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的含义范例(3篇)

来源:

工程经济的含义范文篇1

关键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方法

建设发达的铁路网是构建和谐铁路的重要保障。“扩大路网规模,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质量”是我国确立的路网建设新思路。以客运专线为重点的大规模铁路建设全面展开,对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工程造价的含义

所谓的建筑项目工程造价,是指建筑项目工程的建造价格。这里所说的工程,泛指一切建筑项目,它的范围以及内涵都是极为不确定的。

建筑项目工程造价是以市场经济作为大的前提,它包含有两层含义。它的第一层含义:这层含义是从投资方的角度来定义的,工程的总投资费用就是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就是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它的第二层含义:这层含义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作为前提的,从市场交易的角度,它认为建筑项目工程造价就是工程价格,即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工程承发包市场等各个的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工程的价格。它将工程以一种特定商品的方式作为市场交易对象,通过招投标等交易方式,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多次预估,最终通过市场来决定的价格。

通常认为工程的承发包价格就是建筑项目工程造价。可以肯定,工程造价的一种典型的价格形式就是承发包价格。他是由投资者通过招投标“出售”项目时订价的基础。然而对于承包商来说,建筑项目工程造价是他们出售商品以及劳务的总价格,或是指有特定范围的工程造价,即建筑安装工程总造价。投资者和供应商在工程建设方面的市场行为也正是以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两层含义作为理论依据的。当政府要求降低工程造价时,实际上也就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作为需求主体来考虑的;当承包商要求提高工程造价,从而获得更多利润时,则是为了实现市场供体的目标。这也是市场运行机制的发展的必然。利益主体不同目标也是不同的。同时,建筑工程造价两层含义也否定了单一计划经济理论。为了实现不同利益主体的目标,使工程造价相关管理内容更加充实,管理办法更加完善,同时更好服务于实现各自的目标,这也就是我们区别建筑工程造价两层含义的现实意义。

2.铁路工程造价控制原则

2.1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

工程造价的控制应对项目建设的决策、设计、发包、实施、结算等全过程实施动态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作为投资主体的建设单位都应积极参与并能动地影响各阶段的工作,实施全方位的工程造价控制。

2.2目标控制

基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和多次性计价的特点,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设置应随着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的不断深入而分阶段进行。投资估算是设计方案选择和初步设计阶段的控制目标设计概算是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控制目标设计预算或工程承包合同价是施工阶段的控制目标。各阶段的控制目标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是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而且是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共同形成工程造价目标控制体系。

2.3主动控制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控制理解为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以及当实际值偏离目标值时,分析偏差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这样的工程造价控制有其重要意义,但是却不能使己产生的偏差消失,不能预防可能发生的偏差。因此只能说是事后纠偏的被动控制,我们应把控制立足于事先主动采取措施,采用主动积极的以预防为主的控制方法,能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和施工,以减少或避免实际值与目标值偏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技术与经济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项目评价和设计方案比选时,应力求技术先进可行,经济效果好在施工时,力求工程造价低但施工方法先进可靠,施工质量好。总之,应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把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力求做到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

3.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体系构建

3.1铁路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阶段

全过程造价管理对于铁路建设项目而言,就是通过对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投资进行全过程、动态的控制,从建设项目前期立项到工程竣工为止,对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影响工程投资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评价,从组织和管理的角度采取技术、经济措施,实现铁路建设项目资金活动计划有序,确保铁路建设项目在一定的期限内,以合理的价格和优良的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3.2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内容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除了具有一般建设项目所具有的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按照一个总体设计建设、实施统一管理外,还具有工程复杂、涉及专业多、建设历程漫长、工程地点呈带状等特点。因此,根据铁路建设项目的特点,从工程造价管理角度来考虑,铁路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工程建设前期、工程交易期和工程实施期。

工程建设前期是指铁路建设工程的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工程交易期是指工程设计完成后,开展招标、投标、评标、定标及签订施工合同阶段;工程实施期是指施工合同签订后开始施工到完成竣工验收的阶段。在这3个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建设前期重点是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交易期重点是形成交易价格或合同价格,工程实施期重点是验工计价、施工结算价及竣工决算。这些造价形式之间存在着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的关系。

4.全面造价管理原理在铁路造价控制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要求工程投资控制必须是全过程的,任何影响工程投资的建设阶段都应置于可控状态。铁路项目建设可从项目建议书阶段一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设计阶段一建设准备阶段一建设实施阶段一竣工交付阶段结束,工程投资控制应包涵以上所有阶段。在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投资全过程控制中,应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对影响工程投资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加以识别、评估,并置于可控状态之下应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结合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建设条件、设备现状和未来发展能力等实际情况,优化设计方案,正确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应以建设项目实施阶段为关键环节,择优选择设备商和承包商,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强化设计变更逐级审批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其次是对建设项目工程投资控制必须实行动态管理。由于铁路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长、量大面广,影响工程投资的因素和范围多变而广泛,这就使得铁路建设项目的工程投资在建设周期中相对处于不稳定状态。建立投资动态管理机制,在铁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才能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采取科学的控制措施保证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5.结束语

由于铁路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并且千变万化,直到竣工决算才能形成最终的实际造价。所以工程造价管理是全过程的,是动态的。整个造价控制应该围绕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这三大目标进行,以工程造价标准为核心,做到前期后期有机衔接。

参考文献:

[1]古俊晓,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探讨,山西建筑,2008

[2]王钢,铁路工程造价控制研究,山西建筑,2010

工程经济的含义范文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在西方是一门生机勃勃的科学,它与主流经济学确实泾渭分明。在很多人眼里,现代的经济学世界流派纷纭,迷雾茫茫。一个单一的个体已经很难掌握全部经济学的知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使很多人迷信于“需求管理”和赤字财政,它也意味着新古典经济学占据主流,古典经济学退居二线。与此同时,新古典经济学越发成为显学。很多主流经济学家踊跃充当“帝王师”,新古典经济学也成为辅佐“帝王”的“御用工具”。其结果是,新古典经济学,尤其是其中的宏观经济学,在很多国家成为政府权力恶性膨胀、侵犯私人产权的工具。很多新古典经济学家专注于扩大政府支出,维持短期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支付,而置个人的基本权利尤其是产权于不顾。目前的世界各国似乎都已沉湎于这一轰轰烈烈的全球“产权破坏运动”之中。在19世纪就曾有人指称经济学属于“沉默的科学”。但是,乐于充任“帝王师”的许多新古典经济学家绝对不会觉得主流经济学是“沉闷的科学”。但对于很多主义者来说,主流经济学因其在破坏产权方面助纣为虐,确实是够“沉闷的”。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虽有部分内容进入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但总体上不与主流经济学中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同流合污,没有参与到上述全球“产权破坏运动”当中。相反,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坚持产权保护,坚持市场经济是增进人类发展和福祉的唯一道路。一般人以为,奥地利学派既然不是主流,就没有借鉴和利用的必要。事实上,作为显学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上去是一条主流,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看上去只是一条支流。但是,如果把经济学放在时间的长河中,这条支流就有可能成为主流。其实,即便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是支流,它代表的是一种米塞斯意义上的人类行为学,涵盖个人在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的所有选择,它与其他非经济学领域的学科是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的,比如与个人主义哲学和主义思想的关系,由此构成的洪流目前实际上要远远大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这条“主流”,它在未来也应能代表经济学的长远发展方向。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不然,它与人类迄今为止在非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相互隔绝、相互背离,其本质是强调在经济领域通过政府权能的相对扩张和私人领域的相对压缩来促进“社会总福利”意义上的整体“自由”,而这种整体“自由”是一种幻象,往往是建立在损害个人自由的基础上的,因为个人福利不能简单加总,而且往往相互冲突。在西方国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往往与现代民主政体的多数表决制一拍即合,造成“多数暴政”,成为践踏个人自由的帮凶。在某些东方国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往往与政府威权体制相结合,也会对个人自由造成侵犯。可以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总体上是一门伪科学。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没有此类问题。

国内对奥地利经济学的关注在不断扩大。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落脚点是对个人及其行为的分析,将个人行为看成在真实世界里基于自身偏好与主观价值观所做的选择。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作一种“有关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奥地利学派将对个体生产活动的分析建立在了个体消费者的偏好、需求与主观价值基础之上。每一个消费者的自我选择都受到自身偏好与价值观的影响;而这些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价值观决定了消费者的需要,影响所有生产活动的数量与方向变化。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致力于分析个体面对真实环境时的状态,认为生产活动建立在对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预测之上。奥地利经济学还是一门有关个人基本权利的经济学,主张私人财产是有效运用资源所不可或缺的,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发展经济的主导力量,论证了市场经济是一种“自发秩序”和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是一条通往自由与繁荣之路,坚信政府对于市场过程的干预将会导致非意图的不良后果。

《市场过程的含义》的作者柯兹纳是继米塞斯与哈耶克之后最杰出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930年2月13日出生在英国伦敦,1940年随家人迁居南非,1947年至1948年就读于开普敦大学,1950年至1951年入读伦敦大学国际项目,并于1954年获得布鲁克林学院最优等学士学位,1955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学完MBA课程后,柯兹纳偶遇米塞斯,当即决定放弃会计专业而决心成为一名学院经济学家。1957年,他曾短期担任布鲁克林学院讲师职务。在同一年,他在米塞斯的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获得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在1960年以《经济学视角》(TheEconomicPointofView)为题出版。其后,他在纽约大学执教。1968年担任该大学经济学教授,直至2002年正式退休。其后,柯兹纳一直作为荣誉退休教授发挥作用。

柯兹纳是奥地利学派、米塞斯思想和经济学方法论权威专家之一。其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有关知识、市场过程和企业家精神的经济学分析,以及市场伦理研究。他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成果有其独到之处。2006年,柯兹纳由于其提出强调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和资本主义过程运作重要性的经济学理论而获得全球企业家精神研究奖。

柯兹纳迄今为止出版了17部著作,其中最经典的作品为1973年出版的《竞争与企业家精神》和1992年出版的《市场过程的含义》。《竞争与企业家精神》系统论述了市场过程、竞争与企业家精神。柯兹纳有关这三个相互关联方面的基本原创性思想,总体上包括在此书中。《市场过程的含义》梳理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思想发展脉络,其主线仍然是对这三个方面的奥地利经济学思想发展的梳理和分析。可以说,该书更为系统地总结了《竞争与企业家精神》中有关这三个方面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市场过程的含义》一书还超出了《竞争与企业家精神》。《市场过程的含义》一书尤其得到美国乔治一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著名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彼得·贝奇的高度推崇。贝奇教授几度提议推荐柯兹纳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他认为,在柯兹纳的作品中,上上之作当数《市场过程的含义》。该书梳理和解释了价格和盈亏这些引致市场变量与嗜好和技术等基本市场变量之间的系统关系。根据贝奇的解释,在柯兹纳的市场过程理论里,市场是一种没有终结的对来自交换的共同收益机会的企业家发现过程。在任何一个给定的时点,基本的嗜好和技术可能性变量展示了对价格和盈亏这些引致变量的强大拉动。而且即便没有任何干预性变化,来自交换的收益的诱惑也足以引致变量与基本变量看齐。但是市场过程是一种不间断的变化,而且由于嗜好和技术可能性持续变化的性质,引致变量在永远趋向基本变量方向的过程中从来不是相当完善地映射基本变量。

柯兹纳认为,市场过程是由一系列发现而造就的变化构成,这些发现是因为有构成最初不均衡状态的无知的存在。它把市场看作是在所有时间都表现出激励真正的、有价值的发现的强大力量。企业家的警觉在其发现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理论把市场过程看作是系统性的、相互协调的一系列计划修正。正如柯兹纳所言,对于奥地利学派而言,市场过程被理解为提供一种系统性的力量,这种力量通过企业家的警觉而被启动,倾向于降低相互性无知的程度。“均衡”确实从来都没有被实现,但市场确实展现出强烈的“朝向均衡趋近”的倾向性。

根据柯兹纳的观点,企业家能够警觉地发现现有市场选择协调模式中的缺陷,允许我们看到为何可以把系统性(“均衡化”的)市场趋势归因到创造性的、原生性的企业家警觉。但他也认为,企业家在发现和消除错误的过程中也会犯错,在这个过程中趋向动态均衡(但不是达致“均衡”)。

柯兹纳市场过程理论中的企业家理论不同于熊彼特的理论。柯兹纳在哈耶克的知识理论基础上,在20世纪70年代连续发表数篇文献,复活了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的思想,并逐渐将它融入主流经济学理论。熊彼特在1911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最初引入了一个“循环流转”的状态,其中没有企业家和创新,生产过程只是循环往返,周而复始。随后他引入了企业家和创新,从动态和发展的视角看待经济体系。作为创新的结果,原来的“循环流转”状态被打破,经济进入更高层面的“循环流转”状态。熊彼特在后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指出,企业家就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是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的创新者,是创新的主体。对于熊彼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替代旧组合。他认为,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而企业家正是这一创新过程的组织者和始作俑者。通过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才会出现企业家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即“创造性破坏”。资本主义不仅包括成功的创新,也包括打破旧的、低效的工艺与产品,代之以新的、高效的工艺与产品。这种替代过程使资本主义处于动态过程,并刺激收入迅速增长。

上述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主要解释的是一个经济体如何依赖企业家的“创新”打破原有的“循环流转”状态,从一个均衡走向另外一个均衡,因而是仍然立足于均衡论、承认均衡论的。柯兹纳的企业家理论是市场过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秉承了奥地利学派的主流观点,即不承认存在“均衡”,只承认市场存在可均衡性和趋向于“均衡”的特点。但这个“均衡”总是在没有达致之前就因市场情势的变化而被打破。柯兹纳的企业家理论主要解释了企业家创新发生之后,企业家的警觉和发现如何使得经济朝着趋向于“均衡”的方向发展,尽管这个“均衡”没有真正达致。当然,柯兹纳的企业家理论也可用来补充解释创新过程中所要求的企业家警觉和发现。但这至少在柯兹纳的理论中并没有占据过多笔墨。此外,熊彼特和柯兹纳的企业家理论的另外一个差别是,熊彼特的理论很少从信息不完全或者分散知识的角度去论证企业家过程,柯兹纳的理论则充分利用了信息不完全或者分散知识的视角。正因为如此,柯兹纳在《市场过程的含义》一书中指出,哈耶克所指熊彼特理论中所缺乏的东西就是“对市场过程的正视”。而在市场过程中,“所有有关资源可得性和消费者估价的分散信息被调动起来并据以支撑支配生产和资源配置的选择”。柯兹纳认为,“需要引入熊彼特经济体系思想的是对企业家警觉性和想象力的角色的认可,它们能够激发和驱动这一知识动员的市场过程——尤其在面对不可知未来的十足的不确定性的时候”。他由此得出结论,正因为熊彼特未能认识到市场过程的这个主观维度,使得他相信消费者的价值评估可以自动转换成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价值评估。对于柯兹纳来说,正因为存在这一主观维度,消费者的价值评估和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价值评估都是会犯错的。而这些犯错的可能性或事实本身又为容易犯错的企业家警觉和发现创造了机会。

有关市场过程中企业家警觉与发现的作用,柯兹纳认为,人类行为中的企业家因素,就是对纯利润机会信号做出的反应,这种纯利润源于社会中由于分散知识而产生的错误。正是这种纯利润激励促成了“竞争性的企业家发现过程”,它让市场参与者了解越来越多的、分散于市场中的相关信息。按照柯兹纳的观点,正是这种企业家的竞争性过程,解决了集中计划者难以回避的根本性的知识问题。他认为,假如集中计划取代企业家发现的过程,无论是全社会范围的大包大揽计划,还是自由市场中国家零敲碎打式的干预,计划者都扼杀了市场超越基本的知识问题的能力,还使自己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束手无策。他坚信,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哈耶克所指的知识分散问题:集中计划没有办法解决知识分散问题;权力的集中即使不是彻底终止市场发现的过程,也是对它构成了阻挠。

根据柯兹纳的观点,直接激发以及塑造企业家行为的是(对于未来会如何的)想象而不是这些事实本身。但是企业家的警觉性使其努力去注意的并且正确地想象的是(将要发生的)未来的现实,并且是这些现实带来的预期收益“开启”了企业家的警觉性。柯兹纳在其理论中实际上引入了“试错”的观点。他认为,说企业家的行为可以被看成是对“现实”做出“反应”,一定是在一种修正的意义上讲的;为未来而采取的行动总是在试图更正确地想象未来(并且从中获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因为企业家警觉性不足,没有对这些激励做出反应,企业家采取的行动虽然是错误的,但仍然创造了一种新的现实情况,它们可能现在对企业家的警觉性提供一种激励,使得他们的行为趋于实现社会效率。

本书的每一个章节不仅仅是对奥地利学派思想的综述,而且还包括深度分析和发展。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奥地利学派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柯兹纳自身对奥地利学派理论的“企业家警觉”和“企业家发现”。如果多加研读此书,相信读者会有一种醍醐灌顶和豁然开朗的感觉,会利用其中的洞见去感悟微观市场过程和宏观经济政策。每个读者都可以是“企业家”,可以对周边的任何市场和非市场交换过程保持“企业家警觉”,获得“企业家发现”。

工程经济的含义范文

1工程经济的特点

(1)实用性.、立体性。由于工程经济是一门涵盖了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的立体性学科,在分祈具体项目时,经济因素只是一彳、方面,其社会因素也需要充分考量.此外,通过工程经济的深人研究还能为已有的经济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进而指导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工作,所以说工程经济具有着实用性和立体性的特点.

(2)比选性.、定量性。工程经济分析主要采用的是定量分祈的方式,并辅以定性分祈,其评估的对象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整f建设过程中所有的经济行为,评估过程都会使用相应的指标来进行表示.此外,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与施工计划的含理性.、科学性也可通过工程经济分祈的方式来进行进一步检验。

(3)预测性。一般而言,工程经济的相关分祈都是在工程项目特定工序之前进行的,所以其具有的预测性的特点也非常重要.在实际建设工程项目时,工程经济分祈需要结含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风险因素进行综含分祈,并预测可能引发的结果,以提升预测的准确性,使建筑企业能够对项目有着更好的把控与掌握。

2工程经济的重要意义

实际上,工程经济指的就是工程造价与成本核算等与资金相关的概念,其管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意义重大。一方面,工程经济本身就是建筑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经济的管理与完善实际上就是对项目的管理与完善;另一方面,若将工程经济独立于项目之外来看,其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建筑企业承接工程项目,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获利,以便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而工程经济可以说与经济利润时时相关,提升项目的工程经济管理水平必然能够使工程成本及造价得到更好的控制,进而实现工程效益的提升,最终为企业赚取更多利益.此外,从建筑市场这一更高的层面来说,只有对工程经济重点关注,才能确保具备经济性的项目真正具有更高的可行性,由此推动建筑业的继续向前发展.

3工程经济存在的问题

(1)对于成本与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深。由于成本高低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因此绝对不能将质量与成本割裂开来.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否则极易出现盲目追求低成本而致使工程项目整体质量水平不达标的现象,不一R将带来高昂的额外成本,还将对企业的形象造成极大破坏。不一R如此,如果一味强调工程质量,却不重视工程项目的成本问题,极易致使成本随质量的提高而迅速增加,难以获取到预期的经济利润,导致企业发展和资本积累的速度减缓.高度关注工程经济并不等同于轻视工程质量,实际上二音必须得到同等的重视r

(2)缺乏完备的成本管控体系。众所周知,但凡企业承包项目时工作不到位,将很难构建起兼顾利益.、权利.、责任三音的完善的项目成立管理体系,而企业的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这一体系,否则将导致项目管理音有机会运用管理漏洞谋取私利,进而诱发工程项目中各种不可抗因素.不仅加此,相当一部分管理者还会将低效的成本管理.、高额的成本管理开销.、收益较低的项目等问题全都归咎于经理部,经理部则又会将责任推到项目成本管理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头上,类似的责任推倭相当常见,造成了责任承担人的难于区分。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企业的最高领导.、各部门的中层领导以及基层员工之间必须建立起完备且高效的权.、责.、利管控体系,在多彳、部门以及上下级之间构筑起相互激励.、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良性关系T就目前来说,我国建筑业各级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普遍都未能深刻认识到工程经济对于项目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项目成本管理的一体化也未能得到足够多的认可。

4提升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可行性措施

(1)构筑完备的管理体系与制度r建立起嫿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首先要使旧有的混乱体系与制度完善化,从而为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管理制度与体系的完善重点在于两方面含理设置组织机构,将责任精确到人,尽可能避免组织混乱,结含工程经济项目的内容设置相应的工作人员;制定约束与激励制度,只有确保此类制度足够完备,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工程经济的重要作用,进而实现管理水平的全方位提升.

(2)含理运用成本核算r在建筑企业中,专业的管理人才不一丨又需要定期对工程项目的经济状况进行检测,还需要做到对项目进度的把控和掌握,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激励。不仅如此,成本的核算与人力资源控制的角色也需要他们来扮演。在完成当天工作之前,管理人员必须需对内部作业做整体的成本核算,并统一通过内部的局域网络汇总核算结果,最后上报部门和企业领导,为后续的施工计划和成本管控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在这f过程中,不一R企业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员工也得到了磨砺和锻炼.因此,企业对于工程经济体系的构建和维护,不一定使成本核算的结果更加完备.、更加含理,也大幅度提升了建筑企业的整体运转效率。

(3)注重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r当然,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工程经济本身,不一R如此,二音之间还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实际上,工程质量管控水平的提升过程实际上也是在规避工程项目进展过程中的风险与损失,这对于工程经济管理而言也是一种有力的促进与提高。

(4)强化对于工期的把握r在施工之前,建筑企业都会进行施工规划的预先制定,若管理人员凭自身的经验或好恶随意修改工期,必然会大幅提升工期成本,进而严重影响到项目的工程经济管理。因此,我们在进行施工时必须都对工期做到严格控制,并协调好其与工程建筑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尽可能避免混乱工期影响到工程整体进展的状况出现。

5结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2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2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法律思维的培养与运用范例(3篇)

    - 阅0

    法律思维的培养与运用范文篇1[关键词]物理能力学习方法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物理是一门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也有其自身的逻辑性缜密性。而在教学中“物理难学”、“学.....

    工程经济与工程财务范例(3篇)

    - 阅0

    工程经济与工程财务范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特别是在网络经济的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

    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范例(3篇)

    阅:0

    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范文自1998年我国出现通货紧缩以来,中央银行采取的一系列积极的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货....

    工程经济的含义范例(3篇)

    阅:0

    工程经济的含义范文篇1关键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建设发达的铁路网是构建和谐铁路的重要保障。“扩大路网....

    法律思维的培养与运用范例(3篇)

    阅:0

    法律思维的培养与运用范文篇1[关键词]物理能力学习方法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物理是一门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科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