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巡诊方案(收集2篇)
来源:
医疗巡诊方案范文篇1
关键词:神经外科;延续性护理;家庭巡诊;康复
延续性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行动设计,确保患者在不同照护场所及同一照护场所获得不同水平、协作性、连续性照护,一般指从医院到家庭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归家或社区连续随访指导[1]。延续性护理有助于补助家庭与社区护理之不足,满足患者护理需要,提高护理质量。为保障神经外科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某院引入家庭巡诊制度,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3年4月~2014年6月,神经外科收治并成功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患者184例,其中男109例、女75例,年龄9~82岁,平均(56.2±6.3)岁,颅脑外伤147例、脑血管病144例。合并症:心脏病8例、高脂血症44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41例。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89例。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出院后身体状况、带管情况、自我护理能力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在患者出院前1d,评价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功能障碍情况、家庭经济情况与家庭护理能力,分析其延续性护理需要,如是否需要用药、康复、合并症控制指导。
1.2.1对照组据医院常规院外延伸线服务制度,安排定期与随机随访,接受患者及其家属咨询。
1.2.2观察组
1.2.2.1制度建立建立"巡诊记录本",设计家庭电子病历、家庭医嘱记录单、家庭护理记录单,建立一套集护理、医疗、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用药、运动、营养为一体的家庭巡诊模式。
1.2.2.2落实①建立档案,内有各类巡诊表格,初步拟定家庭诊疗与护理方案,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录于"家庭巡诊病例"首页,据制定的巡诊计划,给予患者指导,提出完善的并发症、合并症防治原则,急诊处置策略,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共同监督患者遵守;②1次/w巡诊,每月进行1次病情分析,6个月进行一次汇总,调整巡诊方案;③巡诊方案由主治医师、康复科医师、责任护士、巡诊人员共同制定,患者及其家属旁听,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使方案更符合现实情况,更具可行性,如对于带药住院患者,若患者同时合并有其它慢性病、长期用药,应共同商讨更安全、可靠的院外用药策略,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与危害,如对于有康复功能训练需求患者,应拟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并在巡诊中评估计划利弊、获益情况,及时调整,使康复计划更安全、可靠。
1.3观察指标在患者出院前1d、出院后6个月,以ADL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统计护理期间获得医疗资源次数(再次住院、复发或合并症急性发作),并发症发生情况(褥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护理不良事件(误吸、误咽、跌倒等)。
1.4统计学处理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2.1患者ADL评分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ADL评分高于出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良事件观察组患者获得医疗资源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神经外科多有危重症患者,如重型颅脑损伤、脑卒中,其中外伤患者多伴有合并伤情,术后康复时间长,脑卒中患者预后多较差,出院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认知、运动障碍,又因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后者合并症较多、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出院后仍可能出现复发、合并症急性发作风险相对较高,影响脑卒中康复。据统计约70%的脑卒中存活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2年内存活率不足50%,出院后长期瘫痪,褥疮、积坠性肺炎等疾病发生风险较高[2]。而医院既往延续性护理质量难以保障,主动性不足,缺乏个体化,对照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ADL评分仍不足40分,约有31.52%患者再次住院、复发或合并症急性发作,11.96%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20.65%患者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这些不良事件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
家庭巡诊,通过建立一套集护理、医疗、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用药、运动、营养为一体的家庭巡诊模式,赋予延续性护理更深层次的内涵,化被动为主动,关注细节。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出院后6个月多数患者ADL评分达到理想水平,大大减轻了照料者负担。
家庭巡诊的要点:①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并不断改进,能够应对绝大多数常见问题、棘手问题;②注重巡诊方案的制定,明确目标、内容、实施路径;③注重后期管理,保障方案得到有效落实。家庭巡诊制度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医院应依托现有的延续性护理制度,先做好高危患者、特殊患者家庭巡诊,不断总结经验,以完善巡诊制度,将其纳入二级康复路径范畴。
在神经外科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落实家庭巡诊,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强患者康复效果,促患者生活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覃桂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学杂志,2012,27(3):89-92.
医疗巡诊方案范文篇2
郯城卫生院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和精心指导下,坚定“培树名医、建设名科、打造名院”总体发展思路,以创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为契机,主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各项工作稳步发展。2019年医院诊疗人次107752,业务收入达到2259.49万元,同比增长23.44%。门诊收入1289.74万元,同比增长44.24%;住院收入969.75万元,同比增长3.58%。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党建引领,凝聚干部职工合力。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利用“灯塔-党建”和“学习强国”平台,党员学习强国参学率100%。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52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6次,召开学习教育交流研讨及调研成果交流研讨会议次。组织全体党员到2个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切实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二是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制度,坚持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班子成员带头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自身做起,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干好自己的事。设立“党员示范岗”,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勤政为民的队伍。三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党员干部积极投入,把开展主题教育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党员义诊进社区”活动3次,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就医机会。通过学习,“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有力提振了全院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12月份,我院被省卫生健康委命名为“首批省级医养结合示范乡镇”,目前正在积极创建二级综合医院。
(二)突出能力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一是改善就医环境。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群众就医环境,投资78万元修缮业务用房,改造急诊室、门楼,扩展狭小的门诊大厅,修建停车棚,升级改造手术室,院容院貌焕然一新,为群众提供便捷、舒适的就医环境。二是突出特色医疗。增设盆底康复科,重点打造盆底康复特色服务,引进盆底康复治疗设备及中药熏蒸机,为产后“妈妈”及盆地功能障碍的女性朋友提供专业康复服务。外科手术团队成功开展甲状腺良性肿瘤微波消融术,成为开展此项技术的首家乡镇卫生院。三是注重人才培养。派遣妇科、口腔科、内科、护理、B超室8名业务人员,分别到县医院、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采取“派出去,请进来”方式,强化科室特色,突出特色医疗。制定“培树名医、建设名科、打造名院”总体发展规划。
(三)突出从质从优,启动标准化创建。2019年先后开展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社区医院”创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创建等工作。
一是建章立制,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4章,审核医院工作制度621项,完善医院组织与管理架构,成立10个医院管理委员会,明确职能部门职责。成立科室医疗质量安全小组,形成委员会“决策”,职能部门“控制”,科室“执行”的“三层架构四层质控”院科两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医护质量管理。二是强化督导,严格创建标准。邀请市、县专家来我院培训指导,创建办及职能部门定期到科室督查,督促整改落实,严格落实创建标准。三是优化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加便民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就医流程,医务人员熟悉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回访,征求患者意见,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四)突出改革发展,探索社区巡诊服务。一是探索开展“社区巡诊”,促进基本公卫与基本医疗融合发展。成立8支由全科医生为队长,康复科、护理人员与公卫人员为成员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设立家庭医生服务点,划分服务范围,明确职责。由“坐诊”变为“出诊”,走进群众家中,为群众提供方便、有效、连续、经济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二是探索开展“家庭病床”,促进医养结合。目前辖区老人、失能及部分失能人员,缺乏专业医疗与护理,急需医务人员入户,定期提供专业医疗服务。依托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设立家庭病床,开展常规医疗服务项目,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探索制定个性化家庭诊疗和护理方案,推动医疗服务与居家养老相融合。
(五)突出健康保障,守住人民健康防线。一是开展从业人员免费健康查体服务,为群众健康把好安全关。设立从业人员健康查体处,并对业务用房进行升级改造,简化体检流程,为体检人员提供便捷服务,免费打印、发放健康证25233份。
二是贴近群众,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卫人员“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先后开展了“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爱项目启动仪式”、“送医送药送健康”等大型义诊活动,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增设龙泉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和人民路预防接种门诊,划分服务范围,分流服务人群,方便群众接种。设立健康小屋,免费为群众进行健康体检及指导,保障群众健康,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切实提升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2019年度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95354份,电子建档率85%;65岁以上老人健康查体11823;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分别为9884人、3475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管理554名;6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10834人;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957人;“两癌”筛查2265人。三是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实地入户走访,宣传健康扶贫相关优惠政策,真正了解贫困户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完善健康档案,实施免费查体和签约家庭医生服务。“一站式报销服务”、“两免两减半”等健康扶贫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六)突出安全稳定,促进医院健康发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将安全生产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调度、同检查。二是开展重点治理。加大对医疗废物、废水的集中处置力度,重点排查检验(实验室)室、药库、易燃易爆品等重点物品的使用和管理。加强电器产品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坚决杜绝电器火灾事故发生。三是加强培训演练。专门聘请消防专家,组织开展消防知识培训、逃生演练、消防器材使用讲解等,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水平和责任意识。利用集中学习教育观看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从思想上牢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始终抓住安全生产工作不放松。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抓项目,加快推进新医院建设。新医院建设项目已启动,今后将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当好“服务员”、“参谋员”,跟进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新院建设。
(二)抓创建,顺利通过二级医院评审。2023年是我院创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的关键之年,针对初评提出的问题及建议,将认真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改进薄弱环节,完善相关程序,严格创建标准,扎实有序推进评审工作。
(三)抓质量,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狠抓医护质量,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继续派送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院内业务学习培训,深入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医疗安全质量管理,规范各种医疗文书,严格落实十八项核心制度,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医疗质量,提高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