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值增值方案(6篇)
来源:
保值增值方案篇1
在定增浪潮中,通过定增募资收购资产成为一大看点。据统计,1-8月份,在所披露的定增预案中,涉及资产收购的总共有234家上市公司,占预案披露总数的40.98%。
并购重组的风生水起在让许多公司尝到甜头的同时,也带来了极高的风险。近日,先河环保(300137)披露了定增预案,拟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广州市科迪隆科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和广西先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各80%的股权,至此加入了并购重组大军。在跨界并购成为潮流的今天,先河环保能够“守身如玉”,坚持业内重组,实属难得。但是,由于其并购标的估价过高且流动性极差,存在利益输送嫌疑,使得投资者也难以心安。另外,公司在没有对外债务的情况下,却优先选择股权融资,也令人费解。
标的公司现金流不足高增值率难寻依据
公司定增预案中显示,本次定增拟募集资金8800万元分别收购科迪隆和广西先得两家公司80%的股权。根据定增预案中列示的对两家公司的资产评估结果,科迪隆资产基础法下评估值为3076.26万元,增值率59.08%;收益法下评估值为25956.48万元,增值率约为856.11%。先得环保的资产基础法下评估值为3254.55万元,增值率71.86%;收益法下评估值为7105.41万元,增值率约为275.22%。最终,两家公司的评估值采用了收益法的结果,分别给予评估值25900万元和7100万元。公司给予两家被收购公司如此之高的增值率,其依据何在呢?记者了解到,收益法下的评估值系将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益流进行折现而得到,那么,这两家标的公司的收益前景真的有如此乐观吗?
对此,记者查阅了先河环保提供的两家标的公司的资产评估报告和审计报告。标的公司资产评估报告并未提供收益法的具体过程以及资产评估增值和定价的依据。而从审计报告中,记者注意到,虽然两家公司的利润水平持续大幅提升,但是经营现金流量2012年以来均为负数。以广西先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例,2013年,公司并表后净利润为158万元,比上年增长了31.85%;而2014年仅1-5月份的净利润就高达480万元。然而,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情况却令人堪忧,从2012年到2014年五月份持续亏损。标的公司现金流的惨淡现状显示出公司的回款能力极弱,公司创造的高额净利润却无法真正收入囊中。有投资者担心,先河环保完成收购后,将会不得不为标的公司的现金流不足“埋单”,从而先河本身的业绩或会收到影响。
另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被收购公司利润与经营现金流净值差距过大,回款能力弱也许能够解释其中的一部分原因,而标的公司盈利情况的真实性也值得怀疑。
再结合前面提到的定价依据问题,对于这样两家现金流极差的公司,上市公司为何仍然给出了如此高的溢价?如果仅仅以利润水平来进行资产收购定价,显然被收购的两家公司的利润是个虚值,缺乏真实现金流支撑。
实际上,在资产收购过程中,被收购资产的定价如果偏高,意味着公司无论是以现金支付还是发行股份支付,都将付出更高代价,并且公司的众多中小股东利益会因高定价受损。记者亦接到投资者电话称,公司此举或是存在与被收购公司的合谋,并暗含利益输送,共同侵害中小股东利益。记者就此向先河环保求证,截至记者发稿时,对方仍未进行答复。
优选股权融资令人费解
记者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上了解到,上市以来,公司的长短期借款一直为零。同时,从公司2014年中报公布的数据来看,公司的流动比率为7.61,远远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同时,公司的产权比率仅为12%,处于行业低位。可见,公司资本结构优良,偿债能力也较强,也让公司的融资选择具备了更多的灵活性。
根据融资优序理论,债务融资交易成本较低,且相关费用可以税前扣除;而股权融资信息约束条件严格,因此债务融资往往优先于股权融资。因此,从公司目前财务状况来看,债权融资实为最佳选择。
保值增值方案篇2
1.1顶板局部凿除方案
顶板局部凿除方案即凿除崩裂的顶板(顺桥向凿除范围为墩顶两侧各6m),顺直预应力管道,然后浇筑顶板,恢复凿除截面。凿除截面横向位置如图3阴影部分所示。该方案施工顺序为:①放张凿除区域内已张拉的31根顶板钢束,凿除顶板;②顺直预应力管道,恢复凿除截面,张拉凿除截面预应力;③在支架上张拉剩余全部钢束;④脱架,转体就位;⑤合龙成桥;⑥收缩徐变完成;⑦运营阶段。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计算该方案各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主梁顶、底板最大及最小正应力,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由于后恢复的顶板顺桥向位于墩顶,在预应力作用下各阶段均承受压应力,本文仅给出最小应力数值。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维修各施工阶段顶、底板截面均未出现拉应力,最大压应力为15.3MPa,小于C45混凝土施工阶段压应力限值20.72MPa;运营阶段顶、底板各截面未出现拉应力,未凿除顶板的最大压应力为18.3MPa,超过了C45混凝土运营阶段压应力限值14.8MPa,且后恢复的顶板混凝土没能充分发挥作用,运营阶段最大压应力仅为9.8MPa。
1.2顶板局部补强方案
顶板局部补强方案即在崩裂的顶板处新增横隔板进行局部补强。顶板局部补强方案纵断面示意如图4所示。该方案施工顺序为:①已张拉的钢束灌浆,凿除崩裂、破损的混凝土,在图4阴影区域箱室内增加横隔板;②在支架上张拉剩余全部钢束;③脱架,转体就位;④合龙成桥;⑤收缩徐变完成;⑥运营阶段。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计算该方案各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主梁顶、底板最大及最小正应力,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维修各施工阶段顶、底板截面均未出现拉应力,最大压应力为15.0MPa,小于C45混凝土施工阶段压应力限值20.72MPa;运营阶段顶、底板各截面未出现拉应力,顶板的最大压应力为15.7MPa,超过了C45混凝土运营阶段压应力限值14.8MPa。
1.3方案比选结果
若采用顶板局部凿除方案,结构外观与原设计一致,但施工难度大;运营阶段后补顶板最大压应力仅9.8MPa,顶板混凝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导致未凿除的混凝土运营阶段标准组合压应力达到18.3MPa,比C45混凝土的压应力限值大3.5MPa。若采用顶板局部补强方案,结构外观与原设计有一定的出入,但新增横隔板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与顶板局部凿除方案相比,采用该方案成桥后结构压应力较小,顶板最大压应力15.7MPa,比C45混凝土的压应力限值大0.9MPa。综合2种方案的优、缺点,决定将顶板局部补强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2推荐方案的优化
2.1运营阶段结构应力的优化
按照顶板局部补强方案,如采用原设计的预应力数量,标准组合下距离主墩中心线约12m处的箱梁顶缘应力达到15.7MPa,超过了C45混凝土的应力限值14.8MPa。考虑原设计偏于保守,提出减少箱梁预应力的方法以减小箱梁顶缘应力。具体的预应力调整方案如下。(1)合龙前减少张拉:2束ZT06、2束BT10、2束ZT05、2束BT11、4束ZT11、2束BT12、2束BT12′每束分别由原设计的22根减为15根,2束ZT04每束分别由原设计的19根减为15根。其中2束ZT06、1束BT10为已张拉钢束,施工时实际为放松7~15根,其余钢束均为未张拉钢束,按15根张拉即可。(2)合龙后减小张拉:所有合龙底板束的张拉控制应力均由0.75fpk减为0.68fpk,fpk为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经计算,采用该预应力调整方案,标准组合下距离主墩中心线约12m处的箱梁顶缘应力降到14.77MPa,满足规范要求。
2.2成桥状态主梁线形的优化
采用原设计方案施工时,拆除主梁支架后,梁端发生4.2cm的竖向下挠变形。按该方案施工时,拆除主梁支架后,梁端发生7.1cm的竖向下挠变形,比原设计方案大2.9cm。由于支架施工转体梁段时预拱度是根据原设计方案设置的。因此,为了保证主梁线形,通过增加铺装层的厚度对主梁线形进行调整:转体梁段端部铺装层厚度增加2.9cm,主墩中心和主梁端部不增加,中间部分按直线拟合。进行结构计算时将增加的铺装计入二期恒载。
3结构计算分析
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按照优化后的顶板局部补强方案对结构进行计算分析,计算时考虑预应力偏位的影响。有限元模型如图5所示。
3.1施工阶段结构计算结果及分析
优化的顶板局部补强方案下箱梁顶、底板最大及最小正应力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维修各施工阶段顶、底板截面均未出现拉应力,最大压应力为13.7MPa,小于C45混凝土施工阶段压应力限值20.72MPa,施工过程应力满足规范[7]要求。
3.2成桥状态结构计算结果及分析
(1)承载能力基本组合下,主梁的最大正弯矩出现在距离墩顶55.5m处,弯矩值为166413.7kN•m,对应的抗力为401212.8kN•m,主梁的最大负弯矩出现在距离墩顶4m处,弯矩值为-1807370.0kN•m,对应的抗力为-2196755.8kN•m,内力的绝对值均小于相应截面的抗力值,主梁承载能力满足规范要求。(2)短期组合下,箱梁截面上缘墩顶附近出现了拉应力,最大值为0.57MPa;箱梁截面下缘最大正应力均为压应力,未出现拉应力。墩顶的拉应力是由于计算的失真导致的,且应力数值很小,主梁正截面抗裂满足全预应力结构要求。短期组合下,箱梁截面最大主拉应力出现在主墩两侧附近,最大值为0.92MPa,小于C45主拉应力限值1.004MPa,主梁斜截面抗裂验算满足规范要求。(3)标准组合下,箱梁截面上缘最大压应力出现在距离主墩中心线12m附近,最大值为14.71MPa,小于正截面压应力限值14.8MPa;箱梁截面下缘最大压应力出现在合龙段附近,最大值为12.66MPa,小于正截面压应力限值14.8MPa,主梁正截面压应力验算满足规范要求。标准组合下,箱梁截面最大主压应力出现在距离主墩中心线12m附近,最大值为14.71MPa,小于C45主压应力限值17.76MPa,主梁斜截面主压应力验算满足规范要求。(4)按短期组合计算结构挠度,消除结构自重产生的挠度为22.4mm,考虑长期效应系数1.4375,挠度为22.4mm×1.4375=32.2mm,主梁挠度限值L/600=73000mm/600=121.7mm,主梁刚度满足规范要求。
4结语
保值增值方案篇3
【关键词】移动增值业务综合性案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1-0008-02
近年来移动增值业务发展非常迅猛,在运营商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占到了越来越高的比例,2008年中国移动的增值业务收入比例达到33.5%,[1]而在3G时代,其更是3G应用的灵魂。进入到3G时代,移动增值业务将得到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围绕3G移动增值业务市场将是数以万亿的规模,并在未来会保持高速的增长。未来移动增值业务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后劲,并形成更大的产业链。
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使得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巨大,与此同时,人才的匮乏和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却是非常突出的问题,人才瓶颈已经困扰了产业的发展。[2]现在很多企业感叹招不到合适的移动增值业务的开发人才,同时高校里也有不少计算机、软件和通信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开设移动增值业务开发课程是非常有实际价值的。
本文从企业和社会需求出发,对在本专科院校中开设移动增值业务课程的需求、课程目标做了探索,并提出了轻量级的理论教学和重量级的“案例+实践”教学结合的模式,通过教学和实践,学生普遍能知悉一般的移动增值业务开发方法,并普遍能进行独立语音和数据类的移动增值业务的一般开发,效果良好。
一、课程背景及建设重点和目标
相比一般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而言,移动增值业务开发课程的需求有不同的特点,最大的特点就是移动增值业务开发类课程不是一门单一基础的开发技术课程,而是一个涉及较多的综合知识和综合开发技能的课程。
涉及的体系结构复杂:从通信网络的底层信令到从移动通信网络底层技术到上层应用开发技巧,从2G、3G到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全新应用。
涉及的业务类型繁多:IVR、短信、彩信、WAP、流媒体应用、定位应用、支付应用等等。
涉及的开发技术繁多:可能是某些脚本开发技术;可能是某些集成开发环境;可能是某项接口开发技术……。
因此,对移动增值业务开发课程的建设不能以简单的一门计算机基础理论课或一门语言开发课程来考虑,而应以侧重综合实训类的课程来考虑。
二、移动增值业务开发课程建设的目标和重点
在进行移动增值业务开发课程建设中,有如下一些重点:
第一,在对学生有限的教学授课中(一般一学期48或64学时),既要传授一般的移动增值业务开发的类型、方法,又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实验和案例的学习操作,自己动手去实现这些开发,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需要充分计划和安排。
第二,移动增值业务开发有两大部分,一部分属于传统意义的电信增值业务开发,如IVR、短信、彩信、WAP等;一部分属于移动互联网(或者叫移动手机)开发。对不同侧重的学生如何考虑在时间和实验平台上进行合理的安排。
第三,移动增值业务开发课程实践平台的建设,该课程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个良好的课程实践平台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此课程的课程建设很重要的环节是进行实践平台的建设。
三、移动增值业务开发课程的建设要点
1.轻量级的理论授课和重量级的“案例+实践”结合
如上所述,对移动增值业务开发课程,应作为一门类似综合实训类课程来考虑,但与一般实训课程不同,其又有形成套路的开发类型、理论、方法与案例。因此,这门课程应以理论加上案例和实践结合授课的方式。
在这里轻量级的理论授课和重量级的“案例+实践”有一个关键点:并不是轻理论、重“案例+实践”,而是轻量级和重量级。对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时间上要做好安排。如理论和实验课程分开上,建议以1∶2左右的教学时间安排,如有条件在实验环境下直接一边讲一边融入实验环节,效果会更好。
2.课程实践平台的建设
移动增值业务开发课程是一门需要设置大量的案例介绍、情景分析和实践课程。因此,建立移动增值业务仿真教学平台,是让移动增值业务开发类课程真正有所效果的必要措施。课程实践平台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业务环境和实战历练,最大力度上协助学校培养社会急需的熟练人才。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在平台上的实践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在毕业之时便可达到1~2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水平,从跨出校门便是一名合格的、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端人才。
3.“DIY”式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DIY对学生,特别是对工程应用类高校学生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要。[4]DoItbyYourself是移动增值业务开发实践环节的原则。相对于一般应用程序软件,移动增值业务的开发在技术上要求并不很高,其更多的应在流程设计(如IVR)和系统实现的整个完整过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以语音增值业务为例:通过语音流程设计、数据库简单设计、脚本开发、脚本加载和调试等环节,90%以上的学生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的设计到开发整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及开发信心。
四、推进移动增值业务开发课程建设的思考
在进行移动增值业务开发课程的授课中,我们遇到了以下问题:
1.教材的选择
大学的学生习惯了经典教材的模式,而移动增值业务开发则情况不同,市面上较多的是各个厂家自编的针对各自产品的开发说明,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非常有限,而此类教材又以普及基础知识为主,如《移动通信增值业务技术详解》,[2]几乎没涉及具体的开发技术和开发方法。针对此问题,我们采用了主教材+自编讲义的办法,在理论授课中采用主教材的线索和主体内容,并在每部分的业务技术中加入自编的案例和开发方法部分讲解。
2.课程实践平台的建设
目前我们课程实验实践的开展平台,是购买的一套增值业务系统商用实践平台,能在其上实现支付、IVR、SMS、MMS、WAP等业务的教学和学生实验。但这类商用实践平台往往屏蔽了内部和后台的很多过程,进行整个开发工作流程全部开放出来,对于学生来说,无法窥以全貌会造成盲点和难点。因此,我们应考虑积极的自主开发的原理及实验教学平台,并与商用的实践平台结合,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移动增值业务开发的整个前台、后台的内部流程,从原理到设备到应用形成完整扎实的知识框架结构。
五、结束语
移动增值业务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非常巨大,开设移动增值业务开发课程顺应需求和潮流,重视在课程中的案例和实践教学,搭建教学实验平台给学生DIY式的实战训练,其效果较明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全面的考虑包括企业师资的灵活引入、教学内容的完善等方面的建设,以更好的满足3G时代的移动增值业务开发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俊峰.移动增值业务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探[D].北京邮电大学,2009:4~5
2陈昔.移动通信人才瓶颈困扰产业发展[EB/OL].http://jy
保值增值方案篇4
SLEUTH(Slope,Landuse,Exclusion,Urbanextent,Transportation,Hillshade)是用于模拟、预测宏观或中观尺度城市扩展时空动态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典型元胞自动机(CA)模型,在城市增长与景观变化模拟及预测,区域开发政策与城市规划方案评估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模拟效力和重要的应用价值[10,18],在国内外应用广泛[11,14,19]。该模型基于地方历史城市扩展过程进行未来城市发展预测,充分考虑了地形、交通网络、现有城镇分布、随机因素等影响城市扩展的重要因子[20],能模拟四种类型的城市增长即自发增长、新传播中心增长、边缘增长和道路引力增长,这些增长规则受到扩展系数、繁衍系数、传播系数、坡度系数和道路引力系数5个增长系数的控制,并且模型的自修正规则会根据系统设定的增长率临界值自动调整系数值以准确反映城市扩展的非线性过程,关于模型的详细信息可参阅其项目网站[21]。本研究应用SLEUTH模型模拟和评估不同城镇发展管理方案下的城镇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
2数据来源与处理
SLEUTH模型需要输入城镇、土地利用、坡度、道路交通、排除图层(城镇扩展限制因素)以及山体阴影等6类空间数据。本研究以陆地卫星(LandsatTM)遥感影像(1990年、1995年、2000年、2004年和2009年)为基础数据源,在ARCGIS9.3中经人工目视解译、野外实地验证,生成五期城镇范围图层和两期土地利用图(1990年和2009年)。按照研究目的将土地利用分成8个一级类即城镇、耕地、果园、林地、草地、水域、其他建设用地和其它用地(裸地、沙滩等)。作为烟台蓝色经济区集约用海区建设的近岸海域也作为一类景观类型列入研究区范围。道路、坡度、山体阴影图层和城镇增长排除图层的数据来源及其处理,见表1。所有数据转化为Grid数据格式,并重采样到60m的分辨率,转换为Gif格式数据,输入SLEUTH模型。
3模型校正与管理预案设计
SLEUTH模型校正是最耗时的过程,也是模型成功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15]。输入预先准备好的六类图层,采用强力校正方法[22],执行模型校正模块,并选用Compare、Lee-Sallee、F-match3个指标的乘积作为拟合度值,最终获得最优拟合度增长系数分别为:12(扩散系数)、54(繁衍系数)、56(传播系数)、30(坡度阻抗系数)和41(道路引力系数)。利用该最优系数集初始化模型的预测模块,重建历史时期(1990年-2009年)的城镇扩展过程,并运用ROC曲线、kappa系数[19,23-24]对模型进行精度验证。结果ROC统计值达到86.32%,Kappa指数达到0.76,说明SLEUTH模型对烟台市城镇空间扩展模拟精度较好,可用于未来城镇扩展预测与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管理预案设计是SLEUTH模型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也是SLEUTH模型的魅力所在,用户可以通过调整排除图层、道路层、临界坡度、增长系数以及随机种子点等,设计不同的管理预案[25-26]。本研究基于海岸区位特征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设计三种不同的城镇空间发展管理预案,以模拟海岸带环境保护和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政策对烟台市区未来城镇发展格局和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三种管理预案输入的模型排除图层如图2所示,相应描述如下:(1)无管理预案(HT):未来城镇延续历史发展趋势,对建设用地扩张不加过多空间限制,仅对重要水源地和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海岛林地进行保护,允许通过填海造地形式增加城镇面积;(2)海岸带保护预案(UP):将研究区分为海岸带保护区、城镇建设限制区和海岸带建设用地区,并给予不同的城镇增长排除概率,以保护海岸带自然景观资源,约束城镇空间发展形态。海岸带保护区包括主要河流、水源保护地以及海防林、沙滩、滨海湿地和国家森林公园,排除概率为100%;海岸带建设用地区包括城市规划发展区、城镇发展带、8大城市组团和重点城镇,排除概率为0%;城镇建设限制区主要包括重点城镇240~480m范围内、水源保护地480~960m范围内、面积大于6hm2的小型水库以及除保护区和建设用地区外的其它用地区,分别给予10%、80%、20%的排除概率;(3)海岸带发展预案(CG):促进近岸海域到陆上15km范围的海岸带发展区的城镇建设,并允许通过适度围填海方式发展临海工业、旅游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在排除图层中,海岸带发展区分为近岸海域以及陆域0~5km、5~10km、10~15km四个分带,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排除概率。此外,根据烟台市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和烟台东部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在养马岛前怀海域和烟台西港区等集约用海区设置适当数量的城镇种子点,提高城镇元胞增长速度。利用校正阶段获得的最优拟合系数值,更新输入2015年交通图层和排除图层,适当调整模型自修正临界值,初始化模型的预测模块,预测和模拟以上三种管理预案条件下烟台市区2010年-2040年间的城镇发展格局和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并将其结果导入GIS中进行空间分析和比较。
4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为评估与比较不同城镇扩展管理方案所导致的区域生态风险空间差异,依据各类用地类型的面积比重构建区域生态风险指数ERI(ecologicalriskindex),建立土地利用情景模拟与区域生态风险之间的定量关系,描述不同管理方案下研究区综合生态风险的相对大小,计算公式为[27-30]:ERI=∑i=1NAiAwi(1)式中ERI为区域生态风险指数;i为土地利用类型数;Ai为研究区域内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面积;A为研究区总面积;wi为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反映的综合生态风险强度参数。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AHP)法[27,30]确定各类用地的权重wi,分别为:城市建设用地0.2909,耕地0.1344,果园0.1158,林地0.0339,草地0.0528,水域0.0413,其他建设用地0.1981,其它用地0.0695,海域0.0632。经验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均合格,层次总排序后判断矩阵的总体一致性指标0.0170<0.1;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基于网格采样方法,按照3km×3km的单元网格即风险小区对研究区进行系统采样,将研究区分成384个网格,计算每个采样网格内的生态风险值,以此作为采样网格中心点的生态风险值。
5结果与分析
5.1城镇扩展时空特征分析
历史遥感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2009年间,烟台市城镇面积从82.27km2增加到219.32km2,年扩展速率为7.20km2/a,扩展强度为0.25(表2)。其中,2009年城镇面积比2000年增长了1.72倍,扩展速率为9.94km2/a。按照历史发展趋势,到2040年,烟台市区城镇面积将达到607.36km2,扩展速度和强度分别达到12.52km2/a、0.44,远高于历史时期。海岸带保护预案和海岸带发展预案条件下,未来城镇扩展速度分别为7.08km2/a和11.67km2/a,扩展速度和强度均低于无管理预案,这主要是源于过多的排除区域设置限制了模拟的城镇总体增长速度。进一步分析、比较海岸带发展区(近岸海域到陆域15km)的城镇扩展特征,结果发现海岸带发展预案条件下的未来城镇扩展速度和强度分别为10.97km2/a和0.74,高于历史发展趋势(表3)。海岸带保护预案条件下,因对海岸带资源的严格保护,限制了城镇建设用地沿海岸线的扩张。利用GIS分别计算每个3km×3km单元网格的城镇扩展强度,得到城镇空间扩展分异图(图3)。结果显示,1990年-2009年间,烟台市区城镇扩展热点主要发生在福新街道、福山区和初家街道,扩张特征表现为西拓东延。2009年-2040年间,城镇扩展热点和空间格局变化在不同管理预案条件下呈现出差异性。无管理预案条件下,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镇建设速度较快,城镇扩展总体上分散性特征突出。海岸带保护预案条件下,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以边缘增长和沿道路的线性增长为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古现街道和莱山区市政府周边为城镇扩展的热点区域。海岸带发展预案条件下的城镇扩张沿海岸线带状延伸,区域建设用海区成为未来城镇发展的重点。
5.2海岸带资源损失
城镇空间扩展一方面驱动周边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导致自然资源的损失。1990年-2009年间,研究区共有80.27km2的耕地被转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有7.24km2的海域被填海造地,发展港口和造船业。按照这一历史发展趋势,到2040年,又将有132.37km2的耕地资源和34.81km2的海域资源被侵占。为比较不同管理预案条件下城镇扩展导致的资源损失情况,对海岸带发展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海岸带发展预案条件下,城镇扩展造成的资源损失量最大;其中,共有39.21km2的海域被侵占,平均每年损失128.19hm2。海岸带保护预案条件下,因加强了对海域、林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将有更高比例的耕地、果园、其他建设用地向城镇类型转换;其中,耕地和果园的贡献率合计达到70%以上。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图4),无管理预案和海岸带发展预案条件下,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牟平养马岛及其北部沿海的海域、林地(海防林)、其它用地(沙滩)等海岸资源被侵占,且后者资源损失的范围更为广泛,需引起高度关注。海岸带保护预案条件下,城镇扩展集中在现有城镇周边,促使周边分布的耕地和果园向其转换。
5.3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区域生态风险指数本身是一种空间变量,可以利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空间特征分析[29]。在生态风险指数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基于经典统计学方法,充分考虑到空间变量的变化特征,以半变异函数作为工具,运用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GeostatisicalAnalyst),计算出实验变异函数,并运用球状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再利用普通Kriging法进行内插[27-28],得到研究区2009年和三种管理情景下的区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图(图5),并采用自然断裂点法将生态风险值划分为5级,分别为:Ⅰ-低生态风险、Ⅱ-较低生态风险、Ⅲ-中等生态风险、Ⅳ-较高生态风险和Ⅴ-高生态风险,并统计各个级别面积百分比(图6)。分级统计结果表明,2009年研究区高生态风险区和较高生态风险区的面积分别为105.92km2和676.67km2,约占全区面积的3.72%和23.80%,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及其附近。较低风险区面积比重为3.11%,主要分布在昆嵛山森林公园周围。整体上来看,2009年的生态风险以中低风险区为主,超过全区面积的1/2。随着城镇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到2040年区域生态风险加大,高风险区比例上升,但是不同管理预案所带来的区域生态风险程度又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海岸带发展预案因鼓励海岸带发展区内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张,限制了发展区之外的城镇增长,导致此预案下高生态风险区和低生态风险区面积比重分别达到16.11%和2.76%,高于其它两种预案。无管理预案下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面积合计达到1490.40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2.43%。海岸带保护预案以中等风险区为主,占全区面积的45.56%;生态风险高值区面积最小,仅占全区面积的11.75%。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图表明(图5),烟台市区的区域生态风险呈现圈层状分布,海岸带区域的生态风险较高,内陆风险较低。但是,不同管理预案下研究区生态风险高值区分布范围有所不同。无管理预案和海岸带发展预案条件下,烟台西港区临港工业园区和养马岛前怀海域附近生态风险值比较高,且后者生态风险高值区分布范围更广。海岸带保护发展预案条件下,生态风险高值区延续2009年的发展趋势,并延伸到莱山区市政府周边和新建立的高新区周边。不同管理预案条件下的区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与同预案条件下的城镇扩展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图3)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综合生态风险分区综合统计结果显示(表4),研究区到2040年不同管理方案下的区域综合生态风险都比2009年明显增大;其中,无管理预案和海岸带发展预案的区域生态风险值基本相当,海岸带保护预案条件下的区域生态风险相对较小。分区域来看,海岸带发展区以及位于海岸带发展区的莱山区和开发区的区域生态风险程度增加明显,其中在海岸带发展预案条件下高强度城镇扩展带来的综合生态风险值最高;城市化程度最高的芝罘区,在无管理预案下的区域综合生态风险值达到0.210,是整个研究区的1.5倍;牟平区和福山区因建设用地面积比重低,林地和草地等生态用地面积大,区域生态风险相对较低。
6结论与讨论
保值增值方案篇5
关键词:税收筹划;特殊销售形式;综合性
当前,法律制度以及税收执法环境的日趋完善,为税收筹划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通过健全的法律体系判断是非对错,既加强了税务机关征收管理的合规性,也将大大缩小纳税人偷、逃、抗税等违法行为的空间,促使征纳双方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规范自身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税收筹划的蓬勃发展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一、税收筹划的综合性
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纳税人的经济活动是复杂多样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税收筹划具有综合性。从多个角度分析:第一,涉税主体。税收筹划方案应当是基于多边关系形成的,而不是局限于单边利益。对于企业,每一项经济活动的开展都存在着多个契约方,保障各方税收利益的实现是税收筹划得以执行的必要前提。第二,涉税种类。经济活动涉及多个税种,税收筹划要着眼于整体税负最小化,而不只是单个税种税负的减少。第三,经营环节。税收筹划要立足于经济活动各环节,不能局限于单一环节税负的减轻,而要从整个经济活动出发,降低企业税负。第四,筹划方案。税法的复杂性决定了筹划方案的多样性,只有提供两个以上筹划方案,才能供纳税人权衡,做出最利于企业发展的选择。
一个成功的税收筹划方案必然具有统筹性,兼顾各方利益,以实现总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二、特殊销售形式下税收筹划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XG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为A市一家啤酒生产企业,主要进行啤酒、啤酒原料及矿泉水的生产和销售,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6月,XG公司有一批保质期仅剩30天的乙类啤酒(每吨出厂价(含包装物及包装物押金)在3000元以下)未销售,这批啤酒的成本价为100万元,销售价格为120万元,重量为480吨。假设:XG公司2015年在不包含该项销售活动时,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元(与会计利润相等);每一方案都能使这批啤酒全部出售;该批480吨临近保质期啤酒的公允价值为90万元。为了尽量减少损失,公司管理层决定采用特殊方式进行销售,设计了降价处理等四种方案进行选择,分析如下:
(二)方案设计及税务处理
1、方案一:降价处理
由于产品的保质期限仅剩30天,为了尽量减少损失,XG公司打算将这批啤酒的价格降至90万元出售,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以后,主管税务机关同意这一方案,并进行了备案。
该方案产生的税负如下: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90×17%=15.3万元,应交消费税(乙类啤酒的税率为220元/吨):220×480/10000=10.56万元,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5.3+10.56)×(7%+3%)=2.586万元,应交企业所得税:由于采取了降价处理,导致发生减价损失,损失额为100-90=10万元,所以降价处理后的应纳税所得额200-10-10.56-2.586=176.854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176.854×25%=44.21万元。税负总额为72.656万元。
2、方案二:“买一赠一”捆绑销售
“买一赠一”捆绑销售不仅能够尽快销售临近保质期的啤酒,而且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增加正常保质期啤酒的销量,所以XG公司打算将一箱乙类正常保质期的啤酒和一箱同类临近保质期的啤酒捆绑销售,这一捆绑组合的销售价格为一箱正常保质期啤酒的原价。XG公司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按两箱乙类啤酒的价格开具,同时注明一箱作为商业折扣赠送,将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的金额栏分别注明。该方案产生的税负如下:因为临近保质期的啤酒作为商业折扣赠送给消费者,而且在发票上注明,所以该批临近保质期的啤酒不需要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和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应交企业所得税:国税函(2008)875号文件规定:企业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不属于捐赠,应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临近保质期啤酒公允价值比例=90/(90+120)=3/7,临近保质期啤酒的销售收入=3/7×120=51.43万元,由于该批啤酒的成本为100万元,所以损失了100-51.43=48.57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为200-48.57=151.43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151.43×25%=37.86万元。税负总额为37.86万元。
3、方案三:公益性捐赠
XG公司计划在产品保质期内,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将该批啤酒进行公益性捐赠。该方案产生的税负如下:《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将自产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视同销售。应交增值税:120*17%=20.4万元;《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馈赠需要视同销售,依法缴纳消费税。应交消费税:220*480/10000=10.56万元;应交城建税以及教育费附加=(20.4+10.56)*(7%+3%)=3.096万元。
国税函[2008]828号规定,企业资产用于对外捐赠需要做视同销售处理,缴纳企业所得税。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公益性捐赠支出总额=100+20.4+10.56+3.096=134.056万元,年度利润总额=200-100-20.4-10.56-3.096=65.944万元,年度利润总额12%为65.944×12%=7.91万元,所以公益性捐赠支出总额大于年度利润总额的12%,应对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所以,应纳税所得额为65.944+(120-100)+(100+10.56+3.096+20.4-7.91)=212.09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212.09×25%=53.02万元。税负总额为87.076万元。
(三)分析总结
公益性捐赠方式下处理该批啤酒产生的税负最高,由于公益性捐赠行为在增值税、消费税与企业所得税中均视同销售,而且捐赠支出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这一视同销售行为在导致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增加的同时,也会使得企业所得税税负增加;就税收筹划的角度而言,应当尽可能避免视同销售行为的发生。但,企业经常性进行公益性捐赠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更多的消费者信赖,从而增加产品销量。公益性捐赠短期内虽然会导致税负增加,从长期看,销量的增加最终能够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买一赠一”捆绑销售的方式产生的税负相对较小。因为将临近保质期的啤酒作为商业折扣返还给消费者,所以不需要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大大减轻了税负,而且“买一赠一”方式还能够促进正产保质期产品的销量,可谓一举两得。需要注意的是,关于“买一赠一”方式的增值税处理,税法尚无明确规定,所以XG在选用这一处理方式时,应先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协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降价处理方式产生的税收负担要小于公益性捐赠,且在短期内能够促进销售。但是,与“买一赠一”方式相比,降价处理产生的税负较高。此外,“买一赠一”方式还能够增加正常商品的销量,相比之下,“买一赠一”方式更具优势。
三、结语
笔者认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税负最优化仅是衡量经济利益大小的一个层面,税收筹划应当立足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综合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于自身的选择。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
保值增值方案篇6
科技档案的经济价值,则是指科技档案能够被人们利用从而直接或间接产生经济效益。科技档案的经济价值在实现过程中,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科技档案经济价值的扩展规律;二是科技档案经济价值的递减规律。它们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构成了科技档案经济价值的特有规律。
下面笔者主要从社会需要和档案自身发展等几个方面,谈谈导致科技档案经济价值递减的几个主要因素。
首先,科技档案的原始性导致科技档案所记录和反映的科学技术总是滞后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而科学技术处于一种在更新换代中不断前进的发展趋势,这样就必然导致了科技档案所承载的静态科技知识逐渐老化直至淘汰,它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也就自然随之逐渐减小直至消失。我们从信息的角度来分析也可以看到,由于信息具有时效性,科技档案所记载的信息内容同样具有时效性,而这种信息内容是产生科技档案经济价值的根本因素,所以说科技档案的经济价值也具有时效性。
从利用的角度来石,科技档案经济价值的时效性表现在科技档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即科技档案与现实的生产、建设和科研二作的联系非常密切。当生产、建设和科研王作对科技档案产生现实需求时,这种需求往往在时问上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科技档案部门不能及时提供甚至根本检索不出,或者提供了但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势必会对生产、建设和科研工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出现这种情况,科技档案的经济价值就没有或没有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而这种损失对科技档案来说是无法弥补的,此时,我们可以说科技档案的经济价值由于人们不能有效利用而降低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科技档案即使得到了很好地利用,其经济价值也会因利用而呈递减趋势。表现在现实中就是,科技档案利用次数越少,其技术的扩散程度就越低,其经济价值往往越高,例如专利技术档案在这方而表现尤为突出。而当科技档案所记录的技术普及化或者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取代,以及科技档案所载信息转化为二次文献、三次文献能被较为简便地广泛利用后,人们一般不会对科技档案原件产生强烈的现实需求了,科技档案自身的经济价值就会递减,只不过这种递减对社会来说是一种转化和再创造,其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第二,科技档案自身物质载体的逐渐老化以及磨损,也会导致科技档案的经济价仇降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档案的种类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纸质档案以外,又增加了大量以感光材料、磁记录为载体的新型档案,而这种档案的物质寿命较纸质档案往往更为有限,由于载体的原因而导致科技档案降低甚至失去其经济价值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如何妥善保管好这些档案材料,以最大限度地延长它们的物质寿命,是档案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三,计算科技档案的经济价值应该是以档案被利用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减去为保管档案而付出的经济价值。档案保管时间越长,它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就越多。而科技档案在保管过程中其产生经济效益的功能是不会增加的,所以科技档案的经济价值是递减的。
第四,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总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作为社会信息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档案,其总量也在不断增加。
而总量的增加就会导致具体档案经济价值的相对减少。如果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滞后于实际需求的增长,也会导致科技档案事业在整个社会信息系统中地位下降,使科技档案部门缺乏发展后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所以任何满足于已有库藏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一种短视现象,是不利于科技档案事业长远健康发展的。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2025老人与海读书笔记范文(4篇)
- 阅0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源泉,提高人们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读书的妙处可谓无穷,书香更是浸人心脾,引人入境不能自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5老人与海读书笔记范文,感谢.....

三国志读后感范文(2篇)
- 阅0三国名著细致生动的写出了魏蜀吴之间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在写一篇三国读后感之前,先学习一下读后感的写法,这样才能有更加精彩的文章。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志读.....

矛盾观的知识(6篇)
阅:0矛盾观的知识篇1只要不放弃努力和追求,小草也有点缀春天的价值。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高中政治必....

保值增值方案(6篇)
阅:0保值增值方案篇1在定增浪潮中,通过定增募资收购资产成为一大看点。据统计,1-8月份,在所披露的定增预案中,涉及资....

谈谈对工艺美术的认识(6篇)
阅:0谈谈对工艺美术的认识篇1【关键词】中职教育班主任工作沟通艺术【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