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检测方法(6篇)
来源:
医学检验检测方法篇1
教学内容脱离临床在临床医学生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应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兼顾检验医学”。应向学生介绍实验方法学,了解每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根据不同需要合理选择检测方法[5]。比如梅毒的血清学检测,在临床应用中主要有3种方法: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非特异性快速梅毒过筛实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那么,哪种试验适合作为初筛,哪种试验适合作为确诊,哪种试验适合判断疗程等,应结合实际病例进行讲解。目前临床实验室已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以前的检测方法高,且方便快捷,可更好地服务临床,尤其是急诊患者,但临床医生对此还不太了解。另外,梗阻性黄疸时,理论上尿胆红素检测为强阳性,尿胆原检测为阴性。但因为尿胆原检测过程中,当尿胆红素水平较高时,会干扰尿胆原的检测,所以会导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尿胆原假性轻度增高的现象。
应重视新技术、新项目的介绍。实验诊断学教学严重滞后于检验医学的发展。虽然新版教材已更新了教学内容,涵盖了许多临床的新技术和新项目,但是目前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仍偏重“四大常规”和血液骨髓学检验等手工操作项目,远不能概括如流式细胞技术、基因芯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诊断、药物浓度监测等许多已在临床应用的新技术和新项目。教学中甚至还包括已经淘汰的检测项目,如出血时间的测定、血块收缩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等;而一些临床上常用的新检测方法却未提及。另外,实验诊断学的设施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水平,而临床上检验项目基本上由自动化的仪器完成,两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所以,应加强新项目、新技术的介绍,这不仅为新项目的开展和普及打好思想基础,也有助于临床医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培养创新的意识和动力。比如卵巢癌诊断过程中新的检测项目人附睾蛋白4检测,是最新发现的卵巢癌诊断标志物,特异性和灵敏度均高,与现有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125结合更具有临床价值。实验诊断学教学内容应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目标,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达到“三会”:会开化验单,会选择检验项目,会运用检验结果进行临床分析。
医学检验检测方法篇2
1-12月本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60例患者,每例患者各取两份尿液,分别采用常规化学法和尿分析仪进行尿常规的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阴性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尿蛋白检测符合率为98.33%,红细胞检测符合率为96.97%,白细胞检测符合率为95.00%。结论:应用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测的检验结果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检验准确性,可联用两种检验方式进行尿常规检验。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常规化学法;尿分析仪;应用效果
ClinicalApplicationEffectofConventionalChemicalMethodandUrineAnalyzerinUrineRoutineTest/HUANGHai-shen,PANJi-zhao,TANXu-ming.//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7,14(09):116-118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andcompareclinicalapplicationeffectofconventionalchemicalmethodandurineanalyzerinurineroutinetest.Method:FromJanuary2016toDecember2016,60patientsinourhospitalforroutineurinetest,eachpatientwascollectedtwocopiesofurine,theroutineurinetestwasperformedbyconventionalchemicalmethodandurineanalyzer.Theresultswerecomparedwiththoseoftwomethods,includingurineprotein,redbloodcellandwhitebloodcell.Result:Theresultsofthetwomethodsincludedurineprotein,redbloodcell,whitebloodcellnegativerate,positiverate,thedifferenceswere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Urinaryproteindetectioncoincidenceratewas98.33%,redbloodcelldetectioncoincidenceratewas96.97%,whitebloodcelldetectioncoincidenceratewas95.00%ofthetwotestmethods.Conclusion:Theresultsofroutineurinetestbyconventionalchemicalmethodandurineanalyzerarebasicallythesame,inordertoimprovetheaccuracyofthetest,twokindsoftestmethodscanbeusedforroutineurinetest.
【Keywords】Urineroutinetest;Conventionalchemicalmethod;Urineanalyzer;Applicationeffect
First-author’saddress:DongguanHuangjiangHospital,Dongguan52375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9.033
尿常检验是常见的医学检验手段,主要用于诊断尿路及肾脏等泌尿系统感染及病变,目前常用的检验方式主要有常规化学法及尿分析仪检验[1-3]。常规化验法主要是通过显微镜对尿沉渣进行镜检,能够直观、真实地观察到红细胞、白细胞等检验项目的数目、形态等相关信息,是一种常用的检验技术。尿分析仪是一种基于现代医疗科技的新型医疗检测设备,在近年来的临床应用中展现出了较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进一步分析并比较这两种检验手段的临床检验效果,本研究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60例患者尿液,分别通过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验,比较不同检验方式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测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2月于本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7~69岁,平均(40.48±8.62)岁。患者取新鲜晨尿,每例患者尿液各取两份尿样,每份10mL,分别采用常规化学法和尿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验。
1.2方法(1)常规化学法:取新鲜晨尿10mL,置入离心管,转速1500r/min,离心处理5min,上层清液倒掉,管底部取0.2mL沉渣滴于定量计数板,分别利用低倍镜、高倍镜对相关指标进行计数。(2)尿分析仪:检测仪器为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URIT-500B尿液分析仪,取新鲜晨尿10mL,检验人员严格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对尿液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
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测结果。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种方法尿常规检测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种检查方法尿常规检测符合率情况两组尿蛋白检测符合率为98.33%(59/60,常规化学法有1例患者检验结果为假阴性),红细胞检测符合率为96.97%(58/60,常规化学法有2例患者检验结果为假阴性),白细胞检测符合率为95.00%(57/60,尿分析仪有3例患者检验结果为假阴性)。
3讨论
尿常规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尿蛋白、红白细胞等[4],是尿路、肾脏等泌尿疾病的基础诊断手段,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依据[5]。传统的尿检验主要是通过显微镜对尿沉渣进行镜检,能够直观、真实地观察到红细胞、白细胞等检验项目的数目、形态等相关信息,帮助鉴别泌尿感染,使准确性得到了有效保证[6]。但传统的尿常规检验技术仍有一定缺陷,此种检验技术的检验时间较长,需要经过一系列较为复杂的检测步骤,操作繁琐,其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存在一定干扰,对检验准确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7]。而尿分析仪则能有效避免此种问题,操作简便,避免了过多中间环节的外界干扰。尿分析仪是一种基于现代医疗科技的新型医疗检测设备,可有效检查包括尿蛋白、pH值、尿胆原、红细胞、白细胞、尿比密、葡萄糖、胆红素等多种项目[8]。不同检测项目的检测原理不同,其中尿蛋白检测主要是利用指示剂误差原理,指示剂中溴酚阴离子会与尿液蛋白结合,并能够出现颜色变化[9]。尿白细胞检查的原理主要为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所含的特异性酯酶能够和检验试剂发生反应,并变为紫色,颜色深浅程度与中性粒细胞数量成正比[10-11]。尿红细胞检查原理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具有氧化氢酶样活性,能够氧化试剂中的邻甲联苯胺,并出现颜色变化[12]。基于上述检测原理,尿分析仪可有效得出检验结果。虽然尿分析仪有效避免了传统检验方式中间环境带来的外界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尿分析仪的检验质量与临床操作者的操作质量存在密切关系,必须严格根据操作说明进行检验,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影响检验的准确率[13]。
常规化学法借助显微镜进行沉渣镜检,可直观地观察到红白细胞的形态、数目,但人力耗费大,且操作较为复杂,容易受外界影响。相比之下,尿分析仪有效避免了这些问题,操作简便、快捷,因此目前很多医疗单位都纷纷引进了尿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验[14]。但需要注意的事,尿分析仪难以分辨一些单核细胞以及淋巴细胞[15],并会因一些难以分辨的细胞影响准确率,例如在红细胞的检测中,如果待测尿液中含有肌红蛋白,或服用大量维生素C,都可能影响准确率[16],造成假阳或假阴,因此也不可完全替代传统的检验模式[17]。为提高准确率,建议联用这两种检验技术,形成优势互补,为临床救治提供更为高质量的临床信息[18-19]。本研究两种检查方法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尿蛋白检测符合率为98.33%,红细胞检测符合率为96.97%,白细胞检测符合率为95.00%,本研究结果也与文献[20]研究结果相符。由此可见,应用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测的检验结果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检验准确性,可联用两种检验方式进行尿常规检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星利.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检验结果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16,11(33):4692-4693.
[2]魏炳华,池巧珍.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6):124-125.
[3]赵雅玲,张宇,王F.尿沉渣与尿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6(7):831-832.
[4]任帆.检验科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6(13):113-114.
[5]刘运端.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2):122-123.
[6]阿迪亚・别尔哈什,金斯古丽・艾提哈孜.对比分析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检验结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4(42):106-108.
[7]周丽丽,李晶.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简要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179-180.
[8]卢彬.尿常规检验中的尿沉渣与尿常规相关性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8):109-111.
[9]邢美荣.尿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7):109-111.
[10]李勇,谢美华,赖寒光,等.尿常规检验干化学法和手工法结果对比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16(2):141-142.
[11]李勇,赖寒光,谢美华,等.临床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0(36):112,114.
[12]祁红.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3(87):62-63.
[13]韩伟东,刘海梅,栾艳淼.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的对比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8(23):3535-3537.
[14]邹享珍,李少巡,桑慧,等.尿沉渣与尿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性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6(14):88-89.
[15]SemeniukH,ChurchD.Evaluationoftheleukocyteesteraseandnitriteurinedipstickscreeningtestsfordetectionofbacteriuriainwomenwithsuspecteduncomplicatedurinarytractinfections[J].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1999,37(9):3051-3052.
[16]任允斌,薛李荣.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136-137.
[17]BroerenMAC,Bah?eciS,VaderHL,etal.ScreeningforUrinaryTractInfectionwiththeSysmexUF-1000iUrineFlowCytometer[J].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2011,49(3):1025-1029.
[18]黎文,曾海深,游青青.尿常规检验中对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应用对比[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244-245.
医学检验检测方法篇3
(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法医物证学DNA实验室质量控制关系到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不仅需要遵循技术原则、法律要求及道德标准要求,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标准,比如人员标准、仪器设备标准及分析检验程序标准。为了尽可能地降低错误,制定实验室错误纠正措施、定期进行专业测试与评估及保证物证检材具有重复检测的可能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法医物证学;DNA实验;质量控制;措施引言
法医物证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法医学专业课程之一,其出发点是以DNA分型为核心[1],当前随着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法医物证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怎样科学合理地利用实验室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科研与社会,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大量的实践表明,尽可能地控制实验室质量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可靠途径。1法医物证学DNA实验室质量控制原则1.1技术原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技术原则是法医物证学DNA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主要原则,它对DNA实验室人员、检验程序及实验方法都有具体的规定,比如DNA检测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验经验,新的程序与方法被运用到日常检验工作中必要反复地验证。然而目前我国法医物证学DNA鉴定实验室应用的技术种类多样,人员水平良莠不齐,很难确保DNA鉴定结论的有效性,因此强化人员培训、统一技术标准与操作程序、加强实验室之间的数据沟通显得尤为重要。1.2法律要求法医物证学DNA实验室不仅要确保高质量高精度的分析,同时DNA分析程序一定要遵循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换句话来说,物证检验、样本采集及鉴定过程都要符合法律法规,此外DNA鉴定活动要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与认可。目前我国在法医物证学DNA实验室质量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比较缺乏,即使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操作性也不是很强,所以当前的任务就是加快制定DNA分析鉴定机构的从业标准与技术要求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2]。1.3道德标准要求法医物证学DNA实验室所有DNA分析程序一定要遵循伦理标准,保护个人的隐私,在进行DNA试验时,不能够做恶意基因重组实验,此外环境意识对法医物证学DNA实验室工作人员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没有洁净的实验室环境,则可能污染实验室,因此确保实验室环境保持干净整洁可以有效避免放射性物质与有毒试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减少对人体的危害。2法医物证学DNA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2.1人员标准一般来说,法医物证学DNA实验室人员主要包括实验人员、技术管理者、检验人员以及实验室后勤员等[3]。对于实验人员来说,要接受过相关的特别培训,参与法医DNA分型前的资格考试;对于技术管理者来说要达到一定的学位要求,必须在法医DNA实验室工作至少3年以上;对于检验成员来说,要达到一定的学位要求,要再法医DNA实验室工作至少6个月以上;对实验室后勤人员来说,要有相关职责的技能培训。2.2仪器设施标准DNA实验室要确保最小的污染,不让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DNA的扩增与DNA的提取应当隔离开来。实验室应当有一套完整的物证控制体系来确保物证检材的完整性,物证检材应该编号,防止混淆。实验室应当具有且执行一个书面程序来保证仪器的正常保养,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检查。2.3分析检验程序标准DNA实验室应当遵循已经审核过的检验方法,比如实验室要有所用检验技术的具体详细步骤,包括样品处理、DNA检测标准及数据的解释。实验室要使用和使用方法相适应的试剂,要有测试样品DNA浓度的方法等。3法医物证学DNA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3.1定期进行专业测试与评估一般来说,定期自我检查与专业测试是法医物证学DNA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一个核心环节,专业测试包括外部测试与内部测试,其中内部测试的样本是由内部提供,外部测试中的样本则是由外部权威机构提供,建立一个大家公认的专业测试委员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技术的标准化。3.2制定实验室错误纠正措施一般来说,在提取检材的过程中,DNA检验分析与结果解释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比如样本在检验过程中不清、实验试剂等外部条件的改变、污染及人为错误。假如能够发现且及时纠正错误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相反没有及时纠正错误则应该鉴定的结论。3.3保证物证检材具有重复检测的可能性重复实验具有能够证实第一个次分析的正确性及改正第一次错误的优点,当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时,要依据物证材料的情况,判断是不是出现DNA污染。进行DNA检验时,保留一部分实验材料或物证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前亟待建立一个比如实验室之间复核比对制度,这样可能最大程度降低鉴定错误发生率,维护鉴定结论的准确性。4结论
法医物证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法医学专业课程之一,其出发点是以DNA分型为核心[3]。法医物证学DNA实验室质量控制关系到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一方面需要遵循技术原则、法律要求及道德标准要求,也要遵循一定的标准,比如人员标准、仪器设备标准及分析检验程序标准。为了尽可能地降低错误,制定实验室错误纠正措施、定期进行专业测试与评估及保证物证检材具有重复检测的可能性显得非常重要。参考文献[1]赵兴春,季安全.法医DNA鉴定实验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2.[2]许冰莹,景强.法医物证学DNA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及开放式管理模式的探索[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刘健,胡兰.美国法庭DNA鉴定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J].法医学杂志,2007.
医学检验检测方法篇4
为了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医学科的沟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将美国病理学会实验室认可体系(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laboratoryaccreditationprogram,CAP-LAP)员工培训程序、培训内容、评估时间、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培训档案管理及培训过程监控指标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及其在科室通过CAP认可过程中建立的员工培训与评估模式的成功实践经验运用到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中,通过对教学管理人员及带教老师岗位职责的界定、《轮转培训手册》的编写、入科培训、入组培训、出科考试、反馈及改进机制和培训档案管理等具体环节,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基于CAP-LAP员工培训质量标准建立的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所有完成轮转培训临床住院医师的高度认可,荣获2008-20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质量综合评价第一名。
【关键词】
CAP-LAP;培训;质量标准;临床医师;检验医学科
实验室员工培训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模糊的质量标准容易造成培训程序缺乏系统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评估时机缺乏严密性、评估内容缺乏依据、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培训档案管理缺乏条理性及培训过程缺乏监控指标等一系列问题。美国病理学会实验室认可体系(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laboratoryaccreditationprogram,CAP-LAP)的质量标准则对实验室的员工培训程序、培训内容、评估时机、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培训档案管理及培训质量监控指标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描述[1]。2003年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遵循CAP-LAP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一种“谁负责谁编写,谁编写谁培训,谁培训谁评估,培训评估有记录,所有记录要归档,培训质量要监控”的员工培训与评估模式[2]。这套模式历经CAP三个检查团的严格检查均获得较高评价。临床医师到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可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掌握与检验医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临床医师完成岗位职责的能力;另一个是了解检验医学科全程质量管理体系,增加临床与检验的信任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检验医学科是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的科室之一,而我国尚未制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轮转培训的相关制度。基于上述原因,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吕元主任多次向医院呼吁进行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探索。2008年起,在医院教育处的大力支持下,检验医学科开创性地将CAP-LAP员工培训的质量标准和科室通过CAP认可过程中建立员工培训与评估模式的成功实践经验运用到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的实践中。
1CAP-LAP员工培训质量标准
1.1培训程序必须先培训后评估;评估不合格必须进行再培训和再评估。
1.2培训内容实验室必须针对每位员工完成其岗位职责的能力进行培训。《员工岗位能力培训手册》必须详细而准确地描述每个岗位不同的培训要求,必须包括检测结果的判断和解释等技能。《员工岗位能力培训记录表》必须包括培训人及被培训人签名、培训项目和有效期。
1.3评估时间①新定岗人员(半年一次);②定岗一年以上在职人员(每年至少一次);③启用新的操作项目、新方法及新仪器时;④工作轮调前一个月内。
1.4评估内容必须针对已培训内容进行评估。
1.5评估方法①直接观察常规操作,包括标本准备、标本处理和测试等环节;②监测化验结果的报告和记录;③审核检测中间结果或工作表、室内质控记录、室间质控结果与分析和定期检修记录;④直接观察仪器保养和功能检查的操作;⑤通过已知结果的标本和CAP室间质量评估及室内盲样标本检测来评估操作能力;⑥评估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员工岗位能力评估记录表》必须使审核人员能够明确什么技能已被评估和如何评估。
1.6培训档案管理《员工岗位能力培训记录表》存入组室培训档案。《员工岗位能力培训汇总表》和《员工岗位能力评估记录表》存入《员工档案》。
1.7培训质量监控指标实验室质量改进计划必须包括合适的质量监控指标以保证质量的持续性改进。可选择培训与评估等记录为培训过程的监控指标。可选择CAP员工室间质量评估标本检测结果反馈表为培训结果的监控指标。
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
目前,我国尚未制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轮转培训的相关制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借鉴CAP-LAP质量标准和科室通过CAP认可的成功实践经验建立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并根据培训过程的反馈意见持续完善。
2.1入科前准备
2.1.1建立培训团队1)教学管理人员由检验医学科主任及教学主管和教育处继续教育办公室管理人员组成。具体负责:①确定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住院医师数量、批次和时间(与放射医学科相同);②制订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住院医师的轮转进度;③督促带教老师编写《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经科主任审核后由教学主管汇编成册;④监控并记录各培训与评估的环节;⑤实施反馈及改进机制;⑥管理培训档案;⑦严格执行检验医学科和教育处双重管理的考勤制度。2)带教老师由检验医学科主任、主管、组长和检验医师组成,具体负责:①针对临床住院医师岗位需求制订培训内容;②培训并评估相关的培训环节;③根据临床住院医师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培训质量。
2.1.2编写《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制订培训内容的依据是临床住院医师岗位职责中与检验医学科相关的部分,主要包括:①网上查阅《标本采集和运输手册》;②指导患者、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正确的标本采集和运输工作;③网上选择和组合检验项目;④正确解读检验数据;⑤合理使用检验报告;⑥掌握与检验医学科交流的方式。手册由轮转进度表、入科培训、入组培训、自评表与评估表等四部分组成。每批更新一次。
2.2入科培训由科主任和各职组室的主管主讲。科室领导介绍科室的概况、通过CAP的过程和规章制度并参观科室。医疗副主任讲解检验科的全程(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与临床的关系。医疗主管(检验医师)讲解临床医生在检验科的学习要点。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LIS)主管讲解检验流程与LIS管理。文本主管讲解文本管理制度。安全主管讲解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教学主管讲解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培训模式及注意事项。《入科培训记录表》由教学主管负责记录,每位授课老师和轮转住院医师签名后交科主任审核。
2.3入组培训由各临床组室的组长和检验医师主讲。
2.3.1标本接收室及抽血组1)理论讲解,包括CAP-LAP对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与临床关系的要求,探讨临床医师、护士、患者及家属、标本运输工作人员和检验科在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2)现场介绍,包括门诊抽血组工作流程,标本接收和拒收工作流程,标本接收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3)示范,包括整个抽血操作、标本接收和拒收流程。4)专题讨论:如何做好分析前质量保证的工作。
2.3.2生化组1)现场介绍,包括生化组工作流程,生化组检验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范围,项目标本采集要求(包括注意标本送检时间、标本拒收范围),急诊项目要求和危重患者项目急诊检验及危急值报告项目,生化项目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生化检验项目的合理使用。2)轮转各组,包括LIS系统标本前处理小组、出凝血小组、自动生化分析小组、电泳和杂项小组。3)专题讨论:如何做好生化检测的临床沟通工作。
2.3.3免疫组1)现场介绍,包括免疫组工作流程,免疫室检测项目及相关临床意义,免疫检测项目及分析和应用免疫检测结果,免疫室检测项目的分类及开单要求(包括开单路径),免疫检测项目的特殊要求(包括患者准备、标本的采集、送检时间等),主要是激素、甲状腺、药物浓度等,免疫检测可能存在的干扰(包括患者自身问题和检测过程中的问题),免疫检测过程中的全程质量控制。2)专题讨论:如何做好免疫检测的临床沟通工作。
2.3.4PCR室1)现场介绍,包括PCR室工作流程(以HBV为例),HBV病毒载量与肝炎的预后、转归以及肝癌患病率之间的关系,介绍HBV检测的方法和各自的优点、局限性,乙肝病毒YMDD基因突变以及检测的意义,我国标准化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建立的意义和基本设置。2)专题讨论:PCR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和科研价值。
2.3.5门诊、急诊组入组培训1)现场介绍,包括门诊、急诊组工作流程,常规检测项目所使用的仪器、方法、操作、质量控制、检验目的和报告方法,门诊、急诊生化检验项目的正常值、临床意义、危急值、标本采集与运送的特殊要求和干扰因素等。2)专题讨论:门诊、急诊组等窗口单位与临床各科室的沟通方法。
2.3.6微生物组1)现场介绍,包括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流程,怎样开出正确且有意义的培养单,各种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运送、储存的具体要求,各种临床上常见细菌的革兰染色形状,痰标本培养合格痰的判断标准,血培养流程,抗酸涂片及分枝杆菌培养标本采集、送检的要求,读懂微生物报告表达内容、药敏结果。2)依次轮转标本接种、痰标本鉴定、其他标本鉴定和药敏试验等岗位。3)专题讨论:微生物检测项目的临床沟通和科研价值。每组轮转培训结束时每位住院医师填写轮转体会,组长填写组室评语,由教学主管汇总后交科主任审核。
2.4出科考试带教老师依据实用性的原则针对培训内容出题并依据得分标准阅卷,阅卷后签名。评估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教学主管负责监考和试卷分析。教学主任审核评估结果。
2.5反馈及改进机制将培训内容和培训进度列为培训质量持续改进的监控指标,每批学员在出科考试时针对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内容和进度也进行适时的不署名反馈调查。科主任定期主持召开检验医学科教学会议。教学主管汇总并汇报反馈意见。教学管理人员和带教老师根据反馈意见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完善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培训模式。
2.6培训档案管理《入科培训记录表》、组室评语和出科考试试卷由检验医学科教学主管汇总后交教育处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出科考试结果由检验医学科主任录入每位受训医师的《临床住院医师华山医院轮转手册》(华山医院教育处编)。反馈表和改进措施在所有授课老师和科主任签名认可后,由检验医学科教学主管一式两份交检验医学科和教育处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
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的成效和体会
3.1培训成效检验医学科按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培训了10批共100名临床住院医师。受训完毕的临床住院医师针对轮转培训的内容和进度提出了97条具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检验医学科召开相应的教学会议,认真对待每一条意见和建议,集体讨论合理的改进措施并付之实际行动,取得2008-20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质量综合评价第一名的优秀成绩(图1)。
3.2实践体会
3.2.1《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的重要性《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针对提高临床住院医师完成岗位职责的能力编写,受训医师普遍反映实用性很强,可作为工具书长期使用。手册是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与评估的依据,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有利于临床住院医师消化培训内容,开卷考试的形式有利于临床住院医师归纳总结培训内容。
3.2.2反馈及改进机制的重要性实践证明不署名的反馈调查反映出临床住院医师的真实想法并能实时监控培训质量。检验医学科定期召开相应的教学会议,集体讨论每一条意见和建议合理的改进措施,有利于及时发现培训过程的问题、解决问题并保证培训质量持续改进。
3.2.3检验医学科与医院教育处共同管理的重要性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系统的轮转培训在国内缺乏先例,作为医院住院医师轮转培训的管理部门,医院教育处响应检验医学科主任的呼吁并给予具体行动的支持:①将检验医学科列入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的科室之一;②将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的建立作为医院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③医院教育处定期进行专项培训质量调查并及时与检验医学科交流和沟通。检验医学科吕元主任对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方面的前瞻性和医院教育处的务实作风有力地推动了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系统的轮转培训模式健康发展。
医学检验检测方法篇5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
0引言
血液细胞检验在现今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非常关键,是鉴别其他系统疾病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检验中,因为很多因素的制约,血液细胞本的检测标结果误差可能较大,对临床正常的诊断分析造成影响。所以检测人员在检测中应该对血液细胞检测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去全面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检测质量的方法。我院通过对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分析了控制质量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愿接受我院分析研究的60例年龄在19-65岁,血型相同的志愿者,其中32例男性,28例女性。1.2检测血液的方法1.2.1配置抗凝血剂。对全部志愿者静脉采血,然后分别用两种稀释比例(1:10000和1:5000)进行稀释。研究人员混匀稀释比例相同的血液样本,分成60等份检车血液细胞。1.2.2血液样本储存质量控制。对全部志愿者静脉采血,然后分成60等份,在室温22℃的室内放置30min,然后检测其中的20个血液标本;3h之后实验检车另外20个血液标本;6h之后实验检测剩余的20个血液样本。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标本采集、抗凝、存储、检测时间等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分析其检测质量得以控制的有效方法。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用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经医学检验,两种稀释比例的血液标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的含量变化比较明显,相关数据具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放置血液标本的时间不同和检验结果之间也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实验过程中处理标本、使用相关仪器和审核实验结果等都影响着检验的结果。
3讨论
临床医学检验血液细胞质量中,因为检测血液细胞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限制,其检测结果存在着不稳定的情况。不稳定的检测质量会对临床上判断控制患者的相关血液病造成直接影响,使检测数据发生偏差,甚至导致误诊、误判等情况,所以相关人员应该重视有效的控制当前检测血液细胞的质量的相关问题。血液细胞检测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因此研究人员应该逐个排查并记录其影响因素,并全面的掌握,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检测方法。血液细胞检验标本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具体的表现为:(1)检验活动前保证检测人员的专业和技能水平,使检测人员操作中依据相关规定更加规范。检测之前检测人员还应该重视控制血液细胞的信息、控制采集标本的质量、检测设备仪器的功能等;(2)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应该熟悉检验的试剂和药品与检测标准是否一致,检测仪器和设备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另外,实际检测中相关器材设备所在的环境的温度也会不同程度影响检测的结果,需要检测人员及时合理的调整和监控检测环境;(3)完成检测之后,检测人员不应该单纯的按照相关数据信息片面的判断患者的病理,应该根据检测的具体结果,科学的绘制细胞直方图,根据直方图的形状判断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检测人员应该有效的结合临床患者的病症资料和相关数据信息,对其从整体上做好判断[1-2]。由本文的研究结果得出,在检测血液细胞的过程中,应该把试管的剂量控制在2.0ml范围之内,使其检测的准确性得以保障。在实际检测中要求的1:10000稀释比例的血液样本,稀释的倍数如果较低,会使细胞重合缺损;反之较低的稀释倍数会降低内细胞数量,从而降低检测的准确性。在室温条件下,放置的血液标本时间越久,血液细胞的形态就有越明显的变化,说明防止血液标本的时间和检测的准确性呈负相关,因此想要控制血液细胞的检测质量,应该合理的控制放置标本的时间。另外,血液细胞的各项数据在低温条件下比室温条件下具有显著的差异,说明检测环境的温度会一定程度影响检测血液细胞标本质量的结果,所以检测人员应该注意在检测中应该保证一定的环境温度,如果产生温度变化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处理。我院对影响血液细胞检测标本的质量进行了概括和研究,并提出了控制质量的科学方法。总之,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相对比较复杂,包括检验中稀释的血液比例和检测人员的操作处理等,所以为了使检测的血液细胞的质量得以保障,检测人员应该对检验和操作处理过程中的细节加强管理,及时总结归纳控制质量的有效方法,使检验的失误得以减少。
参考文献
[1]王俊芳,高俊霞.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07):15-19.
医学检验检测方法篇6
检验医学作为-门独立的学科,综合了各基础医学学科的经典实验和最新技术成就,渗透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方方面面。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渗透,现代临床检验医学已经从原始的手工操作和简单的生化测试方法,逐步向着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1]。医学检验流程是医学检验生命线,只有做好医学检验流程,才能确保检验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在检验流程过程中,我们要切实有效抓好检验质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山,完善检验流程。以下简要介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1重视检验流程的质量
1.1质量控制的重要性④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监控内容,关系到实验室操作检验项目是否正确,对于失控项目要做到及时分析并进行讨论记录在案,同时尽快提出解决方案,避免同类事故发生。②检验室之间质量监控的重要目的是解决检验准确度的问题,这一准确度是室内质量监控所无法解决的。各检验室之间的质量监控与盲点调查,关系到检测实验室的质量评价及评测各实验室的项目质量。合格的室内质量监控和各检测室之间的质量评价在检测项目上各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更是进行举证的重要参考依据。
1.2检验仪器及试剂质量的重要性①建立操作规定手册,仪器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仪器保养维护且记录在案。同个项目有多台仪器的情况下,应该互相对比结果,保证实验室报告结果的一致有效。②选用质量过关的试剂确保结果的准确度,同时庄意不要使用过期的试剂,避免造成检查不正确。只有试剂质量过关才能取得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提高检测的质量。
2检验方法实现标准化测定一种化学成分有多种不同方法,即使使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测定,具体的步骤也会有细微差别,所得到的结果和参考值也千差万别,这样会给临床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检验人员带来极大的困扰。现在国内外不少学术组织都在研究和推行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方法标准化。
方法标准化不仅能够使全球方法和结果表达得到统一,有利于统一诊断标准,而且更便于试剂的生产、质量控制和保证检验准确性和可比性。尤其是处在这个人性化的时代,除了准确快速地检验出各项生理指标外,患者在各个医院甚至不同地区医院的化验结果能够通过也是十分必要的。医学检验的标准化就是为实验"一单通"提供保证[3]。
3重视检验质量操作流程检测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要采取严密的质量管理措施,包括全过程中分析前标本的采集、运输,分析中标本处理、测定,分析后报告储存、输送。检验流程至关重要,对采集标本、标本检测、标本保存都要规范操作,以确保提供给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可靠的依据。
3.1严格控制试剂盒的质量选择试剂盒时,应该首选卫生部检定合格的产品,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自检,然后试剂盒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保管,同时注意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4]。
3.2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正确的标本传送在众多的检验项目中占很大比重,它对标本采集离开人体后的保存工作有相当高的要求,如:湿度、光照、温度、时间等一系列外界因素。所以采集以后要有专人负责传送,并保证传送的安全和及时。到达实验室后,要安排专人认真核对,对采集的不合格的标本要给予退回并说明退回原因。尽快进行正确有效地处理,每个细小环节都会对最终的结果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务必要求检验操作人员必须仔细操作,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3.3实验之前控制质量包括患者的准备、样本的收集时间及收集方法,样本查对和收集之后的相关步骤。患者在采集前如在短时间内曾有过服用药物或者输液,即可造成样本某些成分的改变,导致检验数据结果失误。
4患者准备患者的准备是否正确和合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检验之前的质量控制。患者的准备和医护人员的医嘱有着直接的关系。时常有患者直接拿着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要求抽血,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甚至会让医生得出错误的诊断。这样的结果时常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为了避免其发生,就要求所有的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在操作过程中,正确检验是很重要的。①患者的生理、情绪、心理等众多可变因素是重要的外源性的影响因素。②患者检验前是否进食和患者的饮食规律亦可引起检测质量影响检验结果在正常的进餐后,血液中的甘油三醋(TG)会增加50%,血糖(GLV)会增加15%,所以检测前切记一定要进行食物的控制。③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在检验前要保持平静、安静状态。④在检测前一定要停止服用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药物。
5检验报告及其记录的重要性检验报告单要统标准,不能涂改检验报告并规商检验汉字记录,切记在报告单上注明"仅对本次检验的标本负责",并进行检验记录、电脑备份,详细对工作流程进行记录如:标本、实验、试剂、仪器、报告、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细小环节,保存检验报告单数据可预防患者遗失报告单。
6重视检验人员的医学检验知识培训
检验人员需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流程,细心核对和审查,注意每一个工作细节,避免失误和差错的发生,并确保得到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报告。每一个检验项目都要在规定时间内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得到检验结果;检测项目结果为危机状态时要进行复验,并在第一时间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对仪器所发生的故障要有应急的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仪器故障所出现的问题;对检测中发的差错进行分析并立即给予纠正;对审核报告结果与临床预期不符合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对医生发现检测结果与临床相差甚远时,检验科要进行再次复查,以求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史建平,李志红.浅谈检验医学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甘肃医药,2010,却(2)却4
[2]丛玉隆现代医学实验管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5.11-30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关于社团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最新关于社团工作总结范文篇1这一年对活动策划部来说既平凡又特殊的一年。特殊,是因为策划部在今年刚组建,工作经验不足。平凡,是因为在这一年中踏踏实实的做好了本职工作,继承.....

社团工作总结范文大全(整理10篇)
- 阅0社团工作总结范文大全篇1课外美术社团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

保姆聘用合同(6篇)
阅:0保姆聘用合同篇11月13日、20日、27日,郑州市天天人才市场召开了三场专门针对大学生寒假打工的招聘会,这是该市....

医学检验检测方法(6篇)
阅:0医学检验检测方法篇1教学内容脱离临床在临床医学生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应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兼顾检验医学”。....

幼儿健康小知识(6篇)
阅:0幼儿健康小知识篇1【关键词】健商理念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生活方式【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