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模式(收集2篇)

来源: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篇1

关键词中医生理学双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onPhysiologyBilingualTeachingModelin

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University

FANYing

(NanyangInstituteofTechnology,Nanyang,He'nan473004)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factorsassociatedwithbilingualteachingandresearchthemodelofphysiologybilingualteaching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university.Methods:Structuredquestionnairewasdesignedtoinvestigate80studentsbythemselvesonbilingualrelatedattitude,demandsandsatisfaction.Results:Thefrequencyofacceptingbilingualteachingwas51.3%andabout76.9%ofthestudentswouldchoiceteachingmaterialinChineseandEnglish,about75.6%ofthemwassatisfiedwiththebilingual-teachingprocess.Conclusion:Thebilingualteachingcouldbedevelopedstepbysteponthebasisofteacher,studentandteachingmaterialaimedtoimprovethequalityofthestudent.

KeywordsChinesemedicine;physiology;bilingualteaching;model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既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亮点,也是当前教育界议论的热点。双语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英语教学不同,双语教学是把英语作为教学中的一种媒体,通过汉语和英语两种渠道获取学科信息,不但要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学习,还要能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使受教育者在学习国际先进知识的同时有提高自身的外语运用能力。①②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有多种不同的模式,目前主要有浸入型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和过渡型双语教学。②面对多种双语教学模式,各个学科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理学是中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双语教学还是一个空白。本教研室对中医学五年制本科生理学部分章节实行双语教学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以期探索出适合中医院校生理学双语教学的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中医学专业2008级、2009级五年制本科生共80人。

1.2问卷调查

选取生理学中体温调节部分实施“原版教材,英文多媒体课件,中英文讲授”形式的双语教学,在课前先将原版教材体温部分复印并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做到有备而来。这部分内容授课完毕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采取自愿原则,匿名填写。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英语水平,如四、六级通过情况等;对生理学双语教学所持的态度;对生理学双语教学的具体要求,如教材、教师、教学方式、英语讲授的比例等方面;对本次讲授的认可度等方面。共发送调查问卷80份,最后收集整理有效问卷78份,其中男44人,女34人,平均年龄19.3?.5岁。

1.3深入访谈

访谈法是研究者对调查对象进行当面访问、以谈话为主要方式收集研究所需资料事实的一种调查方法。③为深入了解对生理学双语教学的态度、需求等问题,在授课结束后,分别随机抽取10位学生和3位相关专业的教师对双语教学进行了非结构式深入访谈,获得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2结果与分析

2.1中医院校生理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医学也是全球医学领域中一个研究热点。中医学要想继续发展必须走向世界与世界医学接轨,同时为适应21世纪中医学发展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中医人才,在中医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已势在必行。而中医专业的生理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正常人体的功能、机制、影响因素等,其理论及相关技术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该课程所属学科在国际上开展着广泛的研究,怎样将生理学的核心知识、理论及最新技术传授给学生,是培养面向21世纪复合型中医人才的关键,因此在我校中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中首先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

2.2中医院校生理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条件分析

制约一门课程教学开展的条件很多,但表现最为直接的是教材、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因此,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2.2.1双语教学要有合适的教材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有3.8%的学生选择原版教材,19.2%的选择简化后的自编教材,其余76.9%选择设有中英文对照的教材。通过深入访谈,学生普遍认为原版教材的难度较大,如果没有充分的预习,有些专业词汇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保证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使用合适的教材,而合适的教材与学生对双语教学接受程度也密切相关。④⑤在教材的选择中使用原版教材有明显的优点,原文配备生动的事例和医学背景知识介绍,有较好的可读性,有利于师生了解学科最新的进展;同时使用原版教材也有缺点,例如知识点多而分散、重点不够突出,价格也相对较高。针对原版教材的特点,各高校老师在消化、翻译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编制了简化后的自编英语教材。⑥但自编教材与原版教材相比,表达稍显生硬,由于文化的差异,英语语法错误难以避免,不正确的语法表达易误导学生,与原版教材相比可读性也较差,因此自编教材的质量需进一步提高。⑦

面对原版教材与自编英文教材各自的不同特点,兼顾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较先进的专业知识,而非单纯外语学习,因此学生英语阅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强调原版阅读就变成舍本求末,因而另一种形式中英文对照是解决这一问题有效办法,本次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这种教材模式。中英文对照教材存在的问题是如在教材中同时出现英语、中文两种方式表达的内容,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会大为下降;同时一本书中两种文字介绍同一内容,教材的成本也随之升高,学生的负担也会加重,因此最为合理的方式是同时提供对应的中文版教材作为参考资料,让学生们自主去选择。

2.2.2双语教学要面向合适的学生群体

在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对于双语教学没有选择的余地,处于被动地位。而学生对待双语教学的态度却是双语教学效果的直接决定因素。本次问卷调查中,有30.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有51.3%的学生认为必要性不大但可以尝试,有17.9%的学生选择没有必要开展。访谈的结果学生们对于双语教学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有着较大的兴趣和较高的积极性,也愿意去尝试。学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自身的英语水平是否能适应双语学习,会不会因为双语学习增加了额外的学习负担,从而耽误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目前衡量国内学生英语水平重要的依据是四、六级考试成绩,文献⑤⑧表明,学生四、六级成绩越好,越愿意接受双语教学。本调查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处于大二上学期,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还未参加过四、六级考试,通过后期的补充调查,调查对象四级的一次通过率较低仅21.8%,这与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极大的关系一致。⑨

实行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而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决定双语教学的首要条件。要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必须充分调动并提高学生双语学习的主动性,而提升学生双语学习主动性需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英语水平的提高在双语教学中的意义。因此在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努力创造一个“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学”的好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⑩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授课、用英语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之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些都是保证双语教学能顺利开展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可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分班开展双语教学,或者由学生自主决定选择双语或者中文教学方式,如果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一味的开展双语教学,结果很可能是教师和学生都很吃力,教学效果很差。

2.2.3双语教学要具备合适的师资队伍

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有一个合适的师资队伍,而双语教学师资队伍不足已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双语教学的教师需同时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而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专业老师的英语水平不“专业”,而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人才引进见效快、成本高,治标不治本,而自主培养一批兼具专业知识和较高英语水平的双语教师,是解决人才缺乏问题的根本。我校的生理学教师都取得了研究生以上学历,均达到或接近大学英语六级水平,但在英语口语运用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方面或多或少有不足之处,要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需进行培训。具体的培训方式可通过一段时间的脱产或半脱产校外培训,到国内双语教学实力强的学校或者外语学校进修,不但能提高教师英语水平,还可以学到国内先进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试讲合格的教师才能授课。在本次双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仅对部分专业词汇、概念进行了双语教学,75.6%的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过程基本满意。

2.3中医院校生理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形式分析

通过查阅国内双语教学的相关文献,根据学生及授课教师的情况,将双语教学大体分为三种方式,本次研究调查了师生对三种双语教学方式的态度。第一种使用中文教材,教师英文原版教材备课,汉语授课,专业词汇及专业术语用多媒体展示及英汉双语复述;第二种为英汉双语教材,多媒体全英文,基本用汉语讲课;第三种为师生均用原版教材,全英多媒体和板书,教师中英文交替讲解。对三种方式的态度的比例分别为30.8%、44.8%和24.3%。选择英汉双语教材,基本用汉语讲解的学生比例最多,而选择原版教材,教师中英文交替讲解的比例最低。同时结合深入访谈的结果,学生认为双语教材既可以提高英语水平,也能很好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以中文讲授的基础上,课堂中仅对专业词汇术语进行英文讲授,是可以很好理解和掌握的。而全英教材板书,中英文讲解,学生的压力较大。根据中医院校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先选择保持型双语教学,今后逐渐过渡到过渡式双语教学,最后再进入浸入式双语教学。

对双语教学过程中外语授课的比例进行调查,选择较低(

3结论

中医在维护人类健康和防治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正面临加速进入国际舞台的良好机遇,因此在中医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合适的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前提,开发高质量的英语教材及配套的中文教材可以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需从课内、课外多方位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水平。对生理学教师进修脱产或半脱产培训,并对培训结果严格考核后方可进行双语教学工作。综合双语教学的实际条件,采用合适的双语教学形式,在初期可选择保持型教学,逐步过渡,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为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基金项目:南阳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注释

①喻小继,王芳.浅谈双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25(1):118-121.

②邹芝.试析大学双语教学的瓶颈及出路[J].教育探索,2009(10):68-69.

③⑩潘迎旭,王文生,陈均,等.体育专业院校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学科群特点、教学条件及师资培训模式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3):241-254.

④顾立志.双语教学中外语运用度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153-155.

⑤王志坚,赖庆.论双语教学中四的个“合适”[J].高教探索,2007(6):19-21.

⑥朱剑飞.中医药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107):80-81.

⑦曾志新,刘旺玉,林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双语教材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27-130.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篇2

【关键词】双语教学汉藏教学法创新

双语教学不仅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具体体现,也是从实际出发,发展藏族地区教育,培养民族人才,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已经有所落伍,已经不能够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审时度势,转变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大力开展汉藏双语教学的模式上的创新。

一、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必定会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果不能够及时做到方式与方法上的创新,就会愈加落后,不能反映时代要求,这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论文百事通只有做到汉藏双语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够提高有效提高汉藏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使藏地教育摆脱长期以来国家投入大,教师费力多,而教育成效却不明显的窘境。

而且,有效实施汉藏双语教学法的创新,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藏族文字和文化,以便能够有效地加强汉藏民族团结,发展藏族地区的文教事业,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文教方面的支持。

二、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策略

(一)分等级因材施教

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在同一个学校甚至是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汉语和藏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组织汉藏双语教学时要避免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进行。在汉藏双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考虑先对学生进行汉语和藏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等级测试,以测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语言能力掌握基础,然后按基础的不同进行分班授课。事实上,这种创新性的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已经在西方很多国家都成功的运用在留学生双语学习中,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

具体的实施准则就是,教师科学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上,采取不同的汉藏双语教学形式,对不同的班级甚至每一个学生的语言水平有所掌握,分等级地进行课堂提问和布置课后作业。例如对于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课前进行认真细致的预习,回答问题时允许一定的母语使用量,而在课后教师再给其开小灶;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适当进行书籍阅读,并参加课堂讨论,以便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二)采用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增强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双语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双语教学的两个方面特点——语言性和科学性,而汉藏双语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在汉藏双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于课堂组织方式上有所创新。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应该以增强师生互动环节为原则,广开思路,创造性地采用综合性课题讨论、即兴演讲、分角色游戏模拟等,而且,在网络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普及的背景之下,教师更是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快捷性,通过课堂播放视频、影像、音乐等,丰富拓展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接受程度的目的。

还有就是教师可以考虑多采用情景教学法,以便提升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事实证明,情景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般是以经典话题为主线展开,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环节,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大大提高。论文百事通

(三)实施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

这种汉藏双语教学课程的分阶段设置方,式是指对汉藏双语课程的具体开设从初级课程延续到中高级课程的系统性构想和实施过程,应该说,这也是一个教学模式上的一种创新。事实证明,这种高度重视衔接性和连贯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对于双语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实有着积极的影响效果,因为这种分阶段的课程设置,可以方便教师客观上采用团队教学法,充分发挥每一个汉藏双语教学教师的个人专长,对汉藏双语教学的阶段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把握,使得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则是既可以有汉语的专业知识学习,又在此一项的基础上进行汉藏双语学习。所以说,用这种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的灵活多样的形式,能够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贯穿于汉藏双语教学活动实践的各个环节,切实保障汉藏双语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新晨

(四)增强汉藏双语教学教师的能力素质水平

事实证明,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一线的教师。在汉藏双语教学的创新模式中,无论是模式方法的探索,还是具体的课堂付诸实施行动,都需要一线教师的全程参与并付诸行动。事实上,任何一个汉藏双语教学教师都可以独自探索适合自己以及班级学生的创新式教学模式方法,而对于已经比较成熟的创新式汉藏双语教学模式方法,在借鉴使用过程当中,也应该根据具体的客观情况做出修正,这就需要汉藏双语教学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水平,而这种能力素质水平,则可以通过定期培训以及自身努力获得。具体来说,教育部门应该继续加大对汉藏双语教学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对现任教师进行组织培训,并定期考核;另一方面,要吸纳引进汉藏双语教学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一线教学岗位上去,为汉藏双语教学的模式创新做出贡献。

总之,汉藏双语教学的模式创新,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少数民族国家政策的教育大事,理应受到广大相关教育人士的重视,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路漫漫而,吾辈当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赵慧.双语教学纵横谈[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3]刘红,熊丽萍.双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