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收集5篇)
来源:
早期阅读篇1
作为早期教育的焦点,早期阅读是指0到10岁儿童的阅读。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爱上阅读,而不仅是通过阅读获得知识。早期阅读的方式是听故事,看生动的图画,读简单的辅助文字。早期阅读的较好的内容是绘本,所以,进行早期阅读,利用绘本来给孩子讲故事,或者儿童自主阅读绘本是一个更好的建立阅读习惯的途径。
如今,早期阅读已经形成了全球化趋势。在美国,布什总统提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在后面”的教育改革方案,由政府拨款50多亿美元推行阅读计划。在英国,教育部发出了“把儿童的阅读教育进行到底”的号召,宣传阅读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成功做法。而在我国,随着家长越来越注重幼儿的早期教育,早期阅读也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但是,在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我国的父母普遍存在过于功利、浮于表面的情况。绝大多数父母认为,仅仅通过给幼儿读图画书就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孩子的跨越式发展。其实,识字并不等于阅读,识字多的小孩不一定是阅读者。要想真正地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既然是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那就要尽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多方面接触文字语言的机会。比如看电视时,就可以鼓励他们把看到听到的复述出来;看图书的时候,可以引导他们用形象的肢体语言,把人物和故事表达出来等。这样就既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锻炼他们的想象力。
家长是最好的老师
有句话叫“有什么样的父母,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父母如果平时就喜欢阅读的话,这种言传身教的影响比什么都大。如果家长都不喜欢阅读,怎么可能让孩子丢下手里的玩具、游戏来认真阅读呢?所以不阅读的父母,即使再强迫孩子阅读,都起不了太大的效果,甚至会阻碍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即使平时再忙,父母如果能每天晚上抽出睡前半个小时来陪孩子一起阅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大有好处的。
重在阅读兴趣的培养
孩子早期的阅读内容,对以后的阅读能力影响很大,家长们应该指导孩子阅读,耐心为他们解答在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外,家长还要着重培养、鼓励孩子从阅读中找到快乐和趣味。
重循序渐进的阅读
阅读是否循序渐进,这关系到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达到一定年龄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而他们的思考能力又决定了他们选择何种深度的阅读内容,所以慎重选择读物很重要。如果不注意这点,要求过高,操之过急,不仅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而且很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家长们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儿童的知识范围,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
早期阅读篇2
【关键词】幼儿教育;早期阅读;分享阅读;语言学习
在与人交流的技巧学习中,早期阅读自然成为了听、说、读、写等诸环节的重头戏,也得到了教师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早期阅读教育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读物来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这不仅能帮助幼儿看图识字,最重要的是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培养一种书面表达的能力,并且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通过早期阅读教育,使幼儿获得心智及语言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性
学习要抓住一个关键期,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关键期,幼儿阶段是智力发展及表达能力发展的高峰期,也是一个关键期,抓住了这个关键期,学习起来将事半功倍。心理学家认为: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说明幼儿已经具备了阅读的可能,只要使用一些正确的方法加以培养,孩子们都可以获得很大的提升。而且在这一阶段幼儿的记忆力是超强的,幼儿可以在这短短几年学好一门语言,有很好的背诵能力和模仿能力,这些对于幼儿个性及习惯的形成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早在五十年代有些国家就开始研究阅读,并对6岁儿童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具有良好阅读能力的儿童求知欲比其他儿童要旺盛,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能运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理解能力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乐观向上;不会阅读的儿童则对学习缺乏兴趣,表现得没有自信。到了八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将阅读能力的培养列为智能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并且特别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前期经验的提供。可见幼儿早期阅读经验与幼儿本身的身心及智能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重视阅读环境的创设
在早期阅读阶段,幼儿刚刚开始接触阅读,无论是在已有的知识还是在已有的社会经验上,都表现得能力比较薄弱和不足。因此,在早期阅读阶段,要重视阅读环境的创设,通过环境的创设直接对幼儿补充一些社会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和场所,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和感受书面语言,使幼儿在有形和无形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
例如,在布置活动区时配上适当的文字,诸如“积木乐园”、“娃娃的家”等文字标签,定期更新一些图书,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并及时加以指导,让幼儿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中阅读。教室内的墙饰和图画等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令和季节去更换,比如冬天来了,可以在教室内画上雪人、雪花、没有叶子的树枝,一些冬眠的动物,还可以画一些棉衣、棉帽、手套等,让幼儿可以根据图片和文字,联系真实的景象,比如自己身上的帽子和手套等等。这些的主要目的都是在与充实周围的环境,使环境中也含有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体会,去获得语言和文字方面的知识。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他们都会主动去从事那些令他们感到舒服、愉快的行为。因此,创设一定的学习和阅读环境就显得很有必要,在阅读的同时,让孩子把阅读与一切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增强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三、重视阅读材料的选取
鉴于幼儿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在早期的阅读中内容的选取一定要适宜,尽量提供一些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内容。幼儿喜欢图画多的并且还是要五颜六色的,要有这些元素才能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我们要选取一些易于理解,便于阅读,内容丰富,色彩鲜艳,文字与画面结合,并且主题要接近儿童生活,文字在读本中重复出现,伴随识字。这些图文并茂的故事图片,配上有一定规律可寻的文字,都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有关书面语言的初步知识。
例如,“一字歌”的内容为:一颗豆,一粒米,一颗一粒要爱惜;一点油,一滴水,一点一滴都珍贵;一枝花,一棵树,一草一木要爱护;一分钟,一秒钟,一分一秒不放松;这些文字容易记忆并且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并且还配有丰富的图片来帮助儿童的理解,老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讲解,这些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还可以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四、重视分享阅读
分享阅读,可以是朗读出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再去复述,我们强调的是一个故事的阅读活动要反复地多次进行,这个过程是一个让孩子感受语言、习得语言的过程。分享阅读可以让儿童从“听故事”过渡到“读故事”和“讲故事”,把书本的语言变为自己的知识。随着儿童阅读活动的多次重复,儿童可以变得越来越熟悉故事中的情景和语言,在老师朗读上一句的时候,儿童可以在心中形成对下一句的预期,慢慢的,儿童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朗读了。
通过分享,儿童从最开始的听老师讲故事,到自己阅读故事,再到讲故事给其他小朋友听,讲故事的过程中想象并模仿角色的声音和表情。儿童的这种模仿,具有很高的价值,他们正一步一步地参与到阅读中,在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最终逐步过渡到自己主动读故事。因此,成年人应该对他们的模仿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及时的鼓励,多给机会让儿童自己讲,尽量不要去打断,让儿童独立进行朗读。只有在儿童不能继续朗读的时候,才给予帮助,对于发音不正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这时的儿童会觉得自己真正独立进行了朗读,从而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分享阅读不以识字为目的,却可以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识字。
五、总结
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的思维、语言、个性、习惯等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在幼儿教育阶段应该重视早期的阅读学习,充分调动幼儿各方面潜能,抓住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努力为儿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晓蓉,幼儿道德成长与早期阅读,《学前教育研究》,2011.07
[2]傅敏敏,关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研究,《学前教育》,2005
早期阅读篇3
现在,爸爸妈妈越来越重视早期阅读,有的妈妈更是十本书十本书地往家里搬。不过怎样在家中开展早期阅读才更有针对性呢?本期,我们邀请以早期阅读为特色的上海普陀区白玉新村幼儿园园长王娴婷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来自幼儿园的真实案例
1.从乱翻书到有序翻阅
3岁的昊昊,阅读的盲目性很大,把一本图画书打开后,一会儿翻到后面,一会儿又翻到前面。跳页读,随心所欲地读,使昊昊在阅读中收获很小。
目标:初步学习有序翻看图书,观察画面的细节,并尝试简单表达
老师引导再现:
首先,为昊昊选择一本内容简单,书中的人物都是他熟悉的图画书:《藏在哪里了》。然后,老师把书拿给昊昊,邀请他和自己一起看封面,并向他提问:封面上有什么动物啊,他们在干什么呢?从而引起昊昊的兴趣和强烈的期待。然后老师暗示:“答案就在书里面,不过要一页一页仔细翻看,才能知道,一页都不能漏哦!”就这样,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好奇心驱使昊昊有意识地一页一页翻过去,果真一页都没有漏看。第一遍看完之后,昊昊马上主动说,动物们在捉迷藏。当问他如何得知时,他回答:“我看出来的。”虽说只有这短短的几个字,但说明昊昊刚才的看是有收获的,这就是一大进步。老师马上追问:“从哪里看出来的呀?”他就翻着书指着图画说:“这里的小动物躲在石头后面,它们都躲起来了。就是捉迷藏呀,我在家里和奶奶也玩过的。”
接着老师和昊昊又从头到尾翻看了一次书,每翻一页就鼓励昊昊说出这一页的具体内容。
当昊昊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后,老师又一次提示:“看来只有仔细观察书的封面,一页一页仔细看,才能把一本书看懂,是不是啊?”昊昊点点头。
小结:昊昊的问题,在3岁孩子中普遍存在。有序翻阅是阅读的第一步,有时候孩子乱翻书是因为他不知道书要按一定的顺序读。教会孩子这一步,就等于为阅读习惯的养成开了个好头,也为他以后的阅读活动建立了自信。
2.从不肯说到敢于表达,乐于分享
4岁的思歆,胆子小、自尊心强。听家长说,她在家里很爱看书,可是一问她书里的内容,她就默不作声了。在幼儿园的阅读活动中,思歆也是如此。甚至因为思歆不肯说,家长还打了她。渐渐地,思歆不爱看书了。
目标:重新激发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乐于分享她所读到的
老师引导再现:
首先,为思歆创设一个温馨、宽松的心理环境,在阅读中无论思歆有什么样的举动,不管是否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都是微笑着面对她,不指责,不批评,用亲昵的眼神、温柔的抚摸鼓励她。经过一段时间,思歆对阅读又重新产生了兴趣。
然后,有一天老师为思歆选择了一本图画书:《小熊生病了》。书中的内容和孩子的生活很贴近,孩子一定有话可说。在阅读之前,老师说:“你愿意和老师靠在一起读吗?”和老师身体距离的拉近,让思歆放松地沉浸在阅读中。当看到小兔因为小熊生病而伤心的画面时,老师问思歆:“你愿意和小兔一起照顾小熊吗?”思歆点点头,于是老师继续问:“那小熊发烧了,你准备怎么做呢?”思歆激动地说:“吊盐水,吃蔬菜,贴冰宝贴。”这就是好的开始,相信以后思歆会主动和小伙伴、老师、家长分享她在阅读中获得的快乐。
小结:孩子需要“无负担”地阅读,这样才能充分体会阅读的快乐。其次,阅读,不能总是孩子一个人读,然后老师或家长像“提问官”一样向孩子提问,单向的你问我答,孩子肯定不愿回答。真正的交流,需要融入在共读的过程中。
家长可以从老师的做法中学到什么?
1.观察孩子的阅读行为,发现问题,为孩子制定阶段性的目标,这样更有针对性。
2.在大人讲、孩子听和放手让孩子自己琢磨之间,可尝试适当介入,如引导按序翻页、观察画面的细节,只有在阅读中有所得,孩子才会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3.好的问题是根据故事的具体内容提出的,而不是笼统地问“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同时,在阅读中不要问得过于频繁,这样会破坏阅读的完整性。
4.为孩子选择数本适合他年龄段、与他的生活经验相通的书,然后精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于早期阅读,园长答疑时间
Q:家长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精心挑选买回来的书,孩子翻了翻,就说不喜欢,怎么办呢?
A:孩子在3岁以后就发展出自己的喜好,家长不妨多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逛逛、翻翻,看看孩子喜欢什么类型的书,对哪类书感兴趣,建议从孩子感兴趣的入手。另外,如果孩子一时对你买回来的书不感兴趣,没关系,放一放,过段时间再读。但如果经常出现这类情况,那么家长就要反思一下自己选书的依据和标准了。
Q:不知道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样的行为可以算养成了阅读好习惯?
A: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有许多具体的行为指向,如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有顺序地、专注地翻阅图书,边看边积极思维;同时对书有亲近感,轻轻取放图书,看完书放回原处,不撕、不抢图书。
Q:是不是在孩子能认字后就能以孩子自己读为主?
A:首先,早期阅读或亲子共读与孩子是否识字的关系不大,或者说识字不是早期阅读的任务。在识字之前进行的阅读可以称为“前阅读”,孩子通过对图画的观察,结合大人讲述,慢慢体会、理解读物的内容,这就是学习的过程。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氛围,陪孩子一起读,念给孩子听,虽然会慢一点,但孩子的收获会很多,同时家长和孩子都会感受到快乐。
Q:有的孩子已经在家里和妈妈读了很长时间书,但还不大会讲故事,让妈妈挺沮丧的,感觉早期阅读的效果没达到,是这样吗?
A:认为孩子会复述故事就是早期阅读的效果或成果,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能否讲故事只是孩子记忆力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一个方面。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在讲故事的能力上有所突破,我建议可以在一定周期内反复读同一本书。孩子的特点是喜欢反复,你会发现今天读这个故事,明天、后天孩子还会要求读同一本,但每一次读,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妈妈先读,再亲子共读,最后让孩子自己看看说说。多听多记后自然会复述故事。另外在选择讲故事的图书上,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语句较短,句型重复,角色不太多的故事便于孩子记忆与复述。
早期阅读篇4
关键词:幼儿;亲子阅读;现状;应用
1.引言
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和成长的环境,而家长则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可见其对幼儿的影响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表明,3-8岁是获得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而亲子阅读作为早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国内已有研究表明幼儿家庭读写环境与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有关,其中家长阅读态度、家长阅读行为、亲子阅读策略和频率与幼儿早期的阅读能力有显著相关(李晶晶,2010)。然而,在这个充满压力及信息化的时代,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双薪家庭,父母每天要面对的是充满压力和竞争的工作,同时还要抽出时间照顾幼儿。此外,电视和网络的迅速发展,让手机、电脑和ipad成为了日常用品,这对亲子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关于城市家庭早期亲子阅读的调查研究发现,城市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的总体开展现状处于一般水平,大、中、小型城市相比,中型城市的幼儿家庭开展亲子阅读效果要优于小型城市幼儿家庭,其它类型城市之间无显著差异(陶翠萍,2013)。
国内有关亲子阅读的研究在最近十年逐渐增多,许多研究对亲子阅读对幼儿的影响、亲子阅读的现状、影响因素、指导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对以往关于亲子阅读的研究进行整理,目的是厘清目前我国亲子阅读在幼儿早期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2.亲子阅读的定义和形式
亲子阅读,也叫亲子共读或亲子分享阅读,可以简单理解为父母和孩子共同进行的阅读活动。朱从梅和周兢(2006)将亲子阅读定义为母亲和孩子围绕图画故事书展开讨论、交流的一种分享性、个别化的阅读活动。伍新春和郭卉菁(2004)认为亲子阅读主要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人与儿童并非以学习为目的,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
关于亲子阅读的形式,朱从梅和周兢(2006)依据母亲对幼儿的反应是否敏感,阅读中是否有提问和讨论等互动程度,将亲子阅读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平行式的亲子阅读、偏离式的亲子阅读和合作式的亲子阅读。其中,平行式的亲子阅读是指阅读的过程中亲子之间基本不谈论或很少谈论书中的内容,即父母主要是朗读书中的故事而整个过程缺乏交流。偏离式亲子阅读主要包括无视或忽略书中的文字作用,误读画面的内容,过度注意细枝末节,随意或过度的无意联想,表面上是围绕书中故事进行交流,实际上已经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等情况。而合作式亲子阅读是指父母与孩子围绕书中的故事进行有效交流的阅读形式。
3.亲子阅读对幼儿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亲子阅读对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者通过整理已有的研究发现,亲子阅读对幼儿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的言语能力。幼儿的言语发展本来就是在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学习获得,而亲子阅读过程中父母与幼儿围绕图书进行互动,无疑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学习。已有研究发现,亲子阅读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例如,有利于增加幼儿的词汇量和提高其口语表述能力(樊俊杰,2014)。吴燕(2014)的研究同样显示,互动式分享阅读能够有效提高4-6岁幼儿的叙事能力。
(2)幼儿的阅读能力。亲子阅读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对其未来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得到了许多研究的证明(张晓怡,2008;朱从梅&周兢,2006;)。
(3)幼儿的心理健康。亲子阅读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开展,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由此可见,亲子阅读有利于增进亲子之间关系。有研究表明,亲子阅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满足幼儿的依恋心理,这有助于幼儿发展出积极正面的心理品质(郭静静,2012)。
4.亲子阅读在早期阅读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亲子阅读对于幼儿的影响是积极的,并得到了许多研究的证明。然而研究者发现,关于亲子阅读在幼儿早期阅读中的应用主要开展于家庭、幼儿园和儿童图书馆。其中朱红梅(2011)在研究中指出,幼儿园通过创建图书阅览室而指导亲子阅读活动的进行,培养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习惯,同时教导家长亲子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创造亲子阅读经验的交流活动,提升家长亲子阅读的观念。此外,许多地方的少儿图书馆也开始不断重视亲子阅读的发展,为亲子阅读提供温馨的环境和相关的指导,并还开展丰富的亲子阅读活动,例如:亲子读书会、亲子讲座等(曹桂平,2014;石静,2008;赵玉芳,2008)。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亲子阅读得到了很多家长和相关机构的重视,只是亲子阅读更多的应用于正常幼儿的早期发展,而较少针对于语言发展迟缓或其他幼儿。此外,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中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具体如下说明。
5.目前我国亲子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不同城市和地区的亲子阅读存在共同的问题。研究者经过归纳后发现主要存在以下现象:
(1)关于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大部分家长不能科学的认知亲子阅读的价值所在,认为亲子阅读仅仅提高幼儿的识字能力和获得知识,并且以家长为主导,并不注重阅读过程中的交流和情感互动(王颖,2009;单冬雪,2014;杨雯B,2014)。王颖(2009)的调查研究发现,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主要在于丰富孩子的知识,开发孩子的智力,而对于亲子阅读在情感发展和言语发展的价值认识不够。
(2)关于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家长缺乏指导亲子阅读的策略和方法,更多的是通过朗读的方式进行,而较少围绕读物进行交流和分享(赵倩&徐婕,2014)。单冬雪(2014)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家长希望通过亲子阅读实现对孩子进行说教的目的。由此可见,家长并没有真正理解引导孩子阅读与教导式阅读的差异。此外,王颖(2009)的调查发现,较多家长是根据自己的摸索和经验来指导幼儿阅读,其次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学习指导策略,再次是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而在亲子阅读的互动中,家长普遍能够注意讲述和提问的技巧,会使用生动的语调,模仿故事中的行为或寻找机会表演和鼓励孩子,但缺少创造性的延伸,例如进行角色扮演等。
(3)其它问题。较多关于亲子阅读现状的研究表示,亲子阅读的过程,其效果和频率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幼儿的兴趣和特质,父母的教育程度,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环境等(樊俊杰,2004;季燕,2012;陶翠萍,2013)。
总的来说,过去的研究更多的焦点是放在了家长的身上,主要还是认为家长在亲子阅读的认识和所采用的指导策略上都存在较大的不足。其次是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及亲子阅读的环境氛围等。针对以上所述的几个问题,许多研究者也给出了不少建议,其中包括建议家长在开展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注重与幼儿的交流和分享,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且更多的使用互动式阅读,此外,家长应该了解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有计划的开展亲子阅读(樊俊杰,2004;季燕,2012;章丽&陈丽莹,2015)。
6.建议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以上的整理,研究者发现,过去的研究较多集中于亲子阅读的现状调查,而较少针对亲子阅读开展相关的实证性研究。因此,将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开展亲子阅读对幼儿的干预研究,尤其是那些在言语发展上存在问题的幼儿。此外,关于目前许多家长在亲子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缺乏指导策略方面,未来的研究可以参照国外已有的项目,同时依据幼儿的发展阶段及最近发展区设计出一套适合我国幼儿家长使用的指导手册,这样有助于家长科学、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亲子阅读。
参考文献:
[1]曹桂平.(2014).试论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服务.图书馆杂志,33(7),47-52.
[2]樊俊杰.(2014).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研究现状述评.早期教育:教科研版,(7),89-92.
[3]郭静静.(2012).浅谈亲子阅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益处.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8(9),58-59.
[4]季燕.(2012).3~6岁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现状调查.幼儿教育:教育科学,(1),77-80.
[5]李晶晶.(2010).5-6岁幼儿家庭读写环境与其早期阅读能力的相关研究.硕士论文.天津师范大学.
[6]单冬雪.(2014).亲子阅读活动中的家长角色研究.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
[7]石静.(2008).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服务的实践与思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8),110-112.
[8]陶翠萍.(2013).城市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硕士论文.沈阳师范大学.
[9]王颖.(2009).吉林市幼儿家庭亲子共读现状调查.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
[10]伍新春,郭卉菁.(2004).国外分享阅读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导刊,2004,(01):56-59.
[11]吴燕.(2014).互动式分享阅读对4-6岁幼儿阅读兴趣,叙事能力的影响.硕士论文.上海师范大学.
[12]杨雯B.(2014).早期亲子阅读家长指导行为研究.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
[13]张晓怡.(2008).不同亲子阅读策略对3-6岁儿童图画书阅读能力的影响.硕士论文.陕西师范大学.
[14]赵倩,&徐婕.(2014).亲子阅读与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研究.学理论,14,025.
早期阅读篇5
一、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
幼儿期的孩子对生活环境中的一事一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常以好奇的心态去发现疑难问题,寻找答案,不断地对成人加以穷究、发问。面对这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家长应耐心地解答孩子的疑问,切不该粗暴地加以制止或敷衍了事,平时,家长也可陪同孩子一起去书中查阅资料,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书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由于幼儿期正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这一阶段,他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的感性经验,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书上的相关知识。因此,家长平时应注意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生活,丰富其直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在阅读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给幼儿讲《猴子捞月亮》这一故事前,先引导孩子去认识倒影的话,那他在听故事时就很容易理解其内容了。
二、认真做好“讲、看、听、引”四个方面
“讲”包括家长讲和幼儿讲。每天,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层次地为幼儿选择一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讲给幼儿听,也可根据幼儿的阅读水平,让幼儿来穿插故事内容或续编故事,这样,不仅密切了亲子关系,还使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看”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色彩鲜艳的低幼读物,而且还应引导幼儿观看一些动画片之类的与视觉刺激有关的多媒体材料;也可教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与符号,或在逛街时带幼儿认识马路上的交通标志、商店名称、马路路名等等,这些都是早期阅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听”孩子故事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慢慢地就有了自编故事的欲望。这时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讲述他的小故事,而且也别忘了对他进步的肯定。有时,家长讲完一个故事后,也可同孩子交流一下读后感。交流时家长要注意倾听,及时帮助孩子引导话题,使之紧紧围绕主题,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孩子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引”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家长应以游戏方式、玩具性质引导幼儿自由地去阅读书籍,并适当地进行复述故事。在阅读过程中,家长还要根据实际阅读情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背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等手段来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闲暇时,家长应多带幼儿去图书馆或书店,诱导幼儿喜爱阅读的环境。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0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高中日常周记范文(整理23篇)
- 阅0高中日常周记范文篇1或许是一场梦地结束,或许是一个新的起点。只是站在这条线的两边,静静的守侯着,或者说是迷茫把,生活在不同世界的那个自己会是怎样呢!只是希望也能有所追求。.....

高一语文周记范文(整理5篇)
- 阅1高一语文周记篇1今天的晚餐可真丰富呀!妈妈下班后,就一头扎进了厨房,忙得不可开交,不停地说:“小宝,小宝,快来帮忙。”于是,我也加入了“战斗”中……没过多久,菜就一个个地上桌了:.....

采购内勤的工作职责(收集9篇)
阅:0采购内勤的工作职责篇11.MRO部门采购,采购相关文件的.催收、分类存档和更新工作;2.统计、核对供应商绩效考核....

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收集9篇)
阅:0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篇130岁之前:做好起步这一阶段是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事业发展的起点。它主要目标,就....

非全日制工作要求(整理2篇)
阅:0非全日制工作要求范文篇1案例1:刘阿姨自2010年9月以来一直为北京市顺义区一家企业做钟点工,工作时间是每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