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技术创新(收集3篇)

来源:

供应链技术创新范文篇1

论文摘要:供应链金融是一个金融创新的全新领域。分析我国供应链金融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业务模式,根据我国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信用制度建设、全面风险管理提升和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构建我国供应链金融信用管理体系的设想。

近年来,我国金融界兴起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属于金融创新业务。随着现代物流业发展对金融服务创新需求的日益增太,服务于生产、流通和销售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业务实践越来越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问题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业务实践

在我国,对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的探索,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物流银行”的设想到“融通仓”概念的提出;第二个阶段,从“仓单质押”业务的尝试到“物流银行”业务的开展;第三个阶段,从“物流银行”业务的开展到供应链金融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在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实践发展上,我国形成了两条业务发展的主线模式:

其一是基于传统的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结合生产贸易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由商业银行创新业务而提供的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模式。该业务模式通过货权质押、信托收据、保险及公证、货物监管、提货通知、货物回购、资金专户管理、期货保值等一系列结构化设计来掌握货权、监控资金,为提供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个性化的组合贸易融资方式。

其二是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3PL),创新出来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融通仓等供应链融资模式。这种业务融资模式比结构性贸易融资模式更创新了一步,它是基于供应链金融的思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专注于对企业本身信用风险的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及其交易的评估,这样既真正评估了业务的真实风险,同时也使更多的企业能够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

二、供应链金融的信用管理问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都比较活跃,特别是在国内,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在不断进行尝试。随着业务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的信用问题凸显出来,信用管理问题阻碍着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用替代的局限。目前以银行为主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基于所谓的核心大企业的信用替代而成立的,这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中表现得很突出。即需要银行融资的中小企业必须和一家值得银行信赖的大企业发生业务往来,从而得到“某种资格的认定”或者借用大企业的信用,使其达到银行认可的资信水平。实际上是中小企业利用大企业的良好信誉与实力以及和银行稳固的信贷关系来为其提供间接的信用担保,从而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虽然在发展中,通过供应链管理建立了诸如“1+N”或者“N+1+N”这样的业务关系,然而这种融资组织管理方式的效果是使更多的金融资源向那些核心集团性企业归集,通常会将核心企业的信用放大,用以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更大的授信来支持该业务的创新开发,这样,信贷风险的聚集扩散效应往往会扩大。因此,仅仅依靠这种信用替代来发展供应链金融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也会招致更大的风险,最终阻碍了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健康发展。

第二,信用管理的局限。在我国,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主要是基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模式和基于供应链管理中银行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企业(3PL)合作的供应链融资模式。虽然这两种创新模式解决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但目前也显现出发展创新动力不足的态势。在目前的融资模式中,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就需要了解企业抵、质押物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市场和销售对象以及承销商的情况等,还要查看各种权利凭证的原件、辨别真伪。这些工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大大超出了银行的日常业务与专业范畴。另外,目前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模式的最高收益往往还超过不了传统银行业务模式的收益。因此,以银行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是动力不足的,很难成为银行的主流业务。

第三,技术手段的局限。目前供应链金融仅仅停留在银行和企业的层面上,供应链管理所依赖的网络信息技术目前在银行和企业中很难同步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落后会造成信息不完整准确、业务衔接不顺利流畅,往往还会引致风险的发生,供应链金融信息技术基础的创新问题亟待得到解决。由于供应链管理数据库对于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和产、供、存、销、资金具有实时监控的功能,需要具备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和满足多方面查询的要求。因此,技术创新问题的解决是供应链金融创新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而目前的技术手段的局限性是很大的。

第四,信用组织的局限。目前的供应链融资仅仅局限在作为银行对传统业务的一种创新与补充。实践证明,在供应链金融组织中,银行为主体的融资组织形式是有极大局限性的。供应链融资往往会比传统的贸易融资具有更大的风险,传统的贸易融资强调的往往只是特定交易环节供需双方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贸易的真实背景,而供应链融资不但要强调这一点,而且更加强调整个供应链风险的监控与防范,对供应链各个环节潜在的风险都要加以识别与控制,这就大大增加了管理成本。并且,从目前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来看,供应链融资中的存货大部分是中间产品,具有很强的专用性,不易通过市场来评估其价值,也不易在市场上变现。因此,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更加复杂、所需要的措施也更加全面,而目前的信用组织形式很难满足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需求。

三、供应链金融的信用管理建设

目前建设好信用管理体系是促进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供应链金融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

(一)必须加快供应链金融管理环节中的信用制度建设

1.建立中介信用机构,完善社会征信服务体系。供应链产业的信用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供应链产业参与者众多、行业和地区跨度大,容易产生供应链内生性的混乱和不确定因素。体现在既有产品与技术的更新周期频繁、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又有诸如自然灾害、战争与恐怖袭击等外部事件的影响,同时也会遭遇到企业战略的调整冲击,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会增加供应链自身信用问题的风险。二是供应链产业的白发性扩散作用。由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因此,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如果供应链上某一个成员出现了融资方面的问题,就会迅速地蔓延到整个供应链,这对于供应链自身的资金管理和综合管理是非常大的考验,也是对银行信贷管理的极大挑战。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征信信用管理体系,供应链金融信用管理问题凸显,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引发大的金融灾难。因此,建议尽快建立供应链金融中介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基于供应链产业的新型的中小企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服务机构,完善供应链产业的社会征信业务体系。

2.加快供应链信用管理环节法律规章制度建设。目前,我国有关供应链信用管理环节中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严重滞后。有关仓单质押、动产质押和票据业务的法律法规尚有许多空白,期待完善的地方很多。现实法律中,合同法中没有明确地规定仓单的法律地位,真正的仓单流通管理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一般物流企业签发的仓单又没有权威机构认证和监管,仓单的标准化程度低,使用和流通范围十分有限。同时,从我国的“物资银行”、“仓单质押”到“物流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金融创新发展模式来看,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立法制度还须进一步健全。

(二)必须把供应链金融信用管理纳入到金融全面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各层次的金融风险,全面风险管理偏好对资源分配起引导作用。它通过准确计量各类风险确定经济资本,通过经济资本的分配决定各类资产规模,改善业务组合的风险与收益配比关系,将有限的资源从效益较差而风险较高的业务上释放出来,为效益更好而风险可控的业务腾出空间oE6]由于供应链涉及不同的行业、不同技术领域和不同的行政区域,这就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金融风险。因此,供应链金融信用管理必须纳入到金融全面风险管理之中,这样才能有效地管理好供应链出现的风险。

供应链技术创新范文篇2

关键词: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机遇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供应链金融也正如火如荼发展着,但其与物流业、电商平台等的融合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区块链以其特点与优势在金融行业掀起一片热潮。虽然区块链的应用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其在简化操作流程、节约交易成本和提高行业效率等方面已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区块链技术有望突破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瓶颈,推动供应链金融继续向前发展。

一、区块链概述

区块链基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利用密码学技术将各个区块数据连接起来,每个区块都拥有全网所有信息的副本,因此也可以认为区块链本质上是分布式总账技术。具体而言,区块链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去中心化。区块链没有中心节点和核心机构,每一个节点拥有所有的交易信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即使个别节点受到攻击,系统仍然可以稳定运行。去除了中心化的概念,既维护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又降低了维护中心处理器的成本。

公开可查性。区块链的运行规则公开透明,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并且每个节点的交易信息公开可查,新记录也将迅速复制到整个网络中。因此,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的欺骗。

可追溯性。在区块链中,每一笔交易都有详细的记录,包括交易的时间、交易对象及数量以及交易方等,因此只需回溯历史区块,就可以查找到当前记录的来龙去脉。

二、运用区块链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建议

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为核心,主要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有助于解决供应链上节点资金短缺问题,缓解供应链失衡状态,维持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稳固运行和供应链的平稳发展。但由于供应链上信息不对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和应用受到了制约。区块链基于去中心化特点和密码学原理,将为供应链金融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1.出台相关政策,打造良性发展环境

区块链尚处于发展阶段,对区块链的研究和应用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为促进和鼓励其发展,政府应尽早出台相关政策。第一,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设发展高新区等引导区块链的发展,打造良性发展环境。第二,适时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打造特色产品、提升行业标准。第三,防范区块链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与风险,加强安全监管。

2.加强技术建设,促进区块链对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发展

目前,业界对于区块链的争论多是因为其技术尚不完善,因此,应当着重加强区块链技术建设,形成成熟的应用研发平台。针对区块链与金融产业的高度融合性,需要建设区块链对于供应链的应用系统及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复合应用,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3.重视和培育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等新兴领域复合性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复合性人才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力,他们既要有深厚的互联网功底,又需要经济发展态势具有极度敏感性,擅长利用区块链和供应链金融的融合性,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互联网效应。学校可开设相关专业,开展交叉学科,培养复合性人才,同时,企业也应当注重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经济时代。

三、区块链技术下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较为成熟,开始逐渐向线上供应链金融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通过信息化协同合作,服务于金融业和供应链管理的实体产业,包含在线支付、融资和物流管理等多个环节,是创新性金融产品。区块链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因其去中心化、可追溯性等特点,将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并推动其向线上供应链金融过渡和转型。

区块链技术在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创造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首先,区块链技术尚不成熟,因此在安全监管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其次,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程度不同,难以找到利益平衡点,难以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并且,将区块链应用至供应链金融需要建设全新的应用平台及相关配套设施,开发成本高昂。最后,区块链技术复杂,涉及到密码学、计算机学等多学科和技术前沿问题,开发难度大。

供应链技术创新范文篇3

关键词:供应链协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05

[HJ0.7mm]

1引言

自中国加入WTO经济走向全球化以来,我国企业不断受到国外企业的冲击,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原来企业依靠的资源以及低成本的优势越来越弱,创新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供应链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使得任何单一的供应链企业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都无法从自身获得企业生产所需的全部的资源。供应链企业必须通过实施供应链协同创新来获取外部有效的资源,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新产品的生产成本,完善供应链体系,让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2文献综述

2.1协同创新理论

哈佛大学教授Schumpeter(1912)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对“创新”一词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指出创新主要作用是把新的生产要素组合引入到之前的生产体系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PeterGloor首次对协同创新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协同创新就是由一些具有共同目标的人组成的组织借助网络平台,交流思想和交换信息,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这一活动。而后学者VeronicaSerrano对协同创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他指出协同创新就是不同的组织或者个人在共同的组织目标下合作进行创新。2003年美国Chesbrough教授首次提出了开放式创新模式。不同于国外学者对协同创新的认识,我国学者陈劲、阳银娟(2012)提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他们从协同创造和开放式创新来个方面对协同创新进行了阐述。何郁冰(2012)从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三个层次设计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陈光(2008)从创新的要素互动和能力两方面,探讨了企业在协同创新中演进的过程和变化规律,并从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现状的角度出发,建立适合国情的企业发展的协同创新理论与管理模式,为我国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

2.2供应链协同创新理论

在供应链协同创新理论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了探索和论证。

Sawhney提出了从构建互联网平台的角度,促进顾客参与新产品的开发以及新产品开发不同阶段的协同创新,并且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调整顾客的参与度。Wynstra提出在供应商的企业战略中强调创新产生的作用时,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创新绩效更好。Amara和Landry从企业的历史与过去的经验角度来论证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因此供应链伙伴间协作的持续性对于协同创新的成功非常重要。Samaddar和Kadiyala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了知识分享决策对供应链协同创新的影响。我国学者吴冰(2007)以知识创新对供应链生存和发展重要性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价值链理论以及供应链中知识创新的基本概念。何勇(2007)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由单供应商和单销售商组成的简单供应链模式,进一步说明供应链协作的重要性。周水银(2015)从供应链协同、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构建了相关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龙勇和周晶(2015)从供应链协同技术创新中的协作能力及其影响的角度分析了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并且论证了环境动态性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

3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

Freeman(1982)从新工艺技术和产品设备的相关技术、设计、制造、管理和商业活动五个方面对技术创新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它包括了产品创新、过程创新、扩散这三个方面。RosannaGarcia和RogerCalantone根据创新强度的不同将创新分为根本型创新、适度创新和渐进型创新。我国学者何传启将创新分为渐进性创新、突破性创新和革命性创新三类。周水银(2015)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过程创新三个方面论证了供应链协同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本文从以下几个因素给出分析:(1)技术创新;(2)产品创新;(3)管理创新。

3.1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在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技术创新在企业绩效中起着关键决定因素。Bayus等(2003)提出了技术创新可以给企业提升竞争力,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收入以及获得更高的利润率。Cho和Pucik(2005)通过对《财富声誉调查》企业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企业自身成长和企业利润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Hult(2004)等从对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美国工业企业研究中发现,技术创新对企业利润的提升、销售额的增长以及市场份额的提高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周水银(2015)指出技术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自身的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自身利润率和营销收入,最终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基于此本文提出:

假设1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夏姓女孩起名大全精选

    - 阅4

    俗话说 ‚ 人如其名 ‚ 可见名字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 特别是对于女孩来说 ‚ 名字不仅能彰显自己的外在气质 ‚ 而且还能给自己的形象加分。 夏姓是一个纯汉族、源流单一的.....

    2023年带安字的女孩名字大全‚安字

    - 阅2

    “安”字由[宀、女]组成‚寓意着阖家欢乐‚幸福快乐等含意‚表述在女孩名字之中寓意着安全、清静、吉祥。 寓意非常美好‚当父母们在搜索一些寓意美好听的女孩名字时。 何不应用.....

    镇2025年河长制工作总结精选模板

    - 阅0

    镇2022年河长制工作总结参考模板自xxxx年以来,我镇严格按照省、市、县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有关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舆论宣传,调动社会力量,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推进顺利.....

    文化和旅游局2025年工作总结精选范

    - 阅0

    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工作总结参考范文一、文旅行业复工复产、旅游市场复苏成效显著。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立即启动文旅行业复工复产工作,指导文旅企业、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

    学校教学教研制度(收集3篇)

    阅:0

    学校教学教研制度范文篇1关键词:职业教育;“五课”教研“两课”评比;制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

    供应链技术创新(收集3篇)

    阅:0

    供应链技术创新范文篇1论文摘要:供应链金融是一个金融创新的全新领域。分析我国供应链金融在发展中存在的主....

    口腔疾病预防健康教育(收集5篇)

    阅:0

    口腔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篇1目前关于社区护理方面的文献和研究较多〔1〕,但有关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认知和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