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病虫防治方法(6篇)
来源:
稻谷病虫防治方法篇1
关键词抛秧水稻田;病虫草害;发生特点;防除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185-01
水稻抛秧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现代稻作轻型栽培技术,2006年白帽在中稻上推广面积达2000多公顷,占中稻种植面积10%以上,已充分显示了其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优势,但抛秧稻田病虫害发生复杂、杂草危害较重。
1抛秧水稻的生育期特性及栽培特点
据白帽的耕作制度和温光资源条件,水稻抛秧在品种选择上,一般要求中熟杂交系列中稻品种,在茬口安排上以前茬油菜田和闲田为生,与常规手插移栽水稻相比,抛秧水稻秧龄期较短,一般在25d以内,比普通水育大秧短10d左右,如秧龄期过长,则秧根连结不易分散,就无法抛栽。抛秧时间早,具有抛秧时伤根少、扎根浅、起发早、分蘖节位低、基本苗数足、有效穗数多及后期青秆黄熟等特点,有显著的早发优势。
2水稻抛秧田病虫草害发生特点
抛秧水稻田前期有利于杂草发生,分蘖期而遭1代二化螟为害;中期有多种病虫发生和为害,如2代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穗期的稻飞虱、叶尖枯、稻曲病和稻谷粒黑粉病等相继发生及为害。
2.1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发生量大,危害重
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产卵为害具有明显的趋嫩绿习性,特别是岳西县第1、第2代二化螟及四(2)代稻纵卷叶螟处于抛秧水稻生长优势明显,植株嫩绿,极易引诱螟蛾产卵为害。据2007年6月18日调查,1代二化螟枯鞘株率:抛秧中稻田平均为29.6%,手插中稻田平均为9.8%。7月20日调查四(2)代稻纵卷叶螟蛾量、卵量:抛秧中稻田平均蛾量30.45万头/hm2,平均卵量412粒/百丛,手插中稻田平均蛾量16.86万头/hm2,平均卵量278粒/百丛。7月20日调查四(2)代稻飞虱,抛秧中稻田平均有稻飞虱3420头/百丛,手插中稻田平均有稻飞虱1040头/百丛。
2.2水稻纹枯病发生早、病情上升快
水稻纹枯病是高温高湿性病害,抛秧稻田分蘖快、封行早、群体大、湿度高,因此抛秧稻田纹枯病的发生特点是发生早、为害重、时间长。据历年资料记载,抛秧稻田纹枯病初见期比手插秧稻田早10d左右,但病情上升较快,据2007年7月10日调查,抛秧中稻田水稻纹枯病病丛率平均为4.6%,而手插中稻田水稻纹枯病仅有零星发生。
2.3穗期病虫害相继发生及为害
由于四(2)代稻飞虱虫口基数大,防治技术不到位,导致了五(3)代稻飞虱发生量大、为害重,2007年8月15日调查,抛秧中稻田平均有稻飞虱5870头/百丛;稻曲病、稻谷粒黑粉病在水稻抽穗扬花时遇雨水多、湿度高,有利于病菌萌发侵入,则发病重。
2.4杂草猖獗发生为害,防除难度大
由于水稻抛秧后至秧苗扎根立苗前,田间不建水层,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对杂草特别是稗草种子的萌发与生长极为有利,因此杂草的发生数量明显多于普通插秧移栽稻田,而且发生高峰提前,杂草的大田生长为害时间拉长,对水稻的危害加重。抛秧水稻杂草发生量大,人工拔草难度大、花工多、效益低、效果差,同时对秧苗的影响也较大。而化学除草安全性差。抛秧田秧苗秧龄短、抗药性差,前期根系在土壤表层,增加了根系对除草剂的吸收,因此对除草剂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如含有乙草胺、甲磺隆成分的混配除草剂在抛秧田使用均易产生药害。
3防除技术与方法
根据抛秧田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在防除时应抓住前、中、后(穗期)期,实行阶段性重点防除。前期以化学除草为中心,分蘖期以1代二化螟防治为重点;中期(孕穗期)防治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2代二化螟;穗期以防治稻飞虱为主攻目标,兼治叶尖枯、稻曲病和稻谷粒黑粉病。
在杂草防除中,针对抛秧水稻“苗小草多”的特点,为确保稻苗安全和除草效果,应采用“一封一补”的2次化学除草技术。“一封”即掌握在抛栽秧苗基本直立后(抛栽后5d左右),施药封杀杂草,宜选择安全性较好的丁苄、幼禾葆等药剂;“一补”即抛秧后15d,田间仍有较多残存杂草,必须进行补治,使用精克草星、抛秧精克等药剂。“一封一补”前后配套使用,除草效果可稳定在90%以上,安全性也比较好。
在病虫防治上,应根据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结合气象因素和具体田块的苗情,确定防治的主攻对象和防治时间,合理混用氯虫苯甲酰胺、锐劲特、毒死蜱、吡虫啉、噻嗪酮、纹霉清、爱苗等高效低毒残留农药,控制多种病虫害。
稻谷病虫防治方法篇2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沼渣沼液生产有机水稻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沼肥要求、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及贮藏。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9137保护农作物大气污染最高浓度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963.1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
GB/T1963.4有机产品第4部分管理体系
三、基地要求
1.环境条件
选择空气清新、水源无污染,远离工矿企业5000m以上的农田,并符合GB9137、GB3095的要求。
2.土壤条件
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已进行三年AA级生态稻谷生产置换的地块,并符合GB15618的要求。
四、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高效品种,要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特点,对病虫害具有抗性的品种,如:长选12、稻花香四号、富源四等。
五、沼肥要求
沼肥选用正常产气30d以上的沼渣沼液。
六、沼肥育秧
1.苗床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靠近水源、土壤无污染、土壤肥沃的园田地或旱田地;按每亩本田准备秧床10m2~12m2。
2.苗床制作
播种前2~3d,按水稻种植面积规划好苗床面积,翻耕10~15cm,平整做细后,按每平方米浇施沼液5kg;或者播种前10~15d,翻耕10~15cm深,每平方米施沼渣5kg~10kg,与床土均匀混合后,整平拍实,并用薄膜覆盖(平盖),封闭发酵10~15d。
按照本田每亩用种2.5kg的标准准备种子,浸种前晒种2~3d,并经过筛选和12.5%的盐水选,选后用水清洗两遍。
3.种子浸泡
用透水性能较好的编织袋装种子,将种子放入容器中加入沼液完全浸泡。浸种时间:采取间歇式浸种,浸泡12h、晾6h,浸泡12h、晾6h,再浸泡6h后清水洗净待催芽。
4.播种
气温稳定通过5℃时,约4月15~20日播完,播种后用备好肥沃细土0.5cm~1cm,以喷水不露籽为宜。
5.苗床管理
出苗进入一叶一心期后,每7d用沼液兑清水浇施一次,按100kg沼液兑100kg清水浇施,移栽前3d用净沼液浇施,每平方米每次用稀释后的沼液3kg,喷后喷清水洗苗1-2次。
七、本田栽培
1.整地、基施沼肥
移栽前1~2d,耕翻碎土后,结合泡田亩施沼渣、沼液混合体1t~1.5t,耙地平整。
2.移栽
5月15~20日移栽。移栽规格30cm×(13~14)cm×3株。
3.追肥
秧苗移栽后10d~15d,用沼肥1000kg/亩追施,同时进行中耕(肥泥混匀)。
4.沼液喷施时期及用量
初穗期和灌浆期或齐穗期和灌浆期各喷施一次沼液。(1)初穗期沼液与清水比1:1喷施40kg/亩;(2)齐穗期沼液与清水比1:0.8喷施40kg/亩;(3)灌浆期沼液与清水比1:0.6喷施40kg/亩。
5.沼液喷施方法
(1)喷施时间:晴天上午8点~9点或下午6点~7点,阴天全天都可喷施;
(2)喷施程度:喷施到叶、穗尖滴水珠;
(3)雨后补喷:喷施后4h内遇大雨补喷一次;
(4)稻瘟病区初穗期喷施时可结合防治稻瘟病进行。
八、水层管理
插秧后缓苗前湿润管理,水层保持3cm~4cm,浅水养苗分蘖。有效分蘖终止期前3d~5d进行晒田,达到泥面有裂缝,地面见白根,叶色转淡绿,需晒5d~7d后恢复正常水层,孕穗至抽穗期采用活水灌溉,水层保持4cm~6cm,如遇低于18℃温度,采用深水护胎,水层18~20cm,低温过后恢复正常灌水,抽穗后3d~5d进行间歇灌水,抽穗至扬花期保持5cm~7cm水层,抽穗后20d~30d采用间断落水,90%成熟停止灌水。
九、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有机稻生产的防治方针是预防为主,结合物理及生物防治,首先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培养健壮个体和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在经济阈值内,允许病虫草在一定程度以内存在,不进行防治,由田间生物进行自我调控。超过经济阈值时,在准确预报预测的基础上,及时控制发病中心,进行防治。
1.物理防治方法
架设杀虫灯,每盏频振式杀虫灯控制有机稻田面积40~50亩。
2.生物防治方法
采用生物农药,稻瘟病用600倍液农抗120或井岗霉素进行防治,特别注意打苞期防治穗茎瘟病,稻曲病在水稻破口期应用500倍液农抗120喷雾防治,潜叶蝇、负泥虫采用生物农药BT(阿维菌素)或灭幼脲3号进行防治。每亩用灭幼脲3号60mL,兑水30kg,叶面均匀喷洒;间隔10d再用相同上述方法用量复配50mL1.8%阿维菌素叶面喷洒一次即可。
3.农业防治方法
防治稻蝗采用人工网扑,放养鸡鸭进行除治,春季结合整地灌水打捞蝗虫卵块及人工除杂草。
十、收获
有机稻收获标准为85%完熟即可收割,脱粒、晾晒,脱谷损失率小于30%,糙米损失率小于50%,破碎率小于0.5%,净度大于97%,保证有机稻谷的商品率。
稻谷病虫防治方法篇3
关键词有机水稻;种植技术;效益分析;重庆丰都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6-0024-02
有机水稻是指生产环境条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转基因和辐射育种的种子,不施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的水稻。丰都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地,境内立体气候特征明显,高海拔的山区生态环境良好,适宜种植有机水稻。丰都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从2012年即开始进行试验性种植,迄今已示范推广400hm2,其中162hm2获有机认证和有机转换认证。本文就丰都县有机水稻种植技术和种植效益进行总结与分析。
1种植技术
1.1种植基地选择
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远离化工厂、水泥厂、磷肥厂等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同时,需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及相邻田块对种植基地的影响。温度适宜、阳光充足、雨量丰沛、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空气清新、水质纯净的高海拔区宜作为有机水稻的生产区。为确保基地环境符合有机水稻生产的基本条件,基地的土壤、大气和水质条件必须经过具备资质的部门监测。检测标准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19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基地周边采取一定的防护、隔离措施,避免常规田块的农药、化肥和水流入或渗入有机水稻种植田块[1]。
1.2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广、抗性强、商品性好的国家二级及以上优质稻品种,例如丰优香占、川优6203等。
1.3物资准备
准备种子18.0~22.5kg/hm2及经发酵处理腐熟的饼肥1800~2250kg/hm2。
1.4播种育秧
丰都县有机水稻生产基地播种期以3月下旬为宜,根据不同区域具体情况,可适当提前或延后。采取旱育秧或旱育抛秧方式育秧。播种前晒种1~2d,用35℃温水浸种12h。
1.5施底肥及移栽
撒施腐熟饼肥1800~2250kg/hm2,然后耕犁并平整。当秧苗达到4叶1心时即可移栽,按15cm×20cm左右的规格栽植,每窝栽2株苗,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栽植方式。
1.6追肥
秧苗移栽成活返青后,施畜禽粪水15t/hm2左右,施肥方法为直接浇泼于稻田。
1.7病虫草害防控
1.7.1病害防控。丰都县有机水稻生产基地的主要病害有恶苗病、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等。以农业防治为主,通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调控肥水等增强植株抗性,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病害发生[2]。必要时可适当使用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立枯病等。
1.7.2虫害防控。经田间观测与统计分析发现,对水稻造成严重危害的害虫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防控方法:一是采用杀虫灯[3],每2~3hm2安装1盏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二是选用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生物农药或植物源农药防治,以控制害虫基数,如Bt粉剂、苦参碱水溶剂等;三是利用生产环境中的自然天敌,如蜘蛛、寄生蜂、蛙类等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四是利用微生物杀螟杆菌、白僵菌等防治水稻螟虫;五是通过稻田养鸭控制田间害虫,特别是中下部害虫的发生数量[4]。
1.7.3草害防控。提前泡田诱草萌发,再耕翻达到灭草目的[5];或采用人工除草,减轻杂草危害;还可铺专用除草膜抑草。施用的有机肥需充分腐熟,且不含具有生命活力的草种。科学配置株行距,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稻秧提早封行,抑制杂草。
1.8收获
采用人工或机械收割,收获时单打单晒,不与其他栽培方式的稻谷混合堆晒。晾晒器具要求使用竹器或草席等,不得在石板和水泥地板上晾晒,以免影响稻谷品质[6]。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利用烘干机代替自然晾晒。
1.9田间档案记载
绘制有机水稻分布图,对种植有机水稻的田块进行统一编号。设统一规范的记录表,记录事项包括生产资料种类和数量、技术责任人、种植者、生产过程中每项作业措施等。
2效益分析
2.1经济效益
据统计分析,丰都县水稻种植面积2万hm2,低海拔至高海拔单位面积产量递减,平均产量7425kg/hm2,2016年稻谷市场价2.6元/kg,产值19305元/hm2。有机栽培条件下水稻后期结实率偏低,千粒重下降,平均产量4680kg/hm2,企业收购有机稻谷的保护价为5.6元/kg,产值达26208元/hm2。与常规栽培水稻相比,转换后的有机水稻平均单产减少2745kg/hm2,减产约37%,但有机稻谷的销售价格增加了3元/kg,增幅115.4%,种植农户的收益大幅提高。
2.2生态效益
丰都县水稻种植化肥施用量平均为尿素750kg/hm2,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200kg/hm2,氯化钾或硫酸钾450kg/hm2。采用有机方式栽培,不施用化学肥料,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有机生产方式以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恢复地力效果明显。丰都县农业环境监测站的检测结果表明:多年施用有机肥有利于保持土壤生态平衡和养分平衡,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连续施用3年,稻田有机质含量提高1倍多,全氮含量提高67%,速效氮含量增加23%,速效钾含量增加38%,土壤各种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稻田。
2.3社会效益
丰都县有机水稻生产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运营,农户只投入劳动力,公司无偿提供有机水稻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并进行技术指导,所产稻谷由公司按5.6元/kg的保护价收购。此经营模式解决了农民缺乏技术、缺乏销售渠道等系列问题。种植者在不增加投资、不增加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单位面积效益更加显著,有助于丰都县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同时社会效益明显。
3结语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普遍关注,对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农业生产体系提出了挑战。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重视,有机食品概念下的有机农业顺势而生。水稻有机栽培的生产成本比较高,丰都县有机水稻生产的物化成本是由企业替农户承担的,但如果企业市场开拓或品牌培育能力不足,将无力分担投入品所需成本。因此,对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产值等问题,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另外,水稻有机栽培的病虫害防治仍比较困难,有待寻找更加有效的防治途径。
4参考文献
[1]朱晓辉.有机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生产管理[J].农技服务,2015,32(8):42.
[2]吴旦良,周奶弟,朱贵平,等.仙居县有机稻米生产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通讯,2010(6):144-146.
[3]束汉良,邹国民,戎全虎,等.发展有机农业提高稻米品位:浅谈镇江发展有机稻米生产的前景与关键技术[J].中国稻米,2006(6):55-56.
[4]黎安苹.有机水稻种植技术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3(23):45.
稻谷病虫防治方法篇4
关键词单季稻;甬优9号;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1-0026-01
甬优9号(原名:02-E8)是为宁波种子公司与宁波农科院合作选育的籼粳杂交稻,于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将其作为该省单季晚稻种植品种之一[1]。温州市龙湾区在2008年开始引进该品种,并进行了试种,结果显示该水稻表现为株型适中、穗大粒多、高产优质,深受广大农户欢迎,截至2015年,该地区甬优9号种植示范面积达到500hm2之多,产量高达8250~10500kg/hm2,现已取代甬优6号成为本地主栽品种,并形成一套切合当地实际情况,且比较详尽的单季稻高产栽培技术[2]。现将甬优9号单季超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希望能为广大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
1播前准备工作
1.1备好物资
在进行水稻种植前,应根据所种植水稻的面积准备相应的物质,一般情况下应该准备7.5~9.0kg/hm2的谷种、强氯精15g/hm2、多效唑15g/hm2、35%春发(丁硫克百威)7包/hm2。秧田的选择应该以排灌方便是否方便为选择标准,建成畦宽1.6~1.8m、沟宽20~27cm的半旱型秧田。为了方便水稻种植的后期管理和提高水稻产量,需要在种植前对稻田进行整地,整地以畦面平整、无杂草、无积水、无硬块等为标准[3]。
1.2浸种消毒
对谷种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地预防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谷种一般可用10%多效唑500倍液等进行拌种,以促秧苗矮壮多分蘖,多效唑拌种晾干后用清水浸种10~12h,然后倒出多余的水,以使水面刚漫过谷种为宜,然后每1kg的谷种加入2g的强氯精进行拌种,并浸泡10~12h,然后使用适量的清水将种子清洗干净即可,并将清洗后的种子用于催芽处理。
1.3种子催芽
将消毒后的谷种堆成高度为30~50cm的谷堆,并在谷堆四周及表面盖上1层湿的覆盖物进行催芽处理,同时定期对覆盖物喷洒适量的水分,防止谷种因水分缺失,影响发芽率。大量实践证明,谷种在堆放18~20h后会出现破胸露白,此时应该将谷堆厚度降低到10cm以下,方便谷堆散热,防止因谷堆温度较高出现烧苗现象。当发现谷壳干燥或芽不饱满、根细长时要及时洒水,盖上覆盖物保湿防芽干枯。待80%的谷种破胸露白时即可播种。
2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嫩壮秧
2.1适时早播
根据甬优9号的生物学特性可知,甬优9号的感光性较好,同时晚播会影响水稻后期灌浆结实,而早播则会延迟水稻的生长期,给水稻管理带来了困难。适时早播可以适当地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进而提高水稻产量。根据温州市历年台风发生时间和特点可知,龙湾地区单季晚稻的最佳齐穗时间在每年的9月12―15日,因此可在每年的6月10―13日进行播种。
2.2喷药促蘖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一般要多培育出短壮多蘖秧的秧苗,目前多通过喷洒多效唑以培育出短壮多蘖的秧苗。一般在施加断奶肥后,且秧田水干以后进行配洒,此时一般也进行除草,可以与除草剂混合同时配洒,用量为秧田配洒多效唑2.25kg/hm2、杀稗王0.375kg/hm2、苄磺隆0.45kg/hm2。在喷洒时要保证稻苗、空地表面以及杂草等地都被喷洒到,同时要在配洒1~2d后才能在秧田上灌入适量的薄水。
3防治结合,控制病虫发生为害
3.1秧田预防
单晚秧田是虫害集中为害区,要在农药拌种的基础上,从2叶开始(播后8~9d)治虫,可用25%好虱灵(或扑虱灵)750g/hm2、80%敌敌畏乳油3.00~3.75L/hm2、水300~375kg/hm2,或用10%稻腾450mL/hm2、扑虱灵750~1125g/hm2、水300~375kg/hm2的进行喷雾防治,隔7~10d再防治1次。在拔秧前5~7d喷最后一次药,用长效型农药20%氯虫苯甲酰胺300mL/hm2或10%阿维・氟酰胺900mL/hm2与水300~375kg/hm2混合喷雾,将秧苗淋湿淋透,使秧苗无病虫带药移栽到大田[4]。
3.2大田防治
单季晚稻是早稻与连作晚稻各种病虫害的桥梁田与重点为害区,秧田害虫主要为稻飞虱、卷叶虫和螟虫,病害主要为纹枯病,为了降低病虫害对水稻产量造成的影响,要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防治,特别是对一些单双混合栽培区的稻田,要在早稻收获后2~3d喷洒1次农药,防止害虫迁飞。甬优9号易感褐飞虱,怕螟虫为害,后期要重点做好这2种虫害的防治,从破口始穗期到完熟期,应选阿维菌素等农药,多次喷药,建议农户采用类型农药交替使用,同时要喷足药量,要求所有的植株都淋湿淋透,喷药时田中要有薄水层,以提高治虫质量,防治病虫危害。
4合理施肥
由于甬优9号具有产量高、群体大、耐肥抗倒性好等特点,一般要增施肥料,需施氮肥折尿素375~2250kg/hm2;增施磷钾肥,施磷肥225~300kg/hm2、钾肥112.5~150.0kg/hm2。同时根据稻田的肥力情况,适量地增减施肥量,如对于肥力较好的稻田,可适量减少施肥量,对砂性土壤可适量少施磷肥,对易僵苗的稻田适当多施磷肥。根据稻田不同的土壤性质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做到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对于基肥可施加尿素187.5~262.5kg/hm2(保肥能力强的田多施,涂田、砂土田少施)、磷肥225~300kg/hm2、钾肥112.5~150.0kg/hm2,在第2次翻耕前混合撒施;追肥可施加尿素150.0~187.5kg/hm2,可在插秧后7~10d进行;穗肥,看田、看苗于8月底至9月初间结合搁田复水时撒施,一般用量为复合肥52.5~112.5kg/hm2。
5科学管水
科学管水要求稻田每次灌水后露田1~2d,在稻田喷洒除草剂后进行适时早搁、及时烤搁田。烤搁田时间应控制在30~40d,根据龙湾地区气候特点烤搁田时间一般在7月20日至9月1日,同时在每丛有9~12株苗时即开始烤田,最迟不得在7月25日以后。首次烤田要适当重烤,烤田标准为新根露白、老根深扎、田中有细裂、田边开大裂、中午叶片微卷、叶色褪黄;复水后多次轻搁,以干为主,利诱水稻根深扎,达到壮秆健身稳长的目的。甬优9号穗大粒多,有二次或多次灌浆现象,灌浆时间长,因此要注意中后期肥水管理,否则会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孕穗期,在9月5―30日,此时稻田以湿为主;9月30日以后要以干为主,严防田土发白,以利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后期不能断水过早,要湿润养老稻,在成熟前7d可灌1次跑马水,促进成熟,避免割青,一般10月下旬稻谷完全成熟后即可收割。
6参考文献
[1]李岳欣,林仁东.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甬优9号作单季稻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64-65.
[2]胡光瑞,潘红光,邱财富,等.浙南稻区甬优9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85-88.
稻谷病虫防治方法篇5
关键词水稻;病虫防治;专业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4-0123-01高州市金山街道办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有逾7000农户,农业人口逾2.3万人,其中在家务农的逾1.5万人,年龄50岁以上的农户约占70%,妇女约占6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为88%。全镇耕地面积1466.67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153.33hm2,蔬菜等其他作物约666.67hm2。为探索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新模式,在省植保总站、市农业局的支持帮助下,金山街道于2011年3月15日组织成立了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并在当地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成为高州市第一支由政府引导扶持、植保部门技术指导、农民自发参与、走市场化发展道路的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
1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新模式
金山街道群众基础好,农技站在村民中有较高声望,同时也是茂名市植保新技术推广示范镇。为解决水稻病虫害防治分散问题,在农技站的引导和带领下,从2010年开始,金山街道积极探索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的新模式,筹备成立了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并组建了由20人组成的病虫专业化防治队。在筹备过程中,农技站一方面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植保部门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购置了先进的机械喷雾设备,培训了专业防治队队员;另一方面积极做好村民的宣传发动工作,合作社多次主动组织村民召开会议和举办培训班,请省、市植保技术人员宣传介绍专业化防治的运作模式和优点,广泛发动村民参加专业化防治。在实施过程中,合作社采取补贴、优惠等方式吸引农民参加,每季水稻仅收取防治费用750~975元/hm2,同时在示范区实施专业化防治和农民自主防治的稻田树立宣传牌,标明使用农药名称和成本、施药时间、防效、产量等内容。通过对比,让村民亲身体会病虫专业化防治的好处,提高他们参加专业化防治的积极性。1年来,共有800户农民加入专业化防治,早、晚造实施防治面积346.67hm2,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2规范管理,建立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
为保障病虫专业化防治示范区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专业化防治过程中发生防治效果与药害损失的评定等方面的纠纷,规范专业化防治队的服务方式、收费标准、农药采购和使用、植保机械使用和保养维修以及专业化防治队员的管理等,制定了《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章程》《参加专业化防治协议》《专业化防治效果评定标准和办法》《专业化防治效果评定专家库》《专业化防治效果调查方法》《农药采购和仓储制度》和《喷雾器的使用、维修和管理制度》一系列规章制度。1年来,协会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专业防治队员操作行为规范,田间档案和服务记录基本完整,没有出现农户投诉现象。
3科学防控,示范区取得了显著效益
在专业化防治工作中,市、县植保部门及时向专业防治队提供病虫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要点,在安全用药、病虫防治技术和药械维修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帮助解决专业化防治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在每次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植保技术人员均到达现场指导,帮助专业防治队员准确把握防治适期,确保药剂喷雾质量,通过1年的实施,早、晚造均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在2011年晚稻遇到近10年罕见的稻纵卷叶螟严重发生情况下,示范区有效控制了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虫口夺粮”,充分体现了专业化防治是农业防灾减灾、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和保障[1-2]。据调查,实施专业化防治的稻田病叶率均控制在3%以下,而不少农户自行防治的稻田卷叶率达60%~85%。专业化防治与农户自行防治比较,每季减少用药1.5次,节省农药及用工费335.25元/hm2,每季增产稻谷762kg/hm2。2011年金山街道实施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346.67hm2,共增收稻谷111t,节省人工和农药费用95000.5元,总节本增收达603500元,示范区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从省植保总站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村民都愿意继续参加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村民普遍认为专业化防治可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和用工成本,提高稻谷产量。
4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队伍进行培训
近年来,始终把培训提高植保专业化服务队伍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每年市植保站请专家到该镇对农药经营从业人员、专业队员、种植大户、村委会干部、村中种植能手等150多名登记备案的植保员进行培训,通过聘请从事农药管理、测报研究等方面的专家进行授课,并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生动地培训,让学员们对相关的植保技术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带着在开展统防统治服务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与老师进行互动沟通,共同探讨,培训取得很好的效果,并为每位学员发培训合格证。加强专业队伍的应急防控演练,提升集体作战能力。培训内容以实际操作为主,涉及农药的派配、施用技术分解、安全保护措施的落实、农药包装废品的回收、先进植保械器的保养、维修等等各个环节。加强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宣传力度,通过挂横幅、贴标语、喇叭广播等方式在社会上作为宣传,让农户明确统防统治工作的省钱省工、效果好等方面的优点,正确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病虫害统防统治事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是为
(下转第125页)
(上接第123页)
病虫害专业队伍提供物资支持,每年市植保站为金山农业技术推广站配备十几台先进的机动喷雾器。并在区域组织召开小型无人直升飞机施药演练工作,免费提供财政惠农资金采购防治对口药剂。另外,还为病虫害专业队伍提供技术信息和服务指导,通报病虫害发生信息、建议采用施药配方,为防控提供保障[3-4]。
实践证明,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有较高市场化程度、有较强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新模式,为全省各地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5参考文献
[1]丁旭,陈书华,吴小兵,等.水稻病虫害专业化承包防治服务新模式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2(1):23,25.
[2]周世荣.临猗县植保专业化防治模式介绍[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8):30.
稻谷病虫防治方法篇6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在继承和发展过去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使稻作生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至1984年全国水稻栽插面积达3317.8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为5370.0千克,稻谷总产量达到17825.5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加约29%、170%和266%。
近年来发展的有机水稻是指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长过程的种植出来的水稻。有机水稻的种植与栽培不仅是现在追求绿色、无污染、环保健康的饮食理念下的产物,更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迫为需要的一种水稻栽培方式。对于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主要可以概述为:以健全土壤培肥体系为基础,以推进水稻健身栽培为抓手,以实施农业综合防治为保障,最终达到作物稳定高产的目的。
具体来说,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种
种子的选择非常重要,优秀的水稻种子直接关系着水稻后期的生长、管理、病虫害等问题的预防和抵抗甚至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选种是水稻种植的关键步骤。而对于有机水稻的种子,要选择抗逆性好(主要是抗病虫危害)、分蘖力强、偏大穗、富营养、商品性好、优质米并且适宜旱育苗、超稀植栽培模式的优良品种,发芽率在95%以上,纯、净度99%以上,不能越区种植,保证霜前5~7天充分成熟,做到早中晚水稻的合理搭配,充分发挥种子的“种尽其用,地尽其利”的作用。
二、施肥
施肥可以说贯穿水稻的成长的全过程。而对于有机水稻的栽培来说,肥料的选择和施肥的时间等保证水稻有机质的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有机水稻的种植只能施用有机肥,而不能施用一般的化肥。最好的有机肥主要有饼肥、鸡粪(必须腐熟、发酵)等。
施肥应该在插秧之前进行,叫做基肥。在插秧之前、土地耕翻时进行,每亩可施2000公斤发酵好的鸡粪,施入均匀,不能积堆,以免烧苗;而对于苗床地可结合整地及时施好有机肥1~2吨/亩和腐熟饼肥50公斤/亩作基肥。播后在秧板上覆盖商品有机肥2吨/亩,以保湿、保温、防露籽、防雀害,提高成秧率;水稻秧苗期使用腐熟饼肥50公斤/亩,促分蘖早生;在水稻生长期施用腐熟饼肥100~200公斤/亩,其中杂交稻以蘖分肥为主,常规稻前后期各占50%。注意,在水稻的整个种植过程中绝对不能施化肥,并且施底肥要质优量足,追肥要少吃多餐,同时根据地力、长势和底肥多少,合理追肥,主要追好分蘖肥、调节肥、穗、粒肥,保证供应水稻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三、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也是水稻种植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程序与技术,普通水稻可以用农药等化学物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而由于有机水稻作为纯天然、无污染、健康的水稻在生产中对于杂草的处理不能向普通水稻一样喷洒农药,这就给有机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带来了困难。而对于有机水稻种植期间的病虫害防治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一)病害防治
水稻病害主要有恶苗病、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等。在方法上主要以农业防治为主。具体来说是:通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调控肥水、适时搁田控制高峰苗等水稻健身栽培措施来增强植株的抗性,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病害的发生。
(二)虫害防治
水稻害虫主要有稻象甲、稻蓟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在防治上需采用多种措施,减少害虫的为害,使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基本确保田间无大面积白叶、白穗和枯死面积。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农业防治:通过健身栽培,增强植株的抗虫性。
物理防治:安装频振式杀虫灯(30亩左右/只)诱杀田间趋光性害虫。点灯时间约从6月中旬以后每晚18:30开始最为合适。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呼啸山庄》读后感范文200字(4篇)
- 阅0《呼啸山庄》读后感范文200字《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它开始曾被人看做是年青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

童年读后感经典范文(3篇)
- 阅0童年读后感经典范文4篇《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写于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六年,《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讲述了高尔基童年发生的故.....

教育的价值和意义(6篇)
阅:0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篇1关键词:价值观教育;美国学校;公民教育;个人主义中图分类号:G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稻谷病虫防治方法(6篇)
阅:0稻谷病虫防治方法篇1关键词抛秧水稻田;病虫草害;发生特点;防除对策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

贫困学生基本情况(6篇)
阅:0贫困学生基本情况篇1关键词:地方高校;贫困生;界定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地方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在校生人数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