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基础理论知识(收集3篇)
来源:
电子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现代技术的应用实验教学师资培养
电子技术课程是技工学校电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器件、新技术、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层出不穷,作为电子技术课的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引导学生学好理论、练好技术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新问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已不能适应现在的要求,我们的教育应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进行改革,使之适应社会对新世纪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一、课程的定位
课程定位,就是确定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首先我们要了解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目前由于国家的教育形势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基础与水平较低,这一点必须正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一点,将学生的基础与水平估计过高,无异于拔苗助长;估计过低,造成教学的浪费,也使学生失去兴趣。正确估计学生水平,是课程定位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明确教育的培养层次。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特别是用人单位热衷于人才高消费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明确,技工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其培养的层次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要兼顾部分学生的进一步求学深造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培养层次问题决不只放在嘴上、停留在纸上,必须落实在教育的实践操作中,这关系到技工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的生存。
二、课程的设置
1、教学要求
从课程定位分析来看,教学要求应该定位在“双基础”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离开双基去强调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本末倒置:离开“双基”而大谈特谈“素质”、“能力”的培养,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电子技术课程,我觉得应用“基础要求”+“提高要求”的双轨教学比较适合。基础要求是立足双基,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而形成了基本技能,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高要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够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小问题,同时兼顾继续深造的学生要求。
2、课程体系
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的,电子技术课需要物理课和电工基础课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课程也为后续课程如电力拖动、继电保护、家电维修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
1、传统的教学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使用的教材跟不上电子技术的发展,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力求对教材讲细讲透,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学习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消失。电子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实践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一般的实践安排的内容是简单验证类的,学生只要按照指导书去做就可以得到,有些教师怕麻烦,将实验操作去掉,只在黑板上讲实验。
2、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以电子元件为基本的知识单元,注重从元件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等进行反复讲解,使本来就怕学习的学生更加厌烦,从而失去了本来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传统教育观念的陈旧,对教育进行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理论知识。
3,传统的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分立元件讲授的课时太多,着重点是电子元件的内部结构、内部工作原理和较难理解的波形分析,模拟电路的内容过多,而数字电路、集成电路和实用电路分析过少,传统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掌握更好、更多的电子技术知识,社会的发展,对电子专业的要求越高,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我们必须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优化改革,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才适应社会对新世纪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存的电子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参照大学同等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在学科体系上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过深,容量过大,把理论放在首位,而忽视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随着职业技校教育培养目标由“技术员”向“操作员”转变,应该打破科学体系,突出应用特点,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所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精、宽、用、新”四个方面。
(1)精:指应当承认理论知识的相对完整性,精选理论知识,降低理论难度,在讲解概念基础上,应以电路分析为主,删除部分过时、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如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可以简单地讲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测试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宽:指电子技术的知识面要宽,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我们既要充分体现当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又要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电子技术涵盖了强电、弱电的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所以作为电子电器类等和维修电工类,必须强电弱电有机结合,不能忽视一方面而注重另一方面。因此我们必须结合专业特点,为服务各门专业课的教学方法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3)用:电子技术是一门实际性很强的课程,电子教学应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达到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如在介绍整流滤波电路时,可以制作一个直流稳压电源,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电路,并掌握电子制作中的一些基本测试,从而既巩固理论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4)新: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知识不断涌现,新产品不断趋于大功率化、数字化、智能化、大规模集成化。电子技术的教育应尽可能跟上电子技术的发展,引入新的知识点。如机电类电子工业技术引入可编程控制等等。引入新知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也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基础。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全面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已为广大职教革命者普遍接受,其中的一个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以下是本人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例如在学生学习电子元件时,可以多带些不同形状、不同型号的电子元件器让学生辨认、测试,还可在电子产品的线路板上寻找元件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更好地掌握。
(2)实验演示法:演示实验能清晰地反映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直流稳压电源时,可以在实验中用示波器测试整流滤
波前后的波形,引导学生推出结论。
(3)问题探索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精心设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产生和消除时。教师可通过实例来说明,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如在唱卡拉OK时。如果音箱和话筒位置不对,大家能听到刺耳的啸叫声。最后得出结论只有满足相位和振幅平衡条件时,才可消除自激振荡。
(4)总结归纳法:教师把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并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应用研究,例如反馈电路的判断,从第一级放大电路的基极输入来看,同号(如都为“+”)表示为正反馈,异为负反馈,短接输入端,输入端有电压为串联反馈,无则为并联反馈。
四、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电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入课堂教学后,已明显显示出“粉笔+书本”的传统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运用多媒体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过程简单化,枯燥内容形象化,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对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的讲授,如教师口头讲述。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充分认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借助开关的通断形象地总结加正向电压导通,加反向电压截止的现象,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而讲授二、三极管的测试量时,可以通过图片来展示二极管的外观、型号,通过三极管的外形估测基极、发射极、集电极,学生在实验时,只要验证其判断的正确性。进而提高了测量的速度,也提高了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手、眼、脑、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独特感、直观形象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加强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教学
实践教学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创造性思维习惯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起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第一步。而电子技术实验课是一门应用范围较广,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要求将“理论、实验、技能”融于一体,紧密围绕三位一体这个中心,在学习新理论的同时用实验方法进行辅助,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肯思考、会思考,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式,所以强调电子技术实验是巩固理论教学、强化动手能力的一种方式。
电子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改革;工程应用
1.引言
《数字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1]。随着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系统的高速发展,以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和CPLD(ComplexProgrammableLogicDevice)为代表的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的广泛应用,使传统“板上数字系统”被“片上数字系统”替代[2]。为适应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传统《数字电子技术》教材内容进行了改革,在教材内容的安排和例题选用上,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2.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
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处理数字电子技术的经典内容与现代内容、传统分析设计方法与现代分析设计方法之间的关系,是教材内容改革的重点。教材以“基础知识器件原理器件应用器件仿真系统构建系统仿真”为主线,构建数字系统的知识框架。在教材内容组织上,将数字电子技术和数字系统有关知识融为一体,系统介绍数字电子技术与数字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在教材内容编写上,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采用案例式或项目式编写思路,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把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作为主要方向,做到理论和实践并重,既强调理论基础,又突出应用性。对于集成电路注重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介绍,增加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技术基础知识[3],利用Multisim软件对部分电路进行功能仿真,并介绍VHDL语言、QuartusⅡ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利用VHDL语言设计部分数字电路,利用QuartusⅡ软件进行仿真分析,适应现代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和应用的需要。
3.教材的主要特点
3.1教材内容组织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数字电子技术》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将教材内容分为十章[4]。第一章介绍逻辑代数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各种数制、常用的编码规则、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和化简方法等。第二章介绍EDA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Multisim、VHDL语言、QuartusⅡ的基础知识。第三章介绍分立门电路、集成门电路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特点,并介绍利用VHDL语言设计门电路的方法。第四章首先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然后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最后利用Multi-sim对组合逻辑电路进行功能仿真和设计分析,并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VHDL语言设计方法。第五章介绍各种触发器的功能和应用,并利用Multisim对触发器进行功能仿真,介绍触发器的VHDL语言设计方法。第六章介绍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介绍常用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和应用,并分别利用VHDL语言和Multisim进行功能描述和仿真。第七章介绍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电路,重点介绍集成电路的应用。第八章介绍半导体存储器的特点和应用。第九章介绍A/D转换和D/A转换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对集成DAC和ADC的基础知识及应用进行简单介绍,并利用Multisim对基本转换电路进行功能仿真。第十章介绍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通过3个实例介绍数字系统的不同设计方法。
3.2强调基础理论
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子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作为高校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走向数字化时代的第一门课程,也是某些高校相关专业的考研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编写强调《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将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等基础知识作为教材核心内容,并结合部分高校相关专业《数字电子技术》研究生考试大纲的要求,增加部分教学内容。例如,在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中增加利用观察法和隐含表法进行状态化简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传统设计方法。在教材内容编排上,反复训练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首先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然后介绍常用集成组合逻辑电路的原理和应用,其中译码器、数值比较器按照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进行阐述,编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按照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阐述,使教材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适用于学生自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3突出实践应用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强调具体操作过程中学习理论基础,将知识应用能力培养贯穿整本教材,突出教材知识的实践应用性。在介绍集成电路时,删除集成电路内部电路的分析,强调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5],例如,介绍555定时器时,在简单介绍555定时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以“触摸式定时控制开关电路”、“双音门铃电路”等应用电路介绍555定时器的使用方法。在第九章“数/模和模/数转换器”中,以DAC0808、DAC0832、AD7543为例介绍常用集成数/模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分别给出DAC0832、AD7543与单片机AT89C51的接口电路,既加强与后续课程单片机、微机原理等的联系[6],又突出教材内容的应用性。
3.4增加EDA技术知识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的缩写,是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概念发展而来的。教材第二章EDA技术基础知识介绍了Multisim和QuartusⅡ两种EDA工具的操作界面和使用方法,并介绍了VHDL语言的基本结构、数据对象、数据结构、操作符和基本语句结构,使学生借助EDA工具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教材给出了74LS138、74LS153、74LS194、74LS160等常用集成电路的Multisim仿真电路和VHDL描述方法,并在第十章“数字系统设计”中,以“计数报警器”、“简易交通灯控制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为例,结合Multisim和QuartusⅡ软件,详细介绍简单数字系统的设计过程,丰富教材内容。
4.结语
《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必将对教材内容产生深刻影响。本教材于2012年10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电气信息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出版,2013年12月被评为河南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教材经过3年多的使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收集了各方面建议和意见。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改革。
参考文献:
[1]陆冰,魏芸,闾燕,等.“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2013,35(4):46-47.
[2]宁改娣,杜亚利.教材:《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8):98-99.
[3]黎艺华,谢兰清.高职数字电子技术项目课程教材建设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5):131-132.
[4]秦长海,张天鹏,翟亚芳.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王国新,张桂凤,宋婀娜.“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2):73-74.
电子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篇3
关键词:电子技术;生本教育;有效教学
职业教育就是专门为社会市场培养一线人才,对学员的职业技能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要以生为本有针对性地培养职业技能,这样才能满足市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重视“生本教育”的优势化作用,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有效教学对策。本文从探究课堂实际教学模式出发,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生本教育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育中的作用
生本教育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强调的是“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诱导、教育、培养,保证对学生的全面尊重,可以说师生双方的教学转变是生本教育的根本。“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育重视实践教育,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全面掌握电子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要求学生对学习问题任务能够进行独立探索,积极与其他个体协作交流,这是符合“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育目的的,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基础,形成全面的电子技术素质。当然,在生本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方式更为有效,教学中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不仅仅使学生乐于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更要使学生善于成为学习的组织者。
二、基于生本教育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对策
1.去繁化简
生本教育坚持“以学生的学习要求”为主,因此教师要在电子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去繁化简”,保证学生能够用最快的时间掌握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电子实践活动之中。其实,电子技术的内部原理知识是很复杂的,例如,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内部理论是较为复杂的,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理论对于具体的电子知识的实践应用是没有明确作用的,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删繁就简,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的关键内容,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果。
2.全面联系
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联系知识,让学生能够全面形成电子技术素质,形成体系化的知识内涵。例如,进行“十字路通灯”的研究,要从数码管驱动、交通灯控制系统、程序控制器等系统化的教学,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知识内容的一体化。为了实现这种优化教学,教师可以重视“绪论教学”,每册教材知识的绪论内容,对所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整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学习就必须重视绪论,要利用绪论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直观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推行生本教育理论,教师要采用直观教学,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电子技术知识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声、像、文字、动画等效果。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做好引导工作,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其次,学生小组内进行全面探索,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整理学习内容,正确掌握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然后,教师再次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结构细微的电子电路的微观过程,通过动画模拟或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对学生探索到的结果进行全面验证,鼓励学生深度探索。
4.学以致用
基于生本教育的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学以致用,反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则要随时随地重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电子技术的应用效果。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案例教学模式,在基础知识的讲解后随时插入案例内容,理论教学方面,坚持以“应用”为主旨,课程建设在教学中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其次,要推行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完成十字路通灯模拟控制的时序图。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操作技巧。
本文是笔者在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对以生为本提高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效率的分析与讨论。概括地讲,基于生本教育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实施要重视去繁化简规划教学内容,推行全面联系教学模式、直观教学模式,保证学以致用,实现“电子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高三的周记精选(整理9篇)
- 阅0高三的周记篇1下课铃响起了,同学们飞快地跑出教室,操场上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只见打乒乓球的两位同学,你拍过去,我打过来,两人不分上下。围观的同学喊着:“小明,加油!小军,加油!”。.....

初一学生周记精选(整理9篇)
- 阅0初一学生周记我爱书,更爱读书,书中内容使人充实,使人快乐。古人说:“书是人类进步阶梯。”我喜欢看各种各样书。我喜欢看童话书,喜欢听灰姑娘与白雪公主故事,童话结局永远是美好,.....

个人年度思想工作总结
阅:1个人年度思想工作总结(一) 过去一年,我在思想上经历了诸多转变与成长。工作中,我愈发深刻认识到责任心的重要性,....

个人工作总结(个人通用)
阅:1个人通用工作总结(一) 在过去这段时间,我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经历了成长与进步。 工作任....

项目可行性报告模板5篇
阅:1项目可行性报告 1: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项目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聚焦于在城市核心区域以及周边主要交通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