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毕业总结(收集5篇)

来源:

中央党校毕业总结篇1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中央八项规定以来,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制定了《教育部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的实施办法》,提出20条具体措施。各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据此加强纪律约束和监督检查,坚决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对少数单位和个人违规问题及时查处、严肃制止纠正。近日,教育部就两起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

1.上海外国语大学出国培训部组织公款旅游问题。2013年2月1日至2月7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培训部组织部分教职员工及家属共计44人(其中家属20人)组团赴泰国旅游,产生旅游费用共计307120元,人均6980元,职工费用由学校创收经费承担。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教育部有关规定,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责令全额退回全部费用;对主要负责人培训部主任梅德明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对培训部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该问题在全校进行通报。

2.甘肃省兰州商学院法学院违规收取学生助学金组织聚餐问题。兰州商学院2009级法学本科1班违规收取19名家庭经济困难生2012年全年助学金,于2013年6月8日晚在兰州市某高档酒店举行毕业聚餐,法学院4位领导、该班班主任以及部分任课教师参加了聚餐活动。聚餐结束后,该班班主任参加了班级在兰州市某歌厅举行的毕业联欢晚会。两项活动共花费学生助学金34557.5元。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家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有关政策规定,兰州商学院对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永滨、院长包哲钰、2009级法学本科1班班主任刘焱分别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从上述违规问题中吸取教训,在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教育部党组关于作风建设的20项措施,坚持从小事抓起,从具体问题做起,维护好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切实保障广大学生和人民群众利益。要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纠正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职员工存在的师德师风突出问题,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抓住重大节日和学生入学、毕业等时间节点,狠刹公款旅游、收受礼品、礼金和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违规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坚决维护中央有关规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营造厉行节约、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中央党校毕业总结篇2

民国时期,面对政府对中医的歧视政策,福建中医药界人士以创办中医学校、培养中医人才、组建中医药社团、救治民众、创立医学图书馆等各种形式来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学,为扶持和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应尽的贡献。

【关键词】民国福建中医药贡献

民国时期,中医倍受歧视。国民党政府多次通告全国,限制“旧医”,不许其进入公立医院,不许列入教育计划,致使中医事业每况愈下。在这危难之际,中医药界人士为保存、发展中医作出了艰苦的努力。福建中医药界同仁也和全国同道一起,为扶持和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应尽的贡献。

反对“废止中医药案”

1914年,袁世凯提出“废止中医,不用中药”的主张;汪精卫则极力提倡“不但国医一律不许执业,全国中药店应限令歇业”。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余云岫提出的“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以及旨在消灭中医的“六项措施”,激起海内外中医药界和社会人士的极大愤怒和强烈反对。同年3月17日,全国15省市132个中医药团体262名代表,在上海召开会议,成立“全国中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福州市台江地区名中医林趋愚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结束后组织请愿团到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要求保存国医。福州中医公会推派刘通、蔡人奇、陈天尺等代表赴南京参加请愿,建瓯县也派方修甫(在上海学习)和刘春波(在上海行医)为代表,与全国各地中医药团体代表齐赴南京请愿。与此同时,各地广大人民纷纷通电抗议,福建省福州中医公会同仁高润生和郑孝铭等、东山县中医界、仙游名医温敬修、南平浦城县名医徐泰昌等均及时通电响应抗议。在全国中医药界的坚强抗争和各界人士社会舆论的声援下,国民政府被迫停止执行并撤销原决案。

1930年,“全国中医药团体总联合会”建议政府设立“中央国医馆”,然而,行政院和卫生部却借口国医馆章程需要审核,拖延不予办理。1930年5月,焦易堂、谭延等7名国民党中央委员向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提出了成立国医馆的建议,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终于在1930年5月17日批准了设立国医馆的建议[1]。同年10月19日下午3时,中央国医馆发起人在南京八府塘“女子法政讲习所”召开发起人会,到会17人公推焦易堂为临时主席。这一提议获得国民党中常会审议通过,并送国民政府行政院审核[2]。1931年国民党政府同意在南京设立中央国医馆,各省市设分馆,海外也设有分馆,县设支馆,作为整理中医学术的领导机构。1931年3月17日,中医药界人士于南京召开中央国医馆成立大会,焦易堂任馆长,副馆长为陈郁、施今墨二位先生。会议决定每年的3月17日为国医节,一则纪念1930年3月17日全国中医药界一致奋起联合侮御的既往精神;二则纪念1931年3月17日中央国医馆的成立[3]。福建于1935年5月10日在福州成立了中央国医馆福建分馆,刘通、蔡人奇、陈天尺任正副馆长。部分县市也先后成立分馆。

中央国医馆及各分馆只能研究学术,而没有行政权。但是中医药界通过中央国医馆及各分馆团结在一起,整理中医学术,改良中药制作;兴办中医学校,编写教材,并力争中医学校加入教育系统;创办中医杂志,宣传中医药,指导民众健康常识;呈请国民政府,从速颁布国医条例。

在众人的努力下,南京立法院于1933年12月15日第43次会议通过《国医条例》十条,规定了可发予证书以执行中医业务的条件,1936年1月22日《国医条例》公布,中医药界同人从此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国医条例中还规定,中医学校毕业并取得证书者,经审查合格,可执行中医业务,这一条款实际上是认可了中医教育的合法性。然而,国民党当权者反对中医的顽固态度并没有发生改变,《国医条例》中所认可的中医教育的合法地位也仍未被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所承认。直至1938年,偏安于重庆的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在中医界人士的督促和直接参与之下,颁布了“中医学校通则”。至此,中医界为将中医学校纳入教育体系而进行的旷日持久的斗争,总算是有了一个结果[1]。创办中医学校

民国时期,全国各地中医界人士为了救亡图存,培养后继人才,先后创办了许多中医学校。福建省中医界也不例外,相继创办了一批中医学校,其中较知名的有福州中医学社、私立福州中医专门学校、厦门国医专门学校、仙游县国医专门学校等。

1.福州中医学社

1929年,王德藩召集名中医董幼谦、黄云鹏、王叔明、陈芑洲等,创办“私立福建中医讲习所”。为了筹集办学经费,王德藩不惜变卖华林坊自己的老屋。后讲习所呈请福建省教育厅备案,于1931年2月立案,并奉教育厅令改名为“福州中医学社”。校址最初在北门夹道坊,后搬迁至南后街闽侯中医师公会内,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又迁至闽侯县厚美乡。

福州中医学社以“昌明国医学术,融会新知,造成医学高尚人才”为宗旨,招收中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者,报名者需经过笔试和口试且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学校学习,学期初为3年,后延至4年,1940年起遵照教育部新颁布中医专科学校暂行课目表规定,将修业期限延长至5年。无论学习期限长短,都安排有1年的实习时间,将学生分派至福州中医学社附设之诊疗所实习,并派教员分别负责指导。学习科目既包括“《内经》、《难经》、《伤寒》、《金匮》、针灸”等中医经典理论,也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组织学、胚胎学、药理学”等新传入中国的西医知识,还有“国文、外国文、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而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喉科等则中西兼修。学习共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理论期,“讲习历代医学,采灌输法”;第二时期为研究期,“研究诊断方略,采解释法”;第三时期为实习期,“实习治疗与手术,采指导法”。

学校教师白天诊病、讲课,晚上编审教纲、教材,备尝艰辛。王德藩担任班主任并教授内科、《伤寒》等,王叔明担任教导主任并教授外国文、疫症,董幼谦担任总务主任并教授热病学、医经,黄云鹏教授病理学、诊断学,陈芑洲教授针灸、体育,萧治安、陈天尺、梁肖程、郑海楼、黄萍湖等福州名中医均为学校教员,早期毕业的学生,如徐幼鸣、叶崇琳、林应芝、葛滋珊等也留校任教。

从1929年8月至1947年7月,福州中医学社共办学十届,培养中医后起之秀共249人。建国后省市各医院和闽侯、福清、连江、罗源、永泰、莆田等县市的许多名老中医,如陈桐雨、陈明藩、林伯锐、陈树榕等,均毕业于福州中医学社,他们在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的工作岗位上均发挥了重要作用[4]。

2.私立福州中医专门学校

1931年,高润生、萧乾中、林笔邻等在福州南台大庙山创建“私立福州中医专门学校”。聘请蔡人奇担任校长,还聘林心斋、郑迈庵、姚亦珊等为教师。该校在中央国医馆立案,并在福建省政府、福建省民政厅及福建省国医分馆备案[5]。学校建筑校舍以及购置仪器等费用均由学校董事解囊相助。蔡人奇办校重视经典理论学习,聘请名师讲授《内经》、《难经》、《伤寒论》、温病、本草等,又有所革新;衷中参西,开设生理、解剖课程;注重直观教学,购置解剖学教具,中药课无论是常见药材还是贵重药材,均由授课老师带来实物详为讲解;主张医理文理相通,因中医古籍深奥,古文一门至关重要,蔡人奇聘请前清一举人讲授古文;重视临床实习,在第三至第五学年安排学生在各名医诊所实习,学生毕业前还要在“福州述善社”附设诊所诊病。蔡人奇自己讲授妇科学,编著《妇科讲义》作为教材,结合自己的临床心得,条分缕析[4]。学校管教学生甚严,每学期学生成绩表及在校学生名册,按期呈报中央国医馆,并存案备查。该校学制5年,前后共办3届,毕业者100多人,多为福州医林骨干。1936年,福州中医专校医学研究社还创办了《医铎》杂志,号召中医学者钻研祖国医学,发扬祖国医学精萃,培养中医人才[6]。

3.厦门国医专门学校

1929年,吴瑞甫邀请厦门热心公益事业的知名人士,如洪鸿儒、陈培锟等,创办厦门中医传习所。1932年,吴瑞甫报请中央国医馆备案,创立厦门国医专门学校,自任校长,先办业余研究班,后又扩充为全日制本科班,大力培养中医后继人才[7]。

厦门国医专门学校以“研究我国医学,融会新旧学术,养成医药专门人才”为宗旨,招收中学毕业及有同等程度者和曾经行医3年以上者,学习期限为5年,预科1年,本科4年。学习科目也是中西兼学,包括:药物、方剂、医史、病理、诊断、伤寒、温病、杂病、传染病、儿科、妇科、眼科、喉科、耳科、外科、伤科、花柳、针灸、生理解剖、卫生、西医诊断、西学药物[8]。吴瑞甫呕心沥血,备历艰辛,亲自筹集经费,延聘师资,主持教务,并自编讲义《伤寒纲要》、《四时感症》、《中医生理学》、《中医病理学》、《传染杂病学》等16种。当时医校学员数百,遍及省内外各地,还有台湾学生亦远道前来求学。从厦门中医传习所至厦门国医专门学校,先后毕业600余名学生,桃李遍及国内外。1938年5月,日军侵占厦门,该校被迫停办。

4.仙游县国医专门学校

1933年,温敬修邀请热心医学教育人士胡友梅、洪春魁、吴兆相、江谐、郑少斋诸位名医,共同创办仙游县国医专门学校,兼设仙游国医院为学生临床实习基地,并可方便病人就诊。温敬修捐银圆500元,并亲赴海外向华侨募得近二万银圆,集资办起国医专校与国医院,他被推任为国医专门学校校长,兼国医院院长。医校于1933年春季招生上课,第一期录取39名。国医院也于同一时期开始对外医治病人,由医校教师兼任医院诊疗,并指导学生临床实习工作,又聘请刘明庭、郭嘉华等专门负责医院的诊疗工作。

温敬修教授针灸、按摩等科目,所编《药用植物学》于1933年8月印行,后经上海名医秦伯未审阅,更名为《最新实验药物学》,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还有《针灸学》、《按摩学》、《食物疗法》等讲义,未曾出版。学校还聘请胡友梅担任教务长,并教授内科、妇科。胡友梅编写的《内科学》讲义,经修订后由上海世界书局更名《中西对照医药学》,在抗战期间及抗战胜利后多次出版,畅销国内及东南亚。该书以科学方法讲通中西医学理论,内容丰富,系统明晰,受到医药学者好评[9]。当时莆田名医施启谟、江谐、郑少斋、林伯渠、郭嘉华等均为学校教师,自编讲义,悉心教学。解放后,仙游中医界的支柱,如张宗本、施天河、蔡增范、岳金瑛等,都是该校培养出来的。

5.其他中医学校

1934年,张琴、魏显荣于莆田涵江紫璜山创办“莆田国医专门学校”。学校附设“涵江国医医院一所”,作为学生实习的基地。1937年抗战爆发,学校处境日益艰难,全校教师齐心协力,克服困难,至1940年夏,第二届学生毕业,学校才不得不停办。第一、二届共有毕业生81人[10]。

1935年,建瓯县医士公会创立“建瓯国医传习所”,由该县名中医黄焕琮担任所长,教师亦均为热衷教育事业的建瓯县名医。其中:《内经》由黄焕琮教授,中药学由陈颖谷教授,诊断学由翁翰珍教授,《伤寒论》由徐伯葆教授,内科学由佘耀宗教授,外科学由杨金镜教授,儿科学由金仞溪教授,妇科学由丁美教授,医学史由程才教授,解剖学由方修甫教授。建国后建瓯县医院、乡医疗站、学校卫生所等均有该校的毕业生。

1935年底,在徐泰昌主持下,浦城国医支馆也曾办过一届国医训练班,学员20人,后因经费不足停办。

另外,规模较小的还有1930年2月龙海陈运才设立的“中医经典学习班”,莆田涵江林韬安开办的“神州国医学社”,1943年姚亦珊创办的“福州国医专修学校”等[10]。

【参考文献】

1吴中云,谢扬.焦易堂与中央国医馆[j].文史精华,2000,(119):32~38.

2医药评论编辑部.中医馆开发起人会[j].医药评论,1930,(45):30.

3程迪仁.三一七商一切[j].神州国医学报,1935,3(7):2~5.

4孙坦村,肖诏玮.福州近代中医流派经验荟萃[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9~20,262~263.

5福州中医专校医学研究社.私立福州中医专门学校谨启[j].医铎,1936,1(3):封面.

6仓山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州市仓山区志[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469.

7厦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厦门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3814.

8吴瑞甫.厦门国医专门学校简章[j].国医旬刊,1934,1(12):15.

中央党校毕业总结篇3

贾庆林男,汉族,1940年3月生,河北泊头人,195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10月参加工作,河北工学院电力系电机电器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一届全国政协主席。

1956―1958年石家庄工业管理学校工业企业计划专业学习

1958―1962年河北工学院电力系电机电器设计与制造专业学习

1962―1969年一机部设备成套总局技术员、团委副书记

1969―1971年下放一机部江西奉新“五七”干校劳动

1971―1973年一机部办公厅政策研究室技术员

1973―1978年一机部产品管理局负责人

1978―1983年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

1983―1985年山西太原重型机器厂厂长、党委书记

1985―1986年福建省委常委、副书记

1986―1988年福建省委副书记兼省委组织部部长

1988―1990年福建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省直机关工委书记

1990―1991年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1991―1993年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

1993―1994年福建省委书记、省长

1994―1996年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6―1997年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1997―1999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市长

1999―2002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

2002―200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

2003―2008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十届全国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2008―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一届全国政协主席

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主席。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王刚男,汉族,1942年10月生,吉林扶余人,197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1962―1967年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

1967―1968年留校待分配

1968―1969年建工部七局八公司宣传科干事

1969―1977年建工部七局政治部宣传处干事

1977―198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秘书

1981―1985年中央对台办公室正处级秘书

1985―1986年中央办公厅局副局长

1986―1987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局副局长

1987―1990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局常务副局长、党委书记

1990―1993年中央档案馆常务副馆长、机关党委书记

1993―1994年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

1994―1999年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

1999―2002年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2002―2007年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2007―2008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2008―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廖晖男,汉族,1942年5月生,广东惠阳人,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8月参加工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地空导弹总体设计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1960―1965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地空导弹总体设计专业学习

1965―1972年空军高射炮兵独立四师三营一连引导技师

1972―1975年空军驻国营七六一厂军工产品质量检验军事代表

1975―1980年空军司令部高射炮兵处参谋

1980―1983年总参谋部装备部科技处副团职参谋

1983―1984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第一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1984―1997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1997―2003年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2003―2008年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杜青林男,汉族,1946年11月生,吉林磐石人,196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7月参加工作,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

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

1964―1966年吉林省吉林市委党校青干班学习,柳河县、永吉县、舒兰县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队员、副组长

1966―1968年吉林省吉林市委组织部干部

1968―1974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标准件分厂党委秘书,挤压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

1974―1978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标准件分厂革委会副主任,副厂长、党委副书记

1978―1979年共青团吉林省吉林市委书记

1979―1984年共青团吉林省委副书记、书记(其间:1981―1984年东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修科函授学习)

1984―1985年吉林省长春市委副书记

1985―1988年吉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1988―1988年吉林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部长

1988―1992年吉林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其间:1990.03―1990.05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2―1993年海南省委副书记(1989―1992年吉林大学法律系法律专业本科函授学习)

1993―1998年海南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其间:1994―1996年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8―2001年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其间:2000.09―2000.11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1―2006年农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2006―2007年四川省委书记

2007―2007年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7―2008年中央统战部部长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央统战部部长

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阿沛•男,藏族,1910年2月生,拉萨人。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36―1952年地方政府昌都粮官、民事法官、孜本(审计官)、昌都总管、噶伦(其间:1951年任地方政府赴北京谈判的首席代表,同中央人民政府代表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办法的协议)

1952―1959年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将军衔,自治区筹委会筹备处处长、秘书长、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9―1964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4―196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主任

1965―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革委会副主任

1979―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1981―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1983―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3―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五届、六届、七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三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帕巴拉•格列朗杰男,藏族,1940年2月生,四川理塘人,大学学历。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自治区政协主席。

1942年被认定为昌都强巴林寺第十一世帕巴拉呼图克图

1950―1952年昌都解放委员会第一副主任

1952―1956年色拉寺学经

1956―1959年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常委、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1959―1965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昌都专署专员

1965―1979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1979―1993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分会名誉会长,自治区政协主席

1993―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自治区政协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名誉会长

2003―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自治区政协主席

第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七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马万祺男,汉族,1919年10月生,广东广州人,大学学历,澳门东亚大学工商管理荣誉博士学位,暨南大学名誉博士。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澳门大华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主席。

1938―1941年在香港成立泰生行永裕昌并出任经理

1941―1944年移居澳门,先后与友人组织恒丰裕行、和生行、大丰银号、恒记公司等任总监督、总经理等职

1944―1946年镜湖医院慈善会董事、副董事长、董事会主席

1946―1947年组织新中行

1947―1948年组织大华行任总经理、董事长

1948―1950年出任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副理事长、副会长、会长

1950―澳门中华教育会理事、理事长、名誉顾问等,澳门劳工教育协进会主任(1952年),在澳门任篮排球总会、乒乓总会、游泳总会、象棋总会等会长,澳门东亚大学董事会主席、咨询会主席,濠江中学、培道中学、商训夜中学、广大中学、青洲小学、镜平小学等校董会主席;在内地任华南企业公司、广东华侨投资公司、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广州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投资公司董事、副董事长等职;曾任暨南大学、南京大学、仲恺农业学院副董事长,广州大学、南海中学、何香凝纪念学校名誉校长,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委、名誉会长,广东省政协常务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澳门立法会议员,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澳门中国土特产公司、大生建筑置业有限公司、联生发展有限公司、新建华建筑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1993―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六届、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白立忱男,回族,1941年1月生,辽宁凌源人,197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8月参加工作,沈阳农学院农业工程系农业机械化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党组成员。

1960―1964年沈阳农学院农业工程系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习

1964―1968年辽宁省营口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技术员

1968―1972年下放“五七”干校和农村劳动

1972―1980年辽宁省营口市委组织部干事、市人事局副科长

1980―1983年辽宁省营口市郊区区委副书记、书记

1983―1984年辽宁省营口市委副书记、市长

1984―1985年辽宁省盘锦市委书记,辽宁省省长助理

1985―1986年辽宁省委常委、副省长

1986―198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代主席

1987―199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1997―1998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

1998―2000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

2000―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党组成员

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奎元男,汉族,1941年1月生,辽宁康平人,196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9月参加工作,内蒙古师范学院政教系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1960―1964年内蒙古师范学院政教系政治教育专业学习

1964―1972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委党校教员、盟革委会办公室政工组工作

1972―1973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革委会办公室干事

1973―1978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委宣传部科长(其间:1975―1977年下放任西新巴旗阿镇镇委书记)

1978―1980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委党校副校长(其间:借调任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秘书)

1980―1982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委副秘书长、代秘书长

1982―1983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委秘书长、盟委常委

1983―1989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委副书记、书记(1982―1983年中央党校培训部培训班学习)

1989―1991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兼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

1991―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兼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

1992―1992年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1992―2000年自治区党委书记

2000―2002年河南省委书记

2002―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2003―2008年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男,维吾尔族,1942年3月生,新疆伊宁人,196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9月参加工作,新疆工学院机电系电气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

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1960―1965年新疆工学院机电系电气专业学习

1965―198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技术员、工程师、专业组长

1980―198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副院长

1983―199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党组书记(其间:1984―1985年中央党校计划工作研究班学习;1990―1991年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1―199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1993―199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代主席

1994―200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2003年1月至5月)

2003―2008年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兆焯男,壮族,1944年9月生,广西平果人,197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广西大学土木系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1963―1968年广西大学土木系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学习

1968―1970年六九一、五四七部队劳动锻炼

1970―197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都安公社技术员

1975―198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水电局技术员、秘书、副局长

1980―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基建局副局长、计委副主任(其间:1982―1983年广西区党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83―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经委主任、县委常委

1984―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委书记

1985―199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其间:1987.02―1987.07中央党校精神文明建设班学习)

1992―199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委书记

1993―199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5―199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

1997―199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南宁市委书记

1998―200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2003―2008年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黄孟复男,汉族,1944年1月生,上海市人,民建成员、中共党员,1967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

1962―1967年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学习

1967―1968年留校待分配

1968―1976年江苏省南京钢铁厂工人、工长

1976―1983年江苏省南京钢铁厂技术员、工程师、炼铁分厂技术科副科长

1983―1988年江苏省南京钢铁厂炼铁分厂副厂长

1988―1992年江苏省南京钢铁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

1992―1997年江苏省南京市副市长,民建江苏省副主委、主委、南京市主委

1997―1998年民建中央副主席、江苏省主委、南京市主委,南京市副市长

1998―2001年民建中央副主席、江苏省主委、南京市主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01―2002年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江苏省主委、南京市主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02―2003年全国工商联主席(2002.12按部长级待遇),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03―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中国民间商会会长

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董建华男,汉族,1937年5月生,浙江舟山人,英国利物浦大学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47年随全家迁居香港

1960年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获海事工程理学士学位。其后,在美国整理有限公司及家族公司任职

1969年返港参与家族集团生意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

1992年被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新华社香港分社聘为首批港事顾问,港英政府行政局议员(1992.10)

1995年全国人大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

1996―200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1997.07就职)

2002―200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2002.07就职)

2005―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增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梅颖女,汉族,1944年1月生,四川南充人,民盟成员,1962年8月参加工作,第四军医大学医学系毕业,大学学历,主任医师。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职)。

1962―1968年第四军医大学医学系学习

1968―1971年第二二二医院外科医生

1971―1979年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医政科干部

1979―1994年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核医学科副主任、主任

1994―1995年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核医学科主任

1995―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医院副院长、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

2000―2002年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2001.02按副部长级待遇),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执委,北京大学肿瘤学院兼职教授

2002―2003年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九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执委,北京大学肿瘤学院兼职教授

2003―2005年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2003.11按部长级待遇),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职),北京大学肿瘤学院兼职教授

2005―2006年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职),北京大学肿瘤学院兼职教授

2006―2007年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职)

2007―2008年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职)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职)

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增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榕明女,汉族,1944年6月生,浙江宁波人,民建成员,1966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

1961―1966年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学习

1966―1968年留校待分配

1968―1969年辽宁省辽阳市科学试验厂技术员

1969―1981年辽宁精密元件厂、辽宁省辽阳市电子仪表厂技术员

1981―1983年辽宁省辽阳市电子仪表厂副厂长、厂长

1983―1984年辽宁省辽阳市电子工业公司副经理

1984―1985年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副区长

1985―1993年辽宁省辽阳市副市长

1993―1997年辽宁省副省长(其间:1996.03―1996.05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7―2001年民建中央副主席,辽宁省副省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1999年)

2001―2003年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2003―2005年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2003.11按部长级待遇),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2005―2007年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2007―2008年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增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钱运录男,汉族,1944年10月生,湖北大悟人,196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湖北大学国民经济计划统计系统计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兼秘书长,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63―1967年湖北大学国民经济计划统计系统计学专业学习

1967―1968年留校待分配

1968―1970年湖北省大悟县三里公社劳动锻炼

1970―1973年湖北省大悟县委宣传部、县委办公室干事,孝感地委组织部干事、共青团孝感地委常委

1973―1975年湖北省汉川县环城区委副书记兼小河公社党委书记

1975―1976年湖北省汉川县委副书记兼新河公社党委书记

1976―1979年湖北省汉川县委副书记

1979―1982年湖北省大悟县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县长

1982―1983年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

1983―1991年湖北省委副书记

1991―1995年湖北省委副书记兼武汉市委书记

1995―1998年湖北省委副书记、湖北省政协主席,武汉市委书记

1998―1999年贵州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1999―2000年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

2000―2003年贵州省委书记

2003―2005年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5―2006年黑龙江省委书记

2006―2008年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兼秘书长,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秘书长。

孙家正男,汉族,1944年3月生,江苏泗阳人,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8月参加工作,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文化部部长、党组成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1963―1968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1968―1971年江苏省六合县农村“五七”干校劳动

1971―1975年江苏省六合县樊集公社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六合县革委会办事组副组长,共青团六合县委书记,马鞍公社党委书记

1975―1978年江苏省六合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

1978―1983年共青团江苏省南京市委书记,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书记

1983―1984年江苏省委常委、秘书长,省直机关党委书记(其间:1983―1984年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84―1985年江苏省委常委、徐州市委书记

1985―1986年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1986―1989年江苏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

1989―1994年江苏省委副书记

1994―1998年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党组书记

1998―2006年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其间:2003.03―2003.05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6―2007年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2007―2008年文化部部长、党组成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文化部部长、党组成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金华男,汉族,1943年7月生,江苏如东人,196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审计师。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审计署审计长、党组成员。

1962―1966年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金融专业学习

1966―1968年留校待分配

1968―1971年西北财经学院财金系教师

1971―1975年航空部五七二厂财务科会计、会计组组长、十五车间党支部副书记

1975―1980年航空部五七二厂政治部副主任

1980―1983年航空部五七二厂党委副书记

1983―1985年航空部五七二厂厂长

1985―1985年陕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厅长、党组书记(1983―1985年中央党校培训部培训班学习)

1985―1997年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成员(其间:1993.03―1993.05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7―1998年审计署副审计长、党组副书记

1998―2007年审计署审计长、党组书记(其间:2001.03―2001.05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2006.05―2006.07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7―2008年审计署审计长、党组成员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审计署审计长、党组成员

中共十四大当选为中央纪委委员,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郑万通男,汉族,1941年5月生,天津市人,196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参加工作,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大专学历。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1959―1961年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

1961―1965年天津市第七十八中学教员、人事秘书

1965―1968年共青团天津市河北区委学校部部长

1968―1970年天津市河北区“五七”干校劳动

1970―1978年天津市河北区委宣传部干部、副部长

1978―1982年天津市委办公厅干部、市委第一书记秘书

1982―1983年天津市委办公厅主任

1983―1988年天津市委秘书长兼市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1988―1993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其间:1991.09―1991.11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3―1997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八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其间:1995.02―1995.09全国政协机关党组成员)

1997―1998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副主席(1997.10明确为正部长级),八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

1998―1998年全国政协党组成员,九届全国政协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机关党组书记,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1998―2003年全国政协党组成员,九届全国政协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其间:2001.09―2001.11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3―2007年全国政协党组成员,十届全国政协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

2007―2008年全国政协党组成员,十届全国政协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中共十五大当选为中央纪委委员,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九届、十届全国政协秘书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邓朴方男,汉族,1944年4月生,四川广安人,196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会长。

1962―1968年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学习,1968年5月受迫害致残

1968―1975年“”中受迫害

1975―1984年总参管理局服务处干部

1984―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

1984―1985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党组书记(副部长级)、副理事长

1985―1988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党组书记、理事长

1988―1991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党组书记,执行理事会理事长,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

1991―2003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党组书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1999.12享受正部长级医疗待遇,2001.11明确为正部长级)

2003―2004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

2004―2006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

2006―200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会长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会长

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万钢男,汉族,1952年8月生,上海市人,致公党成员,1969年4月参加工作,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机械系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

1969―1975年吉林省延吉县三道公社知青

1975―1978年东北林业大学道桥系学习

1978―1979年东北林业大学基础部物理教研室教师

1979―1981年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所实验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1―1985年同济大学数力系光测力学研究室教师

1985―1991年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机械系博士研究生

1991―2001年德国奥迪汽车公司技术开发部工程师,生产部、总体规划部技术经理

2001―2004年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汽车学院院长,副校长(主持工作)

2004―2006年同济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2006―2007年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同济大学校长

2007―2007年科学技术部部长,致公党中央副主席

2007―2008年致公党中央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增选为常务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女,汉族,1944年9月生,台南人,台盟成员,1968年1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工程热物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英国利物浦大学荣誉法学博士,教授。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台盟中央主席。

1962―1968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热物理专业学习

1968―1968年留校待分配

1968―197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芳草湖农场劳动锻炼

1971―1973年新疆仪表厂技术员

1973―1978年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78―1981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1―1994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台盟北京市副主委(其间:1984―1988年英国利物浦大学、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热能工程专业博士生)

1994―1996年北京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长、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市长助理,台盟北京市副主委,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1997年北京市副市长,台盟北京市副主委、主委,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2003年台盟中央副主席、常务副主席、北京市主委,北京市副市长,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其间:2002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2003―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2003.11按部长级待遇)、北京市主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台盟中央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台盟中央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厉无畏男,汉族,1942年11月生,浙江东阳人,民革成员,1966年9月参加工作,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工业经济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员。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

1959―1960年安徽省宿县宿东煤矿筹备处试用干部

1960―1961年上海市海宁路二小、武进路二小代课教师

1961―1964年在家办补习班

1964―1965年上海市南湖中学代课教师

1965―1966年上海市横浜房管所、大华造纸厂临时工

1966―1971年上海市百花塑料制品厂临时工

1971―1979年上海市车辆配件七厂临时工、厂校教师、厂技术组工作人员

1979―1982年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工业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2―1988年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室科研人员,数量经济与统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

1988―1996年民革上海市副主委,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其间:1988―1989年美国密苏里圣路易斯大学访问学者)

1996―1997年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革上海市主委,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1997―1998年民革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主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

1998―2007年民革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主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

2007―2008年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2007.12按部长级待遇),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

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八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增选为常务委员,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罗富和男,汉族,1949年9月生,广东广州人,民进成员,1968年11月参加工作,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农林学院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广东省主委,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农科院院长。

1968―1973年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十团战士

1973―1976年广东农林学院学习

1976―1989年广东农林学院助教、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其间:1981―1983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农林学院硕士研究生;1988―1989年芬兰林科院学习)

1989―1998年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1995年被评为教授)

1998―2001年广东省科委副主任,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

2001―2002年广东省农科院院长

2002―2003年民进广东省主委,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农科院院长

2003―2005年民进广东省主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农科院院长

2005―2007年民进中央副主席、广东省主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农科院院长

2007―2008年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2007.12按部长级待遇)、广东省主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农科院院长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广东省主委,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农科院院长

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宗兴男,汉族,1943年6月生,河南正阳人,农工党成员,1967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学位,教授。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1962―1967年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

1967―1968年留校待分配

1968―1970年八四二部队农场劳动锻炼

1970―1979年西北电力建设局学校教师

1979―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1―1997年西北大学地理系副主任、主任,科研处处长,教务长,副校长、校长

1997―1997年农工党陕西省主委,西安市副市长

1997―1998年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陕西省主委,西安市副市长

1998―1999年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陕西省主委,陕西省副省长

1999―2003年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陕西省主委,陕西省副省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

2003―2003年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陕西省主委,陕西省政协副主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

2003―2005年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陕西省主委,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2005―2007年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2007―2008年十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2007.12按部长级待遇),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王志珍女,汉族,1942年7月生,江苏苏州人,九三学社成员,1964年9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毕业,大学学历,研究员。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9―196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学习

1964―2005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1979年)、副研究员(1985年)、研究员(1993年)(其间:1979―1981年德国羊毛研究所访问学者;1981―1982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访问学者;1987―1988年美国希望城国立医学中心访问科学家;1988―1991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访问科学家;1991―1993年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研究助理;1995―2001年亚洲大洋洲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联合会中国代表;1995.05―1995.08德国哥丁根大学访问科学家;1998.02―1998.04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2001.1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11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5―2008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08―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央党校毕业总结篇4

3个月来,全班同学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党校分校工作暂行条例》、《关于加强中央党校分校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意见》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干部进修班管理规定》等党校管理教学的要求,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根据教学计划,每人都认真制定了学习计划和党性锻炼计划,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了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了的系列讲话精神,听取了10次特色课程,开展了6次研讨活动、4次京内外考察调研活动、4次学员论坛,并主动自学、研读了几十篇重要理论文章。全班同学都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认真记录笔记,撰写了14篇读书笔记、6次交流研讨提纲、4次考察调研报告、4次自选课总结,共计10万多字,既巩固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能力,又培养了扎实、严谨的学风,对今后深入学习和工作实践奠定了基础。学习结束时,全班同学以毕业论文的形式,把自己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心得,转化成了优异的学习成果,全部通过了论文答辩,受到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通过认真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政治理论,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提高了思想认识,大家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列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通过对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系列讲话精神,对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有了更加深刻透彻的理解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和决心。通过对涵盖社会、经济、军事、科学、文化诸多方面知识的学习,丰富了知识结构,开阔了视野。

根据《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关于加强学员党性锻炼的指导意见》精神,学习期间,每位同学结合自己实际制定了党性锻炼计划,在认真剖析自己的基础上,正视自己的不足,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专题交流讨论、社会实践调研等活动契机,高度自觉地开展了党性锻炼。特别是赴湖南开展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考察调研活动,四天的行程里,先后参观考察了橘子洲头、纪念馆、岳麓书院、雷锋纪念馆、故居、刘少奇故居等地,通过认真细致地参观展览图片、观看展馆内的历史资料以及听取辅导员的讲解,对中国革命史、党史、建国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等,比以往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也深刻理解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党的优良传统以及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境界等,比以往有了更透彻的理解。老一辈革命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胸襟,面对艰难困苦、面对死亡威胁而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真理孜孜追求的大无畏精神感染、激励着我们。全班同学在考察总结中,都深深感觉到此次活动既是一堂坚定理想信念、具有特殊意义的党课,也是一次净化心灵、凝神聚力、增进友谊的成功之旅。通过党性锻炼,深刻的党性剖析,全班同学的党性修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党校的学习是紧张严肃的,但学员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之余,全班组织了软式排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和等文体活动,组织了红色定向越野等专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把来自不同单位的同学团结到了一起,交流了感情,增进了友谊。

中央党校毕业总结篇5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重大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战略举措。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疆是农业大区,农业人口比重大,自治区各级党委的工作重心在农村,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近年来,自治区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和创业,各地已选聘2443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他们施展才华、历练成长,为全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贡献。xx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好xx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全区农村改革发展,迫切需要更多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新农村的建设者,迫切需要一大批勤奋敬业、乐于奉献、扎根基层的农村人才。有组织、有计划地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的重大举措,对于做好“三农”工作、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

    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关于重阳晚会《久久乐重阳》观后感

    - 阅0

    ;资深少年是总台重阳晚会《久久乐重阳》的主题,重阳经典诗词和当代视觉艺术共同构建的诗舞重阳,与新时代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享的精神风貌相融合,呈现出新时代赋予重阳的新.....

    2025学宪法讲宪法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 阅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x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

    中央空调施工总结(收集5篇)

    阅:0

    中央空调施工总结篇1关键词: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变频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频控制技术也日趋成熟,成为各项....

    中央党校毕业总结(收集5篇)

    阅:0

    中央党校毕业总结篇1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中央八项规定以来,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制定了《教育部....

    新能源电动汽车(收集5篇)

    阅:0

    新能源电动汽车篇1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对策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相关政策的扶持,促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