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范例(3篇)

来源:

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范文篇1

内容摘要: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发生、发展的历史,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本文以春节和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为例,讨论传统节日习俗的形成以及转化的原因,以及如何弘扬传统文化,这对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节日习俗是展现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着民族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在增强国威,加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春节、端午节的习俗的形成

(一)春节春节是我国最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据史料记载,我国的春节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先人们,与他们从事的农业祭祀活动密切相关,我国的大部分民族都过这个节日。“年”是个时间概念,它的生产与农业、历法直接相关,是古人对农作物生长周期和季节变化的一种总结。从历代过节情况来看,年节风俗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洁祭祖称”,包括拜天地及祖宗、还有家人亲友间的拜年活动,主要表达人们对天地养育之恩的谢意,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对乡亲邻里的祝贺,是中华民族重视伦理人情的体现,也是宗法观念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二是“进酒降神”,如放爆竹、贴春联、喝椒柏酒、跳灶神之类。放爆竹始于汉代,南北朝时已成岁时风俗。初时只是火烧竹子,故称“爆竹”,后将火药装进竹筒,宋以后普遍改用鞭炮。春联最初是桃符,即把两块桃木板挂在门上,画神茶、郁垒二神以驱鬼,五代以后演变为春联,但门神并不废。这些习俗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春节有那么多的习俗,自然也是人们想营造出过年热闹的气氛来辞旧迎新。俗话说:人多才热闹。春节自古以来也就是一家团圆的节日,回家的节日。然而,在春节来临之际,当前都市里却有大量的“留守族”。他们打电话祝福代替了回家看父母,自然家里过年就热闹不起来。而这些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也被人们能省则省,使年味儿淡了许多,人们过年的喜悦心情也淡了许多。

(二)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节日之一,却也是中国人最陌生的传统节日之一。说熟悉,因为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说陌生,因为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端午节究竟应该怎样过。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其起源说法不,有的说源于昊越地区的龙图腾崇拜;有的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有的认为五月五日是个“恶日”,端午节的活动是为了避邪取恶,等等。这几种说法各有道理,很难判断谁是谁非。极有可能就是这众多因素的融合,因出于对屈原的怀念和同情,把节日都附会到他的身上。我国民间过端午节的活动是各种各样的。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而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他。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吃粽子,小孩佩戴香囊驱邪,插艾和草蒲,饮雄黄酒。现在赛龙舟在一些地方还在举行,粽子吃得却不那么讲究了,也看不见小孩佩戴香囊,更很少有人去插艾和草蒲,饮雄黄酒。取而代之是逛街购物,旅游出行。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和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根据和现实基础。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转化及其原因

从春节和端午节便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正在进行着转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已经不再稀罕那些吃的东西,而更注重于追求那些新兴的事物,以获得刺激。这是一种典型的快餐文化,不注重内涵、本质及历史传承,只顾眼前,现在洋节的流行这种现象正是最好的例证。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政府不够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些闪烁着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政府更多强调的是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保护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没有利用政府的力量让人们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之处,从而使很多传统的节日习俗流失了。(二)、物质条件的改善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以前过年过节都是非常热闹的事情,临近节日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忙碌着准备过节的物品,尤其是过年,家家户户都忙着洗蒸笼、蒸年糕、炸煎堆,大人会专门挑一个日子去集市办年货,小孩子可以跟着去凑热闹顺便央求父母给买几件新衣服。而如今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穿新衣、吃年糕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人们都不再亲自蒸年糕,因为这些繁琐的工作可以交给专门的糕点店去代劳,这说明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视春节,那样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享乐主义在整个社会占了上风。(三)、西方文化的冲击。近代以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文化渗透并影响着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在先进与落后的比较中,人们普遍认可西方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性采取否定的态度。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节日被淡化了。

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的流失影响国家实力。国家的实力即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能力、科技能力、军事能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和内外政策等非物质的国际传播来吸引、影响或控制他人行为的软实力。近年来,用本国文化打造软实力,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中西文化频繁交流的今天,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显重要。那么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呢?从我国的实践看,有三个途径:一靠宣传。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人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二靠教育.有人讲,当代学校教育一个很大的缺失就是人文教育的缺失。消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必须从国民观念人手,应该向儿童普及一些传统文化,将一些传统经典纳人学校教育,特别是传统经典中对人的道德修养教育。迅速国际化及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能凝聚国民思想的教育载体。三靠引导。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认为,人类的问题总结起来只有两个:一个是吃不饱“饿”出来的问题,即生存问题;另外一个“撑”出来的问题,比如探索人生的终极意义人生价值等等。21世纪,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惑境”当然是主要的。而这种“惑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思考和无知产生的。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就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不知道何去何从、如何选择,迫切需要引导。

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范文

关键词:东南亚;缅甸;传统节日;保护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10-0072-02

东南亚国家近年来已经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如泰国、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等国家,其不仅有沙滩、海洋、珊瑚等迷人自然景观,还有泰姬陵、传统佛教节日等底蕴丰厚的传统文化。一些国家已经把本国的传统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比如传统节日。缅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传统节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入了很多现代因素,是一个集古典与现代为一体的典型国家。

本文以缅甸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剖析缅甸传统节日的变化,进而就保护传统节日、传统文化旅游等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以达到传统与现代和谐发展的目的。

一、现代缅甸传统节日的变化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民众集体创造的文化产品。它是古代信仰物化形态的一种遗留,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的节奏。传统节日的形成、发展、变化,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的过程。缅甸以节日众多而著称,有许多形形的传统节日,除政治节日外,传统节日有二十四个之多。虽然绝大多数深受佛教的影响,但神话传说、上层统治者的提倡、农耕文化、当今社会新的因素等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以及现代新兴元素的融入,缅甸传统节日出现了新的变化。

第一,传统节日的神圣内涵被逐渐世俗化。作为信仰佛教的传统国家,缅甸的传统节日也深受佛教文化影响,有着复杂的节日活动内容,但其具体的规矩与节日进行方式,也随着时展逐步变化,许多传统节日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民众狂欢的民俗盛会,泼水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已经成为来缅游客的必玩节目,但是又和中国的傣族泼水节有区别。刚开始,人们用文雅的方式互相泼水,以道祝福;而现在,则以水管、水枪等较为狂野的方式泼水,人们结队搭伙,沿街游逛,互相泼水嬉戏狂欢,同时也可以进行大型的商业活动。

第二,传统节日仪式出现了简化趋势。历史上的传统节日,曾经拥有诸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礼仪。而如今,传统节日的活动内容简化,有的内容甚至逐渐消失。以堆沙塔节为例。古时,该节日有王公贵族与民众共同参与,在江畔沙滩堆塔叩拜,内涵丰富,胜极一时。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大城市,日常时空和节日时空之间的过渡环节和准备过程开始脱节,日常生活即过节,而节日时期也等同于平日生活。很多家庭在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开始有所变动,不复以往的形式多样与复杂,以简约为主,例如在以往的祭祀、布施活动中,人们往往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现在则以街道、学校、单位或村庄集体进行。尤其是现在传统节日中佛教活动的简化,折射了新时期缅甸文化的新变化。

第三,传统节日的社会教化功能逐渐减弱,商业化成分增加。例如泼水节,其社会教化功能在于促进人们行善积德,但现在则不同,它充满了浓浓的商业气息,不仅是一些大商家做宣传的有利时机,更是小商贩做买卖的黄金时间。泼水节人们乘车泼水嬉戏时,周围总是有来来往往的小贩卖吃食、饮料等,他们不会放过一切能赚钱的机会。此外,“万塔之邦”缅甸的独特风情,吸引了不少外国旅客,外国游客的到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缅甸旅游业的发展,也是推动缅甸传统节日日趋商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缅甸传统节日功能上的变化,也反映出了缅甸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缅甸传统节日本意的教化民众、除灾祈福、趋吉避凶,如今逐渐被世俗化所替代,集娱乐、旅游、社交等多种于一身,成为缅甸广大民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第四,接受世界各国的影响,出现了新的节日。这些新节日多是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在某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一些纪念日或社会公共活动日,又打上了外国节日影响的烙印。只是因为它们也是以年为周期,循环往复,且各有特定的活动内容,因而具有了“节日”形态,发挥着“节日”的功能。如三月二日的“农民节”是现代新节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展现了在时代变革中,人们为争取自由解放和一切合法权益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新的时代风尚。它们丰富着缅甸的节日,并以新的内容、新的风采对传统节日的节俗活动予以积极的影响。

二、缅甸传统节日变化的影响因素

缅甸传统节日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都起了一定作用。主要有这么几方面:

第一,国家统治者的作用。一般来说,节日风俗多由民间约定俗成。但在特殊的情况下,国家上层统治者的提倡,对节日的发展变化,起直接也起最大决定作用,例如考经节。考经节是缅历三月的传统节日。缅甸僧侣考试分为初、中、高三级。缅甸作为一个以佛教为主的国家,历代帝王都把自己视为弘扬佛法的传人,因而,推广佛教,培养人才,是缅王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就有了考经。1942至1945年日本殖民时期,只进行律藏考试。1946至1947年又恢复了三藏全部经文考试。缅甸获得独立后仍按惯例于缅历三月举行考经节。但1953年起,缅甸政府将考经节由缅历三月改为公历三月,以利于考经者复习。考试地点也有所扩展,且考试结束后一般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并授予优胜者各种称号。与古代相比,变化之处在于现在的考经节已不在优胜者中选拔官员。

第二,吸收神话传说。缅甸传统节日的渊源是原始信仰崇拜。随着时间的发展,原始信仰逐渐变化,节日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敬神节最为突出。敬神节是缅历九月的传统节日。敬神节供奉印度神明欢喜天。欢喜天是婆罗门教神,传说是湿婆大神的儿子。敬神节兴起初期,人们用白牛、白羊、白鸡、椰油供奉祭拜。到了东吁王朝反神运动兴起后,人们不再以杀宰牲畜祭祀神明,而代以素食水果等拜祭。但由于信神有悖佛律,加之后来信佛的历代缅王均压制敬神,使大规模敬信活动势头减弱。后来缅甸人多以挂椰子代替敬神。而时至今日,作为缅历九月传统节日的敬神节,已完全消失。

第三,世俗化的世俗风气。世俗风气影响着民众的生产生活,因为某种机会,融入节日当中,并影响着节日活动、节俗观念的变化。基玛瑙节是缅历八月的传统节日。缅语基玛瑙的意思是“乌鸦未醒”,故基玛瑙节就是“乌鸦未醒时过的节”。节日时间从缅历八月月圆日的晚上人们睡熟以后一直到次日凌晨时止。按习惯,参加者可以在该节期间,独自一人或成群结队地将别人家院子里的东西拿走,藏于一处来取乐。由于缅历八月十五明月当空,要成功地拿走别人的物品并非易事,常常是被抓者甚众,十分有趣。

第四,宗教因素的影响。缅甸是一个传统的佛教国家,其佛教体系属于南传巴利语系佛教。十三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中叶的封建王朝时期,是其发展的黄金的时期,佛教部派纷争平息,教派得到统一,佛教在全缅传播并深入人心。十九世纪后半叶,英国通过三次英缅战争吞并了整个缅甸,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失去政府扶持的佛教,在西方宗教、文化等多重冲击下,逐渐衰落。直到1948年缅甸脱离英联邦独立后,佛教才完全改变了殖民时期被打压和排斥的状态,在缅甸社会上的地位开始回升。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注入,现在缅甸的佛教文化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佛教对世俗生活的影响至深至广,僧、俗之间界限并不严格分明,宗教活动世俗化的倾向比较明显。宗教尽量利用民间俗信扩大自己的影响;民间俗信也常把世俗人情寄托于,通过节日活动,实现僧、俗之间的交往。

三、对缅甸传统节日保护的建议

随着缅甸本国的发展以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缅甸传统节日出现了新的改变,缅甸的文化越来越包容了。但是缅甸人民在接受世界新的现代节日的同时,也呼吁要保留自己本国的优秀的文化,传统节日。因此作者以创新的想法就保护缅甸的传统节日提出个人观点,对世界各国保护传统优秀节日、传统优秀文化等方面也都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政府和民间组织,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等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全世界都来保护缅甸的传统文化,保护世界的传统文化,增强缅甸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第二,传统节日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和整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应尽快唤醒传统节日的记忆,对优秀的节日予以恢复。尽量挖掘缅甸传统节日的资源,使其渗透到整个国民的内心,共同保护民族的传统文化。

第三,加强教育,提高全民族的保护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建立长效的完善的教育机制,使整个民族能从内心感受到自豪感,自觉的来保护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和谐保护,使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传统的宝贵资源。要坚持发展、开发、保护共同进行,这样才能传统节日传承下去,造福子孙后代。

第五,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借鉴外国的保护传统文化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国实际,走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保护传统文化的道路。

保护传统文化正在世界各地风靡起来,建设富足的经济社会,绝不应以抛弃传统民族文化财富为代价。否则必将大大损伤民族元气和民族精神。因此,缅甸以及东南亚的其他国家也应该结合本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顺应时代潮流,使本国的传统节日更加发扬光大,促进本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谋,姜永仁.缅甸文化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范文

班级中秋节活动策划书一

一、活动目标: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道中秋节的来源及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二、活动准备:

资料搜集,做课件、歌曲《明月几时有》

1、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分别收集与中秋节相关的文化。

(1)可选内容:

中秋节的美丽传说(向家长了解,到有关网上查询。)

月饼的文化(收集形式:网上收集,上街调查,向家长了解)

有关中秋有诗词歌曲(向家长了解,到有关网上查询,在书籍报纸中查找,到磁带店等相关商店寻找。)

(2)时间限制:三天内

(3)展示形式:图片、诗朗诵、语言汇报等

2、教师准备相关的补充资料,制作课件。

三、活动流程预设:

1、活动一: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1)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2)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3)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2、活动二:月饼的文化

(1)学生汇报有关月饼的文化。

(2)汇报:同学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月饼,可以从种类、味道等方面去说。

(3)教师展示:

课件显示,老师师再稍作解释:

先吃咸后吃甜。

品尝月饼伴茶水。

吃月饼要适量。

要吃新鲜月饼。

3、活动三:中秋节的诗词、歌曲、歇后语

4、活动四:地方习俗大家看(教师资料袋:中秋节的地方习俗)

四、活动意义:

中秋节在中国是一个全民性的重大节日,在日益重视传统的当今时代,如何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如何让儿童也在传统节日中尽享游娱之乐并受到有益的熏陶,让新一代的儿童感受由一种传统节日带来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情怀,一次主题班会课能起到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班级中秋节活动策划书二

一、活动前准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2)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3)了解中秋节月饼的由来

(4)了解有关中秋节的诗歌、故事、传说。

[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

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经常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本次活动更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请学生中秋节的来历、习俗、诗词以及月饼中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

2、教师准备:搜集素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活动时间

9月至10月上旬

四、活动程序:

(一)情境导入

月是民族、家庭幸福的象征。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从渊源上看,我国古代就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礼制,中秋又叫“祭月节”。祭月的风俗始于魏晋,盛于唐宋,甚至被定为国节,烧斗香、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中秋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起来。

根据我国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节”,也称八月节、八月半;因这天的主要活动是围绕“月”进行的,有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又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我们中国的习俗在“团圆节”这天,和家团聚,共度佳节。

师:从今天起,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中秋节的文化,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学生发言之后确定研究主题

如:a、中秋节的由来

b、中秋节的习俗。

c、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d、中秋月饼的来源

(二)分阶段活动:

第一阶段:开展调查研究

活动内容:

1、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知识,并在班内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含义,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并从中解读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韵味。

2、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准备展示交流。

3、搜集中秋节习俗方面的资料。

a、中秋节的起源

b、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师:对于中秋节的传说也是各种各样,你们想了解吗?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及一些民间故事?

中秋传说——嫦娥奔月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2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2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科技创新的启示范例(3篇)

    - 阅0

    科技创新的启示范文篇1摘要加拿大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在全联邦范围内营造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国民支持”的良好创新氛围,形成了“以科技创新支撑环境.....

    女生暗恋男生表现范例(3篇)

    - 阅0

    女生暗恋男生表现范文“妈,你怎么不管我?你看我额头上的痘痘!”女儿优优对着镜子愁眉苦脸地向我抱怨。女儿显然有些夸张,她刚从我面前走过,我还真留意了她说的额头上的那个小痘.....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范例(3篇)

    阅:0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范文篇1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土地管理工作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

    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范例(3篇)

    阅:0

    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范文篇1内容摘要: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发生、发展的历史,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科技创新的启示范例(3篇)

    阅:0

    科技创新的启示范文篇1摘要加拿大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在全联邦范围内营造了“政府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