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收集5篇)

来源:

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1

关键词荷仁豆;无公害;栽培技术;青海大通

大通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东经100°51′~101°56′,北纬36°43′~37°23′。全境海拔2280~4622m,年日照时数2590~2708h,年均温度2.8~4.9℃,年>0℃积温为2630℃,无霜期96~129d,年降水量为398~513mm。属于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凉,热量水平较低。病虫害发生少,为害轻,适宜碗豆类的种植。荷仁豆为豆科豌豆属豌豆种的一个变种,其嫩荚、嫩梢、籽粒及幼叶均可食用,质嫩清香可口,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嫩荚绿色,可炒食或做汤,还可以进行深加工,制罐头或速冻出口,远销海外。其产量6000kg/hm2,与春小麦持平,高于春油菜,市场价格4.00元/kg,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小麦和油菜。2004年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青海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种植,并获得成功。现将大通县荷仁豆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环境

荷仁豆适宜在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耕作层深厚、磷肥充足、pH值6.0~7.0的土壤种植。根系不耐酸,耐碱。长期连作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还会使土壤变酸影响翌年根瘤菌的活动,因此至少3~4年轮作1次。荷仁豆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炎热和干燥,不耐冻[1]。种子发芽适温为18~20℃,茎蔓生长适温为16~23℃,开花期适温为15~18℃,结荚期适温为18~20℃,开花结荚期若温度超过25%且气候干燥,会导致落花落荚,易感病,品质差[2]。

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荷仁豆无公害栽培应选择早熟、抗病、优质、高产的品种。同时,结合市场供销情况安排好茬口,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品种。播前晒种2~3d,选择粒大、饱满、健壮无病虫害的种子,有利于高产。为防种子带病菌和虫卵,播前可用55~60℃温水浸种10~15min。

3整地筑畦

宜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肥力中等,无污染的砂壤土、栗钙土,忌与豆科植物连作。深耕细耙,早施基肥,一般施农家肥30t/hm2、磷钾肥375kg/hm2以上。有机肥要求充分腐熟或作无害化处理,土肥要混匀。采用深沟高畦播种或直播。深沟高畦播种,畦面连畦沟为100~120cm,畦高30cm,沟为20cm,畦面要求整细耙平。

4播种

大通地区一年一季,春播秋收,4月上旬播种,7月上中旬采收嫩荚,8月中下旬收获。适当早播,植株发根早,生育期长,分枝多且结荚多,产量高。北方与南方恰好是反季节生产,可以延长供应期,满足市场需求[3,4]。生产上多采用直播方式。播种密度因品种而异,矮生品种条播行距为25~30cm,穴播时株距为8~10cm,每穴播种子2~3粒;蔓生品种条播行距为50~60cm,穴距为15~20cm,每穴播种3~4粒。基本苗7.5~9.0万穴/hm2,播种量矮生品种为150~225kg/hm2,蔓生品种75~150kg/hm2。育苗移栽可提早成熟。苗期25~30d,在幼苗高10~12cm、3~4片复叶时定植为宜。

5田间管理

早春播种,幼苗出土后要抓紧中耕除草松土1~2次,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墒情,促进根瘤菌的活动,提高根系的固氮能力。结合追肥浇水后再中耕1次,追肥一般以氮肥为主,并结合除草和定苗。一般在抽蔓开花时追肥1次,以氮肥为主。在嫩荚发育初期再追肥1次,追施复合肥300~375kg/hm2,施后应视土壤墒情立即浇水,一般每采收1次嫩荚追肥1次。一般从播种至植株抽蔓开花前,视天气和土壤墒情适当浇水。在抽蔓发棵时开始浇水,第1次灌水至开花前,一般每周浇水1次,开花后勤浇水。植株进入结荚期后不能缺水,需经常保持地面湿润,以保证茎叶生长及豆荚膨大。开花结荚期排、灌都要及时,不宜过干过湿。蔓生品种株高达15~20cm时及时搭架,架高1.0~1.5m,引蔓上架。半蔓生品种可在始花期搭简易支架,以便田间管理,提高产量。

6病虫害防治

荷仁豆无公害栽培病虫害防治必须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必须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并注意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荷仁豆常见病虫害较轻,病害主要有褐斑病,一般达不到防治指标。虫害主要有蚜虫、潜叶蝇,但在干旱年份略有发生,一般达不到防治指标。如有发生时,可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连喷2~3次,或用生物杀虫剂进行防治。

7适时收获

荷仁豆开花后15~20d即可采收嫰荚。采收标准:色泽鲜绿,品质鲜嫩,无粗纤维感,长度大于5cm,厚度0.3~0.5cm(以荚粒最厚处为准)。8月中下旬收获种子。及时采摘,基部1~3节的荚果要摘尽,以免影响上部结荚。坚持每天采摘,以保持营养生长旺盛的结荚的延续性。采摘时用力要轻,做到不伤茎,尽量减少养分流失,确保正常开花结荚。

8参考文献

[1]王玉凤.荷仁豆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5(1):41-42.

[2]魏植义.荷仁豆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0(9):7.

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2

高职院校需要制定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实践需要的课程体系,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农业高科技人才。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中还未完全摆脱普通高校根据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来设置课程的影响,课程体系设计仍然是按照学科体系下的要求在进行,采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基本模式。由此导致了诸多问题,例如,课程体系呆板、缺乏灵活性;课程结构不合理,封闭式培养专业分得过细、相互渗透较少,单一的学科课程门类多、课时长,专业知识面窄;实践性技能学习少,课堂时数多,不利于学生自我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明确要求与具体规定,与行业系统共同开发课程的规范性、实效性不足等。例如,某高职院校作物生产技术(种子、农资)专业开设的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植物生长与环境、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农业机械、植物遗传育种等专业基础课;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信息与法规、农药及应用、化肥及应用、种子检验、种子贮藏加工、蔬菜种子生产技术、园艺苗木生产技术等专业课;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市场营销与企业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拓展课,还有一些单独的实践课程,往往开设在最后作为总结性实习。这种模式是学科体系下的产物,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学科知识,基本原理是公共课为基础课学习做准备、基础课为专业课学习做准备、专业课为实践课做准备。这种模式的课程设置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减弱知识的实用性,无法将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不能建立起真正的产学结合模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二、优化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在现代农业的大环境下,原有的课程体制结构和教学内容的弊端逐渐突出,旧课程体系培养出的学生死记硬背能力强,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弱,这种课程体系模式已不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改革。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重实践、轻理论”的原则设计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所以,课程体系设计应遵循“先具体、再抽象,先讲实践内容比较多、理论少的课,后讲理论多、实践内容少的课,删除百科全书式的课程,开专而深的有代表性的具体的专业课,最后再讲理论课”的原则。以种植专业为例,农学类专业可以这样设计课程体系。

(一)最先开设实践性强的课程

1《.大豆学》这门课程主要讲授我国大豆的栽培区划、器官形态及其构造、生长发育及对环境的要求等基本情况,大豆灌排技术、大豆播种及田间管理技术、大豆施肥技术、大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大豆优良品种介绍、大豆重迎茬控制技术等栽培技术,大豆加工、大豆产业经济等后续应用技术。2《.水稻学》这门课程主要讲授中国水稻栽培的历史和发展,器官形态及其构造、生长和发育、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品种选育、深耕整田、育秧、合理密植、施肥、灌溉与排水、田间管理、轮栽、直播栽培、陆稻栽培、稻的特殊栽培、稻作病害及其防治等栽培技术,水稻栽培机械化、收获、检验、贮藏与副产品利用、加工、产业经济等后续应用技术。3《.玉米学》这门课程主要讲授玉米生产概况、生物学基础等基础性知识,玉米的肥料施用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杂交种子生产技术、栽培、高产潜力探索与高产创建、特用玉米栽培技术等栽培技术,玉米的贮藏、加工、产业经济等后续实用技术。4《.马铃薯栽培技术》这门课程主要讲授马铃薯的基本情况、生物学特性、品种、繁育等基本情况,马铃薯的栽培制度及栽培季节选择,北方一作区栽培技术,中原———南方二作区栽培技术,西南单、双季混作区栽培技术,间种套作和特殊栽培技术,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等栽培技术,马铃薯的采收与储运、马铃薯加工、马铃薯产业经济等后续实用技术。5《.小麦学》这门课程主要讲授我国小麦生产概况、种植历史和现行种植区划等基本情况;小麦生长发育与器官建成,生理生化,育种的遗传学基础和遗传资源,小麦育种目标与育种策略,不同育种途径,品种间杂交育种,轮回选择,诱变育种,远缘杂交,双单倍体育种,麦田土壤耕作,培肥与灌排,麦田种植制度,北方冬小麦栽培技术,南方冬小麦栽培技术以及春小麦栽培技术,小麦各种灾害的预报等栽培技术;小麦的收获与干燥,品质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小麦加工,小麦经济学等后续实用技术。6《.西红柿栽培技术》这门课程主要讲授西红柿的区域划分、各品种特点、生长发育规律等基本情况,日光温室栽培茬口安排及原则、日光温室栽培技术、主要病虫害及生理障害的防治等栽培技术,西红柿贮藏保鲜技术、加工及经济等后续实用技术。7《.菠菜栽培技术》这门课程主要讲授菠菜的植物学特征、变种及品种等基本情况,菠菜的生长发育过程、生长条件、栽培季节与技术、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提高菠菜品质的途径、加工等后续实用技术。这些课程的内容均包含作物的地理分布、生物性状、生长规律、品种繁育、生长环境、田间技术管理、病虫防治、加工贸易。这样将知识重复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随后开设理论课程

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针对这几门课开设农作物昆虫学、农业气象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农作物病理学、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理论课。由于有前面七门课程的教学基础,学生对这些理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便于对这些深奥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三)最后开设实践拓展课程

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3

关键词:大豆;赣豆6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赣豆6号是江西省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传统常规育种手段选育出来的优良秋大豆新品种,它是以瑞金小黄豆系选82n10作母本,后代育种材料8415-8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自2006年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来,现已在江西省及周边类似生态区广泛种植推广,深受广大豆农的喜爱。现将赣豆6号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该品种秋播全生育期,赣中南地区为96~98d,赣北为102d左右,株高73cm,株型收敛,直立,不倒伏,成熟时不裂荚,落叶性好,主茎节数11.8个,分枝2.6个,有限结荚习性,紫花、棕毛,单株结荚20~25个,单株粒数36~41粒,单株粒重10.66g,百粒重22.65g,种皮黄色,微有光泽,脐褐色,籽粒大小均匀,完全粒率高,外观品质好,经农业部油料作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定,蛋白质含量为42.4%,脂肪含量为18.99%。该品种耐肥抗旱,抗病虫较强,适应性广[1]。

2栽培技术

2.1整地与轮作

精细耕翻整地是搞好窄行密植的关键措施。种大豆耕翻与否,要根据前茬作物和轮作体系而定。小麦、玉米杂粮茬种大豆必须进行伏翻或秋翻、深松、旋耕,耙平耢细。翻耕有利于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劳能力,吉安市农科所多年试验证明,翻耕整地种植比板茬种植增产15%以上。根据赣豆6号生长特性,赣豆6号的种植方式以开沟条播为好,以利于个体空间分布更合理,充分利用光照[2]。大豆忌连作,赣豆6号欲获高产,种植田块还需进行水旱轮作。

2.2种子处理

一是根瘤菌拌种。用根瘤菌剂3.75kg/hm2,加水搅拌成糊状,避光条件下均匀拌种,拌种后不能混用杀菌剂,阴干后24h播种。二是微肥拌种。每1kg种子用钼酸铵500g,溶于20ml水中,喷洒于种子上,阴干后播种。三是种子包衣。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2%~0.4%进行包衣。

2.3适时播种

赣豆6号播种期必须在7月底之前,据多年种植秋大豆经验,赣豆6号7月15~25日播种为最佳时期,不仅产量高,且成熟早,播种量90~105kg/hm2[3]。早稻收割后播种秋大豆气温高,主攻目标是确保全苗,注重土壤墒情是技术关键。播种不宜过深,也不应太浅,且做到深浅一致,否则都将影响种子发芽及植株的整齐度。一般种植密度30万株/hm2左右,行株距33cm×10cm,单株留苗。

2.4田间管理

足墒播种后3~6d即可出苗,当豆苗第1片复叶展开后,根据“宜早、宜小,去病弱苗、留壮苗”的原则,及时间苗、补苗和定苗。全生育期至少中耕3次。苗高5~6cm时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7~8cm;大豆分枝前进行第2次中耕,深度10~12cm;大豆封垄前进行第3次中耕,深度5~6cm,同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2.5肥水管理

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情况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确定化肥施用时间与用量,注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大豆对肥料的不同需求,同时还应注意硼、锌肥等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根据赣豆6号生育期短、苗期温度高、前期生长快等特点,应采取“前促、中保、后稳”的原则进行施肥。一般施钙镁磷肥375kg/hm2、三元复合肥120kg/hm2作底肥,使苗架早发;中耕时结合施尿素75kg/hm2、氯化钾112.5kg/hm2,保证大豆结荚、鼓粒期营养的需要;结荚期喷施尿素6kg/hm2+磷酸二氢钾3kg/hm2对水600kg,喷1~2次,有利保花保荚[4],防止植株早衰,达到高产。苗期至分枝期壤土地土壤含水量低于18%,小水灌溉;开花前壤土地0~4cm土壤含水量低于21%时,及时浇水;鼓粒期浇好鼓粒水。

2.6病虫草害防治

在大豆生育期内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及危害时期,选用适宜的农药防治,出苗后可用敌杀死防地老虎,还应根据田间病虫情况及时防治蚜虫、造桥虫、豆天蛾、豆荚螟以及近年来危害较重的斜纹叶蛾,同时还要注意对病毒病及锈病的防治。大豆田间杂草很多,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尽量控制用药量,播种前或出苗前应进行土壤化学封闭除草。

2.7及时收获

当植株茎杆变为浅棕色,叶片基本脱尽,荚变褐色,摇动植株荚内豆粒发出“哗哗”响声,

即可收获。

3参考文献

[1]吴页宝,欧阳风仔,欧阳享泱,等.秋大豆新品种“赣豆6号”的选育与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6(4):42-43.

[2]朱占林.有机食品大豆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64,66.

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4

[关键词]复播架豆模式

[中图分类号]S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3-0117-01

晋东南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全区年平均气温8.00c~11.70c,日平均气温≥00c的积温在34000c~36000c,全年平均降雨量在500~600mm。区域内有一年两作区、有两年三作区、有一年一作区。目前单季种植小麦效益不高,因此,应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积极推广一年两作,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几年发展了旱地复播番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水地麦茬复播以大白菜,以及菜豆、茴子白、西瓜等常规蔬菜模式[1-5],无论那种模式,均取得了明显效益。复播大白菜模式,受市场波动影响大,而麦茬复播架豆近几年市场价格较稳定。生产实践中虽然采用麦后复播架豆的模式一样,但各户收入和效益并不相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选择与密度、耕作措施与施肥方式等栽培技术。

以及后期管理方面等技术滞后,制约其平衡发展和高产高效。在架豆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面已有了相关的研究[6-7],而在麦茬复播架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不见报道,因此,为了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农民种植蔬菜的效益,研究麦茬复播架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很有必要。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试验分别在山西省武乡县故城镇五峪村和东寨底村进行,前茬作物为“长6878”小麦品种,供试架豆品种为“优选双丰1号”等10个引进的新品种。供试肥料为基肥磷酸二铵(含N16%,P2O538%),追肥尿素(含N46.7%)。

2.试验方法

为了选择适宜的架豆品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对引进的10个架豆品种进行抗病、早熟、优质高产的筛选,三次重复。

在山西省武乡县故城镇五峪村,利用“裂—裂区”设计对筛选出的优良品种“优选双丰1号”进行耕作措施、施肥方式、种植密度配套栽培最佳模式选择。试验设耕作措施为主区A因素:A1不焚烧旋耕、A2焚烧后旋耕;施肥方式为裂区B因素:B1不施肥、B2底施150Kg磷酸二铵加追施150Kg/hm2尿素、B3追施150Kg/hm2尿素;种植密度为再裂区C因素:在保持行距60cm不变的情况下C1穴距33cm、C2穴距27cm、C3穴距20cm,三次重复,共18个处理。采用穴播4~5粒/穴的方式种植,生长期间喷甲基硫菌灵、杀虫桃小灵等杀菌剂、杀虫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每小区的产量按每次采收的总和计算。

二、结果分析

1.抗病、早熟、优质高产架豆新品种的筛选

通过对引进的10个豆角新品种的引种比较试验,筛选出盛硕10号架豆和优选双丰1号两个抗病早熟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分别亩产2678.8公斤、2669.00公斤其中以盛硕10号的产量最高,但这两个品种间在产量上无显著性差异(如表1)。

注:表中1~10分别为架豆品种:盛硕10号架豆、优选双丰1号、一尺青架豆、丰芒6号、瑞雪168架豆、特长双丰1号、四季无筋绿架王、特长双丰架豆王、盛硕架豆王中王、航天架豆王。

2.耕作措施、施肥方式、种植密度三种技术措施的互作效应

表2结果显示:在小麦收获后免烧旋耕,施足底肥磷酸二铵150Kg/hm2,采用株距为27cm,行距为60cm的种植密度,开花结荚期追施尿素150Kg/hm2的耕作措施(即A1B2C2组合模式),在耕作措施、施肥方式与种植密度的互作效应下小麦复播架豆可获得高产,而且比常规的烧后旋耕、不施肥、行距采用33cm的种植模式(即A2B1C1组合模式)增产4.95%,试验结果如下:

三、结论与讨论

1.麦茬复播架豆免烧旋耕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的有机质的

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土壤湿度和疏松度,有得于种子发苗、壮苗,为植株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播种时施足底肥,开花、结果期追肥为架豆的生长和豆荚的膨大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条件。采用穴距为27cm,行距为60cm的种植密度使株丛空间布局合理,增加了光照的通透性,提高了土地种植指数,降低了植株之间的生长竞争,从而提高了架豆的产量。

2.麦茬复播架豆的产量与耕作措施、施肥方式、种植密度三种技术措施有关,不是三种栽培措施中的任一种、或者是任两种互作效应对产量产生影响,而是三种技术措施相互产生效应、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将这三种技术措施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适宜架豆生长发育的最优组合模式,有利于麦茬复播架豆的高产高效生产。

3.麦茬复播蔬菜种类不同,其相应的耕作措施、施肥方式、种植密度等栽培技术也应做调整,因此在研究拓宽麦茬复播蔬菜种类时候,最佳适宜的配套蔬菜种类和品种、种植密度、耕作措施、施肥技术、防病治虫等管理技术是解决麦茬复播蔬菜取得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焦彦生,马蓉丽,成妍,吴海涛,等.麦茬复播番茄栽培技术[J].蔬菜,2012(3):8~10.

[2]常忠庆,王卫萍,郭伟浅.谈旱地麦茬复播番茄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资2008(6):25~27.

[3]焦彦生,马蓉丽,成妍,吴海涛,等.麦茬复播大葱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5):203~205.

[4]白咏梅,刘士惠,卡米拉,等.博乐市麦茬复播西瓜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10(3):27.

[5]陈玉奇.麦茬复播大白菜高产栽培技术[J].石河子科技,2005(4)35~36.

大豆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5

关键词扁豆;无公害;长季节;露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1-0114-02

扁豆是重要的夏秋补淡蔬菜种类之一。近年来,随着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扁豆栽培已从过去的庭院屋后等零星露地栽培方式向规模化设施栽培方向发展[1]。通过春提早设施栽培,可使扁豆上市期提早到4月底至5月上中旬。反季节栽培,扁豆价格高、效益好,其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春提早设施栽培,扁豆易早衰,生育期较短,一般在7月中旬前后、夏伏高温期拉秧起棚。常规露地栽培,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旬播种,8月下旬至11月中旬收获,扁豆上市迟、价格低、效益一般,以农户零星种植为主。扁豆长季节露地栽培主要是在常规露地栽培技术基础上,借鉴春提早设施栽培育苗技术,将扁豆播种育苗提前到2月底至3月上中旬,既能使扁豆上市期提早,又能延长扁豆的开花结荚期和市场货架期,产量、效益显著增加[2],近年来已在江苏如东、海门、通州等地示范种植及推广。现将无公害扁豆长季节露地栽培生产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选用花序结荚多、采收期长、抗病性强、荚肉厚嫩的早熟扁豆品种,如红花1号、白花2号、早熟红边等。

2适期播种育苗

2月底至3月上中旬播种。可采用设施大棚套小棚穴盘基质育苗或配制营养土营养钵育苗。基质配制方法为草炭、蛭石、珍珠岩按体积比1∶1∶1进行配制。基质可加入45%三元复合肥2kg/m3。营养土的配制方法:选用未种过豆科作物的土壤6份,与腐熟的有机肥4份混合均匀,配制时可加入适量磷肥、草木灰等[3]。选择晴好天气播种,播前一次性浇足底水,每穴(钵)播1~2粒健籽,播后覆l~2cm厚的基质或细土,苗床上再平铺地膜。如在3月中旬播种,用小拱棚加地膜覆盖育苗即可。

出苗前,不通风不揭膜,高温高湿促齐苗。此期间苗床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温度控制在15~20℃。齐苗(出苗70%~80%)后,于晴天8:00前揭去地膜进行缓苗,防止高温伤苗。此期间注意及时通风,苗床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温度保持在15℃以上。缓苗后进入幼苗生长期,此期间苗床白天温度控制在22~28℃,夜间温度保持在15℃以上。育苗期间要控制浇水,结合苗床病虫害防治,可适量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施清水粪1~2次[4]。晴天要及时通风。移栽前4~5d蹲苗(炼苗),此期间白天温度控制在20~22℃,夜间注意保温防冻。

3整地移栽

移栽前10~15d,清洁田园,将基肥均匀撒施在耕作层表面,再将土层耕翻25~30cm,使肥料与土壤混匀,最后耧细、整平。基肥施用量视土壤肥力情况而定,一般施腐熟有机肥15~30t/hm2,45%三元复合肥750~1500kg/hm2。开沟做畦,畦宽(含沟)2m,沟深15~20cm。可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1500mL/hm2或50%乙草胺乳油1500~1800mL/hm2对水600kg均匀喷洒畦面防除杂草。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畦面可不施除草剂[5-6]。4月中旬大田移栽。双行单株栽培,行距50~60cm,株距40~50cm,密度1.8万~2.4万株/hm2。移栽或定植时应剔除病苗、弱苗。为保证幼苗成活,移栽后浇定根水或活棵水。

4植株管理

4.1搭架整枝

植株开始伸蔓时搭建人字形支架,立架高度一般为1.6~1.8m。在支架顶端,拉绳或铁丝固定支架,绳或铁丝两端再进行固定,以防藤蔓爬满后倒架。当主蔓第4~5片复叶生出后,株高20cm左右时摘心,促生子蔓。留3~4个健壮子蔓,并及时引子蔓上架。当子蔓长至架顶时摘心,促使腋芽分化长出孙蔓。孙蔓长至2~3叶时摘心,促使花芽分化及果枝生长,以后每4~5d整枝摘心1次[7]。植株生长中后期,应及时摘除植株中下部老叶、病叶和无花絮的细弱侧枝。茎叶过密处可疏去部分叶片和晚发的嫩枝。

4.2生长调节

开花结荚期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2~3次,间隔期7~10d,以促进分枝,增加花絮,提高产量。结荚后期叶片发黄、早衰明显时,可用6%赤霉素水剂1200~1500倍液喷施1~2次,可使叶片转绿,促进花絮再生,延长开花结荚时间。喷施以上生长调节剂时,可添加磷酸二氢钾(浓度一般为0.2%~0.3%)混合喷施。

7月中旬至8月中旬,当气温高于35℃时,扁豆常常谢花、嫩荚脱落,扁豆的生殖生长受到抑制而营养生长过旺,此期间要结合整枝及生长调节等措施来适当控制营养生长,并及时防治红蜘蛛、蚜虫、夜蛾类等害虫及炭疽病、叶斑病的发生及危害[8]。

5肥水管理

当第1花序坐荚后,开始浇水追肥。在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宜采用膜下滴灌的方法。随水浇施尿素、三元复合肥或人粪尿。下部花序结荚期,一般12~15d浇水、追肥1次,每次施三元复合肥150kg/hm2左右,或人粪尿1500kg/hm2。中部花序结荚期,一般8~10d浇水、追肥1次,每次施尿素105~120kg/hm2。上部花序开花结荚期和侧枝翻花结荚期,一般10d左右浇水、追肥1次。每次施尿素75kg/hm2和硫酸钾75kg/hm2左右或三元复合肥75kg/hm2左右。

6病虫害防治

长季节露地栽培扁豆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根腐病、枯萎病、灰霉病、炭疽病、叶斑病和病毒病等。其中,立枯病、炭疽病等苗期发生普遍,根腐病、灰霉病、炭疽病、叶斑病和病毒病等主要在生长期间发生并危害。扁豆的虫害主要有豆野螟、豆荚螟、斜纹夜蛾、扁豆夜蛾、蚜虫、粉虱和红蜘蛛等,以豆野螟、豆荚螟为害较重。长季节露地栽培扁豆病虫害防治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的基础上,适当辅以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可采用水旱轮作或与非豆科作物轮作,同时加强培管,如摘除病枝残叶、清洁田园、清沟理墒等。物理防治可使用防网虫,从源头上减少害虫发生基数及为害程度。化学防治又分苗期和大田期病虫害防治。苗期病虫害防治可通过种子药剂处理和苗床基质或营养土药剂处理防治苗期立枯病、炭疽病。种子药剂处理可用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包衣,包衣使用剂量(制剂量)为种子质量的0.3%~0.4%,或用10%福美·拌种灵悬浮种衣剂包衣,包衣使用剂量(制剂量)为种子质量的2%~3%。基质或营养土消毒可按0.2%~0.3%的比例添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混匀。齐苗后,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1~2次。大田期病虫害防治可用锐劲特、毒死蜱、氟啶脲、茚虫威、阿维菌素及菊酯类农药防治豆野螟[9]、豆荚螟等蛀食性害虫。施药浓度按照各药剂标签上的推荐剂量进行,施药时间一般在8:00—10:00,注意在扁豆的初花期和盛花期及时用药,喷洒的重点部位是花蕾、已开的花和嫩荚,落地的花荚也要喷到。可用百菌清、异菌脲、腐霉利、乙烯菌核利、嘧霉胺等杀菌剂喷雾防治灰霉病等病害;用百菌清、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防治炭疽病[10]、黑斑病和褐斑病等叶斑病;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药液浇(灌)根可防治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及时防治蚜虫、粉虱可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其他害虫视其发生为害的情况,可选用适当杀虫剂进行兼治,如用阿维菌素及其复配制剂或氟虫脲、虱螨脲、虫螨腈等杀虫剂兼治红蜘蛛、夜蛾类害虫等;用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等杀虫剂防治蚜虫、粉虱等害虫。注意轮换用药及其安全间隔期规定。

7适时采收

扁豆的适宜采收标准是豆荚饱满,种子未膨大显现,背腹线尚未纤维化。一般扁豆开花后的15~18d为适宜采收期。此时,荚果最长,鲜重最大,菜用扁豆品质最佳。选择早晨或傍晚采收。结荚初期每隔3~4d采收1次,盛荚期每隔1~2d采收1次。采摘扁豆荚时,要一手捏住果序,一手轻摘,注意保护好尚未开花结荚的花序。

8参考文献

[1]周云德,王永莉,郑涛,等.长江流域扁豆保护地早熟栽培技术[J].蔬菜,2012(6):5-6.

[2]刘俐.特早红扁豆大棚特早熟高效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1(22):53-54.

[3]党丹洲.扁豆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1(5):255-256.

[4]李青.早春大棚扁豆搭架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09-110.

[5]徐月华,徐培根,葛小丽,等.大棚扁豆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1):92.

[6]吉彩红,杨明.特早春扁豆高产优质露地栽培技术[J].中国果蔬,2011(1):20.

[7]曲云燕.春露地早熟扁豆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47,50.

[8]杨俊开,戴友鹏.扁豆一茬两收高效栽培新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09(2):72,99.

[9]李明桃.扁豆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J].长江蔬菜,2012(13):50-51.

[10]李明桃,李峰.扁豆炭疽病的病理学特性与综合防治技术[J].长江蔬菜,2012(15):47-48.

基金项目南通市科技创新基金项目(HL2013032);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小学周记范文(整理7篇)

    - 阅0

    小学周记范文篇1重重的书包压在我们小小的肩膀上,学习的压力一天比一天重,在学校要上五节课,回到家里写作业,玩的时间很少,玩是我们孩子的天性,但好消息来了,我们学校要开展大课间.....

    三年级周记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三年级周记范文大家都知道,有很多东西是很好吃的,但是会对自己的身体不宜,比如薯条、汗堡一类回让人发胖的东西,大家知道这些东西是很好吃的,有些人因为自己太饿就吃很多东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