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及局限(6篇)

来源:

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及局限篇1

关键词:漆画;非传统材料;特征

漆画是一门重材料的艺术形式。伴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材料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漆画主要以漆这种媒介材料作为载体反映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人的思想。当代漆画还得具备在材料语言特征上不断超越的特质,这个特质是与所有艺术崇尚创造精神与实验精神的具体显示。”由于当代漆画发展需要关注的时尚审美元素,更侧重非传统材料的探索和运用,所以漆画材料的使用不是孤立的。在漆画发展中,我们强调应继承传统优良的髹漆工艺的技法,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新的事物,美的形象,不断探索研究新材料,新方法,汇集各画种的优势并结合漆画自身的艺术语言,只有不断地尝试和拓展新材料新方法的使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继承漆艺术传统。

一、漆画创作中材料运用的传承与创新

在漆画创作中,所谓材料的传承与创新也就是传统材料与新材料的运用以及对比延伸。现代漆画不是完全从传统漆艺的母根上完整衍生下来的,是从传统漆绘材料和工艺中改变程式化的思维,活跃构思,以此找到漆画创新的基础。因此,在现代漆画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应不断寻求创新的非传统材料,探索其独有的特征,为漆画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时展对传统材料运用的局限及非传统材料的由来

传统的漆艺是作为使用器皿而留存的,随着时展,人们生活状态的变化,人们在视觉审美上的特殊要求,传统漆艺在装饰审美、制作工艺和成本上也受到了时展的局限,逐渐由陶器、玻璃器皿所代替,漆器发展的缓慢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所致。

由于传统大漆的一些特殊化学性质的限制,同时也影响了漆画艺术的正常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聚脂漆、合成漆的使用成了漆画创作的新媒介,解决了一些问题,并且让画面出现了新感觉。

(二)现当代材料对漆画的表现需要

发挥新材料的特性,创作出富有特色的画面效果,跨越限定,让漆画创作丰富起来,这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审美需要。非传统材料在漆画创作中不仅能按照创作者的意愿随机应变,而且能充分反应作者的表现意图及思想情感,巧妙运用打破常规的入漆材料,进而能够产生出非常丰富的画面语言,给欣赏者一种全新而又另类的视觉效果,这是传统漆画材料的表现效果所难以企及的。

二、非传统入漆材料的特征

(一)漆本体的特征在画面中的独特效果

非传统入漆材料的特征语言是光作用下材料所传递的艺术信息,不同材料的光学效应是不同的,材料不同带给人视觉和触觉上的感受也不相同。入漆材料在未涂抹前是液态的,涂抹后才出现凝固状态,以这种物理特性以及把握入漆的时刻,将漆的不同物理状态呈现出来。

例如:漆中调入物理发泡剂,可以使漆液产生各种大小的泡沫状空洞。利用漆快干起皱的物可形成变化丰富的水波纹理。《髹饰录》中记载的“彰髹”技法,利用媒介而得的自然纹理。

(二)入漆材料的化学特征功能及运用

中国漆艺流传至今,主要是因为人们最初是利用漆的防腐、防水等特性来保护漆物胎体,以此强调入漆材料的化学特性。漆作为一种抗氧化的隔离剂使饰材料保持着原貌,即使是漆画中的镶嵌工艺也能避免材料与漆产生化学反应。在现代漆画制作工艺中,将一些非传统材料加入漆画制作,使材料间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不一样的画面效果。

例如,将易氧化的金属及相互会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作为装饰材料加入漆画中。当金属与酸或碱作用时,金属表面会产生各种金属盐,随着时间的增长,其强度也发生变化并呈现各种形态和色彩,这些新材料的变化在漆的髹饰下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

(三)超越传统表现各类辅助材料综合运用的特殊效果

时展,艺术家们对传统的髹漆录也有了不同的认识,传统髹漆工艺是为精准制作而产生美,在制作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应按照记录完成,以此达到效果不偏差,结果不出错。现代的漆画则为独特的绘画性而创造机会,打破传统故意犯错制造出错的机会,在材料的选择环节以及制作过程中推陈出新,随意修饰任其变化,故因出错而使画面富有变化,产生新颖的画面效果。

例如,利用材料的水溶性经打磨冲洗后在画面上产生“留白”的效果,利用油性与水性材料不相溶的特征,将其二者混合加入不同的颜色任其自然流动产生丰富的纹理效果。

三、非传统入漆材料为现代漆画创作服务

非传统材料的运用不仅在材料上体现不同的表现形式也从内容上展现出独特的涵义。传统的髹漆工艺及材料主要是以实用为目的,现代漆艺材料主要以观赏为目的,作为装饰品已成为当代漆画的主要功能。

譬如将电脑内存条之类的现代电子产品部件作为辅助材料直接嵌入漆画中,不加修饰直接罩上透明漆,让画面形成大的对比效果,将现代都市的元素嵌入传统的工艺中,以传达独特的视觉信息,体现现代生活与传统装饰元素的结合,更直接,更具体。

四、结论

古语云“精研古法,博采新知”,这对于现代漆画技术来说,意味着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交流,互相渗透,在融合过程中促成了新的发展。结合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新艺术形势的发展趋势对漆画创作工艺及材料的运用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中国漆画材料的运用应提倡多元发展,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强化漆画创作技术的修养,使漆语言的表达既有精湛丰富技艺的表现,又有深厚扎实的审美修养,使中国未来的漆艺发展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①参见乔十光:《漆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②参见朱益民、肖飞:《中国漆画艺术的现代审视》,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

③参见(美)卡斯顿海雷斯著,李田心译:《现代艺术的美学奥秘》,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

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及局限篇2

关键词:纺织品手绘图案

手绘就是直接在纺织品面料上绘制出装饰纹样。用手绘的方法制作出来的纺织品图案纹样与织造或印染的纹样比较起来,有它自己的特点。而今,手绘织物艺术已在世界上形成了流行的趋势。这是人们爱美心理的一种自然反映。

一、手绘纺织品的发展

手绘是一门古老的染织艺术。在印花工艺发明之前,古代人就采用手绘的方法装点服饰,称之为“画缋”。我国古代的手绘技术源于原始彩陶艺术。商周和汉时都有彩绘的纺织品。随着生产的发展,印花技术的发明,手绘渐渐失去了竞争力。但手绘的方法并没有失传,它作为一种古老方法被保留了下来,也曾在汉唐时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中,随着当时的丝织、染缬的技术向世界各地传播。

我国的纺织品手绘艺术,经过长期的沉寂之后,于上世纪70年代末又得以发展。在上海,纺织品的手绘首先出现在丝绸品种上,近来又波及到针织、棉纺品类。不但有作为衣料、裙料、头巾的手绘,也有作为室内装饰用料的手绘,如窗帘、台布、床罩、装饰壁挂等,新颖别致。现在,手绘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发展。在俄罗斯,手绘纺织艺术被作为一个专业进行学习和研究,在纺织品上不仅从事和生活相关的物品的美化装饰,还进行纯艺术的美术创作。在日本,手绘的方法一直被用在和服的花色绘制上,对于纹样、染料、工具、绘制技术等方面不断地发展创造,总结了一整套完整的手绘知识和经验,形成了和服图案上的一种独特绘法,并扩展到其他服饰绘制上去。手绘织物艺术已在世界上形成了流行的趋势,这是人们追求美、热爱美的一种心理自然反映。手绘纺织品以新奇、浪漫、洒脱的风格给人以幻想和追求,不仅促进了设计与制作的完全结合,也促进了设计师与服用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手绘为设计者提供了突出个人风格、展示设计才华的平台。同时,手绘的服装又使那些追逐时代潮流的人在显示自己的独立个性和审美情趣上得到特殊的心理满足。

二、手绘纺织品的特点和运用

(一)机械化生产的织花或印花织物的缺陷

在机械化生产的服装上织花或印花的制作过程中,存在着设计与制作分离的现象。通常花纹纹样是由设计者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生产的可能先画出纸样(或称图案、花稿),然后由生产技术部门经过意匠踏花或雕刻制版后再进行生产制作。在这个过程中,花样设计者只是提供了可供生产的设计稿样,而并不参与实际的制作。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的制约,也往往使设计者的许多奇思妙想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花色风格的多样性。

(二)手绘纺织品的工艺

织物手绘工艺的出现,表面上好使纺织品花色的生产回复到原始落后的手工阶段,但它却有着机器大生产不能取代的优点。手绘纺织品图案纹样与织造或印染的纹样比较起来,特点表现在:①手绘简便、易于操作,设计者的意图可以充分发挥。②制作方便。它不需要过大的场地和复杂的设备,只需一些简单的绘制工具、染化料和必要的后整处理,即可进行。③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手绘的方法适用于丝绸、棉布、化纤、毛麻等多种针纺织品。

(三)手绘纺织品的特点

1.花色具有针对性。一般说来,纺织品花色的设计生产,应满足于不同民族、地区、阶层,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素养,以及不同环境、不同用途的需求。今天,人们对于“美”的认识逐渐深化,自我装饰也逐渐改变东施效颦的盲目性,在谋求装束与环境相和谐的同时,恰如其分地强调个人的喜好。人们对服饰面料、花色的要求,最好是“天下只此一件,唯我独有”。这使生产厂家认识到:花色派路越多越好,生产批量越少越好;一个花样,动辄上千近万米的生产,将失去针对性,唯有手工绘制的面料能根据人们的爱好、意图或指定要求进行选题造型、布局设色,以满足各自独特的审美需要。

2.花色布局具有随意性:以机器大生产出来的织花、印花纹样,显示出来的花色效果,多数是单位纹样的四方连续。尽管设计者在单位花回里对图案纹样的形、色可以处理得生动活泼,但从面料的整体布局来看,很难从服装装饰的需要作局部花位的增减或色彩变化。也唯有手绘工艺能根据不同人的要求、不同服装的款式做出局部的或整体的花位布置。不求严谨对称,但求潇洒新颖。可在做好的服装上直接绘制,也可绘好面料再行剪裁,尽量使服装的款式和花色达到完美的结合。

3.色彩运用具有无限定性。任何织印效果,都要受到套色的限制。一般印染生产中,考虑到工艺设备和成本效益,总要限定印花的滚筒或花版,即限制色套数量。唯手绘工艺可以根据装饰需要无限定地运用色彩。采用各种手绘方法,能在不同的织物面料上得到多种色彩效果,如混合、渗化、复色、浓淡渐变等,以求变化统一、新奇别致。

4.表现手法具有灵活性。由于受生产工艺的限制,织花、印花图案的设计必须符合制作的特定要求。而手绘工艺则不必考虑线条的长短、块面的大小、泥点的粗细、接版的限制等问题;可绘画,也可喷洒、平涂、渲染,根据设计需要采用多种手法,能达到织印工艺无法达到的绘制效果。

织物手绘的方法也是不拘一格的。从目前使用的染料色彩的形态来区别,大体有三种绘制方法:中国绘画式的手绘法、浆料绘法和染料溶液绘制法。

在手绘艺术中,设计者应不断地吸收各种艺术手法,发展、创造新的风格。手绘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如织绘结合、印绘结合、绣绘结合等,以产生新的手绘效果,增添服饰的魅力。总之,纺织品手绘的发展将为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添加光彩。

参考文献:

[1]汴宗禹.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8.

[2]罗虹.基础图案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6.

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及局限篇3

[关键词]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工业化手工艺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077-03

现代设计萌芽于19世纪中期。如果将现代设计视作一株植物,那么植物的种子必然包含着这株生命日后成长的全部可能性。从萌芽到破土而出,再到成长为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然而,在惊叹于生命形态的变幻之余,更应去仔细回顾那颗神奇而伟大的种子,因为那里包含着这株植物最为重要的生命密码。

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又称“工艺美术运动”,在设计史中被视为工业设计的萌芽。这粒“种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生长,经历了新艺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阶段,业已长成今时今日的面貌。在发展的百年历程之中,设计一直按照“否定之否定”的客观规律徐徐演进,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设计风潮。每场设计运动、每种设计风格都在试图否定和修正着前者。然而,这种类似于生物进化式的推进却使得他们在否定前者的同时,自己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前者某种程度上的延续。在原始萌芽时期所包含的许多元素、矛盾、属性都成为了这个生命体的固有特征被保留和遗传下来。若将设计视作大海,那么在这片看似平静流淌的水面之下,无时无刻不在涌动着暗流。然而,激荡起汹涌波涛的始终是那些与生俱来的“不平静”。如果说“存在即合理”,那么“发展就反证了种种不合理或不够合理的存在”。正是这些“不合理”及“不够合理”的矛盾体共同构成了设计的历史与现状。当这些矛盾第一次被正视,和被试图解决时,设计便孕育了崭新发展的可能。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世界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后第一个有广泛影响的设计运动,也是欧洲艺术设计理论的源头。它采用自然主义装饰风格,推崇中世纪哥特样式,融入东方艺术的特点,散发出质朴清新的意味。它反对机械生产、反对华而不实,推崇艺术与手工艺相结合的诚恳设计。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堪称现代设计的启蒙,有着极其重要的、开创性的意义。

从内涵上来说,被制造出来的物品必然会涉及到“功能”的实用性层面和“审美”的艺术性层面,因此,必须找到相应的途径来完成“美”与“制造”的任务。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第一次正视了这个问题,并明确提出“美与技术结合”的主张,要求打破艺术与手工艺之间的界线,主张艺术家投身设计实践,使设计免于工业化的粗陋。暂且不论其主张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单其开创意义就不容小视。它以自己的方式勇敢地迈出了现代设计的第一步。从此,关于装饰、艺术、设计、风格、功能、审美、手工艺、工业化等问题的讨论,便贯穿于现代设计的始终,成为现代设计关注的主题。

从现代设计萌芽产生的客观原因来说,生产力的变革是现代设计产生的根本动因。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在设计发展的过程中,担当了重要角色,成为推动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18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完成,工业生产便以不可遏制之势到来,从本质上促使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产生和现代设计发轫。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说实用艺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设计的诞生,那么,艺术存在了如此之久,且早前就有应用于手工业生产的传统,却未能在更早时间里促成现代设计的产生,究其原因还在于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一系列矛盾,这也成为现代设计萌芽的核心。由此可见,生产力的发展是现代设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18世纪中叶,英国珍尼纺纱机的诞生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端。紧接着,蒸汽机的轰鸣作响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这场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它促使钢铁、塑料等新材料,煤、电、石油等新能源的产生;机器开始代替手工生产方式,诸多改变也同时带来某些社会情绪上的恐慌……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反作用于设计:第一、工业革命创造出生产力的奇迹,预示着机器将取代人类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手工劳动。然而,技术产生之初的种种缺陷也暴露无疑,工业产品的形态不堪入目,“水晶宫”中的展品在变革者眼中成为“粗制滥造”的佐证。第二,机械化生产对手工业造成残酷冲击,使得怀旧复古的情绪日益高涨,机器所带来的恐慌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民众的不满,引发出大量的社会问题。第三、机器生产分解了原来手工艺时期的生产过程,逐渐将制造环节与设计环节相分离。然而,就当时的客观情况来说,一方面,由于条件的约束,最初的工业生产水平尚无法承担制造“精品”的职能。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在对博览会的赞扬声中,一些人却对展品的简陋拙劣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们怀念制作精良的手工艺产品,于是把罪责归于刚刚兴起的机器生产,将工业化等同于粗制滥造。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与设计分离之后,设计的职能需由谁承担?这个现实问题也悬而未决。新的生产方式呼唤着与之相应的设计形态处理手段。可此时的艺术正处于极端的自恋之中,难以自拔。现代设计必须正视以上两方面的内容,并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工艺美术运动恰逢其时地阐明了自己的解决之道,即运动的核心理念――倡导将艺术与手工生产相结合。莫里斯、拉斯金等运动先驱者们之所以会发出这般呼吁,是因为当时艺术存在着严重的贵族化倾向,这种倾向一方面来自于艺术的天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商业因素的介入,客观上促使艺术家不得不为了自身及行业的生存发展,有意迎合少数权贵的品味与喜好。与此同时,除了贵族化的倾向使艺术逐渐脱离民众显得盛气凌人之外,艺术本身的某种势头也日渐暴露出来,这种苗头存在于艺术的体内。“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便第一次学会了自命不凡而成为有负使命之人。艺术家决不肯屈膝仅仅成为一个手艺人。当有人问米开朗基罗,他在美弟奇祠堂里为一位生前有胡子的美弟奇氏所做的肖像为什么没有胡子时,他回答说:再过一千年以后,谁还想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可见,艺术家们鄙视实用和民众,艺术的地位已越升越高,脱离于时代生活,与普罗大众产生了隔膜。“为艺术而艺术”、“为艺术家而艺术”成为当时盛行的风潮。这种局面完全异于历史曾出现过的状况:在中世纪,艺术家被公认为“手艺人”,他们以把任何“委托”尽力做到最美为豪。那时侯,美术和手工艺之间的区别极为模糊,甚至在早期,各种手工艺之间也鲜有所谓界限的分隔。但这并未妨碍中世纪工艺美术发展的蓬勃态势,此种繁荣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基督教的影响。众所周知,基督本身便作为木匠的儿子而被抚养,因此在基督教作为统治意识形态的中世纪,手工劳动获得了不同于以往的尊重。这也就促使了中世纪手工艺的和谐发展。中世纪的“成功经验”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变革者们的参照。

从现代设计萌芽产生的主观原因来说,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逐渐产生,资产阶级在完成最初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聚敛了大量实力与财富,为了谋求进一步发展,他们需要更多的产品和公共建筑。然而,事实上工艺美术运动并未解决这一问题,反而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依靠工业生产来满足“量”的需求,从反方向为现代设计提出了“应如何实现为大众而设计”的课题。如果说工艺美术运动是孕育着现代设计的种子,那么资产阶级的壮大则是一种促进成长的基因。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明确地表达出为“多数人”而设计的主张,这种观念与现代设计的诸多思想高度一致,显示出积极而伟大的意义。

与此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诸多主张有着自相矛盾之处,需要我们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虽然,这种局限性在客观上使其没有可能成为主导设计发展的风格,但正是基于这种种局限,才得以进一步引发现代设计对于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

首先,运动明确反对工业化、否定机械文明,而试图通过倡导回复手工艺传统来解决全部的问题,实现社会理想。虽然这种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实质上是一种企图用历史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张,但工艺美术运动第一次正视了“面对工业化我们应如何去做”,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以“美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要求美术家从事产品设计。虽然这种主张有着天生的局限性,为大众而设计的理想最终也没能实现。但是,其意义恰恰正在于这种并不成功的探索。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将“往回看”的道路堵死,说服现代设计应该放弃逃避的念头,惟有顺应历史,才能实现发展。运动中所倡导的实用艺术等主张正是现代设计观念的雏形,客观上孕育了现代设计的种子,初露头角的设计行业正从这里悄悄启程。

其次,它认为“艺术不是为少数人的,而是为所有人的”,主张为大众而设计,但却又明确反对工业化。实际上,二者构成了矛盾。举例来说,莫里斯工场生产的产品功能优良、造型美观,但手工艺生产致使成本增加、价格昂贵、数量有限,并没能为所有人服务。工艺美术运动复活的是艺术的手工艺,而不是工业艺术。虽然它回到中世纪的主张是一种倒退,但它复活手工艺的工作却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种复活中所寄托的民主意愿更是难能可贵,它代表了新兴阶级的主张,这也成为现代设计所要追逐的核心精神。同时,对于精致合理设计的推崇,以及对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对现代设计仍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再次,它过分强调装饰的作用,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无法为平民百姓所使用。但它明确地反对维多利亚般的矫饰,一扫矫揉造作的繁琐之风,在现代设计风格上做出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将源于自然的简洁而忠实的装饰作为其设计基础。这场运动并未垄断一切风格,而允许了多种风格并存。它主张“师自然”,倡导设计采用中世纪的纯朴风格,吸收东方的装饰语言,这完全与历史复古大异其趣,以难能可贵的设计探索,创造出有声有色的新风格,表现出一种“出世的理想主义情感”。这种种探索都在为日后的现代设计发展铺路。此后,在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感召之下,欧洲掀起了一场规模更为宏大、影响更加广泛,变革程度更深的新艺术运动,促使现代设计更加坚实地迈出了一大步。

诚然,工艺美术运动所提出的解决之道的确存在着诸多先天不足:它只会从历史中找寻参照,胆怯于除旧布新;它反对工业化的主张从根本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它过分强调装饰,增加生产成本,运动的结果与民主的初衷向左;它过于理想化,成为不切实际的乌托邦……然而,正是因为“艺术”和“手工艺”紧密结合的改良方法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身处窘境,反而从客观上激化了矛盾,促进了崭新意义上的现代设计的发展。“艺术”和“手工艺”注定不能完成所有的重任,而只有当与工业化相结合之时,现代设计才得以自由驰骋。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使最早实现工业化的英国最早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这场运动将设计视为更加广泛的社会问题:渗透着功能与审美的思考,寄托着民主改革的理想,充满了“为多数人而设计”的关怀精神,主张设计上的诚实诚恳,反对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功能主义的某些思想初露端倪。工艺美术运动存在的先天不足和内在矛盾性使其无法成为改革方向的主流。莫里斯和拉斯金的后来者们在实践中渐渐认识到了工业化是不可扭转的趋势,只可顺应,不能逃避。莫里斯本人也在晚年时有所察觉,最终不得不承认“艺术和手工艺的廉价几乎是作不到的”,并倡导“应该试着变成‘机器的主人’,使机器成为改进我们生活条件的一种工具。”但这些探索与经验均成为现代设计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尼古拉斯•佩夫斯纳提出“现代设计的真正先驱者是那些从一开始就主张机器艺术的人。”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对于工业化与设计等问题的最初思考,以及这场爆发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共同构成了现代设计的萌芽,都应被视为现代设计的先驱。现代设计的巨匠和大师们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思想的启发,一次次提出关于这个深刻命题的种种思考,推动着现代设计的蓬勃发展。实践使他们渐渐意识到“机器造成的许多令人不如意的事情,责任并不在于机器,而在于设计者”。工业革命的爆发标志着西方手工艺设计开始向现代艺术设计转型,这一转型过程大约延续了一个半世纪,期间经历了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新艺术运动以及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运动等几个关键性的发展阶段。产生于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明确倡导工业化生产,虽然其观点与工艺美术运动的主张看似大相径庭,但无可否认,他们确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有着不可分割的深刻联系,也同样寄托着变革社会的理想。设计的发展历程再次证明:19世纪中后期盛行于英美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奠定了现代设计的基石,是艺术设计走向近代化迈出的第一步。艺术家们将前辈设计改革者的理想付诸现实,当之无愧地成为现代设计的伟大先驱。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唤醒了人们对于设计的重视,初步探索了艺术与生产的结合方式,在艺术设计的伦理道德观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前瞻性工作。这场运动开启了现代设计的大门,并对现代设计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堪称现代设计的启蒙。

由此,不难相见,眼前的参天大树原是由那颗19世纪的种子初长成。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英).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

[2]汉斯•维尔纳•格茨(德),王亚平(译).欧洲中世纪生活.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及局限篇4

手绘就是直接在纺织品面料上绘制出装饰纹样。

用手绘的方法制作出来的纺织品图案纹样与织造或印染的纹样比较起来,有它自己的特点。而今,手绘织物艺术已在世界上形成了流行的趋势。这是人们爱美心理的一种自然反映。

一、手绘纺织品的发展

手绘是一门古老的染织艺术。在印花工艺发明之前,古代人就采用手绘的方法装点服饰,称之为“画缋”。我国古代的手绘技术源于原始彩陶艺术。商周和汉时都有彩绘的纺织品。随着生产的发展,印花技术的发明,手绘渐渐失去了竞争力。但手绘的法并没有失传,它作为一种古老方法被保留了下来,也曾在汉唐时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中,随着当时的丝织、染缬的技术向世界各地传播。

我国的纺织品手绘艺术,经过长期的沉寂之后,于上世纪70年代末又得以发展。在上海,纺织品的手绘首先出现在丝绸品种上,近来又波及到针织、棉纺品类。不但有作为衣料、裙料、头巾的手绘,也有作为室内装饰用料的手绘,如窗帘、台布、床罩、装饰壁挂等,新颖别致。现在,手绘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发展。在俄罗斯,手绘纺织艺术被作为一个专业进行学习和研究,在纺织品上不仅从事和生活相关的物品的美化装饰,还进行纯艺术的美术创作。在日本,手绘的方法一直被用在和服的花色绘制上,对于纹样、染料、工具、绘制技术等方面不断地发展创造,总结了一整套完整的手绘知识和经验,形成了和服图案上的一种独特绘法,并扩展到其他服饰绘制上去。手绘织物艺术已在世界上形成了流行的趋势,这是人们追求美、热爱美的一种心理自然反映。手绘纺织品以新奇、浪漫、洒脱的风格给人以幻想和追求,不仅促进了设计与制作的完全结合,也促进了设计师与服用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手绘为设计者提供了突出个人风格、展示设计才华的平台。同时,手绘的服装又使那些追逐时代潮流的人在显示自己的独立个性和审美情趣上得到特殊的心理满足。

二、手绘纺织品的特点和运用

(一)机械化生产的织花或印花织物的缺陷

在机械化生产的服装上织花或印花的制作过程中,存在着设计与制作分离的现象。通常花纹纹样是由设计者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生产的可能先画出纸样(或称图案、花稿),然后由生产技术部门经过意匠踏花或雕刻制版后再进行生产制作。在这个过程中,花样设计者只是提供了可供生产的设计稿样,而并不参与实际的制作。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的制约,也往往使设计者的许多奇思妙想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花色风格的多样性。

(二)手绘纺织品的工艺

织物手绘工艺的出现,表面上好使纺织品花色的生产回复到原始落后的手工阶段,但它却有着机器大生产不能取代的优点。手绘纺织品图案纹样与织造或印染的纹样比较起来,特点表现在:①手绘简便、易于操作,设计者的意图可以充分发挥。②制作方便。它不需要过大的场地和复杂的设备,只需一些简单的绘制工具、染化料和必要的后整处理,即可进行。③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手绘的方法适用于丝绸、棉布、化纤、毛麻等多种针纺织品。

(三)手绘纺织品的特点

1.花色具有针对性。一般说来,纺织品花色的设计生产,应满足于不同民族、地区、阶层,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素养,以及不同环境、不同用途的需求。今天,人们对于“美”的认识逐渐深化,自我装饰也逐渐改变东施效颦的盲目性,在谋求装束与环境相和谐的同时,恰如其分地强调个人的喜好。人们对服饰面料、花色的要求,最好是“天下只此一件,唯我独有”。这使生产厂家认识到:花色派路越多越好,生产批量越少越好;一个花样,动辄上千近万米的生产,将失去针对性,唯有手工绘制的面料能根据人们的爱好、意图或指定要求进行选题造型、布局设色,以满足各自独特的审美需要。

2.花色布局具有随意性:以机器大生产出来的织花、印花纹样,显示出来的花色效果,多数是单位纹样的四方连续。尽管设计者在单位花回里对图案纹样的形、色可以处理得生动活泼,但从面料的整体布局来看,很难从服装装饰的需要作局部花位的增减或色彩变化。也唯有手绘工艺能根据不同人的要求、不同服装的款式做出局部的或整体的花位布置。不求严谨对称,但求潇洒新颖。可在做好的服装上直接绘制,也可绘好面料再行剪裁,尽量使服装的款式和花色达到完美的结合。

3.色彩运用具有无限定性。任何织印效果,都要受到套色的限制。一般印染生产中,考虑到工艺设备和成本效益,总要限定印花的滚筒或花版,即限制色套数量。唯手绘工艺可以根据装饰需要无限定地运用色彩。采用各种手绘方法,能在不同的织物面料上得到多种色彩效果,如混合、渗化、复色、浓淡渐变等,以求变化统一、新奇别致。

4.表现手法具有灵活性。由于受生产工艺的限制,织花、印花图案的设计必须符合制作的特定要求。而手绘工艺则不必考虑线条的长短、块面的大小、泥点的粗细、接版的限制等问题;可绘画,也可喷洒、平涂、渲染,根据设计需要采用多种手法,能达到织印工艺无法达到的绘制效果。

织物手绘的方法也是不拘一格的。从目前使用的染料色彩的形态来区别,大体有三种绘制方法:中国绘画式的手绘法、浆料绘法和染料溶液绘制法。

在手绘艺术中,设计者应不断地吸收各种艺术手法,发展、创造新的风格。手绘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如织绘结合、印绘结合、绣绘结合等,以产生新的手绘效果,增添服饰的魅力。总之,纺织品手绘的发展将为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添加光彩。

参考文献:

[1]汴宗禹.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8.

[2]罗虹.基础图案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6.

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及局限篇5

关键词:蓝印花布;纹样;审美特征;文化内涵;创新应用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JO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1-02-0000-00

TheAestheticFeaturesandCreativeApplicationAnalysisofTraditionalIndigoCalico’sPatterns

TANXiao-jing(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0,China)

Abstract:ChinesetraditionalhandicraftIndigocalicohasauniqueartformandculturalconnotation.Thiskindoftreasureoffolkartisdisappearinginmodernsocietyduetopoortechnologyandsingleexpressions.However,traditionalculturalvalueconnotationandartisticconceptisthesourceofmoderncivilization.ThisarticleintroducesIndigoCalico’saestheticfeatures,culturalconnotationsandcreativedesignapplicationswithabrandnewlookinmoderndesign,soastoshowthecharm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

Keywords:IndigoCalico;patterns;aestheticfeatures;culturalconnotation;creativeapplication

Internet:.cn

传统民间工艺承载着的历史文明,凝聚着民族精神和特质,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巧的技艺手法。传承民艺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建设现代经济文化有促进作用。蓝印花布是传统印染手工艺制品,是极具继承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美学内涵。上千年的历史积淀让它散发着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特有的古朴和纯美,折射出中国传统思想和民间美学观念,高度概括的传统图案、构图形式和色彩等丰富的视觉元素为当代设计师提供了全面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源泉。

一、文化内涵的解读

(一)信仰内涵

吉祥纹样最初源于人们对未知自然的古老信仰。最初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不够,受风电雷雨和山洪猛兽的威慑而产生趋吉避凶、追求生命的观念。并通过祭天祈福、沟通神灵、敬神消灾等宗教仪式来慰藉心灵、寻求精神寄托。人们用石雕虎兽、门神守卫等形式来祈祷平安、驱邪纳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自然崇拜逐渐演变成祈求和顺、渴望丰收等祭祀风俗,人们的婚丧寿宴、衣食住行等生活事务成为民俗活动的主要内容。人们将象征祥瑞寓意的图形纹样运用在门神年画、窗花剪纸、花版木雕、纺织印染等生活器具上,成为一种承载着人们情感寄托的精神食粮,表达他们对幸福未来的期冀和憧憬。蓝印花布纹样寓意丰富、题材广泛、形式美观,在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中广为流传,深受百姓们的喜爱。

(二)中国传统思想内涵

传统纹样历经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富含多彩的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内容当中的哲学思想、宗教文化、人伦道德都有着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道家思想提出:“立天地之道,曰阴,曰阳”①,“一物一太极,一物一阴阳”②。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相济、有无相生的,蓝印花布的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形成方圆之间、蓝白相衬、虚实并存的和谐之美。并与中国画的知黑守白、篆刻的阴阳虚实有同工之妙。

“天人之际,方圆之间”③,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是人们固有的空间观念。圆形物体有旋转易动的特性,方形物体则具有稳定性,这二者已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几何图形,而是体现了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和空间概念。蓝印花布中经典的框式构图在方圆相扣、动静之间透露出儒家文化的气息。

(三)民俗审美观念

蓝印花布是艺人们通过自然和生活的题材对百姓们作息生活的载录和写照,采用比喻、谐音、象征等手法表现艺术造型,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希冀和美好愿望的寄托,体现了百姓的审美意趣和精神追求,在民俗庆典和婚丧嫁娶当中都有广泛运用、备受追捧。如蓝印花布凤戏牡丹,中心纹样是白底蓝花的凤羽飞舞环绕、牡丹穿插其中,辅以简洁的植物蓝底白花边饰,造型优美饱满,蓝白相衬、层次分明。在传统观念中凤是天地灵物、吉利祥瑞,牡丹意为国色天香、繁荣富贵,吉祥鸟穿行富贵花的纹样组合表达人们对昌盛兴旺、美满幸福的追求。符合民众崇尚完整与圆满,讲究对称和偶数的审美习惯,并赋予其美好的寓意和耐人寻味的神秘传说。(图1)

二、基于形式、色彩、工艺等审美特征的鉴赏

(一)蓝印花布的纹样形式

蓝印花布的图案形式丰富、包罗万象,是当地民众长期的生活经历和地域约定俗成形成的独特艺术图案造型,体现了民俗生活习惯和地方艺术特色。蓝印花布的纹样都是印染在家居织物或服饰表面的装饰图案,因此具有抽象概括和图形化装饰的特点。由于花版是通过镂刻制作图案,因此多用“断刀”制点形成虚线或虚面来塑造图形纹样。艺人们将原始形象高度概括、提炼形成规律化造型,粗细、曲直变化丰富、节奏韵律感强、极具表现力,形态简化,特征突出,表现出抽象化的艺术趣味和追求圆满对称偶数的审美观点。

蓝印花布根据图案布局有匹料和件料之分。匹料是用连续纹样来表现,符合任意裁剪的需求,在制作时图案的整体性不受造型的限制;件料是指在产品造型限制范围内制作的框式结构边饰环绕衬托中心纹样的独幅图案,边饰多用几何图形以点成线的副边和简单植物纹样连续排列的主边组成,形成繁简对比、层次分明、突出中心,“众星捧月”的向心感,这种方圆相宜、动静结合、中心对称的构图方式与道教的八卦图颇有联系。蓝白之间虚实并存、动静结合,形成富有节奏变化的美感。

(二)色彩

传统民间蓝印花布是由植物靛蓝通过发酵上色再氧化由黄变绿再变蓝染制而成,呈现的蓝白色彩清新明快、纯朴素净,有着江南水乡倒影里的青瓦白墙那般清丽秀美、温婉绵长。靛蓝也是我国传统五行色彩观念中的青色,青色主木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以春天回大地、万物生长、生命繁衍的象征意义。蓝色具有朴素平凡、平民化的特质,在我国古代服饰制度当中青色就代表着平民的阶层,因此在民间盛行久远、广泛应用。蓝印花布简朴的色彩积累了深厚的传统美学基础,蓝白之间汇聚了艺人们的创作的灵性和热情。

从色彩学分析靛蓝有着鲜明的情感特征和心理学感受。蔚蓝的天空和辽阔的大海让人们对蓝色产生平静祥和、自由广阔的联想。蓝色具有沉稳深邃、智慧理性的意象,也具有含蓄、忧郁等情感色彩。人们对蓝色产生特有的情感意涵和心理感受源于长期形成的社会文化和艺术积淀。

(三)工艺

蓝印花布工艺是一种源于古老民间的手工漏浆防染印花技术,是以豆粉、石灰调水制作防染剂,用雕花版作拓印形状来控制防染形状达到所需花纹,用植物靛蓝作染料制作的传统印染工艺。因花版的镂刻手法不同于绘制,笔画之间不能闭合,用间隔的点形成虚线或虚面描绘的图案具有笔断意连,大小、聚散对比丰富,方向、动态感强烈的独特艺术性。蓝印花布是染制材料和工艺手法都取自于民间再用于民众自己的民间染织品,“土生土长”“土法土用”的一种地道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是艺人们通过长期积累、熟能生巧形成的经验,承载了由环境和人们思想性情影响的地域特征,反映着当地的民俗风情,表达“地方性知识”和乡土文化,并富含了手艺人宝贵的手工精神。(图2)

手工精神是以人为主,工具为客,手艺人通过工具发挥他的技艺,表现他的思想和个性,制作出贴近生活富有情感温度的作品。手工制作不同于批量化机械生产,可以有选择地保留艺术品的自然性、增添制作实践性,体现作品的艺术性和个性化,包含了很多文化创意的元素,如刺绣、雕刻、编织等。用独具匠心的技艺刻画栩栩如生、饱含人情味的作品,使人感受到仅凭双手对材料的改变形成的结构、美感,秩序、灵动,形式同样多样丰富,各具差异和特色,避免了机械生产的冰冷和了无生趣。

三、蓝印花布图形纹样的试验性探析

蓝印花布色彩古朴沉着、清新悦目,纹样形式丰富多彩、题材广泛富有内涵、工艺巧妙。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崇尚吉祥圆满的民间审美观念以及富于吉祥寓意的装饰意蕴,为艺术创作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蓝印花布用品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仅有的用途狭隘而局限,并且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俗风味与现代生活的调性格格不入。

因此我们在欣赏蓝印花布的工艺特色和美学特征的同时,应该去思考将旧有的传统图形元素进行改良和创新,摆脱功能的局限和装饰上的繁冗。根据时代的需要探究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思路,力求更加宽泛、多元地表现题材和内容,运用民族传统工艺制作出符合时尚审美风格、传递现代运用功能的工艺产品。并且可以在现代图形设计或艺术创作中借鉴使用传统造型元素,提升现代设计作品的民族、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这对研究发展形成具有特有民族风格的设计作品尤为重要。

本作品以蓝印花布纹样为研究对象,归纳其内容、题材和布局的艺术特点,用纸材料结合手工雕刻、折叠的手法将其艺术特征创新再现,再拍摄成二维图片,用图像处理软件通过点线面的构成形式排版设计成海报,展示其在家居、服饰、手工艺品中的图形创新运用。海报是以《纸间蓝白之情、调、韵、味》为题的系列作品,四幅海报作品表现的图形分别是西湖留情的油纸伞,深庭高院的吊灯和灯笼,袅娜韵味的旗袍和饮食品味的桌旗、盘子,镂刻、折叠交汇出半立体的纹样在纸间绽放,传统的图案简化成现代简约的几何图形,依据点线面的构成设计,体现了丰富的形式感和表现力,展现了传统蓝印花布蓝白相衬、阴阳相济、高洁素雅的古典美,并且蕴含了广为流传的民间美谈佳话和悠久的民俗文化。

在作品探析初期,本人尝试用基本的几何形序列组成圆满的图形纹样,用蓝印花布的经典框式构图进行多种图案设计的探析。再将图案匹配运用在对应的产品造型限制的画面范围内。并查阅资料文献,了解民间传统图案的丰富寓意和应用习惯,比如将莲花和鱼的造型运用在表达物资富足的饮食或与囤积相关的物件上,将梅兰竹菊等表达气节坚贞、高洁傲岸纹样运用在文人雅士常用的扇面上,将植物花鸟纹样运用在服饰、被巾等日常织物上等。(图3)

四、结语

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意趣,现代图形设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借鉴使用中国传统蓝印花布图形纹样的素材,结合现代视觉语言和设计形式表达传统艺术的精髓,创作出既符合时代审美的需求又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对蓝印花布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探索试验,可以给现代设计寻求题材和创作源泉。只有把握时代潮流、融入现代观念,与时俱进,扬民艺特色之长、避时代差异之短,才能为民间艺术寻求更多的发展和再生的方向。

项目来源:安徽省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14yks038

注释:

①《说卦》西汉时期,与《周易》并行而用的具有工具书性质的筮法书篇

②③陶雄.民间蓝印花布之传统元素解读[J]上海艺术家,2007(5)

参考文献:

[1]吴元新,吴灵姝蓝印花布[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陶雄.民间蓝印花布之传统元素解读[J]上海艺术家,2007(5)

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及局限篇6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艺术性;空间;平面;设计原则;综述

当今许多社会公共空间的设计并没有完备的环境设计,多数只具备基本大体空间和基础设施,仅能满足人们基本生活休闲需求,并不能体现一个环境的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因此我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美学原理、发展历程的相关文献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西方传统绘画发展、景观空间构成要素、近现代平面艺术创新的角度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性”灵感来源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概括为: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美学思想和表现手法上都是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立体构成艺术对环境设计的推动,西方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语言对现代景观布局的影响。探究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艺术性”表现。从而对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手法、风格趋势有所启发。

一、西方绘画艺术及美学原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在西方艺术和设计史中可以看出西方传统绘画艺术所体现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思想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感来源,西方绘画主要有“形式”、“节奏”两大特点,体现在环境空间形式的多样化设计,并使其与西方美学思想融合,形成整体的的艺术性展现。环境艺术设计在园林构成方式和艺术形式也通常采用抽象、提取、概括的方法对空间进行更有艺术性的呈现。1)环境艺术设计对点、线、面等基础绘画语言的应用。现代环境艺术运用西方绘画艺术的抽象性特征,从具象的物质中提取抽象的元素,并通过点、线、面、和色彩的不同组合,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如《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中概括出抽象主义美术它是指那些在现实生活面前,不去表现自然物体的表面现象,而是以经过抽象的色彩、点线、体块去构成无具体客观形象的总称。2)画面的结构性和创意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精髓。通常画家所要传达的信息并非是事物表象的形态和美观,而是从画面结构表达出的深层次的寓意和情感。这里的结构性是根据绘画资料总结出的,是画家看到表象后,通过自己的感受,将原有的事物形态与自己的思想情感进行重组升华,并最终生成理性结构与内心感受结合构成新的思维意向和形态,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精髓所在。3)“西方美学原理”中的形式法则在环境设计中的体现。在柏拉图,苏格拉底的注重人思想的美学原理中,设计更多考虑人的思想意图,后来逐步转向设计心理学。除了苏格拉底提倡的注重人内在精神的美学思想外,还受理性美学的影响,西方美学很早就开始研究对于数理形式的,在雕塑和建筑领域多有体现。有代表性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它们把“数”看作是万事万物的起源,认为“数理”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原理。因此他们根据这一概念创造了关于人体、雕刻、绘画和音乐等关于事物的“数理形式”的美学规定。具有代表性的有“黄金分割法则”。之后,柏拉图又进一步将“数理形式”深化,把“数理形式”转向了精神层面,开辟了形式美学的新领域。“数理形式”在环境设计比例尺度的把握更科学,“黄金分割点”能具体分析环境布局的审美性。

二、立体构成理论对环境设计的影响

立体构成本身就是对立体空间的营造,立体构成有很多形式的表现手法,通过体块的创意排列,自然材料的巧妙运用而形成一种具有生命力和艺术性的大地艺术。最大化地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就是对立体构成的应用,对居住环境进行艺术设计,既丰富了场所表现语言及建筑景观构成形式,又使审美与使用价值在环境设计中得以统一。当代环境设计为了更突出设计的艺术性,整体上广泛运用新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通过几何语言对空间形式以抽象或半抽象的手法进行概括,从而不断地推广新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精神,不断完善人的物质世界丰富人的精神家园。如“京天安门”、“法国埃菲尔铁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好的景观环境设计不仅能创造好的生态环境还能增加地区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总之,立体构成要素和大地艺术创新应用,能不断增强环境设计艺术性,对环境设计绿色生态可持续性发展也有不断地推动作用。

三、平面艺术的创新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现代的平面作品通常是将绘画中的线条、块面、色彩转化为可以运用的平面元素,现代景观的艺术性创造运用了平面分割的方法,在景观布局中将平面图运用平面构成法进行诠释,使空间分布更具艺术性。运用空间中具有的多种透视视角,并与平面构成要素进行巧妙结合,从而产生多种冲击力强的艺术效果。如在景观中运用单体叠加的表现形式,并结合透视声光电等科学原理,营造出更奇幻的效果。蒙德里安所提出的新造型主义也能激发起当代环境设计的艺术性,他的作品主要将绘画的基本元素结合几何形式的排列,组合成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的几何体。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平面设计,对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都有深远影响。他认为:“造型不能理解为‘塑造形体’,而是要理解为‘用线、面、体这些手段构成一个形象’”。从蒙德里安的上述观点可知,他对环境艺术的认识与他的几何风格绘画是息息相通的。他的这一设计思想成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性”的体现。

四、结语

通过运用系统论横纵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基础、设计理念、设计原则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具体从西方现代绘画发展历程和立体构成要素的特点探索了环境艺术设计“艺术性”来源,并分析了影响环境艺术设计“艺术性”发展因素,对现代环境空间设计及景观布局的艺术性体现上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作者:沙晨迪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

叁考文献:

[1]翁剑青著,城市公共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26页

[2]翁剑青著,城市公共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09-111页

[3]叶锋,当下现实主义绘画的审美取向,第10期

[4]高师,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64页

[5]赵,形式美学:中国与西方,文史哲,1997年,第4期,第37页

[6]丛鑫、段渊古,绘画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在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58,3945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

    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0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中国成立年变化歌唱祖国的建国周年

    - 阅0

    2019建国70周年心得篇1小草为风儿歌唱,鸟儿为森林歌唱,浪花为大海歌唱,而我,要为您歌唱!我的祖国,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歌唱祖国的“钢铁长城”!古时,长城是我国的“守护神”,守边疆、守.....

    春节拜年作文左右范文(4篇)

    - 阅0

    有关春节拜年作文300字篇1过年那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一对对联,上联是:“好日子红红火火。”下联是:“全家平安添百福。”横批是:“富贵平安。”我家门前有一个大大地福字是.....

    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自我总结(收集5篇)

    阅:0

    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自我总结篇1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我学....

    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及局限(6篇)

    阅:0

    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及局限篇1关键词:漆画;非传统材料;特征漆画是一门重材料的艺术形式。伴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

    电视的作文(收集7篇)

    阅:0

    关于电视的作文篇1汤姆看电视太晚了昨晚。他没有上床睡觉,直到十二。今天早晨他起床晚了。他急忙赶到学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