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6篇)
来源:网友
养殖技术篇1
关键词:畜牧:养殖技术:推广
1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价值
在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中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理解技术,而且使其能在理解后应用于实践中,并为实际工作带来切实利益,这样才能说明技术推广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当前,中国现有的畜牧技术比较少,为了提高技术的发展水平,加强对畜牧技术的改革,并顺利完成转型是关键。而养殖推广则是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需要推广人员向养殖户提供新技术,并且帮助养殖户优化养殖环境,切实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2改进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方式
技术的推广离不开基地的支持,建立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基地,能够为养殖技术和养殖项目的试验、示范、培训、实地实践等提供操作场所。如果受条件限制,可以采取半经营的方式。新引进的科技项目以及科技成果等先在基地上进行试验,基地要随时向养殖户、专业院校毕业生以及畜牧爱好者等开放,专供他们进行考察、学习、开展技术实践等。此外,也可招收一些固定的学员,安排这些学员在基地中去学习一些相关技术,待学成后可以直接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中。这种模式更灵活且科学,效果也会更理想。
3培养推广人员的能力
①结合推广人员的实际能力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加以培训,比如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推广能力培养、养殖技术的培养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培养。待培训结束后再进行考核,确保养殖技术推广人员技术能力过硬,确保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②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奖罚机制,管理人员根据养殖技术推广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工作质量给予适当奖励和处罚,由此一来,不仅能激发出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动力,还能保证养殖技术推广工作达到预期效果,为该地区的养殖户提供更好的养殖技术指导奠定坚实基础。
4强化动物疾病控制能力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畜牧疾病不仅会导致养殖者的经济出现损失,一些疾病的大范围扩散对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发展畜牧养殖中,强化基础免疫是首要工作。①强化疾病的预警机制。在养殖基地应建立与之相关的应急预警机制,对出现的疫情要能做到及时通报,使未受感染的地区能提前做好准备,加强防范,并且实现疫情不扩散的目的。②要建立应急的预案,对已经开始大范围扩散的动物疫情,一定要及时做出有效措施,果断采取措施防治疾病的进一步蔓延。③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建设,根据实际需要添置必须的各种仪器,有效提升动物疾病的预防质量水平。
养殖技术篇2
山坑螺养殖技术:
1、山坑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2、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里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山坑螺隐蔽栖息。
3、山坑螺投放前几天,按每亩6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山坑螺摄食。
4、种螺放养在螺繁殖前期完成。种螺的来源一是市场收集二是野外采集。选择壳薄而完整色泽淡褐、体圆顶钝的鲜活螺。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1公斤左右,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以上。养殖山坑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螺、泥鳅混养方式。
(来源:文章屋网)
养殖技术篇3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发展背景,应用要点
生态猪是依靠生态养殖技术产出的猪,要求饲喂没有农药残留,没有重金属和不良添加剂的饲料,并对其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用作农作物肥料,在运输和屠宰时,不过度刺激,采取人道化手段,最终产出的猪肉要健康无病变。
1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发展背景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猪产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感好,品质高,绿色的猪产品得到了老百姓的青睐。而随着规模化猪场的数量逐渐增多,养猪业正由传统的养猪模式向高效生态的模式过渡。在政策方面,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生产用地,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等方面有了实质性的保障,这为普通养殖户实施生态养猪提供了可能性[1]。另外,生态猪场建立自有生物链,使废弃物资源再利用,不污染环境[2]。这一特点使生态猪养殖技术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3]。
2生态猪养猪技术的应用要点
2.1选择适宜的生态环境
生态猪养殖应该选取环境优良的地点建立猪场。首先,猪场要与其他养殖场有1000m左右的距离,且附近没有工厂和居民。其次,选址处要通风良好,地势干燥,便于排水,方便组织防疫,地处下风向,地下水位2m以下。
2.2保持猪舍干净卫生
生态猪的养殖大多数时间是采取自由活动的散养模式,因此要对猪的粪便及时清理回收,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沼气等方式使其发酵分解,在建立沼气池的时候,沼液出口要和排污口连接,并将排污口密封,统一疏通到化粪池进行发酵分解,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废物对水源和农田的污染,还能产生有机肥料,再次利用。其次,要保证猪舍有适宜的温度,并且通风良好,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猪舍的干净整洁舒适,为猪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猪场工作人员和车辆要进行消毒后才能够进入猪舍,并且场内不允许饲养猫狗等小动物或家禽。采取封闭式的饲养模式,严禁外来车辆、人员、猪的进入。
2.3严格管控饲料质量
猪场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其中包括种植饲喂猪的天然食物,使猪能够提高自身营养健康水平。生态猪的饲养原料中应该添加适量的抗生素与维生素,以提高生态猪的免疫力和抗病力,进而有效提高生态猪的产量,为猪场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并且,饲喂生态猪的饲料要以青绿饲料为主,同时保证新鲜无霉变。青绿饲料不仅能够给猪提供足够的营养,还能增强猪的免疫力现采现喂的饲养模式能够避免长时间堆积而产生的亚硝酸盐,导致猪中毒。另外,要注意饲料中农药的残留,通常在采取饲料原料例如青菜、牧草时,要在喷洒农药后15d。如果没有条件建立自己的生态体系,需要在其他地方购买饲料的,要选择正规厂家,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精饲料。
2.4严格管控饲料质量饮用水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充足的饮水能够保证生态猪较快的生长,并且可以在水中放入适量的食用盐,起到杀菌的作用[4]。水源的干净卫生对生态猪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给水的过程要严格控制,所使用的饮用水要无色透明,没有异味,没有杂质,水质要求为中性或者微碱性。并且水中不能有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农药、寄生虫、亚硝酸盐等。另外,应该给予含有矿物质的饮用水。
2.5积极进行疾病防治工作
猪场一旦出现疾病便会大大降低生态猪的自身价值,从而损害猪场的经济利益,因此,生态猪场需要做好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当发现猪患病或状态异常时,要及时联系兽医对其进行诊断,并且做好病猪的隔离处理工作,防治疫病扩散,造成更大的损失。对健康猪进行疫苗注射,也是预防和控制疫病最主要的手段[5]。生态猪要建立完善的免疫制度,并严格执行,不漏种疫苗,也不过渡接种。同时,为了避免猪产品的药物残留,预防疾病的药物应该使用中草药。
2.6注重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如何适应其所处的环境,满足其基本的自然要求,包括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心里福利和行为福利。生态猪养殖技术要按照动物福利要求,进行猪的繁殖、饲养、经营、运输等活动[6]。
3结束语
生态养殖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要求养殖场从环境控制、饲料管控、疾病预防和动物福利等方面对生态养殖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切实建立和完善生态养殖技术,确保生态猪养殖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国忠.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当代畜牧,2014(29):20-21.
[2]孟凡明.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中兽医学杂志,2015(7)。
[3]梁禄华.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农民致富之友,2015(15):85.
[4]陆军国.生态养猪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11-312.
[5]高山.生态猪养殖技术[J].现代畜牧科技,2015(2):23.
养殖技术篇4
生态养殖这一技术主要包括饲养动物的卫生环境、喂养饲料、病种的预防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化工程。而猪的生态养殖则主要指的是,在养殖的过程中,要求喂养的饲料是绿色无农药、无重金属以及添加剂的,猪是在自然条件下健康生长的一种生态化的养殖方式。此外,在养殖猪的过程中,猪产生的粪便还可以通过沼气池进行发酵,形成的沼气可以作为能源来供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所用。其生产的粪便还可以作为农产品的肥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污染。
2猪生态养殖技术的要点分析
2.1猪生态养殖技术实施所需的环境和卫生条件
环境对猪的生长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采用猪生态养殖技术的过程中,要对养殖环境进展严格的要求,养殖户应该认真的分析猪舍的条件,特别要对猪舍地面的铺设材料进行严格的要求,采用一些渗水性和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同时还要确保猪舍的通风性和是否干燥等,并对猪舍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细菌的滋生。此外,还应该注意猪舍周围的卫生环境,控制好猪的养殖密度,并对猪舍中的一些粪便和垃圾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保证生态猪的质量。
2.2猪生态养殖中对疾病的处理
在猪生态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对此,饲养员要在饲养的过程中,对猪疫病进行监测,在发现疾病后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及时的对疾病进行处理。一旦发生疫情,饲养员还应该与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在防疫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空间上隔离疫猪,对其进行对症治疗。与此同时,饲养员还应该对猪圈进行全面的消毒,防止疫情的扩散。此外,对于其他种类的猪,也应该加强监测和观察,一旦发现有疫情的现象,就要立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此,畜牧站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让养殖户掌握一些基本的疾病处理方法和养殖技巧,优化自己的养殖技巧,减少在猪生态养殖中不必要的损失。
2.3沼气的利用技术
在进行猪生态养殖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废物,这些废物如果投放到大自然中去势必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而将这些废物投放到沼气池中,则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在沼气池位置的选择上,应该选择一些通风性好和位置高的地方。当养殖中所产生的废物投入到沼气池中以后,经过发酵就形成了沼气,农民就可以利用所产生的沼气来煮饭、取暖等。此外,在沼气形成中产生的沼液还可以排放到农田里去,为农田提供肥料,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改善农村环境。
2.4原生态放养技术
猪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最为自然和原生态的养殖技术,养殖者根据猪喜欢杂草、爱拱地以及群居等特性,开发一些荒田、荒山等作为养殖猪的场所,并在这里为猪搭建棚舍,让猪在圈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的活动,并喂养其鲜草、农副产品的残渣等。而猪在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粪便直接排放在山间、地间,从而提高了这些地方土地的肥力,实现了资源的利用。原生态放养技术的优点在于返璞归真,在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猪提供一个亲近自然和适合生活的环境,提高猪的抵抗力,增强猪的体质。此外,荒地和荒田内饲养猪,其饲养的密度较低,这就大大的降低了猪之间疫病的传播概率,这就极大的提高了猪肉的品质与安全性。但是这一养殖技术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如植被容易被猪破坏、养殖生产的效率较低等,如果发生较大的疫情,很难对其进行控制。
2.5发酵床养殖技术
这一技术属于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环保养殖技术,这一技术将猪的养殖、粪便处理以及环境控制以及有机肥的生产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猪圈的垫料可以用秸秆和锯末粉与菌种混合搅拌均匀后发酵而成的发酵物,而猪排放出来的粪便又可以通过垫料微生物的作用而被快速的溶解,将其分解为优质的生物活性有机肥,这些有机肥主要可以用于农业的种植中。这一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养殖中粪便的处理问题,并为猪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此外,所分解的优质生物还能够为猪的生长提供必需的矿物质、有益菌等,提高猪的免疫力和饲料的利用率,降低猪疫病的发生率,从而保证猪的质量。
2.6林下养殖技术
这一养殖技术主要是将猪舍与林地相结合的一种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能够减少养殖污染,缓解农村用地的紧张,从而有效的提高猪肉的质量。在林下进行养殖时,需要选择天然的林地,而所选林地还应该通风性强、向阳、确保林地中的植物不对猪的生长造成危害等,对于林地周围的环境来说,要选择林地周围5km没有污染源的地方。选择好林地以后,还应该用铁丝网或者栅栏将其围起来。在林下养殖技术中,由于较大的猪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所以很难适应林地养殖这种模式;而较小的猪则免疫系统较差,不适合在林地放养,对此,饲养员应该严格控制猪的大小。此外,在林地中,饲养人员在放置水槽和饲料时,应该选择合适的位置,并定期对饲料和饮用水进行更换,在不同的季节和时期,还应该为猪提供不同的饲料。由于在林下养殖技术这种养殖模式中,所放养的猪与外界接触的时间较长,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疾病的威胁和感染,对此,饲养员应该及时的对猪进行疫苗的接种,并在猪的生长环境中添加驱虫剂等,从而有效的提高猪的抵抗力。
2.7种养结合
养殖技术这一养殖技术是按照“养猪——粪便——肥田——促进农作物生长——菜叶”的循环模式进行的,这种养殖模式能够很好的实现“以养促种”或“以种促养”的目的。这一养殖模式不仅成功的解决了养猪所造成的粪便污染,同时也为农田的生长提供了肥料,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实现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和谐发展。
作者:张晓东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新华畜牧兽医站
参考文献
养殖技术篇5
关键词:淡水养殖;发展技术;基围虾
基围虾是刀额对虾的学名,也属于对虾,这种虾主要盛产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带是广盐性虾的一种,1996年在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淡水湖中首次试验饲养成功,随后一年扩大养殖规模,在沿海地区养殖了大面积的基围虾并且得到了非常好的效益。这种基围虾的养殖对饲料的要求不高进食也多,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好、耐高温、对盐度适应范围广以及疾病抵抗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其成为很多养殖户的首选对象,加之壳薄体肥、肉质鲜嫩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青睐。由于环境要求低、成本不高、市场需求大以及市场售价高,适合我国大范围养殖,因此笔者通过养殖环境以及养殖方法等方面来分析基围虾的养殖技术。
一、基围虾对环境要求
基围虾只适合在沿海地区海岸线低的地方生存,对地质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它的生活区域必须是低海岸的沙地、泥沙地区或者湖泊沿岸浅水缓流、水草多的水域,在温度方面它非常喜欢生长在温和的水中,适应的水温为10~37℃,最佳温度为17~32℃,当温度低于10℃时它就会潜入水底,其活动规律一般是白天休息傍晚进行捕食晚上进行活动,在水质方面的要求是水质清澈,对盐度要求不高,高密度盐水中也能生存但是主要在淡水中进行生长,同时在稻田中也可以生存。在需氧量方面它对低溶氧忍受力比较强,也就是说基围虾在低氧的状态下也能存活,这是非常好的优点,尤其是对育苗的运输有很大的帮助,当还是育苗时基围虾的需氧量为0.867mg/L,长大时需氧量也随之增大,但是需氧量有一个极限最低值为0.21mg/L,当低于这个值时育苗就开始死亡。
二、基围虾育苗和运输
虽然基围虾生活在淡水中但是其生长环境还是在海水中,这就决定了基围虾在鱼苗分化阶段比较复杂,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会将体质不好的鱼苗淘汰掉,只保留体质矫健的来培养,如果这一过程没有分化好,就会给后期的养殖带来一定的影响,体质弱的鱼苗在后期的养殖中很容易病变,因此养殖户在选择鱼苗时一定要慎重,选择鱼苗时就要看鱼苗培育单位是不是更优质,在购买时也要仔细观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选择,同时问清楚育苗培育过程是否出现病变,最好是查看培育过程的详细记录,如果育苗在培育过程中没有问题就查看育苗的生长状况。人们在选择育苗时一般都是1cm左右、体格健壮、色泽光亮、整体表面整洁、体重相当以及弹跳力比较好的,达到这样要求的育苗才算是合格育苗,正规的育苗厂家都会对基围虾苗种进行淡化,这个过程也是必须要做的不然不能保证育苗的成活率,基围虾养殖的关键就是虾苗的淡化,淡化的过程就要求育苗厂家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不要急于求成或是简化淡化时间和过程。基围虾的运输也必须严格要求,在虾苗运输前要查看虾苗的活动力度,提前喂养好让虾苗能有好的体力提高运输中的成活率,考虑到基围虾虾苗的体质和光滑白嫩的外表,在运输时必须保障运输中存放育苗的密度,必须要留出适当的空间防止虾苗之间的相互摩擦产生伤害,在选择运输袋时也得用标准尼龙带,装水也要少于袋子体积的50%,大约30%为最好,温度方面一般保持在25℃左右,在长时间运输中要减少密度增大充发水量。当育苗运输到达目的地养殖池塘时要先把袋子按顺序放到池塘边,先检测好养殖池塘的温度,当温度达到要求时,将虾苗放到一个大容器中,再用比较小的容器慢慢地倒放到池塘里面,这样虾苗更容易适应池塘的环境和温度,在放苗时间上要掌握好,必须选择没有太阳暴晒的06:00—07:00,午后就不要选择放苗活动,因为午后的水温比较高,含氧量也比较高,含氧量高了就会引发pH增高,这时放苗会造成育苗死亡。
三、养殖基围虾的要求
(一)水质好
第一,基围虾养殖最主要的是水,只有好的水质才能养出优质的成虾,这就要求养殖池塘的水必须达到要求的含氧量和pH值,其中含氧量最低不能超过4mg/L,pH值保持在7.5左右,水质必须清澈,在水位方面要求池塘的水在虾苗时要在5cm左右深度,随着虾的成长水的深度也要增高,体温低时水位相对低一些,气温高时水位增高,根据当地的具体气候气温来决定池塘的换水频率,总的来水就是一定要保证水质清新,养料充足。
(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喂养
第二,在喂养方面要求饲养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养殖常识,因为其每个阶段都有不同饲养方式,在虾苗刚放入池塘时只需喂养少量的细微饲料,因育苗需求量较少池塘中含有的微生物群体比较丰富,随着生长的速度加快喂养的饲料也要适当的增加,夏季虾生长的最快季节要加快投放饲料量,这时要勤换养殖池里的水,实时监测池塘的温度保证池塘的含氧量,在生长旺季要适当给虾添加外加剂如维生素,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虾的健康成长,喂养方式也要少食多餐,既要保证供食量也要防止投放量多对养殖池水质造成污染,总的来说就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合适喂养。
(三)疾病治疗预防为主治疗为本
第三,在基围虾疾病预防方面要求养殖户一定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本,在养殖过程中要讲究方法方式,尽量使用对水质没有污染的消毒液,也可以用传统的生石灰来消毒,基围虾养殖中最主要的是对虾的补钙,只有及时的补充钙才能保证基围虾的生长蜕壳,为了防止其他生物对基围虾造成的危害,要及时的清除其他生物保证基围虾的优质生长环境,在发现病害时也不要着急,根据经验查看具体病情,再用无污染的药物进行治疗,总之在预防疾病方面要以预防为主,当发生病变要使用无公害的药物进行治疗防止对池塘环境造成污染,更要每天不定期的检查养殖池塘,同时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四、结语
总体而言,关键要把苗做好。我国基围虾池塘养殖技术及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也碰到了很多技术问题及难点,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探索来解决这些难题,通过对基围虾的技术的改良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促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八一,徐月清.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方法与途径[J].渔业致富指南,2009(6):45-46.
养殖技术篇6
1奶牛养殖前期的准备工作
1.1合理选择优良品种
奶牛的产奶量受奶牛品种的影响极大,选择优良的奶牛品种有利于提高奶牛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养殖户在购买奶牛品种时要通过正规渠道,从合法安全的乳牛繁殖场中挑选,并询问经验丰富的专业养殖人员有助于优良奶牛的先购。选购时,最好挑选花斑黑白分明,体况标准,牛蹄有力结实的奶牛,因为这类的奶牛生长速度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拥有较高的繁殖率,遗传基因良好,生产性能较高,属于优质奶牛。
1.2科学选择养殖地址
养殖地址的选择对奶牛的养殖十分重要,良好的地理位置有助于奶牛的健康成长,产奶量的提高,可有效保障奶牛生产出优质的奶源。养殖者必须根据所处地区环境,将养殖地址选择在背风向阳、水质优良、地势较高且方便排放污水的地方;尽量不要选择过于靠近交通的主干道,以免牛群遭受过度的交通噪音的打扰;不能靠近屠宰厂、重工业加工厂等排放污物严重的地方,避免奶牛遭受环境污染。要对所选养殖地址实地考察,咨询相关的专业人士,以确保养殖地址选择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保证奶牛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2奶牛养殖的保障工作
2.1增强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
寄生虫和细菌等容易使奶牛染上疾病,轻则会增加治疗支出,严重的会导致奶牛的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农户要增强对疾病的防范意识,要做好奶牛舍及周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清除和病菌的杀灭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对奶牛健康状况的检查力度,时刻关注奶牛的日常活动,尽量降低奶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养殖户要在每年的春季全面消毒牛舍,保证牛舍的干净卫生,尤其要特别注意,春秋两季是寄生虫大量繁殖的时候,要做好防治寄生虫的相关工作。
2.2提高养殖人员的饲养水平
奶牛的健康生长需要营养价值丰富的饲料,在饲喂奶牛时应提供含有丰富蛋白质且营养全价平衡的精料,有利于奶牛的健康生活和生产性能的发挥。因此,提高养殖者的饲养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养殖户应当具体分析不同奶牛的生理状况以及它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合理挑选适合奶牛生长和生产所需的饲料。饲料的搭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切不可将含高蛋白质的饲料无限制地供给给奶牛,而要调试好营养适度的套餐,注意营养的均衡。不仅如此,养殖人员还要注意奶牛饲料的生产日期及其保质期,确保饲料的新鲜度,这对奶牛正常生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奶源的质量起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