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术后康复训练(6篇)

来源: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篇1

[关键词]电话随访;延续护理;前交叉韧带;关节镜;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5)07(c)-0192-04

Effectobservationoftelephonefollow-upvisitsafterarthroscopy

ZHANGPei-xiaSONGYangHUANGMing-guangCHENQiong-fangGUOQiu

DepartmentofOrthopaedics,theFirstPeople′sHospitalinShundeDistictofFoshanCityinGuangdongProvince,Foshan528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ehabilitationeffectbynurse′stelephonefollow-upvisitsaftersurgeriesofanteriorcruciateligamentinjuryofkneecombinedwithmeniscusrampinjury.MethodsFromJanuary2013toJanuary2014,70patientsundergonesurgeriesofanteriorcruciateligamentinjuryofkneecombinedwithmeniscusrampinjurybyarthroscope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sresearchobjects.Theywereevenlydividedintotwogroupsinrandom.Incontrolgroup,patientstookrehabilitationexercisesbythemselvesfollowingpostoperativerehabilitationplanofanteriorcruciateligamentreconstructionafterbeingdischarged.Inobservationgroup,onthebasisofcontrolgroup,continuousnursingwascarriedoutbynurse′stelephonefollow-upvisits.Theactivityfunctionofkneejointandself-assessmentofanxietywereevaluated1,3,6,and12monthsaftersurgerybetweentwogroups.ResultsTheLyrsholmscoreofobservationgroupwassuperiortothatofcontrolgroup,withastatisticaldifference(P

[Keywords]Telephonefollow-upvisit;Continuingnursing;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rthroscope;Rehabilitationeffect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之一[1],一旦出现损伤会直接影响膝关节功能。关节镜下重建ACL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手术操作简单、出血少的特点,患者住院时间短,但康复时间较长,一般达6~12个月,因此患者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关节镜治疗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术后患者出院后能坚持正确而有效的康复训练,成为患者术后康复的核心问题。延续护理服务是面向有医疗性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的医疗护理、康复促进、健康指导的服务,是住院护理服务的延伸[2]。电话回访是一种对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有效措施[3],可解决督导患者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的问题。本院护士坚持对关节镜治疗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术后35例出院患者实施电话回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实施关节镜治疗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28例,女7例;平均年龄(30.25±7.5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例,高中17例,大学及以上16例;损伤原因:运动损伤15例,交通事故伤17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29例,女6例;平均年龄(28.65±8.2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例,高中19例,大学及以上13例;损伤原因:运动损伤16例,交通事故伤17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损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单侧;经核磁共振确诊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者;手术方法均在关节镜下采用美国Smith-nephew提供的ACL重建器械进行ACL重建者;手术时间均在受伤后3个月内者;出院后能够电话回访的患者。排除标准:不愿意参加本研究患者;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者;双侧;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由责任护士发放《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并进行讲解康复训练的目的和方法。在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内容掌握的程度,如未能掌握及时进行示范、教育和训练,必要时邀请家属一同学习。

1.3.1观察组成立电话回访小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膝关节专科护理小组的共同讨论,决定由3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骨科专科护士组成电话回访小组,成员学历均为专科以上,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及表达能力。随访时间设定于工作日下午15:00-17:00(以不影响患者休息为前提)进行。

成员培训。为使电话回访干预能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课题组自行设计《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电话回访操作规范》,反复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后确定并对成员集体培训。内容包括4个部分。第1部分:问候语、自我介绍、确认回访对象,经同意后进行回访主题内容交谈。第2部分:询问包括手术肢体感觉和活动及是否有肿胀情况;伤口及关节活动度;康复训练情况,按照康复计划进行训练的进度;对肢体康复情况的满意度;康复训练时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第3部分:支具的使用及辅助用具使用情况等。第4部分:提醒复诊时间。设置场景对话训练,提高成员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方法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实施电话回访。①出院前责任护士进行出院指导时,与患者核对有效的联系电话,登记至患者个人档案。②出院后48h内由电话回访小组成员以电话实施首次回访,之后每2周回访1次,追踪和督促患者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③意外事件处理。如患者遇上问题可随时通过科内热线电话求助,小组成员及时给予专业指导和帮助,必要时帮助患者联系关节专科医生协助解决患者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方式,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醒患者术后1、3、6、12个月回院接受门诊随访和效果评价。

1.3.2对照组住院期间,按骨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出院后自行按照《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训练,并告知患者术后1、3、6、12个月回院接受门诊随访和效果评价。

1.4观察指标

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4],总分为0~100分,包括疼痛、稳定、跛行、绞锁、支撑、肿胀、爬楼梯、下蹲8个方面。优:≥90分,良:80~89分,一般:70~79分,差: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该量表共20个项目[5],每项有4个等级,分值1~4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的比较(分,x±s)

2.2两组患者SAS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SAS评分的比较(分,x±s)

3讨论

3.1电话回访实施延续护理对督导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术后对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肌力练习及正确调节支具的角度依从性要求较高,否则易出现关节过屈或过伸造成重建韧带松弛等并发症。不同时期指导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患者术后进行正确、持久、合理的康复训练,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6],然而康复训练时间一般需要6~12个月,原则是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7]。为保证患者术后家居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护士在患者术前开始介入落实康复训练方法指导和发放《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及时发现隐患与风险并予纠正,为术后坚持进行正确有效的康复训练提供保障。本研究中的关节镜治疗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过实施护士电话回访,分别在术后1、3、6、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电话回访实施延续护理的意义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8]明确指出:鼓励医院实施对出院患者的回访和延续护理服务。相关文献报道[9-10],出院后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电话监控、热线咨询等,可有效降低其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给患者带来积极的影响。家庭访视是被认为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延续护理方式,但出于安全及人员资源紧张的因素不得不放弃。张俊娥等[11]认为,电话随访是一种有效的延续护理方式。本研究中,在患者入院时及时建立个人档案,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落实与患者核对有效的联系电话,登记至患者个人档案,以防止因电话号码错写、漏写、多写、字迹不清的情况影响电话回访的落实。本次研究患者较为年轻,善于使用网络和通讯工具,受伤前活动能力好,对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要求较高,希望能重返工作岗位及参加运动的心情比较迫切。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术后需要持续进行康复训练,时间一般需要6~12个月,而康复训练引起的疼痛和较长的康复期及术后短期失去劳动能力等易使患者产生负性心理,影响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医护人员不仅要为患者制订系统的康复计划,还要从主观上鼓励患者,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康复训练[12]。对术后给予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并辅助电话追踪管理是使膝关节获得良好恢复的重要手段[13-14]。通过电话回访,观察组患者可及时获得护士对其进行出院后全方位的管理,消除不良情绪,增强康复的信心和安全感,激发积极进行康复训练,调动其主动性,树立良好的康复观念。Wong等[15]研究认为,需对随访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评估技巧、检测健康状况的变化及为患者制订恰当的疾病管理目标内容的培训,以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意识。护士执行电话回访前针对ACL损伤合并半月板ramp损伤术后康复训练计划和相关规范进行岗前培训。本研究中关节镜治疗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患者术后出院时,两组患者焦虑自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过实施电话回访,在术后1、3、6、12个月,两组患者焦虑自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士电话回访实施延续护理,可使患者在不同康复时期获得专业的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强化健康观念,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改善患侧膝关节功能,减少患者负性心理,保证功能锻炼的有效性。电话随访是一种操作简单、实用且相对低价的方法[16]。护士电话回访实施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对促进术后患者康复带来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嗣菁.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32例围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74-1575.

[2]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关于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Z].2012.

[3]谢凤兰,成守珍,蔡卫,等.电话随访实施延续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4):52-53.

[4]辛雷,苏佳灿.膝关节功能评分:现状与展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1(39):7367-7370.

[5]李华芳.精神药物临床研究常用量表[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63-64.

[6]范会革,张艳芹.关节镜下N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2B):58-59.

[7]李晓华.关节镜下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的康复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7):270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Z].北京:卫办医政[2011]96号.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篇2

前交叉韧带(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在膝关节损伤中ACL损伤颇为常见。ACL损伤、断裂若失去早期修复机会,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膝关节不稳。不稳定的关节容易反复受伤,导致股部肌肉萎缩或创伤性关节炎。因此,对ACL损伤,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1]。近年来,关节镜下运用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已广泛开展。该类手术的优点是不切开关节囊,组织损伤少,术后可以早期积极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术后康复效果好[2,3]。因此,术前术后早期积极指导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恢复膝关节功能和预防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1术前护理

患者由于对有关知识的缺乏,对手术信心不足,心理调节机制难以完全建立,心理压力极大,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恐慌、绝望、沮丧甚至崩溃,术前护士应认真评估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患肢肌力、肌肉萎缩程度或膝关节功能等。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关节镜下交叉韧带技术优点及同类手术成功的例子。交代患者术前须配合完成的各项准备工作,如禁食禁饮,个人卫生等。同时告知患者手过程中可能听到的各类手术器械使用时发出的声音,使其不必紧张害怕。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系统的个体化功能锻炼计划,并详细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术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了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术前指导患者行正确的踝泵运动、股四头肌和膝关节功能锻炼是必要的,可以大大减少术后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使患者能够早期进行下肢肌力强度和活动度的训练,正确掌握康复训练要点,并于术后自觉执行。手术最好在患膝活动度达到健侧水平时进行,以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4]。

2术后护理

2.1体位

术后患者平卧位,患膝用卡盘式支具固定,保持过度伸直位2天,膝关节处于此处位置时,股四头肌收缩会造成胫股关节压力增加,以利于重建后的ACL处于低张力状态。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伤口周围有无肿胀、疼痛。注意肢端有无紫绀、苍白,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能够触及、足趾的感觉情况等[5]。

2.2功能锻炼指导

功能锻炼的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恢复患膝正常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恢复关节稳定性,全面恢复运动功能,功能锻炼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韧带较为脆弱。固以小负荷的耐力练习为主。早期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2.2.1踝泵运动麻醉恢复后即可行踝关节最大限度跖屈和背伸,频率不宜过快,保持3~5s。跖屈和背伸为1次,连续15次,每日4~6次。踝泵运动使下肢肌肉收缩,挤压深部静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部静脉血栓,消退肿胀具有重要意义。

2.2.2股四头肌等长锻炼即大腿前侧肌肉用力绷紧及放松,每次持续5~7s,在不增加疼痛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做(大于500次/日),同时进行强化夹紧大腿的动作,锻炼股内收肌,以稳定膝关节。以防止肌肉萎缩。

2.2.3直腿抬高训练术后第一天可鼓励患者行直腿抬高训练,从被动到主动,逐渐抬高。即病人平卧位,伸直膝关节将腿匀速抬高达35°~45°,保持5s,然后放下,再重复以上动作,每日3组,每组50次,开始时可给予一定助力,逐渐向完全主动运动过度,术后第10天开始坐位伸屈膝训练,并逐渐进行阻抗练习以利于发展肌力。

2.2.4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3~5d,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应用下肢CPM功能锻炼器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一般从屈膝30°开始,每天2次,每次60分钟,活动范围控制在无痛范围进行,逐渐增加运动范围,每天增加10-15度,术后一周指导患者主动运动,增强肌力,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指导患者掌握关节伸屈幅度和速度,逐渐增强活动角度,第二周时膝关节屈曲达90°,第六周时膝关节屈曲至120°,第八周时膝关节屈曲范围可达正常。(屈膝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钟左右,如平时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可再冰敷2-3次/日。)

2.2.5渐进性康复训练出院后继续加强患膝活动度的训练,使膝关节主动屈曲达到90°以上。开始可借助步行器行走,进行平衡能力练习,加强步态指导,纠正异常步态;进行上下楼梯练习,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练习。术后2个月内,在休息时用支具将患膝锁定在伸直位以防止伸膝受限,在下地负重时用支具将患膝锁定在伸直位以防止膝关节过伸[6]。术后3~6个月采用弹力带或沙袋抗阻力踝泵运动或直腿抬高运动,使用综合康复训练器等。术后6个月开始完全下蹲和跑步活动。

3讨论

交叉韧带重建后积极正确的康复程序对取得良好的临床结果亦是很关键的因素之一。随着关节镜下重建与移植韧带初始强度的增加、固定方法的不断改进与重建韧带两端的固定强度的提高,交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逐渐于早期快速的康复程序。但是,不论如何康复过程一定要遵循重建韧带塑形改建的自然规律,右计划的进行康复与功能锻炼,进而逐渐恢复运动ACL损伤易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关节镜下ACL双束重建及重建后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阻止、延缓、减轻膝关节内继发损伤:同时早期手术可以在早期处理合并损伤最有效地治疗与保护关节内结构[8];具有出血少、创伤轻术后反应轻微的优点。术后患者可早活动,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在护理上细致入微的观察,防止关节积血积液,保持支具的有效固定,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但由于移植的前交叉韧带在热处理过程中会发生一些改变[9],术后必须分阶段有计划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不正确的锻炼方法可能使ACL受到损伤或被拉断,影响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葛宝丰.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7:14.

[2]郑民庆,周立平.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膝关节功能恢复1年随防[J].中国临床康复.2006,8(5):83-85.

[3]周立平,郑民庆.Simultaneousreconstructionof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nd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byusingallogeneicpatellartendonunderarthroscopy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2005,8(6):375-378.

[4]张俊,王红亚,陈妙仙.13例关节镜下股骨端双隧道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的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2:118.

[5]章亚青.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9:26.

[6]彭晓春,赵金忠,何耀华,王建华.采用八股腘绳肌肌腱双束重建前交韧带的随访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4:317-321.

[7]黄长明,王建雄,张少战,范华强等.关节镜下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近期疗效观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2,17,4.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篇3

关键词:运动损伤;针灸治疗;康复方法

一、校园运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1.腕关节扭伤

(1)腕关节扭伤的诊断

腕关节是由桡骨下端和关节盘组成关节窝,舟、月、三角三骨联合组成关节头,是一椭圆关节,关节囊松弛,活动度大,摔倒时手腕背屈撑地,使关节间隙变小,对关节盘以及周围的韧带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很容易造成腕关节挫伤。腕部扭挫伤多因直接暴力的打击或者跌扑时桡腕关节处于背伸、尺侧偏斜位,从而使桡腕关节活动超出正常范围,引起相应的腕部韧带、筋膜等组织损伤。伤后腕关节疼痛、肿胀、皮下严重淤血,腕关节的屈伸运动明显受限,局部压痛明显。

(2)腕关节扭伤的处理及治疗

急性损伤时采用加压包扎和冰敷,需24小时来减少局部肿胀,早期应减少患侧拇指活动。推拿疗法,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患侧上肢阳溪、阳池、合谷、腕骨、养老穴,以有较强的酸胀感为度。针灸疗法,泻法,选取阿是穴、合谷、阳溪、手三里、列缺、太渊、内关、大陵等穴,电针疏密波,每日一次。物理治疗,微波照射疼痛部位,每日一次。

2.踝关节扭伤

(1)踝关节扭伤的诊断

踝关节是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和距骨构成的。踝关节周围包围着肌腱,肌肉和其他软组织的遮盖比较缺乏,保护薄弱。距腓前韧带是关节囊最容易损伤的部位,距骨上部关节前缘较后缘宽,活动范围大,距腓前韧带有时过度牵拉导致损伤,轻则拉松或部分撕裂,重则完全断裂,并有距小腿关节半脱位或并发骨折。踝的屈肌力比伸肌力大,内翻肌力大,加之外躁比内躁长,内侧三角韧带比外侧的三个韧带坚强,因此,内翻比外翻活动度大。踝关节出现明显肿胀疼痛,内外踝前下方均有压痛,活动功能受限,局部皮下淤血青紫,检查时,足内翻将加重疼痛,足外翻则无痛,部分撕裂时内翻角度不增加,但伴有剧痛。完全撕裂时,内翻角度明显增加。半脱位时,在极度内翻位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在x线片上可见骨折。

(2)踝关节扭伤的处理及治疗

急性损伤时加压包扎,局部冷敷:当足内、外翻损伤时,应让足向受伤相反的方向放松,使受伤的韧带松弛,将脱脂棉或绷带放在损伤处,绷带用力缠住,条件允许可在损伤处裹上冰块效果更好,这样可以减少血肿的形成。嘱患者24小时内不许打开绷带,睡觉时抬高患肢,使创伤部位的血管收缩,出血减少,肿胀可以减轻。24小时后打开包扎,再根据患部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针灸疗法:以毫针刺局部取穴为主,取解溪、昆仑、绝骨、丘墟穴,用泻法,留针30分钟,可加针刺电麻仪,用疏密波,增加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效果。推拿:用点按法选点风市、足三里、太溪、昆仑、丘墟、绝骨、解溪、太冲等穴,以通经络之气,再以揉、摩等手法由上而下在小腿及局部周围施术,以活血祛淤。点刺放血疗法,在淤青出三棱针点刺后拔罐,消肿止痛。

3.急性腰扭伤

(1)急性腰扭伤的诊断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软组织突然遭受扭闪或过多牵拉或承受超负荷活动等外力所致的损伤,急性腰扭伤有关的两条韧带主要是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扭伤可累及腰部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等,病情较复杂,急性期未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易转变为慢性,治疗较困难。多数人急性腰扭伤后向患侧屈曲状的强迫,腰部活动受限,尤其向健侧的侧弯、旋转及前屈为甚。

(2)腰扭伤的处理及治疗

急性腰损伤时让患者躺在平地,平卧,少活动,减少局部水肿。早期应减少患侧腰部活动。推拿疗法:俯卧以有较强的酸胀感为度。针灸疗法,泻法:选取局部阿是穴、腰阳关、大肠俞、肾俞、远部选取委中,绝骨等穴,电针疏密波,每日一次。物理治疗,微波照射疼痛部位,每日一次。

二、校园运动损伤的康复训练

运动损伤发生后,除了积极地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治疗外,损伤后的康复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运动损伤康复的主要手段有:肌力训练、关节功能训练、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矫形器的辅助训练等。

1.腕、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康复

(1)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踝、腕关节扭伤主要是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导致韧带的断裂,在急性损伤之后的处理后,会出现关节的僵硬,使关节的灵活性大大降低,因此,对关节的活动度的恢复极为重要,主要以字母训练为主且效果显著,具体方法:踝关节和足,腕关节和手描绘字母表a-z的训练。

(2)肌力的恢复训练

踝、腕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不可自行恢复,只能通过手术或周围肌力训练的代偿才能恢复,手术对伤员的创伤较大,通过肌力训练效果更佳。具体方法:足底肌群训练,脚底放置厚毛巾,用脚掌反复抓放毛巾练习;外踝力量训练,以右脚为例,右脚前脚掌缠绕橡皮带,左脚踩住另一端,两脚间距10厘米,右脚反复外展。

2.腰椎损伤的康复

(1)本体感觉训练

腰椎的损伤主要是由腰椎的力量不足或者不平衡导致,要在康复训练中加强肌肉力量以及其他功能的训练。具体方法:以右手为例,取跪撑位,右手支撑,左手前平举,左腿支撑,右腿后平举。

(2)腰背肌静力性训练

既要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又要使腰椎具有完成动作的能力,具体康复练习方法:以右脚为例,取仰卧姿势,双膝弯曲,双手放于身体两侧,腰、臀部绷紧,悬空,右脚向前上方蹬伸,保持静止。

(3)抗阻力训练

在进行腰椎的康复训练时,可以采用一系列抗阻器材和设备如综合健身器械、哑铃、拉力带、杠铃等完成腰背肌和腹肌的训练,在进行以上康复训练时要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选择适合的方法和强度。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保护健康,如果在体育教学中不遵守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不注意安全教育,在校园运动时不讲究运动卫生就容易发生各种运动损伤。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没做准备活动,运动器材或场地存在缺陷,如场地不平、垫子过滑等。场地、器械不合格,思想不够重视,安全意识淡薄,学生身体素质差、技动作不熟练,违反了自身的特点和运动力学原理,运动疲劳、心理过于兴奋或紧张。运动损伤的预防需要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让学生知道如何做热身活动,教给学生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要经常检查场地及器械,练习方法要合理。校园损伤,事关重大,应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预防工作,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篇4

【关键词】关节镜;半月板损伤;护理

随着全民运动的开展普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呈高发趋势,而传统治疗方法成效欠佳,更多的是行半月板切除,切除后的膝关节有退变加快,且切口长、损伤大、康复慢、费用高等缺点,同时对患者的打击较大。随着科技发展关节镜器械及技术的逐步完善,微创手术已逐步取代传统手术,从而更多的应用于膝关节损伤的治疗。因其具有以下优点而更多的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所喜欢并接受。其优点为:直观、精确、创伤小、恢复快、检查和治疗同时进行、费用较传统手术低等[1]。吉林省人民医院骨科自2007年10月至2012年8月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294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294例,男189例,女105例,年龄为18~72岁,平均(43.20±5.43)岁。病种:急性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53例;慢性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14例;先天病变(盘状半月板)27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25例;骨性关节病4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9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201例。手术方法均在局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修复、部分切除术或盘状半月板成型术),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同时完成前交叉韧带重建。本组患者(除韧带损伤)均于术后1周内出院(韧带损伤于术后2周出院),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膝关节功能恢复优242例(82.6%),良52例(17.4%)。

2护理心得

2.1心理干预患者因膝关节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其生活和工作,或对其不引起重视,进而损伤膝关节其他附属组织(韧带或软骨)。首先应让患者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有正确的认识,并能积极配合对疾病的治疗。同时消除患者的顾虑,入院后,及时正确的对患者做出心理评估,同时向其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半月板的结构和功能及手术的方法和优点,这是极为重要的有助于解除其紧张心理,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基本过程,向患者讲述微创手术的优点(损伤小、康复快、费用低、术后美观度高等),消除其顾虑,增强对疾病的治疗信心,对手术治疗做出积极的配合[2],同时客观地介绍膝关节镜的优缺点,术后可能恢复的情况及可能出现的症状,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2术后护理

2.2.1完备的术前检查是成功完成手术的必要前提条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该手术一般在局麻下进行(合并韧带损伤的患者应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术后不需禁食水。合并韧带损伤的患者如在术后有尿潴留症状,可热敷小腹或小腹部按摩及诱导排尿,必要时可给予导尿处置;同时在术后麻醉作用未消失前,应特别注意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在易受压部位及骨突起处皮肤定时给予按摩,避免压疮发生[3]。一般在术后6h可指导患者进行无负重肢体活动,用健侧肢体支撑身体,以便减轻背臀部位的皮肤受压,给予抬高患肢。因(合并韧带损伤)在术中使用空气止血带,故应严密观察患肢肤色、温度、肿胀及肢体感觉、运动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2.2.2切口的护理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情况应尤为注意,因治疗过程中无需抗生素治疗,故如有切口敷料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术后24~48h拔出切口负压引流管(引流量少于50ml),每日换药1次。如术后患膝关节浮髌试验(+),为术后关节内积血,可行关节腔穿刺排出积血、积液。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术后1~2d如患者体温持续超过38.5℃,且伤口处有针刺样痛疼,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早发现感染并给予及时处理和控制[4]。

2.2.3对症处理膝关节镜手术较传统手术创口小,术后疼痛也较轻,一般不需使用止痛泵(静脉),对于剧烈疼痛者,可予对症处理即可。有部分患者对疼痛敏感,可于术后应用止痛泵(静脉)。应特别注意术后患者如不慎按压泵阀门,可导致大量药物快速进入体内从而引发药物中毒症状甚至其他严重后果。

2.3术后康复关节镜手术后可早期进行患肢关节的功能锻炼,同时早期的功能锻炼也是缩短疗程促进功能恢复的一种重要手段。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5],每组不少于50次,每日2组。术后24h患者即可扶拐下床行走,拐杖的选择应与患者的身体条件相符合。第1天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及足踝关节屈伸活动,以利患肢静脉回流;第2~3天行患肢直腿抬高等锻炼;第4天行患侧膝关节伸屈锻炼,以锻炼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注意改善关节软骨营养,促进关节积液吸收,必要时行关节腔穿刺抽液)同时可平地行走,禁忌行上下楼梯锻炼。本组患者均术后7d顺利拆线出院。

2.4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膝关节镜术后早期的常见症状是关节肿胀,常规在功能锻炼后予局部冷敷10~15min,绷带加压包扎(注意防止因血液动力学改变引发静脉血栓形成),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训练后关节肿胀和疼痛的发生[6]。避免早期行超负荷训练(上、下楼等),同时应注意训练时的用力方向和速度,避免膝关节突然旋转,训练时应对膝关节加以保护。训练时鞋的选择应以足后跟宽、软、高低适度的鞋为佳,鞋跟过细、过高者,因身体重心的改变,易出现不平衡而跌倒、摔跤,从而增加了半月板再损伤的概率,应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

3小结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观要求的日益提高,微创手术已成为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关节镜手术已成为微创外科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外科手术的一种发展方向,关节镜患者的护理也随之不断地发展、改进。对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进行正确有效的指导是获得预期疗效的必要环节,是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保证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种术式具有以下优点:①直视下操作。②创伤小。③康复快。④费用低。正确的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手术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李强,李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治疗进展.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6):429-431.

[2]赵梅君,刘学英,李淑珍,等.膝关节镜围术期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1):823-824.

[3]吴培秀,裴素菊,张海英.182例膝关节镜手术的护理体会.实用骨科杂志,2004,10(6):574-575.

[4]张先文,申丽英.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128例围术期护理.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11(20):1770-1771.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篇5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关节镜;全程康复护理

前交叉韧带(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一但损伤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膝关节的稳定性将大受影响,反复不稳定,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会过早地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是有效的手术方法,而正确、系统地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对于恢复膝关节功能和预防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我科自2009年3月―2010年6月共收治31例ACL断裂的患者,进行了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及护理效果均满意,出院后跟踪观察9个月,无远期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龄20岁-50岁,平均28.6岁,急性损伤8例,陈旧性损伤23例;运动伤18例,车祸伤13例.前抽屉试验27例阳性。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大部份患者认为手术即可解决伤病,对术后康复训练无充分认识和心理准备,应对患者说明关节镜手术的优点和术后康复护理程序的知识,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部份患者对长期锻炼有畏难情绪,应鼓励患者和积极肯定患者取得的锻炼效果。因手术采用同种异体肌腱,有部份患者会产生排斥心理,故在术前应介绍材料已经过灭活,植入的材料不会产生排斥反应,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

2.1.2皮肤准备:按常规小腿手术准备皮肤,并仔细检查有无局部皮肤破损和感染灶;手术晨在术侧小腿系上一次性标识带,以防术中弄错肢体。

2.1.3康复护理:主要针对急性损伤患者。对8例急性损伤患者,损伤24小时内局部肿胀明显时,给予冰敷。平卧时持续抬高伤肢150-300,以促进肿胀消退。配合医生做好膝关节穿刺抽液术;当关节肿胀和疼痛缓解,指导患者(包括陈旧性损伤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使患者有持之以恒锻炼的准备。

2.2术后常规护理患者手术结束回室后按腰麻后常规护理,去枕平卧6小时;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负压吸引,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引流液〈50ml时拔管;小腿使用弹力绷带者,密切观察术肢末梢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情况;如果出现足背动脉博动减弱,肢体感觉麻木、皮肤颜色发紫等情况均提示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2.3术后康复护理

2.3.1:术后休息及睡眠时膝关节给予伸展中立位,睡眠时给予长腿支具固定制动,有观点认为术后应保持膝关节屈曲200,使重建的前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1],但股四头肌固定在这种短缩位置,萎缩的发生率增加,故在韧带负荷范围内,我们取膝关节伸展位;支具固定期间,观察受压皮肤有无水泡、压红等。

2.3.2疼痛护理:术后当日因手术创伤、麻醉等影响,患者较疲惫,应让患者获得良好的休息。手术当日晚遵医嘱给予口服塞莱西布0.4或肌注曲马多针剂0.1g后,患者均能获得充分的休息。锻炼中如感觉疼痛,给予休息半小时后疼痛可消失或缓解,手术后第1天至术后3天,锻炼后即给予冰敷膝关节,每次15~20分钟,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减轻肿胀。如疼痛给予休息半小时后不能得到缓解或消失,甚至出现关节肿胀加剧,应暂停练习,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2.3.3关节活动度的训练:目标是2周内屈膝达900,4周内屈膝达1200,5周内屈膝达到1350。

2.3.3.1踝泵运动:踝关节用力、缓慢、全范围的跖屈、背伸活动,每日2小时1次,每次1~2组,每组20个。此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2.3.3.2全膝伸展练习:仰卧位,在足跟后垫一砂袋辅助膝关节伸展;俯卧位,术肢床边悬空屈伸练习,练习时有专人床边保护,时间从术后第1天至术后6周,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循序渐进。

2.3.3.3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锻炼(CPM):术后48-72小时,引流管拔除后开始。每天1小时,从300屈膝练习开始,每次增加100,活动范围至900即可;时间至术后2周内。

2.3.4肌力训练

2.3.4.1股四头肌训练:术后麻醉消失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收缩时间为10S,放松时间为10S,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术后第1天,可佩带支具,保持膝关节持续伸直的情况下,进行直腿抬高运动,每天做3组,每组1-2次,每次10-15下,但不强求抬腿的高度,时间至术后4周。

2.3.4.2股四头肌、绳肌协同收缩训练:这项训练即可增强肌力,又能同时稳定膝关节[1],时间从术后3周开始,进行轻度下蹲、起立练习,下蹲时手扶墙边的扶手栏,时间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2.3.4.3髌骨移动训练:术后早期即开始,时间由术后第1天-2周内,用手辅助髌骨上下左右滑动,每天3-4次,每次1-2组,每组15个,预防髌韧带炎。

2.3.5支具的应用

2.3.5.1长腿支具:术后在患者休息和睡眠时使用,该支具可预防足下垂和保持下肢伸直中立位。

2.3.5.2拐杖:患者疼痛和膝关节肿胀控制后,扶拐下床,术后2周内限制患者扶拐入厕,防止滑倒致重建的ACL再次断裂[2]。患者扶拐时着力点应在双手而不是腋下,以免造成腋神经损伤。

2.3.5.3活动支具:可调控膝关节活动角度。我科医生主张从术后6周开始,全量负重,8周后去除支具行走。

2.3.5.4灵活性训练:针对患者中的年青人爱好运动的特点,手术3周后可开始踩固定自行车训练;术后5周开始跳绳和走“8”字以及上下楼梯练习,时间和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2.4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本组病例术中和近期内均无并发症。1个月后有2例,均为石膏固定过久导致。1例关节内纤维粘连: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经行关节内松解术后恢复;另1例发生DVT:表现为下肢出现条索状发红、疼痛,经入院行介入取栓治疗后痊愈出院。

2.5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各项运动坚持6个月以上,术后2、5、9、15周复诊,6个月后,复诊经主治医生允许后,方可恢复运动。

3结果

31例患者中有22例获得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9.8个月,术前检查前抽屉试验阳性者均转阴,患者均能坚持康复训练,膝关节功能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估,优良率达91%。

4讨论

4.1训练中的护理要点:关节镜手术创伤小,外观上的小切口易导致患者的轻视心理,加之患者多为年青人,性急、好动,故应加强关节镜手术的相关知识宣教,在心理上引起重视,能耐心遵循医护人员制定的康复计划,持之以恒地训练。在锻炼全程应有专人指导看护,保证有效训练和患者安全;检查患者各项训练是否有效,如:肌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时应用手推移髌骨,髌骨不动为有效锻炼等。每个阶段的锻炼重点不同,应先评估上一阶段达到目标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锻炼。

4.2康复计划应安全而又行之有效:我科治疗的31例患者中,2例因早期经验不足,长时间以石膏固定制动,虽然保护了重建的韧带,但发生了并发症,后经不断学习与总结,重新制定康复计划,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能最大程度恢复ACL的功能要求,但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必不可少,它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效果,使患者尽快恢复工作和生活,与手术重建同等重要。

参考文献

[1]覃月彩.膝关节镜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J].2008年第5卷,第4期,下半月版,36页.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篇6

【摘要】目的通过对495例膝关节镜手术病人术后康复的研究,探讨膝关节镜手术康复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4月495例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护理的措施。结果495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其关节稳定程度及活动范围均恢复良好,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无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科学合理的术后康复护理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膝部;关节镜手术;康复护理

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微创手术,具有诊断准确,术后痛苦轻、恢复快、合并症少等优点,广泛用于膝关节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随着关节镜手术理论和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关节镜设备、器械和方法的改进,更显示了它是治疗关节创伤的一种重要手术方法。能否对关节镜手术病人实施良好的护理与正确的康复指导,将直接影响术后康复的临床效果。现将我科495例膝关节镜手术病人的术后康复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5年1月—2009年4月行关节镜手术共495例,男237例,女258例;其中左膝194例,右膝315例,年龄10~75岁,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3年。有14例行双膝关节镜手术,其中半月板或盘状半月板破裂249例,骨性关节炎98例,膝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断裂87例,膝关节游离体35例,其他40例。

1.2手术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常规膝关节镜检查,明确诊断后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包括半月板修整或部分、大部分切除术、骨性关节炎清理术、关节粘连带松解术、增生滑膜切除术、滑膜皱襞切除术、游离体摘除术、前后交叉韧带及内外侧副韧带重建术等。术后关节腔内注射施沛特2ml,以润滑关节腔,减轻疼痛。

2术后护理

2.1心理护理多数病人因术后怕疼痛和担心重建的韧带松动或断裂,不愿意接受早期功能锻炼,护士应耐心说服病人,让其知道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防止股四头肌萎缩,避免由于该肌萎缩而可能出现的髌骨半脱位或脱位;有利于患肢术后肿胀的消退,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可有效地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这样可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全面实施术后的康复计划。

2.2体位取平卧位,抬高患肢15°~30°。外展10°~20°中立位,关节适当屈曲,此体位可使膝关节处于松弛状态以利于血液回流,以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及患肢的肿胀。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后垫软枕,保持患肢屈曲5°~15°,这种体位可使前交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移植后的韧带张力最小,有利于韧带起止口的愈合。

2.3局部冷敷术后即刻开始冷敷以减轻肿胀及疼痛,用0~4℃三升袋横敷于患膝,30min后取回置于冰箱冷藏室内,间隔1h后更换另一0~4℃三升袋横敷于患膝,如此重复冷敷24h,可有效减轻疼痛及关节腔内出血[1]。

2.4观察患膝疼痛情况术后8~24h内,患肢有轻度疼痛,一般不需要镇痛剂。对于疼痛较重者,在观察和处理疼痛的同时,一定要弄清疼痛原因,不可盲目给予镇痛剂。根据疼痛部位、程度和时间,首先应排除是否为并发症所致。

2.5观察患肢远端运动、感觉及血运情况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松紧要适宜,包扎过紧、术后运动量减少、血液循环速度较慢等因素,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和严重肿胀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因此,术后膝关节加压包扎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运动、感觉及血运情况。

2.6合理指导病人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关节镜术后有计划、完整性地早期活动,对维持肌肉组织的力量和形态、骨组织的正常代谢、关节囊及韧带的正常张力有重要作用。护士应给患者及家属充分讲明功能锻炼的意义,可术前教其掌握正确方法,也可术后先用健侧肢体锻炼,掌握锻炼方法后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应根据不同康复时期的需要及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锻炼时间、方式及强度,使主动锻炼与被动锻炼相结合,并鼓励患者持之以恒,坚持每日练习。

2.6.1股四头肌锻炼麻醉消失后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目的:早期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可以保持关节液的营养成分,维持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关节活动度,达到防止关节粘连作用,通过锻炼可加强肌肉运动,使关节周围肌群有力,防止关节萎缩,起到保护关节作用。股四头肌锻炼方法:(1)踝泵运动:踝关节背伸,膝关节伸直,收缩股四头肌,持续3~5s后放松为1次,10~15次为1组,每日练习4~5组,根据病人体质情况,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每组次数到30~50次。(2)做直腿抬高运动:患者取平卧位,膝关节伸直,慢慢抬高患肢30°~40°,在空中停顿3~5s为1次,连续做10~15次为1组,每日练习3~4组。

2.6.2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当日即行腿部的肌肉按摩,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按摩方法:用两手掌心由患肢远端做向心性按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2.6.3CPM的应用在镇痛泵的协助下,术后6h即可将患肢置于CPM机上,应注意调节仪器的长度,使其与患肢一致,同时要保持约束带松紧适度。有负压引流者要先关闭引流开关,开始角度宜小,角度控制在20°~30°,每天增加的度数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5°~10°为宜。机器运行速度要缓慢,往返一周约30s,每天上、下午各1h,要求病人无明显疼痛,并防止造成过度活动。对于韧带重建的病人适当延后应用CPM机,一般术后第3天起做CPM锻炼[2]。

2.6.4术后第3~4周康复重点为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使膝关节活动范围达到0~120°,并进行股四头肌抗阻锻炼,在患肢肌张力和活动范围得到基本恢复、股四头肌有力能抬腿并且膝关节无肿胀时,可以在支具的保护下下地行走,要求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到4级以上。因为在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之前,膝关节的稳定性差,过早负重就有可能造成膝关节内新的损伤。

2.6.5术后5~6周进行膝关节正常范围内活动度训练,同时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训练和股四头肌抗阻力等长收缩锻炼[3],进一步巩固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肌力。

2.6.6术后6周以后循序渐进地进行日常非对抗性体育锻炼,进一步全面功能康复训练,促使患肢完全恢复正常活动。要达到完全康复大约需要4~6个月的时间。

3结果

495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其关节稳定程度及活动范围均恢复良好,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无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4讨论

关节镜手术后早期冷敷可有效减轻疼痛及关节腔内出血,为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创造了条件。传统用冰袋冷敷增加病人的不适感,改用0~4℃三升袋横敷于患膝,减轻冷刺激对患者的不适。持续用冷敷1h后会出现10~15min的小动脉扩张,即继发效应。所以我们要在给病人冷敷30min后,停止冷敷,1h后重复使用。康复护理的关键是恢复膝关节正常的主动与被动关节活动度和关节的稳定性。关节镜手术后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有计划、分阶段的功能锻炼,可使关节功能获得良好的恢复,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春梅.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

    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社团工作总结范文大全(整理10篇)

    - 阅0

    社团工作总结范文大全篇1课外美术社团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

    有关社团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1篇)

    - 阅0

    有关社团工作总结范文篇1我园的“阳光教师社团”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正日趋完善,在促进教师各方面成长,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激发教师工作、生活热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一、.....

    污染治理论文(6篇)

    阅:0

    污染治理论文篇1目前的水污染治理模式主要还停留在“谁污染,谁治理”的阶段,其中工业污染占了环境污染比例的7....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6篇)

    阅:0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篇1[关键词]电话随访;延续护理;前交叉韧带;关节镜;康复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1[文献标识码]A[....

    绿色设计方案(6篇)

    阅:0

    绿色设计方案篇1[关键词]国际环保指令;生态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不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