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碱化成因(6篇)

来源:

土壤盐碱化成因篇1

关键词:盐碱地;园林绿化;改良措施

1盐碱地常用树木

我国有9900多万hm2盐碱地,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树种,盐碱地作为一种很宝贵的土地资源被浪费。在盐碱地上种植适应盐碱的树木,既可以改良土壤,又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推荐几种盐碱地能种植的树木。

1.1沙枣

沙枣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常见的树种,它能忍受硫酸盐为主的盐土。沙枣还有降低土壤盐分的作用。据测定,沙枣具有很强的耐盐能力,虽然生长受到抑制,但经良好的抚育管理,仍能成林。因此,根据沙枣的耐盐能力,可栽植在未经改良的中、重盐渍化土壤上。沙枣的高耐盐性使它成了盐碱地营造农田防护林的主要树种。

1.2滨柃

滨柃系山茶科柃属常绿灌木,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多有分布。其叶厚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墨绿色,有光泽。树冠紧密,自然状态下树冠多平展,树姿优美。其生长环境多为海边石缝中或海边山坡,因而该树种极耐瘠薄、干旱,抗风性强,并耐一定的盐碱。

1.3白榆

在东北苏打盐碱土地带,土层0~30cm处的可溶性盐分达到0.54%时,白榆不能生长,而在0~37cm土层内,可溶性盐分为0.38%时生长良好。在山东沿海氯化物盐碱土上,白榆适生于土壤含盐量为3%的粘壤土上。在已脱盐的盐碱地上,土壤的碱化度是直接影响白榆生长的限制因子。土壤碱化度达13%,白榆尚能正常生长,达20.1%时生长较差,达到25%时,生长极差或死亡。因此,白榆可选择在土壤含盐量0.8%以下的盐渍化土壤上造林。

1.4枸杞

枸杞具重要药用价值,是适于盐碱地生长的真盐生树种,抗盐碱能力接近柽柳,在pH值为8.6的碱性土壤上生长旺盛。

2园林工程具体施工方法

2.1渗管排盐

铺设暗管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生盐渍化的目的。渗管的铺设一般为水平封闭式。一级管和二级管相结合,一级管的渗入水汇入二级管中,然后流入污水管排走。若污水管道埋的深度较浅不能自行排泄渗水,可在二极管的末端设集水井,定期强排。苗圃地二级管可采用明渠,一级管直接汇入明渠自然排出渗水,但应严格防止倒灌。渗管的埋设深度、间距、纵坡主要取决于绿地种植的植物种类、土壤结构、地下水位的高低,气候以及附近污水管道的深度等。

2.2客土抬高地面

四周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小型街头绿地,采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设隔离层,利用高差进行排水淋盐,达到改土的目的。抬高高度以土壤临界深度减去地下水位深度即可。

2.3大穴换土

采用大穴整地的治盐措施,能较好、较快地改变土壤盐碱状况,利用创造有利于园林绿化植物生长的土地条件。但无论客土的盐碱程度如何,若不加以排盐和培肥土壤等改良措施,很快就会使土壤次生盐渍化,甚至变成盐土。有效地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并通过采取适地适树、小苗密植、适时栽植、种植地被植物、合理灌溉、及时松土、多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能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盐碱和大风对树木的危害,有效地提高栽培植物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实践证明,通过大穴换土能给栽培植物的成活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而通过渗管排盐又能有效地抑制客土发生次生盐渍化,从而保证栽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大穴换土可以较好地栽培植物成活,在穴底铺设厚10cm的鹅卵石为隔离层,在穴面铺5~10cm的中砂为覆盖层,能保证在灌溉和降雨后,重力水在土壤的非毛孔孔隙中,顺利向下移动,并通过水分的横向运动,使穴周和穴下的高含盐水分得到淡化,而且由于底部隔离层的作用,使下层高含盐水分难以上升,保证栽培植物不受盐害。随着树木的生长,耐盐能力逐渐提高,并通过不断灌溉和降雨的作用,树穴土壤的淡化不断扩大,从而确保树木稳定而旺盛地生长。

3讨论

(1)实践证明,重盐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虽然难度很大,但只要遵循水盐运动规律,根据绿化区的功能要求和土地条件,用合理的治盐工程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技术,实现绿化美化。

(2)盐碱地区,因为投资多、耗费人力大,绿化难度大。如果管理工作跟不上,难以见效,因此,除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盐园林绿化技术之外,起苗、运输、栽植、修剪、灌溉等一系列栽植技术和管理环节,都要强化扣紧。

参考文献

1杨赉丽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土壤盐碱化成因篇2

关键词:盐渍化土壤小麦种植措施

从14年国家棉花价格改革后,国家对棉花由原来的收储改为直补,除棉花主产区外,其它棉花种植户的实际收入不同程度减少,不少棉农弃棉从粮,特别是山东北部沿海传统棉作区,放弃棉花种植农户占70%以上,但由于滨海传统棉花种植区多为盐渍化土壤,农户对其特性及对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的影响不熟悉,导致出苗困难、死苗、冻害、早衰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产量,本文结合4年来组织盐渍化土壤小麦种植实际谈一些看法。

一、滨海盐渍化土壤的特点

盐渍化土壤是指盐土和碱土以及盐化土、碱化土的总称。滨海地区的盐渍化土壤是由于在陆地形成过程中,沿海地区入海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近海沉积,在蒸发作用下,地表水份蒸发后,地下海水向上输送,海水不停补充地下水,日集月累,形成盐渍化土壤,在滨海地区沿海岸线呈带状分布,从海岸线到内陆,盐化程度和碱化程度依次递减,盐分组成与海水基本一致,以氯化物为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1土壤结构差

盐渍化土壤结构差,表现在直径大于0.25毫米的团聚体数量少,团粒间较大的非毛管孔隙少,地表径流难以渗入土体,不利于土壤的透水和淋盐,同时土壤中空气流通困难,热量输入土壤慢,也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1.2土壤透水性差

由于盐盐渍化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非毛管孔隙少,大量的钠、钾等代换性碱金属离子(特别是钠)使土壤胶体强烈膨胀和水化,因此透水性一般较差。土壤中大量钠盐能使土壤渗透系数降低,有实验表明,盐渍化土壤脱盐后,渗透系数可增大0.8-3.6倍。

1.3地温偏低

盐渍化土壤地温秋季下降较快,春季上升较慢,通过我们13年到16年连续六年的实际观测,秋季盐渍化土壤地温较正常地温要低2-3度,春季地温上升较正常地块晚5-10天。

1.4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营养条件差

盐渍化土壤由于长年大水压碱、洗盐、灌溉、排水等农作及盐渍化土壤本身的特性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碱解氮含量多为低量和极低量,全磷含量虽然总量不低,但大部分外于难溶的固结状态,有效态磷很低,随着土壤含盐量和土壤pH的增加,硼、锰、铜、锌等微量元素常因被固定或活性下降而处于临界水平以下。

二、盐渍化土壤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小麦属中度耐盐碱作物,不同小麦品种、同品种小麦在不同生育阶段耐盐碱能力差异也比较大,但盐渍化土壤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总体都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2.1出苗困难,幼苗长势弱

小麦播种期,秋高气爽,雨季已过,降水减少,地表水蒸发,地下盐碱向地表运动,表层土壤盐碱度上升,盐渍化持水能力弱,易造成小麦出苗困难;出苗后,由于受盐碱协迫,初生根少,次生根发育偏晚、数量少,地上部份生长缓慢,植形矮小,叶片窄。

2.2越冬早、返青晚、易发生冻害

盐渍化土壤秋季降温快,春季升温慢,经我们在山东潍坊滨海地区连续四年观测记录,盐渍化土壤秋季小麦越冬期较正常土地早3-7天,春季小麦返青较正常土壤晚3-5天,并且提前和推迟时间随土壤盐碱程度增大而延长。冬季盐渍土壤地温较正常土壤低2-3度,并且盐渍化土壤小麦苗情较正常土壤普度偏弱,两种因素叠加,导致盐渍化土壤小麦越冬期极易发生冻害,严重冻害表现为主茎和大分蘖生长点的幼穗受冻,生长点不透明、萎缩变形、失水干枯,心叶抽不出,植株逐渐死亡。一般冻害表现为叶片受冻、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分蘖都没有被冻死。严重冻害导致小麦主茎和大分蘖不能成穗,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一般性冻害主茎和大分蘖都没有冻死,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

2.3分蘖少、成穗率低,粒数少、粒重下降

由于受盐碱协迫影响,盐渍化土壤小麦分蘖普度较正常土壤晚,进程慢、缺位多、数量少、成穗率低。2015年,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进行大田对比实验,10月3日,在土壤PH值7.3,总含盐量0.74和土壤PH值7.8,总含盐量2.85‰的大田同时亩均播种济麦22小麦18斤,12月15日测定盐渍化土壤亩均分蘖数个66万个,正常土壤亩均分蘖数94万个,16年5月20日测定盐渍化土壤亩均成穗28万穗,穗粒数35.5粒,正常土壤成重32万穗,穗粒数36.3粒。在产量构成的三因素中,盐碱小麦亩穗数、穗粒数都较正常土壤少,其中亩穗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三、对策措施

要提高盐碱地小麦产量,必须根据其碱、凉、板、薄的特点,采取改碱压盐、保苗播种和强化管理等综合配套措施。

3.1改碱压盐播好种

选好种、播好种是提高小麦的关键环节,俗话“有苗三分收”,必须围绕“保全苗,促壮苗”做工作。一是选好种,不同小麦品种耐盐力差异很大,田间管理方法也或多或少的有些特殊要求,耐盐碱能力强的品种在盐碱地种植较不耐盐碱品种明显增产。以山东北部沿海地区为例,2013年到2015年滨州地区连续进行“小偃”耐盐碱小麦品种种植实验,均取得了成功,15年更是达到小麦单产517公斤。二是要平整好土地。水往低处走,盐往高处爬,土地不平整是造成盐渍化地块小麦出苗“斑秃”、苗不齐、苗不匀的主要原因,有实验表明,在不平的地面上,高处比平整处的蒸发量大6倍,积盐程度多3倍以上。三是适当早播。盐渍化地块秋季降温快,小麦出苗晚,生长慢,因此盐渍化地块小麦播种要较正常地块早5-7天,以充分利用晚秋的光热资源,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四是深播浅盖。根据盐渍化地壤盐往高处走的特点,可采用犁式下种器,适当加大N沟深度,把种播在沟底,覆土3公分左右播种,使盐分集中在垄背,沟底形成含盐量相对低的土层,达到躲盐、防旱的目的。

3.2合理选择用好肥

土壤有碱性、酸性、中性之分,盐渍化土壤是典型的碱性土壤,化肥性质也有酸性、碱性和中性之分。中性化肥、酸性化肥可以在盐碱地上施用,而碱性肥料则应避免在盐碱地上施用。一是适当施用氮肥能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作物的抗盐能力,由于硝酸根离子能拮抗作物对氯离子的吸收,应优先选用硝态氮肥,尿素、碳酸氢铵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杂质,不会增加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适宜在盐碱地上施用;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其中的铵被小麦吸收后,残留的硫酸根可以降低土壤的碱性,也适宜施用。二是由于氯离子对磷酸根离子的拮抗及土壤盐碱化,使得磷的有效性下降,所以要同时增施有机肥和磷肥,应选用过磷酸钙,使用钙镁磷肥没有效果,反而会增加土壤的碱性。三是施用钾肥能提高作物抗盐能力,但施用氯化钾或含氯化肥却加重盐害,所以要不施或少施含氯化肥。四是随着土壤含盐量和土壤pH的增加,硼、锰、铜、锌等微量元素常因被固定或活性下降而处于临界水平以下,所以要通过增施有机肥或喷施叶面肥予以矫正。

3.3瞄准时机浇好水

盐渍化土壤种植小麦地区,多数地区水资源缺乏,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争取高产,既要考虑到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与需水规律,把握住孕穗期、开花期两个小麦需水临界期,又要考虑到盐渍化土壤秋未和初春两个土地返碱返盐高峰期,科学把握浇水时机。通过在山东省潍坊北部地区连续4年的种植实践,盐渍化小麦种区浇水主要是做到“一看天,二看地,三看苗”,着重浇好冬前冻水和春灌两水。小麦上冻水主要是防止麦田返碱、平抑地温、防止冻害,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由于冬季水份蒸发量小,冻水也可起到冬水春用,可有效推迟来年春灌时间,上冻水应在日平均气温在4℃左右进行。春灌应根据天气、土壤墒情、苗情确定,并且尽量推迟,以保证结合春雨,可以满足小麦孕穗、开花两个小麦需水临界期对水分的需求。

参考文献:

土壤盐碱化成因篇3

关键词:盐碱地;改良利用;造林技术;探究分析

一、盐碱地成因以及改良现状

目前我国的部分土地会发生盐碱化的现象,对于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当前的改良现状我们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下面的工作。

1、盐碱地成因

所谓盐碱地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易溶性盐类在地层表面所做的垂直或水平方向上的重新分配,促使含盐比重较高的物质逐渐在底层表面集聚起来形成的集盐地区。通常情况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蒸发作用比较强烈,地下水以及底层土中的水分经过土壤的毛细管蒸发到大气中去,使其含有的盐分保留在土壤的表层,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盐碱地;人为因素也易导致土层地下水位上升,地层表面集聚大量的盐类,形成人工盐碱地,如灌溉的不合理等;在沿海地带,海水的长期浸渍,也易形成盐碱地。

2、盐碱地改良现状

盐碱地不适于植物的生长,但我国的土地占有面积有限,所以对盐碱地的改良一直被有关方面所关注,研究人员也不断在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在不断进行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人们尝试过使用水利、化学以及生物等办法进行对盐碱地的改良,但在实际实施治理的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以及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令相关工作的推进较为困难。正因为这样,对于盐碱土地进行改良还依旧是我们现在要不断去做的事情。当前对盐碱土地的改良方式跟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发生着改变,曾经所使用的改良方式较为单一,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利用综合化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土地改良工作了。

二、盐碱地改良利用与造林技术

1、盐碱地的改良利用措施

第一个方面,我们通过对土地工程进行相应的改革来对盐碱地的改良做出保障。对土地进行平整工作,可以使灌溉以及自然降下的水分均匀的渗透进土地中,带走一部分土壤中含有的盐成分。翻地中较好的方法,土地的翻动可以使盐水下降,减少盐分在土壤中的堆积。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灌溉系统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改善。灌溉排放系统主要包括井、沟和渠相配套。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盐碱地的农民主要采取“上农下鱼和沟灌沟排”的模式,即在盐碱地的农业田地中,每一定范围的土地要挖一个水沟,把多余的土筑成台田,可以在沟中养殖鱼类,这样一来,农田干旱的时候可以利用沟渠引水,降水的时候可以把土地中的盐分汇集进入沟内,发生洪涝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沟渠排水。

第二个方面,我们可以从耕作的方式入手进行改善。在耕地的过程中,要对土地进行深耕,节约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多使用一些绿色环保的化肥。对土地进行深耕的同时,也要做到细耙,这会使土地更加松软,不会出现板结的现象,而土地的松软也会令其透水和透气的能力有效的提升,这使土壤中所含有的盐分减少,对土壤的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节约水源主要指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种植耐旱的农作物,使用滴管、管灌和喷灌等方式来节约水源,防止土壤的盐渍化,提高土地产量。增加绿肥的使用量能够改善土壤,增加有机质的含量,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盐分的累积。

第三个方面,对土地进行综合性的治理。这里我们主要是利用自然环境方面来对土地进行改良,在这一部分我们会对绿色植物进行种植或是利用化学方法进行土地的改良工作。植树造林一方面能够降低地下的水位,阻止盐分含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可以调节地域小气候,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树木抑制地下水位的上升主要是通过一方面减少补充地下水,另一方面是增加对地下水的消耗两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的。建造适当的林带结构,一方面可以减小风速,减小地表水的蒸发,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降水量,增大空气的湿度,从而改善地域性的小气候,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此外,主林带的建造主要沿当地主要的风向垂直的道路,副林带主要是沿沟渠方向。化学改良主要是指根据盐碱地的盐分具体含量,向土壤中增施能够抵消盐分的化学物质,如石膏等,利用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来改良土壤。但是,这项措施需要严格测定土壤成分和含量,才能适量加入化学物质,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2、盐碱地造林技术

第一、通常情况,盐碱地自然环境比较复杂,自然条件较差,因此在盐碱地造林就应该根据实际的造林特点,改善立地条件,并适当的种植树木,同时,为了防止盐分含量的再次上升,在树根底部适当的添加有机肥料,甚至更换树苗根部土壤,确保树苗成活。

第二、造林学中的基本原则是适地适树。因此,植物物种的选择成为盐碱地造林的首要条件。在盐碱地造林物种的耐盐能力成为衡量树种是否适合在该地区移植的重要指标,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造林地盐分的分析。首先考虑乡土树种或当地群众熟知的物种,易于植物的成活,但是树苗的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第三、掌握造林时间。在国内盐碱地区,干旱时,土壤盐分主要随地下水位的上升而逐渐积累在地层表面;雨季时,土壤盐分又跟随雨水渗入到土壤深层。因此,在盐碱地造林过程中,应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把握好造林时间,一般选择春季造林较好,但雨季造林也有很大优势,其一,水量充足;其二,土壤盐分随水下渗,含盐量降低。

第四、我们应该加大对新技术的引进力度。当前的农业跟随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其中所使用的一些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在对盐碱地进行改良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使用一些相关的新式技术来进行工作。比如利用容器育苗的方式来进行相应的造林工作。在适应性方面增强其能力,使种植后的树苗成活率大大提高,达到人们最初的造林目标。

在盐碱地改良利用与造林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改良措施。盐碱地的改良涉及的工程较多,治理系统较为复杂,因此,现阶段盐碱地改良多采用以水肥为中心,以农业技术措施、水利工程措施以及绿化植被等治理手段。在通过以上分析盐碱土的各种改良措施,以及我国目前治理盐碱土时使用的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对工程的灌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科学的灌溉技术以及技术创新理论,不断探索盐碱地改良的新技术新方法。

未来在对盐碱地改良利用以及造林技术研究需建立在长期的检测基础之上,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及时调整完善水利、生物、化学等措施,同时,还需加强对水盐浸渍的预测、研究,着重加强生物科学技术并提高生物的抗盐措施,加强植物抗逆性研究。

参考文献:

[1]付建超.盐碱地改良利用与造林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

[2]徐萌.关于盐碱地改良利用和造林技术分析[J].北京农业,2015(12).

土壤盐碱化成因篇4

关键词:盐碱地;苗木种植;管理方法

1盐碱地的危害

盐碱土被称作盐渍土,它包括2种性质不同的土壤,盐土和碱土。盐碱地指的是土壤中含有很高的可溶性盐类,因为土壤和地下水的含盐量过高,经过强烈的地表蒸发,土壤中的盐分通过毛细管的作用上升,并且积聚在土壤的表面,这就是形成土地盐碱化形成的原因。盐碱地因为大量积累土壤中的盐分,因此,会引发一系列的土壤物理性恶化,比如,通气性差、土温上升慢、毛细作用强、养分释放慢、结构粘结、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性差、渗透系数低等,还会导致加剧表层土壤的盐渍化,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2盐碱地苗木种植技术和管理

2.1苗木栽植技术

2.1.1裸根苗栽植。裸根苗栽植指的是苗木不带土团的栽植,这种栽植方法适合杨柳、丁香等生命力强的树种,多采用穴植法。栽植技术分为:(1)三埋、两踩、一提苗。栽植前挖穴要符合根系舒展,一般穴径0.6~1.2m,深度0.5~0.6m。挖穴时将表土和心土放置在穴旁,栽植时将苗木放在穴中,让其根部自然舒展,将表土填置近半的时候把苗木略上提,根系舒展之后再踩实,然后填心土满穴,踩实后覆上松土,最后浇足定根水。(2)深浅要适当。栽植的深度要比苗木根茎深2~3cm,如果在干旱疏松的土壤或湿润粘重的土壤上栽植可以加深或浅一些。(3)栽植时不能伤害根皮,如果伤害根皮会导致根部感染病害。(4)根系土壤密接。栽植后根系土壤密接才能够吸收水分,有利于生长。覆土时要将土块打碎,捡净石块和草根,填土要踩实。

2.1.2带土苗栽植。带土苗栽植适合生根较困难的树苗,比如杜松、云杉等能够应用于城市绿化和造林的多年生大苗。因为带土苗根系有原有的分布状态,种植后能够快速恢复吸收水和肥料等功能,其优点是成活率较高、成林快和见效快。带土苗要带土团一起种植,种植的深度要适当,要特别注意压实带土苗、土壤间的间隙,还要注意保护土团避免损伤和及时浇水。

2.2树种的选择和配置

(1)聚盐植物:又称吸盐植物,它的渗透压通常在40个大气压上,可以在盐角等盐分高的土壤中生长,聚盐植物有改良盐碱地土壤的作用。(2)泌盐植物:泌盐植物能够通过茎叶表面的分泌腺将盐分排出,比如海边红叶和怪柳。(3)不透盐性植物:此类植物通常生活在盐渍化轻的土壤中,其根细胞对盐的透过性很小,几乎不吸收盐。

2.3施用园艺盐碱良肥

园艺盐碱良肥的pH值是5.5,所以,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的含盐量和改良微咸水。改良盐碱地面临着改良碱土简单和改良碱土难的问题,可采用离子交流的办法,遵循转化盐类改良盐土的原理,将改盐和培肥相结合,能够有效改良盐碱地。将园艺盐碱良肥撒在地面上,然后深翻30cm,有利于有机肥的施用效果更好。

2.4盐土栽培的园林植物要施用生根粉和抗蒸腾剂

生根粉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生根剂,能够促进植物生根,有利于促进园林植物在盐碱地的生长。2008年,浙江沿海地区栽培树莓有其独特性,能够在食品生产领域广泛使用。树莓的适用性强,能够在山地、平原、沙地进行栽植。生根粉可以喷根,也可以浇灌。碱地绿化的时候,要施用抗蒸腾剂,能够有效地将叶子气孔封闭,提高植株的成活率。

3养护管理

盐碱地苗木种植3年内,为了保证其良好生长,在春季返盐时进行灌水压碱。春旱、降雨和灌水的情况下进行除草和松土,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有效抑制盐分的上升。加强苗木的树冠整形修剪,防治病虫害。(1)科学浇灌。苗木种植后浇一次透水,然后每隔7~10小时再浇2次透水,浇水后注意及时松土,树穴浇3次水后进行树池封堰,有利于保水和防止返盐返碱。(2)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供给苗木植物所需的养分,还能够产生酸性物质中和盐碱,有效改善植物的立地条件。(3)盐碱地改良剂。盐碱地施加酸性物质能够有效降低pH值,但是长期使用土壤会板结。进行小面积改土,可以使用有机酸,能够改碱而且不会造成板结情况。

土壤盐碱化成因篇5

关键词:新疆地区;盐碱地;改良措施

引言:

由于新疆属内陆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多,又多荒漠、植被稀少、灾害性天气多,而因为地处内陆封闭环境,丰富的盐类物质只能在区内循环,致使土壤残余积盐和现代积盐过程都十分强烈。据统计,新疆盐碱土地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盐碱土地面积的1/3,现有耕地的32.6%已出现次生盐碱化。新疆除伊犁河谷、阿勒泰地区和塔城部分地区土壤盐碱化较轻之外,其他地区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盐碱化,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部各灌区最为严重,一些耕地由于次生盐碱化加重而被迫成为弃耕地。如果土壤盐碱化蔓延得不到有效控制,势必会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而要想改善新疆绿洲生态环境,当务之急是加快盐碱地改良利用进程。

1新疆地区盐碱地成因及改良的重要性

新疆属于内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由于地面蒸发作用,随着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停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地形封闭,盐分无外泄条件,新疆地貌格局为“三山夹两盆”,新疆的内陆河从山区淋溶盐分,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不断向盆地输送、累积而不能排出,形成盐碱地;不合理的灌溉等人为措施也能使地下水位上升,使易溶盐类在地表层积聚,从而形成次生盐渍化人为的形成盐碱地。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过去的50年时间里,新疆累计开垦盐碱荒地5100万亩,而实际保留面积仅有2800万亩,有47%的面积因次生盐碱化而弃耕。盐碱化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土壤盐碱化对农作物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产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轻度盐碱化可减产10%左右,中度盐碱化减产15%―30%,重度盐碱化则减产30%―50%。同时土壤盐碱化造成土地产出率低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农民增收困难,农业发展矛盾进一步加剧,制约了我区优质高效农业发展。

盐碱地是新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更是影响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安全、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土壤盐碱化每年使新疆粮食减产约7.2亿公斤,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8.6%;使棉花减产13.05万担,约占全年棉花总产量的9%;造成经济损失约35亿元,占全年种植业总产值的8%左右。由此可见,盐碱地改良的重要性。

2盐碱地改良措施

国内外盐碱地改良一般采用的办法有:水利技术,即以水压盐;生物改良,即植树造林,秸秆还田;利用盐生植物降盐,抑制蒸腾;化学改良等。

2.1水利措施

2.1.1节水技术

使用先进的灌溉方法对于防止土壤盐渍化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十分重要。实施畦灌、沟灌、地膜覆盖灌等常规节水技术和膜下滴灌、喷灌、渗灌、低压管道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和采用较先进又切实可行的灌水技术,可以通过控制灌溉使作物只得到生长需水,而不补充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随土壤的不断蒸发而降低,可解决因灌溉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因此,在新疆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地推广常规节水和高效节水技术,加强以节水为核心的灌区配套建设,不仅可以节约农业用水,缓解水资源矛盾,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减少耕地的次生盐渍化。

2.1.2排水措施

在地势低洼的盐碱地块和地下水位较高的耕地,通过开挖排水沟,排出地面水可以带走部分土壤盐分。如果没有排水沟,在蒸发强烈的耕地,会使表层土壤积盐严重,必须使排水系统配套。

2.2农业措施

农业措施能够对水利措施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巩固和进一步的提升,水利措施虽然可以有效排盐,但同时也产生了土壤养分大量流失的问题,必须通过农业措施加以解决。

主要方法有平整地面、深耕晒垡、客土抬高地面、微区改土及大穴整地等方法。对于平整地面应当注意留一定的坡度,挖排水沟,以便灌水洗盐。凡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的土地,特别是盐碱荒地,在雨季到来之前要进行翻耕,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四周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小型绿地,采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设隔离层,利用高差排水淋盐,达到改土的目的。土壤临界深度减去地下水位深度即为抬高高度。还有就是事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入树穴中添以客土。有时在树穴内铺隔盐层,通过铺粗沙、炉灰沙及植物秸秆等,然后添以客土,有效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并通过采取适地适树、小苗密植、适时栽植、合理灌溉、及时松土及多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改良土壤结构,减少盐碱和大风对树木的危害,有效的抑制客土发生次生盐渍化,从而保证栽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2.3生物措施

在对盐碱地的改良工作中,植树造林,形成林网是生物措施的主要方式。林网的形成不仅能够改良田间小气候,而且因其耗水量远远高于普通作物,所以可以有效降低作物附近的地下水位,获得生物排水的效果。此外,通过种植耐盐作物,也是生物改良盐碱地的重要措施。

采用耐盐抗盐作物,通过实践对新疆盐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盐生植物种子及耐盐性进行研究,最终证明在盐碱地种植盐地碱蓬、盐角草、野榆树菠菜等,每年可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盐分,连续3年左右即可大幅“淡化”土地,使其达到耕种标准。借助这一最新成果,新疆目前已有1000多亩盐碱地被改良。

同时,新疆拥有丰富的盐生植物资源,目前已发现的有305种。它们可修复盐碱土,有效治理土壤原油污染,吸收铬和铜等重金属,许多还可用于医药、绿化、饲用、食品加工、纤维和化工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2.4化学措施

化学措施在盐碱地的改良中主要是各种化学试剂的使用,利用酸碱中和原理来改良土壤化学性质的方法。化学改良剂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改良土壤结构,加速洗盐排盐的过程;二是改变可溶性盐基成分,增加盐基代换容量,调节土壤酸碱度。化学改良包括施用石膏、磷石膏、过磷酸钙、腐植酸、泥炭及醋渣等。例如:通过增施化学酸性肥料过磷酸钙,可降低pH值,提高树木的抗性。施入适当的矿物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及铁元素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施用大量的有机质,如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可增加土壤有机物质,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3结语

土壤盐碱化成因篇6

关键词:盐碱化,引黄灌区,脱硫副产物,上农下渔”模式

盐碱化是指在灌区内水浇地由于盐分积聚而缓慢恶化的过程。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盐碱灾害,据专家介绍,土壤的盐碱化是由于强烈的蒸发积盐在地表形成的盐碱土。具体到银北灌区,大致有两方面因素导致土地盐碱化。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二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据介绍,自2004年12月至2005年6月,宁夏遥感院和农发办共同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利用最新的遥感信息资料和先进的GIS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实地调查采样手段相结合,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引黄灌区661.6万亩耕地中,非盐碱化耕地为439.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6.46%;盐碱化耕地221.9万亩,占33.54%,包括轻盐碱化耕地140.9万亩(占灌区总耕地的21.30%)、中盐碱化耕地51.3万亩(占7.75%)、重盐碱化耕地29.7万亩(占4.49%)。另外,盐碱荒地面积达83.5万亩。从总体情况看,包括引黄灌区耕地在内土壤盐碱化总体减轻,但局部地区土壤盐碱化程度有所加重,仍有200多万亩盐碱化耕地有待进一步改造治理(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

1土壤盐碱化成因

从盐碱化演化过程看,自然因素是发生盐碱化的基础,人为因素是土壤发生盐碱化的条件,而人为因素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在开发利用盐碱地过程中,如何将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化就成为重要问题。

灌区土壤盐碱化并不是灌溉的必然结果,而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加上人为措施不当所造成的。在雨量少、蒸发强、径流不畅等条件下,土壤本来就存在盐碱化的威胁,如果在这类地区引水灌溉或蓄水防旱的措施不当,特别是大水漫灌,有灌无排,蓄而不泄或排水、退水系统不配套、不健全,灌溉渗漏水大量补给地下水,破坏了灌区地下水量的平衡,使地下水位急剧升高,导致盐碱向表土迅速积累,造成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

宁夏银北灌区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埋深不足1m,在强蒸发作用下,盐分累积于土壤表层,土地经常受到荒漠化和盐碱化的威胁,生态环境脆弱。所以发展盐碱地节水农业是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出路。

2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

造成土壤盐碱化问题整体得到控制、局部加重的新情况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由水资源利用不当、排水系统不完善造成的。若不加大治理力度,引黄灌区部分高产稳产田有向中低产田演化的趋势,这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我区的粮食安全。盐碱化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更会影响灌区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虽然全灌区土壤盐碱化面积下降,土壤含盐量降低,但仍是影响土地生产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之一。所以,改造中低产田、防治土壤盐碱化仍是灌区农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

2.1脱硫副产物改良盐碱地的应用研究

利用脱硫副产物治理土地盐碱化,以废治废,意义重大,近几年来,国内有关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室内外研究,主要有:1999年清华大学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针对内蒙古土默川近20万hm2盐碱地进行改良试验。在试验室研究的基础上,2000年在5亩碱地上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亩施入800kg脱硫副产物后,其玉米出苗、成苗率比不施脱硫副产物的土地高39.1%,达到58.2%,株高平均高出20cm,达到155.5cm,产量达209.8kg/667m2,而不施脱硫副产物的土地玉米产量仅67.5kg/667m2。2001年进一步在40亩土地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施用烟气脱硫副产物的土地,每亩草玉米(奶牛饲料)的产量比不施用脱硫副产物的土地高5~8倍,即达3200kg/667m2~5900kg667m2。同时有报道脱硫副产物可以改造沙漠化土壤(甚至沙漠)。

大田试验最终表明,盐碱荒滩经脱硫副产物改良后作物(油葵)能正常生长,而且生育期内降低了土壤表层的pH值和盐分,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土壤肥力也有所提高。但是因天气情况油葵受灾,且错过最佳生长季节,从而生物量略低,效果也不太显著,有待今后继续开展相关研究。

2.2上农下渔”模式研究

上农下渔”模式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原理,利用工程措施,降低地下水位,采用灌排分开、抬高地面、大水压盐碱的方法,即先用淡水将台田盐分灌洗到池塘和排碱沟,再将池中盐碱水抽到排碱沟排出后在池中蓄足淡水,控制底层返盐和重新利用池塘肥水浇灌台田,能有效地降低耕层盐分和区域盐分,提高台田土壤肥力,从根本上治理盐碱。该模式通过池塘丰蓄枯供,形成池塘和台田之间水利循环的良性互动,能有效地解决种养用水与黄河来水不确定性矛盾,是融种养、蓄水为一体的盐碱地立体改良新模式。

上农下渔”模式最初产生于山东东营农村,由于土地碱化和淡水资源匮乏,旱、涝、盐碱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村民们在苦苦探索中蓦然发现,村旁碱地里一条渠沿上庄稼长的好,土不碱。人们从这里得到启示:过去孤立治碱治涝,没有抓住降伏荒碱的牛鼻子”,水往低处流,盐碱也往洼处走,盐碱是爬不到高处的。于是村民综合多种因素,集农业开发、淡水养殖、蓄水及发展三高”农业于一体,挖池成塘,筑台为田,台上农牧、塘中养鱼。下池上田的开发给他们带来了惊奇的收获,昔日的不毛之地竟成了聚宝盆”,1996年他们一鼓作气开发了2050亩荒碱地,上农下渔”式农业开发模式初具雏形。

上农下渔”的出现,立即引起了东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把此项目在全市推广,并进一步科学确定开发模式,实行排灌水系统分设,保证水产养殖的高产、台田的高效、台田压碱能力的提高,且坚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统一开发、统一承包、统一组织验收的五统一”,在全市大面积开发。到1998年9月,全市上农下渔”开发已达6万亩,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大片的盐碱地被开发利用,连片的鱼塘、成方的台田,汇成了一道池中水肥鱼跃,台上林茂粮丰,平田稻花飘香”的田园风景。

3盐碱地改良技术发展趋势

土壤盐碱化一直是制约宁夏引黄灌区农业发展和综合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一直以来,宁夏土壤盐碱化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且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逐步更新,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引黄灌区土壤盐碱化的分布、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不断发生变化。鉴于以上原因,建议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盐碱化与可持续农业及生态环境作用的影响;盐碱化地区灌排管理与劣质水的利用;土壤盐碱化的评估与测量技术;盐碱化水盐动态及溶质运移;植物耐盐性及耐盐耐旱作物品种的应用;盐碱土的开发利用及改良技术;盐碱化形成、演变及地球化学作用;盐碱化与荒漠化的演替规律与防治技术等。重点宜放在解决有限水资源条件下对盐碱地改良及干旱区灌溉农业防止土壤盐碱化过程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的研究。

4本文研究意义

盐碱地的合理开发与治理对于遏制脆弱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因盐碱地资源在银北灌区土地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合理利用与否已经成为该区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因而土地盐碱化治理和预防对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未来食物安全性,以及达到人与盐碱的和谐共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

    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0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以你好为题作文范文(7篇)

    - 阅0

    以你好为话题的作文篇12023年的我:你好!你会不会想到2023年的你给你来信了?信的内容就在下面,看看吧!我曾经无数次幻想,在梦里,在生活里……八年后的我,生活的好吗?快乐吗?我无数次被.....

    化工厂工作总结范文(6篇)

    - 阅0

    化工厂工作总结篇1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更应是绿化美化的前沿。校园绿化美化,能使全体师生以舒畅的心情投入到教与学中去,校园绿化美化的目的就是为了陶治广大师生的情操,净化广大.....

    教师学习培训总结(收集2篇)

    阅:0

    教师学习培训总结篇1短短两天的教师学习培训活动圆满结束了。虽然这次活动已离我们而去,但留在每个人心中的....

    土壤盐碱化成因(6篇)

    阅:0

    土壤盐碱化成因篇1关键词:盐碱地;园林绿化;改良措施1盐碱地常用树木我国有9900多万hm2盐碱地,由于找不到合适的....

    造价师工作总结(收集5篇)

    阅:0

    造价师工作总结篇120xx年是公司大发展的一年,工作是繁重和艰巨的,我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下,较好的融入了这种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