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成分剖析(6篇)
来源:
化学品成分剖析篇1
【关键词】剖宫产率;手术指征;社会因素
--------------------------------------------------------------------------------
作者单位:459000河南省济源市妇幼保健院生育是人类繁衍的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产妇分娩方式由以往单一的阴道分娩而发展为剖宫产、阴道分娩两种基本类型;剖宫产术是为了解决产科临床中难产及伴有危重疾病产妇的分娩问题而出现,是有其手术指征范围的;但目前由于社会人文及科技因素、瘢痕子宫等因素[1]导致了足月分娩的产妇中剖宫产率在逐年上升,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呼吁广大医务工作者们,一定要注意控制剖宫产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肌资料选取资料均为我院2001年到2010年10年间,孕周范围在40~42周的所有住院分娩病例,总人数为16461例,其中阴道分娩7875例,剖宫产8586例。
12方法对所选病历进行归纳总结,将本次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列表对比分析。
2结果
10年间,我院剖宫产率呈明显的增高趋势,2005年前剖宫产指征主要为母体方面因素和胎儿方面因素,2005年后社会因素、瘢痕子宫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因素所占比例,结果导致了2005年后我院剖宫产率迅速的上升;瘢痕子宫和社会因素是导致剖宫产率逐年增长的俩个主要因素。此次研究资料相关数据见下表所示:
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呈放宽趋势,这里,剖宫产指征的统计均按照第一指征进行核对、计算。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包括胎儿窘迫、胎位不正、相对头盆不称、妊娠晚期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症、产程异常、社会因素等[2]。胎儿窘迫、胎位不正构成比是呈现渐渐下降趋势,相对头盆不称、晚期出血、双胎、羊水过少情况较稳定,没有出现明显变化,社会因素、瘢痕子宫、产程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合并症构成比具有迅速上升的趋势,其中尤以社会因素、瘢痕子宫构成比上升为显著。
3结论
瘢痕子宫同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一样,也已成为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因素;广大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倡导无手术指征产妇要首选阴道分娩。国家的社会医疗体系要不断完善医疗法规条例,尽量的控制、降低剖宫产率[3]。
4讨论
有的人对于提倡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不理解,认为这种分娩方式对于产妇和医院都是利大于弊,医院收获经济利益,产妇收获低痛苦等身体利益,属于双方均获利行为,应当提倡为对;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剖宫产这种分娩方式对于高危妊娠的处理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它是有其缺陷的;国内外资料表明[1],在一定范围内,剖宫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围生儿死亡率,同时也挽救了许多产妇的生命,但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再盲目提高剖宫产率,围生儿死亡率并不随之下降。另外有资料说明,剖宫产术对母儿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剖宫产儿未经阴道挤压可以导致新生儿肺液潴留,肺部并发症高于阴道分娩儿。目前,剖宫产手术指征主要包括:相对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位、胎膜早破、胎盘功能低下、过期妊娠、巨大胎儿、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少、瘢痕子宫、高龄初产、妊娠合并症等。
总之,来自于我们医院的这组资料研究显示,近10年我院剖宫产率呈逐年明显的上升趋势,增长速度迅速,其中社会因素、瘢痕子宫是造成其上升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这俩种因素展开分析如下:
41科学技术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组成了剖宫产率上升的社会因素:
411社会科学技术因素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医疗设备的进步、完善,剖宫产手术技术日渐熟练且手术式简化,临床手术时间明显缩短,逐渐改进、成熟的切开分离技术使手术损伤和术中出血的情况大幅度降低,另外腹部切口缝合技术的提高与新产品的应用使手术后皮肤瘢痕越来越小,术后外表越来越美观等因素,导致了女性选择剖宫产的人数增多。产前胎儿各种监测手段的进步,医生可随时了解胎儿宫内的安危情况如胎儿窘迫等,这样就能及早发现分娩过程中出现的胎儿异常情况,及时选择剖宫产术来结束妊娠,进而导致了剖宫产率的上升。
412社会人文因素一个是来自于产妇方面的因素,比如广大的家属及产妇错误认为剖宫产较阴道分娩对胎儿安全、家里的独生女孕妇娇气怕疼而不乐意进行试产、胎儿为珍贵儿,为确保小儿安全选择了剖宫产、部分孕妇担心经阴道分娩后阴道肌肉会变松弛,影响产后夫妻性生活质量而行剖宫产术;另外还有来自于医生方面的因素,医疗纠纷给医生不断的带来困扰,使产科医生不得不对孕妇及家属妥协,医生由于担心拒绝手术、坚持阴道分娩而出现意外情况,引发纠纷后自己难以承受各种后果等,最终给产妇选择了剖宫产。
42瘢痕子宫的增加是我院近10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第二原因:
放宽剖宫产指征后直接导致瘢痕子宫构成比逐年上升,而对于瘢痕子宫的足月产妇行阴道分娩的危险性很大,容易并发子宫破裂、大出血、子宫收缩乏力等并发症,因此剖宫产成为了瘢痕子宫产妇的首选方式,这样导致了剖宫产率的增长,进而它渐渐成为了剖宫产率增长的一个因素。
据了解,全国范围内剖宫产率都是上升趋势,不仅仅是我院一家出现此现象;针对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且上升速度迅速的状况,我们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剖宫产人数,进而达到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医护人员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给产妇选择经阴道分娩方式,增强孕妇选择自然分娩的信心,减少女性人群中瘢痕子宫人数及尽量避免社会因素的剖宫产;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医生要提高、加强自己的责任感,一定合理的利用这项手术,做到既提高了母婴预后又控制了剖宫产率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刘丽君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甘肃医药,2011,7(09):534535.
化学品成分剖析篇2
脆的独特口感,在川东北水果市场有较高的美誉度。
选择西充县香桃种植区,研究区内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营养元素以及有机质的含量情况,土壤地球化学环境特征对香桃品质的影响,为开发香桃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
西充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嘉陵江与涪江的分水岭。属典型的紫色丘陵区,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研究区属中丘中谷,地形较宽展平缓,以丘陵、低山带坝为主的地形地貌特征。气候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大陆性季风气候显着。
2研究方法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万)》(DD2005201)、《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指南》(DD2005202)要求,利用国家标准地形图(1∶10万)的方里网,将工作区按0.25km×0.25km规格划分为网格状,野外调查时在基本网格内采集表层土壤样品,采样密度为16个样/km2,采样深度均为20cm表层土壤,在采样点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采集5个点(放射状)的土柱组合为1件样品,各采样点的土壤类型和用地类型为单元内具有代表性的类型,以最大限度地代表基本网格内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样质量大于1.5kg,样品经干燥、20目筛分后重量均大于或等于800g。深度为桃树根系土的深度范围,采样深度为30~50cm,区共采集了16件表层土壤样。
按照不同成土母质和不同坡洪积区布置土壤垂向剖面采样点,垂向剖面深度为2.0m,坡地以见到基岩为准,平坝区以见到地下水面为准。土壤分层显着的剖面,以腐殖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进行样品采集,分层不显着的剖面以1个样/20cm等间距采样,揭露到基岩处采集了岩石样品。
有机调查样,采样工具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挖泥铲。盛装样品的容器为聚乙烯自封袋,采样介质为20cm土柱,每个采样点在设计点周围约50.0m范围内相同土壤类型和用地类型中等量采集5个点组合为一件样品,样品重量约1000g,样品采集后即用聚乙烯自封袋盛装封存,贴上样品标签后再用自封袋封装,然后用布样袋套装,放入不透光的暗色样品箱中,低温保存,装箱的样品做到不随意搬动。
表、深层土壤和剖面土壤样品均分析了砷、镉、汞、铅、铜、锌、铬和镍8个重金属元素,氮、磷、氧化钾3个营养元素,以及有机质共12项指标。
3结果与分析
3.1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香桃种植的母本园区规模约13.33hm2,采用加密采样,采集表层土壤样品8个,深层土壤样品8个,分析结果见表1.
分析表1可知,香桃种植区表、深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差异较小,镉在表层土壤中平均含量略高于深层土壤,砷、铬、铜、镍、铅和锌在表层土壤中平均含量略低于深层土壤,说明本地区土壤受人为扰动较小,土壤环境基本保持原生状态,适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
3.2土壤营养元素与有机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
表、深层土壤营养元素与有机质含量统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营养元素氮、磷、钾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在表层土壤中丰富,在深层土壤中略贫,未出现较大差异。
3.3元素在垂向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在香桃种植区布设的两个垂向剖面分别编号为CM02、CM05,CM02深度2.5m,垂直取样三个,CM05深度1.2m,垂直取样四个,各剖面土壤中元素分布特征见图1~2.
由图1可知,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镉、汞、铅含量明显高于母岩中的含量,大量元素氮、磷、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明显高于母岩。
由图2可知,CM05剖面土壤由深层到表层,重金属元素镉、汞含量变化较明显,其他元素变化不明显,铬元素在表层含量较高;大量元素氮、磷表层比深层富集,钾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机质含量表层比深层明显富集,此种植区域曾施用有机肥。
4讨论
1)香桃种植区域均为缓坡地带,管理均较精良,地质背景差异不大,土壤元素含量变化在表层50cm以上变化不明显。
2)土壤垂向剖面分析是土壤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法,识别自然表生作用和人类活动污染叠加影响,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微量元素在土壤垂向剖面上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趋势,即由地表向深处含量逐渐降低,从本文两个剖面元素分布特征来看,由地表至50cm以下,元素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增减,一方面说明本区土壤受地质背景影响,土壤的成熟度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为影响的叠加扰动了土壤元素分布。
化学品成分剖析篇3
对上述14m地层采集磁化率样品267块(采样间距约5cm),地球化学分析样品136块(主要控制岩性变化),孢粉分析样品142块。本文采用质量磁化率,单位为m3/kg,因其相对传统的体积磁化率,样品处理简单,同时精度又较体积磁化率高,故越来越受学者们的青睐[10]。测试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岩石磁学实验室用捷克产KLY-3卡帕桥磁学测试仪完成,其精度为(式略)样品处理步骤为:取新鲜样品碎成小块状装入小塑料盒中,每个样品按不同的方向测试3次,换算成质量磁化率(样品质量已用分析天平精确测得),最后取其平均值即为分析数据。全岩主量元素氧化物分析测试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和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测试前,对样品进行了清洗、粉碎并用碳化钨振动钵研磨至200目。分析仪器为日本理学3080E1型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主要元素的分析精度优于6%。化学风化指数(CIA)计算公式为(公式略)成,仪器为C—S2000分析仪,测试步骤如下:称取部分样品测试样品全碳,然后将100mg样品用7%的HCl在40℃下处理24小时,去除无机碳(TIC),最后测试有机碳(TOC)。结果用标样DBS-1和Sold校正,误差小于5%。微古植物室内分析处理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表层系统开放实验室微体古生物分室进行,采用常规酸处理及重液浮选法富集。选择新鲜样品,粉碎至100~150目粉末,然后称取50g粉末进行常规酸处理,并加入一片石松孢子片(内含石松孢子27637粒)。统计时,将孢粉、菌孢、疑源类和藻类、石松孢子分别计数。微古植物丰度用各类微古植物化石数量与石松孢子数量的比值来表示。
实验结果
磁化率特征同华南其他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磁化率变化总体趋势相似,新民剖面二叠系大隆组上部磁化率相对较低(式略),界线层位于磁化率显著增加的转折处[12]。以下分阶段对该剖面磁化率变化进行描述(图2)。阶段Ⅰ(1-2层中部):该段岩性主要为黑色泥岩、硅质泥岩夹少量薄层页岩,含少量火山凝灰岩层。磁化率相对较高(式略),呈现一定的旋回性,且从下而上逐渐减小,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该段为缓慢的海侵过程,磁化率这种减小趋势与前人研究海侵过程磁化率向上减小的变化规律一致[13]。阶段Ⅱ(2层上部-P—T界线):该段主要岩性为硅质灰岩、泥灰岩夹薄层硅质、钙质泥岩和少量火山凝灰岩,富含生物碎屑,向上泥岩成分加大,逐渐过渡为以硅质泥岩、钙质泥岩为主,夹少量火山凝灰岩、泥灰岩的沉积。磁化率总体比上一阶段低,根据其剧烈快速波动变化可划分出3个小旋回(图2,浅灰段磁化率低,暗灰段磁化率高,一灰一暗为一个旋回):第1旋回磁化率从上一阶段降低,经短暂低值段(式略)阶段Ⅲ(P—T界线之上):岩性主要为薄层泥岩夹页岩及少量火山黏土岩。该段对应另一个海侵体系,但磁化率却快速显著增加,至9层达最高,平均(式略)随后保持小幅稳定波动。该段磁化率亦显示明显的旋回性,与肉眼观察到的岩性旋回可对比。以上结果表明,新民剖面磁化率阶段性变化显著,且在不同阶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强度也有所不同:阶段Ⅰ在整体相对较高的水平下,磁化率在海侵体系中遵循向上逐渐减小的规律,说明该阶段海水进退对磁化率的影响较为明显;阶段Ⅱ磁化率与CaO呈明显的此消彼长关系,表明碳酸盐的稀释作用显著;阶段Ⅲ磁化率快速增加,则可能与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陆地植被遭到破坏、风化作用加剧等背景有关[14,15]。因此,新民剖面磁化率的影响因素较多,尽管如此仍能提取可信的古气候变化信息,讨论见后。地球化学数据变化特征(式略)化曲线(10层以上无数据),结果显示TiO2含量较少,质量分数仅0~3.5%,但与磁化率具有很好的同步变化趋势,因而可作与磁化率相同的阶段划分。阶段Ⅰ,TiO2较高,平均0.9%;阶段ⅡTiO2整体值不高(平均0.5%),但波动较大,亦可划分3个旋回,与磁化率变化相应;阶段Ⅲ,TiO2迅速增加至第9层并最终稳定在1%~3%之间,平均1.9%。Al2O3/TiO2也可划分出与磁化率相同的阶段性,但变化特征不同,最显著区别在于阶段Ⅰ和阶段Ⅱ的Al2O3/TiO2明显比阶段Ⅲ高。阶段Ⅰ,Al2O3/TiO2主要分布在10~30之间,平均~25;阶段Ⅱ为Al2O3/TiO2在剖面中的最高值段,主要介于20~60之间,平均39,整体较阶段Ⅰ升高,且自下向上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需要说明的是4层底和中上部黏土岩和凝灰岩及其附近出现几个高值(>100),可能与火山活动有关,不代表正常沉积,但剔除后不改变整体变化趋势。根据Al2O3/TiO2变化特征,本段亦可划分与磁化率、TiO2一致的3个旋回;阶段ⅢAl2O3/TiO2快速下降并维持在10左右直至9层顶。研究表明碳酸盐成分较高时,CIA计算不准确,其结果往往比真实值偏低[16,17]。显示新民剖二叠系部分CaCO3含量较高,一半以上的样品质量分数大于10%,有的高达50%,换算成CaO并与全岩CaO对比,发现二叠系CaO几乎全部赋存于碳酸盐中,来自硅酸盐的含量极少,因此对CIA校正计算影响较大,同时二叠系CIA(红色虚线方框内)随CaCO3含量变化波动较大,且呈明显此消彼长关系,也证实了高碳酸盐含量对CIA影响较大;三叠系部分CaCO3含量几乎为0,说明CaO主要来自硅酸盐(磷酸钙含量极少),CIA校正计算较准确,因此笔者认为该剖面三叠系部分CIA计算可信程度更高。可以看出,进入三叠系后,CIA明显减小并稳定于68~75之间,与同阶段Al2O3/TiO2变化特征相似。孢粉含量变化孢粉是陆地植物的一部分,海相地层中的孢粉丰度常用来反映陆源物质的输入量,可辅助探讨源区风化强度。新民剖面没有分离出三叠纪孢粉,仅给出了二叠系部分孢粉相对丰度变化曲线,总体上与磁化率表现出同步变化趋势,可依磁化率划分阶段描述。阶段Ⅰ:该阶段孢粉丰度为剖面二叠系部分最高值段,平均约0.25,具有明显的旋回性特征。阶段Ⅱ:该阶段孢粉丰度明显比阶段Ⅰ低,多数层位为0,大致也可划分3个与磁化率对应的旋回(浅灰段为低值,暗灰段为高值):第1旋回低值段仅底部一个样品含有孢粉,高值段上部出现孢粉,但丰度仍较低,平均不足0.1;第2旋回低值段孢粉丰度接近0,高值阶段比第1旋回稍高,平均0.1,该旋回顶部(第4层底部页岩)孢粉相对丰度达0.3以上;第3旋回低值段仅顶部样品中含有孢粉,丰度为0.13,高值段孢粉丰度0.17,为3个旋回中最高值,可见在阶段Ⅱ,陆源孢粉数量也是逐渐增加的,表明陆源物质输入有所增加。
讨论
磁化率作为古气候指标在新民剖面应用的可行性陆源碎屑物质是海洋沉积物磁化率的主要贡献者,研究表明,即使在有成岩作用的影响下,大多数海洋沉积物磁化率变化仍可作为识别引起陆源物质流入海洋的物理过程的代用指标,这些物理过程包括物源的稳定性、构造运动、火山活动、海平面变化和气候条件等等,在缺乏构造作用影响的前提下,海平面变化和气候因素是最主要的控制因素[18],近年来磁化率被广泛用于海相地层对比和高分辨率旋回地层学的研究就是基于海平面升降或气候变化可引起磁化率的相应变化而兴起的[19~21]。尽管影响磁化率变化的因素很多,许多学者认为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大的情况下,磁化率仍以用来进行气候变化的估测,尤其在各种稳定海相沉积中常为研究气候旋回的代用指标,这是因为气候变化(尤其是温湿、干冷变化)引起源区旋回性风化剥蚀,它们的产物随之流入沉积盆地并以陆源碎屑组分的形式保存下来,并最终成为影响地层磁化率高低变化的主要贡献者[7,22,23]。Ellwood等[24]认为即使在沉积环境变化显著的海相地层中,磁化率也可以作为很好的气候变化指标,但前提是研究剖面构造简单,物源稳定,后期成岩作用影响小,地层表现出明显的旋回性或韵律性变化。P—T之交黔桂地区构造活动简单,物源稳定,沉积连续,但火山活动较为发育,尤其是晚二叠世长兴期,研究剖面发育十几层稳定连续的薄层火山凝灰岩和黏土岩层,磁化率测试表明同东攀剖面一样,这些火山层磁化率值不高,与正常沉积磁化率值相差不大,不影响整体磁化率的变化趋势[25]。同时新民剖面磁化率与岩性明显的对应关系,即泥岩、页岩磁化率值高,而灰岩、泥灰岩磁化率偏低,也显示出高频率气候旋回信息,因此笔者认为通过磁化率变化特征并结合其他气候指标重建源区P—T之交古气候环境的演变是可行的。地球化学指标的古气候环境意义海相地层中主量元素可用来探讨源区化学风化程度,因为(式略)等组分主要来自陆源,而海相沉积物(地层)中陆源物质来自陆地风化产物,所以源区化学风化作用的强弱会保存在沉积记录中,因而以上化学因子含量及其比值有助于研究源区的化学风化强度,进而进行古气候变化的探讨。前已述及,作为一种化学行为保守元素,Ti被认为是海洋沉积物中陆源物质的最佳指示因子,其与其他元素的比值可以作为元素在化学风化中行为的示踪因子。在化学风化过程中,Al对淋滤有抵制作用,进而在侵蚀产物中富集,因此在来自较强化学风化源区的海洋沉积物中有较高的(式略)陆地上的化学风化强弱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湿度和温度,湿热的气候可以增强化学风化,化学风化的加强可以导致风化产物中化和相对干冷的气候环境。研究表明用元素比值作古气候环境变化的指示因子,相对于直接用元素含量变化作指示因子来说,克服了其他元素稀释造成的影响,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因此笔者引入CIA(化学风化指数)(计算公式见前文),该指数起初是定量反映源区化学风化程度的化学指标[28],随后被大量用于定量反映古气候环境变化,且其时代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Goldberg&Humayun[17]和Sheldon[29]分别将其应用在中晚二叠世和P—T之交地层中,认为CIA可以较好的反映当时古化学风化程度。研究表明,CIA介于50~65之间反映寒冷干燥气候条件下的低等化学风化程度;65~85之间代表温暖湿润条件下的中等化学风化程度,85~100之间反映炎热潮湿的热带亚热带强烈化学风化程度[30,31]。如前所述,因应用限制,本文仅对三叠系CIA进行描述讨论。新民剖面源区P—T之交古气候环境演变根据前文划分阶段对源区P—T之交古气候演变进行探讨。阶段Ⅰ:磁化率、陆源孢粉丰度和TiO2均处于剖面较高值域,陆源物质输入丰富,(式略)代表了化学风化较强,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该阶段对应牙形石Clarkina.zhangi带下部及其之下,为长兴期早期。阶段Ⅱ:磁化率、陆源孢粉丰度(式略)前三者整体上比阶段Ⅰ有所下降,表明陆源输入相对减少,可能主要与海平面升高、与陆地距离较远有关。高碳酸盐沉积对陆源物质有稀释作用[31],本阶段碳酸盐含量为剖面最高,且其高值域恰都对应磁化率、陆源孢粉丰度和TiO2的低谷(图略),说明该阶段碳酸盐对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较为明显,因此磁化率相对阶段Ⅰ降低不一定代表气候转向干冷,地球化学指标可能更能反映当时的气候变化。(式略)气候相对温热潮湿。根据各指标波动特征,气候环境也进一步划分为3个旋回亚阶段,表现为温润/湿热频繁交替,且有向上逐渐湿热的变化趋势该阶段对应包括Clarkinazhangi带上部、Clarkinayini带和Clarkinameishanensis带在内的长兴期大部。阶段Ⅲ:磁化率、TiO2快速大幅增加,说明短期内大量陆源物质注入沉积盆地,前人研究表明这是一个全球范围内P—T界线剖面所共有的现象,即P—T之交沉积盆地的陆源物质供给显著增加[11,14]。其中土壤有机物、碳屑和以陆源黏土为主的磁化率的增加使越来越多的学者确信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同时,全球气候快速变暖并干旱化,造成大规模森林野火频发,使得森林快速消亡,继而地表物理风化加剧,陆地生态系统崩溃,大量陆源物质注入沉积盆地并进一步威胁海洋生态系统[14,15,33,34]。因此,新民剖面P—T之交磁化率的快速增加很可能就是陆地地表物理风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与磁化率和TiO2相反,Al2O3/TiO2快速下降,甚至低于阶段Ⅰ,随后保持低值稳定,表示化学风化程度较界线之下明显减弱。CIA则在经历小幅下降后,稳定波动于68~75之间,代表了中—低等化学风化程度的较为干旱的气候条件,这不仅验证了早三叠世化学风化作用的减弱,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晚二叠世应为更湿热的气候环境。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在阶段Ⅲ底部,磁化率、(式略)和CIA似乎并不是十分急剧转变的,而是有一个“过渡段”(图略)。Yu[35]对黔西滇东地区陆相和海陆交互相剖面进行的古植物研究表明,二叠纪末研究区植物群以代表湿热气候的大羽羊齿植物群为特征,三叠纪最初期则为Annalepis(脊囊属)-gigantopteridsPermi-anrelicts(大羽羊齿类残余分子),表明该地区陆地植物的灭绝是一个稍显滞后的灭绝过程,使三叠纪最初期仍然为较为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其后很快转为红层沉积并缺乏植物化石,表明古气候迅速转为干热环境。植物群演变与笔者结论相一致,新民剖面的“过渡段”很可能是黔西滇东地区受海洋潮湿气候影响的结果,说明新民地区三叠纪最初期的气候具有温热湿润向干热过渡的性质,但该过渡期较为短暂。总之,综合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方面的证据,认为新民剖面第Ⅲ阶段气候总体转变为相对干热的条件,该阶段为三叠系底部,对应Hindeodusparvus带及其之上地层。
化学品成分剖析篇4
[关键词]地质普查野外工作主要方法技术要求
[中图分类号]P622[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8-138-2
0前言
普查工作野外工作是实现找矿成果的基础性工作,常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有:1:10000地质测量、1:10000化探岩石测量、1:10000物探激电剖面测量、槽探工程、钻探工程等。
11:10000地质测量
1:1000实测地质剖面。在开展1:10000地质测量前,通过踏勘选择地层出露较全面地段实测地质剖面,确定填图单位。岩性定名采用肉眼观察与镜下鉴定相结合办法进行;岩矿鉴定标本的块体积一般不小于3cm×6cm×9cm。
地层划分:1/万填图以岩性及其组合分层填图为宜。对标志层、成矿有利的岩层在图上的大于1毫米者应表示,小于1毫米者应扩大表示。
侵入岩:观测岩体、脉岩的分布特点、岩性及矿物组分特征、规模及产状。注重岩体、脉岩接触带观察,分析构造与岩体、脉岩之间的关系及其成矿属性。
21:10000化探岩石测量
2.1测网布设
用1:5万地形图放大的1:1万地形图为底图,按100×40米网度,室内设计好基线和测线,测线基本垂直于构造线方向,野外作业以GPS进行首级控制,闭合差不低于一级导线,基线测量要求采用附合导线,基线绝对闭合差≤15米,每隔100米设置基线点1个,以手持GPS进行采样点定位。
2.2采样
2.3编录
编录内容为:线号、点号、样品袋号、采样位置、采样方法、岩石时代、岩石名称、岩石成分、矿化、蚀变等特征描述、岩石风化程度及备注。必须认真现场逐一编录,遇岩性发生变化或出现矿化蚀变现象时尤应详细记录,采样点附近的滚石如有矿化蚀变现象亦应进行记录,编录中不准重抄、涂改,更不准回忆记录。
2.4质量检查
2.5样品加工及管理
岩石样品直接送化验单位,经粗碎后,全部细研磨至200目,然后拌匀、缩分,加工后保证样品重量够150克。
岩石样品的细研磨加工过程不过筛,符合粒度要求的样品重量不少于加工前重量的95%,有97%样品的重量通过规定网目。
装入纸袋的每个样品应标明工区、样品号、日期、加工员。填写送样单及编制样品加工号码表后妥善保管,每小批样(50件)留4个空号,每一大批样加留12个空号。每天加工完毕后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加工处理准确无误。
2.6样品分析
根据查区异常元素组合特征,结合工作需要,确定测量分析元素,确定检出限要求。分析报出率必须≥85%。密码抽查量5%,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抽查,异常场和背景场样品大致各半分布,其相对偏差要求与重份分析的相同,合格率要求≥80%。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按规范(DZ/T0145-94)执行,允许标样中有一定超差,但超差值不能大于监控值的20%。
分析质量监控方法以标样和重份分析检查,每次每批均应插入,重份分析样每小批(50件)不小于4件,二级标样不小于2件。每分析500件后进行分析误差统计,监控限要求按规范执行。
2.7资料整理工作
必须对各种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复核和编录,原始资料经检查符合质量要求才能验收。
2.7.1异常下限的确定
2.7.2图表编制
对原始数据的抄录、上图、制表等需进行100%检查,以达到准确无误,应编制原始数据图、单元素异常图、综合异常图、地球化学图、异常登记卡片,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再编制异常推断解释图件和其它表格。异常的勾绘要考虑地质和地貌条件。异常图中各元素浓度带的勾绘一般采用CnT公式或按异常下限值的1、2、8倍划分三个浓度级。
2.7.3异常的推断解释
在掌握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经数据处理的异常和异常所处的地质条件等信息,对异常进行筛选和分类,结合异常野外实地踏勘结果,对异常引起的地质原因作出确切的解释,并对异常的进一步工作提出具体意见。
31:10000激电中梯(短导线)测量
激电工作目的任务是利用地质体的电性特征,综合推测判断岩体和沉积岩的接触部位、隐伏矿化体形态和分布特征,为深部工程验证提供依据。
激电工作执行DZ/T0144―94《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相关标准。激电剖面工作布置原则,以1:10000化探异常中心为重点,物探剖面线基本垂直化探异常长轴走向,剖面长度以控制化探异常宽度为原则拟定。
装置形式,剖面工作装置为中梯,适当情况,可调节为针对性较强的其它装置。测深工作形式以不等比对称四极为主,供电极距(AB/2)3~2500m,相邻供电极距的比值控制在1.7以下,异常情况下控制在1.2左右。
剖面测量工作,预先设计点位,利用GPS实时RTK放样定位,平面点位误差限差0.5m,高程测量误差小于0.3m。执行标准为DZT0070―93,检查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10%。
资料整理及图件编制按规范要求完成。可以从物性差异上探索含矿体在地表及深部的延深情况。
4槽探工程
用于揭露矿化体、蚀变带及地质界线、构造线以了解矿化体的规模、展布规律、异常源,槽探的布设一般要求垂直矿化体走向,为了解地层、构造、矿化体间的相互关系,可布设1-2条主干槽,探槽布设间距为100-200米。探槽施工要求揭露至基岩下0.3m,槽底宽度不小于0.6m,要求槽底平整,以满足地质编录及采样之需要。
5钻探工程
用于验证异常,选择矿化与异常较好地段以剖面解剖为主开展深部找矿。
5.1工程质量要求
(1)钻孔开孔的位置、倾角、方位角都要符合地质设计的规定。如因地面条件或其它原因,需要变动时,必须经设计批准部门的同意。
(2)岩矿芯采取率:①矿体和矿化带的采取率,一般按层次应大干80%。②矿体顶底板、重要标志层的岩芯采取率应不低于75%。一般岩层岩芯采取率应不低于70%。
(3)钻孔弯曲度:①一般要求斜孔每钻进50米,直孔每钻进100米测量一次钻孔顶角和方位角(当顶角弯曲超过5度时,测斜间距应按斜孔对待)。钻孔换径或见主矿体时,均应加测顶角和方位角。②钻孔顶角弯曲,一般要求:金刚石钻进直孔每百米不超过1度,斜孔不得超过2度。钢粒钻进直孔不超过2度,斜孔不得超过3度。
(4)简易水文观察:观测内容一般包括孔内静止水位,冲洗液消耗量,涌水位置、涌水量及水头高度,漏失位置和漏失量等。
(5)孔深验证:每钻进100米或见主矿层、重要标志层、下套管前和终孔后,均需用钢卷尺丈量钻具,验证孔深。孔深校正最大允许误差为千分之一。超出允许误差时,需及时消除。
(6)原始记录报表:机台原始记录报表,应由专人负责,认真填写妥善保管。记录必须做到及时、准确、详细和整洁并如实反映情况,终孔后汇订成册,归档存查。
(7)封孔:凡要封闭的钻孔,机台应按要求认真执行,封孔后要埋设孔口标志。
(8)岩矿芯管理:钻机在施工过程中所取岩矿芯由钻机机长负责管理,钻孔施工结束后,移交野外地质项目组管理,项目结束后,岩矿芯统一运回固定岩芯库存放,不得缩减岩矿芯保管。
5.2钻孔地质编录质量要求
(1)开钻前机台应领取和准备好岩芯箱、岩芯隔板、岩芯牌、毛笔、油漆、简易水文观察工具及各种所需要的表格,否则不得开钻。
(2)地质人员须及时到现场进行编录工作,根据施工中的地质情况和钻孔弯曲度资料,随时制作勘探线剖面草图,并据此及时修改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以指导施工。但遇到矿层以上的标志层或其他矿化特征预示即将钻到矿层时,地质编录人员应及时通知机长或当班班长,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钻探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从岩芯管中取出岩(矿)芯必须严守钻探操作规程,在敲打岩芯管取芯时,岩芯管应斜放,且离地面不应超过20厘米,落下的岩芯要即时按顺序摆好,严防岩矿芯次序混乱,造成资料上的错误。发现有岩粉、掉块、钢粒等,应予剔除。对于松软、粉状、易溶矿芯,取芯时要仔细操作,以保持其原有状态,对其所沾的泥浆、岩粉则不能用水洗,待泥皮半干时将其剥掉。对于碎块、粉状的矿芯,应用牛皮纸、塑料袋或布袋装好。岩(矿)芯经过整理后,按顺序排列放入岩芯箱中。回次间用岩芯牌隔开,岩芯牌一律用2H~4H铅笔填写。岩矿芯均须用油漆进行编号。岩芯劈样后应将保出的那一半岩芯用油漆写上原编号。
(4)地质编录前应详细检查班报表记录,内容有岩矿芯长度及编号简易水文观测、孔深测量和钻孔弯曲度的测量工作等。
(5)对岩(矿)芯进行详细观察描述,一般可按不同岩性、不同的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岩芯描述的一般内容: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古生物化石、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接触关系、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测量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百、条带、接触界线等)与岩芯轴夹角;选择有地质意义且代表性的岩矿芯,作大比例尺素描图,以补充文字描述的不足;岩矿芯描述要做到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对矿层(体)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构造部位等重要地段要详描述。进行岩芯采取率的计算,一般只计算分层采取率,矿层(含矿层和矿化蚀变带)及其顶底板(3~5米)要计算回次采取率。
5.3钻孔资料整理质量要求
(1)孔深误差,一般可在最后五个回次内配赋,若测量段内有矿层(体)时,应按分层厚度加权配配赋。
(2)岩矿芯经过镜下鉴定和化学分析之后,要根据鉴定、分析结果对原地质记录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
(3)钻孔柱状图应根据规定格式和统一图例编制。比例尺的选择,以能清楚地表示主要地质现象为准,一般为1∶200~1∶500。为减少图幅的长度,对于岩性简单的厚大岩层才可用缩减法表示。
(4)完工钻孔,必要时应作地质小结,其内容如下:钻孔设计的目的与施工结果;钻孔质量评述;地质矿产特征(主要地质成果及地质矿产新的认识);主要经验教训。
(5)钻孔结束后应完成的地质资料:钻孔柱状图;钻孔地质记录表;钻孔结构,孔探较正,弯曲度测量登记表;钻孔各种采样登记表;各种鉴定、试验、分析报告;简易水文地质资料;物化探测井资料;封孔设计及封孔记录表:钻孔质量验收报告;钻孔地质小结;岩矿芯、标本等实物资料和照片。
化学品成分剖析篇5
【关键词】剖宫产;指针;原因
针对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及自然分娩率逐年下降的趋势,对我院20年的分娩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产科工作者对剖宫产的认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1临床资料
对1985~2004年在我院分娩的7764例产妇进行分析,产妇来自企业职工家属及周边地区居民,产妇年龄16~48岁。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为1985~1994年,第2阶段为1995~2004年。
1.1各阶段分娩人数与剖宫产人数见表1。表1各阶段分娩人数与剖宫产人数经卡方检验统计学分析,1985~1994年与1995~2004年之间剖宫产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1.2各阶段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的构成比见表2。表2各阶段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的构成比表2显示1995年前剖宫产第一因素为病理产科,第二因素为胎位不正,第三因素为头位难产。1995~2004年剖宫产率上升的第一因素为头位难产,第二因素为胎儿宫内窘迫,第三位为病理产科。1995~2004年与1985~1994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头位难产中的头盆不称分为绝对性头盆不称与相对性头盆不称,1985~1994年以绝对性头盆不称为主要手术指征,1995~2004年以相对性头盆不称为主要指征。
1.3结果上述资料显示,1985~1994年剖宫产率为5.2%~8.95%,符合国家标准,1995~2004年剖宫产率上升至17.8%~28.7%,高出国家标准7.8%~18.7%。第1阶段的剖宫产指征为绝对指征,以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横位、绝对性头盆不称为主。而第2阶段剖宫产指征以头位难产的相对性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为主。
2讨论
从本文资料回顾性分析可看出,近几年剖宫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产钳、臀牵引、胎头吸引器等阴道助产逐年下降,其原因有科学进步的一面,也有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
2.1科学技术因素剖宫产手术技术发展,使手术安全性提高,剖宫产切口的分离技术得到不断的改良,腹部切口缝合技术提高与新产品应用使手术外表更美观。产前胎儿监测手段的进步,如胎心电子监护系统、彩色多普勒、B超等,可随时了解胎儿宫内安危状态(如胎儿窘迫、巨大儿、胎盘功能低下、脐带绕颈等),由于胎儿监护技术的普及,提示胎儿宫内缺氧的现象有过度的趋势。
2.2人文因素的影响社会对孕妇完美结局的期望值高,妊娠分娩的要求已由保证母婴安全转化为确保母婴安全[1],医疗纠纷增多,医务人员行医模式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2.2.1孕妇方面不能忍受分娩阵痛,害怕在产程中出现一些对婴儿造成不利影响、不能接受产程潜在的危险、珍贵儿等。
2.2.2医务人员方面面对不断的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给医务人员带来困扰,使她们对孕妇及家属的要求采取纵容或妥协态度;其次为医务人员责任心淡化,剖宫产手术免去了医务人员长时间观察产程的辛苦与麻烦及其所承担的风险压力。
2.2.3医务人员医疗干预,过激诊断资料显示,1995年后剖宫产指征主要以相对性头盆不称为主。事实上一部分相对性头盆不称的病例在产程中可能通过积极处理转为顺产[2]。目前我国教科书标准,总产程超过24h为异常、活跃期中宫口2h无增大为停滞等[3]。根据上述指标对异常产程的孕妇进行医疗干预,观察2~4h无进展则行剖宫产。但国外资料显示许多分娩超过40h可快速而无痛地将婴儿娩出[4]。这说明我们产科工作者对头位难产异常的认识存在过激诊断的现象。
我科2002年以来对活跃期异常、产程延长、总产程超过24h、有相对性头盆不称、胎心音正常、羊水清的孕妇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重视精神因素,避免不必要的产时干预,已有15例孕妇得到自然分娩,总产程最长达到46h,产妇、婴儿无异常。因此教科书总产程>24h为异常的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受到挑战。
2003年3月中华预防医学妇女保健学会在深圳召开的全国性“产时保健―保护、促进、支持自然分娩学术会”上指出:“产程中过多地采用不必要的干预措施和剖宫产上升成为一种世界性倾向,我国也不例外”[5]。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母婴并发症的一种手段,但不是理想完美的分娩方式。作为产科工作者应更新服务观点,提高产科整体素质,以孕产妇及胎婴儿为主体实施人性化服务,合理运用产科技术提高产科服务质量,使分娩成为安全而幸福的过程,为孕妇创造一个有利于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的社会环境,提高责任感,大力提倡自然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把剖宫产率降低在最小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傅莉.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405.
2MacaraLM.Thecontributionofdystociatothecesareansectionrate.JObstetGynecol,1994,171(1):71.
3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1-218.
4凯伦,卡尔森,史蒂芬尼,等.哈佛女性健康全书.海口:南方出版社,2000,469-471.
化学品成分剖析篇6
本文应用CATIA三维设计软件辅助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最新的CAD三维技术融入应用实践,有效地推进了工程制图的教学工作。
关键字CATIA工程制图应用
《工程制图》是工科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绘图和识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长期以来,工程制图的教学一般是教师通过使用大量的挂图、实物模型来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缺乏互动,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枯燥乏味,难以建立空间概念,从而失去了对该门课程的兴趣。
CAD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优良的三维CAD软件,如UG,CATIA,Pro/E等为工程制图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1]。若能将三维CAD设计软件引入工程制图教学中,并与传统的CAI课件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引导学生从三维设计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更直接、更真实地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的不足,使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不再吃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将结合CATIA三维设计软件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做简要介绍。
1CATIA三维软件介绍
CATIA,是由法国DassaultSystem公司所开发的一款高端CAD/CAE/CAM一体化软件,其内容涵盖了产品从概念设计、工业造型设计、三维模型设计、分析运算、动态模拟与仿真、工程图输出、到生产加工成产品的全过程。CATIA这款三维软件广泛地应用在航天、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等行业,有效地缩短企业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设计质量,降低了企业开发成本[2]。在工程制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CATIA软件中的部分模块与多媒体制作出动态演示画面,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空间概念的建立,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三维的设计理论和造型过程。
2CATIA软件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1)CATIA在截交线、相贯线教学中的应用
截交线、相贯线部分的内容一直是工程制图教学的难点之一。在截交线、相贯体部分引入三维造型,在课堂上演示典型形体的造型过程,使学生对形体有直观的认识,了解各种情况下的截交线、相贯线。我们可以通过CATIA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如圆柱和圆锥正交相贯,相贯线便自动产生,实时动态演示给学生,这样表达直观清楚,学生比较容易理解。CATIA的参数化设计功能,通过对模型形状尺寸及位置尺寸的修改,实现模型重建,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相贯线的动态变化规律,不仅启发学生归纳总结相贯线的画法,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2)CATIA在组合体中的应用
组合体部分的内容是工程制图教学的重点,对于学生识图和制图的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利用CATIA进行零件建模,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基本体之间的组合方式、基准与尺寸关系、表面连接方式及组合体的空间形状,建立起二维视图和组合体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逐步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CATIA在剖视图中的应用
剖视图,是机件表达方法里面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通常用于内、外结构形状复杂机件的表达,其形成过程是用假想的剖切面对机件进行剖切,通常学生对这种“假想”的剖切难以理解,弄不清剖切平面的剖切位置,不知道哪些实体被剖切平面剖切,哪些地方要画剖面线。在教学中采用CATIA特征分割的操作,即可将实体模型“剖切”,有助于学生分析剖切位置对剖视图画法的影响,加深了对剖视图表达的理解。同时CATIA的工程模块里面,能够对视图编辑,产生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局部视图及断面图等,对于学生掌握相应的画法很有帮助,利于学生的学习。
(4)CATIA在零件图中的应用
零件图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在教学中可以应用CATIA的零件设计模块,应用凸台、凹槽、旋转体建立板类或轴类零件,调用孔、抽壳、倾斜、肋板、螺旋、螺纹等操作完善零件局部特征的创建,零件模型建立完成后再通过工程图模块的视图生成、尺寸标注和文本编辑等操作功能建立完整的零件图。这种以虚拟造型环境为背景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及想象力。
(5)CATIA在装配图中的应用
装配图,是表示机器或部件的结构形状、装配关系、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图样。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展示给学生一张某部件的二维装配工程图,由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没有完全建立,无法读懂装配图。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借助于CATIA的数字化装配模块可以制作某机器或部件的装配动画及运动仿真,动态地演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对机器或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直观的认识,进一步理解装配图中零件间的连接、定位及装配关系[3]。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突出了对知识的运用,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结论
在工程制图课程中用CATIA三维软件辅助教学,可以创造一种形象、直观、高效、生动的教学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可以培养学生三维造型能力,也能使CATIA软件成为学习工程制图知识的重要工具,为后续CATIA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工程制图课程中引入CATIA三维软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二维与三维教学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4],实现了将课程经典理论与现代CAD技术有机结合,有效地推进了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万强汤黎明张海英基于三维绘图软件Catia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09.34
2.邢莉惠学芹冯伟
浅谈CATIA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2012年8月第22期
科技视界
3.王桂录,张晓莹.基于CATIA的“机械制图”动态演示教学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2(7):54-55.
4.林清夫.引入三维几何建模的工程图学教学模式分析与比较[J].工程图学学报,2006,(4):148-152.
作者简介:
李云平(1981-),女,河南南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CAD/CAM技术研究与开发
带上课题:
课题名称: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师实训培训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课题编号:ZJGA201332
课题单位: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0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关于三八妇女节的作文范文(3篇)
- 阅0关于三八妇女节的作文范文篇1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就要到了,这是妈妈们的节日,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我决定要让妈妈过一个愉快的节日。所以,我准备给妈妈做一顿饭,该做什么好呢?咦.....

记叙作文范文大全(8篇)
- 阅0字记叙作文篇1窗外雪花依旧飘着,鹅毛般的雪花随着寒冷的北风漫天飞舞。再次回到学校,学生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等待单调而有价值的通知。教室里的每个人都在谈论自己的成绩,我和.....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识(6篇)
阅:0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识篇1【摘要】目的探讨传染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针对近年来传染科常见危险因....

化学品成分剖析(6篇)
阅:0化学品成分剖析篇1【关键词】剖宫产率;手术指征;社会因素-----------------------------------------------....

凡卡续写(收集9篇)
阅:0凡卡续写篇1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凡卡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