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整理8篇)

来源: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②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尽和整除,约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下面三组题。

(1)23÷7=(2)6÷5=(3)15÷3=

11÷3=1.8÷3=24÷2=

2、观察并回答。

(1)上面哪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3)如果用整数a表示被除数,整数b(b≠0)表示除数,可以怎样说?(让学生看教材第49页关于“整除”的一段话)

3、思考: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①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

明确三点②商必须是整数缺一不可

③商的后面没有余数

4、除尽与整除的区别与联系。

(1)像6÷5=1.21.8÷3=0.6我们只能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

(2)除尽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0),不一定是整数,商是有限小数,没有余数。

整除被除数和除数(不为0)都是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三整无余)

师: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表示的是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它们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约数和倍数关系(板书课题: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二、探索研究

1.小组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1)让学生看教材第50页有关约数和倍数的一段话。

(2)小组讨论: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是什么意思?

(3)在复-的.第1题中,请你指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约数?为什么?

(4)倍与倍数意义一样吗?

如:15是3的倍数,表示15能被3整除。

1.5是0.3的5倍,5倍表示1.5除以0.3的商。

(5)注意事项。让学生看教材第50页的注意。

三、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51页的“做一做”。

2.做练-十一的第1题。

3.做练-十一的第2题。

4.做练-十一的第3题。

5.做练-十一的第4题。

60的约数有。

6的倍数有。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的内容。

课后反思:

给学生以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主动的探索学-掌握概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黑板、投影仪(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0.52+0.48=0.17+0.33=3.6+6.4=

0.8x3=3.7x5=46x0.3=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投影出示

下面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房间长3.6米,宽2.8米。

1.15米3.6米

阳房间

台2.8米门

(2)提问: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6x2.8≈()

想:3x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4x3=12,面积在12平方米左右。

(3)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

3.6x1036

x2.8x10x28

288288

7272

1008÷1001008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学生讨论。

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十,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0.08。

2、试一试。

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2.8x1.15=()

计算2.8x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

小组合作试一试。

(投影展示学生做的`结果)

1.15x100115

x2.8x10x28

920920

230230

3.220÷10003220

解释算理:

得出: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是3.22。

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2)在小组里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3)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4、练一练。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x0.9x0.04x0.6

7832916990

(2)计算下面的题。

3.46x1.21.8x4.510.4x2.5

5、总结小数乘小数的法则。

板书设计:小数乘法3.6x2.8=10.08(平方米)3.6x1036x2.8x10x28288288727210.08÷1001008

答:房间的面积是10.08平方米。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2、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难点:除数扩大几倍,被除数也要扩大几倍。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计算:0.45÷912.25÷5

B、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除法。

C、讲授新课:

例6: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可以截成几段?

1、要求学生用自己想的方法独立完成。(有两种可能)

a、3.6米=36分米0.4米=4分米

36÷4=9(段)

b、3.6÷0.4=9(段)

2、说一说两题的解题思路。

3、你从以上两种方法计算中,你觉得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4、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怎么算?

师生小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例7:0.065÷0.05=

1、除数是0.05,在计算中该怎么办?

2、学生独立计算,一生板演。

3、让学生说说解题过程。

4、讨论:商的小数点要和什么对齐?

D、巩固练习:

0.72÷0.40.096÷0.80.051÷0.03

1、先说一说把每题除数转化整数的除法。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学生讲评,说一说错的原因。

E、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与除数是整数除法有什么不同?

F、强化练习:

1、p-32口算训练第二题,校对。

在口算过程中,因注意哪些方面?

2、P-32第三题第一排。

G、布置作业:P-32第三题余下三道。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补0继续除的算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师:同学们,你知道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大、年发电量最多、防洪效果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吗?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板书课题:三峡水利工程。(幻灯片展示三峡工程的宏伟场面)

师:1994年12月14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到20xx年6月1日,三峡大坝正式蓄水。

二、创设问题情境,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课件创设情境。

师:这是三峡工程中五级船闸的`平面图。

2、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图中的数学信息,比一比谁的收获最多?(学生独立获取信息)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生可能会提出。

①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

②游轮平均每时航行多少千米?

③游轮通过每级船闸的平均时间是多少小时?

④三峡电厂平均每天发电多少亿千瓦时?

3、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

师:我们首先来解决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谁会列算式?

生:9.84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

师:用什么方法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算法)

①估一估:水位平均每天大约上升多少米?(学生可能会这样估算:9.849,93=3)

师:平均每天上升的水位比3米多还是比3米少呢?(引导学生明白因为9.84米比9米多,所以平均每天上升的水位一定比3米还多一些)

②知识迁移。

师:用以前学过的整数除法能不能帮助我们算出最终的结果呢?(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可能会想到:9.84米=984厘米,9843=328(厘米),再把328厘米转化为3.28米)

③列竖式算:先学生独立尝试探索并思考。

⑴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

⑵每次除得的商与除数的积表示()个()。

⑶和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

再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算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过程,教师板书,并同时质疑:9除以3商3,商写在什么位上?33等于9,9表示几个几?商的小数点应该怎样写?8表示几个几,8除以3商2,商应该写在什么位上?2乘3等于6表示几个几?当十分位上的余数2比除数小,不够除该怎么办?24表示几个几?24除以3商是8,8应该写在什么位上?

④小结:小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也是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一位上。不同的是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二)游轮通过每级船闸的平均时间是多少小时?

①理清思路,列出算式:2.55

②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③教师设疑:通过试算,你发现2.55与9.843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学生汇报:计算2.5.5时,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商的个位就不够商1,应该在商的个位写0补位。

④用验算的方法来验证商的结果是否正确。

(三)平均每天发电多少亿千瓦时?

①理清思路,列出算式:24.925

②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③教师设疑:在计算过程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24个十分之一用25除,不够除,怎么办?

(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当24个十分之一用25除,时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把24个十分之一看成低一级单位的数,再添0,是240个百分之一,再继续除)

④巩固练习:小电脑你会计算132吗?

(四)总结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师:通过解决三峡工程中的数学问题,谁能说一说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三、自主练习,巩固应用。

1、第107页第1题,应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计算方法又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

2、独立计算第2题,教师巡视知道算法有困难的同学。集体订正时,强调小数除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3、第5题: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计算难点。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巡视时及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纠正。

4、第9题:火眼金睛辨对错。

5、第3、6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并列式解答。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讨论:计算小数除法时,商在什么情况下小于1?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沟通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价值。

2.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的基本计算,熟练掌握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验算的.习惯,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沟通方法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认标,举例梳理。(预设5分钟)

1.明确课题。

本单元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整理与练习。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知识整理单。

小结:计算小数乘小数以及求一个数除以小数时,都可以转化为相应的整数乘、除法来计算,只不过需要另外考虑积或商的小数点位置。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3分钟)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与应用”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二)专项练习

2、笔算“练习与应用”第2题。

分组完成,并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

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的计算过程,说说你的发现。

提问:比较每组三道题的计算过程,说说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左边一组题的相同点是:都是先当作86×7来计算;不同点是:因为乘数的小数位数不同,所以积的小数位数也不同。右边一组题的相同点可以表达为:都要先算117÷36;不同点是:后两题都要先进行转化,而且转化时除数、被除数小数点右移的位数不同。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题。

读题,明确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说说计算方法。

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四人板演。

交流订正,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商的近似值。

强调:第一,通常都要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第二,求商的近似值,一般先要算出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的商。

(三)整合练习

5、完成“练习与应用”第5题。

认真读题,说说题目里告诉了我们什么?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6、独立完成“练习与应用”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7、完成“练习与应用”第7题。

读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7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重难点是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和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本信息窗展示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图片以及相关文字说明。其主要信息有白鳍豚数量的变化情况;野生和人工养殖的大熊猫数量的关系;20xx年与20xx年人工繁育东北虎数量的比较。根据上述信息,引导学生提出相应问题,进而研究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几幅图片。(课件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动物图片)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今天这节课,就以这三种动物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20xx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1980年只数-20xx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300只=20xx年只数

(4)教师板书“20xx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汇报:如用a表示20xx年的白鳍豚只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a+300=400。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300=400(板书)。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

根据“x+300=400”:等号左边求得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等号右边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像上面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等式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一下。(出示天平)

(1)提问:你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如果学生对天平的用途、构造及使用方法不了解,教师可以做简单的介绍。)

(2)天平的左盘放了一个正方体,右盘是100克的砝码。放正方体的一头重。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天平平衡吗?右盘加上5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

(3)天平左盘放入10克砝码,右盘放入20克砝码。提问:观察天平平衡了吗?如何使它平衡?(左边再加上10克的砝码就平衡了。)提问:根据天平平衡的道理,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吗?10+10=20(板书)

(4)天平左盘放入一个20克砝码和一个小正方体,右盘放入50克砝码。谈话:小正方体的重量我们不知道,可以用X克来表示。用一个等式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可以怎样写。20+x=50(板书)

(5)出示两台平衡的天平:一台左盘放两个50克砝码,右盘放一个100克砝码。另一台左盘放4个x克的小方块,右盘放一个200克砝码。要求: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50+50=1004x=200(板书)

(6)谈话: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天平平衡的现象可以用等式来表示。像前面我们研究的“x+300=400”借助天平就容易理解了。

3、找出大熊猫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1)提问:继续看大熊猫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0xx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

(2)你能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大熊猫20xx年人工养殖的只数与野生的只数的关系吗?师生总结:人工养殖的只数×10=野生的只数10x=1600如果用x表示人工养殖大熊猫的只数,那么10x=1600

(3)学生打开教科书57页,结合图示进一步理解以上等量关系。

4、找出东北虎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1)提问:继续看东北虎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计到20xx年,全国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的东北虎数量将达到1000多只,比20xx年的3倍还多100只。

(2)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先用文字表示出东北虎20xx年的只数与20xx年只数的等量关系,再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最后画一画,在天平上表示出这个等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同学交流。学生汇报:20xx年的只数×3+100=20xx年的只数列式为:3X+100=1000(板书)画图为:天平的左盘是3个X和一个100,右盘是1000。提问:这里的X表示什么?(x表示20xx年的只数。)

5、揭示方程的意义。

(1)提问:刚才我们研究出这么多的等式,像x+300=40010+10=2023+x=5050+50=1004x=20010x=16003X+100=1000,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引导学生分成两类:含有字母的是一类,不含字母的是一类。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这类等式叫做方程。(板书)

(2)组织学生讨论:X+5是不是方程?2+3=5是不是方程?说明理由。

(3)组织学生交流:判断是不是方程,你觉得必须符合什么条件?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还必须是等式。

三、巩固练习加强应用

1、出示自主练习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出示自主练习2,看图列方程。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出示自主练习3,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这节课我们以国家保护动物为话题,认识了方程,方程可以为我们的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提高除法的计算能力。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题不同类型的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练习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板书课题:练习九)

二、基础知识训练

1、完成练习九第1题

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学生思考:第2小题十位上为什么是0?第4小题个位上为什么是0?

2、练习九第2题

分组讨论比较。

第一组:这两题商里的2个0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第二组:这两题的末尾为什么都是0?为什么第2小题有余数?

第三组:这两题商里的0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三、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九第3题

读题,说说题意。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你准备怎么做?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观察表格,你发现挖的天数和每天挖的米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乘积相等,挖的天数越多,每天挖的米数就越多,挖的天数越少,每天挖的米数就越多。)

3、完成练习九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怎样求有多少个合格的.节能灯?怎样求需要多少包装盒?

4、完成练习九思考题

(1)题目中对商有什么要求?方框中可以填几?你是怎么想的?

(2)题目要求什么?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希望大家在课后多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板书设计:

1.商是两位数80……2商是三位数102……4

商是三位数150商是两位数40……6

2.120102290

290……2102……3100……3

3.420÷4=105(下)321÷3=107(下)

540÷6=90(下)505÷5=101(下)

90

吴小娟拍得最快,金阳阳拍得最慢。

4.840÷8=105(米)840÷7=120(米)

840÷6=140(米)840÷5=168(米)

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商越大。

5.640-10=630(个)630÷6=105(个)

教学反思:

1.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注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交流解决的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

2.学生对根据条件提问题还有困难,在教学时,要注重锻炼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整理8

    - 阅0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

    工艺美术运动的优缺点(6篇)

    阅:0

    工艺美术运动的优缺点篇1关键词:现代化;信息技术;工艺美术1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不仅具有....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整理8篇)

    阅:0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要求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②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

    社区全民健身日活动总结(收集6篇)

    阅:0

    社区全民健身日活动总结篇1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庆祝全国第十二个“全民健身日”,以“开展全民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