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6篇)
来源: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篇1
关键词: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护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簦??婪置谖镌龆嗍保?椒魏粑?舸植诨蚩晌偶案墒??簦?人浴⒖忍岛罂上?В?奁渌?⒎⒅ⅰ1静≈⒐睾吞逭魅缜ㄑ硬挥?勺???灾??苎住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2-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2)病情评估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2.护理诊断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3.护理目标通过护理要使病人能够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缓解症状,维持病人舒适状态。
4.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对老年人群患病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老和变化。其肺泡数量减少,且泡壁变薄,泡腔增大,弹性降低,呼吸功能也不断下降,对缺氧和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也随之减低,咳嗽反射减弱,免疫力低下,使老年人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加之老年人常患有其他慢性病变,如脑血管病等,一旦卧床,并
[1][2]
发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其护理要点如下。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咳嗽、咳痰,多应用化痰药物治疗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禁用或镇用镇咳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甚至昏迷。加强体位护理,勤翻身、叩背或其他物理排痰法。当出现症状时,应尽量取侧卧位。一般健侧卧位利于引痰,可左右交替卧位。
()观察生命体征注意呼吸、脉搏及节律的改变,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发现病人精神不振或嗜睡、懒言、不喜活动或呼吸困难及发绀等出现,应高度重视,急查血气分析。
()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按时服药,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或雾化吸入器,定时留取痰标本,及时检查痰细菌培养,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健康教育
()嘱患者及时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
()增强体质,防止感冒。
()对吸烟者,指导忌烟。
()改善劳动与生活环境,减少空气污染,避免接触或吸入过敏原。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篇2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5(b)-0028-02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指的是终末的细支气管远端气道的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及肺容积增大,同时可伴有气道壁的破坏,其诱因较多,如吸烟、大气污染、肺部感染等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进而导致本病发生,具有发病缓慢、病程长、中老年多发等特点[1]。自发性气胸作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临床体征复杂,一般治疗及护理不当,死亡率极高,同时也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痛苦[2]。为了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诊治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该研究选取自2009年11月―2011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8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68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16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8±4.78)岁,病程5年~15年,平均病程(9.76±3.21)年。其中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48例,支气管哮喘17例,肺结核3例。气胸类型:闭合型16例,交通型34例,张力型1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成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
1.2诊断标准
①临床症状可见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体征,活动后可见加剧,可见桶状胸;②既往可有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史,每年发病持续3月,连续发作2年或2年以上;③查体胸廓增宽,叩诊心浊音界缩小,肝浊音界可见下降,听诊呼吸音减弱;④经X线提示肺容积扩大、横隔下移或横隔运动受限等。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经过确诊气胸后,肺部压缩程度20%的患者立即行胸膜腔穿刺抽气并减压或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所有患者均积极给予抗感染、吸氧、治疗基础性疾病、预防并发症及应对休克或心衰等措施。
1.4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首先是基础护理,老年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饮食上鼓励患者多吃高蛋白质、高纤维素类食物以提高患者营养和防止老年患者便秘的发生,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利于肺复张。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和雾化吸入,防止气道过于干燥引起咳嗽,同时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浅度及呼吸困难的程度。其次是做好胸腔闭式引流过程中的护理,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引流液的量、色等情况,如发现引流出的气泡由多变少且液柱波动变小,同时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说明肺已经复张,应及时通知医生。
心理护理干预:由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气胸患者临床上常见呼吸困难等症状,伴有濒死感,因此老年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情绪急躁等心理上的障碍,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应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安慰鼓励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根据患者需要可为患者适当播放舒缓情绪的音乐调畅情志。
1.5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疗效评价标准[3]。老年患者情绪评定使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
1.6统计方法
选用SAS8.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和Fisher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达到临床控制12例(35.29%),显效8例(23.53%),有效9例(26.47%),无效5例(14.71%);对照组达到临床控制10例(29.41%),显效7例(20.59%),有效11例(32.35%),无效6例(17.6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间资料采用χ2检验,P=0.9102>0.05,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抑郁情况比较
通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情况比较组间资料采用Fisher检验,P=0.0353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常见肺部疾病,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病的患病人数持续增加[4]。自发性气胸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常见并发症之一,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支气管壁长时间充血水肿,导致纤维组织增生,患者支气管平滑肌和弹力纤维被破坏及机化,造成支气管管腔的狭窄,进而细支气管呈现半阻塞和扭曲状态,使得活瓣机制形成,最终导致肺大泡的形成。如果在外界诱因的诱发下,如剧烈咳嗽或胸内压力突然增高,则肺大泡记忆破裂,进而导致气胸的发生[5]。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老年患者基础性疾病较多且较重,各项生理功能均减退,对痛觉的敏感性也较差,因此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发生气胸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如果不能及时进行X线检查,往往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6]。
针对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气胸的患者,对疾病进行积极的诊断和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及时给予吸氧、抗炎等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注重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在基础护理方面,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严密观察患者体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因外界因素造成的并发感染。对于采取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要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详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情况,注意引流管的通畅情况并和医生进行及时沟通了解患者肺复张情况。最后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两组患者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患者由于年龄长、体质弱、病程较长、病情严重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做好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要认真观察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工作、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
[参考文献]
[1]崔祥滨.实用肺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49-550.
[2]金德玲.36例老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4):356-357.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2002,25(8):455-456.
[4]郑东庆,党立群,刘长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38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1):96.
[5]刘盛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误诊1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2):562.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篇3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48-01
急性腹痛在急诊科就诊患者中是一个常见症状,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的特点,一旦诊断延误,治疗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死亡。因此,,对急性腹痛及时识别和诊断显得非常重要。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因复杂。涉及内、外、妇科等多学科、其表现多样、有些特征不典型,因此急诊预检护士应高度重视其鉴别诊断。
1临床资料
自2007年7月至2007年10月,我科接诊各种急性腹痛病人270例,男160例,女110例,其中结石100例,宫外孕20例,肠梗阻20例,疝气10例,急性胰腺炎10例,外伤所致脏器破裂出血18例,阑尾炎12例,急性肠胃炎70例,胃穿孔8例,卵巢囊肿蒂扭转2例。
2腹痛鉴别:
2.1年龄差别不同的年龄常有不用多发病:婴幼儿急性腹痛多件肠套叠、嵌顿疝,青壮年多见急性胃肠炎、阑尾炎、胃肠穿孔,外伤所致畸型腹痛多见脏器破裂出血等,老年人腹痛多位癌肿的并发症(穿孔、梗阻、出血等)和胆道疾病。
2.2性别差异女性病人腹痛时多为妇科疾病、如急性盆腔炎、附件炎、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蒂扭转等,男性病人多见溃疡病、梗阻性疾病、泌尿系统结石。
2.3要注意区别是外科系统还是内科系统腹痛。在诊查急性腹痛时,特别是在手术前、首先应除外非外科原因引起的急性腹痛。外科性腹痛症一般先有腹痛,后又发热、呕吐。而内科性急性腹痛则先有发热,后有腹痛。对持续性腹痛超过6h的任何患者应考虑外科疾病,查体时注意外科急腹症常有局限性腹痛及压痛。
2.4要注意区别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腹痛。功能性紊乱腹痛是间断性、游走性、一过性或不规则性,缺乏明确定位,一般不超过3~6h,虽超过6h,也渐趋好转。症状重而体征轻、腹软,无固定压痛及反跳痛,无明确体征,如包块、肠型、肠蠕动波、肠鸣音改变等,病程虽长而全身改变不明显。
3分诊与护理
3.1分诊分诊护士在接待病人时,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等简单扼要的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护理查体。迅速做出准确的分诊判断。及时通知相应科室医生诊治。
3.2生命体征的护理
对表情痛苦、面色苍白的病人,尤其是外伤后引起的急性腹痛疑有内脏破裂出血的病人,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对血压下降休克前期或休克的病人,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证及时用药,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3.3心理护理
急性腹痛的病人多表情痛苦,尤其急腹症的病人,常辗转不安。急诊护士在接诊分诊的同时,应给与病人必要的心理安慰与支持。增强病人抗病与治病的信心,较好的配合治疗及护理。
4讨论
预检护士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知识及理论水平。并且观察患者全面、仔细。详细询问,根据病情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及时发现危重患者,争取抢救时机。挽救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对急诊患者处理敏捷,判断果断。及时通知各科医生,协助急诊医生、护士做好抢救治疗工作。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亲切真诚的接待患者。对患者一视同仁,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主动做好就诊只是宣教和注意事项的介绍,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每一位患者的预检工作。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篇4
关键词:急性腹痛;观察要点;护理干预
急性腹痛是急腹症最常见症状表现,病因复杂,其中又以各类急腹症为主,病情进行速度快、特异性强,确诊难度较大,年龄跨度广,老年人比重高,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发生退化、抵抗力低、器官储备功能不足,易发生并发症,约1/3患者需转外科治疗,急性腹痛伴随症状较多,患者可能合并呕吐、腹泻、发热、意识障碍甚至休克,护理与监护难度大[1]。本院急诊科或门诊共收治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表现患者241例,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试探析急性腹痛观察要点,总结护理干预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41患者收治于2014年1月~12月,其中男144例、女97例,年龄4~89岁、平均(51.4±10.0)岁,其中小儿29例、老年人105例。伴随症状:发热81例、头晕23例、恶心与呕吐118例、腹泻26例、胸痛14例等。发病至送院时间30min~3d、平均(2.3±0.8)h。分诊至内科疾病152例、普外科61例、妇产科19例、泌尿外科8例、胸外科1例。纳入标准:①急诊科、门诊收治;②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表现;③临床资料完整。
1.2方法
1.2.1观察要点
1.2.1.1急诊科①辅助诊断,配合医师进行常规检查、查体,及时获取相关分泌物、样本送检,观察记录患者症状表现,腹痛部位、程度、发作时间与进展情况(加重与转移情况)、体温、呕吐频次与量、伴随症状表现,重点观察有无腹膜炎体征、意识状态、中心静脉压、血压、红细胞比容、电解质水平、血清标志物水平,判断有无坏死性、出血性病理表现,采用量表评估患者死亡风险,判断有无器官衰竭等严重致死性并发症;②留观患者,对于一时无法明确诊断留观者,应做好生命体征监护,观察记录基础治疗后症状表现。
1.2.1.2分诊后①内科,观察症状表现、生命体征,据不同疾病类型设定不同的观测内容,如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应注意观测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大便情况、尿量,鉴别发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体温下降、呼吸急促等失血表现,在治疗早期每隔20min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在给予对症治疗后,据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鉴别发现再出血症状;②普外科,做好术前准备,观察患者应激指标水平,评估手术耐受,关注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评估并发症发生风险。
1.2.2护理干预
1.2.2.1急诊科①分诊前,给予基础治疗干预,如药物镇痛,常肌注盐酸山蓑若碱注射液,或采用耳穴按压、平衡针等保守方法镇痛[2],对于有发热症状者,还给予降温处理,对于合并休克者给予抗休克处理;②据拟诊结果,给予对症处理,如拟诊为胃炎急性发作者,给予胃肠动力药物,医嘱绝对卧床休息、禁水食,若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注射胃复安,或口服胃黏膜保护剂,若脱水症状较严重,可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3];②心理护理,急性腹痛患者普遍伴有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一定程度上可能加重病情,促进应激指标水平上升,还可能影响治疗依从性,护士应做好心理支持,增强患者安全感,对于未明确诊断留观者,应解释留观的原因,纠正患者错误认知,留观并非误漏诊。
1.2.2.2分诊后①基础护理,作息管理,一般宜卧床休息,适当禁水食,遵医用药;②病情缓解或好转后,据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依次给予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③做好病房管理,防寒保暖;④据疾病类型给予专科护理,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安排压迫止血(三腔两囊止血)、胃液抽取、护理,以预防胃反流、胆汁反流,观察内科治疗药物止血效果;⑤关注合并症管理,如伴有肝硬化等消化性合并症患者,应适当延长禁食时间,安排专科饮食,避免摄入可能增加肝负荷食物,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还应做好血糖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处置低血糖反应,预防休克;⑥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采取积极的措施促患者镇定镇静,纠正患者错误认知,以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默契的团队合作,体现护理专业性,减轻患者顾虑,增强其治疗信心,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在选择风险诊疗活动如手术时,尽快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避免延误治疗,在患者出院前,还应据疾病类型、治疗情况,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预防复发、并发。
2结果
2.1送院时临床表现有弥漫性腹膜炎体征181例、休克41例、发热(≥37.2℃)84例、中心静脉压(0.44±0.05)kPa、血清K+
2.2诊断情况12内明确诊断144例、12~24h内明确诊断85例,临床表现属原发病典型表现94例(12h内明确诊断86例),采用病理诊断(手术与活检)84例,与拟诊相符80例。
2.3结局死亡1例,为坏死性急性胰腺炎,其余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2~35d、平均(7.3±2.3)d。
3讨论
本次研究中,12内明确诊断59.75%,诊断效率仍有待提高。原发病典型表现39.00%(94/241),原发病典型表现12h内明确诊断占91.49(86/94),提示急性腹痛患者多无典型症状表现,是致疾病延迟诊断的主要原因。采用病理诊断占34.85%(84/241),与拟诊相符95.24%(80/84),病理诊断是急性腹痛病因诊断"金标准",但病理诊断多为创伤性操作,手术诊断风险相对较高,护士对于未明确诊断、留观者,应做好手术适应证筛查。
急性腹痛病因较复杂,常见病因包括急性胃肠炎、急性阑胆石症发作、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机械性肠梗阻等,多以急诊科就诊,应注意收集相关信息,特别关注腹痛发作、变化进展情况、伴随症状,发现典型症状,为拟诊、明确诊断提供依据,同时做好基本的对症护理、心理支持,拟诊后据拟诊结果给予治疗护理,分诊后据原发病护理路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治疗性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合并症管理等。
参考文献:
[1]肖红丽,王宇,王艳,等.急诊腹痛症状早期预警方法研究进展[J].临床诊断杂志,2014,15(1):56-60.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篇5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目标
通过护士对病人在留观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康复保健知识,从而增强了预防保健意识,改变了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减少了因缺乏预防保健知识,而使所患疾病经常复发,加重了心身负担的情况,缩短了留观天数,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
2.1通俗性特点:即健康教育语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由于病人起病急,情绪不稳定,老年病人较多,及病人的文化程度,背景不同,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解释,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4.2随机性特点:健康教育时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由于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所患疾病病种不同,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注意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4.3短暂性特点:急诊病人的观察期较短,急性病症得到缓解即可出院,门诊随访,而病情较重的病人经过短期的观察后,视病情收治入院或手术治疗,这就需要护士能合理安排工作,既不影响病人治疗,又不延误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4.4综合性特点:急诊留观病人中以老年病人居多,而大多数老年病人同时患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慢性疾病,责任护士便会向病人传授具有综合性的最新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来消除病人因病重而产生的厌烦心理和自弃情绪。
4.5强化性特点:针对急诊留观病人中年龄相对老龄化及家属比较多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反复强化的宣教方式,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表情,来判断病人是否明白。
4.6礼貌性特点:针对急诊留观病人的起病急,情绪不稳定,患者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的特点,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表现出对病人充分尊重和友好,真诚相待,耐心负责的态度,决不能自以为是或用说教的语言,切忌生硬等语气。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
3.1病人的权利与义务:主动介绍急诊留观病室的环境,医疗保险方法,便民措施,卫生注意事项,作息制度,安全制度,陪客制度,并告知病人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3.2常见的健康教育知识:全面系统的介绍内科、外科、神经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有关防病、康复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有关化验检查、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药物的使用方法、出院指导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目前已制定出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内容。示范教育:为了让病人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病人健康知识的水平及技巧的掌握深浅程度,护士现场对病人进行宣传示范,如帮助长期卧床病人叩背、拍胸,教会病人有效咯痰,指导糖尿病病人测试尿糖方法,插胃管的配合等,每次示范后大家共同讨论、切磋,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每一位护士的示范宣教能力。新晨
通过上述七种系统的健康教育形式,使急诊护理工作由单纯的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系统化保健服务转变,通过与病人不断交流,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使病人满意率提高。
4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的评价方法
4.1与病人交谈的方式:责任护士、护士长采用与病人交谈的方式了解和检查健康教育执行的程度和质量。
4.2集体交班时提问:在交班时不定期请责任护士介绍所属病人的基本情况,检查责任护士的了解程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篇6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症护理体会
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其中老年糖尿病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占90%~95%。与非老年糖尿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脑并发症多,在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易造成医生误诊,护士观察病情的误判,持续严重的低血糖不能及时纠正,将会导致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7~2009年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反应者18例,年龄56~91岁,平均73岁;全部为2型糖尿病,病程7天~28年;其中男12例,女6例,胰岛素治疗者3例,其余为控制饮食及加服降糖药治疗。
讨论
维持一个相对高的血糖有利于对胰岛细胞的刺激:老年人发生感染或心脑血管意外时,血糖反应增高多为一次性的,一般<8mmol/L的老年人1~2次空腹血糖增高,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若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易导致低血糖反应发生,因老年人随年龄增高处理糖的能力逐渐下降,维持一个相对高的血糖水平有利于对日渐衰退的胰岛素细胞给予兴奋性刺激。如1例男性患者,64岁,入院前门诊体检,空腹血糖7.8mmol/L,给服“优降糖”2.5mg,日服3次,服药7次后突然晕倒,急查血糖2.6mmol/L,给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40ml后即刻苏醒,此病例说明临床医生诊断标准过宽,未进一步明确诊断,滥用降糖药,作为第一线护士应作好把关工作,注意提醒医生,对老年人诊断糖尿病不能随意放宽标准,其空腹血糖<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mmol/L,一般不宜用降糖药治疗,建议通过饮食和锻炼改善血糖浓度。
脑部病变易致中枢神经对糖的调定点发生改变:老年人因不同程度脑细胞萎缩及脑动脉硬化,易导致中枢神经对糖调定点发生改变,因此老年人慢性高血糖是存在的,其机体处理糖的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血糖浓度虽在正常范围,但因无能力转化,细胞仍处于饥饿状态,而表现低血糖症状。护士在工作中应提醒医生,在判断老年人的血糖指标时应结合临床,老年人由于各功能衰减的因素不能以一般原则思考。
多系统疾病并存易漏诊低血糖反应: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低血糖时,可有血压增高,心脏供血不足及神经精神症状,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心绞痛而延误治疗,本组即有4例患者如此,说明老年人因多系统疾病并存,在发生低血糖时因顾及既往史,临床可能已以“脑血管意外”诊断,但护士在全面询问病史和查体后需提醒医生,注意鉴别,对老年人昏迷患者一般应常规送检血糖。
药物治疗中易发生低血糖:老年人肝肾功能衰退,降糖药在肝内代谢及肾脏排泄减少致血中浓度增高,故常规剂量用药也会发生低血糖反应,本组统计有2例患者,此外老年人胃纳不佳,也易发生重症低血糖。特别应注意注射胰岛素要准时、准量。注射后30分钟必须进餐,护士还应该了解降糖药的种类、剂量及药理学知识,以便在用药过程中根基药物的特点作好用药观察,还应特别注意药物在个体效应中的特异性。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致低血糖症状缺如或轻微: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作为低血糖信号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可以缺如或轻微,而突出表现为脑细胞糖供应不足所致皮层下功能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本组共11例),其原因可能为老年人肾上腺皮质功能生理性减退。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长,多有糖尿病神经性病变,从而失去对低血糖反应分泌肾上腺素的功能,表现出低血糖特有的儿茶酚胺水平增高所致的症状。老年人血糖低至25mmol/L时无症状,当血糖降至2.0mmol/L而突然表现出脑部症状,提示在老年糖尿患者治疗期护士应随时观测血糖,了解血糖指标。
糖尿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其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或迟或早地会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而威胁患者生命。而低血糖反应对患者的危害更大。因此,护士在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工作中应熟练掌握血糖指标,总结本文中引起低血糖反应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认识,使老年糖尿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延长其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一清.糖尿患者健康教育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05,11(9):859.
2刘志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症[J].老年实用医学,2003,17(2):104.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0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关于安全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
- 阅0关于安全心得体会在加油站企业安全生产学习中,我们通常把对员工提出的安全规范要求称之为“要我安全”,而把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称之为“我要安全”。一.....

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_作文范文(9篇
- 阅0这样的人让我什么作文篇1他两双炯炯有神的大眼,浓浓的眉毛,时不时上扬的嘴巴,一看,一定是又在哪场比赛中取得胜利了吧!他那飘逸的头发,总是打着发胶,他的身上全是健壮的肌肉,他就是.....

财务经理月度工作总结(收集5篇)
阅:0财务经理月度工作总结篇1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又到一年金秋季节。一年时间对人类历史而言,只是一瞬,但对一个人的....

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6篇)
阅:0老年人常见的护理诊断篇1关键词: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护理(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

仰望作文(收集9篇)
阅:0关于仰望作文篇1还记得我家老房子,门口有一颗古老的苹果树。它的树干也变得很脆弱,树的样子已不像当年那莫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