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跑教案(6篇)
来源:
中长跑教案篇1
关键词:体育训练有氧代谢训练方案与步骤
中学生的体育训练,内容以发展有氧代谢为主,多采用有目的的游戏性训练手段。随着训练的时间日增,逐渐加大难度及强度,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此外要特别强调安全教育和医务监督。
在进行短跑教学训练问题上,往往容易出现急躁的迫切心情,在教学中不顾学生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水平,盲目地加大运动量,不注意训练节奏,忽视科学地安排劳逸结合,机械地搬用成年人的方法,不重视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致使学生产生了“速度障碍”,感到枯躁,不愿意参加训练。教学训练有它固有的规律性,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水平,制定教学训练方案与步骤,即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必须完成教学任务,两者必须是统一的。多年的短跑教学训练笔者是这样做的。
1注意发展耐力基础的全面身体训练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有氧代谢(耐力练习)。二是无氧代谢(速度耐力的练习)。耐力性的全面身体训练,就是要通过长时间用力不大的有氧活动来加强最大吸氧的能力,为今后提高无氧代谢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此,在教学训练时,除了安排专项技术及其它柔韧性练习外,还安排800--1000米耐力跑练习,每次跑完脉博开始为150--170次/分左右,强度不能过大,根据学生训练水平提高而提高运动量的强度,达到教学训练的目的。
①增强体质,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②保证了健康,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品质;
③巩固跑的技术,从小培养放松跑的习惯;
④促进新陈代谢,较快消除肌肉乳酸(运动后肌肉感觉酸痛的生化物质),为改善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时造成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发展速度、力量、弹跳力、灵敏性等素质的游戏性练习。如障碍跑、跨栏跑、追捕、接力、单足或双足跳等。每次练习的时间不拖得太长,当学生适应了此时期的诱导性教学训练后,在以后的教学中适应穿插一些强度较大的项目。如高抬腿跑、后蹬跑等。以便把全面身体训练的素质逐步转移到与改进技术有关的素质训练上去。
2注意重视和抓好发展速度的转移
这个问题是短跑教学的重要课题。速度是短跑项目的最重要因素。也是难以发展和提高的素质。少年时期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较高,活泼好动,是发展速度的好时期。如果把耐力的全面身体训练时间安排太长,也会造成学生对短跑产生速度障碍。
为此,根据课堂教学训练的次数、时间、学生训练的情况来决定耐力训练时间和长短,把发展耐力和发展严谨的训练目的作主次的安排。发展速度采用如下的主要手段:
①反复跑60M、100M、200M;
②加速跑60M、80M、100M;
③行进间跑20M、30M、50M;
④线间跑10M;
⑤接力跑50M×4;
⑥听各种讯号做的起动练习10M--20M左右;
⑦支撑或不支撑的原地快速高抬腿练习。
3注意发展速度的同时,严格要求技术的规范化
3.1狠抓跑的基本功练习
优秀运动员的技术都要经过艰苦地磨练而获得。好的技术,不仅是在形态上,更重要是在力学结构上较合理。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感觉吧,改正一个错误动作要比学一个新的动作难得多。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抓好基本功--跑的专项技术练习,经常采用小步跑、后蹬跑、跨步跑和以上专项技术的综合练习,在练习中从严要求反复进行。
3.2抓好途中跑
途中跑是短跑中最重要组成部分,这段时间长,速度最快,又要跑得轻松自如。在加快步频的基础上应充分加大上、下肢摆幅度。归纳起来在技术上注意四点:
①跑得稳。重心起伏不要太大,如果用力方向是向上的,是蹬地角度过大的原因。
②频率高。跑的过程爬地、后摆、腿等连续动作都要快,不能消极等待。如何快不来呢?主要是小腿和踝关节力量差。这方面我注意加强辅活动。如跳绳、向上小步跑、蹬跳,弹性跑等来发展下肢力量。另外加强大腿后肌群收缩力量。
中长跑教案篇2
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和利用长跑的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体系,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课程目标体系。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上,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同时结合长跑基础知识和体育理论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转变学生对体育学习尤其是长跑运动的态度,建立科学锻炼身体的理念,初步形成独立参与长跑锻炼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寻求自我成长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使课程内容由学科知识的构建转向人的能力培养。
关键词长跑活动案例分析
一、长跑活动实施计划
从新生入学时的测试与调查情况分析,本届初一新生在小学阶段接触长跑运动项目的机会很少,对长跑认知程度低,不少学生甚至有惧怕和抵触情绪。为此,首先按照新课标及教学理念的要求,在教材教法、场地安排、教具安排、等方面有所创新,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长跑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有效发展学生的认知、运动、心理耐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逐渐转变学生对体育学习尤其是长跑运动的态度,建立科学锻炼身体的理念,初步形成独立参与长跑锻炼的能力。
本学期的长跑活动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体育课堂教学,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注重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开发和选择,并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2.充分利用体育大课间活动以及冬季系列赛,增强长跑校本课程的实效;3.举办长跑基础理论知识专题讲座。要求学生课后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知识;4.加强与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的交流与沟通,调动各方力量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服务。
二、具体的活动安排
(一)活动一:体育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注重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开发和选择,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活动的目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全体学生熟悉长跑的各种练习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的环境。也是对学生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的一种培养,学困生也可以藉此得到及时帮助和提高。
活动的具体安排:
1.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掌握正确的跑步节奏,能在跑前、跑后自我测定脉搏,知道“极点”现象及缓解办法,坚持跑完全程;2.掌握正确的途中跑动作,做到上体自然伸直,适度前倾,摆臂与两腿蹬摆动作小于快速跑的幅度,减少身体重心的起伏,保持匀速跑进。努力克服“极点”现象,磨砺意志,完成全程跑;3.利用在不同场地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增强跑的能力;4.熟悉长跑的各种练习。学习几项主要的长跑基本技术。
案例分析:
耐久跑练习单调、枯燥,且持续时间长,运动强度大,十分艰苦。而目前的大部分学生生活优越,缺乏吃苦精神,对耐久跑没有兴趣,畏难情绪严重。要取得一定的成绩,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科学有效的锻炼才能奏效。
在这段时间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以下的教学方法运用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1.教法手段多样化:在课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进行耐久跑的积极性;2.场地器材新颖化:教学耐久跑,可在跑的路线上“作文章”,一改以往单纯绕圈跑的做法,在原有的场地上画出各种图形线条,让学生按所画图形线路跑进,加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3.课堂教学渗透化:根据初一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点,把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练习有目的、有计划地全面渗透到各教材的教学中;4.战术运用合理化:通过耐久跑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能跑,而且要会跑。教育学生首先应根据自己的实力来确定采用跟随跑还是领先跑;如何合理分配好体力;超越对手的技巧等。
总之,在长跑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才是真正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学生,也是切实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掌握长跑技能技巧的最佳途径。
(二)活动二:充分利用体育大课间活动以及冬季系列赛,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练机会,增强长跑校本课程的实效。
活动的目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体育大课间,冬季系列赛等活动形式,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机会,消化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并以大课间活动为抓手,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活动的具体安排:
1.大课间活动:
2.冬季系列赛:
比赛项目:(1)长跑:男3000米、女1500米;(2)男子4×1000米接力、女子4×800米接力;(3)踢毽:三分钟盘踢;(4)短绳:二分钟双摇跳绳;(5)长绳:三分钟竞速长绳。
案例分析:
初一分部体育大课间的长跑、跳绳活动不仅增强了全体学生的耐力素质,端正了锻炼态度,同时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突显了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实践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初一级部的大课间活动能形成现在这种丰富多彩、井然有序的局面,离不开级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管理,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协助和监督。从相关项目的评价结果分析,学生的专项成绩比之刚入校时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对长跑这个项目有了比较科学和系统的的认知,学生独立参与这一项目练习的能力逐渐形成。
(三)活动三、四:举办长跑基础理论知识专题讲座。加强与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的交流与沟通,调动各方力量为长跑校本课程开发服务。
活动的目的:让学生掌握更系统、更深入的长跑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跑练习的目的、任务,提高练习的兴趣、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方法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参与到长跑校本课程的学练中去。
活动的具体安排:利用班会课时间,对全体初一学生开设一次长跑基础知识的讲座,对长跑的起源、参加长跑活动的益处、正确的练习、比赛方法和自我监控运动量的方法等知识进行系统的讲授。利用“一线通”与“告家长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以获得他们的理解,消除顾虑,并能参与督促学生的长跑练习。
案例分析:
体育教学要注重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体育文化的传授。在长跑校本课程的实践中注重传授一些有关体育与社会、体育人文、体育保健、运动常识等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知识,改变学生体育观念意识的薄弱状况,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初一年级长跑测试均值对照表
班级第一阶段测试成绩第二阶段测试成绩
1000米800米1000米800米
均值288.1246.46264.3237.00
三、长跑活动案例分析
(一)存在的不足:1.本次长跑活动尚缺乏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2.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活动开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3.缺乏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4.从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目前存在的实际状况看,场地的匮乏,造成长跑练习的难度大,严重影响了课程开展的效果
(二)学校体育专项活动的组织开展要始终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只有学生真正拥有了主体地位,才会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并力求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技能。从整个活动的学练过程来说,必须始终注重人的实践,坚持实践第一、感受第一和体验第一的原则,力求达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在分析问题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辨别真伪的科学态度和素养,并在解决问题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寻求自我成长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科学.2004(05).
[2]实施新课程标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体育学刊.2004(03).
[3]“校本课程”的真正含意.中国学校体育.2009(10).
中长跑教案篇3
阳光体育与全民健身同行
二、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9号文件精神、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宗旨,以宣传实施《全民健身条例》为契机,通过开展冬季长跑活动,培养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健康观念和良好习惯,逐步形成强身健体、阳光运动的校园长跑活动氛围和文化,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
三、参加对象
全区中小学校学生(小学为五、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
2010年1月至2010年4月
五、活动内容
2010年1月7日下午,举行*第三届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起跑仪式。
每天长跑距离(参考)基数为:小学生1000米,初中生1500米,高中生2000米。中小学校在法定工作日每天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分时、分段组织学生完成跑步里程,节假日和寒假期间学校应要求学生自觉坚持长跑并做好记录,学校各年级、班级要做好每日长跑活动情况记录,在冬季长跑活动结束时,统计每个学生冬季长跑的总里程。
各校校长作为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制定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方案,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条件开展冬季长跑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冬季长跑工作。
六、活动要求
1、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冬季长跑活动的重要意义,继续认真组织好冬季长跑活动,要把冬季长跑活动纳入学校教育、体育和团委的工作计划,密切配合,广泛发动,切实提高冬季长跑活动开展的普及率,做到人人参与。要把组织学生长跑活动作为推动阳光体育的重要抓手,要把冬季长跑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努力开创阳光体育运动的新局面。
2、全区中小学校要把冬季长跑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将冬季长跑活动与体育课、早操、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活动有机结合;各学校要因地制宜、积极实践,为学生长跑锻炼创造条件,场地条件不足的学校要根据校园环境和地域特点设计好跑步路线,科学合理安排学生长跑时间,提高校园体育场地使用率。校长要亲自动员和号召学生参加长跑锻炼,中小学班主任、体育教师是学校长跑活动的重要组织和推动者,要组织、指导并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冬季长跑活动。让长跑活动覆盖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形成强身健体、阳光运动的校园冬季长跑活动氛围和文化,使冬季长跑运动“人人踊跃参加、班班积极组织、校校形成特色”。
3、要加强宣传报道工作,促进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冬季长跑活动。要结合学生运动会、体育节、团队日等活动,设计开展“阳光体育与全民健身同行”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动员青少年学生主动参与冬季长跑活动,在活动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要组织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冬季长跑的意义和作用,宣传本地、本校丰富多彩、新颖多样的冬季长跑活动形式。各学校要建立宣传报道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对本校开展冬季长跑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予以跟踪报道。并及时将活动开展情况上报。
中长跑教案篇4
关键词:短跑;三磷酸腺苷;速度;速度耐力
一、前言
短跑是径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运动强度最大的项目,主要包括100米、200米和400米。由于它们距离不同,运动强度持续时间不同,因此体内所需能量供应形式也各不相同。对于短跑运动的供能原理前人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现实的训练实践中,很多教练员还是忽视短跑的供能原理而进行盲目性的训练,导致运动员运动成绩停滞不前或者甚至下滑。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本文以短跑运动的供能特点为基础,制定了几种速度与速度耐力训练的科学化方案,与广大教练员、体育教师予以探讨,期望对短跑训练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短跑运动的供能特点
人体供能系统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视角看,主要分为无氧氧化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无氧氧化系统分为磷酸原供能系统和乳酸能供能系统,主要适用于强度大、时间短的运动,例如:短跑100米、200米和400米项目。有氧氧化系统指的是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生能,主要适用于运动强度低、时间长的运动,例如:中长跑项目。
1.磷酸原供能系统
三磷酸腺苷是肌肉收缩的唯一直接能源。当肌肉活动时,最先供给肌肉收缩的能源是三磷酸腺苷。贮存在肌细胞中的ATP不断进入横桥中,在三磷酸腺苷酶(ATP酶)的催化下,迅速分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和无机磷酸(Pi),同时释放出能量,使横桥反复摆动,牵动细肌丝滑动,从而使肌纤维缩短,以完成机械功[3]。即:ATPADP+Pi+能。
2.乳酸能供能系统
当持续运动10秒以上,且运动强度很大时,机体所需的能量已远超出磷酸原系统所能供给的,同时机体的供氧量也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这时仅靠磷酸肌酸(CP)分解供能还是不够的,此时,运动中所需ATP再合成的能量主要依靠肌肉中的肌糖原和血液中的葡萄糖进行无氧酵解来提供,即肌糖原和葡萄糖酵解为乳酸的过程中生成ATP,释放能量。
三、短跑运动的科学训练方案
短跑是周期性运动中强度最大的项目,它要求人体达到最高的位移速度和将最高的位移速度尽量保持到终点的能力[3]。前者称为速度,后者称为速度耐力。二者是决定短跑成绩的关键因素。若提高短跑成绩,则必以大力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为基础。若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则必根据短跑供能特点,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训练方案。
1.速度训练
发展速度素质,主要是发展ATP快速分解和CP无氧再合成的能力,尽量减少糖硣解参与供能。从运动强度是引起人体机能发生变化的主要刺激这一生理特点来看,只有通过肌肉最大强度、甚至超强度的运动,使ATP和CP消耗到一定程度或耗尽,才能提高ATP、CP数量。
2.速度耐力训练
在发展速度的同时,还要进行速度耐力训练。速度耐力训练的意义在于推迟后程减速的出现,使最高速度保持较长一段距离,尽量减少后程减速。其主要能量来源是糖硣解。而提高糖硣解供能能力的关键则是:增强机体产生乳酸和耐乳酸的能力。
短跑运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和糖酵解。只有根据短跑供能特点,选择最适宜的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和合理间歇,才能获得速度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训练的最佳效果。短跑运动的科学训练方案的基础是大力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对于速度训练需进行6-10秒的极限运动,并且合理控制间歇时间;对于速度耐力训练,需增强机体产生乳酸和耐乳酸的能力,把最高心率控制在180-190次/分,并充分注意间歇时肌肉的放松,待心率恢复到120-140次/分左右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参考文献
[1]茅鹏.运动训练新思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6-38.
[2]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113-115.
[3]运动训练学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85-88.
[4]孙风华.短距离项目无氧训练时的体能补充[J].田径,2006(4).
中长跑教案篇5
(广东培正学院体育教学部,广东广州510830)
摘要:对长跑猝死频发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质测试工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体质测试工作在国家管理部门、学校、相关教师和工作人员3个层面都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3个方面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旨在完善我国高校的体质测试工作。
关键词:长跑猝死;体质测试;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1-0076-03
PhysicalQualityTestinUniversitresinChinaunderBackground
ofFrequentSuddenDeathOccurrenceinLong-distanceRunning
CHUHaiyue
(P.E.TeachingDept.,GuangdongPeizhengInst.,Guangzhou510830,China)
Abstract:ThepaperresearchesthephysicalqualitytestinuniversitiesinChina.ThepaperproposesthatthephysicalqualitytestinuniversitiesinChinahasproblemsintheperspectivesofnationalmanagementdepartment,schoolandteachersandstaff.ThepaperproposescountermeasuresfromthethreeperspectivessoastoimprovethephysicalqualitytestinuniversitiesinChina.
Keywords:suddendeathinlong-distancerunning;physicalqualitytest;riskprecaution
近年来,学生长跑猝死事故频发,仅2012年11月就发生3起大学生参加长跑猝死的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4年9月15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大二男生1000m体测猝死再次把学生体质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教育部文件规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1000m跑(男)、800m跑(女)这两个中长跑项目为高校学生体质测试的必测项目。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约为2400万,根据规定全部都要进行体质测试,考虑到庞大的测试人数,发生长跑测试猝死事故的可能性已成为我国高校不想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通过调查我国高校现行体质测试工作的实施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可能会成为引发学生体质测试长跑猝死事件的隐患,值得高度重视。
1我国高校体质测试工作的概况
我国高校体质测试工作从2007年开始正式实施,目前已成为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了完成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各高校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到目前为止体质测试工作已实行了8年。以2013年4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下发教体艺司函[2013]13号文件作为分界线,可以把我国高校体质测试工作分成了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测试项目和其他测试要求都存在差别。
在测试项目方面:表1显示,2013年后,台阶测试项目被取消,1000m跑(男)和800m跑(女)从选测项目变为了必测项目。在测试数据上报时间方面:相关文件规定,各学校在体质测试工作结束后要按照相应的方法和程序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2013年之前测试数据上报时间为每年9月1日至12月31日,2013年之后上报数据的时间为2013年9月1日至10月31日。
2长跑猝死频发背景下现行高校体质测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国家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没有出台或要求高校出台风险防范机制为长跑猝死事件埋下了隐患
2013年后1000m跑(男)和800m跑(女)成为必测项目,虽然表明了国家管理部门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态度和决心,但在长跑猝死频发的背景下没有出台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或要求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出台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则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质测试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我国高校庞大的测试人数,这一疏忽必将极大地增加了学生长跑猝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1.2要求10月31日之前上报测试数据有可能成为长跑猝死事件的导火索
教体艺司函[2013]13号和教体艺司函[2014]30号规定,体质测试数据上报时间为9月1日至10月31日,这意味着完成体质测试的时间将由以前9月1日至12月31日4个月时间,缩短为9月1日至10月31日2个月时间,体质测试时间整整缩短了一半。虽然不清楚国家管理部门出台如此规定的依据和用意,但要求在10月31日之前上报测试数据极有可能成为长跑猝死事件的导火索。一方面,因为我国应试教育的特殊国情,大一新生在高三时为了冲刺高考,体育课已处于半停课状态,再加上两个月的暑假,很多学生由于长时间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已下降到极低的水平,每年关于大学生军训大批量晕倒的新闻就是最好的证明。另一方面,大一新生入学后有2周左右的军训,军训后马上就是国庆节1个星期的放假,由于时间紧迫,大部分新生未经锻炼就进行体质测试。测试时间的提前,测试前安全教育不充分的情况下冒然进行剧烈的长跑测试,很有可能会成为长跑猝死事件的导火索。
2.2高校执行体质测试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未事前告知监护人,没尽到应有的法律责任
随着教育低龄化的出现,部分大学生年龄还不到18岁,尚未达到成年人的标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对各种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应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近年来由于长跑猝死频发而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一些高校害怕担责还取消了校运会等活动的长跑项目,长跑测试会引发猝死的事实已为人所熟知。长跑测试属于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活动,应该及时将长跑测试的要求及风险告知学生的监护人,让他们与学校共同来评估和承担长跑测试的风险,配合学校调查学生过往不宜剧烈运动的病史,督促学生锻炼等等。但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高校尚未意识到这一问题背后的法律问题,调查中无一高校就体质测试问题以书面形式与学生监护人沟通,这是目前高校体制测试工作存在的一大缺陷,是高校未尽到应有法律责任的表现。
2.2.2安全教育工作的不足加剧了事故发生的几率
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高校针对学生长跑测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体育课的学生由教师随堂测试,另一种是没有体育课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批集中测试。随堂测试的学生接受的安全教育相对较好,但课余时间集中测试的学生受到的安全教育严重不足,大部分高校除了测试通知中提到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测试的同学必须持免测申请表到体育部备案外,再无其他预防猝死事故发生的针对性安全教育。由于长跑测试2013年才开始成为必测项目,很多三四年级没有体育课的学生(本科为例)既没有在之前体育课中受过长跑猝死的安全教育,又没有在正在进行的测试中接受相关的安全教育,这些学生在相关安全知识欠缺的情况下冒然参加测试,必将大大加剧长跑猝死事故发生的几率。
2.2.3没有出台长跑事故现场处理预案,削弱了应对事故现场的能力
一方面,长跑猝死事故发生后,心跳停止4min内是伤病者的黄金4min,这时如果及时施救,患者生还的可能性高达40%-60%,而超过4min后,心脏的应急反应会减小,治愈率也会以每min10%的幅度递减。超过8min,抢救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而超过15min基本上就“没救”了。另一方面,调查显示,目前仅20%的高校以文件的形式出台长跑测试风险提示以及事故现场处理预案,由于没有预案,大部分教师对于什么情况送校医、什么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什么情况实施心肺复苏术处于惘然的状态。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将大大减弱教师或工作人员应对事故现场的能力,加剧了受害学生的风险。
2.2.4没有出台事故后的纠纷处理机制将有可能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建立事故纠纷处理机制,做好处理纠纷的法律储备和风险基金的储备,这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最大程度保护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必要条件,也是最大程度尊重和保护受害学生,最大程度上有效平息纠纷的必要条件。由于国家管理部门没有强制要求,也由于心存侥幸,调查中所有的高校都没有推出事故发生后的纠纷处理机制,万一发生长跑猝死事故,将会严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
2.3教师和工作人员在体质测试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2.3.1麻痹大意会成为事故发生的诱因
调查显示,大部分体育教师和工作人员意识上十分清楚长跑测试猝死的风险,但很多情况下仍然会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事故发生的几率小而放松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疏忽对学生病史的询问、忽视测试前的准备活动、未能充分顾及学生身体状况等等,教师和工作人员思想上麻痹大意很大程度上是长跑猝死事故发生的诱因。
2.3.2现场急救能力的欠缺直接威胁到学生的生命
调查显示,长跑测试时有校医跟随参与的高校约为20%左右,对体育教师与工作人员进行过心肺复苏培训的高校仅10%左右。大部分高校没有出台长跑猝死风险防范预案,体育教师和工作人员现场急救能力的欠缺,直接威胁到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从法律视角来看,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万一发生事故,学校和教师都是要付法律责任的。
3长跑猝死背景下高校体质测试工作的完善
3.1国家管理部门层面
3.1.1适当推迟体质测试数据上报的时间
两个月的测试时间,对于规模小的高校来说算不上挑战,但对于几万人规模的学校,绝对是一件“伤筋动骨”的大事,体质测试工作时间短,任务重,高校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工作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工作当中的疏忽将会增加,发生长跑猝死的几率也会成倍增加,因此,应当适当推迟体质测试数据上报的时间。
3.1.2出台长跑测试安全事故评级及处理预案
为了最大限度避免长跑猝死事故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国家管理部门牵头召集法律、医学等方面的专家,共同研讨出台长跑事故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其中包括长跑测试前的学生安全教育机制,事故评估及处理机制,事故发生后的纠纷处理机制。
3.2学校层面
3.2.1增加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信息互通
学校有义务将与学生生命有关的活动告知学生的监护人。为了免除学校在这方面的法律责任,体质测试的相关内容、要求以及长跑测试安全教育相关内容,有必要在学生开学报到的第一天就以书面形式随报到资料一起发放到学生和学生家长手中,以便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信息互通,更好地评估学生长跑测试的风险,共同督促学生参与锻炼。
3.2.2规范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制定统一的安全教育标准,由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实施,是避免由于体育教师认识程度不一而造成学生接受安全教育差异化最好的办法。另外利用下发体质测试通知的时机,在校园网普及有关长跑测试安全须知等常识,也是弥补安全教育不足的可行方式。
3.2.3结合自身情况出台长跑风险防范
在目前国家管理部门尚未统一出台风险防范机制的情况下,为了减低学生长跑测试猝死的风险以及减轻学校自身的法律风险,有必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出台长跑风险防范机制,使体育教师有章可循,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3.2.4尽快建立长跑猝死事故纠纷处理机制
高校应该尽快建立长跑猝死事故纠纷处理机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可以提前做好风险储备基金以及提前做好风险转移工作(如买保险等),为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3.3教师和工作人员层面
3.3.1理清法律责任是消除教师麻痹大意的手段
要根除体育教师对长跑猝死安全防范麻痹大意的行为,一方面要把长跑测试安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写进教学大纲,让其成为体育课内容的规定“动作”,另一方面要从法律责任的角度来对教师进行培训,本着谁出错谁担责的原则,让所有的体育教师都知道,满足什么样的程序要件才不会触碰到法律的边界。只有以上两个方面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3.3.2定期培训是提高教师和工作人员事故现场急救能力的最佳途径
调查显示,人手不够以及由于学生长跑测试猝死的几率极小,派校医长期跟随成本太高是很多高校测试现场不派校医的理由。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教师和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能够实施现场急救的能力。实践经验显示,在测试之前进行集中培训是提高教师和工作人员现场急救能力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凤凰网.大学生长跑猝死“死亡距离”这次只有1000米[EB/OL].(2012-11-29)[2014-10-10]http://edu.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11/29/19631873_0.shtml.
[2]今日早报.大二男生参加1000米体测时猝死[EB/OL].(2014-09-17)[2014-10-10].http://news.sina.com.cn/o/2014-09-17/063930868937.shtml.
[3]教体艺司函[2013]13号.关于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上报工作的通知[EB/OL].(2013-4-22)[2014-10-10].http://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17_gggs/201305/151698.html.
中长跑教案篇6
关键词:辅助练习运动技能设计策略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而身体练习具有一定规范的动作技能。离开了技能,体育教学就失去了目标实现的基础。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只有有效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和终身发展,彰显体育课程的性质,展现自身的价值和专业素养。
一、辅助练习在技能教学中的作用
运动技能辅助练习,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学习某一复杂或难度较大的动作,根据完成该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而设计的辅助动作练习。其目的是通过辅助动作的练习来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使学生更好、更容易、更有兴趣地学习和掌握主动作的运动技术。
1.辅助练习是形成运动技能的台阶
运动技能一般由身体姿势、运动轨迹、时间、速率、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教师如能较好地剖析运动技能的动作结构和完成该技能所需的身体素质,并据此选择和设计出一个或一系列的辅助动作,通过一定的有效练习,这就为学生技能的学习和形成搭建台阶。
2.辅助练习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如果教师“教材”式地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练习就会较为单一、枯燥,尤其是连续性运动技能,如跑步等,一般学生练习兴趣和收效较低。教师如能根据运动技能特点,有效地进行专项辅助练习的设计和选择,改变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并在课堂中有效地组织实施,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还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成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辅助练习是丰富教学内容的手段
辅助练习作为运动技能学习的台阶和桥梁,赋予了教师选择和创编教学内容广阔的空间,同时,教师若能创编和设计出丰富的、新颖的辅助练习,就能丰富和充实体育教学内容。
4.辅助练习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展现
体育是以技艺、情意为主要特征的实践类综合学科,如何将“静态”的教材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技能,这是体育教师重要的学科专业素养。运动技能辅助练习的设计是教师对运动技能教材的研读、对运动技能教学相关规律的认识等整体的综合智慧成果。
二、辅助练习在技能教学中的设计策略
笔者依据循序渐进激发兴趣技能迁移的原则或规律,设计了渐进型、激趣型、迁移型三种辅助练习策略。
1.渐进型辅助练习设计
(1)设计理念。在运动技能教学中,要求教师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采用完整练习还是采用分解练习更有效,取决于运动技能的复杂程度,即取决于运动技能学习的难度。一般地说,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小的动作技能,适合于采用完整练习法;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大的动作技能,适合于采用分解练习法。
(2)设计案例。
①动作分解型。针对动作多、较为复杂且动作体制化程度低的运动技能的学习,需要采用“化整为零”的教学策略,进行合理的、系统的技能分解“单元计划”,并进行可行的、有针对性的阶段教学设计课时教案,使学生逐步过渡、逐步形成,从而,整体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成效。
案例一:《跳远――踏跳》【动作分解辅助】
跳远运动技能教学,根据技能动作特点和结构,一般分解为:助跑、踏跳、过杆、落地四个动作阶段进行单元教学,但在单元教学中,还需将各阶段动作进行分解教学,如:踏跳阶段单元教学,可分解为:确定踏跳腿、确定踏跳身体姿态(手臂、身体、脚型等)、确定助跑与踏跳的衔接(助跑最后一步)等动作分解,根据各分解动作的阶段和特点,设计出如“开火车”(确定踏跳腿;强化上摆手臂姿态)、“踩气球”(强化踏跳脚型)、“定距起跳”(强化助跑与起跳的衔接)等等,相应的细化技能辅助练习。
②技能简化型。针对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小,一般不适合采用完整教学方法的动作技能,可采用技能简化的辅助练习。技能简化的类别一般有:降低速率、高度、难度;改变方向;放缓节奏;缩短距离;改变姿态;简化规则;器材辅助等方法进行。
案例二:《中长跑――跑的节奏》【缩距简化辅助】
对400米中长跑――跑的节奏教学,为让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中长跑节奏,可以设计并采用“定距定时”跑的辅助练习,具体做法是: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建立时间目标;根据学生制定的时间目标,确定50米的一般跑速;在音乐背景和老师的时间提示下,进行50米的定时跑,建立400米的节奏感念;当学生基本能控制50米距离跑的跑速后,逐步延长距离,最终逐步形成和建立目标成绩的跑步节奏。
2.激趣型辅助练习设计
(1)设计理念。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确实是学生学知识长能力的内在动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无疑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2)设计案例。一些连续性运动技能和封闭性运动技能,以连续、不间断的方式所完成,且持续时间较长,学生较易产生厌倦和枯燥的心理,同时,较长时间的单一练习,也会削弱学生的练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增加和改编练习的形式和方法。
案例三:《跨栏――摆动腿》【器材激趣辅助】
在跨栏―摆动腿的技能教学中,就可以借助“手扶滑板”器材来进行激趣辅助教学和练习,具体做法:让学生双手扶在滑板手把,单腿(攻栏腿)支撑在滑板,先在老师的指导下,原地了解摆动腿动作的要求和规格并模仿;在学生能基本进行原地模仿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摆动腿有节奏的后摆,在滑行中模仿摆动腿的过栏动作;当学生能基本完成行进间模仿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栏架的一侧滑过,用跨栏摆动腿的方式过栏,进行实际过栏练习。
3.迁移型辅助练习设计
(1)设计理念。在各项运动中,都有大量各不相同的动作,各种动作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已掌握了的动作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影响,能促进技能的形成,叫技能的迁移。恰当地运用迁移规律组织教学,安排学习,有利于进行新动作技能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设计案例。
①动作迁移型。在众多运动技能中,有许多动作技能具有相似性,可进行动作迁移型辅助练习在运用动作迁移规律时,需十分注意让学生通过对比体验A动作与B动作的差异性,因为有时A和B动作技能只是相似,而不是等同。
案例四:《标枪――出手用力》【动作迁移辅助练习】
标枪挥臂动作与掷垒球的挥臂动作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可以从掷垒球的挥臂动作引入教学,通过让学生回忆并练习掷垒球的挥臂方法,引出标枪教学,但由于标枪属于长器械,在握器械和出手动作中,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和体验。
可以设计“掷接力棒”的辅助练习,具体练法:让学生侧向握棒头进行投掷练习,并观察接力棒空中运行的方式;让学生侧向握接力棒的中端进行投掷练习,并观察接力棒在空中运行的方式;对比前两种投掷的练习,使学生明白“握棒头投掷,器材在空中打转向前,并可以利用器材打转的惯性,使器材投掷得更远;握接力棒的中端投掷,器材是在空中是滑行,不能打转,主要靠挥臂赋予器材的力”;让学生根据观察和体验讨论“掷长器械与掷短器械握法与出手手型的不同”,最终得出“掷长器械最后出手需比掷短器械更多向前上方送的力”;在基本感知动作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摸杆练习。
②心智迁移型。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形成过程离不开心智,离不开对运动技能的分析和综合,离不开完成运动技能的心理准备和所需情意,教师只有关注并在教学中落实运动技能心智培养,学生才能有效、完整的掌握动作要领、规则,形成运动技能。因此,教师应十分关注运动技能心智培养。
在众多运动技能中,相近或相似的运动技能心智比比皆是,同时,生活体验和经历也为一些运动技能提供了相近或相似的心智。这就给我们设计辅助练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思路。
案例五:《篮球――原地运球》
在篮球项目中,运球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球,寻找突破和传球。在学生初步掌握篮球运球的手型和用力方法、部位等基本动作要求时,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球能力和护球意识,可设计“你运我抢”的教学辅助游戏,具体做法:将篮球的运球及抢断球规则作为游戏规则,让学生在篮球规则下,进行定时1对1对抗游戏练习。
通过模拟实战中两队对抗的练习,既促进学生进一步提升原地运球能力,又让学生了解并运用相关规则,并为其后的实战积累运护球和篮球规则的心智技能,同时也为日后的篮球教学的心智技能迁移打下基础和作准备。
四、结束语
通过有效的运动技能辅助练习的设计,并在体育技能课堂中有效实施,能为学生搭建掌握运动技能的台阶,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升,也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赵宝珠.浅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策略[J].才智.2008(24).
[3]王璐萍.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有效性教学案例探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3).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范文(4篇)
- 阅0在廿四节气的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祭月作为民间节日重要的祭礼之一,逐渐演化为的赏月、颂月等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统节日.....

高中中秋节作文范文(4篇)
- 阅0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中秋节作.....

中长期理财投资方式(6篇)
阅:0中长期理财投资方式篇1【关键词】:工薪阶层家庭理财证券投资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居民的财产总量和结构都发生....

中长跑教案(6篇)
阅:0中长跑教案篇1关键词:体育训练有氧代谢训练方案与步骤中学生的体育训练,内容以发展有氧代谢为主,多采用有目的....

中长跑训练方法(6篇)
阅:0中长跑训练方法篇1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赛前训练计划。2.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李佩文几乎每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