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范例(3篇)
来源:
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设问题情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09-02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是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1]。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成为问题探索者,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积极深入的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本文基于自身教学实践,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如日常生活中亲身的经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听到的趣闻、长辈的经验教导等挖掘出有价值的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化学方法思考生活中的典型问题,让具体生活实际和抽象的化学知识有机结合。
【案例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讲述:蒸馒头时,常把纯碱或小苏打粉融水拌入面中,发酵、加热后可使食品更加可口、蓬松多孔,为什么呢?
提出问题:(1)纯碱:(化学式)小苏打:(化学式)
(2)观察实物纯碱和小苏打,说出它们的颜色、状态,并实验探究它们水溶性和溶液的酸碱性。
(3)为什么加热后馒头会变得蓬松多孔?
化学方程式:
(4)馒头在发酵的过程中会生成酸,但我们吃馒头时却没有尝到酸味,这是为什么呢?
化学方程式:①②
二、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与社会生产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如环境污染、清洁能源、转基因食品、新型复合材料、恐怖爆炸事件等等。我们可以利用社会的热点问题提取素材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扩大知识面的同时认识到化学知识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案例2】硫和氮的氧化物
新闻报道:2013年,中国遭遇史上最严重雾霾天气,雾霾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2014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2015年北京入秋雾霾频袭,9月22日全城陷中重度污染。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雾霾天气会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等等。
提出问题:(1)雾霾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实验室和实际生产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处理多余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三、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实验、开放性实验设计、实验视频等创设问题情境。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直观、有趣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推理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推理知识的能力。
【案例3】家庭小实验――焰色反应
(1)实验器材:蜡烛,小香水瓶,打火机。白酒,食盐,苏打,医用氯化钾,农用硫酸铜。
(2)实验方法:将上述药品分别溶于适量白酒中,摇匀后装入小香水瓶,按压喷头,对着蜡烛火焰喷雾,即可观察到美丽的彩色火球。
提出问题:(1)什么叫焰色反应?
(2)灼烧下列试剂的白酒溶液,观察火焰的颜色。
食盐苏打氯化钾硫酸铜
四、由旧知识迁移出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新知识的获得往往要以旧知识为基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旧知识理解的更全面,认知结构更完善。教师通过构建以旧知识为情境的问题,采用复习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化过渡,逐步实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思维方法并丰富其认知结构。
【案例4】盐类的水解
知识回顾:分别向Na2CO3和NaHCO3两种盐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溶液都显红色,其中Na2CO3溶液更红一些。
提出问题:(1)是不是所有的盐溶液都像NaCl溶液一样呈中性?(2)Na2CO3和NaHCO3的溶液的碱性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判断?(3)Na2CO3和NaHCO3的溶液为什么会呈碱性?(4)等浓度Na2CO3和NaHCO3的溶液,为什么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一些?
五、利用化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历史,也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创设的优质素材。在教学中插入一些化学家的故事、物质发现的小故事等,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现成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使他们认识知识的来源和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让学生知道科学家们研究的艰难历程,使他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思想。
【案例5】活波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定
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MnO2)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这种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人十分难受。直到1810年,戴维以大量实验事实为依据,将这种由新元素组成的气体单质命名为“氯气”。
提出问题:(1)书写出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并设计制取实验装置。(2)学生小组实验制取氯气,参照实物,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3)以课本实验4-4、实验4-5为引导,实验验证氯气的漂白作用。(4)实验室或工业生产中多余的氯气应如何处理?
六、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近年来,现代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普及,大多数教师在上课时都会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能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静态的事物动态化,且多媒体能把动态的图像、视频和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显示在大屏幕上,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展示特定的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除此之外,利用多媒体还可以让学生课外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交流展示、自由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
【案例6】甲烷和氯气取代反应
甲烷和氯气取代反应的断键和成键方式在学生刚学习有机反应是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利用Flash动画的形式,演示甲烷和氯气取代反应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取代反应的原理。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紧扣教材和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合理恰当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化学教学.2008(7).
[2]王发应,周凤顶,王英,刘德书.化学实验生活化的实践与反思[J].化学教与学.2015(8)
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214-01
化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性的任务,完成教学任务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在实践中,化学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在重视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改进教学方法。探究化学教学方法所遵循的基本要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都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该符合以下所述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方法要符合化学科学的特点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从这一特点出发,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以利于化学知识、技能的传播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所必须的能力。
化学的另一特点,在于它又是一门理论科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传授和掌握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理论,除需运用化学实验,以及实物、模型和其他直观教具等教学方法外,还必须采用讲授法,通过教师语言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以利于形成化学概念和掌握化学理论。
二、教学方法要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化学教学要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无论选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体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例如,在运用化学实验方法中,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以启发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去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明确观察的方法,以启发学生分清主次,抓住实验的关键现象去观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综合、概括、判断等思维活动,以启发学生研究实验现象并了解现象的本质(思维能力的培养)等。
又如,在运用讲授法中,要讲清学习的目的要求,以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或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对比理解新知识;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当的比喻,以启发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便于掌握化学概念和理论;或讲述化学史中生动的历史故事,以启发学生对化学概念加深认识;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以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使之灵活地掌握和应用化学知识等等。
三、教学方法要符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
化学教学方法是为了顺利完成化学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应符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例如,讲氧气的性质一课时,目的在使学生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可通过直接观察去认识和掌握。因此,要用展示实物(氧气)和演示实验(氧气分别与木炭、硫、铁反应)的教学方法。
又如,讲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一课时,目的在使学生掌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方法,这就需要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和学生课堂练习的教学方法。
四、要考虑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和灵活运用
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的教学,常常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是由化学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所决定的。一本化学教材,往往包括了多种内容。例如,有的既有物质的存在、性质、制法、用途的知识,又有化学基本概念内容;或者是既有化学基本概念,又有化学计算等等。化学教材内容的复杂性,必然要求化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是每一种教学方法本身功能局限性的反映。例如,如果只有演示实验而没有讲解相互配合,就使学生仅凭个人新奇感觉去观察,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限于盲目性,也不能引起学生有意识地积极思维,则观察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能深入现象的本质,这样,会降低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只有抽象的讲解,而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往往只会死记教师的语言,也难于转化成真。这都反映出每种教学方法都各有其一定的功能和局限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补充和配合,以求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能把视、听、嗅、味、触摸等各种类型的感知觉与思维活动同时组织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这可以增强感知的效果和促进各种认识能力的发展。各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有利于智力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激发起学习兴趣,兴趣越大越能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大脑皮质上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增强神经联系,所感知的事物印象就越深刻。因此,有人把多种教学方法适当结合以增强效果,比喻为“用多种颜色来调色,将会使教学过程这幅画显得更加美丽”,这就十分形象地说明了它的意义和作用。
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教学改革提高效率培养能力
教育与社会紧密相关,在知识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随之转变,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更要教会学生具有获取、加工、运用知识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为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打基础,为国家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我从实际教学中总结出改革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学能力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这样的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阻碍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够用一辈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就不能正确理解课本上的理论和化学概念,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也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糊和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能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乐趣。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反复比较、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勾画重、难点,归纳整理,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记下原理、规律和疑难点,借助图表整理同类知识,由孤立到联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编成知识纵横网络。如在讲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告诉学生每一族学习一种代表元素的知识,再推及同族其它元素,并找出同族元素结构、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同时还应增加课堂讨论与练习时间,以利于学生动脑动手,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行为。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才能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完善学生的学科素质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少做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认真安排好课本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应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解钠的化学性质时,可增加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钠投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铁溶液的小试管中,会有沉淀生成,这种现象必然很快引起学生的好奇,思维开始活跃,产生积极的探究的欲望。教师可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可开放实验室,鼓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还可安排一些家庭实验,如学习电化学知识后,布置课外作业: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自制84消毒液,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应用。这样能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还可以将一些实验设计成探究式实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叫学生去做,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口腔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范例(3篇)
- 阅0口腔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范文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均为危重症患者,患者的身体防御机能大大降低,容易发生牙龈红肿、口腔溃疡、异味等症状[1]。临床实践发现加强口腔护理以预.....

矿业投资报告范例(3篇)
- 阅0矿业投资报告范文篇1这是一起由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移交海南省公安厅侦查的海口市新创基实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林川合同诈骗1.05亿元的案件。此案由海南省海口市.....

个人年度思想工作总结
阅:1个人年度思想工作总结(一) 过去一年,我在思想上经历了诸多转变与成长。工作中,我愈发深刻认识到责任心的重要性,....

个人工作总结(个人通用)
阅:1个人通用工作总结(一) 在过去这段时间,我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经历了成长与进步。 工作任....

项目可行性报告模板5篇
阅:1项目可行性报告 1: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项目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聚焦于在城市核心区域以及周边主要交通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