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法老(6篇)
来源:
古埃及法老篇1
占地52000平方公尺,高146.5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古埃及的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今苏丹和埃及境内。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国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还矗立着一座象征国王权力与尊严的狮身人面像。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法老)陵墓。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的金字塔是占有集中的一部分。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开罗郊区胡夫的三座金字塔。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古埃及国王也称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隶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被看做是神的化身。他们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就成了法老权力的象征。因为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汉字的金”字,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金字塔”。在胡夫拉金字塔前,还有一尊狮身人面像守卫着法老们的陵墓。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
(来源:文章屋网https://www.wzu.com)
古埃及法老篇2
西谚曾说:“人类如果想要看到自己的渺小,并不需要仰视繁星密布的无限苍穹,只要看一看早我们几千年前就存在过,繁荣过,而且已经灭亡的世界古文化就足够了。而作为世界古文明之一的埃及文明无疑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它以它的古老和神秘而遐迩,怀着对这种文明的崇敬与向往,我们走进了探索埃及文化神秘而神圣的知识殿堂。也许正是它散发出的那种不可抗拒的引力使我们小组如中了法老的咒语,着了魔般的开始了对这个话题的探讨。
近代以来,世人对古埃及文明的认识,大体通过三种途径:一是古典作家的著作;二是考古发现;三是埃及学的兴起与兴盛。
埃及,拉丁语意为“尼罗河的礼物”。公元前五世纪,大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就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但是,埃及古文明不仅仅是尼罗河的赠礼,它更是古埃及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创造。尼罗河浩浩荡荡,奔腾桀骜的性格,给埃及人艺术创作以极大的灵感,他们把尼罗河看作一切生命的源泉,看作象征两性兼备的神而对它崇拜。在茫茫沙漠中,人们只能依水而居,古埃及文明就这样发祥于尼罗河两岸,尼罗河定期的泛滥及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古埃及的艺术,也与这种信念相关并且一贯保持了冷峻的独特面貌,被人称之为“静穆的伟大艺术”。艺术创作遵守“长存秩序”与“恒定的伦理”形成了独特的“为来世而艺术”的风格。
古埃及人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那数不胜数的艺术作品,包括雕塑、浮雕、绘画以及各种各样的工艺品,虽经岁月磨蚀,仍然绚丽多姿,魅力无穷,令人不得不去赞叹那些默默无闻的古埃及艺术师们的精湛技艺。古埃及艺术主要为建筑及雕像和壁画雕塑。绘画和石砌建筑是古埃及艺术的精华和瑰宝。
当世界上许多民族还处于蒙昧的原始时代,古埃及艺术家已经能熟练的运用现代造型“黄金分割”的法则剖析人体结构的比例,坚硬的材质在古埃及雕塑家手中变得十分得心应手。那些对称、平衡、比例、节奏、和谐统一等形式法则,总是让二十世纪的艺术家驻足沉思,给今天的人们无限启示和灵感。
埃及美术气质,不像克里特美术那般玲珑轻巧,也不像希腊美术那般端庄典雅。但埃及美术巍峨雄伟,壮丽华美,沉重而稳定,具有压倒一切的气魄,是世界美术中罕见的巨擘。它的工艺品又是异乎寻常的精致。它的风格是古代现实主义的杰出范例,与希腊美术相比,各异成趣。
说到古埃及艺术,我们不得不与古埃及的宗教信仰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和分析古埃及文化。人类初蒙时期的社会都是通过宗教来维系的。宗教信仰的先天性倾向是人类心理中极其复杂而有强大的力量。人类文化的起源自然也只能是宗教,没有宗教,他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判断是根据内心的感受,这种感受成就了舞蹈,音乐和诗歌的源泉。
古埃及的宗教,是古埃及人的“集体观念”,即当时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感觉的总和,在古埃及文化的构筑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许多学者尽力全面细致的阐述古埃及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古埃及人的宗教思想,当时主要的神祗、宗教中心、神庙、宗教活动,直至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中心还是研讨古埃及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由此再去观察他们的创作,理解和分析占据古埃及社会文化主要脉络的时间和空间的突出组合:建筑、雕塑、绘画等各艺术门类,可以对古埃及文化的特点有个比较清晰的印象,也容易探明古埃及文化形成的规律。
埃及人的宗教观念是相信人死后灵魂只是离开躯体漂泊于宇宙间,如果回归肉体就可以复活。因此埃及人十分重视棺材制作和陵墓建造,以祈求复活。所以埃及人十分重视保护法老和大奴隶主的尸体,不惜代价的建造陵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的由来。由于担心尸体的腐烂,就不能复活,他们就想到用石头雕刻国王、王妃的像以便保存下来;国王死后也要享受在人间世的一切欢乐,于是又想到把人间的事都画在墓壁上以供享受。这样就发生、发展了埃及的雕刻,绘画艺术。神庙中艺术作品则是为了取悦于神。如果不把埃及神祗的外部形象视作神的容貌,而看作是埃及神祗的性质和作用的表现形式,那就不会觉得埃及神祗丑陋不堪入目,反而会赞叹古埃及任用具体图像表达抽象、复杂概念的不懈追求和高超技巧。
埃及艺术不仅受限于宗教思想,也服务王权。可以说,宗教规定了艺术,而并非决定艺术,它规定的是艺术的形式。固守成业的艺术法则除了与古埃及人宗教思想有关,与坚持传统和保守僵化的中央集权统治的政策也密切相关。国家颁布法令,对雕塑和浮雕艺术品的创作法作出明确规定,这势必限制艺术的发展,根据艺术本质论中艺术的社会本质我们可以得出:宗教和政治虽然对古埃及艺术影响巨大,但真正决定艺术其发展的是当时古埃及较为低下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埃及宗教、艺术和政权三者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正是由于特殊的经济基础才决定了古埃及的宗教与政权比其他国家对艺术的影响更加巨大。
古埃及的最高神是太阳神“瑞”,因为太阳是万物得以生存延续的根本――《圣经旧约》的“创世纪”中所描绘的洪水淹没地球,诺亚造方舟的神化,不就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恐惧?统治者利用人的宗教性,把自己奉为上帝的使者,把民间对上帝的崇拜转为对他个人的崇拜,所以宗教又是与政治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的。
总之,古埃及艺术是在提供无限丰富资源的尼罗河两岸的自然环境,支配着古代的宗教信仰,以及奴隶人民的绝对王权等条件下繁荣起来的。
埃及艺术又是理性的艺术,奴隶制社会的古埃及艺术家总是冲破受命创作的局限,千方百计地向人们展示理性的觉醒,总有一些心智和火花从他们的作品中抽象出来。一些著名的学者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古埃及的石雕像几乎是相同姿态,无明显个性,但它恰恰显示了比人个性更有威力的性格,古埃及的绘画总是不论高低线条,一律清晰,勾勒分明,似乎很自然主义,不给观众一丝一毫的想象余地。但它正是对某种信息的抽象传达。”(汉尼尔.朱域烈《古埃及文化求实》)
古埃及法老篇3
一到达喧嚣杂乱的开罗,出租车司机就微笑着用“Sabahelward”(阿拉伯语“早上好”)来招呼我。好像古希腊神话中的阿里阿德涅线团一样,这3个阿拉伯单词将我带上了在法老领土上的一次寻芳之旅。
香水的研究者们以一种不眠不休的探索热情,揭示了一个受到人们忽视的事实:尼罗河畔的底比斯(Thebes)地区是香水的发祥地!在女王哈兹赫普撤特(Hatshepsut)的神庙里面有一系列的壁画描述了3500年以前,一个古埃及的船队到“彭特之地”(LandofPunt)去寻找一种叫“没药”(Myrrh)的香料的故事。没药(Hyrrh)是从没药树上收集的胶状物质,现产于阿拉伯、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等地。很早以前它的重要地位就不只体现在香水上,它还有药用和防腐的功效。其香味颇似凤仙花,而且留香持久。除此之外,这些古埃及人还搜寻其他类型的神秘植物,比如那些散发着浓郁异国情调的芬芳气息的植物。据说古代最大宗的香料植物“没药”和“乳香”(Frankincense)(从阿拉伯南部和索马里地区生长的一种小树上得到的胶状物。从古代开始就是相当重要的香料,至今还在应用)只生长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的索马里,所以人们深信在经历了数十日航行,穿越了红海之后,传说中叫彭特的香料之地就会出现。经过考古学家的调查研究表明,当时埃及的船队沿着尼罗河航行,到达了比原先人们所认知的更加遥远的地方。船队确实在阿尔伯特湖边找到了彭特之地,但是这里却不生长“没药”和“乳香”。这样看来对香水历史的研究似乎又进入了另一个泥潭。或许本该如此,就如同香水的名字(香水的英文Perfume源自拉丁文中的Parfumare,即经过烟熏之意)总会散发着那么一点神秘而奥妙的味道。
Louqsor以南120公里的Ddfou,有一座神庙遗址,那里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露天博物馆。墙上布满了叙事绘画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整个神庙由长达137公里的围墙围绕着。在多柱式大厅的西北面,隐藏着一个狭小的房间,既没有窗户也没有通风设备。这里就是香精实验室,乍一看,这里像香料储藏室多过像个实验室。可是墙壁上的象形文字,小心翼翼地记载着世代精心保存下来的香精和香脂配方。从原料、重量、加入顺序、加热和浸泡的时间、所需器皿,一直到成品的重量都有规定。
虽然这一种芳香的仪式的最初含义已经流逝在时间长河中,但今天还是能在埃及找到这种仪式的痕迹。在科普特教会,高级神职人员一直都承担着圣油的调配和祝圣工作。调配工序十分复杂,只有当上一次的成品用完才能开始下一次的制作。每次开始于封斋期的第六个主日的晚上,结束于复活节前的星期四。调配是在Wadiel-Natroum地区的圣比硕修道院进行的。那里的门房内科丹(Necodeme)神甫接待了我。他带领我穿过迷宫般的几个小礼拜堂。最后我来到了这里最神圣的地方:一个得用两把锁开启的配药室。里面有各种小锅、滤锅、天平,装着香料的小瓶子。两种圣油,myron和ghalilaoun都保存在这里。调配完成后它们先是被储藏在大塑料瓶里,然后被分装在有“十”字标记的小瓶子里送往世界各地的科普特教堂。
不光在礼拜仪式必不可少,香精也是和埃及社会各个阶层都息息相关的日用品。卢浮宫古埃及馆馆长日内维尔夫·皮埃拉认为,香精被视为偷悦的代名词,纯净的象征。不管是平民用的没药花或是凤仙花的香精,还是富人用的蓝莲花或百合花香精,都可以清新空气,柔软皮肤,治疗疾病和用于庆典祭奠。
神秘的“西腓”纳芙蒂蒂的香水
在弥漫的熏香中,祈祷者的精神得到抚慰,嗅觉得到愉悦,身体得到放松。而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西腓”(KYPHI)香,“西腓”是一种香味浓郁的混合香料,在日落时分的庙宇和深夜的宅院里,静静地燃着。
尼罗河畔艾德夫神殿斑驳的墙壁上象形文字诉说着当年制作“西腓”的过程:神秘的古埃及人运用各种各样不同的植物经细心辨别挑选后,选取其中的几样,再经过不可思议的多道工序加工,制成了实心的香油球——“西腓”。除此之外,位于阿斯旺水坝附近的菲莱神殿则以图像直接勾勒出了香油的多种妙用:埃及人经常将“西腓”香油球置入发中,这样可以让“西腓”随着体温和外界的高温慢慢融化蒸发而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同时融化的香油可以让人感觉芬芳清凉,达到了避免阳光直射的目的。此外,“西腓”也被广泛运用于木乃伊的制作过程之中,因为香油是古埃及葬礼必备的祭品。一种说法是埃及人相信,涂了香油之后,可以提高自己在另外一个世界的魅力。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埃及的统治者相信,人死后有再生轮回,若能使尸体保持完整无缺,当轮回再生的时候,就可以再用其生前不坏的躯体了。据说在1922年,当考古学家打开埃及第一位统治者图坦卡门的墓穴时,“西腓”的香味就迎面扑来,而这一木乃伊在那里已沉睡了长达三千年之久,可见特制的“西腓”的香味可以说是永恒的。这更体现了这种神秘香油的魅力!此外,“西腓”作为气氛香油还被用于法老的宫殿中。
近来,法国博物馆中心的研究让“西腓”这种古老的神秘薰香油得以重现。经过了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这种神秘的薰香油被香料专家桑德琳·维多尔(SandrineVideault)一道工序接着一道工序,重新完美地合成了出来。桑德琳·维多尔和她的研究小组起先把研究对象瞄准了拿破仑攻打埃及时带回的香油瓶,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搜罗到了这位将军1789年攻打埃及时劫掠的成百上千个香油瓶。不过由于年岁久远,油瓶中的油脂多与空气接触产生化学反应而变质,并不能真实还原当时的情况,得不到有用的数据资料。桑德琳·维多尔和她的研究组转而投向了香油配方的搜索,在翻阅了数千卷书之后,终于在普鲁塔克的著作《从艾西斯女神到欧西里斯神》中找到了重要线索,书中描述了“西腓”的制作配方,为了考证配方的准确性,工作小组进行了精心的研究与试验,并将研究心得和埃及两个神庙壁画上以图像记录的配方进行对比,最终找出埃及香油调配秘方。
“西腓”由16种原料组成,并通过6道中间工序被熏蒸而成。这16种豪华配方包含了菖蒲(含有一种麻醉及迷幻的物质:细辛醚)、薄荷、香桃木、柠檬叶、莎草、番红花、桂皮、甘松、肉桂及杜松等,加上蜂蜜、葡萄及红酒一起浸泡制成。“西腓”薰香油并不能直接涂抹在身上,而得放在炭上燃烧,头香闻起来像柠檬草与薄荷的味道,这归功于柠檬草和薄荷成分,继而是杜松与肉桂的味道,同样原料中也有这些成分。等浓郁呛鼻的味道充斥房间后,就会被皮肤与头发慢慢吸收。“西腓”薰香油具有催眠功效,并被埃及人拿来当作药物使用,它还可以作为外伤及皮肤感染用药。
叹为观止的古埃及香妆术
从古埃及神殿沧桑的壁画上,我们还可以领略到古埃及的香妆术。在古埃及,不论是男女老少,也不论官员还是平民,所有的古埃及人都有化妆的传统习俗。从一个人的妆面上便可以读出他的社会地位,不同的妆像代表了不同的社会等级。令人惊讶的是,通过对现存的古埃及长颈瓶中的残余物质的研究,表明古埃及人对于矿物质和有机物进行了成功地利用:几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合成物质的秘密,通过合成化学物质,制造出和现代化妆品原理相似的化妆用品。
法国博物馆中心在研究出了“西腓”配方的同时也成功地揭示了古埃及人的某些习俗和当时的种种化妆方法。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古埃及法老时代的眼影,这些古老的化妆品沉静地躺在同时期的芦苇编制、石制、瓷制和木制的瓶瓶罐罐里,他们也是拿破仑攻打埃及的战利品之一。研究小组同样进行取样并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的眼影含有以铅为主的滤渣,其中一些成分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如羟氯铅、角铅和氯化铅。于是,研究人员由此得到结论,即古埃及的化学家已经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对于合成所需的物质易如反掌。这一结论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诸多文献中同样得到了证实。
研究还意外地发现,古埃及人不同于现代人对色彩的敏锐,他们不喜爱艳丽缤纷、活泼明快的色彩,而对于绿色、灰色以及黑色这类暗色系却情有独钟,这与人们印象中的古埃及化妆形象(如埃及艳后)大相径庭。而同现代化妆一样的是,古埃及的化妆也有自己的时代潮流,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在古代帝国时期(公元前2600年一公元前2200年),当时的埃及人喜欢用绿色线条或黑色线条来妆扮自己的眼睛,这有点像今天我们使用的眼线,但线条更粗更浓,且一直延伸到太阳穴,整体效果如同今天的烟熏妆,非常有趣。而在随后的历代王朝里,修饰眼睛的线条则越变越细越加延伸,并和两鬓的头发相连。
香料是埃及化妆术中另一个颇受瞩目的领域。埃及人很早就懂得如何用指甲花(Henna)来染脚底板。不仅如此,那时的埃及人还已经掌握了用油脂吸取香味的技术了。他们把干净的猪油加热,再将香料放置其中,等猪油吸饱了香味时,将其取出。冷却后的猪油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乳霜了。
由于难以残留成分,给再现古代香料带来了困难。研究人员根据残存在神殿的绘画和有关文献等,逐渐破解了制造法,并成功再现了使用16种香料的焚香。这种焚香不使用酒精,而是通过燃烧释放香气,与现代焚香完全相同。焚香的原料,采用了薄荷、柠檬草、肉桂天然材料等。
古埃及法老篇4
[关键词]古埃及装饰艺术风格
古埃及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令无数致力于艺术研究的人们倾注了很大的精力去研究它,它虽然距现在已有5000年的时间,但对今天的艺术仍产生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古埃及的建筑艺术如金字塔、神庙、宫殿以及依附于他们的雕塑、绘画等是古埃及艺术精神所在,在世界装饰艺术中独具特色,魅力无限。而这些特点的产生是与古埃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泛神的分不开的。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最早步入人类文明的古国之一。古埃及的尼罗河是产生古埃及文明的渊源,尼罗河每年随季节的变化有规律的泛滥,使古埃及人感到大自然的神秘莫测;日升日落,星辰运转的自然现象又给古埃及人以极大的启示,从而使他们坚信在自然的背后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控制着这些现象,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就是神。于是产生了古埃及的宗教,他们崇拜、信仰神灵,相信“灵魂永生”,认为人在死后也会像太阳一样,会有日出日落、周而复始的现象,认为人是会复活的,只要肉体不腐烂,灵魂就会永远存在死者的遗体中。正因为这样才会产生“木乃伊”,也正因为这样才会有存放“木乃伊”的金字塔。而古埃及的装饰艺术,也是围绕着陵墓建筑展开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埃及独特的地理环境,也许就不会产生“灵魂不死”的,也就不会产生规模宏大、造型奇特、安全坚固的“金字塔”陵墓,也就不会产生独特的古埃及装饰艺术风格。由此可见。埃及的自然环境、和艺术创作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为装饰艺术创作提供了素材和内容,同时激发了埃及人的艺术灵感,激活了埃及人的艺术热情,他们不厌其烦地去描绘、装饰死后的生活场所,从而产生了古埃及的装饰艺术风格。古埃及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古埃及的艺术具有装饰化、程式化、写实性的特点。
一、古埃及的艺术具有极强的装饰性
装饰即修饰、美化的意思,具有极强的条理性、规律性和独特的审美视觉感受。古埃及艺术,无论雕刻还是绘画,在造型与装饰上都很注重平面化的表现手法,对各种形象进行归纳化、条理化处理,对人物、动物和植物等形象加以概括,以符合装饰形式的需要。在构图上不受自然景象的限制,服从视觉的美感。画面强调结构美,将整齐、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要素融汇到点、线、面和色的构成之中,具有独自秩序的造型规律。在古埃及最早出现的加工精良且极具装饰意味的石工艺作品――“化妆石板”,在上面雕刻有各种精美的装饰纹样,以及大量的动物、植物和人物。如:作为纪念性功用的化妆石板名作《美尼斯王征服三角洲》在这块盾形石板上,前后两面皆以浮雕形式表现了美尼斯王统一埃及的各种形象。画面中的鹰及人物皆采用侧面影像效果,有一定的装饰性,其中人物头部呈侧面,身体呈正面的表现方法奠定了古埃及“正身侧面律”的艺术风格,又如: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大量石工艺运用到建筑的装饰上面,装饰内容多为宫廷生活及神话故事,它的构成形式完美,具有浑厚古朴的艺术特点。作品《王后化妆》、《持莲花的少女》等,具有严整、工细和装饰性的特征。古埃及人深信文字的魔力,有许多壁画还用象形文字装饰画面,古埃及装饰艺术的彩绘,也运用了装饰色彩,突破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不把固有色处理得太死,色彩的置换服从画面的需要,赋予情感。用色大胆、强烈、概括,以简练的色彩达到饱满丰富的艺术效果,因此具有浓郁的装饰趣味。如一般男的肤色设赭红色,女的肤色设黄色,头发、眉毛设黑色,嘴唇、眼睑等涂以红色,衣服为白色,设色技法也是平涂,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用这样简单的几种颜色,以平涂勾线的方式形成若干色块,构成十分明朗单纯、和谐优美的色调关系。如古王国时《门考拉夫妇像》及《哈托儿女神保护着塞提一世》等作品体现了古埃及传统的审美意识和严格的艺术格式。古埃及艺术在构图上有平面排列的特点,他们把画面用横带状排列构图,用水平线来划分画面,形成平面的排列效果,使画面内容清晰明确,一目了然。古埃及的人物刻画通常是根据人物的地位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法老的尺寸最大,随从仆人的尺寸较小,并且安排在画面相应的地方,还用许多精美装饰画边和象形文字这样安排以填充画面空档,能更好的突出法老的尊贵,使画面充实、饱满、美观,富于变化,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二、古埃及艺术的程式化
程式化是一种模式,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古埃及当时社会稳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类型。对某一程式的分析,可以找出其中最基本的几个元素,以及对这几个元素最完整的表现来说明。古埃及装饰艺术风格中最典型、最稳定、最有代表性的特征表现在“正身侧面律”的运用上,这是古埃及艺术形象刻画的一种基本形式,成为古埃及艺术的特征和传统。人物出现在画面中,无论哪一种姿势。始终是给人一种正面的视觉效应。具体地说,就是脸是正侧面的,显出额、鼻、唇的轮廓:眼是正面的,有着完整的眼角:胸是正面的,显出双肩和双臂:而腿和脚是侧面的,充分画出由脚趾到脚跟的长度,仿佛有意给人一种呆板而机械的气氛,从而造成一种神秘的环境。无论是动物、植物、人物,还是绘画、雕刻均是这样。如埃及新王国时期的法老瑟特莫斯王后的石棺线刻就是一幅全侧身的女人跪坐像。现藏于埃及开罗博物馆的一幅古王国时期的人物头像(局部),即可看出,人物的身躯是正面的,而人物头像则是正侧面的,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神圣、庄严、肃穆的感觉。古埃及艺术风格程式化的另一个方面表现在。对国王面部的刻画的无表情特征,缺少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示,显示出一幅超然神态。他们的姿势也是固定的形式,比如,法老的立像常常是左脚在前,双手或屈或置于胸前:坐像则必是两手搁在膝上,右手握拳,左手平伸,身体没有丝毫转侧。这种固定的格式,使人一眼就能看出国王那高贵的身份和威严的神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这种程式化的语言运用,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如左基国王坐像及第四王朝国王阿门荷太普和他妻子诺弗尔特公主的雕像等都显示出这一特点。
三、写实性
古埃及的艺术形象在题材选取和表现方法上更多的是以写实手法为主,人物的比例、动势、解剖、细节刻画都比较准确、更加真实,富于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人像头部结构、五官比例极为准确,即使用现代肌肉骨骼解剖图去对照,也相差不多,这显示了古埃及艺术家扎实过硬的艺术根底和非凡的造型能力,无论坐姿还是立势,全身像的人体比例一般都很得当,很少有比例失调者。之所以这样,是由于古埃及艺术的功能性决定的,即艺术必须为宗教服务。古埃及人认为国王是神的化身,一般人必须依靠国王的恩典才能生存。国王死后,为了让国王灵魂方便得找到他的躯体。返回躯体,死而复生,就要对死者进行写实性的描绘。比如古埃及人用石膏裹以亚麻布制成的木乃伊面具,上面镀金,描绘死者头部的形象,佩戴在死者的头部,其作用是保护死者面部特征不受损坏,并且在死者头部损坏或丢失时作为替代品。更有甚者,为了更安全起见,确保灵魂有所依托,还雕塑了材质应用巧妙、形象酷似真人的雕像,放置墓中。有的直接做成人形棺材,如第十八王朝国王图坦卡曼的《黄金王棺》,是古埃及金属工艺品最典型的代表,这种雕刻精美、装饰华贵的人形棺,其形象是按照图坦卡曼王本人的相貌创作的。不仅人物如此,对动物、植物的表现也遵循严格的写实风格,古代埃及人是一个信奉多神的民族,他们的神多半是以动物来作为死者灵魂的守护神,如鹰神和蛇神是古代上下埃及分别信奉的守护神。是法老王权的守护者,因此。动物、植物也必须是写实的。绘画和雕刻的题材内容上多是反映生活场景,题材非常广泛,从法老贵族的征讨狩猎到祭神仪式,甚至有农耕、渔猎,歌舞宴乐等等。古埃及人深信图画和文字的魔力,他们在墓室墙壁上精心地描绘美化,其主要目的是想通过绘画和雕刻来寄托对来世生活的永恒追求和梦想。
通过对古埃及装饰性、程式化表现手法的研究,可以知道他们的审美趣味和装饰艺术的功能性的缘由,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古埃及人出于帮助灵魂辨认死者的目的,从而决定了艺术风格的写实特征。
古埃及法老篇5
我向往的地方是古埃及,我的心目中,那是个虽森严冷酷却又美好的地方。
最开始接触古埃及这一词是在看漫画的时候,里面有一集名为死者遗书,就是以古埃及为背景,发生在埃及艳后——克丽奥佩托拉七世身上的故事,漫画里的故事自然是假的,但因为好奇,我特地上网在百度上查找这个名字,在里面知道了克丽奥佩托拉七世的故事。看了这个故事后便对克丽奥佩托拉七世的强势与高傲深深折服,自然地对古埃及也发生了兴趣。
然后慢慢在其他书籍中看到了摩西出埃及记,奴隶制度的森严,名为努格白的服饰……对古埃及的兴趣便愈来愈大,不可截止。不断地查阅着资料寻找着书籍,迫切地想要了解古埃及。
使我最感兴趣的无非是埃及埋葬方法以及埃及人们奇特的穿着打扮。
他们将尸体泡在碱粉里七十余天,再将尸体清洗干净,用长长的细麻布从天到脚裹起来,再在外面以树胶替作普通胶水涂上。而他们将尸体作成木乃伊的原因便是他们对神与灵魂近乎痴迷的信仰,他们恐惧着死亡,却相信来世可以或多或少地将这种恐惧减少,因此他们在埋葬死者时进行了精心准备,随着法老时代的来临,等级制度的扩大,人们对美好来世的向往企盼更加迫切,慢慢地竟形成了对死者尸首的崇拜感。他们认为,如果以可辨认的形式保存着尸体,人身上的灵魂就会回到死者的躯体,如果躯体完整且不腐烂,灵魂和躯体再另一个世界可以生活,而尸体腐烂时,灵魂就不复存在,人们就真正的死去了。所以为了死者来另一个世界更加安详美好的生活,他们精细完好地保存着死者尸体。正是这样的信仰,他们对于木乃伊的制作上几乎到达绞尽脑汁的地步。在埋葬死者时,往往还会放上一本书,或是放在特制的小匣子里,或是放在尸首身旁……那是保障死者在阴间安全必要时引导死者返回世间的亡灵书,亡灵书里通常是赞美太阳神拉的句子以及“阴间安全手册”。
而古埃及的打扮更是奇特。
古埃及法老篇6
埃及的首都大开罗市是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的,它也是整个非洲最大的城市。开罗位于埃及之北,是尼罗河注入地中海的入海口。埃及的大部分城市都是沿尼罗河形成的,其中开罗的历史最悠久,长达五千年。开罗是当今世界上罕见的遭受战争破坏最少的古城,再加上历代王朝和政府不断修缮和扩建,才形成了今天这个古今辉映的宏伟城市。
尼罗河畔古迹寻踪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埃及的大部分城市都沿河而建,埃及水源几乎全部来自尼罗河。开罗的尼罗河上有许多游船,其中仿法老时期的船只修造成的又名法老船,夜晚泛舟河上,可游览两岸旖旎风光,又可观赏船上著名的东方舞表演。
对于古埃及人来说,生和死是以尼罗河为界的,太阳每天从尼罗河的东边升起,又往西边落下,尼罗河的东岸代表生的希望,而尼罗河的西岸则代表死亡,所以古埃及人一般住在尼罗河的东岸,西岸则是陵墓聚集的地方,像帝王谷、王后谷、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殿等都在西岸,而膜拜各种主神的神殿则建于东岸。
在尼罗河沿岸不计其数的神殿中,卢克索神殿保存相对完好。卢克索神殿也有一个狮身人面像,殿内有一只圣船,圣船会在每年的祭典活动中运载巨型神像到殿里。殿外的拉美斯二世雕像高近20米,非常雄壮,殿内的巨柱在经历了数千年风吹雨打后依然精美。
卢克索神殿外的两千米处是卡纳克神殿,卡纳克神殿有136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神殿从公元前1200年开始兴建,其后30个法老都不断地加建神殿,以示地位及身份。神殿主要供奉众神之首的太阳神阿蒙,门外有一排狮身羊面像随时恭候你的到来。
戴假胡须、身着男装、束胸宽衣、手执权杖,看起来颇具王者风范——这就是埃及唯一一位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的雕像。哈特谢普苏特神殿坐落于山谷之中,三层柱廊式的建筑气势不凡。哈特谢普苏特认为自己是神之子,建造这座神殿宣扬她远征其他国家的伟绩。
金字塔
开罗之所以有“千塔之城”的美誉,除了因为拥有众多的宣礼塔,还因为有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相传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的基座为正方形,四面则是四个相等的三角形,整个金字塔形成一个方锥体。因为金字塔的侧影类似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称之为“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至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成为古埃及文明最有影响力和持久的象征之一。
在开罗西南方向约10千米的吉萨高地上的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打后,顶端已经被剥蚀了将近10米。胡夫金字塔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令人惊叹以外,还因为其高超的建筑技巧而闻名。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即使已历时数千年,人们也很难将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所以这座金字塔才能历时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另外,在胡夫金字塔塔身的北侧离地面13米高处,有一个用4块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这个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因为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边形,那么,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压力就会把这个出入口压塌,而用三角形,则均匀分散了这巨大的压力。在四千多年前对力学原理有这样的理解和运用,确实十分了不起。
胡夫死后不久,在他的金字塔不远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金字塔,就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它比胡夫金字塔低3米,但由于它的地面稍高,因此看起来似乎比胡夫金字塔还要高一些。哈夫拉金字塔的附近建有一个雕着哈夫拉的头部、配着狮子身体的大雕像,即著名的狮身人面像。除了狮身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在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上凿成的,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刻成狮身呢?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乃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门的守护者。因为法老死后要成为太阳神,所以就雕凿了这样一个狮身人面像为法老守卫门户。
坐地铁去汗哈利市场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简爱》读书心得收获范文(5篇)
- 阅0《简爱》读书心得收获范文五篇这本书的女主角简·爱是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在舅母的虐待下,她坚强的生活着,努力的反抗着,她追求自由,不想再受到别人的打骂和侮辱。下面小编给大家.....

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范文(4篇)
- 阅1在廿四节气的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祭月作为民间节日重要的祭礼之一,逐渐演化为的赏月、颂月等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统节日.....

古埃及工艺美术的特点(6篇)
阅:0古埃及工艺美术的特点篇1张光宇先生借鉴经典的神话故事来表现当时的黑暗统治,因此《西游漫记》是荒诞而又现....

古埃及法老(6篇)
阅:0古埃及法老篇1占地52000平方公尺,高146.5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金字塔在埃及和美....

绿色产业分析(6篇)
阅:0绿色产业分析篇1关键词:煤炭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一、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一)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作为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