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收集2篇)

来源:

双语教学范文篇1

双语教学目前在教育界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上海、辽宁、山东、广东、江苏等许多省市的许多地区和学校,双语教学实验大有由“星星之火”转为“燎原之势”的趋势。辽宁、上海、广东均是教育行政部门整体推进,都选择了100所学校进行实验。苏州市于2001年选择了31所中小学启动了双语教学实验,江西省教育厅也要求所属地市各建立4至5所双语实验学校,另外还有许多省市的具备相应条件的学校也在进行实验。与此相适应,一些双语研究机构开始建立,如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就成立了“双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成立了“双语教育研究中心”,山东省成立了省级的“双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前不久,“苏州市双语教学研究中心”也挂牌成立。有关双语教学的交流和研讨活动也不断开展,2003年就分别在上海、广州、苏州等地举办了以双语教学为主题的研讨会。以双语教学为主的科研课题也已列入了国家“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全国性的双语教学研究机构也呼之欲出。短短的几年时间,双语教学已成为一个实验的领域,一个争论的焦点。如何认识双语教学目前,除了那些认真进行双语实验的学校,在一些地方,以“双语”冠名的学校和班级很多,其中有一些学校将“双语”作为尖子班的代名词和学校争取生源的招牌,这也引起了人们对双语的怀疑和误解。双语教学在我国原本指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为了使少数民族学生既能学好我国的主流语言汉语,又保留少数民族语言,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但是,现在备受关注的双语教学则已经不是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而主要是指汉语与国际整理的英语教学。如今,对于双语教学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着许多误区,有的认为双语就是强化英语教学,也有的认为是强化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的教学,有的认为是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达成英语学习的目的等。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双语教学呢?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本华给出了比较简明的答案,她认为双语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在双语教学中,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第二语言。终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切换,使他们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树立跨文化的意识。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适用双语教学呢?专家认为应该是语言学科以外的学科,如语文课就不适用双语教学。另外,从各地开展双语教学的情况看,一般都是从理科课程开始做起,如小学的科学、数学,高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两种声音论双语可以说,双语教学的实验是在赞成与否定的争论声中展开的。赞成者认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可以大大改进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耗时低效”的现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多的实践空间,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时效性,也为学生使用第二语言的思维打下基础。反对者认为用第二种语言进行双语教学会冲淡学生对母语的掌握,影响学生用母语思维的能力,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另外,实行双语教学的现实条件也不具备,比如师资、教材、政策等,会导致双语教学走入误区。所以当前最实际的还是要加强英语学科的教学。赞成与否定的分歧点在于对双语教学概念的理解不同和双语教学是否具有可行性上。目前,经过争论与研究对双语教学概念已经趋于认同,即用第二语言教授语言学科以外的学科知识。师资、教材与双语教学的外部环境也开始了一些新的尝试。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开展双语教学呢?最浅层的答案是改善我国长期以来英语教学“耗时低效”状况,实际上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一次双语教学研讨会上,来自上海的老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谈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召开的一次面向21世纪的教育论坛。那次论坛的一个议题就是必须让各国学生学习一门比较整理的外语,而且尽可能多学几门。与会的人员认为在交通与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国际交流将十分便捷,唯一的障碍就是语言文字。当时就有语言学家建议联合国要推行世界语,但多数人都不赞成。又有人建议在世界上现存的5651种语言中选择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文字要求世界各国来学习。统计的结果,汉语有16亿人在用,但是在会上多数人也不赞成用中国的文字,理由是汉字太难学了。吕型伟先生的讲述无非说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各国要鼓励学生尽可能除了本国文字以外,再学习一门或几门外语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有学者提出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认为学习一种语言,主要是看接触这种语言的时间量和使用的多少。那种只在英语学科课堂上学习英语的做法与真正掌握有相当大的差距,双语教学可以弥补由此带来的不足。另外一个方面,双语教学的兴起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对人才外语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以上海为例,随着中国加入WTO,上海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的目标,大力加强外语教学,培养具备外语能力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所以他们提出了“强化英语,试验双语,探索多语”的外语教学方针,双语教学实验被明确提出来了。选择适当的模式进行双语教学我国双语教学刚刚起步,受教材、师资和学生现有水平的限制,双语教学开展的程度并不相同,也存在着不同的教学模式。据了解,现有的主要模式有:一是渗透型,即在正常的学科教学中适当穿插使用英语——有的是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有的是将一些名词术语讲给学生,并适当辅以汉语解说;二是穿插型,即交替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或以中文为主,在理解中文的基础上适当用英文补充;或以英文为主,在教学的同时,适当辅以汉语解释和说明;三是示范型,即某个学科中,大部分时间是用中文教学,选择一定的内容,用一定的时间用纯英语进行教学;四是选修课型,即开设某个学科的选修课,用纯英语进行教学,或将相关学科整合在一起,设置新的课程,用纯英语进行教学。王本华副研究员认为,为了使语言的学习和学科知识的获取更有效,进行双语教学的学校或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模式。前沿观察赞成还是反对都不重要小雅可以说,双语教学从开始实验的那天起就是在人们的赞成与反对声中开展的。两年过去了,赞成的依然赞成,但双语教学的实验仍然面临着许多不能逾越的问题;反对的依然反对,但双语教学的实验却仍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并不断被寄予希望。赞成也好,反对也罢,反正双语教学的实验已经在一点一点推进,教师、教材、环境的问题也在一点一点解决。在一些地方,双语教学实验已经初见成效。但这也不意味着,双语教学就成功了,不过至少在一些双语教育先行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证明为这是一种有效的外语教学策略。而且,在开展双语实验的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变化也已经非常明显,学生的外语能力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提升。一位力主双语教学的研究人员说,双语需要研究的问题远远多于答案,这也许就是一种科学和正确的态度。当我们在评说双语教学的时候,也许我们更应该先去了解一下双语教学在学校开展的实际状况,了解一下那些实验者在付出努力以后有没有收获,了解一下实验的目的达到了多少。这样,当我们在表示赞成或是反对态度的时候,就会多一些现实依据。说到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雅)《中国教育报》2004年1月5日第3版

双语教学范文篇2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与传统的双语教学衔接有着密切联系,但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出现。本文就从双语教学中的衔接问题为入手点,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之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目的是让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与传统的双语教学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得到切实应用,以期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关键词:大学英语;双语教学;衔接探究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为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但由于我国很多高校的英语综合能力还处于低水平线上。英语教师运用的传统教师模式,还沿用传统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导致我国高校大学生专业化水平偏低,双语教学的发展力度也逐步减弱,究其真正影响因素是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不能满足双语教育的素质要求。

一、大W英语教学中双语教学衔接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难以适应双语教学的实际需求

虽然学生的思想逐步前进,视野逐步开拓,很多学生也能从根本上认识双语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但从本质上看还是不愿意接受双语教学活动。主要是由于学生受到传统教学影响,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标准线上,特别是听、说、读、写方面还不能适应双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因而在教学中,学生受到自身水平的限制,导致双语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根据调查可以获悉,目前双语教学中能够听懂90%英语的学生,人数不足7%,而能听懂英语教学内容35%的人,却占据65%人之多,从数字上看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尤为明显。基于此,进行分析可以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难点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原因就要从听说读写方面探寻。第一,听方面,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进程中,教师除了专用的英语名词以外,都习惯运用中文表达方式,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也养成用中文表达英文的学习效果,故此不能适应双语教学中全英教学要求。第二,读方面,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法和读音没有较为明确和严格的要求,高校学的英语学习能力就偏低,发音时还带有中文发音习惯,读音不够准确,并且在用法上还沿用中文语法习惯,也就形成“中文式英语”。第三,写方面,英语拼写方面,高校学生的英语基础都可以,整体的英语能力都受到全国统考检验过,但在全英教学中暴漏出的问题是学生英语词汇量不足,对于同一类英文单词的多种含义了解不够全面,因而对双语教学只能认识到一知半解,不能让大学生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进行完美结合。

(二)提升英语能力与双语教学学科脱节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其英语学习能力要远远超过于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都很拔尖。然,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梗为主红石语言的形式,将提升应用学习成绩看成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导致学生的英语成绩很好,但是实际的应用综合运用能力却很弱。这也就出现应用教学中“高分低能”的情况,传统的大学是应用教中,学习的内容不够连贯,没有相关性,学生的内容与学生的主题不能达到统一。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低下,是直接影响双语教学正常开展的关键性要素,英语能力的提升也是双语学科内容脱节形成的。因而,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思想还依旧停留在传统的英语学习氛围内,在其思想深处不是很认同双语教学理念,且受到专业英语能力限制,全英授课,学生很难听懂,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缺失,出现应用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加之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专业能力欠缺,双语教学受到阻碍,两者之间不容易形成良好的衔接默契。

二、解决大学英语与双语衔接问题的最佳方式

(一)根据双语教学标准选择适宜的英语教学模式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因而,高校在英语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并将双语教学看成教学的指导,这可以切实的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和英语水平,这些能力包括请说读写的各类能力。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材版本都经过“中化”,没有外文的专业性,因而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高校在选取英语教材的过程中,要将双语教学看成是其选择的标准和依据,尽可能的选择原版外本为教材版本,如果选择的教材版本难度偏大,可以通过人工编订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运用合适的大学教材,不但能让学生的发音更为纯正,也能让学生的对词汇和语法有深入理解,这对提升学生英语起点有较为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选择合适的外文原本大学英语教材,也能随时随地的掌握国际学术动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西方较为先进的思维方式,这对也解决大学生英语教学中的双语问题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也能进一步的提升我国英语教学的整体学术水平。

(二)创建大学英语教学的双语衔接管理机构

目前,双语教学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很多高校也有自己的教学管理机构,但还不是很重视双语教学活动,且将双语教学作为教学的形象工程而开展教学活动,因而双语教学的口号很响亮,但是实际的教学功效却不高。加之,当前较为缺乏对应的管理机构,因而大学生英语教学与双语衔接工作的推行,主要是由高校教务处进行衔接和管理,管理的针对性较差,很多时候教务处要协调各方工作,会忽略双语衔接问题,因而管理整体处于松散状态。基于此,就要创建相关的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衔接管理部门,该部门的工作职责是要编制双语教学机构,目的是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让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频繁,并能让学生多运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思考英语问题,展开应用对话。

(三)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素养

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会使用英语为学生授课,但是这种授课模式比较单一,连续性较差,更多时候大学英语教学是使用中英交替的方式授课,往往授课中使用一句英文,随之参差一句中文,这种授课模式虽然学生能容易听懂教师教授的内容,但却让学生的思路始终处于中文和英文转化中,学生不能完全用英语思维模式考虑问题,对学生而言可谓是有弊而无益,不利于双语教学活动的发展和培养学生英语表达习惯。故此,大学生英语教师中要让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满足双语教学需求,教师在整个英语授课过程中,尽最大可能靠近双语教学标准,不要使用中英交替的授课模式,尽量用英语讲课,让学生适应这种叫新模式,学生在初期可能会有不适存在,教师可以在必要时间内使用中文解释学生难以理解的英文内容,然后继续用英语讲解,强制性的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寻,很多学生听不懂不是不会或者能力不够,主要是学生比较“懒”,不愿意动脑,感觉习惯于中文表达习惯,对英文表达习惯要通过头脑思考才能转化为自己熟知的文字,因而懒于思考,但是学生若能仔细辨认,也许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提升学生的专业化素养,不将考试看成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但要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引导学生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最终用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完美融合。

结语:未来世界的发展,要以人才竞争为主体,我国的经济要与世界相沟通,才能融入世界,占有国际市场,因而对双语人才的需求量是未来人才发展的大趋势。目前,双语教学质量的优质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英语教学工作的状况,故此,要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做简要分析,并提出两者融合的有效方法,目的是让两者相互衔接,最终实现高效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恩,丁年青.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J]外语界.2012(36):11-1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