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6篇)

来源:

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篇1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型呼吸衰竭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70-02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近几年中空气中PM2.5的值也是不断的攀升,这就大大提高了人们患有肺病的几乎。空气中可吸入污染物的增多以及吸烟等等都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肺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的疾病。这种疾病虽然不会致命,但是会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劳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产生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引起病人的呼吸衰竭,在这种情况下也很容易引起死亡。因此,采用较好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1实验对象及其方法

1.1临床资料的选取。临床资料的选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选取比较好的临床资料可以给我们的实验减轻很大的工作压力,同时好的临床资料还有助于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在特殊的治疗肺病的医院中采用随机的方式选取30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病的患者,同时要保证他们所患有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的程度以及时间的长短大致相同,这样有助于以后实验的开展。然后对这30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按照中华医学会关于呼吸病制定的诊断标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病的初始情况进行记录,通过记录发现30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基本情况没有太大的差异,既可以认为2组实验材料是基本相同的,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符合进行实验的标准。

1.2实验方式的设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首先是对于对照组的处理,对于对照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病患者只是采取常规的治疗,对于实验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病患者在采取常规的治疗的时候再加上无创呼吸机治疗。最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病的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测试。在对治疗情况进行记录的时候主要是对病人在呼吸能力和血气指标等方面进行记录。

2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记录并根据情况确定治疗的的方法和所需要使用的药物,最后再确定治疗的效果。在对实验进行记录以后,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单因素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组的有效率在80%,而对照组的有效率率仅在40%。通过统计学中的X2检验,两者在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并发症,对于这种疾病如果采用传统的常规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医药费比较昂贵使患者很难承受,并且治疗效果也不是很好。而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这类疾病不仅操作简单并且费用也较低患者容易接受,治疗效果也比较的好。所以采取无创的呼吸机治疗方法对慢性肺部疾病进行治疗开创了治疗肺病的一种新的方式。

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有失败的时候,主要是由于呼吸中枢的驱动降低无法触动呼吸机或者肺部感染太严重并且并发症太多等原因造成的。同时在临床的研究中发现:正确引导患者正确的使用无创呼吸机以及在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时候注意气道的顺畅等等都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4结论

通过对无创呼吸机对肺疾病的治疗情况的介绍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很好的治疗肺疾病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改善病人血液中的含氧量,通过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方法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的成功率达到了80%以上。这也就说明了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的发展,可以使病人在承受最小痛苦的情况下,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体军.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31例治疗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2(3):63-66

[2]朱燕辉,黄丽霞,丘敏梅.喉罩与口鼻罩在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9,5(8):1283-1284

[3]李恒利.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严重呼吸衰竭55例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0,7(11):30-31

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篇2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呼吸训练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它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往往给患者身心造成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40例,进行6个月的呼吸功能训练,比较训练前、后肺功能改善的结果。呼吸训练能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1.4~83.6岁。根据其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胸部X线和肺功能检查结果,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规给予抗炎和平喘,及一系列对症治疗,并自愿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1.2呼吸功能训练方法我院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坚持呼吸训练6个月,6个月后复查肺功能。主要的呼吸训练分为以下几种方式,缩唇呼吸[3]:患者闭口,通过鼻吸气,然后以缩唇动作的方式,慢慢呼气。吸气与呼气对时间比(1∶2)或者(1∶3);腹式呼吸:患者以卧、坐、立等进行练习,一手置于腹部,一手置于胸前。呼气时,稍微用力按压腹部,吸气时,将对抗手的压力,鼓起腹部,要注意用鼻深吸气,缩唇慢慢呼气。呼气时间比吸气时间长1至2倍,每次大约5分钟;坐式呼吸:患者双腿盘起,两手掌心置于膝盖,慢慢深吸气至最大肺容量,屏气大约8s,然后慢慢呼气,连续重复15次左右;立式呼吸:患者双腿并拢,两臂上举进行吸气,并且同时放下呼气,连续重复15次左右。

1.3肺功能检测指标在训练前及呼吸训练6个月后,采用MDiffusion型肺功能仪(购自德国耶格公司)检测肺功能。检测指标:最大肺活量、一秒钟用力呼气量、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的计量数据显著性分析。P

2结果

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个月呼吸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最大肺活量(3.14±0.70vs2.64±0.37)、一秒钟用力呼气量(2.31±0.59vs1.68±0.61)、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78.22±9.87vs67.10±7.15)有明显改善(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常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进行性肺功能降低。呼吸肌功能失调,导致过多肺内气体残留,从而降低肺和胸廓的顺应性,并且如果肺膨胀过度,横膈受压形成低平状,从而减少了横膈的活动范围,降低肺通气量,主要表现在最大肺活量、一秒钟用力呼气量、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等指标的下降[4]。这些指标都是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敏感参数,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腹式呼吸训练也称之为膈式呼吸训练,这是最常用的呼吸训练模式。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过度膨胀,挤压膈肌,膈面平坦,收缩效率下降,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胸腹矛盾性吸气运动[5]。对于腹式呼吸训练,在呼吸运动中最关键的是协调膈肌和腹肌的活动。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负荷从耐受的低负荷开始,循序渐进的增加;强度从匀速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强对锻炼强度的耐受能力;医护人员随时进行耐心的宣教及指导,使患者正确掌握训练的要领[6]。本研究中,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个月呼吸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最大肺活量(3.14±0.70vs2.64±0.37)、一秒钟用力呼气量(2.31±0.59vs1.68±0.61)、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78.22±9.87vs67.10±7.15)有明显改善(P

参考文献

[1]曾群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护理杂志,2006,23(7):19-20.

[2]邢西迁.如何提高COPD患者肺康复的训练效果.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9):858.

[3]刘丽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护理杂志,2007,24(1):43-44.

[4]李宾宾.呼吸训练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6.

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篇3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56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4)03-195-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持续增长[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常因感染而导致急性发作,易出现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2]。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NIPPV)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有效缓解呼吸衰竭,且在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取得突破性进展[3]。本研究采用NIPPV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旨在进一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8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参照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进行诊断[4]。临床症状表现为:短期内有咳嗽、胸闷、气促加重;咳痰能力下降,痰量增加且呈黏液脓性。根据是否应用NIPPV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16例,女4例,年龄48~79岁,平均(65.0±6.0)岁;NIPPV治疗组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43~80岁,平均(67.0±7.0)岁。两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carbondioxidetension,PaCO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oxygentension,PaO2)、动脉血pH值、心率(heart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rate,RR)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排除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意识障碍拒绝NIPPV治疗;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患者。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利痰止咳、吸氧、纠正酸碱平衡、控制感染等。NIPPV治疗组:采用S/T模式,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BiPAP)进行辅助通气,控制氧流量为(5±1.5)L/min,呼吸频率(15±3.8)次/min,呼吸压力缓慢调节至(5.0±1.2)cmH2O。机型为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VERSION型。4h/次,1次/d,治疗持续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变化水平。

1.3疗效判定

无效:呼吸衰竭及肺功能均未改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检测值无明显变化。显效:临床症状有改善,各检测指标有好转。有效:呼吸衰竭缓解,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各检测指标接近正常值范围[5]。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

对照组和NIPPV组各有20例患者,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较性。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对照组和NIPPV组在治疗1周后pH、PaCO2、PaO2、HR、RR值比较见表2。两组治疗后血pH值及PaO2上升,PaCO2、HR、RR值下降,与治疗前检测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2.3临床疗效比较

NIPPV组20例患者中,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特征为肺部呼吸受限且呈不完全可逆和进行性发展,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根据病程的发展主要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发作期[6]。COP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7]。急性发作期后,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的下降导致感染,极易产生严重的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8]。

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的区别是无需建立人工气道,采用无创的方式进行正压辅助通气,减轻患者的痛苦[9]。NIPPV采用鼻(面)罩方式将患者于呼吸机相连,避免了建立人工气道所带来的并发症[10],并且可以间断或长期使用,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同时,由于无创通气为正压通气,能够有效减小呼吸负荷,缓解呼吸肌疲劳,降低氧耗量,从而提高PaO2,降低PaCO2[11]。因此,NIPPV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尤其是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NIPPV组有效缓解了呼吸衰竭症状,肺功能得到改善,治疗后各项血气指标接近正常值,总有效率为85%,高于对照组的70%(P

综上所述,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疗法,能有效缓解其呼吸衰竭症状,改善心肺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叶熊,李永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5):418-418.

[2]周玉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9):781-783.

[3]詹庆元,李洁.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16(8):1323-1326.

[4]彭敏,蔡柏蔷.美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协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5):394-397.

[5]杜玉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4):515-517.

[6]王翠茹,李玲,韩云霞,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1,17(32):19-20.

[7]高远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0):9-10.

[8]王蓉美,张波,王东,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6,5(1):19-21.

[9]张波,俞梦孙.无创正压通气技术[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3,5:003.

[10]黎毅敏,罗群.无创正压通气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0):726-729.

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篇4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状况;调查;分析;儿科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20-01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范围最广泛、使用数量最多的一类药品,在我国,也是目前用药不合理的重灾区。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不仅会影响疗效,还容易导致引起耐药菌的大量产生,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特别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其使用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由此增加了不良反应,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且使得大量新的耐药菌株不断产生。调查分析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3024例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46d-13岁,住院时间为2-23d。主要临床诊断为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1.2方法统计患者的年龄、抗菌药物品种数、抗菌药物名称、使用时间、使用频率、联合用药情况等,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医院用药剂量是否合理的指标参照相关组织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各药品DDD值进行计算,并结合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频度DDDs等。用药频率DDDs为某药消耗总量除以DDD;使用频率为某药使用例数除以总例数再乘以100%;DUI为DDDs除以总用药天数。药物使用基本合理标准为DUI在1.0及其以下。

2结果

本组统计的3024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使用了抗菌药物的为2830例,使用率为93.58%。详细使用状况,见表1-5。

3讨论

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住院最多的是肺炎患者,然后是支气管炎患者,而上呼吸道感染比支气管哮喘多。这几种疾病中,病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细菌和支原体比较少见。而使用抗菌药物总数为2830例,93%以上的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说明其使用的普遍性。而药物使用疗程大多在4-7d,而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一般均在7d以上的疗程,症状比较严重的更是会超过15d的疗程,因此,用药时间比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较多的品种有β-内酰胺类、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尤其是β-内酰胺类药物的使用,高达50%以上,说明耐药菌产生的严重性,也表明医生在选用抗菌药物品种的时候存在不合理性和主观性。

总体上看,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基本合理,但使用剂量和使用品种仍然存在不合理性。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对用药合理性的评判标准进行制定,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用药方法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于保证临床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钟超,何业健,李淑青.3036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200-202.

[2]林秀娟,贺意辉,林红燕.258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的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11):5-7.

[3]陈再厉,卢竞.1999年我国儿科临床医学进展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15(4):385-386.

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篇5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有创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在临床上对于危重患者来说是重要的急救场所,这是因为大多数的患者都呈现明显的呼吸衰竭,因此对于有创呼吸机的应用概率也非常高,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应用有创呼吸机情况下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几率[1]。本文对可能诱导重症监护病房当中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其中,男性46例,年龄2~80岁,平均年龄为43.5岁,女性34例,年龄2~72岁,平均年龄为44.9岁,对所有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80例患者中引发下呼吸道的可能因素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在整个过程中实行全方位护理,跟踪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将所有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分类,以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诱导因素,排除无关因素,找出各个因素与呼吸道疾病感染几率之间的关系。

1.2.2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确诊标准患者使用有创呼吸机时间在48h之内便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为时间标准;将机械通气过程前后的胸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通气之后的胸部出现新浸渍的阴影区域[2];白细胞所占有的体积分数显著提高,乃至大于10×109/L;患者开始出现性肺部音、炎性支气管分泌物及肺实变等症状,这些都是发生肺部实质性感染的有力症状;另外,在对痰进行培养实验中发现了病原菌的存在或在已知的病原菌基础上又发现新病原菌的存在都可以作为确诊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标准[3]。

1.3统计学分析将所有临床术后数据输入电脑,建立Excel表格,整理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临床术后数据进行t检验,对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情况经过数据记录、统计发现,在选取的80例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中,有26例患者发生了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概率在32.5%,有11例因医治无效而死亡,死亡率在42.3%。

2.2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经过数据分析可知,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会伴随机械通气时间(即带机时间)的增长而显著提高(P

2.3发生基础疾病的数量经过数据分析可知,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会伴随基础疾病数量的增长而显著提高(P

2.4插管方式在详细数据统计之后可以发现,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来说,插管方式对于下呼吸道疾病的感染也有一定的影响。在80例临床资料中,经鼻腔插管及经口插管的患者共有50例,而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有18例,发病几率在36.0%;对于30例进行气管切开再插管的患者来说,共有19例患有下呼吸道疾病,所占比率高达63.33%。很明显,采用气管切开后再插管方式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几率高于前者(P

2.5疾病严重情况通过数据统计可知,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几率随着疾病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

3讨论

人体呼吸道的主要部分为鼻腔、咽喉、肺泡、气管、支气管等构成,其中鼻腔当中的主要结构鼻甲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将人体吸入的气体进行异物净化、加湿、加温等,这是通过鼻甲中富含的丰富粘膜组织,血管、黏液等完成的[4],在这一过程完成后,下呼吸道便能够免受有害物质及各种微生物的侵害,得到一定的保护,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在建立人工气道工作过程中,人体的上述各项生理功能由于外界强力的侵入而受到了破坏,细菌便很容易入侵呼吸道,并滋生、繁殖,最终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等危险。在临床上,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由于经常会应用有创呼吸机进行通气,因此很容易诱发下呼吸道感染类疾病,经过相关数据调查发现,这类疾病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50%~70%[5]。有研究证实,侵入性的操作能够带给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高系数的呼吸道感染,属于独立高危因素。

本研究对重症监护病房当中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和探讨,发现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所患基础疾病的数量、插管方式及疾病严重情况都能够显著诱发下呼吸道感染类疾病,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越长、基础疾病越多,气管切开后插管的插管方式及高危疾病状况都会提高下呼吸道感染类疾病的发生几率。在临床上尽量采取最合适的医治组合,及有效的干预措施,尽可能降低感染几率,以增加治疗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刘冰,贾淑梅,徐修礼,等.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03).

[2]周田美,董晓勤,余道军,等.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0).

[3]任玲,周宏,茅一平,等.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10(03).

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篇6

老年人抵抗力低,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减弱。得了肺炎对老年人来说,就像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会陆续引起各个器官系统的连锁反应,比如呼吸衰竭、心脏功能衰竭、血液细菌感染、脑膜炎等,这些连锁反应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

美国2004年的研究结果显示,有20%的老年肺炎患者有全身血液细菌感染,就是人们常听说的败血症,病死率高达51%。而当肺炎球菌经血流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时,会引发脑膜炎,导致多达80%的老年患者死亡,即使抢救成功,也会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炎使慢性病“霍上加霜”

对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气管炎、慢阻肺的老年患者来说,过冬时要特别注意预防肺炎。这些老年患者由于长期患呼吸系统疾病,损害了呼吸道的自净功能,使引起肺炎的细菌容易存留在呼吸道里。当身体的免疫力稍有下降,这些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加上天冷,老年人的抵抗力差,会使肺部炎症的严重程度大大增加,反复发作,使原先的哮喘,气管炎,慢阻肺等疾病加重,严重影响呼吸系统的换气功能。另外,对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天冷会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使大脑、心脏等主要器官的血流减慢、减少,容易形成血栓,增加脑梗塞和心肌梗塞发作的机会。这些老年人的抵抗力都低,一旦得了肺炎,就会使肺的换气功能减弱,使心肌缺氧,诱发冠心病,加重原有心脏血管疾病的病情。对于既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又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危险系数远远高于其他人。这些老年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他们比其他人更容易患肺炎:一旦得肺炎会比别人严重:从康复上来讲,老年人要比其他人慢:康复之后,肺炎依然会加重其原来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接种疫苗意识有待提高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

    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0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以你好为题作文范文(7篇)

    - 阅0

    以你好为话题的作文篇12023年的我:你好!你会不会想到2023年的你给你来信了?信的内容就在下面,看看吧!我曾经无数次幻想,在梦里,在生活里……八年后的我,生活的好吗?快乐吗?我无数次被.....

    化工厂工作总结范文(6篇)

    - 阅0

    化工厂工作总结篇1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更应是绿化美化的前沿。校园绿化美化,能使全体师生以舒畅的心情投入到教与学中去,校园绿化美化的目的就是为了陶治广大师生的情操,净化广大.....

    年度置业顾问个人总结(收集3篇)

    阅:0

    年度置业顾问个人总结篇1似水流年,在不知不觉中,20xx年已过了一半,回顾这半年来的工作,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

    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6篇)

    阅:0

    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篇1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型呼吸衰竭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

    泥泞的路作文(收集5篇)

    阅:0

    泥泞的路作文篇1我家住在大杂院里,在大杂院里住着七多户人家,而我家正好住在东边,院里的人都要路过我家门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