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6篇)
来源: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篇1
关键词:管理制度分层次安全准入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228-02
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1]的主要场所。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2009年,某大学化学教师误将输气管通错房间,导致女博士于某CO中毒死亡;2013年,上海某大学发生剧毒化学品投毒事件,导致1名研究生中毒死亡[2]。实验室事故不仅打乱了高校实验秩序,也造成了人员伤亡国家财产损失。在大部分案例中,安全制度不完善和人为因素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高等院校加强了实验室安全管理,部分高校在逐步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果,在高校实施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势在必行,也是实验室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的必然要求[3]。
1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国内外现状
国内外一些高校建立了严格的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设立了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任何人员必须经过强制性的入门培训才可进入实验室,且入门培训按实验室性质设立不同级别[4]。阿德莱德大学构建了学校EHS管理体系[5],实行严格安全(资格)准入制度[6],并对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行业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牛津大学对实验室的准入要求也非常严格,所有实验人员在经相关安全培训后,还需导师和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才可进入实验室[7]。
在我国,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研究起步较晚,清华大学从2004年开始在研究生范围内开展“实验室安全学”必修课,未通过学生不得进入实验室从事研究活动;江南大学近年来逐步建立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设置了严格的实验室准入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香港理工大学设置了强制性的安全必修课程,学生须接受学校安排的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9]。
2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研究
高校实验室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但学生和个别实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缺乏,且安全意识淡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因此,在借鉴国内外高校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势在必行,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2.1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制度标准化
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零散、制度不完善,且同一院校内各个院系实验室管理制度不统一,安全制度无严格标准,“人治”多于“法治”,管理效果不佳。
标准化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实验室各种标准化台账、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仪器设备标准操作规程(SOP)、实验室安全文化环境的建设、实验室指导教师守则、实验室学生守则等,完整标准的制度是高职院校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根本。
2.2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
高校实验室安全多由保卫部门牵头负责,实验室直接管理者多为相关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缺乏完备的安全管理知识体系培训,对于实验室内存在的安全隐患、预防措施不甚了解。
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包括实验室设计、人员管理、记录管理、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实验室6S管理、实验室内部审核、实验室管理评审等,尤其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掌握消防、紧急救护、危险品使用等技能,才能更好落实学生的安全要求,进一步设立学生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2.3分层次设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
高校实验室教学科研比例高,尤其高职院校实践比例不低于50%,学生进入实验室频率高,可研究在学生中分层次设立安全准入制。
对于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要求通过初级安全入门培训,了解实验室基本安全规范、仪器设备安全知识、基本化学品处理方法、应急处理方法、环境保护等知识,方可准许进入实验室,并有资格参加专业实验室培训。
对于仪器设备操作复杂的专业实验室,学生须经过专业实验室培训,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不同专业的安全要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急救等知识,才有资格进入相关专业实验室进行实验和研究。
按照实验室的功能性、专业性、重要性等差异,对其准入要求进行细分,形成不同级别的层次,从而进行人员管理,是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基本方法。
3结语
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经验,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对实验室安全准入进行初步的研究,有助于加强高职院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知识,对于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社会安定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文武,李桂桃.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3):27-28.
[2]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1(1):210-214.
[3]罗一帆,汤又文,孙峰,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47-150.
[4]俞丹亚,樊冰,姜周曙,等.澳大利亚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考察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212-215.
[5]熊顺子,门妍萍.阿德莱德大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126-129.
[6]黄炳辉,李勇,卜建.安全准入制度是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举措[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51-152.
[7]刘浴辉,向东,陈少才.从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看可操作性的重要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181-185.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篇2
关键词:高校物理实验室;安全问题;预防
中图分类号:642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刘昱(1988-),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物理,吉林工商学院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其存在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物理需要理论知识与实验相互结合,所以物理实验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必修课程。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许多高校都加强了校内实验室的建设,但随之而来的仪器设备、易燃易爆物、具有放射性和辐射物质等危险品也不断增多,如果实验室内的安全管理措施不当,很容易造成人身安全及财产上的损失[1]。因此,物理实验室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使学生能处在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中。
1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
高校物理实验室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2]。在这里笔者简单对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进行阐述。
1.1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较大
高校物理实验室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较大。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许多高校建立了种类繁多的物理实验室,例如,基础物理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基础光学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等等,以此保证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扩大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范围,但与此同时,对这些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实验室种类比较多,导致其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大增加。
1.2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
不同类别的实验室要进行不同种类的物理实验,因此实验室内部的实验设备也有很大不同,而且往往一个实验室内,就具有多种的实验设备。比如,在光学实验室中,就需要具备平面镜、凸透镜、光屏、分光计、钠灯、汞灯、氦氖激光器等多种光学元件,在基础物理实验室中,就需要具备压片机、电子天平、万用表、容量瓶、压力计、温度计、导管等设备。由此可见,不同实验室内的设备各有其独特的属性和特征,而且种类繁多,另一方面,这些实验设备的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项也有很大的区别。
1.3实验活动频繁,人流量较高
为了保证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物理实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高校中的物理实验室大多数属于开放实验室,除了教师教学时间以外,平时的生活中学生也可以自由的在实验室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因此实验室内实验活动频繁,参与实验的人数比较多而且流动性大,同时实验设备也经常被使用。如果学生的实验经验和安全意识不足,或者学校的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极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故。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实验设备、实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一些不良后果。所以,学校一定要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2高校物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应措施
2.1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安全管理制度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基础条件[3]。首先,将实验室内的安全建设完善,对各个实验室做好防水、防电、防火的三防工作,必要地点放置灭火器和绝缘物件,在遇到触电、火灾等紧急情况时,通过这些安全设备能及时有效的制止安全事故继续恶化。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将这些管理制度张贴在实验室内明显的位置,以此确保每位实验操作人员都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按照这些规章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实验活动,使高校物理实验室变得制度化、规范化。
2.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加强对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到实验室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并在问题出现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学校可以定期的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以切实的提高学生对安全技能的掌握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或者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要求,只有接受了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没有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则不能进入,以此加强他们对实验室安全常识的重视。总之,想避免实验室内的安全事故,一定要先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3排除一切实验室内的不安全因素
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除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他们自身安全意识以外,还要及时的发现和排除实验室内的不安全因素,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例如,高校可以设立实验室安全员的岗位,安全员要对实验室进行定期的巡视和检查,检查水管和开关水龙头是否老化,下水道有无堵塞,电器安装是否符合规范,消防设施是否到位,实验室外的走廊是否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等,这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实验室内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结束语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证实验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4]。另一方面,实验室的安全环境也是进行人才培养和进行相关实验活动的基础条件。因此,希望各高校能通过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排除实验室内的不安全因素这三种方法,彻底杜绝物理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黄雄辉.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241-243,252.
[2]刘有旺,方茜,李雅林等.关于高校实验教学中安全问题的思考[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8):766-767.
[3]李曦雯.高校物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3,16(4):191-193.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篇3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一、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建设。高校实验室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技能培养、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高校实验室又是高校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提供社会服务的必要场所[1]。建设安全舒适的实验室环境关系到高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是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望,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是学校与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与高校科研与社会服务职能的增强,实验室建设投资规模的大幅增加,实验室的设备种类、数量、开出的实验课程及科研实验日益增多。但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不健全,实验室使用过程管理和实验环节脱节,导致实验室事故时有发生。因此,研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保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已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现状分析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目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通常由安全保卫部、校办和实验室管理部负责。管理体制相对宽松,职责分工重复,容易导致安全工作责任不清的现状。部分实验室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安全责任落实不彻底,实验室未配备专职安全人员,日常安全管理浮于表面,应付检查,安全管理职责无法层层落实到基层[2-3]。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滞后,思想观念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制度执行流于形式或执行不到位。
(二)安全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足目前,高校实验室科研人员的研究任务往往比较重。他们的工作重点一般集中在项目申请、撰写科研论文和成果申报上。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不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强调科研和教学而不是强调安全的思想。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缺乏也是一种常见现象。一些大学实验室甚至没有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导致实验室准入制度实施不到位。在实验课开始前,教师往往会对实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往往只是形式化的,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并没有真正重视。
(三)实验室硬件设施不完善(1)安全设施陈旧老化。由于实验室使用寿命的延长和电路的老化,随着电气实验设备的增加,负荷增加,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室没有通风系统,或者仅仅安装排气扇,达不到良好的通风效果。(2)消防器材配备不足。许多实验室的用房老旧,没有按要求配备固定式灭火系统或移动式消防设备,维修不足,甚至因查验不及时导致过期不能使用。(3)实验室用房严重不足。实验室设备摆放拥挤,同一间实验室摆放不同类型的设备,存在安全隐患。(4)设备管理不规范,设备布局不合理,实验室过于拥挤,甚至占用安全通道,物品混放现象普遍;设备操作规程不够完善,部分设备没有相应的操作规程;设备使用记录不规范,未及时填写,日期变更或随意使用,或用一些符号替换相同的填写内容;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定期检定。
三、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策
(一)加强安全教育,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往往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技能缺乏等现象。对高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显著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这就要求高校要重视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实验室人员应认真学习安全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技能、突发事件和常见安全事故处理等实验室安全教育,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人身安全[4]。实施实验室准入制度,督促实验室人员重视安全管理和教育。进行安全教育后,对每个学生逐一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学习。否则,需要继续接受安全教育,直到考试合格。
(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实验室人员的行为,确保实践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其可行性[5-6]。建立安全责任制,由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职工对本岗位安全负责这样一种“纵到底、横到边”的安全责任制。坚持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对检查的问题登记台账,跟踪整改,直至隐患消除。
(三)建立安全责任制逐级签署“安全责任书”,做到责任落实。建立安全责任制,并逐级签署“安全责任书”,这是落实安全责任的有效措施[7]。
(四)做好防范措施,制订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制定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层层落实安全管理的责任,来严格贯彻执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定期不定期考核,来不断提高和强化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制订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避免和降低突发事故造成的不必要的损伤和伤害,并开展应急演练,保证实验室人员应对各种突发安全事故时,能够做到沉着冷静,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验室人员应定期对各种安全防护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并做好情况记录,排查安全隐患,做好日常维护,以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五)加强对事故的管控根据事故案例分析,事故管理与控制,从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入手。在进入实验室和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检查实验人员是否有不安全的状态和违章操作行为,如带食品到实验室,或将饮料放置在工作台上的问题;检查试验设备是否能够安全运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检查作业环境是否存在缺陷,如通风问题、实验环境是否清洁等。实验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只有进行全方位的管控,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安全对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一方面要从实验室管理制度入手,完善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相应的安全检查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水平。高校实验室要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各种应急演练,确保应急响应和有效性。确保安全响应能力并逐步落实到岗位和人员。杜绝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高校师生和社会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金开军,尚厚玉.人工智能在实验室安全系统中的运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17):124.
[2]刘攀攀.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9,46(12):177-178.
[3]邹德斌.浅析如何做好实验室安全作业管理[J].品牌与标准化,2019,(03):68-70.
[4]崔玮.高校研究型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思考[J].时代经贸,2019,(18):33-34.
[5]王斌楠,陈建新,宫世雯,胡伟石,苏醒.绩效管理理论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6):259-262+266.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篇4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对方法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实验室作为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和科学科研场所,也迅速发展。高校实验室由于专业不同,使用频率和人员流动都很大,响应的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变的也就比较复杂。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应对策略是各大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校实验室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弊端。
1.1各高校师生安全意识不够强
大多数高校都存在着重视教学科研,轻视安全工作的思想,认为安全工作是由学校保卫部门负责。从防水、防火和防盗三方面来阐述一下。
第一,防水。例如,实验楼计算机实验室某天上完课没关实验室的窗户,当天晚上下起了暴雨,计算机实验室进水了,数台电脑因进水而不能使用。这起事故是由于上课教师或实验员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电脑损坏不但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而且还给学院造成了损失。上课师生来上课的同时,洗手间的水龙头不关掉,导致水一直哗哗的流,有的甚至都流的满走廊都是,如果流到实验室里,会不会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坏?如果流到电线接头处会不会导致电线短路,造成更大的危害?
第二,防火。冬天,天气冷,尤其是在阴面教室上课的教师,有的教师私自带来了小太阳,由于功率过大,引起电线着火,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上完课不断电,小太阳开着就把教室门给锁上了,直接走人,任由小太阳开着,机器开着,这些都是咱老师安全意识不足,造成的,如果每一位上课老师安全意识强一点,责任心强一点,把安全隐患也就扼杀在萌芽之中了。有些高校,实验楼使用好多年了,很多线路都已老化,老师在使用机器前最后先检查一下线路,提前报修、更换,以防引发火灾等。
第三,防盗。安全也是一个经常涉及的问题,也是各大高校比较重视的事情,实验楼很多实验室都配有贵重的实验仪器及器材,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上百万元。这件事情应该引起学院领导的重视,像实验楼一楼全是玻璃窗,一楼有机房又有昂贵的建筑器材,及时的把一楼安装上防盗窗是必要的。还有,实验室上课老师的钥匙管理也要相应的重视起来,老师上完课一定要确保门窗是否锁好,尤其是一些配有贵重仪器的实验室,最好不要让学生私自带钥匙,老师要把自己实验室的钥匙管理好。现在各大高校,都在实验楼安装了相应的监控仪器,安装监控仪器也是实验楼防盗管理的必然趋势。
1.2安全管理制度不够严格,执行力还不够强。
各大高校上实验课期间,不少学生将零食、瓜子等食物带进实验室,在实验室里吃东西。按规定严禁学生将食物带进实验室,有些实验室里存放一些精密仪器,容易损坏。像有的同学不小心把饮料倒进计算机键盘里导致键盘不能用等现象。由于各学院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实验室吃东西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化学实验室,里面有一些有毒的化学用品,如果学生带零食,很容易导致学生中毒等情况发生。
由于上课老师的疏忽,上课前没有及时的把本节实验课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讲给学生听,导致学生做实验时操作不当受伤。
1.3实验室消防设施不足
许多高校实验室都存在着消防设施不足的现象。实验室虽然配备了消防设备,但由于一些实验室常年只开了几次,消防设备不定期检查,消防设备故障不及时更换,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方面,均达不到安全防火的要求。还有许多大学实验室没有配齐气体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防毒面罩等固定或移动消防设备。如果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对方法
2.1开设实验室安全培训课程,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针对各个专业实验课的特点,对涉及到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进行了分类培训。结合实验室发生的事故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废弃物处理、化学危险品、特殊危险设备的重要操作事项、事故的救援和自救、网络信息安全、实验结束后的仪器恢复检查等。
通过培养学生加强安全观念,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
2.2加强教师队伍安全培训管理
实验室授课,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责任心强,服务质量高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安全环境的重要保证。对全校老师及学生施行安全培训和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杜绝安全隐患。例如,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器材使用、事故案例分析等都是提高老师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加强安全实际操作训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按照仪器标准程序进行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对学生进行安全技能训练,定期进行消防演习,请专业人士讲解消防知识、灭火常识和灭火器在各种场合的使用方法。在有意外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采取措施,减少人员伤害等。
2.3完善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促进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实习制度、实验室检查制度、实验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针对各项制度,以及各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大力配合,落实到实处,明确的规章制度下,实验楼面貌焕然一新。
2.4杜绝安全隐患,加大对实验室基础设施的规范化建设。
实验室的基础条件是保障安全的首要条件。我院把安全建设规程已纳入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中,把实验室安全问题充分涉及到各个环节包括实验室的建设、设计、仪器设备的购置和放置及实验室水、电、气等管线方面。
加大投入经费,改善实验室安全硬件设备。硬件设备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条件。把所有的实验室配上烟雾报警、防护眼镜、灭火器等消防设施,把所有实验室内墙涂上防火涂料,并在实验室门口做好醒目的安全标签,在实验楼各个楼层或房间安装监控系统、大门安装门禁系统以及红外报警系统,加强安全监督。
3结束语
近年来构建的关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已应用于学院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虽然师生的安全防范安全隐患意识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比较复杂,人员流动大,需要我们不断积累经验,实施正确的安全实用技术,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胡小明,曹云丽.影响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化工时刊,2009,23(9):67-69.
[2]郑思宁.张晓勤.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J].广州化工,2008,36(4):76-77.
[3]董幼青.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129.
[4]周立兵.高校实验室开放与管理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31:119.
[5]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InVol.教字(2005)8号[Z].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篇5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高校教育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生物实验室作为高校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核心场所,会涉及到水、电、气等安全使用,同时,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还必须确保各项实验仪器的规范操作,避免失误操作引起安全事故。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对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积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对现场的各项仪器、实验试剂以及药品进行科学管理,确保实验后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通过安全环保教育活动向广大实验人员积极推广应用高效清洁的实验方法。
一、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特征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新建各种类型的实验室,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去培养现代科研人才。高校生物实验室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因此,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其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高校生物实验室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其人员流动性大、突发情况较多以及安全控制管理难度大等。与其他各类实验室相比较,高校生物实验室储存了大量的现代化精密实验仪器、各种各样的生化试剂、易于燃烧爆炸的实验物品以及具备毒性的化学物品等。此外,高校生物实验室所要涉及到的科研项目众多,不同项目要求的实验条件也会具有差异性。在部分生物实验中某些实验材料是活性器官或者活生物,在该部分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果不妥善处理便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二、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软硬件方面问题
高校高层领导未能够充分认识到生物实验室环保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安全环保管理资金投入上较为匮乏,实验室内部各项安全设施不够完善,不能够有效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节能环保和防护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生物实验的要求,容易对实验人员与周围环境造成威胁。与此同时,高校领导过于注重科研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安全环保意识普遍偏低,未能够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督促现场实验人员按照制度规范操作,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缺乏定期对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导致一部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未能坚决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因此,导致不能有效提高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水平。
(二)安全环保管理制度问题
众所周知,保障各类实验室高效稳定的前提就是必须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好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然而,由于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整体安全意识浅薄,工作观念落后,未能够正确认识到生物实验室安全、环保的重要性,导致各项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相互推卸责任。此外,相关部门岗位人员职责不够明确,未能落实好责任制度,做到权责统一,不断加强实验室现场的科学规范管理,这样无疑降低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不利于各项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废弃物处理问题
生物实验室常见的废弃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生物活性材料及其代谢物。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常常要使用到活性动物和各项植物等实验材料。活性动物在解剖后会遗留下来大量的废弃器官,动物也会产生一定的代谢物,这些废弃物如果不能进行妥善处置,就会造成对其他实验项目的干扰和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各种传染疾病的发生,不利于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二是有毒有害物品及其实验废弃物。在部分实验当中,实验人员需要应用到一些有毒有害的物品,例如,常见的氰化物、重金属、甲酰胺、四甲基乙二胺以及丙烯酰胺等。该类实验物品具有较大的毒性,倘若不规范管理、处置,不仅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实验人员在使用有毒有害物品进行实验后,会产生各种污染废弃物,不及时处理的话也不利于生物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放射性物质及其废弃物。在生物实验室中存在着各种具有放射性的样品,实验人员在进行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常要使用放射性元素作为标记物,只要经过放射性元素处理的实验物品、材料以及仪器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放射污染,现场安全环保管理人员如果不及时将放射性污染进行科学处理,就会导致该污染对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三、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规范建设
高校高层领导要高度重视生物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根据学校自身发展水平和条件,适当加大对实验室设施规范建设的投资力度,首先,要确保生物实验室选址的科学性,积极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设施和事故防范设备,加强对实验室内部环境的优化改善。对于陈旧的生物实验室,高校要通过改造更新确保各个电路、管道的安全性,还要不断完善实验室通风系统与现场监控设备。其次,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安全管理意识,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加强对现场各项高端仪器设备、化学药剂以及实验物品的规范管理,保证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完好无损,能够正常投入到实验中进行使用。最后,高校要注重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事故防范管理工作,要根据国家防火相关需求及时配备好消火栓、灭火器等设备,对于存放贵重物品、药品的库房要贴好警示标志,在实验室外明显位置要张贴好各种安全标识,时刻提醒管理人员与实验人员规范管理操作,杜绝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管理水平,实现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利用。
(二)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制度
高校要想实现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就必须针对以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相关管理部门要制定出《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人员相关守则》以及《实验废弃物处置管理条例》等具体实验操作守则和管理办法。管理人员要切实落实好各项制度,严格督促现场实验人员规范操作使用各种物品、药剂和仪器,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环保性。此外,安全制度的制定必须涵盖生物实验教学内容的安全管理、活体动物及植物安全管理以及药品试剂等。
实验室管理部门针对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特殊性,要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的规范性、系统性以及科学性,要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任务。例如,通过根据不同部门的属性,逐级去签订安全责任书,这样能够保证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明确落实责任,避免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高校要组建起专业的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实验室安全制度的监督执行工作。
(三)强化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工作
1.规范处理生物活性实验材料。在高校生物实验中,教师会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活性生物实验,对于废弃的生物活性材料,尤其是微生物与细胞等,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进行严格的消毒或者灭活处理。例如,对于细菌的处理可以通过使用15%次氯酸钠进行30分钟的消毒作业,有效稀释过后进行排放,这样能够最大化降低实验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
2.科学处理有毒有害实验废弃物。在生物实验环保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严格督促实验人员按照规章制度科学处理有毒有害废弃物,将不同的废弃物进行分级分类,收集处理,不能将所有废液倒在一起进行集中处理。例如,过氧化物与硫化物、有机物以及氰化物等。实验人员为了避免有害有毒废液的泄露,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就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处理,收集在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当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其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要努力为广大实验人员创建出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确保各项实验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生物实验室管理部门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管理人员与实验人员的专业安全培训,促使他们树立起先进的实验管理理念,自我规范操作管理,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学校要加大对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各项安全设施,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生命健康和环境健康。
参考文献:
[1]潘勋,张淑平,赵庆双.高校生物
学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21(4):115-118.
[2]许业河,黄建榕,廖秀萍,等.浅
谈高校化学生物类实验室安全的危机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28(6):165-167.
[3]杨平,陈燕灵,黄建平.建立实验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篇6
关键词: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安全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261-01
一、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特点及其安全因素分析
众所周知,各大高校均拥有一些基础课实验室、专业课实验室以及学生创新实验室等等,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用较为频繁,耗材情况复杂,安全管理和控制难度较大。那么,高校生物实验室因其仪器设备的精密贵重,使用多种生化试剂、有毒化学物品,而且存放着较多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涉及实验项目较多,实验条件较为复杂等等,其具有更加显著的特点。高校生物实验室受到来自于硬件投入不足、软件运行不佳等方面安全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同时,还会受到生物活性材料及其代谢物、有毒有害物品及其实验废弃物、放射性物质及其废弃物、实验器械与耗材等等诸多生物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影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极大危害,迫切需要相关人员加强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另外,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淡薄,分工不明确,个人素质较低等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质量。
二、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规范生物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就要加大对生物实验室减少的投资力度,有效规范生物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促使整个生物实验室的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规范生物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对生物实验室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努力构建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建设标准,对旧实验室的水电暖气等线路、管道进行专业性的更新与改造,配备符合国家防火标准的消防栓、灭火器等等,并更新、改造一些生物实验室通风系统和安全监控设备,努力促使生物实验室的功能较为完善、布局较为合理,进一步提高生物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管理水平。
(二)加强对师生的安全、环保宣传教育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还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环保意识。首先,要对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岗位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具备综合素质的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队伍;其次,要对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安全、环保教育,让每一位学生提前熟悉和掌握实验规程与注意事项,避免出现操作性失误;最后还要对实验教师强化安全、环保知识学习,尤其是要明确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的危害性,才能真正保证生物实验的安全性、环保性。
(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就要针对生物实验室的自身特点制定、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努力形成一套系统、全面的规章制度,尤其要制定和完善具备高实操性的生物实验室管理办法和规定,比如:“实验用活体材料管理办法”、“实验室贵重及危险品管理办法”、“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等等,以确保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还要逐级签订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责任书,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有效提高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努力做到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杜绝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生物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处理管理
加强生物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处理管理,也是有效加强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首先,对生物活性实验材料,尤其是细胞和微生物等等,要进行及时的灭活与消毒处理,以免造成细菌、病毒的外泄。其次,对有毒有害实验废弃物要进行分级分类封存,及时送交具备处理资质的部门加以处理,而不能随意丢弃、掩埋。最后,对放射性废弃物按照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进行分别处理,同时要做到及时用同位素探测仪检查污染状况,由专业部门进行统一回收与处理,以避免放射性废弃物出现二次污染危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生物实验室是搞好科研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安全与环保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校园师生安全和环境污染状况。因此,各大高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环保宣传教育,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生物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处理管理,推行环保、绿色与清洁实验,努力打造平安绿色校园,有效维持高校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齐龙.浅谈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4).
[2]兰影杰.浅谈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J].中国外资,2013(24).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企业工作总结范文(4篇)
- 阅0企业工作总结范文5篇工作总结可以为接下来一年的工作确立合理的目标,并且还能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如果我们大家能把工作总结,认真的去完成,会让你有不小的收获,以后我们再遇到.....

格林童话读后感800字范文(4篇)
- 阅0格林童话读后感800字范文《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文学家,古文化研究家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搜集,并整理而成。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格林童话读后感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社区文化特色(6篇)
阅:0社区文化特色篇1开展创建特色社区活动,要以党的十7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推进城市化战....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6篇)
阅:0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篇1关键词:管理制度分层次安全准入制度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

教育理财规划方案(6篇)
阅:0教育理财规划方案篇1关键词:高校教育成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1.高校教育成本应包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