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外出安全预案(收集2篇)
来源:
幼儿外出安全预案范文篇1
幼儿园安全事故的成因与对策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幼儿安全事故的预防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幼儿安全事故的预防研究幼儿园安全教育及幼儿安全事故的预防浅谈幼儿园常见安全事故类型及处理办法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浅谈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防范与护理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预防与管理措施分析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寻找危险源,防止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安全事故成因及其对策研究校园安全事故成因的剖析电力安全事故成因分析矿山安全事故成因分析试论城市燃气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防范对策幼儿安全事故及其预防试论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试论幼儿园教学中的安全教育试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政治试论幼儿园安全事故成因试论幼儿园安全事故成因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幼儿因生理和心理都尚未成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给幼儿的身体造成伤害,给家庭带来巨大的不幸,也会给幼儿的心灵造成重大的创伤,本文从教师、幼儿、家长、环境创设等方面着手,分析了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关键词:幼儿园安全事故成因预防对策
对于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界定,教育界主要有以下几种:幼儿园意外事故是指幼儿园实施的教育活动或者在幼儿园组织的园外活动中,造成在园幼儿人生损害的后果。这一界定认为幼儿园安全事故的范围,仅涉及幼儿园管理的地域范围,没有涉及到幼儿园组织的园外活动范畴。有一种更为全面的观点是入园儿童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发生的人身事故,也包括虽不在园内,但也属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春游、秋游、节假日的庆祝活动等)发生的人身伤害。
一、教师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
1.教师不负责任,擅自离职
原因分析:案例中的事故是由于教师责任感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对幼儿照料、关怀和
爱护不够,擅自离职所致,是可以避免的。目前幼儿园中的大部分安全事故都是由教师责任感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粗心大意造成的。
2.教师缺乏照看幼儿的经验、技巧
原因分析:案例中教师未能深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善于积累经验,对于平时运动量小的幼儿未能给予特殊的关心和照顾,这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现在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的比例严重失调,需要教师在平时多积累一些经验,多学一些技能、技巧。
3.教师体罚幼儿
原因分析:案例中程老师以对孩子严格要求为借口体罚林林致伤,属于违法行为。程老师一律强求幼儿,不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幼儿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
1.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发育不完善和生活经验少所致
原因分析:
(1)案例中的小湛因完成了任务有点兴奋,却未意识到教室中也存在安全隐患,再加上幼儿平衡能力差,动作反映不够灵敏,是导致案例中小朋友因绊倒致重伤的主要原因。幼儿动作控制能力差,生活经验缺乏,受教育水平低,对特定情景中的潜在危险预见不足,易冲动,因此幼儿期容易引发事故。
(2)幼儿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发育不完善,动作的协调性差,平衡能力差,反应不够灵敏,虽然有时已觉察到危险,但未能及时反应和有效控制,因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3)是非判断能力差对危险情景的认识不足。有的幼儿很难意识到电源插座有危险等现象。
2.幼儿自身的疾病
有的安全事故是由于幼儿的身体状况引起的,幼儿本身就有疾病,但在教师不知情的情况下,未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针对性的救治。
三、家长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
1.家长隐瞒幼儿的疾病
原因分析:案例中的此类事故是由于家长未向幼儿园说明幼儿的疾病,教师又未知情的情况下引起的,医生已将幼儿的病情告知家长,但家长未履行监护和照顾职责导致事故的发生,是家长的过错行为导致的。
2.家长过度保护幼儿
有的家长将小檫伤、小刮伤、被蚊子咬、虫子叮;还有同伴的随便一点抓伤,都作为幼儿的安全问题提出来。使教师提醒吊胆,加重心理负担,导致教师在活动中如履薄冰,过度保护幼儿,而这种过度保护幼儿的结果,使幼儿缺乏应有的生活经验,反而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环境创设存在隐患引起的安全事故
这类事故在幼儿园发生频率较高,幼儿园内的各种设施存在着诸多隐患,必须引起幼儿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1.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标准
案例中的此类事故在幼儿园时常发生,楼梯未固定牢,活动场地太滑、太坚硬、不平整,台阶过高或栏杆过窄,有的大型玩具是铁制的,幼儿在活动时一不小心就会碰到。有的生活物品放置不当,太拥挤、太高,幼儿拿取时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活动室的桌椅、柜子设计不合理等也会引发安全事故。
2.设备、设施定期检查、维修不到位
有的设备、设施(如大型玩具、滑梯等)陈旧、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但幼儿园又未能对园内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当时确实没有安全隐患,但时间长了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五、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引起的安全事故
1.接送制度不完善,应对措施不得力
(1)案例中的这类事故是由于接送制度不完善且执行不到位造成的。有的幼儿教师不认真落实接送制度所致,案例七中的“冒名”叔叔也能把幼儿接走说明该园的接送制度确实存在问题;有的是因为接幼儿的时间已超了,但家长却迟迟未来接,教师就把幼儿丢在路口;有的是家长未与教师交接所致;有的是幼儿未被接走,而教师却告诉家长接走了(幼儿不知跑到哪里了,教师以为是幼儿已被接走);
(2)接时检查不到位,如健康检查不到位,另外有些幼儿携带小饰品引起吞食事故等。
2.用人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
目前有部分幼儿园用人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对门卫和保育员没有进行严格的考核,是导致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膳食制度不完善不合理
原因分析:
(1)食品质量不合格。原因较为复杂,但总的来说是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食物变质、变味,煮不透等造成的。
(2)食物烹调方法不合理。例如大块食物引起幼儿吃卡住,堵塞喉管。
(3)卫生不符合标准。食物没清洗干净,容器消毒不到位,食堂工作人员个人卫生不合格。
参考文献:
[1]顾荣芳.对幼儿安全教育的思考[J].幼儿教育,2006(11).
[2]尹燕艳.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置[J].早期教育,2006(11).
[3]朱玉华.发生安全事故时[J].幼儿教育,2006(11).
[4]柳倩.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幼儿教育,2006(11).
幼儿外出安全预案范文篇2
幼儿园管理安全工作教学秩序
幼儿园应始终把安全防范工作作为基础常抓不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营造教职员工关心和重视安全工作的氛围,从而切实保障师幼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一、加强机构建设
成立由园长亲自牵头并担任组长,副园长任副组长,保卫干部及中层干部为组员的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园长作为园内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从思想上鼓励教职工不断提高安全工作意识,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副园长要根据幼儿园的总体部署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各个组员结合岗位实际和特点,以检查发现、督促整改为重点开展工作。形成层层有人管、级级有落实、事事有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安全防范
1.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职责以及应急预案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一系列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一是制定防火、防盗、防药物、食物中毒、防幼儿走失等五项安全防护制度;二是建立领导24小时值班制度、门禁制度、交接幼儿制度、来客登记制度、设施设备安全操作制度、水、电、气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卫生保健、食品安全等各项制度;三是完善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食物中毒预案、防火、防汛、防震等重大事故紧急疏散预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演练。
2.层层签订责任书
为确保安全工作责任的层层落实,实行层层负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年初有计划、有部署,平时有督查、有评比,年终有总结、有奖惩。首先,幼儿园园长应逐年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和防火责任书,使安全工作责任到人;其次,班主任应与家长签订“家长安全管理责任书”,让家长明确安全教育和监督职责;再次,幼儿园应与供货商签订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责任书,有门面房出租的情况还应与租户们签订责任书,双管齐下,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重视人防、技防、物防建设
人防,校卫队员24小时轮流值班。严格门禁制度,非接送时间园所大门关闭,提前接幼儿需进行临时登记,外来人员进出,实行严格的验证、登记制度,杜绝推销、闲杂人员、不法人士混入园内。召集园内青年男职工组成抢险救援突击队,定期组织抢险救援知识训练,一但发生突发事件可配合校卫队员立即实施现场援助;技防,安装视频监控技防系统,使监控网络覆盖整个园所,尤其是对大门、操场、教室、食堂、围墙等关键部位实行24小时全程视频监控,安装智能IC卡门禁系统,家长及教职工必需持卡进入园内,来访人员须先行联系确认接待科室或人员后,方可由校卫队员刷卡入内,将不安全隐患杜绝在大门外;物防,在传达室配备警棍、强光手电、钢叉、防割手套等防护器械。给重点部位配足消防器材,定期检查、充粉、更换。在每一楼层安装应急灯、安全标识。在园大门外设置隔离栏,严格执行车辆进出管理制度禁止外来车辆进入园内。
4.强化重点部位操作人员安全检查和培训,务必持证上岗
一要加强水工、电工、锅炉工、维修工的安全操作培训,按要求检查线路、电器、上下水、锅炉、大型玩具等园舍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定期对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检修和维护,并建立各类台账;二要加强食品卫生工作。发现异常问题立即停止加工,及时上报;三要定期开展全园性安全大检查,并建立巡查台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解决不了的问题务必在第一时间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寻求帮助,万万不可瞒报、虚报存在安全隐患。
三、加强园所稳定
1.掌握教工思想动态
积极开展各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对职工、家长反馈的意见和问题,园领导及时给予解决、处理,坚决杜绝教工赴省、进京集体上访或个人上访的事件或行为。
2.关注网络管理
认真贯彻上级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要求,落实网络安全技术保护措施和备案登记制度,设立专职网络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封堵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确保园内网络的安全稳定。
3.保障信息畅通
设专人负责安全重大信息的报送,及时迅速、准确反映园内有关安全稳定和教育教学的信息动态。园领导、保卫干部24小时通讯畅通,行政值班、门卫值班保持办公电话畅通。
四、加强安全教育
1.组织教工学习各项法律法规
幼儿园,应该以法律为准绳,熟悉必要的法律知识,譬如《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治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及《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治理办法》等,制定合理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安全职责、监护措施,户外活动组织安全制度,家长接送孩子安全须知等。不断强化教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要求人人熟知本岗位安全工作职责和处置火灾、水灾、地震、食物中毒、交通意外等紧急突发事件的正确方法,时刻做到防范第一,幼儿第一。
2.将安全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
通过开展“不和陌生人走”“不让陌生人进家”“超市里走失了”等生活常识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去体验、了解安全知识,懂得求救方法。通过开展“我是小小消防员”“遵守交通规则,争做文明出行小公民”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掌握自护技能。通过开展讲故事、朗诵儿歌、看电视或视频等多种方法,让幼儿认识到不注意安全产生的危险后果。通过让幼儿自己参与安全治理,让幼儿在自我服务、自我治理、监督中受益非浅,既维护了秩序,保证了安全,又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品质。为他们提供交流、交往的机会和环境,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在实践中感知、操作、领悟、建构生存安全能力。
3.密切结合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共育
家长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幼儿意外伤害多发生于家长和其他监护人麻痹大意的情况下,因此家长或监护人应重视对幼儿的保护,时刻把幼儿的安危放在心上。另外,家长对生命的态度以及生存安全意识直接影响孩子能力的形成。社会大环境文明程度高低,社会道德规范、法纪意识的强弱也是孩子安全自护意识形成的因素。这些都要求家长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生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社会道德法规,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避免教育过程中孩子的知行脱节现象。
五、加强周边治理
加强与驻地派出所、街道办协调联动,对小商贩进行清理,净化园所周边环境。在园大门口设立公安部门的“未成年人保护区域”提示牌和治安报警点、治安联防岗。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它并非阶段性的,而是一件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常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和谐,平安的温馨校园。
参考文献:
\[1\]朱选朝,王恒斌.中小学安全管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
\[2\]郑增仪.切实做好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