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教案(6篇)

来源:

微格教学教案篇1

一、微格教研的含义

何为“微格教研”?这个名词比较新颖,但我们对“微格教学”一定不陌生。简单地说,“微格教研”可以理解为“微格教学”的产物,更是一种延伸。微格教学是把繁杂的教学活动进行分解,从整体转向局部,选取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借助摄像机对教学过程进行记录、定格。微格教研是通过回放录像,供教研活动参与人员进行精细化的分析、评价、研讨的一种教研方式,研讨的内容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教学设计的结构和流程、提问的方式、师生的互动等方面的探讨,从而多层次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课堂质量。

二、微格教研的流程

1.学习微格教研的相关理论和技能

其中包括教学技能理论、评价和反馈的相关理论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评价与反馈的相关技能。

2.确定微格教研的研究主题

有了主题,教研会更有的放矢。例如,事先确定了“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这一主题,教研活动的参与人员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细致反馈、点评和探讨。

3.确定执教教师,选好课题内容

教师选择与主题有关的教学内容,并准备好教学方案。

4.安排一名教师负责微格教学的录制、制片

负责人录下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并制成微格短片。

5.观看教学录像,反馈评价

观看完录像后,先由执教者谈反思,然后其他教研参与者进行细致的评议,合力探讨出整改方案。

6.调整教学,进行新一轮微格录制

根据教研中得出的整改方案,对教学设计、提问技巧、师生互动等各方面进行再设计,然后进行新一轮的教学录制。

7.形成教学示范材料

通过微格教研中精益求精的反复探讨及整改,把整改后的微格教学实录制成音像材料,可供其他教师探讨和研究,比较优秀的还可作为示范材料。

三、微格教研的优势

对于微格教研的优势,本人有深刻的体会。因为我作为执教教师切身经历了微格教研的整个流程,受益良多。

1.紧扣主题,深入探讨

对于一节课,传统的教研也在积极地探讨怎么教更好,为什么这么教等问题。评课的时候虽然涉及的方面很广,但各方面一般都是点到为止,并不深入,究其原因就是让教师全面地说出某节课的所有理论依据难度太大,所以评课的时候会出现许多教师一方面不太敢说,另一方面也说不太清楚的现象。而微格教研则不同,它在活动前会先确定研究的主题,执教者和评课者事先要储备好相关理论,提高理性认识,做到有备而来。例如,本校数学组确定的微格教研的主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本人围绕这个主题,选取了“平均数”这一课,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录制下来进行微格教研。与以往教研评课不同的是,这次的教研在一起观看微格教学片段后,教研组进行了激烈的具有针对性的探讨。A教师指出,本次的设计虽然有涉及数形结合的思想,但是设计的比较牵强,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数形结合思想不能为了“用”而牵强地“用”,而应该是在切实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概念时水到渠成地借助它。B教师指出,本节课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移多补少”这种方法上,教师应充分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让课件“活”起来。其他教师也纷纷提出了建议,例如,怎样提问更有效……微格教研主题明确,使研讨的切入点小,因此有利于深入探讨。

2.评价客观,有据可依

微格教研以录像的方式记录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过程,能真实、有效地呈现教学效果,并可供教师及时再现分析,对执教者的教学行为、课堂整体情况反复进行细致入微的研讨。它避免了传统教研只能凭记忆来评价教学活动过程、凭印象说话等弊端,使评价更具客观性,也可有据可依,同时提高了教师评析意见的信服度。例如,在对我执教的“平均数”的片段进行微格教研的时候,大到整个环节的设置,小到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课堂生成,评课教师都提出了详细的建议,并且因为它可以不断重播,教师结合课堂呈现的效果,想了很多种方案,共同讨论利弊,精益求精。

3.改变角色,深刻反思

传统的教研活动,虽然执教者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但反思是不够深刻的,因为他的身份是当局者,而不是旁观者。正所谓“旁观者清”。而微格教研为执教者提供了改变角色的平台,执教者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坐在屏幕前认真观看整个教学过程,如同照镜子一般,这个时候正是执教者自身对课堂的预期和课堂实际呈现效果的碰撞,使执教者能直观地看到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感受到自己与学生间的信息的传递是否顺畅,互动是否有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是否准确,从而很自然地对自己的教学做出整改,更深刻地反思教学行为。

以下是通过微格教研,本人前后两次教学《平均数》片段的微格量化表:

从微格量化表中,能直观地看出,通过微格教研,本人第二次试上减少了教师讲解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同时更加积极地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

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知道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基本上靠的是“传、帮、带”,再加上自身的努力。若实行微格教研,就可以把复杂的教学过程进行分解,从局部入手,围绕主题进行精细化研究,更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于资历尚浅的青年教师来说,他们会经常出现理论无法联系实际的状况,显得很迷茫,实行微格教研,他们就可以针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究,有助于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5.弥补小学数学教学音像示范材料的欠缺

微格教学教案篇2

关键词:教学技能;微格教学;导入技能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基地,要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师范生的质量,以适应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随着教师专业化在世界各国的推动和我国基础教育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发展,对未来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范院校必须更加重视师范生培养的方式和方法。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除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智力素质和教育理论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从事中学教师职业的技能,才算合格的师范毕业生,才能胜任中学教学工作的需要。

1.师范生教学技能概况

教学技能是师范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从师任教的基础。所谓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原国家教委于1992年印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和1994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作出了详细的说明,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化的要求。《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把教学技能分为五类:(1)教学设计技能;(2)使用教学媒体技能;(3)课堂教学技能;(4)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5)教学研究技能。基本课堂教学技能包括九项基本技能:①导入技能;②板书板画技能;③演示技能;④讲解技能;⑤提问技能;⑥反馈和强化技能;⑦组织教学技能;⑧变化技能;⑨结束技能。

2.导入技能简介

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始或在进行新课题学习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导入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可以使整堂课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应高度重视导入技能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特点,常用的导入方式有:(1)直接导入法。教师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引起学习动机。(2)旧知识导入法。新知识都是在一定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利用复习旧课或与本课题有联系的知识,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向高深或纵横层次展开思维,使学生感到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伸,具有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3)实验导入法。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力、热、声、光、电等实验现象可以使学生在感官上接受大量刺激,获得大量感性信息,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导入方法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具有物理学科的特点。(4)事例导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故事,想象力丰富的心理特点,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设置学习情境从而导入新课。物理学史料中有许多关于科学家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故事,这些史料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生动教材。(5)生活经验导入法。物理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在许多生活经验里包含着物理知识。

如果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素材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物理师范生通过导入技能的训练,一方面可以掌握导入技能的运用,另一方面在训练事例导入法时可以训练教学语言技能,同时在训练实验导入法时可以训练实验演示技能。

3.运用微格教学训练师范生的导入技能

3.1微格教学概述

目前,各高等师范院校主要是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是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的视听技术,采用可控的教学环境,培训、提高在职教师和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师资培训模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

它是一种把复杂的教学行为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并对每一技能提出训练目标,用较短的时间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反复培训的一种方法。

微格教学通过观摩示范、组织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和教学评价等环节来培训教学中的各种技能,具有参加的人数少、时间短、内容单一、训练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反馈及时的特点。微格教学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后,很快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兴趣,并在许多师范院校得到了应用、推广和发展。目前微格教学系统主要采用当前先进的数字化传输、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应用方案,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交互式可视化的特点。该系统由一个总控室和多个微格教室组成,可以把师范生微格教学过程进行数字化录像、存贮,通过计算机交换机连接校园网或Internet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点播、观摩、监控与评课。

3.2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训练中的运用

我校物理师范生自2002级开始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在微格教学中采用的培训步骤为:

(1)理论学习

学习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学习微格教学的内涵、步骤,教学目标、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教材分析、学习教学评价方法等教育教学理论。观看往届学生优秀微格教学录像或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但也可利用失败的微格教学录像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剖析,为学生提供微格教学的感性认识和模仿依据。

(2)确定训练技能,编写教案

微格教学的特点是把课堂教学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分别进行训练,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等。通过理论学习和观摩优秀教学录像,要求师范生研读教材,参看一些优秀教案,自己编写一节5~10分钟的详细微格教案,教案要求有明确的技能训练目标、技能要素和教学目标,注明自己的教学行为、时间分配以及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如前所述,我们侧重导入技能的训练。

(3)微格实践训练

角色扮演是微格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微格教案编写完成之后,受训师范生按规定的教学技能,在5~6人组成的一个微格小课堂里进行试教,师范生登上讲台,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教学,其他的小组成员,则扮演学生,微格教学录像系统将授课师范生的教学行为记录下来。

(4)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是微格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试教后,指导教师、受训师范生和扮演学生的师范生一起观看录像,分析受训者的教学行为。先由执教者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指出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以及优点。接着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再对其教学过程进行集体评议,以促进受训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5)修改教案,反馈教学

通过评价反馈,受训师范生根据指导教师与同伴师范生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录像自我反馈体验,对教案进行修改,再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训练。

4.结束语

通过微格教学的训练,全班可分多个小组同步进行,增加了每位同学的训练机会;利用教学录像的回放、反馈评价,可以及时地修正师范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重视导入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同时可训练教学语言技能和实验演示技能,提高技能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微格教学具有技能单一集中性和目标明确可控性的特点,通过微格教学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总之,通过微格教学实践验证,微格教学是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经过近几年的教育实习反馈,实习基地的师生给予我们的实习生很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孙立仁.中学物理微格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微格教学教案篇3

关键词:微格教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发展有效途径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应该是一代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从教能力强,适应基础课程改革与发展需要,能创造性地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新型教师。因此,师范生毕业后成为未来合格的教师,除了要掌握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从教的专业技能。这就意味着在校期间,他们还应该接受严格的、特殊的专业技能训练。作为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微格教学的引入,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训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微格教学及其基本特征

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或“录像反馈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使其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微格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前进,发展壮大,已渐趋成熟,是我国师资培养教育的有效方式。作为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微格教学强调技能的分析示范、实践反馈、客观评价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范围小,规模小,时间短。微格教学所要求的课堂长度、范围、学生人数和授课时间等都相应简化,同等学时下,每个学生实训的机会都相应增加。

(二)教学内容单一,训练目标明确、具体,有利于发挥受训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微格教学中,复杂的教学过程被分解成一项一项的教学技能,每一项技能要求都具有可操作性。学生根据微格录像,逐项对照检查,自我肯定,相互评价,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

(三)反馈及时并进行反复训练,有利于强化有效的教学行为。在微格教学中,运用现代视听设备,将整个教学过程真实而准确地记录下来,受训者通过反复观摩自身讲课教学录像,并与指导教师共同探讨,发现优点和缺点,从而调整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反馈非常及时。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强化优点,弱化缺点,使有效的教学行为得以固定,使教学技能不断提高。

二、微格教学实训的基本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传播信息的过程。师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就需要教师具备教学语言、板书、教态变化、演示、讲解、提问、导入、强化、组织、结束等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这些是微格教学实训的主要内容。

(1)教学语言技能要求达到语言规范、语调自然、语流顺畅、语法正确、修辞得当,逻辑无误。(2)板书技能要求能用规范、秀丽的字体,精心设计的格局来进行板书,能显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审美情趣。(3)讲解技能要求能运用口头教学语言对教学内容做逻辑性叙述,向学生传授知识,讲究语言艺术,注重情感,运用生动的例证,来启发学生思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4)演示技能是通过展示直观教具和示范试验,使学生获得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5)提问技能是要求学会提问的艺术,能做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6)导入技能要求根据教学内容、课文体裁、题材的不同,采用多样的导入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7)强化技能则要求通过语言、动作等多样的方式来促进、增强学生的反应,保持学习的注意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8)组织技能,即是有效管理课堂纪律,指导学生训练,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技能。(9)结束技能则是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归纳总结,拓展延伸所学的知识的技能。

三、微格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

(一)理论研究和组织

微格教学,作为一种新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融进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思想和方法。实施之前,要组织学生学习和研究相关的教育理论与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微格教学每一步骤的作用。因为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之后,有利于今后观察学习内容的同化与顺应;学习信息的可感受性及传输效率的提高;学习迁移能力的促进。

(二)技能和训练目标确定

培训教学技能是微格教学的目的。要保证微格教学能顺利实施,就要对培训的内容、方法、步骤、评定标准及各步骤时间等进行策划、合理安排。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及需要,有针对性地着重训练某一项技能。培训的标准应有适当的高度、难度和深度,以便使受训者每经过一次培训都能获得相应的提高。

(三)技能分析示范

教学技能训练实施前,导师要做启发性报告,分析所要训练的教学技能的定义、特点、作用、实施方法及运用要领、注意点,具体说明本次技能训练的目标和要求。导师可通过播放事先编制好的示范录像给学生观看,内容包括一节课的某一片段、全部过程、教学技能的运用等,观摩过程中,指导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提示、指导,对一些强调的内容通过暂停、重放等来进一步说明。观看之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示范教学的成功及不足,交流教学设想,探讨该教学技能应用的最佳方案,为编写教案做准备。

(四)教案设计

在理论学习和技能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就可确定某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进行备课。这是学生能顺利完成微格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训练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结合所要训练的教学技能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撰写详细的微格教学教案。教案设计应包括该教学技能应用的构想,教师的教学行为、时间分配及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

(五)实习记录

微格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教学实践,此前的准备工作都将在这一环节中得以体现。微格教学的课堂实习也叫“角色扮演”。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一般小组人数为5-10人,试讲者可以轮换扮演教师、学生和评价员等角色,以保证每人都有训练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一般为10分钟左右,只训练一项教学技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受训者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在角色扮演的整个过程中,技术人员将教师和学生的全部行为都进行了摄录,以便授课完毕后及时地进行反馈。

(六)小组观摩评议、再循环和总结

微格教学教案篇4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微格教学

通过调查我国师范院校体育毕业生的结果可看出,在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学习较好的同时,他们的教学能力却普遍较差。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外,对人才教学能力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为此,笔者通过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微格教学的实验,来分析这种改革是否适用于教学,并寻求能够提高学生实战能力的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及时间

2013年3月~2014年1月,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系12级全体学生进行微格教学实验。

2.研究方法

综合评价法与实验对比法。

实验方法:分别把12级学生分为两个班,抽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组接受微格教学实验,剩下一个班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授课方法,一年后,运用综合评价法对两个班的教学技能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对所得结论评分检验,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微格教学的概念及原理

微格教学是针对师范教育的特点,以技能培训为目标,通过“微型”的教学实践来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的一种特定的教学行为。通过微格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结合21世纪的现代教育理论,采取微格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法为培训学生的教学技能主要将学生课堂简化,从而建构新的训练环境。其主要原理有如下特征:

2.目标控制原理

微格教学法是在教学课程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因此,在教学前要有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教学技能的培训或简短的教学内容,都要依照教学目标去完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熟悉了解教学目标来灵活运用教学课程中所教的教学技能,从而高效达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3.要素分析原理

为优化教学效果,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需要对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实际实施时可能产生的制约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做整体分析。通过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下能最大程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案。

4.优化决策原理

在设计、制定教学媒体和教学过程结构时往往会有多种教学方案,为实现更有效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境优选出最适合教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5.反馈评价原理

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的传递过程,教学信息能否有效传递,取决于学生能否给予反馈评价。它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使教育者了解信息的传递结果,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准确的评价以求改进,双向交流,更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因此,在微格教学中不能忽略反馈信息这一过程。

三、微格教学的实施

1.教学设计

针对实验班,要求实验班学生教学实验期熟练掌握教学理论课程,主要分为以下5个内容(见图1)。

2.教学内容

将实验班每5~8名学生分为一个组,指导老师提前安排不同的小组不同的教学内容,按照准备教案(包含确定要培养的技能)-指导老师审核-微格教学实践-分析评价-反馈信息-修改方案的环节进行。

3.教学要求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每次在进行教学培训时,都要从微格教学的的五大技能出发,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课程里加入短促口令、连续口令、复合口令等通过队形练习、调队、领操的训练方式来实现学生的口令语言技能培训;在试验期间,要求每名学生都有实际培训的经历,通过角色扮演更好的适应教育实习,从容面对以后就业;要求学生通过采用讲解动作和讲解练习方法,来提高讲解能力;通过技术动作分解和完整示范来提高学生的演示技能,如在讲解到某项运动项目的规范动作时需自己演示以便更好理解和学习。

4.教学反馈

每次微格教学课程结束后,首先执教者应进行自评,然后学生互评,最后指导老师采用定性分析对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这样,不仅使学生在下次的执教中有所改进,使微格教学的操作性更强。

三、结论

通过微格教学实验说明,实验班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班(p

参考文献:

[1]李新辉,杨琴,王晓闻.微格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08):583-586.

[2]袁建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说课”微格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06):792-794.

[3]蒋远松,张鸿.体育微格教学课程实施的审视与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09):50-53.

[4]李亮,张建业.微格教学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S2).

[5]曾令山,江永中,欧阳天龙.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诊治体会[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01).

[6]曹建根.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改革[J].九江师专学报,2002,(05).

微格教学教案篇5

21世纪,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工具,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快捷性等特点满足师生自主构建知识。技能,从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网络自身的先进性,基于网络的教学也要在先进的理念下展开教学实践。对网络工程学科培训教学技能时,培训者要对培训对象介绍相关的教育理念,如:让培训者清楚掌握学习的理论知识,清楚学生需要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展开教学设计。使用微格教学主要包括:准备环节、训练环节、反馈环节等,设计准备环节主要包含理论学习、确定目标、编写教案等;教学训练环节则由微格时间、自我观摩、全体观摩等环节;反馈患者主要有自评反馈、互评反馈、总结修改等。

1.1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指导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合理运用网络资源,使用部分网上可见资源或学生创作的课件进行演示,把课件演示和讲解合理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认识到网络工程学科是现代重要的信息源,从而情怀学生对信息意识的认识。在开展微格教学之前,必须学习微格教学的各项理论内容。如:微格教学理论、语言教学方法、课堂观察法等等,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学生对微格教学有相应的认识,实际使用时方可游刃有余,也方便观看分析他人的训练结果。

1.2制定合理的目标

为了能够获取最佳的训练效果,每次展开训练只针对网络工程学科某一个技能进行培训。老师向接受训练的学生详细讲解本次教学技能训练的具体名称、目标和相对应的要求,同时,老师向学生讲解这种教学技能的构成要素、主要功能和操作要点,让学生更加清楚的掌握本次受训的概念和类型。如:网络工程学科内《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这个科目实践性强,对技术有极高的要求,若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学生只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无法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2.编写教案

设定好本次微格训练的目标后,对本次教学制度相应的教案,教案主要由教学目标、内容、教学对象、重点难点及教学媒体等相关内容。同时,教案中要标注讲授课程分配的时间及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根据网络工程学科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具是编写教案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教具进行制作时,要严格按照讲授内容的要求进行,从而与微格教学各个环节更好地配合。

3.微格实践环节

微格实践这是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参与训练的学生根据相应的内容,每位参与训练的学生轮流扮演老师的角度,小组其他成员扮演学生。以10—15min为规定实践,每位小老师在授课之前均要简要说明本堂课程讲述的内容,从而明确本节课堂教学的目的,方便学生之后进行观摩、反馈和自我评价。

4.再现和观摩环节

微格再现这一环节把教学训练与评估反馈进行连接,是一种教学的反馈过程。为了提升参与训练学生对需要培训技能的感知能力,录制完成之后,小组各个成员与老师一起观摩,由指导老师依照实际教学情况给予相对应的指导。

5.评价反馈环节

完成微格再现这一内容后,我们一般授课的规律是让学生先进行自评反馈,从教学的实施、教学技能的掌握等方面展开一一的分析,随后由指导老师和小组的其他成员展开互评反馈。具体评价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碍于同学情面不敢真实的说出实话。为避免出现这种事情,可以把成绩和积极评论进行挂钩,让所有学生都积极的发言,从而帮助受训学生发现并解决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其提高效率坚实的基础。

6.总结

微格教学教案篇6

一、教师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是二战时期美国社会工作者约翰・柯立尔(J.Collier)、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Lewin)等人在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反思中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StephenCorey教授大力提倡教师行动研究,从此在美国盛极一时。1975年,LawrenceStenhouse在他的著作AnIntroductiontoCurriculumResearchandDevelopment中指出,“教师即研究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行动研究逐渐风行世界各地。英国的UniversityofEastAnglia和澳大利亚的DeakinUniversity是目前世界著名的行动研究中心。1990年,澳大利亚学者Tripp和他的研究者将行动研究概括为“系统地进行观察、反思和变革”。行动研究具有注重直接参与、立足特定情景、强调改进实践和重视协同合作的特点。教师行动研究对师范生职前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通过“变革”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方式,它鼓励教师加强对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关注和意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出质疑,不断追求变革。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参与性,它要求执教者本人直接参与问题的发现,改进方案的设计,鼓励同伴合作研究。教师行动研究的出现使教学和课程改革研究的重心从对目标和方法的研究转向以教师为研究者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将微格教学与教师行动研究进行有机结合,是高师院校对师范生教育成长过程应用研究的一种拓展。

二、微格教学的基本原理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W.阿伦(D.W.Allen)和他的同事W.伊芙(W.Eve)首先开发建立的一种利用现代摄像机、录像机等视听设备,专门训练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培训者利用装有摄像机、录像机等媒体的微格教室对受训者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行为研究。阿伦博士将微格教学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英国微格教学专家乔治・布朗(G.Brown)则认为:“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微格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加涅学习层次论、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论的现代学习理论以及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具体而言,微格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受训者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又称录像反馈教学。在我国也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或“小型教学”。它具有单一技能的强化性、培训目标的可控性、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角色转换的多元性。微格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技能培养的切入点在于对教学技能进行不同层次水平的分解并加以培训,将复杂的教学过程拆分为容易掌握的单项技能。它能给师范生及同伴更多机会去尝试错误、发现错误、修正错误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一种无权威性、开放型和开拓性的教学环境,突显以学生为教学活动核心的“自我实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单纯的技能训练演绎成开拓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微格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微格教学中,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导师点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改变了传统的评价对象一味被动接受评价的方法,有助于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

三、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

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采用当前先进的数字化传输、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应用方案。该系统由一个总控室和多个微格教室组成,是集网络、数字、多媒体、声音、视频、存储、传输及视频监控技术于一体的全数字化网络系统,具有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系统化、交互式可视化、个性化的特点,在管理、操作方面更加容易、简便。该系统实时性更强,可以实时察看微格教室的现场教学情况,对各教学现场的学生、教师进行远程教学评估和观摩,授课教师在现场可以方便地将声音、视频信号切换到大屏幕电视机上并控制各种设备的各种功能。该系统可以录像存储方式保存微格教学内容,并采用可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对录像文件进行剪辑和合成;还可以随时查询并选取多媒体教学录像文件及相关资料进行播放。该系统运用于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训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模拟形式,具有双控、监视、评课、示范、互相观摩、分控、巡视扫描、对讲、远程遥控、录像和倒计时等功能。该系统的观摩和评价系统均采用计算机设备,可通过交换机连接校园网或Internet。信息记录方式可采用硬盘存贮或刻录成光盘,以便教师和执教者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或光盘进行点播、测评与观摩。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凸显了微格教学中观摩反馈的重要功能。

四、微格教学技能的运用

微格教学对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教学模式为:理论学习、目标确定、观摩示范、微案编写、微格实践、反馈评价、技能达标、教学实习和经验总结。其教学方法是:由5至10名学员组成一组,执教者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取短小精湛的教学片断,共同备课;一位成员就某一教学片断施行5至10分钟的教学,其他学员扮演学生,并进行教学实况录像。微格教学技术不仅避免了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由于新手经验不足而带来的教学失误,而且为教学反馈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缩短了新手教师成长的周期。微格教学的具体运用为:

1.理论学习。在实施微格教学之前,学生应在导师的组织下学习其基本理论,特别是教学目标、教学技能、教学设计等相关知识,以利于以后观察学习内容的同化与顺应,提高学习信息的可感受性及传输效率,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为了使受训者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导师应播放往届学生优秀微格教学录像或优秀教师公开课、示范课或竞赛课的教学录像,为学生提供微格教学的感性认识和模仿依据。

2.目标确定。微格教学的特点是把课堂教学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分别进行训练,如导入技能、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导师应向受训者讲清楚本次教学技能训练的具体目标、要求以及该教学技能的类型、作用、功能及典型事例运用的一般原则、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观摩示范。为了增强受训者对所培训技能的形象感知,导师需提供生动、形象和规范的微格教学示范录像。在观摩微格教学录像的过程中,导师应适时给予必要的提示与指导。示范教学录像应该是优秀的典型,但也可利用失败的微格教学录像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剖析。观摩时,导师要培养受训者勤于观察和善于吸收、消化他人教学经验的能力。观摩后,导师要组织学员分析他人教学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酝酿和设计自己的最佳方案,为下一步编写教案作好准备。

4.微案编写。当训练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受训者要针对教学技能的特点与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对象、条件进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编写详细的教案。微格教案必须遵循微格教学的规律,要突出单项教学技能的特点。教案首先要说明该教学技能应用的构想,注明自己的教学行为、时间分配以及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

5.微格实践。角色扮演是微格教学的重要环节。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执教者要对本次课题作简要的说明,以明确教学技能目标,阐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讲课时间视教学技能的要求而定,一般不超过10分钟。结束后,执教者首先应审查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录像反映出的优、缺点进行改进,这是教育实习前有效的训练和准备。

6.评价反馈。评价反馈是微格教学最重要的一步。教学结束后,导师应及时组织受训者重放教学实况录像,供导师和受训者共同观看。施教者先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导师和小组成员再对其教学过程进行集体评议,找出不足之处;导师也可以对其需改进的地方亲自示范或再次观摩录像,以利于受训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7.修改教案。评价反馈结束后,执教者应根据集体的意见,结合自我的感受对教案进行修改,再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训练;执教者还应进一步与合作者共同探讨如何改进与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在单项教学技能训练告一阶段后,要有计划地开展综合教学技能训练,以实现各种教学技能的融会贯通。

8.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师范生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它可以尽快地把师范生所掌握的知识及技能转化为教学能力。师范生到中学进行教育见习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在教育实习之前不了解中学的教学实际,师范生往往不能很快地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要提高教育实习质量,高师院校就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微格教学实践。

9.总结经验。在反复进行微格教学训练和教育实习的基础上,师范生应不断吸取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不断超越自我,力争在教学中达到教态自然、语言准确、表达清晰流畅、教学富于艺术性、板书设计合理美观、课堂互动有效、教学技能娴熟、情感交流适度的境界。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

    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大学生支教活动总结范文(整理9篇)

    - 阅0

    大学生支教活动总结范文篇1寒往暑来,光阴荏苒。不经意间凝望,公路两旁的护道树又一次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季节无声地告诉我,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自己的.....

    关于大学生支教小组中学实习总结范

    - 阅0

    关于大学生支教小组中学实习总结范文篇1这次我参加了支教工作,我知道这项工作很艰难,但是我愿意尝试和体验。在这次支教过程中,我感触很多,学到了很多,这些东西是我以前得不到的.....

    师德专题教育阶段性总结(6篇)

    阅:0

    师德专题教育阶段性总结篇1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教师教育的国家。在其教师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

    微格教学教案(6篇)

    阅:0

    微格教学教案篇1一、微格教研的含义何为“微格教研”?这个名词比较新颖,但我们对“微格教学”一定不陌生。简....

    创文明城市的总结(6篇)

    阅:0

    创文明城市的总结篇1一、奋斗目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实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