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英文(6篇)

来源:

出现英文篇1

引言

在人类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学成为了人们记录文化的语言工具,并且随着人类的发展历史进程,逐渐由稚嫩转变为成熟。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记录了不同的时代,代表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当代英国文学也符合这一客观规律,通过文字来记录英国当时社会变迁与欧洲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与沟通。由于当代英国政治经济矛盾加深,因此影响了当代文学的走向,许多作品贴近现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随着英国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民主运动的兴起,在英国文坛也逐渐形成了多种文学创作风格,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成为当代英国文学领域的主流创作风格,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变迁有着真实生动地描写,并且建立起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本文从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特点与表现形式出发,对当代的英国文学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概述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在欧洲文学体系中,英国文学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最开始的时候,英国文学只是口头上的叙述,而不是呈现到书面上的。在随着故事曲目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发展与完善,最后作家才开始进行创作。英国文学有自己固有的发展规律,并且用坚定不移的信念进入到新的时期。

第一,英国文学最为重要的发展就是来自戏剧的创作,随着当时爱尔兰民族的革命运动,打破了英国文学传统的僵持局面,让英国的戏剧文学得以发展。当时的创作者结合欧洲古典戏剧的因素来进行创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萧伯纳的《华伦夫人的职业》,在英国早期的戏剧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英国,戏剧发展的高潮是50年代后期,代表作品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这些文学作品能够用有限的人物对话与情境来体现出当代英国社会的真实生活状况,而搭配英国优秀的演员演出更加能够突出英国戏剧创作的内涵。

第二,英国小说主要展现为战争小说,这是由于英国参与到两次世界大战,并且给人民的创伤是巨大的,因此产生了层出不穷的创伤文学。随着新时期的发展,英国以现实主义文学模式为主,这种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有力的语言,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第三,英国的诗歌出现也在英国文学中占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尤其在当代的英国诗歌中,以多元化的韵律而著称,并且融合了其他国家的文化,这一时期的英国诗歌对社会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例如,著名史诗剧《列王》、《荒原》等,都是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不只是融入了作者主观的情绪,并且对历史与人生也有深刻的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诗人们创造的诗歌也开始变得质朴起来,用简洁的语言表现出人们内心的情感,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派别。可以说,诗歌也是英国文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继续在当代英国文学中闪光。

二当代英国文学主要派别分析

1英国当代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

在19世纪产生的英国文学中的无产阶级文学对整个文坛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派别就是派文学,对于英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文学派别是为了与运动配合,进而配合英国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所以许多文学作品都具有宣传性的精神,一般在工人阶级的集会中创办刊物与创作诗歌散文等。一般英国的派的文学作品是为了服务于运动的,所以这时候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并没有较深的内涵,但是这一时期的无产阶级文学依然代表了英国文学中的无产阶级类别走向了当代英国文学创作的高峰。

英国当代的派的代表人物是当时带领英国无产阶级进行派运动的灵魂人物——爱内斯特,他经常去参加一些无产阶级的工人集会,并且大量地发表演讲,他不断表达出无产阶级的工人在资本家压迫下的艰苦生活,去要求政府给无产阶级的工人更多的福利。通过不断融合了在运动中的感悟与经验,爱内斯特把深入群众挖掘出来的文学素材用来创作文学作品,并且有了不俗的成绩。例如,著名的诗歌集《未来之歌》,在未来的日子里,降临了的希望,将不义在公理面前折腰。我们要鼓起来一点勇气,兄弟们!把那个明天变成了今朝!”这部诗歌集也成了当代无产阶级文学体系中重要的作品之一。

2英国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

在19世纪的英国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最辉煌的成就是当代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说,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在当代英国文学史上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甚至在当代欧洲文学中也具有显赫的地位。

(1)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背景

在当代,英国不管是经济发展方面,亦或是政治制度方面,以及人们的文化思维意识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变化。而这种整体上的变化是当代社会思想的核心,也是现代社会价值观念产生的源头,它让英国成为了称霸全世界的工业领袖。

由于当时的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在艺术文化领域产生了启蒙思想,并且在英国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传播效果,而这种启蒙思想是来自当

时的资本主义的群众运动,是反对当时英国封建制度的主要思想联盟。在19世纪之后,随着当时英国自有资本主义派别的建立,也标志了当时英国启蒙革命运动进入到高潮阶段。而在英国启蒙运动中,英国学者也在启蒙运动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他们宣传的思想对于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巨大的作用。当代英国文学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汲取丰厚的养料,并且在变革的背景中去探寻文学创作的灵感,实现了在启蒙主义的巨大影响下的文学跨越。我们可以认为,如果没有英国当代社会变革,也就没有当代的英国文学如此难以逾越的地位,并且也不会出现轰动世人的现实主义文学,可以说,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是当时社会矛盾出现后产生的。这种文学创作派别呼吁要用文学来关注设计现实与群众,并且密切关注人们精神的变化与保护他们。

(2)现实主义创作的特征分析

从整体上来说,19世纪的英国文学,除了少部分的无产阶级的小说之外,主要的创作潮流就是现实主义小说,并且占有主要的地位,掌控着英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方式。这一时期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主要是以描写社会生活为主,并且关注到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现状,从小人物的生活困境来直接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这成为了英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主要方向。

从具体上来说,当代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主要创作潮流分成了三方面的特点:第一,作品细节的真实性,由于这一时期的作品内涵讲求的是真实性,因此需要对细节进行真实地描写与还原,要用具体的文字与思想内涵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并且用真实的形象与细节的描绘来感染读者,让许多读者在观看之后感觉身临其境。例如,萨克雷创作的《名利场》,是当时著名的讽刺性批判现实主义小说,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将当时社会中群众追求名利、权势、利禄的真实景象还原,批判了这些浮夸的事物是相连相通的。第二,刻画小说形象的典型性,当代英国现实主义小说通常会用典型的描绘方式,对于现实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与概括,揭露社会现实生活的本质特征。其中,这些本质上有对于英国现实社会的不满,也有对高尚的精神品质的宣扬。可以说,这种典型性的特征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核心,并且会与自然主义区分开来,使得现实主义的英国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性格,不会显得单一做作,而是真实地记录了生活。第三,对于描写方法的客观性,现实主义文学的情节中会自然地表现出文学创作者的真实情感,而不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表现出来,这种客观性能够加深创作者的思维表现力,让故事情节更加深入与富有表现力,可以体会到文学作品之外的内涵。《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著称于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通过第三视角塑造了一个纯洁的女人的生活,表现出了作者对于当时女性处于底层社会现实的态度。

三当代英国文学的整体特征与表达形式

1复杂多变的形式

纵观当代英国文学可以发现它具有其他文学不同的特征,有着复杂多变的特点。英国文学在创作形式上与传统的英国文学创作有着巨大的差异。19世纪之后的英国当代文学,在多数作品中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距。而同一时期,苏格兰等地区的诗歌文学开始争奇斗艳,让英国文学出现了靓丽的风景线,而这一时期的诗歌文学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并且展现出诗歌的魅力。另外,这一时期的戏剧文学也开始有了很好的发展,语言更加简练精湛。之所以能够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是由于英国戏剧文学符合当代文学发展的潮流,是当代英国文学不断发展与改革的里程碑意义的标志。并且,当代英国的小说也开始迅速发展,给整个世界文坛带来的撼动远远超过了诗歌与戏剧,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震撼。饱满真实的内容与生动的情节,在文坛中占有重要地位,当代英国小说不但能够符合这一时期的客观要求,还具有

多变的内容让读者深爱不已。

2与当时社会现状相融合

当代的英国文学以现实主义文学为代表,创作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且女性形象与文化在当代英国文学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也成为当代英国文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女性文学创作者创作的文学作品中,以自身的视角来观察到现代社会女性要承担的责任,并且增强了女性的自我觉醒意识,以平等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与情感。例如,多丽丝·莱辛创作的《金色笔记》《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等作品都展现出当代英国女性特征,并且借助文学作品来争取到女性的现代社会的主体地位。

出现英文篇2

2、进入“安全模式”,启用“系统还原”功能,还原系统到上一次正常开机的时间段。如果你的系统没有开启“系统还原”功能,则将你最近安装的驱动、程序、补丁全部缷载掉。

3、如果不能进入“安全模式”,则可能是系统有问题。建议重装系统。

4、内存有问题。拔下内存条,用橡皮擦仔细擦拭金手指,并对卡槽清理灰尘。再插上内存条。

5、拆开后盖,对主板和风扇彻底清理灰尘。

6、是硬盘有坏道了。建议使用磁盘坏道检测软件来检测、修复。

出现英文篇3

【关键词】文学思想;英美文学教学;应用及意义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18-01

传统英美文学教学过于注重对文学理论内容的讲解,而忽略了作家、时代以及思潮的延伸教学,导致英美文学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率普遍偏低,没有实现通过英美文学教学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这一目标。教师应全面了解文学思想对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将文学思想与课堂内容有效结合进行新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不同文学思想的了解,全面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基础上加强英美文学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率。

一、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思想教学的意义

文学思想应用到英美文学教学中,可以打破传统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课程内容单一现状,使英美文学教学在揭示文学作品内因的同时,可以有效揭示出文学作品所拥有的本质特征,将其美学价值与历史地位完全展现给学生,从而在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英美文学课堂学习效率。英美文学教学内容单一是造成学生消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文学思想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英美文学课堂中文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文学作品的文学思想引申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文学思想发现英美文学课程内容中的知识点,从而促进学生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学习效率。文学思想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一条新的途径了解文学理论,同时也引导学生应用新的角度去分析与发现文学现象,从而使学生深入的挖掘出英美文学课程内容中的精华,使学生通过文学思想教学透彻的观察到文学理论的本质内容,在加强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优化当前传统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实现通过英美文学教学强化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这一目标。

二、文学思想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丰富学生知识涵养

英美文学教学目标是强化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同时也代表着对学生的知识涵养培养有着促进作用。英美文学是一种英语语言艺术,所以英美文学中的语言应用都是英语的精华所在,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可以获取生动的语言材料,而文学思想应用到英美文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切身的感觉到英美文学语言的特点与魅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模仿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英美文学作品是特定历史背景与文化环境中的产物,尤其是一些英美文学经典中可以完全反映出民族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迁移,文化思想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了解到作品所反映内容,将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历史变迁、风土人情以及当代社会现实一一展现给学生,在引发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在基础上加强英美文学教学整体质量。

(二)提高学生审美观念

从世界文学史角度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文学著作都是英美文学作品,其中以莎士比亚、米尔顿、马克?吐温等人的作品最为优秀,英美文学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向更高的审美观念发展。英美文学教学在使学生获取文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品读、鉴赏英美文学作品能力,通过学生品读、鉴赏能力的提升促进其审美观念发展。文学思想应用到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学思想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英美文学作品品读与鉴赏,使学生在英美文学作品鉴赏、品读能力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更加深入的角度品读、鉴赏英美文学作品,同时也降低了学生英美文学作品品读过程中的难度,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英美文学教学培养出更高的审美观念。文学思想应用到英美文学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可以使学生在文学作品选择与品鉴上进入一个新的层次,从而在更多优秀英美文学作品中获取文学知识,实现通过英美文学教学加强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这一目标。

(三)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综合型人才是现代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主要需求方向,而跨文化意识对英语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当代高等院校在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都很注重跨文化意识。英美文学教学内容中都蕴含着浓郁的英美文化,所以进行英美文学教学也是通过英美文学作品提升学生英美文化意识培养,使英美文化意识成为促进学生英语学历能力的助力,从而在基础上强化英美文学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率。文学思想应用到英美文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更加优质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可以通过英美文化角度审视英美文学作品,可以从英美文学中发现很多不同的语言魅力与特点,对英美文学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率有着促进作用。

(四)优化英美文学教学方法

现阶段英美文学教学方法过于注重对文法、语言的解读,导致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整体性遭到破坏,这种“以教程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应高等院校发展需求,所以优化英美文学教学方法是高等院校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文学思想应到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现代英美文化教学核心理念,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文学思想教学设计新的英美文学教学方法,新的英美文学教学方法在注重文法、语言解读的同时,利用文学思想教学优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可以在英美文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态度,这对英美文学教学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文学思想教学的英美文学教学方法,可以加强英美文学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率,为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文学思想对英美文学教学良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学思想应用到英美文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利用文学思想引申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与课程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在基础上提升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德・霍顿,赫伯特・爱德华兹.美国文学思想背景.孟昭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出现英文篇4

【关键词】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体裁分析宏观结构微观语言特征语步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二)项目,项目编号:2011K12-27。

引言

科技论文作为载体,承担着科技领域交流和互通有无的桥梁。然而对大多数科研工作者来说,最先、最多接触的并非是论文本身,而是其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不仅是快速了解科技成就的手段,更是快速检索本学科领域最近发展状况和收集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写好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中外科技论文英文摘要进行对比,分析其体裁特点及其差异,并探讨其规范化的写作模式。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研究

1.体裁分析

自上世纪70年代,“体裁”就被广大语言学者接受并推崇。很多语言学家曾对其进行过深刻的解释。Swales(1990:58)认为,体裁是由一系列具有相同目的的交际活动构成的实现交际目的的一种工具或媒介;语篇的目的是交际行为的出发点,它决定了体裁的存在,影响着语篇的语言风格和内容,形成了语篇的“图式结构”。国内学者秦秀白(1997:9-10)将Bhatia的定义作出详尽的总结,认为“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其内部结构鲜明,高度约定俗成,对语篇的建构具有约定俗成的制约力,内行人可在体裁这一框架内传递交际目的或个人意图。

Swales强调利用“语篇社团的文化规约性”研究某一特定体裁的宏观图式结构及其他文体特征,目的在于探讨特定交际目的如何影响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从而有利于后人对语篇进行鉴赏和模仿(王小兰,2007:56)。英文摘要作为一种高度概括原文内容的媒介,不仅具有其特定的交际功能,同时也决定着语篇的内容和独特的文体特征。Bhatia(1993)认为英文摘要的结构应包括四个语步:引言―方法―结果―结论;Graetz(Swales,1990:181)也提出英文摘要的结构应包括四个语步:提出问题―方法―结果―结论。Swales(1990:180)认为英文摘要结构应与论文结构保持一致,即导言―方法―结果―结论。本文将根据Swales的图式结构对语料库进行宏观结构分析;在英文摘要的微观语言特点方面,将着重对时态、语态及人称使用进行分析,试图找出中外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在语言特点上的差异。

2.语料库

国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主要源自EI(美国《工程索引》)中10个不同学科刊物,涵盖化工、农业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方面。随机抽选这些刊物中发表于最新一期的前5篇共50篇文章作为外文语料库。国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主要源自万方数据上的上述10种不同学科刊物,并随机抽选这些刊物中发表于最新一期的文章各5篇共50篇作为中文语料库。

3.结果与结论

(1)结果

①宏观结构。根据对语料库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国际和国内英文摘要结构中各个部分出现的频率(如表1所示)。

表1国内外英文摘要中各语步使用频率表

“导言”语步通常是研究者对某一研究现状或重要性进行判断,从而引入议题,并介绍研究的目的。中外学者在该语步的使用上分歧较大。发表在EI的国外学者重视研究目的的介绍,而国内学者对该部分的介绍较少。另外,在对收录在EI中的英文摘要进行分析时发现,作者很少介绍背景信息,表明EI检索力求英文摘要的简明、客观,最大限度地展现研究的主要内容。

“方法”语步通常介绍研究方法或过程,包括研究对象、研究中使用的设备、手段及步骤等。“结果”语步是总结研究得出的成果。在方法和结果这两个语步上,中外学者表现出一致的高使用频率。“结论”语步是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问题、建议或推测。在这部分中,中外学者都表现出较低的使用频率,而收录在EI中的英文摘要几乎很少出现结论部分。这表明EI检索严格对英文摘要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任何个人性的推断和建议都将左右读者的思想,这是对科学的限制。

②微观语言特点。在对国内外语料库进行时态分析时,先统计出两个语料库中各个时态出现的总次数,再计算出每个时态出现的百分比(每个时态出现的总次数除以所有时态出现的总次数)。通过研究发现英文摘要中使用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和一般将来时,但由于后两种时态出现次数较少,本文将不作细致分析。国内外语料库中主要使用的时态为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也有出现(如下表2所示)。两种英文摘要中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使用的方式基本一致,即在导言、结果和结论语步中使用一般现在时,而在方法语步中使用一般过去时。

表2主要时态在不同语步中的使用

语态主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我们统计两个语料库中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出现的总次数,并算出各自出现的百分比。根据表3所示,由国内外作者撰写的英文摘要中被动句出现的频率分别为53%和35%;主动句出现的频率分别为47%和65%,由此可见,国内作者所撰写的英文摘要更多倾向于使用被动语态,而收录在EI中的英文摘要则以主动语态为主。

Tang,R.&John,S.(1999:S27)认为,第一人称的所有形式为I,me,my,mine,us,our和ours。据此我们统计出两个语料库中第一人称的使用频率(为了简便,以万字为统计单位)。统计结果表明,在国际期刊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称出现116次,占外文语料库中总字数的0.19%;国内期刊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称出现23次,占中文语料库总字数的0.03%。显然,在第一人称的使用上,国外英文摘要比国内英文摘要使用的次数多,说明国外作者并不排斥使用第一人称。

表4第一人称在不同语步中的使用

注:此处出现的频率为万分比

(2)结论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推出发表在EI检索中英文摘要的宏观模式为导言―方法―结果三个语步,而国内学者的书写只强调方法―结果语步。不难看出国外学者在书写英文摘要时严格按照提出问题―采取方法或手段解决问题―问题合理解决这一逻辑结构,注重将逻辑推理严密地组织起来。而国内学者首先从方法入手,通过对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果。这种结构不仅大大降低了英文摘要的严谨性,同时也给英文摘要增添了一些随意性。

在时态的选择上,EI检索中的英文摘要主要在导言、结果和结论三个语步中使用一般现在时,而在方法语步中使用一般过去时。这是因为在介绍研究目的和范围时通常是对一种现象的陈述,可使用一般现在时;在介绍研究的方法、手段或步骤时通常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描述,可采用一般过去时;根据研究得出的结果与结论代表着文章的主要成就和贡献,是对研究的客观陈述,通常采用一般现在时。

在语态的使用上,本文证明了英文摘要书写应以主动句为主,被动句为辅的特点,但这与众多国内学者的观点有悖。许多学者认为:“科研论文强调研究的客观性,任何结论的得出都必须有事实为依据或逻辑严密的推理,所以其英文摘要应尽量使用被动结构”(肖坤学2004:85)。究其原因,作者认为引起被动语态滥用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不了解国际标准ISO214-1976(E)对英文摘要书写的要求。该标准要求“应尽量采用主动语态,因主动语态有助于文字的清晰、简洁及有力的表达。”第二,错误地将科技论文的写作特点应用到英文摘要的书写中来。科技论文强调客观性,可以频繁使用被动语态,但由于其英文摘要在结构上的特殊性,想当然地使用被动语态必定导致错误。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还证明了第一人称在英文摘要中使用的可行性,这也是中外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书写的显著差异之一。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

理解和写好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关键,是透过英文摘要的表层语篇来认识和掌握其内在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作者在分析语料库时发现,EI英文摘要所使用的句型与国内期刊英文摘要的句型有所不同,其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使用的句子多为短句;第二,较少出现“头重脚轻”的句子,即谓语在分句或单句末(有时允许谓语前后有一个或两个副词),谓语前的单词数(一般不少于五个)多于谓语的单词数(何瑞清,2004:16)。然而这类句子在中文语料库中出现较多,例如,TheCPEofA549cellsinducedbybaicalinofdifferentconcentrationandtheeffectsofbaicalinonchangeofCPEofA549cellsinducedbyRSVinfectionwereobservedthroughinvertedphase(观察不同浓度黄芩对人肺癌腺上皮细胞的CPE及RSV感染后CPE的抑制作用)。

本文作者试图根据国外语料库中英文摘要的书写模式,整理出不同语步中常用的句型和表达方式,期望对英文摘要的撰写有所帮助。为了清晰地展现英文摘要结构中常用的模式,我们按照四个不同语步分别介绍:

1.导言

英文摘要开头要简明扼要地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或内容,通常会用到以下句型:

Thepaperaimstodiscuss(present,dealwith,etc.)...

Basedon...,thepapermainlydescribes(analyzes,dealswith,etc.)...

Theintention(purpose,aim,goal,etc.)ofthisstudy(article,investigation,paper)isto...

Todetermine(assess,study,investigate,describe,etc.)...

Weconduct(undertake,intend,design,etc.)...

2.方法

在描写研究方法、步骤和过程时,通常是对过去发生的实验或研究等进行描述,因此主要使用过去时态及被动语态,常用句型有:

Theexperiment(investigation,method,technique,etc.)wasmade(conducted,applied,determined,used,studied,etc.)to...

Thetestwasconductedwith...

...canbeobtained(acquired,got,etc.)byusing/through...

3.结果

结果部分通常是由研究方法得出的成果,一般多用现在时和主动语态,常见句型有:

Theresultsare(showpresent,etc.)that...

Wefind(conclude,observe,etc.)that...

Thestudyshowsthat...

4.结论

结论部分是根据结果部分得出的推论、启示或对未来的展望。EI检索中出现结论语步的英文摘要少之又少,但作为Swales图式理论的一部分,作者还是总结了一些常用的表达该语步的句型。

Itissuggested(concluded,etc.)that...

Thefindingsindicate(show,etc.)that...

总结

本文利用Swales的体裁分析理论透过语篇表层深入分析了科技论文英文摘要这一体裁的内部结构和语言特点,期望为国内学者能够写出符合国际标准的英文摘要、提高国内学者英文摘要的书写质量、促进国内外科研成果的交流与推广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Swales,J.M.,GenreAnalysis:Englishinacademicandresearchsetting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P21-58.

[2]秦秀白:《“体裁分析”概要》,《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第6期,第9-10页。

[3]Bhatia,V.K.,“Analyzinggenre:Languageuseinprofessionalsettings”London&NY:Longman,1993,P1-80.

[4]沈育英:《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特点及写作》,《中国科技翻译》2001年第22期。

[5]Tang,R.,John,S,“The‘I’inidentity:Exploringwriteridentityinstudentacademicwritingthroughthefirstpersonpronou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1999,V18:s27.

出现英文篇5

引言

英国文学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千余年的历史,并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对于世界文学体系尤其是世界英语文学体系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而从18世纪至今,英国当代文学的崛起十分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不但代表了文学体系的变迁,也代表了整个社会的变化。当代英国文学在同时期具有不同特征,并且在自身的文学作品中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英国文学在14世纪之后就开始繁荣发展,尤其在16世纪之后,英国自身的国力与经济逐渐增强,国家民族主义不断高涨,因此让社会文化也逐渐形成了文艺复兴的繁荣局面。从18世纪开始,各界人士纷纷开展了文学活动,小说、诗歌等文学创作热情空前高涨,这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且当代英国文学也开始发展起来。在如今,英国文学已经成为了一种传递文化的工具,将社会变化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并且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因此我们需要梳理与归纳英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以便更好地了解与认识英国文学的发展特征。

一当代英国文学主要类别发展概述本文由收集整理

1发展背景概述

在19世纪,英国社会从封建专制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这一时期的英国在文化意识上产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结构产生的巨大变化,英国文学艺术方面也得到了迅速的传播。19世纪的英国文学开始不断在发展中汲取养料,作家们也在社会变革中寻找创作的突破点,而现实主义就是在英国社会剧烈碰撞与矛盾冲击中产生的。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可以说已经被现实主义所涵盖,人们要求文学作品需要关注社会与人生,对群众个体产生的思想意识要多去关注。

2当代文学发展概述

可以说英国的启蒙主义运动对于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用,尤其是产生的新古典主义思想在全欧洲范围的流行。而当时英国带领王朝复辟的德莱顿就是这一时期新古典主义的代表。德莱顿在自己作品中阐述了对于新古典主义提出的思考,他提倡压抑情感,抒发理性的情绪,并且对文学作品强调了道德教育的职能。他反对僵化的创作思路,这使得英国产生的新古典主义思潮并不会死板单一,并且也被后人所接受与继承,促进了当代英国文学体系的发展。

在英国新古典主义思潮的作用下,当时的英国散文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以约翰逊为代表的散文家与笛福、菲尔丁等人为代表的小说创作者,同时这一时期的杂志报刊的发展促进了英国当代散文的发展。许多当时的散文名家都曾经给报刊杂志社写过作品,尤其是散文家艾迪生首创的《旁观者》报,对于后期的英国报刊文学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相比其他报刊只是单一地报道新闻事件,《旁观者》更多地是对社会文化艺术进行鉴赏,提倡人们提高个人修养等内容,能够提高英国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报纸中,艾迪生会用华丽优雅的笔法来描写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加上一些温柔的讽刺,让这份报纸在当时大受欢迎。

整体来说,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创作的主要潮流趋势就是现实主义文学引领着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并且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风格主要是用真实的视角来还原现实生活,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状况要认真关注,并且以小人物的视角来展现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这就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核心。

我们从分类上来归纳,这一时期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三种特征:第一是讲究作品细节的真实性描写,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最核心的特征就是要求还原真实历史,用具体的人生场景来反映出英国当代社会生活。这些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是用真实形象与具体描写来吸引读者的,所以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情感。例如,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思想就贯穿在部分作品中,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出英国妇女的权利,如简·奥斯丁创作的《傲慢与偏见》就描写了英国中产阶级真实的日常生活,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将妇女与婚姻的关系表述出来。第二就是作品形象中的具有的典型性特征,能够用生动的人物形象来高度概括生活中现象的本质,并且会对不同人物性格刻画出真善美的人性。这种表达风格与自然主义相比,让人物有了生动的性格,使故事不会再单一空洞,而是真实地记录了生活。第三就是对作品的客观性描写,许多文学作品融合了作者自身对于客观生活的感悟,加上具体的语言文字描写,使得不同读者群体都能够领悟到文学作品的内涵。

二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现状

英国文学受到文化力量的影响,而它最初发展的时候并不是书面的,它是通过人们口头来传述的。当文学中的故事传播实现了发展,才开始被人们创作。当代英国文学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从自己形成的那刻起,就开始建立起符合自己国情发展的文学体系。

1戏剧文学创作的突破

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打破了原来的局面,让长期难以得到发展的戏剧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巧妙地结合了欧洲传统古典戏剧的形式,对当代社会问题进行了辩驳,给当代英国群众带来较高的艺术审美。而英国戏剧创作高潮是在50年代后期,通过具有新鲜活力元素的剧本在戏剧舞台上展现出来,如《愤怒的回顾》、《卖艺人》等。这些戏剧都通过有限的对话来展现英国当时社会的生活情况,并且配合英国当代戏剧演员的演出直接描绘出当代戏剧的深刻内涵。

2小说创作的多元化发展

在世界大战之后,产生了战争文学,虽然世界大战之前产生了具有细微动机的当代作家,但是在战争之后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却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乔伊斯撰写的《尤利西斯》就是以深入的角度来描绘英国现代都市中人们的生活状况,用大胆的语言来揭示社会的面貌,将群众的庸俗与猥亵都刻画了出来。这些战后产生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语言攻击力,在当代英国文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战后当代英国文学体系中产生了许多青年作家,他们并不是展现人们心理的阴暗之处,而是对人性的丑恶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以描写,尤其将当代英国各个阶层的人们的争斗描绘出来,如《蝇王》就能够将这些内容很好地表现出来。在这一阶段也出现了许多愤怒的青年,他们多数出生在工党领导的社会中,接受了高等教育。当时这一时期的英国社会依然具有明显的阶层观念,因此出现的作家具有新的含义,如西利托写的《长跑运动员的孤独》,就是用隐喻的方式表现出社会底层青年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与愤怒。另外,这一时期也产生了许多女性作家,她们以女性的角度来审视婚姻、爱情、职业等问题,这也表示了当代本文由收集整理英国文学的进步,如女作家多丽斯·莱辛创作的《屋顶上的女人》等。

3诗歌与戏剧创作为文学奠定了基础

当代英国诗歌主要通过特殊的形象与变化的韵律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的对比来展现西方当代文明,这一时期的诗歌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艾略特的《荒原》等,都是当代文学的典型作品,对历史与生命都有着深深的思考。在二战之后,英国诗人们的创作开始变得质朴,用一些比较强烈的语句来刻画出群众内心渴望和平的情感,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在二战结束之后,诗人们创作的诗句都呈现出朴素的特点,用较为敏感的语言来刻画当时社会群众的内心。

三对当代英国文学的发展思考

当代英国文学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文学意识的冲击,以独特的面貌走进了新的时代。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英国文学体现出一种坚强勇敢的态度,体现出自身的英伦特色与创作者的特征,尤其是新时期的英国文学,不只是历史的传承者,也能够体现出国家的发展规律与文学艺术的魅力。一直到今天,英国文学依然对现代社会的文化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英国戏剧与小说方面,都极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而不同时期的作家也会不断创新,保持着创作的特色。创新也增强了当代英国文学的内涵,并且极大地推动了这个文学传统。它们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独领风骚。

随着当代世界文学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的文学体系内容都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动,而文学不只是对于语言的描绘,更重要的是具有承载历史的内涵。对于当代英国文学来说,戏剧、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形式与格局,而这种新的文学艺术手法与语言形式是符合现代社会旋律的,更加适应当代英国国情与时代的精神面貌。随着英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文学形式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不断移动,并且建立起的新的秩序是符合历史与时展的。创作者的意识形态与美学价值的提高也深深地影响着当代英国文学创作。与此同时,受到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传统的各阶段的英国文学效应已经被打破,所有的文学特征也不只是作用在自身时代的范围,而是聚合在一起,共同为世人呈现出当代英国的国情与社会现实。

英国当代文学蕴含的前卫性质就本质来说,是一种精英文学,不能排斥以现代派为主的其他派别,更不能拒绝现实主义文学的结论,而是应当更具有文学内容而不是简单的艺术形式。如果一直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而忽略了现代派文学的重要性,那么英国当代文学就会呈现出许多缺陷。我们要对所有文学形式与派别都一视同仁,才能让英国当代文学长久地发展下去。

出现英文篇6

一、在演化中超级英雄电影的差异性

(一)初现端倪时期

在上个世纪中期,美国电影界开始反思电影类型,很多有能力、有水平的电影制片人以较低的成本开始制作电影,虽然电影没有大卖,但是也赢得了人们的一致认可,在这个时期内影片制作人开始注重影片内容的艺术张力、人文关怀,在电影中多处渗透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在此基础上,还出现了很多内涵丰富、技术高超的商业影片,这些商业影片的成功为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1978年,《超人》这部影片的产生,将超级英雄从漫画中搬到了银幕上,对整个电影界都起到了极大的震撼效果,英雄超人将人类所有优点汇集,对当时的美国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这个时期内,还上映了很多其他超级英雄影片,可以说超级英雄电影的诞生,将漫画中的影响转移到银幕上,导演也在重新创设超级英雄形象,但这阶段内几乎没有女性超级英雄,只有男性超级英雄,即使有女性形象,也没有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

(二)锐意进取时期

超级英雄漫画对美国超级英雄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自从1985年后,超级英雄漫画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蝙蝠侠》为代表的超级英雄电影,呈现出一种病态化、黑暗化的超级英雄形象,但电影中的超级英雄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在《超人》漫画中,英雄人物的正面形象已深入人心,所以,电影中塑造的《蝙蝠侠》英雄形象和漫画里不同,在影片中的蝙蝠侠有一种强大、不可摧毁的力量。另外,在这部影片中,导演还刻意塑造了一个小丑形象,小丑杰克的光芒与影片主角对比而言,可谓是平分秋色。[1]所以,我们能够得到,在这部影片中,蝙蝠侠并不具有超人虚拟的能力,他所具有的超能力是有人性特征的,也正因为如此,让蝙蝠侠整个人物更加形象、饱满,在影片中揭示出只要不轻言放弃,就一定可以成功的道理。影片中,蝙蝠侠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无形之间拉近了与观看者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了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让观众有一种熟悉感。以《蝙蝠侠》为代表的一系列英雄类型电影的上映,代表着美国电影行业进入了新的境界、达到了巅峰,也正在这个阶段内,英雄电影人物导演开始思考如何在影片中加入反英雄人物角色,进而塑造出英雄人物更加高大的形象。

(三)飞黄腾达时期

在21世纪的今天,美国在“9・11”事件的严重影响下,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导致美国经济出现严重下滑,但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促使了超级英雄电影实现了质的飞跃。在这个时期,以电影《蜘蛛侠》为代表的超级英雄电影类型再次走进了观众的视野,山姆・雷米导演借助于自身高超的拍摄技术、新颖的叙事风格和技巧,赋予了超级英雄电影全新的艺术张力,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喜剧特征。[2]蜘蛛侠和超人蝙蝠侠在叙事风格和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蜘蛛侠是一位普通家庭的男孩,在不经意之间被蜘蛛咬过后,基因发生了变异,就拥有了强大、无敌的超能力。虽然他拥有超能力,但是他也会有烦恼,在保护人们和地球时,自己也在很艰难地生活着,这部影片在告诉广大观众,任何时候、任何人都要努力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唯有勇于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才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超级英雄电影达到顶峰状态时,好莱坞推出了很多类型的电影,很多英雄漫画都被翻拍成超级英雄电影,如《绿巨人》《钢铁侠2》等。在这一时期内,还出现了很多其他类型的超级英雄电影,超级英雄类型的电影在这段时期内受到了广大受众的一致认可和追捧,女性超级英雄也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赢得了观众的青睐。在这个阶段之内,超级英雄电影种类丰富、风格多样,其创作空间也向多元化形式发展。

(四)完善、平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超级英雄电影开始由个人英雄主义转化为团体整体英雄主义,体现出强大的团队力量。这一形式的转变,很大原因在于奥巴马上任后重视中东和平交往,结束了与其他国家的战争。在《复仇者联盟》这部影片中,其六大英雄人物的汇集、共同防御外敌,在充分彰显美国先进文化。在这个时期内超级英雄影片之中体现了多个主角叙事模式,这一模式锁定了更多观众,很多影片对超人形象重新定义,与美国移民文化相符,对超级英雄影片的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起到不断推进的作用,可见在这个阶段内,美国经济得到了复苏,电影事业重新得到了发展。

二、超级英雄形象的嬗变

(一)超级英雄电影与多元化

在很多电影中,所塑造出的超级英雄形象代表着美国精神。众所周知,美国精神是融合的多种文化,与美国时代文化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在这里所讲的互动关系,也就是美国文化对超级英雄形象的变化起到影响的作用,这些在银幕上出现的超级英雄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变革又起到了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作用。在《孤独的人群》这部影片中,以理斯曼为代表的学者在美国人性格悄然无息中发生着转变,由“内在引导”转化成“外在引导”,也就是在美国文化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开始反思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可见,在美国超级英雄电影中,所塑造的英雄不但促进了美国社会的发展,也是美国新文化形象的代表。

在1979年,发生了“多元化”具体时代的转折,在一位白人学生被某学校录取事件里,有位法官提出建议,应构建起各民族统一、平等、公正的入学制度,这一建议提出之后,引起了当时美国社会很大的轰动,对整个教育体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政策形式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美国文化的发展,超级英雄电影也正是在这种多元化形势下发展起来的。超级英雄电影的发展和变革影响了美国文化的发展,促使在美国文化中充分体现着超级英雄电影的变革,直接影响着美国多元文化的建构。文化变迁作为研究社会变迁的另一种形式,文化内容、文化结构的变动,都会引发出新文化和旧知识的矛盾。在新时代的几天内,超级英雄电影在美国电影文化占据着无人可比的位置,这种电影类型影响着美国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对引导人们反思社会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在昭示着美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改革。

(二)从个人发展到英雄联盟

在开创超级英雄电影阶段中,电影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以白人男性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美国保守形态意识有关,女英雄或者其他种族的英雄人物基本没有。由此可见,中产阶级在美国社会文化中起到中坚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反映白人男性的价值观、世界观。在这个并不稳定的时代中,单个超级英雄很难满足美国受众对超级英雄电影类型的追求和热爱,也很难以让美国社会摆脱发展的困境。这时,超级英雄应运而生,甚至为了突出故事情节、塑造英雄人物伟大的精神,出现了英雄超级联盟。在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变革的各个阶段中,注重超级英雄个体能力和个人力量。[3]在后续阶段中,特别是在2002年后,超级英雄电影开始注重集体力量和集体能力。在《复仇者联盟》这部电影中,可以说这部电影的诞生是应美国文化需求而产生的,在美国所讨论和研究的个体多样性观点,在形成联邦国家这一过程中,就体现出了这一观点。“个体具有的多样性”,并不是在相互一致的基础上而形成,这一观点的提出受到了杰佛逊和林肯的质疑,联邦并不是由多个不同形式的州而组成的,而正是这些州的个性组建成为了联邦,对于超级英雄类型的电影,个体在有着相同目标的基础上,统一各方力量,使自身具有更加强大的力量,既强大了自身,也强大了整个团队。在《复仇者联盟》中这一观念充分体现。在超级英雄电影中,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观念所发生的转变,也正是美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另一种特征,在20世纪,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塑造出来的英雄任务,在肯定自身的同时,也在彰显出美国政府控制和管理各民族阶级的信念。但“9.11”事件直接冲击了这一信念,想要重新构建起这种强大的信念,需要将各方主体力量重新集合。美国电影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源自于平等、自由、法治的社会观念有关。虽然已经废除了不平等的奴隶制度,但是种族之间的歧视现象仍然存在,显然想要真正塑造出英雄人物,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美国必须要从根本上废除种族歧视制度,让各民族在和谐、公平、统一的环境下生活。

(三)反英雄人物的出现

在质疑叙事功能合法性的基础上,电影叙事风格和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注重展示生活中的真实瞬间,“真实瞬间”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哲学家弗杰姆逊提出的,它将很多正在发生的故事描述出,显然一旦丧失主体,其社会生活精神主体逐渐被非中心化,显然“真实瞬间”就是对美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详细记录。随着时代的变迁,既需要英雄人物促进社会发展,也需要反英雄人物的出现引导着社会发展。在《守望者》中,这部电影与其他超级英雄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体现了美国另一种文化历史以及价值观念。这是一部反英雄人物的电影,在电影里超级英雄很多时候都在善与恶之间纠结,打破了观众对英雄人物的看法和见解。导演将电影内容与现实生活相抽离,在无限放大这个抽离的社会。电影中将观众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和信任解构,让观众对英雄人物的看法开始有所不同,迫使观众开始反思和修正自身对英雄人物的观念。在反英雄电影中,可以说《守望者》这部电影比任何一部反英雄人物电影都要成功,它的成功并不在于导演颠覆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看法,也不是用单一形态来塑造超级英雄,而是导演采用独特的制作手法,塑造出多个反英雄人物,他们运用自身独特的方法去拯救这个社会,他们敢于与社会邪恶力量抗衡、敢于超越各项禁令,他们将内心世界释然、藐视不公平的规则,其实也是在侧面反映出在“9.11”事件后,美国人民内心世界的脆弱,渴望有一位反英雄人物出现,敢于将民众心理诉求表达出,也正是由于超级英雄电影导演看到了民众内心的渴望,开始在电影中塑造反英雄人物,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影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映。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

    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0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以你好为题作文范文(7篇)

    - 阅0

    以你好为话题的作文篇12023年的我:你好!你会不会想到2023年的你给你来信了?信的内容就在下面,看看吧!我曾经无数次幻想,在梦里,在生活里……八年后的我,生活的好吗?快乐吗?我无数次被.....

    化工厂工作总结范文(6篇)

    - 阅0

    化工厂工作总结篇1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更应是绿化美化的前沿。校园绿化美化,能使全体师生以舒畅的心情投入到教与学中去,校园绿化美化的目的就是为了陶治广大师生的情操,净化广大.....

    学前教育自我鉴定(整理11篇)

    阅:0

    学前教育自我鉴定范文篇1我是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名应届专科科毕业生。大学三年,是我来之不易....

    出现英文(6篇)

    阅:0

    出现英文篇1引言在人类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学成为了人们记录文化的语言工具,并且随着人类的发展历史进程,逐渐....

    路的独白作文(收集4篇)

    阅:0

    路的独白作文篇1清晨,当我还没醒来时,就听见一阵重重的脚步声落在我的身上,原来是一位老爷爷。只见他挑着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