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跨学科教学(收集2篇)

来源:

语文的跨学科教学范文篇1

摘要: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简称ESP)的兴起和发展,使外语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融合成为必要和必然。高职ESP跨学科合作教学,尤其是医学英语跨学科合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效果显著。

关键词:高职;专门用途英语;跨学科;合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54-02

ESP课程教学与合作教学简介

经济全球化及社会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使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开设了不同的ESP课程。ESP学习者把英语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进行专业学习,或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ESP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以提高教学效果。

合作教学是以小组或团队为基本组织形式,共同参与某一学科领域的教学,通过合作达成教学目标。ESP跨学科合作教学通常由英语教师和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在合作中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

ESP教学模式现状与跨学科合作的必要性

ESP教学现状ESP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由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担任ESP教学;二是由整理英语教师担任ESP教学;三是专业与语言分开,专业知识由专业教师用中文讲授,语言应用部分由英语教师用英语讲授。三种模式都有局限性,严重影响了ESP教学效果。

跨学科合作的必要性ESP教学将语言与文化融入特定的职业培训之中,达到全面培养和提高专业人才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由于高职的教学周期较短,学生普遍只有两年在校时间,同时,因为专业课程繁重,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系统或慢速地学习ESP课程。日常整理英语或文学英语的教学方法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ESP的教学目标。ESP跨学科合作教学能缩短教学周期,同时,也能解决专业教师不擅长语言教学、英语教师不懂专业知识的矛盾,是培养复合型教师的有效方式,是实现高职ESP教学目标和落实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

跨学科合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ESP跨学科合作教学团队的组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英语教学实际和相关教学理论,我院探索并实施了ESP跨学科合作教学改革。鉴于我院医学英语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教学难度大,ESP跨学科合作教学首先在医学英语和护理英语课程中开展。首先,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从医学类学科中筛选了10位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同时,在英语学科中筛选了10位具备高学历的教师,共同组成20人的ESP跨学科教学备选团队。其次,在ESP跨学科教学备选团队中,分别由英语教师和医学类教师相互进行强化培训,英语教师主要对医学类教师的口语表达进行培训,医学类教师对英语教师进行医学常识普及,因为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可能削弱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因此,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师是十分重要的。在完成相应的培训后,接受由医学类教师和英语教师组成的联合考核,考核合格的14位教师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英语教师与医学类教师结对,共同组成学院ESP跨学科合作教学团队。

ESP跨学科合作教学的实施由于高职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普遍较差,同时,按学院规定一年级学生必须学习基础英语,因此,将ESP教学放在第三学期进行。由于跨学科合作教学关系到两个或更多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又来自不同的学科,必然会受到行政、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行政上的支持对合作教学长久稳定地进行至关重要。为支持教学改革,学院教学主管部门从ESP课程的授课时段安排到授课教师工作量的核定都给予了极大的方便,为顺利实施ESP跨学科合作教学提供了保障。考虑到学院教师教学任务较为繁重的实际,主要由专业教师协助英语教师进行教学,而专业教师不参与具体的课堂授课,只负责协助语言教师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参考书目,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讲座或辅导。合作内容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与合作者的意愿确定,通常包括共同分析和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共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共同交流教学观点和思想,共同编写教材或组织教学资料,共同熟悉和学习教学大纲,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评估及共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鉴于ESP课程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新领域的专家,而是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不同专业或职业背景下如何运用所掌握的语言技能最有效地传递信息,完成沟通和交流,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课程组要求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并有效实施,积极鼓励使用交际语言教学法。因为ESP理论意味着英语教学有一个特殊目的——不同专业领域中的交际,交际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以交际为目的的专业英语教学。

ESP跨学科合作教学的效果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产生了一种讨论式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消除了交流障碍,使学生能够克服心理障碍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合作教学,教师能意识到自己教学班级中那些“理所当然”的问题,主动觉察自身的教学问题,主动学习。此外,在教材研究及编写能力、教学能力、自我专业形象重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又能得到良好的语言操练,可减少对外语的畏惧,其语言交际能力在与专业相关的语言环境中得到彰显,师生都受益,可谓一举两得。

ESP跨学科合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因为合作教学改变了教师在原有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授课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师习惯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在合作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形态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合作教学的效果。因此,建议选择沟通能力、规划与应变能力较强及善于肯定、欣赏、鼓励、尊重团队成员的教师进行合作,团队成员应该尽量避免在取得学生认同方面产生竞争。

ESP跨学科合作教学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专业知识同时得到培养,合作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的过程。教师可以在合作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教育资源可以得到有效整合;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语言操练,提高专业语言应用能力。实践证明,尽管还有诸多不足之处,但是ESP合作教学中的参与者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并且可互惠互利,共同提高。ESP跨学科合作教学是切实可行的,应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1).

[2]HutchinsonT.andWatersA.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987:164.

[3]马丽亚.浅谈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1(3下).

[4]商学君.ESP教学中的交际教学法研究[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5]姜蕴.台湾小学英语“合作教学”模式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6).

[6]宁天舒.ESP跨学科合作教学:高职ESP教学的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语文的跨学科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课堂教学

一、小学语文与多学科之间的联系

1.小学语文和数学之间的联系

小学期间学生学习的两大学科就是语文及数学,它们的联系是可以相互迁移及整合。语文这个学科是所有学习的关键性器具,它就等同于基石,其意义就像是地基对于整座大厦的意义。数学这个学科则是所有自然学课程教学的中心,语文学科则是学习这个中心学科的基石。如果语文教学效果不佳,不能正确理解讲义,那么数学的教学也成为一个难题,由于求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就要理解出题人究竟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只要语文教学效果得到保证,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其文字的理解技能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不但有助于数学的教学,甚至也会福泽其他课程的教学。

2.小学语文和音乐、美术这两个学科之间的联系

现今据有效研究表明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渐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小学时期是其最具想象力的阶段,但是这些想象力并不可以直接用语言进行有效表达,所以,许多小学生都喜欢美术。如果选用美术的策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就可以增加语文课堂的活跃程度,烘托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率,并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而音乐可以将人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带领人渐入忘我的境界之中,音乐可以有效刺激人的大脑,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兴奋,并且音乐还可以利用其欢悦的节奏,改善小学语文较为沉重的课堂气氛。

3.小学语文和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

当世界以快速的步伐步入工业时代的同时,也慢慢步入了信息技术文明的年代。学生信息技术背景之下表现出了比较大的学习差别,当前的学生愈加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反应也愈加灵敏。小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能对计算机实现较为简单的操作,可以使用网络技术收集有利于自身学生的各式各类信息,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试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开拓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其逻辑想象技能。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1.可以有效化解语文课堂上的教学难点

当小学生无法正确理清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某些教学内容,产生了思维堵塞,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应用其他学科有用的内容解决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多方向发展,使学生的思维更生动化,最终达到两倍于传统的教学效果。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原本枯燥难懂的教学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原本难懂的字词立马就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活”在学生的面前,原来难以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变成要言不烦,言近旨远。

2.培育小学生的思维技能

在现今选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部分是不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很难理解透彻,把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跨学科整合就有助于填充这部分教学内容的不足之处。利用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培育小学生的思维技能,避免学生出现思维僵化,所以,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3.有效补充小学语文教学的资源

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多学科的整合,可以搜罗到大批量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围绕这部分“额外”的教学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因为是进行多学科整合教学,把多门学科知识紧紧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可以向不同方向进行能力拓展,进一步便利的教学信息的传递。顺利进行多学科整合语文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获得内涵更为丰富的知识。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就那么几十页,所含有的教学内容毕竟有限度的,而且小学生在人生阅历、生活经验方面也相对较少,因此进行多学科整合教学,可以让学生逐步丰富其语文学习的资料。

三、整合其他学科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1.利用数学策略弥补语文教学方式的不足

在进行小学五年级《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为了让小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红军在接到任务到打泸定桥的时候,是如何克服困难,以常人难以达到的速度行军的。在这时老师整合进了数学的策略进行教学。当老师完成课文重点内容的教学任务之后,没有像往常的教学手法进行组织教学,而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了一个数学计算题:行军110千米共用了10个小时,请问每个小时需要行军多长距离?老师让学生动动脑筋解出这道数学题的答案。这道数学题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同学来讲是“小菜一碟”,很快学生就解答出了问题的最终答案:每个小时需要走11千米才可以完成任务。老师紧接着追问学生,那么在《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里面红军行军的速度是不是最快的速度,还是说是平均的行走速度呢?为什么呢?老师要求学生思考这两个问题的时候要紧密结合课文。很快的学生又给出了答案,他们觉得这个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原因①:在课文中红军已经一整天都没有进食,他们肯定已经是饥肠辘辘了,在这样的状态之下行军的速度肯定会有所减缓,因此是平均行军速度。原因②:在教材里面讲到红军行军的时候是在一个下雨天的晚上,而且是在泥泞的道路中行军,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之下肯定会加大了他们前行的难度,其速度也肯定会变得较慢,因此应该是平均速度。还有许多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到另外的原因。利用数学中的简单运算,把教学内容中的多方面因素都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把平时较为沉闷的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顺畅沟通的场所,学生被教师的生动教学深深吸引,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利用音乐美术提高语文课堂的艺术感

音乐与美术是属于艺术类的课程,当它们与小学语文有效整合的时候可以让语文课堂更具有艺术感。音乐有着巨大的魅力,不同风格的音乐可以引起人类不同的影响。例如在进行小学六年级《月光曲》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在这篇课文中重点在于第9自然段中的内容,在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了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这首曲子的具体情境。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很难理解清楚。在进行这阶段中可以播放这首钢琴曲给学生听,引领学生在曲子中细细品味贝多芬创作这首曲子的过程,并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在头脑中画出曲子中的相应画面,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整合信息技术,有效增加小学语文课堂的感染力

将信息技术整合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图文相结合的影像资料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创新学生的思维技能。例如在进行《登鹳雀楼》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影像资料,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直接展示鹤雀楼相关画面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可以形成一个关于鹤雀楼的感性认识,并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对登上鹤雀楼的情境产生不同的情感,从而为正确理解诗句情感表达打下了很好的基石。

四、结束语

综上,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扩充教学应用的范围,在整合多学科的基础上运用当代的教学策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文良.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M].新华出版社,2005.

[2]孙杰远.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郝春荣.小学语文教学管见[J].学周刊,2013.

[4]曹智勇.论改革发展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J].语文建设,2012.

[5]张楷,唐静.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新疆教育报,2010.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