造价的实施中,土建工程也是动态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程造价编制过程中即应注重工程量核算与实际工程量的差异。同时在工程造价管理与实施中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通过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是工程造价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工程造价对施工成本的指导作用。

三、针对工程设计变更进行动态造价管理

施工企业在制定工程造价工作的时候,是以企业的设计工作为基础依据来实行的,在设计工作中,对企业的整个程序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设计,关于施工中所要应用的材料,人员机械的部署,工期进度的控制等都需要有合理的制定,所以根据设计制定出来的造价可以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利的控制。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经常的发生设计的变更,这是在所难免的,那么造价控制工作也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以便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这就需要企业实行动态的造价控制管理工作,以设计的变更为基础依据来对造价管理工作进行及时的调整,通过这种动态的管理模式可以灵活的控制造价策略,更加有利于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科学合理的动态造价控制可以促进施工企业更加灵活的管理,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结束语

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适用方面需要灵活运用,实际操作应因地制宜,不同的工程规模,不同的建筑企业,不同的管理体制都有差别。但不管怎么说,实现全方位的动态成本控制是将来的一个发展方向,而且也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建立起了这样一套动态成本控制体系,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建筑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否在加入WTO以后还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好,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其中,搞好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提高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社会提供质量好,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能够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举印,唐军,阎国平,袁剑波.浅议工程项目的动态成本管理[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3(04)

[2]吴燕玲.试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动态管理[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0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我心中的奥运英雄作文范文(整理9篇

    - 阅1

    我心中的奥运英雄作文篇1今天,我们全家兴奋极了,因为今晚要进行110米的跨栏决赛,中外闻名的刘翔叔叔是代表中国参赛的选手。刘翔叔叔刚上场的时候,我觉得他有点紧张,但他看到现.....

    党员评议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收集6篇

    - 阅0

    党员评议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1一年来,本人在党组织和单位领导的正确带领下,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安排严格要求,认真加强政.....

    党员活动工作总结范文(收集3篇)

    - 阅0

    党员活动工作总结范文篇1为了加强党员的服务意识,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将争先创优和党员作风建设年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决定在医技支部广泛开展“党员服务日”活动。因我支部已经.....

    秋菊的作文(收集3篇)

    阅:0

    关于秋菊的作文篇1我独自靠在床边,风儿向我吹来,凉凉的。炎炎的夏日已从我身边匆匆离去,如一个路人走得那样快....

    动态成本(6篇)

    阅:0

    动态成本篇1关键词:成本效率;CostMalmquist(CM)指数;DEADOI:10.13956/j.ss.1001-8409.2016.06.16中图分类号:F2522;F....

    幼师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收集14篇)

    阅:0

    幼师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篇1不知不觉,近五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孩子来园时的或羞涩、或哭闹还记忆犹新,今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