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整理2篇)

来源:

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范文篇1

关键词: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

目前,多数高校将工商管理定义为独立学科,在教学中,教材讲解成为主要方式,缺乏实践基础。事实上,工商管理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应注重学生在该专业中的职业能力培养,实现了工商管理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具有必要性。

一、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一)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

工商管理虽属于文科,但理论知识体系复杂,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被理解。而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法,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实践中,学生容易理解理论的真正意义,对于其知识的消化与应用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不同于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更注重实践。学生需要在实践中主动思考、独立思考,才能解决具体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运用更灵活。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同,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实践工商管理的教学目标。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为解决问题,思维创新将成为其重要特征。同时,在实践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互相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这对于其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工商管理教学现状分析

在我国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离是其主要问题。首先:教材引进上,多为上世纪西方的管理理论,与我国企业需求不符。这使得很多实习生对自身所学失去信心。其次:教学方式上,教师依然占据主要地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被动的接受,这样学生的理论知识很难消化,更何况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师方面,虽然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受重视程度提高。但整体上教师的能力有所欠缺,表现为很多教师只能从教,而缺乏企业实践,在案例分析上和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较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商管理教学策略

基于目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学现状,对其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有积极意义。而在这一过程中,理念和方法的更新是关键,我们将其做如下分析:

(一)更新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45分钟的课堂,教师讲解占据了超过40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大学阶段,教师的课时更长,班级的人数更多,这使得很多知识无法及时消化。在实践理论讲解上,偏向于口述或是案例讲解,但所选案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特征。为此,高校应注重实践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现代教育观念的引入,使工商管理教学关注实践,关注企业和社会需求。在高校教学中,可将工商管理分为若干个阶段,在大一、大二阶段可巩固基础知识,然后使学生进入校试验室,接触具体事务,进而深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在大三、大四阶段,与企业合作,将学生输送到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将所学专业进行使用。教师要合理安排工商管理课程教学时间,选择正确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将学生以后的工作作为基本发展目标,并且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教学方法创新

创新能力不强影响了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为此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教师要了解市场需求,对于新入学的新生进行专业讲座,使其了解专业的就业前景,在这一感性认识下使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更高,为其理解和运用打好基础。要求学生学习后进行记录,以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其次:将具有高效性的案例分析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应用于工商管理实践中,注重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思维创新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向,在模拟教学包括内容模拟、情境模拟、角色模拟与综合模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容易养成思维定式,从而对新事物的发现能力不强,对于工商管理这一比较“时尚”的专业来说,很难深刻了解。最后:应使学生进入企业,了解企业环境和企业需求。实习过程做好记录,并在实习结束后上交给教师,由教师对其理论的消化程度进行分析,最终确保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效性。

(三)增强校企结合,注重全面培养

在这一点上,学校需要创新观念,增强企业合作。如学校可以与一些企业签订必要的规章制度,获得企业的认可,实现企业、个人以及学校的共同进步。对于学生来说,校企合作使其获得了主动操作的机会,现代社会某一单一的能力不足以使学生成为以后的栋梁之才.而进入企业则可以使其感受工作氛围,通过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而提高其综合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存在的疑虑,并帮助其解决,引导其主动思考,主动操作,最终促进工商管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总结

从工商管理教学现状我们发现,理论的受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实践。事实上,这与多年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能力都具有直接的关系。为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工商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时间,在专业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教育人员进一步努力,对其进行完善和改革,从而为我国社会培养专业的人才。

作者:包蕾单位:松原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赵严伟.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析[J].教研,2011(32).

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范文篇2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专业;独立学院;学生实践能力

一、引言

独立学院,也常被称作为独立二级学院,独立学院是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规范后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所谓“新机制、新模式”即民办机制、独立办学、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管理也常被称为工商企业管理,该专业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其社会实践性和企业应用性。工商管理专业主要侧重于研究企业内部的行为管理以及较高层次的经营战略决策。所以,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工商管理类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而独立学院目前的培养体系与普通高校并无不同,侧重于培养理论知识型人才,对于社会应用能力和企业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比重并不大,所以,根据社会、企业的具体需求,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学生培养的重点。

二、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学生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兴起,国家考虑到当时的情况,鼓励本科院校和社会上的资金相结合来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独立学院的特征是:引入社会资金,有独立的设施和管理,培养模式上自主性更多。独立学院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典型阶段。独立学院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有其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和普遍高校雷同。这是第一阶段独立学院的遗留特征,由于独立学院通常是在母体学校的资源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与母体高校的整个教学体系、专业课程设置都较为接近。像这种依托于母体学校成长起来的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是参考一本或二本院校的课程设置,并没有结合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发展方向,设置符合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独立学院的应用型特点并未得到突出。

(二)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通常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独立学院,走上了教师的岗位。独立学院的教师通常都是硕士以上的学历,这些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却缺乏其它职业的工作经验,也缺乏在企业工作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经验。因此,既能够为学生讲解理论基础,又能够进行科学有效的企业实践教学的教师极为欠缺,这种师资的现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从而使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学生更关注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经验。

(三)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未能完全建立。普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等环节。这些环节联系紧密,互为补充,缺一不可,都是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数独立学院将重点放在课程理论教学部分,对于实践和实习环节关注得很少,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缺乏相对合理的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策划和内容。虽然我国的独立学院越来越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实践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性。独立学院目前正在探索实践教学基地、校企联合实践培养、学生实习方式等举措,但是对于实践环节的具体策划和内容缺乏整体规划和合理的安排,仍处于摸索阶段。

三、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一)鼓励学生创业。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后,需要融入实践,学校应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搭建实践教学基地,在完成学校教学任务后,学院可以邀请社会上的部分成功创业者来学校与学生一起交流,学院也可通过学生会使得学生与各类商业机构广泛接触并实践,这些鼓励措施会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各界的创业人士并能在与其接触过程中参与创业实践活动。

(二)独立学院应针对工商管理专业设置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估机制。通过在独立学院设置专门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估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在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中的积极性,从侧面促使教师补足自身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三)独立学院应与部分企业建立真正的工商管理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许多独立学院并没有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或是形成固定的实习关系,这使得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前缺少真正的实习单位或是实践机会。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只能将实践教学停留在案例教学,无法使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去体验、思考和分析问题。只有建立真正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才能使得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处理问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结合起来。独立学院由于其自身特点,培养的学生应侧重于应用型,更应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应根据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改变传统以传授理论知识为核心的教育观念,从教学方式方法、课程体系设置、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推动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全面展开。

【参考文献】

[1]杨旻.基于就业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践行[J].电子制作,2014,12:251~25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收集3篇)

    - 阅0

    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范文篇1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方向问题方向是根本,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它是引航灯、生命线。失去正确方向的航船不可能胜利到达彼岸,迷失正确方.....

    采购内勤的工作职责(收集9篇)

    阅:0

    采购内勤的工作职责篇11.MRO部门采购,采购相关文件的.催收、分类存档和更新工作;2.统计、核对供应商绩效考核....

    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收集9篇)

    阅:0

    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篇130岁之前:做好起步这一阶段是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事业发展的起点。它主要目标,就....

    非全日制工作要求(整理2篇)

    阅:0

    非全日制工作要求范文篇1案例1:刘阿姨自2010年9月以来一直为北京市顺义区一家企业做钟点工,工作时间是每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